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制作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352.72 KB
- 文档页数:6
1、收集、整理数据
2、插入→图表→自定义类型→
两轴线-柱图
3、选“下一步”→“数据区域”
→“数据区域”
4、用左键选如左图的二个数据区
域,然后点击
5、得到右图对话框,点选“系列”
→在系列2的名称里填写“不良数”在系列1的名称里填写“累积百
6、点击“完成”后得到基本的柏拉
图
7、左键对图中灰色区域点右键,在
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标题”,在图表标题中填写柏拉图名称,点“确
8、左键对图中灰色区域点右键,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标题”,在图表标题中填写柏拉图名称,点“确
9、双击左坐标轴,在出现对话框中选“刻度”选项,最小值填0,最大值填4148,主要刻度单位填写500,
9、双击右坐标轴,在出现对话框中选“刻度”选项,最小值填0,最大值填1,主要刻度单位填写0.2,点
9、双击曲线拆线,在出现对话框中选“数据标志”选项,钩选“值”选项;点选“选项”后编辑拆线颜。
柏拉图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柏拉图制作的方法是通过对话形式来表达思想。
他的作品通常由一个主要的对话人物(例如苏格拉底)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对话组成。
以下是柏拉图制作作品的一般步骤:
1. 提出问题或主题:柏拉图选择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或主题作为作品的起点。
这可以是伦理、政治、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2. 创造角色和对话场景:他通过创造各种角色来展现不同观点,并安排对话背景场景,通常是在雅典的公共场所。
3. 引发对话:柏拉图的主要角色(通常是苏格拉底)会提出问题或观点,激发其他角色的反应和回答。
4. 辩论和探索:对话的进程中,角色们会互相辩论,提出自己的论点,并试图推翻其他人的观点。
他们会通过逻辑思维和推理来探索问题的本质。
5. 提出理论和观点:通过对话的辩论过程,柏拉图会逐渐提出自己的理论和观点,并通过主要角色的口述来表达。
6. 总结和结论:柏拉图会在对话的结尾进行总结,通过对角色们的辩论进行评价和总结,并得出结论。
柏拉图的对话作品通常通过辩论和哲学思考来阐述哲学观点,通过对话来揭示真理。
这种对话的形式让读者可以亲身参与讨论,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深层含义。
第六章柏拉图(Pareto Diagram)一、前言由生产现场所收集到的数据,有效的加以分析、运用,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
而将此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并作成图表,充分的掌握问题点及重要原因,则是目前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而最为现场人员广泛使用于数据管理的图表为柏拉图。
二、柏拉图的由来意大利经济学家V.Pareto(1848-1923在1897年分析社会经济结构时,赫然发现国民所得的大部份均集中于少数人身上,于是将所得的大小与拥有所得的关系加以整理。
发现有一定的方程式可以表示,称为[柏拉图法则]。
1907年美国经济学者M.O.Lorenz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绘[柏拉图法则],也就是经济学所谓的劳伦兹(Lorenz)曲线。
美国品管专家J.M.Juran(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于品管上,同时创出[Vital Few, Trivial Many](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见解,并借用Pareto的名字,将此现象定为[柏拉图原理]。
[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三、柏拉图的定义1•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从中寻求占最大比率的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2•从柏拉图可看出那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度如何,以判断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针对问题点米取改善措施,故又称为ABC图。
(所谓ABC分析的重点是强调对于一切事务,依其价值的大小而付出不同的努力,以获至效果;亦即柏拉图分析前面 2-3项重要项目的控制)。
3•又因图的排列系按大小顺序排列,故又可称为排列图四、柏拉图的制作步骤1•柏拉图的制作方法步骤1: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
分类的方式有:(1)结果的分类包括不良项目别、场所别、时间别、工程别。
(2)原因的分类包括材料别(厂商、成份等)、方式别(作业条件、程序、方法、环境等)、人员别(年龄、熟练度、经验等)、设备别(机械、工具等)等。
目录第一章柏拉图制作方法 (2)1.1、制作方法 (2)1.2、举例说明 (2)第二章直方图制作方法 (6)2.1、直方图的制作步骤 (6)2.2、举例说明 (6)第三章管制图制作说明 (10)3.1、各个管制图界限一览表 (10)3.2、符号说明 (10)3.3、绘制管制图的步骤 (11)3.4、管制图使用时之注意事项 (11)3.5、举例说明 (12)第一章柏拉图制作方法1.1、制作方法1、收集制作柏拉图需要的数据,分类输入表格。
2、将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3、以此计算出这些数据的累积数目和累积百分率。
4、选择需要的数据生成柱状图。
5、选择累积百分比,将图表类型变为折线形式。
6、更改两个纵坐标值将累积百分比的的最大值改为1;将发生数据的最大值改为发生数据的累计最大值,或大于等于累计最大值。
7、调整图之间的间隙,美化图形生成柏拉图。
1.2、举例说明第一步:收集整理数据。
收集不良数量,以此计算累计不良数,百分比,累计百分比。
第三步:在图上选择累计百分比图形,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标类型,以此选择带标记的折线图。
将累计百分比的柱状图变为折线图。
第四步:更改成折线图后,选中折线图,在右键里面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随后选择“次坐标轴”得到如下图像。
第五步:选择累积百分比的坐标轴,点击右键选择“设置坐标轴格式”。
在里面将最大值改为1,最小值为0,其他可按照需求或选择默认设置。
选择数量坐标轴,点击右键选择“设置坐标轴格式”在里面将最大值设置为大于或等于累计不良数的最大值。
最小值和间隔可按照需要选择。
得到如下图形。
第六步:选中图形点击右键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在里面将“分类间隔”调整为零。
双击每个柱子选择不同的颜色可以改变每个柱子的颜色。
最后调整后得到如下图形。
第七步:如果要清晰的表达数据,可点击右键在图形上面添加数据标签。
第二章直方图制作方法直方图主要用来统计一组数据在某个范围内出现的次数,显示数据在各个区间的分布。
举例:某月统计A产品生产中的不良项目及不良数量,统计结果为:黑点14pcs,白点8pcs,划伤4pcs,凹点10pcs,气泡5pcs,流纹2pcs。
用以上不良统计数量作出柏拉图。
第一步:数据整理(依次从最高向最低排列)第二步:插入图表①先选择上图所整理的数据(除去合计一列),然后点击菜单→插入→图表→自定义类型→两轴线-柱图,出现下图所示:②出现上图所示之后,点击: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完成,柏拉图雏形作成,如下图所示:第三步:图表中Y轴左右两边的刻度整理①鼠标右键点击图表Y轴左侧,出现下图所示②点击坐标轴格式,出现下图,然后将“最小值”设置为“0”,“最大值”设置为“43”(不良数量的总数为43)然后点击确认,再用同样的方法点击Y轴右侧,将“最小值”设置为“0”,“最大值”设置为“100%”(不良数量的总百分比为100%),“主要刻度单位”设置为“25%”,然后图形如下所示:第四步:柱图调整(柏拉图的柱子之间是没有空隙的)①鼠标右键点击图中柱图,然后点击:数据系列格式,如下图所示:②然后点击选项,然后将“分类间距”设置为"0" ,勾选“依数据点分色”(为了不良项目区分更加明显,也可以不选)然后确定,就得出柏拉图啦第六步:百分比“源数据”选择区域调整(百分比的第一个数据为不良最高所占比例)①将百分比源数据第一个数值前面的单元格设置为“0”。
②鼠标右键点击图表,选择源数据,然后在“系列”点击“不良比例(%)”,将值的选定区域的开始的单元格设置成前面设置为“0”的单元格数值。
如下图所示,然后点击确定。
第七步:柏拉图作成①上图所示点击确定后,在图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图表选项”,然后选择“坐标轴”,勾选“次坐标轴”的“分类(X)轴”,然后点击确定。
②上图点击确定后,在下图所示的“次X轴位置”单击右键选择“坐标轴格式”③点击“刻度”后,去掉“数值(Y)轴至于分类之间”前面的勾。
然后确定④上图点击确定后,重复前面②的步骤,然后点击“图案”,然后在右边的三项:主要刻度线类型,次要刻度线类型,刻度线标签三项都选择“无”⑤上图点击确定后,正确的柏拉图就作成啦()。
柏拉图的制作方法柏拉图定义:可分析出多数不合格是由相对少数原因引起的;第一步:先做表格不良名称不良数量百分比累计百分比问题115025.21%25.21%问题212020.17%45.38%问题310016.81%62.18%问题48013.45%75.63%问题57011.76%87.39%问题66510.92%98.32%其它10 1.68%100.00%合计5951.1 不良数量:应由多到少向下依次排列,其它项要放在最下面(因为它不太重要)1.2 百分比计算:不良数量占总不良的比率=不良数量/595*100%1.3 累计百分比:不良所占百分比的累加第二步:做柏拉图2.1 选择数据源红方框内为选取的数据源选好数据源,点击此图标2.2 选择图表类型: 自定义类型→两轴线-柱图→下一步(N) 2.3 在下图红色方框内输入标题,然后点击完成(F)第三步:图表格式设置(使其看起来美观,舒服)3.1 Y坐标轴格式设置:双击A处→弹出下图对话框→点刻度最小值:0最大值:不良总数主要刻度单位:自己设置3.2 次Y坐标轴格式设置:双击B处→弹出下图对话框最小值:0最大值:1主要刻度单位:自己设置3.3 数据系列一格式设置:双击C处→弹出下图对话框3.3 数据系列二格式设置:双击D处→弹出下图对话框3.4 图标E区格式设置:双击E处→弹出下图对话框3.4 图标F区格式设置:双击F处→弹出对话框 按上面操作方式选择图案第四步: OK对少数原因引起的;要放在最下面(因为它不太重要)数量/595*100%下一步(N)。
柏拉图制作方法
柏拉图又名排列图。
在QIT改善中,通常是为寻找主要问题或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而采用的一种而有效的图表方法。
重点在于发现“重要、关键的少数”(即80-20原则),针对某不良事件,或质量问题,分别统计其发生的频次,按频次高低排序,统计各个问题的累计百分比,找出导致80%问题发生的关键少数因子,进行改进。
柏拉图的制作过程(以office 2013 为例)
1、首先,我们将遇到的问题进行从大到小排序,制作成类似下面的表格。
2、制作各类问题的柱状图,选中下图的区域,点击插入柱状图,得到图1。
3、点击图1中的柱子,调整分类间距为0,并调整柱子的边框为黑色,得到图2。
4、右键图2,点击“选择数据”-添加数据(注意:系列值要包含0%,共12个值),然后更改图表类型,改为组合图,累计百分比设为折线图,并添加次坐标,得到图3。
5、点击菜单栏的设计-添加图表元素-坐标轴-次要横坐标轴,得到图4。
6、点击图中的次要横坐标轴,更改此坐标轴的坐标轴选项,将坐标轴位置调整为“在刻度线上”,得到图5。
7、设置次要横坐标轴的文本为无填充,调整左边纵坐标最大值为问题频次总数(该例子为457),最小值为0;右边纵坐标最大值为100%,最小值为0,去掉图中的网格线,添加数据标签,得到图6。
8、调整柱子颜色,折线及颜色,添加坐标轴标题,再进行简单修饰,绘制接近80%点的标线,得到最终的图7,此图很清楚的展示出问题1-4占总问题的78.77%,是进行质量改善的重点。
柏拉图制作步骤
1、从Excel中将制表信息依次填入,如图所示:
2、选中所有数据及名称,插入图表,选择二维柱形图
3、设置图表
4、将网格线去掉
5、将数据标签改为“值”显示
6、点击完成
7、选择系列2更改图表类型,改为散点折线图
8、将主要纵坐标值最大和最小值更改为0——数值总和
9、设置坐标轴数值
10、将最大值更改为“1”,即可得100%为最大值
11、将次要横坐标数值改为与主要坐标值同样,否则将出现上下不对应的现象。
11、选择系列1,更改柱状图间距为“0”
12、
完成!
注:以上次序8以后的次序均可以更改。
柏拉图制作方法
一、数据准备
如下图:
1、累计百分比第一行写0%
2、累计百分比第二行:
3、累计百分比第三行:
4、累计百分比后续讲第三行公式下拉。
5、累计百分比数据制作完啦:
6、X次轴数据:
二、图标制作
1、插入图表选择三维柱形图,
2、点击图片选择“选择数据”,添加数据,选择系列名称“累计百分比”,系列值
选择累计百分比下面数据:3、选中刚才添加的累计百分比你数据,点击右键选择“更改系列图标类型”,:
4、选择刚刚变的折线图,右键选择“数据系列格式”,系列选项中选择“次坐标
轴”
5、选择柱状图右键选择“数据系列格式”,系列选项中选择
6、选择折线图,选择布局——坐标轴——如下图进行选择:
7、点击次坐标轴,选择设置坐标轴格式,位置坐标轴选择“在刻度线上”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