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第七章 总结:新闻专业主义的困惑与坚守
- 格式:ppt
- 大小:120.50 KB
- 文档页数:9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挑战、坚守与重构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已经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的束缚,而是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互动。
这种变革不仅给新闻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着重大考验,需要坚守核心价值观,并进行重构以适应时代发展。
首先,新媒体时代给新闻专业主义带来了巨大挑战。
在以前的传统媒体时代,由于信息渠道有限和信息流通速度较慢,在报道中往往需要经过严格筛选和加工处理后才能发布。
而现在,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变得异常简单,并且可以实现实时更新。
这种快速、即时性带来了报道失误和谣言扩散等问题。
其次,在面对海量信息流与短平快的传播方式时,新闻专业主义需要坚守其核心价值观。
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包括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和独立性。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变得更加重要。
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虚假信息和偏见观点很容易传播,这对新闻专业主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媒体从业人员需要加强对信息来源的核实和验证,确保报道的真实可信。
此外,在面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时,新闻专业主义需要进行重构以适应时代发展。
传统媒体往往以报道为中心,而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用户更加注重参与互动和个人定制化需求。
因此,在重构中应注重用户参与度,并提供个性化内容推荐服务。
同时,在内容生产方面也要注重多元化与创新。
传统媒体往往局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等单一形式,在互联网上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呈现内容,并提供更丰富多样的视听感受。
此外,在面对挑战与坚守中也需注重新闻专业主义的培养和传承。
新闻专业主义的培养需要加强新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学校和媒体机构应加强对学生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具备扎实的新闻理论与实践能力,以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
同时,传统媒体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可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新闻专业主义的传承与发展。
一、新闻专业主义概述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新闻理念,它追求对新闻事实绝对的客观公正的报道,不掺杂新闻工作者的思想、评价以及一切影响客观事实的杂质。
阿特休尔在《权利的媒介》中说:“新闻专业主义就是指,新闻媒介摆脱外界干涉,摆脱来自政府、广告商甚至公众的干涉;新闻媒介为实现‘公众的知晓权’服务;新闻媒介探求真理,反应真理;新闻媒介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
”新闻专业主义追求的理想化必然会○于晓娟浅谈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了极大冲击,也使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威胁。
“多对多”的传播方式使得人人都能成为新闻传播者,使得新闻把关变得越来越困难。
如果没有他律,加上自律的缺失就会使新闻专业主义大打折扣。
这种现象也引发了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理念的新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坚守199. All Rights Reserved.导致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新闻专业主义强调的是绝对的客观、中立,新闻媒体要摆脱外界的干涉,摆脱来自政治、商业巨头、媒体大亨甚至是公众的干涉。
但是新闻界必然要受到来自国家和统治集团、资本和商业主义、新闻从业者“失律”、受众甚至新闻界内部的制约,政治的压力、资本的追逐、受众的期许、媒体人自身的职业规范,这些诸多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新闻专业主义的实现遭遇困境。
“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庄重”,《人民日报》的一篇题为《媒体又现媚俗“三招数”》中的这句话或许说明了一些问题,反映了当下新媒体环境现状的背后,正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
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的冲击新媒体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而兴起的,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集手机、多媒体、互动性传播为一体的新的媒体技术对传统的媒介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格局。
在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中,实行的是点对面的传播,传播者处于优势地位,对信息的传播掌握着控制权,对于大众媒体传播的内容,受众只能被动选择。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分析新闻专业主义是指新闻从业者在新闻采访、编辑、报道、评论等过程中所需要遵守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新媒体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冲击以及新闻从业者如何应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新媒体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冲击新媒体的出现给新闻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传统新闻机构在数字化、平台化的推动下,开始逐渐向移动端转型,开发一系列实时、网络化的新闻产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信息传播日益迅速,新闻报道也从“准确、快速、内部敏感”逐渐转向“简洁、直观、流行”。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速度已经成为了新闻报道的重要指标之一,面对这种挑战,对于新闻传媒从业者而言,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往往这种改变意味着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妥协。
比如进行拍摄时,为了快速拍摄到具有感染力的新闻画面,常常会在不考虑社会公序良俗的情况下,侵犯到个人隐私。
而且,在网络时代,吸引读者、获得流量已经成为了新闻媒体管理的重要目标,可能会以制造新闻、夸大事实等方式来获取关注,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信誉,甚至会误导公众的认知。
新闻从业者如何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压力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于新闻专业主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新闻传媒从业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新闻从业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思考。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从业者的核心任务是维护新闻质量,坚持准确、公正、中立的原则。
注重新闻质量新闻的质量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
新闻从业者应该注重真实、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坚持采用多样化的信息资源,采取建设性、积极向上的态度,同时也应该严格遵守新闻的伦理道德规范,在采访和报道中严格遵循事实准确性、新闻公正性和透明性原则。
创新报道形式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从业者需要创新的报道方式和形式,吸引更多读者的目光,但同时也不能牺牲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坚守新闻专业主义作者:吴菲来源:《今传媒》2011年第08期摘要:中国地市级电视媒体受技术水平及行业政策的限制,长期处于夹缝生存的状态。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后,其生存处境更加艰难,弱势地位加剧,娱乐势头难挡,媒体道德沦丧。
该篇文章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出发,探讨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和专业精神对中国地市电视媒体生存发展的启示意义。
结论认为,尽管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并非主导新闻观,但作为一种职业理想,其在不断建构和消解中体现出极大的理论价值。
中国地市电视媒体唯有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才能有效应对生存发展问题。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后危机时代;地市电视媒体;专业精神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8-0060-02中国地市电视新闻媒体作为地方党政机关的耳目喉舌,一直以来,为地方党政机关的舆论宣传,政府与民众沟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受广电科技的进步和行业政策法规的限制,地市电视媒体长期处于夹缝生存的艰难中。
一场全球性金融风暴席卷而过后,包括电视业在内的媒体行业发生震荡重组,地市电视媒体由此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从新闻专业主义角度来审视中国地市电视媒体,或许对其应对困境,探索发展之路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观念的核心和西方记者恪守的职业准则。
它起源于美国,是在美国政党报纸解体和商业化运作的背景下,在新闻行业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服务”信念。
标志性事件是,以哈钦斯为首的美国报刊自由委员会提出的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这个报告正式地号召新闻媒介的专业化。
此后,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在不断建构和消解中成为西方主导性的新闻观。
新闻专业主义的涵义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一种职业理想和操作理念,包括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目标,独立于政府、公众、财团,担负独特的社会责任等一系列行为规范和行业标准。
浅析新闻专业主义下记者的道德困境【内容摘要】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经常遇到的困境,是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忠实地记录新闻,做一个冷漠的“旁观者”,还是尊重良知,把社会道德放在第一位?新闻专业主义下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俨然成为一对矛盾,记者的社会责任——谋求公共利益,是解决这对矛盾的契合点。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公众利益一.新闻专业主义下记者的两难道德抉择社会角色体现着人们对特定社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
记者是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公众期望记者按照社会、受众的需要履行必须的权利和义务。
用眼睛观察社会,用头脑思考现实,用文字、图像记录社会发展进程,这就是记者的工作;做历史的记录者,社会的瞭望哨,这就是记者的职责。
同时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念和特定的功能指向,新闻行业所提倡的新闻专业主义就是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的一种职业理想和职业理念,从职业化的角度讲,记者的基本职责是毫不犹豫的发现新闻,捕捉信息,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真相,使公众了解所置身的环境,采取正确的思维和行为。
【1】这是记者区别于其它职业工作者的基本职业特征。
但是在具体的现实采访中,面对突发的的事件,尤其是面对弱者和不幸的时候,记者常常陷入一种两难的尴尬困境中,记者的所作所为也往往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历史上就有许多经典的案例案例一:十几年前,南非“自由记者”凯文·卡特以一张《饥饿的小女孩》获得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
照片上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
这张照片在《纽约时报》首发后举世震惊,成为南非儿童苦难的一个标本。
凯文·卡特名声大噪,但同时,引来诸多批判与质疑,人们不明白身在现场的凯文·卡特为什么不去救那个小女孩一把,就连凯文·卡特的朋友也指责说,他当时应当放下摄影机去帮助小女孩。
有评论家称他见死不救,是另一只秃鹰,人们打听小女孩的下落,遗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
太行山新闻论坛新闻专业主义是一个“舶来概念”,它既寄托着记者的职业理想,也蕴含着必须遵守的职业规则和职业操守。
它要求记者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在读者面前。
它强调新闻价值的判断不仅来源于受众的喜好,更来源于具有社会责任的从业者从大众立场出发的精英意识。
但是,令新闻人倍感困惑的是承载着自身职业理想的新闻专业主义所强调的中立、客观与专业精神常常与社会伦理所要求的尊重、同情与怜悯相冲突,在履行前者的同时往往会违背后者,甚至常常是以牺牲后者来成全前者。
一、新闻专业主义之下记者面临的道德困境的几种表现1、坚守中立者的立场而陷入舆论谴责的漩涡被很多记者奉为圭臬的新闻专业主义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中立的把关人和客观的反映者。
在这两个特征的约束之下,记者作为把关人在对信息进行取舍时,应该按照“新闻价值”的中立标准而非个人好恶进行取舍。
在此基础之上,新闻专业主义也要求记者不介入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保持中立的立场,因为唯有中立和客观才能提高报道的可信度和媒体的公信力。
可以说,新闻专业主义为所有与新闻有关的人提供了一个易于操作的判断标准,因此成为了通行的基本新闻价值观。
然而,在一些预计会发生的负面新闻或者蕴含着不幸、伤害等因素的新闻事件时,中立的旁观者立场却使记者处在了一种微妙的尴尬境地。
2005年5月9日,很多网络新闻平台都转载了一组拍摄于厦门的新闻图片。
这组照片完整地记录了暴风雨中一位骑车人在经过福建厦门市某路段时,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水坑,身体失去平衡摔倒的情景。
这组照片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网民们的关注。
很快,网上的评论就高达200多条。
出乎意料的是,人们指责的矛头首先对准的不是市政道路交通问题,而是记者静待伤害事件发生的行为,认为记者守株待兔看着路人落难的做法应受到谴责。
事实上,道路上的水坑并非记者所挖,记者并不是伤害的制造者,造成伤害的恰恰是政府的不作为,记者只是在一起可以预计的轻度事故中没有提前警示。
但是陷入舆论谴责漩涡的却是记者本身,这是一件很令人困惑的事情。
新闻专业主义(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一、历史起源新闻专业主义产生于美国。
19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美国大众化的商业报刊迅速增加,政党报刊衰落,报刊纷纷摆脱了政党的控制,独立报业形成。
独立报刊以报道新闻为中心,立场保持中立,注重吸引读者。
记者开始被公认为是一种职业,社会地位也大大提高。
19世纪80年代起,美国出现黄色新闻浪潮,性、犯罪等刺激性的黄色新闻过多地占据了报纸的版面,很快遭到了社会各界的抵制。
1896年,奥克斯接手《纽约时报》,提出“高尚的新闻政策”、“独立公正的评论”和“正确详尽的新闻材料”三大目标,以对抗黄色新闻浪潮。
他在办报宣言中提出:“公正地报道新闻,不畏惧或不偏私,不卷入任何政党、派别和利益之中。
”这已经体现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19世纪末,美国新闻业掀起“扒粪运动”,揭露了大量企业和政府的腐败行为,凸显了报刊的独立性和维护公共利益的功能。
20世纪初,客观报道渐趋成熟,报刊有了专业的工作方式,新闻客观性逐渐成为专业社区共同遵循的准则。
这些为新闻专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新闻专业主义”这一概念最早由谁提出尚无定论,但它确是在新闻实践中产生的。
新闻专业主义理论的内涵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20世纪中期,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公布《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标志着社会责任论的提出,使新闻专业主义进一步成熟。
二、什么是新闻专业主义?1.定义: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一种职业理想和操作理念,它是一种服务行业的专业化意识、一系列职业规范以及评价标准。
它包括专业的知识积累,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专业资格的认可、彰显专业精神的范例以及专业内部的自律。
其核心理念是客观性和独立性。
其中专业精神包括: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和发表评论,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目标,独立于政府、公众、财团,担负独特的社会责任等。
2.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主要理念: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客观性和独立性。
作者: 吴飞[1,2,3];唐娟[2]
作者机构: [1]西北政法大学,陕西西安710061;[2]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杭州310003;[3]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湖北武汉430071
出版物刊名: 新闻界
页码: 18-29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8期
主题词: 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传播格局;挑战;重构
摘要:新闻工作的自主性和权威正面临日趋严重的威胁,记者职业的合法性受到了博客、UGC(用户生产内容)等各种形式的挑战,何为好的新闻业?新闻从业者的典范价值何所依?新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模式必然产生理论创新的冲动。
在大众传播时代产生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仍然有其存在的意义;无论是何种媒体体制,只要是被称之为新闻业的,都得有相近的职业规范意识;技术的变化同样不会改变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逻辑;但技术与业态的变化,对理论的重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分析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关于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分析摘要新闻专业主义是在理想状态下新闻工作者应该遵守的职业标准、工作态度与行为准则。
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媒体环境,在此种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也将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
文章从新闻专业主义的定义出发,分析在新的媒体环境下应该怎样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坚守与反思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7-0004-0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在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专业主义做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1 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在19世纪90年代,新闻主义在美国形成,最初在美国报纸报道的事件以政治事件为主,在美国的政党报刊瓦解之后,报纸媒体对经济利益的关注与报道越来越多,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事件是普利策和赫斯特之间的黄色大战,这次事件之后,报刊等纸质媒体的报道越趋于经济利益化和低俗化。
在这种状况下群众对新闻报道公平客观的呼声越来越高,新闻专业主义既区别于以政治事件报道为中心的煽情主义,也不同于以经济利益为主的商业主义,它作为两者之间的中坚力量,在与两者的博弈之中新闻专业主义逐渐发展起来。
新闻专业主义主张从客观、真实、准确的角度去报道,将事件最真实的状态反映在大众面前,反对权威主义、带有一定程度的理想主义色彩。
新闻专业主义涉及到多方面的理念,它涉及到新闻媒体所担当的社会角色,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实践操作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新闻报道这一工作的基本性质等理念。
一直以来,新闻专业理论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分裂的现象。
在理论上,新闻专业主义主张绝对的公平公正,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新闻报道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所有的实践新闻报道又是相对客观的。
新闻专业主义是不受团体、权威影响的,但每个具体的新闻工作者的实践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实践能力等因素是不同的,这在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报道实践中都会影响到新闻工作者对具体客观事实报道的角度、层面、方向等,因此在实践操作的层面来说,新闻专业主义是相对客观,而非绝对客观。
厘清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系列道德和职业标准,以确保他们的报道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和准确。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专业主义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涉及到公众对于新闻报道的信任和依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以及新闻工作者应该如何遵守这些准则。
新闻专业主义对于维护新闻行业的声誉和公信力至关重要。
新闻是公众获取信息和了解事实的主要途径,而新闻工作者则是这个途径的守护者和负责人。
如果新闻工作者失去了公众的信任,那么整个新闻行业的声誉和公信力就会受到破坏。
遵守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他们应尽的职业义务。
新闻专业主义对于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至关重要。
新闻是关于事实的报道,而不是关于主观感受和偏见的宣传。
新闻工作者必须通过深入调查和客观报道来确保他们的报道符合事实,而不是受到个人兴趣和政治立场的影响。
只有这样,新闻报道才能真正反映事实,使公众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
新闻专业主义对于确保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和多样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新闻工作者必须在报道事件和问题时,尽可能地综合不同的观点、声音和信息来源,以确保报道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只有这样,公众才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问题,做出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判断。
在实践中,新闻专业主义的遵守需要新闻工作者具备专业的新闻素养和职业道德观念。
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扎实的新闻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包括新闻采编、写作、摄影、编辑等方面的技能。
他们还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便能够深入了解和分析相关事件和问题。
只有具备了专业的新闻素养,新闻工作者才能够对新闻报道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和准确的分析。
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始终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
在报道新闻时,他们应该坚持真实、客观、公正和全面的原则,不受任何个人或团体的影响。
他们还应该坚持新闻报道的人道主义原则,尊重被报道对象的隐私和尊严,不进行道德绑架和人格攻击。
数字媒体背景下新闻专业主义的重塑与坚守摘要:随着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数字媒体以其高效、便捷、互动性强等特点,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然而,这种转变也给新闻专业主义带来了冲击,使得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客观性等方面受到威胁。
因此,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成为数字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行业的首要任务。
本文从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与价值出发,探讨重塑与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策略。
关键词:数字媒体;新闻专业主义;重塑;坚守引言: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新闻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和实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重塑与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变得尤为重要。
新闻媒体应该始终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积极传播正能量,加强全民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数字媒体服务。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与价值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以客观、真实、公正、独立为原则的新闻传播理念[1]。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专业主义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新闻专业主义强调新闻媒介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子系统的功能和责任。
新闻媒介应该承担起收集、整理、传播信息的社会责任,为公众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
同时,新闻媒介还应该监督政府和社会机构的行为,揭露社会上的不公和不义,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这种功能和责任是其他社会子系统无法替代的,也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
其次,新闻专业主义强调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
新闻工作者应该保持独立身份,不受任何个人或团体的控制和操纵。
他们应该以事实为依据,公正地报道事实真相,不受任何主观偏见的影响。
这种独立性和独特作用是新闻专业主义的基石,也是其他职业所无法替代的。
最后,新闻专业主义强调服务公众的自觉态度和社会责任意识。
新闻媒介应该以服务公众为己任,满足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他们应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反映社会民意,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挑战、坚守与重构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悄然而至,对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方式、信息获取途径、以及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专业主义如何坚守其核心价值,同时适应并引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挑战,分析新闻专业主义在新媒体环境下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探讨新闻专业主义应如何坚守其核心价值和伦理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构,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旨在为新闻从业者提供在新媒体时代下坚守和重构新闻专业主义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新闻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挑战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无疑给新闻专业主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一挑战表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受众需求的个性化以及媒介伦理的模糊化。
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新媒体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传统新闻生产往往依赖于专业的新闻机构和记者,而新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门槛大大降低,公民记者、自媒体等成为新闻的重要生产者。
这种去中心化的新闻生产方式,虽然极大地丰富了新闻的来源和形式,但也带来了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挑战。
如何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真实可信的新闻,成为新闻专业主义必须面对的问题。
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也对新闻专业主义提出了挑战。
新媒体时代,新闻不再仅仅依赖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传播,而是通过各种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多元化渠道进行快速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的碎片化、即时性特点,使得新闻往往难以深入、全面地呈现,从而导致新闻质量的下降。
如何在保证新闻时效性的同时,保持新闻的深度和广度,是新闻专业主义需要解决的难题。
受众需求的个性化也对新闻专业主义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媒体时代,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主动选择信息。
新闻专业主义论文摘要:媒体并不能是独立存在于传统媒体之外,更不能放任一些不良行为的肆意扩散,在新闻专业主义方面,新媒体从业者要发扬传统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优秀品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新闻专业主义新的内涵。
当今社会,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媒介素养加强、法律的不断完善、媒介监管手段的灵活多样,相信在新时期,在和谐的新的媒介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会焕发出新光彩。
新闻专业主义诞生于19世纪西方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潮泛起的时代,自诞生以来一直被西方新闻界所推崇,其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并逐步被大众传媒所接受。
作为一种职业意识,新闻专业主义泛指新闻工作的职业精神、职业原则与专业等的要求,当然也包括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与使命的追求。
新闻专业主义理论在西方的产生,有其特定的语境和历史条件,它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天赋人权理论、自由民主思想的发展而发展,并与之相适应。
在我国,尤其是在大陆,新闻专业主义是在近几十年才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提出,其主要理念也均是从国外输入,然而在中国无论是基本国情还是意识形态都与西方各国存在明显差异,中国的新闻业也有其独特的发展路径,因此怎样保持新闻的真实、自由、独立、客观,怎样让新闻从业者坚守自己的职业准则并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这一直是国内诸多学者聚焦的一个问题,有待一批批新闻人深入研究。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与核心理念新闻专业主义是在美国政党报刊解体之后大众化报刊兴起的 19 世纪 30 年代开始形成的,它的形成有其特殊路径。
19 世纪 30 年代的便士报瓦解了政党报刊的传统模式,开创了一份报纸在政治上标榜超党派,在新闻上客观报道,在社论上力求议论持平,在经营上以广告为主要赢利点的新模式,随着便士报的发展,新闻从业队伍也逐步专业化,当然,这还要得益于整个新闻行业在发展中所坚持的“服务公众”的理念。
因此,“新闻专业主义形成已有一百多年,而新闻专业主义的概念在西方的提出也已经有半个世纪。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挑战、坚守与重构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越来越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发生了改变,这对新闻专业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今,大众获取新闻的方式已经不再依赖传统的报纸、电视台或广播电台,而是更多地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程序来获取新闻。
这些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已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代,重新定义了新闻报道的边界和规则。
在这种变革的过程中,新闻专业人士面临着关于如何适应新的新闻传播环境和重新构建自己的专业精神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挑战、坚守与重构。
一、新媒体带给新闻专业人员的挑战1. 传统新闻媒体的经营模式受到威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现代新闻媒体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些新型网络媒体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更广泛传播范围、更便捷的信息传播渠道。
这不仅对传统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带来了挑战,也让新媒体新闻产业迎来了空前的机遇。
可是传统新闻媒体在互联网时代之下,面对着庞大的网络用户群体,如何在新媒体平台上施展拳脚、维护品牌、开拓市场,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2. 新闻采编方式的变革前往事地报道是新闻业传统的采编方式,但是新媒体时代所存在的即时性、全面性和互动性要求新闻专业工作者必须更多的进行新的方式,通过新闻应用程序、网络平台的社交媒体传播和内容生产策略的不断创新,让新闻与读者彼此紧密联系、相互交流,建立互动式的新闻生态系统。
3. 信息处理的多样性在互联网时代,大量信息面前,传统新闻媒体的竞争残酷。
因为现在是个全面信息化的社会,新闻动态随时随地通过移动互联网络传播,这种速度让传统媒体难以追赶。
如何从这些海量信息中猎取新闻故事,不仅是准确度和独家性的问题,更是诱人点的匠心独到和表达能力的考验。
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在新媒体时代已经不再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4. 新闻报道的独立性受到侵犯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环境呈现十分异质的信息世界。
在一定程度上,它被一些人用来散布谣言,误导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