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术后并发症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目的分析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术后的患者采取相关护理措施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的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8月~2015年9月在介入科住院的2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为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采取整体的护理措施,主要通过术前术后的护理及病情观察,综合分析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
结果通过整体的护理措施,25例颈动脉支架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降低,仅出现了2例术后穿刺点渗血及血肿,1例脑梗塞,3例低血压与心率减慢,1例血尿。
结论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对患者进行及时的病情观察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脑梗死、脑灌注损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标签: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护理措施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事件中较为常见的一例[1],脑卒中主要由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生率逐步提高。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CAS)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可以解除病情发展致脑卒中的危险,还可以解除因脑缺血引起的缓解脑缺血症状。
因为其创伤小、效果明显,已广泛得到临床医师认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术后也存在着脑梗死、脑高灌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正确的认识这些并发症并采取有效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5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2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3例,年龄42~82岁。
在25例患者中,脑梗死2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伴高血压病21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2例,有吸烟史11例,酗酒史10例。
本组所有患者均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颈动脉存在严重狭窄,且符合颈动脉支架治疗指征[2]。
1.2手术方法术中所有患者均采用脑保护伞装置及球扩支架。
在DSA透视下经导导丝先植入保护伞于狭窄病变的远端,后引入合适球囊进行预扩张,再选取合适的支架经导丝到达狭窄病变处,透视下精确释放支架,再次造影患侧颈动脉和颅内血管达到形态学疗效满意和查体未发现脑梗死症状,顺利结束手术。
介入性操作期间常见并发症及解决方案
介入性操作是治疗许多疾病的标准方法,可以使患者受到较小
的创伤,并缩短康复期。
但是,介入性操作也有一些潜在的并发症,下面是介入性操作期间常见并发症及其解决方案。
出血
介入性操作期间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如果患者失去过多的
血液,他们可以在手术结束时出现头晕,乏力和血压下降。
解决方案:
- 在手术期间保持血压稳定
- 在手术期间及时止血
- 在手术结束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血栓形成
手术期间,患者可能会形成血块。
这些血块可能会断开并流向肺部,导致肺栓塞。
解决方案:
- 给予抗凝药物
- 手术期间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液凝固状态
- 鼓励患者在手术后快速行走以预防血栓形成
休克
患者在手术期间可能会出现休克症状,例如血压下降,心跳过缓或呼吸急促。
解决方案:
- 及时处理低血压和缺氧
- 给予液体来维持血容量
- 吸氧来纠正低氧血症
反应性出血
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应性出血。
这种情况发生时,手术部位出现发热、红肿、疼痛、局部压痛、突然疼痛加剧等现象。
解决方案:
- 及时进行伤口处置
- 合理使用抗生素
感染
如果穿刺部位在手术后过于湿润或没有完全关闭,患者可能会感染。
解决方案:
- 保护穿刺部位,防止感染
- 及时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 当发现穿刺部位感染时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虽然介入性手术期间可能会出现这些并发症,但是多数病例都是安全的。
为了使手术更加安全有效,建议在术前详细了解风险和利益。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体会天津市天和医院脑系科马兰聂本津张志明(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2号,300050)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
目前在我国占人口死亡的第一位。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1/3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颈动脉狭窄所致的低灌注或斑块脱落有关。
颈动脉狭窄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粥样硬化斑块钙化致动脉狭窄而导致的脑低灌注或斑块脱落后栓塞脑血管而引起临床症状,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已成为脑卒中一级、二级预防和治疗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1],通过解除颈内动脉血管狭窄,达到改善脑血管供血的目的,但随着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报道越来越多,使我们对CAS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治疗、护理更加重视。
现对我科2009年5月至20101年12月的45例CAS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行CAS患者共45例,其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50~83岁。
其中脑梗死2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7例。
原发性高血压30例,合并糖尿病7例,合并冠心病9例。
术前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颈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中-重度狭窄。
1.2 方法1.2.1 筛选标准:无症状血管管径狭窄程度大于80%,有症状血管狭窄程度大于50%;血管狭窄程度小于50%,但有溃疡性斑块形成,内膜撕裂、夹层形成;无明显的心、肺功能障碍;脑神经功能损害病史,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2]。
1.2.2血管狭窄的判定标准测量方法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协作研究组(NASCET)的标准[3],即狭窄率:狭窄段最小直径/狭窄远端血管直径×100%,轻度狭窄30%-49%,中度狭窄50%-69%,重度狭窄70%-99%,闭塞100%。
1.2.3 术前准备颈部超声、TCD、心电图、胸片及常规化验检查;凝血功能、肝炎标志物,梅毒、艾滋病抗体测定和肝肾功能等检验;双侧腹股沟区备皮、碘过敏实验;术前3d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lOO mg,波立维75mg/d,术前6h禁食水,术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鲁米那针0.1g。
《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篇一一、引言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段,用于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狭窄所导致的脑部供血不足。
然而,术后支架内再狭窄(Restenosis)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增加患者再入院及并发症的风险。
本文将通过深入的临床病例分析和相关研究数据,探讨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危险因素。
二、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发展,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手段。
然而,尽管该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术后支架内再狭窄问题仍不容忽视。
分析其临床危险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三、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近五年内在我院接受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的临床数据。
通过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术前检查、手术过程及术后随访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
四、结果1. 人口学特征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通过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人口学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年龄大于70岁、男性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
这可能与老年患者血管弹性降低、病变程度较重等因素有关。
2. 术前检查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术前检查中,我们发现颈动脉钙化、斑块负荷较重以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
这可能与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及血管内皮损伤程度有关。
3. 手术过程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手术过程中,手术时间过长、支架位置不当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
此外,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等也与再狭窄的发生密切相关。
五、讨论通过上述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术前检查及手术过程等因素。
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1. 对于年龄较大、血管病变较重的患者,术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介入治疗的副作用介入治疗是现在一种比较先进的治疗方式,在内科和外科的治疗中,经常的被使用到,和传统的治疗方式想比较,介入治疗的优势是,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小,风险也相对比较小。
只要是手术在治疗的时候,也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在选择进行介入治疗的时候,也要了解到其副作用有哪些。
★1.发热:介入术后的发热主要是由于肿瘤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吸收或者继发性感染所造成的。
体温一般不会很高,多数患者维持在38℃左右,一般可以没有任何的不适反应,也不需要给予特殊的处理,嘱咐患者多饮用热水即可以得到缓解。
对于患者的提问超过39℃以上的时候,即可以选择使用冰袋物理降温、酒精檫浴,并使用药物进行物理降温,临床上一般选择使用吲哚美辛栓0.05-0.1,肛门塞入。
★2、胃肠道反应:主要是由于抗肿瘤药物所引发的药物性毒副反应,此外还包括栓塞剂栓塞作用以及栓塞剂返流进入到胃和十二指肠的供血动脉所造成的。
主要表现为术后立即出现的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等反应,迟发性反应包括弥漫性胃炎、应激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
对于急性期反应,治疗前,即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性止吐药物使用,并且注意不同类型的患者需要针对不同原因进行药物选择。
对于部分可以预计具有迟发性反应的患者,可以在治疗的前后应用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或者法莫替丁、雷尼替丁H2受体拮抗剂等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3、腹胀、腹痛:介入治疗术后的腹胀、腹痛主要是由于肿瘤组织栓塞坏死,周围出现水肿,肝脏的体积增大,牵拉肝脏包膜所引起的。
这种疼痛反应持续时间不长,一般持续3-10天左右,随着肿瘤组织的缺血坏死,体积减小,肿瘤组织周围水肿带消失,这种疼痛会逐渐减轻。
治疗上可以根据患者对于疼痛的主诉,进行疼痛评估,并给予相对应的止痛药物对症治疗即可。
★4、器官功能的损害:栓塞治疗术后对于正常的人体功能组织、细胞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其功能酶系可以出现一过性的升高,一般在治疗结束后的1-5天内可以达到高峰,1-3周的时间内可以恢复到治疗前水平或者达到正常。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们总是在手术前一天向患者及患者家属交代并发症的问题。
这个行为并不是在免责,而是希望患者了解手术可能带来的问题,并能够在出现问题后一同和医生共同面对这些问题。
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虽然是微创手术,但创伤小和安全性是两码事,它带来的问题不在于手术切口的大小。
这个手术造成并发症的几率虽然不高,但是有些并发症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致命。
在这里我们将患者关心的问题做一个统一的解答。
第一,出血性并发症出血性并发症并不是我们操作部位的并发症,而是脑子里面出血。
有的患者问:为什么我们操作在患者的脖子里的血管,会造成脑子里头出血?这个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长期的颈动脉狭窄,造成脑内血管的结构会发生一些变化。
在颈动脉狭窄的情况下,脑组织处于相对供血不足的状态,脑组织不会坐以待毙,它会通过增加毛细血管数量或者增加现有血管的直径来间接增加自己的供血,防止发生梗死,另外,脑内血压的降低,也会造成脑内血管的懒惰,它的平滑肌层会减少,变得比原先脆弱。
一旦我们突然把狭窄的颈动脉打开,这些血管有可能“受宠若惊”,承受不了突如其来的压力发生破裂出血。
还有第二个原因,就是脑组织已经因为颈动脉狭窄发生了梗死的情况,梗死的脑组织血管床更加脆弱,一旦血流量增加,梗死灶内本身就有可能出血。
出血的后果是什么?这个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因为患者用着抗血小板药物,手术中为了防止血栓还用肝素抗凝,血液一旦出了就不爱凝固。
另外,这种出血一般不是固定的一根血管出血而是弥漫性的脑组织渗血,开刀清血肿都很难挽救。
所以,一旦出血,患者受到的打击是巨大的。
一般都死亡或者生活质量很低的存活。
好在,这种出血的几率就像中大奖,文献报道6‰,在我们中心可能更低,每年我们五百来个颈动脉的患者,顶多有0-1个发生出血。
但是,几率虽小,灾难是巨大的。
而且对于同一个患者来说,不存在几率的问题。
是全或者无的。
第二,缺血性并发症这个并发症发生率是最高的,绝大部分都是血栓脱落栓塞脑动脉造成的,几率大约在3%左右。
有的患者或者家属就会问了:你不是用保护伞了吗?这么贵的东西还不能报销,怎么还会发生血栓栓塞呢?这个问题很好。
保护伞仅能把栓塞的几率降低3-4个百分点,并没有完全消除。
手术中发生血栓脱落的环节有几个,一个是我们在送保护伞过程中,保护伞是不是需要通过狭窄段呢?在保护伞通过狭窄段的过程中,有可能造成对斑块的触及和骚扰,此时远端还没有保护伞保护,斑块一旦脱落就会到远端的脑血管里;第二个是保护伞放好了,球囊扩张的时候,这个时候最有可能产生斑块的脱落了,因为球囊对斑块的压力很大,会造成斑块的碎裂,甚至将斑块覆盖的粥样物质挤出来。
当然,这些东西大部分都会脱落到保护伞里,不过,如果保护伞在血管里贴壁不够严密,也可能会有“漏网之鱼”,就会造成脑栓塞;第三个可能性是支架虽然放好了,但
作为一个外源性的东西,有可能会激活身体的凝血过程,造成急性或者亚急性的支架内血栓形成,这也会造成脑栓塞。
有的患者可能又问,你术前给我吃拜阿司匹林和波立维,都是防止凝血的,怎么还会产生这种情况呢?虽然我们用了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但有一小部分的患者可能对抗血小板药物并不敏感,另外,斑块被球囊扩张的松动了,有可能暴露斑块下的一些胶原纤维,脂肪样物质等等,这些东西有可能比支架导致血栓的能力还要强一些,甚至它们本身就可能作为栓子。
以上是缺血性并发症产生的原因。
那么产生了这个并发症的后果是什么呢?在大部分情况下,栓子会随着血流流向大脑中动脉的分支内,造成中动脉供血区的一些梗死灶。
这些梗死灶会产生什么症状,就跟阻塞血管的直径,位于什么功能区等有关系。
笼统的说,有可能造成偏瘫,说话障碍,理解障碍,口眼歪斜等我们所谓“脑中风”的一些症状。
运气好的话,梗死的脑组织用处不大,可能没症状;运气不好的话,栓塞在大脑中动脉主干,还有可能因为脑梗死面积过大而致命。
还有一小部分患者因为栓子漂到眼动脉里,造成失明或者视力视野问题。
第三颈动脉窦刺激颈动脉窦是存在于我们颈动脉分叉部的一个结构,它能够感受身体的血压,当我们的血压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情况下升高了,它可以通过某种机制把血压降下来。
颈动脉窦每个人的敏感性不同。
最敏感的人有可能被一掐脖子就心跳停了,发生昏厥。
我们在手术的过程中,不少患者都会因为颈动脉窦被球囊或者支架刺激发生血压和心率的下降,但大部分都是暂时的。
不过有一部分人在做完颈动脉支架后,血压会较长时间的降低,甚至产生临床症状,比如头晕,甚至脑梗死等脑灌注不足的情况。
尤其是在合并有脑子里其它血管狭窄的情况下,危险就更大一些。
总而言之,这个手术虽然常规而且不复杂,但是因为颈动脉所处部位和供血区域十分重要,一旦产生并发症也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中心作为世界上做这个手术最多的科室,也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
所以,我们严格控制手术的适应症,没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率不够70%我们不会动的,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率小于50%我们也肯定不做。
这也是颈动脉狭窄的指南上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