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关植物向光性的探究还在继 续,科学往往就在类似的争议中不停发展。
17
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1928年温特的实验:
结论: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造成胚芽 鞘弯曲的刺激是 化学物质 ,并将其
命名为 生长素 。
12
生长素终究是什么呢?
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提取到了含有 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并经化学分析证明为 吲哚乙酸(IAA); 1946年终于从植物体中分 离到了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IAA 。
小结:
观察与思考 达尔文的实验:
1910年詹森的实验:
归纳与结论
结论: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尖端 。 2、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
单侧光照射使尖端产生的刺激传到下部伸 长区,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 可以 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端。
1914年拜尔的实验: 结论:胚芽鞘弯曲的原因是
进一步研究发现,含有生长素效应的尚有:
吲哚丁酸(IBA) 苯乙酸(PAA) 由上可知,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有机酸。
13
植物激素
1、植由物植激物素体的内概念产:生,能产从生 ______部位作运用 输到______生部长位发,育对植物的___微__量__有_机有物明 显影响的__________生,称长作素植物激素.
朝对侧弯曲生长
不生长也 不弯曲
10
思考与讨论:
1、温特进行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探究尖端产生的刺激与否为化学物质
2、实验中为什么一定要设立没有接触过 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作为对照?
排除琼脂块中有增进胚芽鞘生长的物质
3、该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温特把它称为:生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