柏拉图绘制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96 MB
- 文档页数:15
柏拉图绘制方法1、打开Excel,做好排列图,选中“项目”、“频数”、“累计百分比”三列,再点“插入”——柱状图。
2、左键点中“累计百分比”项柱状图,即砖红色柱状部分;右键单击,选择“更改系列图表类型”。
3、在弹出的新窗口中选择“折线图”,便出现下面第二图里砖红色曲线。
砖红色柱状图变成了红色折线图4、左键点中“累计百分比”项折线图,即砖红色折线部分,单击右键,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5、在弹出的新窗口中选择“系列选项”中的“次坐标轴”选项(若为2003版Excel,则在新窗口中点“坐标轴”—“次坐标轴”),之后关闭窗口。
6、下图为初步完成的图,还需要继续绘制(加油!)7、左键点中蓝色柱状图,单击右键,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在新窗口中的“分类间距”中调至“无间距”,便出现第三图所示的柱状图。
这时,我们发现,折线图的起点还不在坐标轴的0点上,所以要进行以下的调整:8、左键再次点中红色折线图,排列图中会出现各种颜色的框框,将代表“累计百分比”的框框(即蓝色箭头所指部分)往上拉一格,折线的起点就会回到横坐标轴(x轴)的0点,如第二图红色箭头所示。
上图看到折线起点与x轴重合,那么以下这两步,要将起点调至左y轴0点。
9、点中柏拉图,选择图表工具中的“布局”选项,再点中“坐标轴”——“次要横坐标轴”——“显示从左到右坐标轴”,得到图3图1图2图310、再次点中“坐标轴”——“次要横坐标轴”——“其它次要横坐标轴选项”,得到下图:11、在弹出的新窗口中选择“在刻度线上”,得到下图:12、左键单击上方横坐标轴,右键选择“设置坐标轴格式”,在弹出的窗口当中,将“主要刻度线类型”及“坐标轴标签”都设为“无”(如箭头所指),得到图2:图1图2从上图我们看到折线的起点和终点都在x轴和y轴上,但是还需要更改主y轴和次y轴的标签,其中左y轴的最大值设为不良要因累计频数的总和,右y轴最大值设为1。
13、左键点中左y轴标签,右键选择“设置坐标轴格式”,如下图:14、在弹出的新窗口中将“最小值”设为“0”;“最大值”设为不良要因累计频数值,在本例中,即设为“19”;“主要刻度单位”和“次要刻度单位”根据频数的大小设置合理的间距,本例设为“5”,如下图:15、同样方法,设置右y轴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即100%),得到下图:16、调整各柱状图的颜色方便区分。
柏拉图绘制方法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柏拉图绘制方法1、打开Excel,做好排列图,选中“项目”、“频数”、“累计百分比”三列,再点“插入”——柱状图。
2、左键点中“累计百分比”项柱状图,即砖红色柱状部分;右键单击,选择“更改系列图表类型”。
3、在弹出的新窗口中选择“折线图”,便出现下面第二张图里砖红色曲线。
砖红色柱状图变成了红色折线图4、左键点中“累计百分比”项折线图,即砖红色折线部分,单击右键,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5、在弹出的新窗口中选择“系列选项”中的“次坐标轴”选项(若为2003版Excel,则在新窗口中点“坐标轴”—“次坐标轴”),之后关闭窗口。
6、下图为初步完成的图,还需要继续绘制(加油!)7、左键点中蓝色柱状图,单击右键,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在新窗口中的“分类间距”中调至“无间距”,便出现第三张图所示的柱状图。
这时,我们发现,折线图的起点还不在坐标轴的0点上,所以要进行以下的调整:8、左键再次点中红色折线图,排列图中会出现各种颜色的框框,将代表“累计百分比”的框框(即蓝色箭头所指部分)往上拉一格,折线的起点就会回到横坐标轴(x轴)的0点,如第二张图红色箭头所示。
上图看到折线起点与x轴重合,那么以下这两步,要将起点调至左y轴0点。
9、点中柏拉图,选择图表工具中的“布局”选项,再点中“坐标轴”——“次要横坐标轴”——“显示从左到右坐标轴”,得到图3图1图2图3 10、再次点中“坐标轴”——“次要横坐标轴”——“其它次要横坐标轴选项”,得到下图:11、在弹出的新窗口中选择“在刻度线上”,得到下图:12、左键单击上方横坐标轴,右键选择“设置坐标轴格式”,在弹出的窗口当中,将“主要刻度线类型”及“坐标轴标签”都设为“无”(如箭头所指),得到图2:图1图2从上图我们看到折线的起点和终点都在x轴和y轴上,但是还需要更改主y轴和次y 轴的标签,其中左y轴的最大值设为不良要因累计频数的总和,右y轴最大值设为1。
第六章柏拉图(Pareto Diagram)一、前言由生产现场所收集到的数据,有效的加以分析、运用,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
而将此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并作成图表,充分的掌握问题点及重要原因,则是目前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而最为现场人员广泛使用于数据管理的图表为柏拉图。
二、柏拉图的由来意大利经济学家V.Pareto(1848-1923在1897年分析社会经济结构时,赫然发现国民所得的大部份均集中于少数人身上,于是将所得的大小与拥有所得的关系加以整理。
发现有一定的方程式可以表示,称为[柏拉图法则]。
1907年美国经济学者M.O.Lorenz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绘[柏拉图法则],也就是经济学所谓的劳伦兹(Lorenz)曲线。
美国品管专家J.M.Juran(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于品管上,同时创出[Vital Few, Trivial Many](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见解,并借用Pareto的名字,将此现象定为[柏拉图原理]。
[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三、柏拉图的定义1•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从中寻求占最大比率的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2•从柏拉图可看出那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度如何,以判断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针对问题点米取改善措施,故又称为ABC图。
(所谓ABC分析的重点是强调对于一切事务,依其价值的大小而付出不同的努力,以获至效果;亦即柏拉图分析前面 2-3项重要项目的控制)。
3•又因图的排列系按大小顺序排列,故又可称为排列图四、柏拉图的制作步骤1•柏拉图的制作方法步骤1: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
分类的方式有:(1)结果的分类包括不良项目别、场所别、时间别、工程别。
(2)原因的分类包括材料别(厂商、成份等)、方式别(作业条件、程序、方法、环境等)、人员别(年龄、熟练度、经验等)、设备别(机械、工具等)等。
柏拉图制作举例步骤一:收集数据;某电子厂品管部将上个月的组装线的制程不良作出统计,抽样2800件,总不良数为148件,其中不良数为:脱漆:53氖灯不亮:10赃污;5无功率:12耐压不良;36色差:7变形:22其他:3步骤二:把分类好的数据进行汇总、分层,由多到少排列,并计算出序号不良项目不良数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1 脱漆53 35.8 35.82 耐压不足36 24.3 60.13 变形22 15 75.14 无功率12 8.1 83.25 氖灯不亮10 6.8 906 色差7 4.7 94.77 脏污 5 3.4 98.18 其他 3 1.9 100合计148 100步骤三:绘制柏拉图1)横轴表示不良项目;左纵轴表示不良数;右纵轴表示不良率;2)左纵轴的不良品总数为148件;右纵轴最高刻度为100%;3)左边的纵轴座高刻度与右边的纵轴刻度在一条水平线上。
4)绘制柱状图5)绘制累计曲线148 98,10 10090% 94.70%893.20% 80 112 75.10%60.10% 60 8435.80% 40 5620 28脱漆耐压不良变形无功率奈灯不亮色差脏污其他步骤四:记入必要事项1)总检查数:2800件;2)总不良数:148件;3)不良率;5.28%;4)检验者:罗信波;5)绘图者:邓敏;步骤五:分析柏拉图1)图中可见:脱漆/耐压不良/变形占总不良率碧绿的75.1%,判为重点改进项目;2)应确定改善责任人及完成期限,争取9月份降低如上指标到目标;3)改善前后的柏拉图进行比较;改善前。
ExceL中柏拉图制作方法一、柏拉图——质量数据处理七大工具之一柏拉图统计是QC里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之一,就是所谓的品管七大手法中的一项——圆柱折线排列图的另称。
圆柱折线排列图是分析和寻找影响质量主原因素的一种工具,其形式是一条分类轴,两条数值轴的坐标图:1.左边纵坐标表示频数(如件数、价值等),右边纵坐标表示频率(百分比率);2.折线表示百分率,准确的说是累积百分率;(作图关键,一定要理解。
有的资料没有注意到,只是一笔带过)3.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即出现频数多少)从左向右排列。
二、收集基础数据注意事项1.归纳决定数据分类项目,分类项目必须合乎问题的焦点,应先从结果上着手,便于洞察问题。
2.横轴按项目类别降序排列,“其它”项目排在末位。
3.如果问题焦点少的项目多时,就归纳到“其它”项。
4.前2~3项累计影响度应在70%以上。
三、制做方法步骤(一)最终效果,如图1“数据表”、图2“最后效果”。
——看到下面表格了吗?最后一项:累计百分率(知道怎么算吗?按照顺序由最高的不良率依次累计下面的,这样才能累计到100%啊!很简单吧!)图1 数据表图2 最后效果(二)方法步骤1.先建数据表如图3数据源。
图3数据源2.图表向导4-步骤之1-图表类型”对话窗,点“自定义类型”标签,在“图标类型”标签下拉框中选择“两轴线-柱图”,然后点“完成”后如图4选择类型后。
图4 选择类型后3.对Y轴刻度进行设置。
——对左边Y轴刻度设置如图5;对右边Y轴刻度如图6图5 左边Y轴设置图6 右边Y轴刻度设置——左右Y轴设置设置后如图7图7 左右Y轴设置设置后4.最后格式化最后对图表表达要素对标题、数轴名称、数据表等进行格式化设置,完成后如图8完成图。
柏拉图的制作1.柏拉图的意义及用途1.1 意义柏拉图系意大利十七世纪的经济学家,在研究当时的社会贫富现象时所发明的,特取其名称之为柏拉图,在中国又称为排列图,又称ABC图,亦可称重点分析图。
柏拉图绘制方法柏拉图绘制方法1、打开Excel,做好排列图,选中“项目”、“频数”、“累计百分比”三列,再点“插入”——柱状图。
2、左键点中“累计百分比”项柱状图,即砖红色柱状部分;右键单击,选择“更改系列图表类型”。
3、在弹出的新窗口中选择“折线图”,便出现下面第二张图里砖红色曲线。
砖红色柱状图变成了红色折线图4、左键点中“累计百分比”项折线图,即砖红色折线部分,单击右键,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5、在弹出的新窗口中选择“系列选项”中的“次坐标轴”选项(若为2003版Excel,则在新窗口中点“坐标轴”—“次坐标轴”),之后关闭窗口。
6、下图为初步完成的图,还需要继续绘制(加油!)7、左键点中蓝色柱状图,单击右键,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在新窗口中的“分类间距”中调至“无间距”,便出现第三张图所示的柱状图。
这时,我们发现,折线图的起点还不在坐标轴的0点上,所以要进行以下的调整:8、左键再次点中红色折线图,排列图中会出现各种颜色的框框,将代表“累计百分比”的框框(即蓝色箭头所指部分)往上拉一格,折线的起点就会回到横坐标轴(x轴)的0点,如第二张图红色箭头所示。
上图看到折线起点与x轴重合,那么以下这两步,要将起点调至左y轴0点。
9、点中柏拉图,选择图表工具中的“布局”选项,再点中“坐标轴”——“次要横坐标轴”——“显示从左到右坐标轴”,得到图3图1图2图310、再次点中“坐标轴”——“次要横坐标轴”——“其它次要横坐标轴选项”,得到下图:11、在弹出的新窗口中选择“在刻度线上”,得到下图:12、左键单击上方横坐标轴,右键选择“设置坐标轴格式”,在弹出的窗口当中,将“主要刻度线类型”及“坐标轴标签”都设为“无”(如箭头所指),得到图2:图1图2从上图我们看到折线的起点和终点都在x轴和y轴上,但是还需要更改主y轴和次y轴的标签,其中左y轴的最大值设为不良要因累计频数的总和,右y轴最大值设为1。
13、左键点中左y轴标签,右键选择“设置坐标轴格式”,如下图:14、在弹出的新窗口中将“最小值”设为“0”;“最大值”设为不良要因累计频数值,在本例中,即设为“19”;“主要刻度单位”和“次要刻度单位”根据频数的大小设置合理的间距,本例设为“5”,如下图:15、同样方法,设置右y轴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即100%),得到下图:16、调整各柱状图的颜色方便区分。
柏拉图绘制方法1、打开Excel,做好排列图,选中“项目”、“频数”、“累计百分比”三列,再点“插入”——柱状图。
系列图表类型”。
3、在弹出的新窗口中选择“折线图”,便出现下面第二张图里砖红色曲线。
砖红色柱状图变成了红色折线图4、左键点中“累计百分比”项折线图,即砖红色折线部分,单击右键,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5、在弹出的新窗口中选择“系列选项”中的“次坐标轴”选项(若为2003版Excel,则在新窗口中点“坐标轴”—“次坐标轴”),之后关闭窗口。
6、下图为初步完成的图,还需要继续绘制(加油!)7、左键点中蓝色柱状图,单击右键,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在新窗口中的“分类间距”中调至“无间距”,便出现第三张图所示的柱状图。
这时,我们发现,折线图的起点还不在坐标轴的0点上,所以要进行以下的调整:8、左键再次点中红色折线图,排列图中会出现各种颜色的框框,将代表“累计百分比”的框框(即蓝色箭头所指部分)往上拉一格,折线的起点就会回到横坐标轴(x轴)的0点,如第二张图红色箭头所示。
上图看到折线起点与x 轴重合,那么以下这两步,要将起点调至左y 轴0点。
9、点中柏拉图,选择图表工具中的“布局”选项,再点中“坐标轴”——“次要横坐标轴”——“显示从左到右坐标轴”,得到图3图1图2图310、再次点中“坐标轴”——“次要横坐标轴”——“其它次要横坐标轴选项”,得到下图:11、在弹出的新窗口中选择“在刻度线上”,得到下图:12、左键单击上方横坐标轴,右键选择“设置坐标轴格式”,在弹出的窗口当中,将“主要刻度线类型”及“坐标轴标签”都设为“无”(如箭头所指),得到图2:图1图2从上图我们看到折线的起点和终点都在x轴和y轴上,但是还需要更改主y轴和次y轴的标签,其中左y轴的最大值设为不良要因累计频数的总和,右y轴最大值设为1。
13、左键点中左y轴标签,右键选择“设置坐标轴格式”,如下图:14、在弹出的新窗口中将“最小值”设为“0”;“最大值”设为不良要因累计频数值,在本例中,即设为“19”;“主要刻度单位”和“次要刻度单位”根据频数的大小设置合理的间距,本例设为“5”,如下图:15、同样方法,设置右y轴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即100%),得到下图:16、调整各柱状图的颜色方便区分。
柏拉图绘制方法1、打开Excel,做好排列图,选中“项目"、“频数”、“累计百分比"三列,再点“插入"——柱状图.2、左键点中“累计百分比”项柱状图,即砖红色柱状部分;右键单击,选择“更改系列图表类型”。
3、在弹出得新窗口中选择“折线图”,便出现下面第二张图里砖红色曲线。
砖红色柱状图变成了红色折线图4、左键点中“累计百分比”项折线图,即砖红色折线部分,单击右键,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5、在弹出得新窗口中选择“系列选项”中得“次坐标轴"选项(若为2003版E xcel,则在新窗口中点“坐标轴”—“次坐标轴”),之后关闭窗口。
6、下图为初步完成得图,还需要继续绘制(加油!)7、左键点中蓝色柱状图,单击右键,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在新窗口中得“分类间距”中调至“无间距",便出现第三张图所示得柱状图。
这时,我们发现,折线图得起点还不在坐标轴得0点上,所以要进行以下得调整:8、左键再次点中红色折线图,排列图中会出现各种颜色得框框,将代表“累计百分比”得框框(即蓝色箭头所指部分)往上拉一格,折线得起点就会回到横坐标轴(x轴)得0点,如第二张图红色箭头所示.上图瞧到折线起点与x轴重合,那么以下这两步,要将起点调至左y轴0点. 9、点中柏拉图,选择图表工具中得“布局"选项,再点中“坐标轴”——“次要横坐标轴”—-“显示从左到右坐标轴",得到图3图1图2图310、再次点中“坐标轴”—-“次要横坐标轴"——“其它次要横坐标轴选项”,得到下图:11、在弹出得新窗口中选择“在刻度线上”,得到下图:12、左键单击上方横坐标轴,右键选择“设置坐标轴格式”,在弹出得窗口当中,将“主要刻度线类型"及“坐标轴标签”都设为“无”(如箭头所指),得到图2:图1图2从上图我们瞧到折线得起点与终点都在x轴与y轴上,但就是还需要更改主y轴与次y轴得标签,其中左y轴得最大值设为不良要因累计频数得总与,右y轴最大值设为1。
柏拉图绘制方法
1、打开Excel,做好排列图,选中“项目”、“频数”、“累计百分比”三列,再点“插入”——柱状图。
2、左键点中“累计百分比”项柱状图,即砖红色柱状部分;右键单击,选择“更改系列图表类型”。
3、在弹出的新窗口中选择“折线图”,便出现下面第二张图里砖红色曲线。
砖红色柱状图变成了红色折线图
4、左键点中“累计百分比”项折线图,即砖红色折线部分,单击右键,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
5、在弹出的新窗口中选择“系列选项”中的“次坐标轴”选项(若为2003版Excel,则在新窗口中点“坐标轴”—“次坐标轴”),之后关闭窗口。
6、下图为初步完成的图,还需要继续绘制(加油!)
7、左键点中蓝色柱状图,单击右键,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在新窗口中的“分类间距”中调至“无间距”,便出现第三张图所示的柱状图。
这时,我们发现,折线图的起点还不在坐标轴的0点上,所以要进行以下的调整:
8、左键再次点中红色折线图,排列图中会出现各种颜色的框框,将代表“累计百分比”的框框(即蓝色箭头所指部分)往上拉一格,折线的起点就会回到横坐标轴(x轴)的0点,如第二张图红色箭头所示。
上图看到折线起点与x轴重合,那么以下这两步,要将起点调至左y轴0点。
9、点中柏拉图,选择图表工具中的“布局”选项,再点中“坐标轴”——“次要横坐标轴”——“显示从左到右坐标轴”,得到图3
图1
图2
图3
10、再次点中“坐标轴”——“次要横坐标轴”——“其它次要横坐标轴选项”,得到下图:
11、在弹出的新窗口中选择“在刻度线上”,得到下图:
12、左键单击上方横坐标轴,右键选择“设置坐标轴格式”,在弹出的窗口当中,将“主要刻度线类型”及“坐标轴标签”都设为“无”(如箭头所指),得到图2:
图1
图2
从上图我们看到折线的起点和终点都在x轴和y轴上,但是还需要更改主y轴和次y轴的标签,其中左y轴的最大值设为不良要因累计频数的总和,右y轴最大值设为1。
13、左键点中左y轴标签,右键选择“设置坐标轴格式”,如下图:
14、在弹出的新窗口中将“最小值”设为“0”;“最大值”设为不良要因累计频数值,在本例中,即设为“19”;“主要刻度单位”和“次要刻度单位”根据频数的大小设置合理的间距,本例设为“5”,如下图:
15、同样方法,设置右y轴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即100%),得到下图:
16、调整各柱状图的颜色方便区分。
选中单个柱状图,右键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填充”——选择颜色,如下图:
17、选择“布局”——“图表标题”——“图表上方”,设置图表标题。
18、最后根据80/20原则绘制“二八”线,找出关键不良要因,图表完成!完成的图表如下图所示:
注:标准的柏拉图绘制,需将不能分类的原因归为“其它”放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