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爆专项施工方案评审(最新)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47 MB
- 文档页数:48
岩爆地段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xx 铁路六xx 设计图纸六xx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TZ231-2007)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二、工程概况六狼山隧道进口位于朔城区下团乡大白坡村东南侧,隧道出口位于平鲁区白堂乡卧场村东南侧,隧道进口里程为改DK20+575出口里程为改DK35+750, 全长15175m,最大埋深达443m。
隧道区位于管涔山脉中南段低中山区,区内山峰林立,延绵起伏,改DK24+100改DK32+600基岩初露。
峡谷深切,多呈“V’ 字形,地形起伏较大,最大高差约500余米。
由于隧道埋深达443m,隧道埋深较大,穿越II 级坚硬的围岩地段较多、地应力较大,有可能围岩的应力超过围岩的强度而使围岩突然发生破坏,出现微弱岩爆或中等岩爆现象。
发生岩爆,会给工程的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并威胁着施工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施工中应采取防范措施。
三、岩爆的特点岩爆是岩体具有高应力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岩体内由于开挖洞室改变了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引起洞室周围应力场的重新分布。
在洞室附近由于应力集中,其应力值可能达到初始应力的几倍,从而导致岩爆的发生。
但是实际观测得知,高地应力并不是岩体发生岩爆的唯一条件,这还与围岩储存弹性应变能的能力以及围岩的变形速度等因素也有关系。
岩爆多发生在埋藏很深、整体、干燥和质地坚硬的岩层中。
产生岩爆的时间,一般在开挖后几个小时,但也有的是在较长时间后发生。
隧道中常遇见的岩爆以顶部或拱腰部位为多。
隧道内岩爆有如下特点:岩爆在未发生前并无明显的预兆,虽然经过仔细找项,并无空响声。
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块的地方,也会突然发生岩石爆裂声响,石块有时应声而下,有时暂不坠下。
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对施工安全威胁甚大。
它与隧道施工中的一般掉块落石,在现象上有明显的不同。
岩爆时,石块由母岩弹出,常呈中间厚、周边薄、不规则的片状。
目录一、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2)2、隧道地质 (2)二、施工流程 (6)三、岩爆类型 (6)1、弹射型岩爆 (7)2、爆炸抛射型岩爆 (7)3、破裂剥落型岩爆 (7)4、冲击地压型岩爆 (8)四、岩爆地段施工技术处理措施: (8)1、岩爆地段的防护措施 (8)2、开挖措施 (9)3、支护措施 (9)五、岩爆地段施工注意事项: (10)高地应力(岩爆)地段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中缅油气管道隧道及跨越工程第一合同段第一合同项一分部包含8座隧道,总长约8231.58m,伴行道路总长约19690m。
各隧道及伴行道路情况如下:表1-1 隧道情况一览表2、隧道地质(1)回龙山隧道场区地层主要为碎石、强风化砂岩及灰岩、褐煤、中风化灰岩及砂岩等,围岩级别Ⅴ~Ⅵ级。
场区无大的构造形迹,无活动断裂、断层等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无差异性升、降。
场区属于低地应力区,无岩溶、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
(2)雷震山隧道场区地层主要为含砾石粉质粘土、强风化砂质泥岩及泥质砂岩、中风化泥质砂岩及灰岩等,围岩级别Ⅴ~Ⅵ级。
龙陵—瑞丽大断裂(F1)距雷震山隧道出口桩约81m,与线路走向夹角约20°,受其影响,隧道穿越地段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
其影响区域约295m,分别为K0+679.6~K0+759.6段、K1+237.7~K1+354.0段和K1+545.0~K1+643.0段。
场区属于高地应力区。
隧道进口地段发育小型崩塌体。
坡脚分布崩塌堆积物,长约41m,高约24m,厚度约2~5m,呈倒石堆状分布,主要由强风化砂岩、砂质泥岩夹板岩碎块组成,松散;(3)老团坡隧道场区地层主要为坡积碎石、灰岩、断层角砾及断层碎裂岩等,围岩级别Ⅲ~Ⅴ级。
隧址区发育3条断层,且层间破碎带在整个隧道都有所发育,因此,地层产状在整个隧道都有所变化。
场区属于低地应力区。
老团坡隧道距龙陵—瑞丽断裂带南支(AF3)断裂带及影响带较近,AF3断裂为晚更新世以来至全新世活动断裂。
新建铁路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长昆湖南段岩爆地段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铁隧道集团沪昆客专长昆湖南段一、编制依据1、隧道施工图纸;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3、批准的《***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隧道315m设计为板岩、砂质板岩、炭质板岩、弱风化,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
洞身深埋,有可能产生岩爆。
设计围岩级别为IIIc围岩,支护参数为H150的格栅钢架间距1.0m/榀,C25喷砼23cm,拱部设Φ22中空组合注浆锚杆、边墙设22砂浆锚杆,锚杆纵向间距1.5m,环向间距1.2m,呈梅花形布置。
三、岩爆的形成原因岩爆是深埋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动力破坏现象,当岩体中聚积的高弹性应变能大于岩石破坏所消耗的能量时,破坏了岩体结构的平衡,多余的能量导致岩石爆裂,使岩石碎片从岩体中剥离、崩出。
四、岩爆的特点1、在未发生前,并无明显的征兆,虽经过仔细寻找,并无空响声,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块的地方,也会突然发生岩石爆裂声响,石块有时应声而下,有时暂不坠下。
2、岩爆发生的地点多在新开挖的工作面附近,个别的也有距新开挖工作面较远,常见的岩爆部位以拱部或拱腰部位为多;岩爆在开挖后陆续出现,多在爆破后的2~3小时,24小时内最为明显,延续时间一般1~2个月,有的延长1年以上,事前一般无明显预兆。
3、岩爆时围岩破坏的规模,小者几厘米厚,大者可多达几十吨重。
石块由母岩弹出,小者形状常呈中间厚、周边薄、不规则的片状脱落,脱落面多与岩壁平行。
4、岩爆围岩的破坏过程,一般新鲜坚硬岩体均先产生声响,伴随片状剥落的裂隙出现,裂隙一旦贯通就产生剥落或弹出,属于表部岩爆;在强度较低的岩体,则在离隧洞掌子面以里一定距离产生,造成向洞内临空面冲击力量最大,这种岩爆属于深部冲击型。
五、岩爆的分类岩爆按规模和烈度分为:轻微岩爆、中等岩爆、强烈岩爆三种类型。
轻微岩爆规模小,一般多为弹射型、冲击地压型岩爆。
岩爆方案一、背景介绍岩爆(Rockburst)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指的是在深部岩石中由于矿山开采活动引起的岩层断裂、崩塌和喷射现象。
岩爆不仅对矿山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也对矿山的正常生产运营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和防范岩爆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岩爆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二、岩爆原因分析岩爆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应力状态:由于矿山开采造成地层应力局部重新分配,导致岩石原有的平衡被破坏,进而引发岩爆。
2.地质构造:如存在断层、褶皱等构造破坏,会加剧局部应力集中,增加岩爆的发生可能性。
3.岩层物性:岩石的组成、结构和强度等物理特性决定了其抵御岩爆的能力,强风化、节理等因素会增加岩爆风险。
4.开采方法:开采方法的选择、爆破方案的设计以及矿山的排水措施等,都会对岩爆的发生和范围产生重要影响。
5.工作面布置:工作面的布置与采场的几何形状会影响岩爆的发生机制和危害程度。
三、岩爆风险评估在制定岩爆方案之前,需要对矿山进行全面的岩爆风险评估,以了解当前的风险状况,为制定合适的防控方案提供依据。
岩爆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评估对象:选择风险评估的对象,可以是整个矿山、特定工作面或者某个岩体区域。
2.收集信息:搜集与岩爆相关的数据,包括地质地貌、地下水情况、开采方式、岩石性质等。
3.评估风险等级:基于收集到的信息,对岩爆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并给出相应的风险等级。
4.确定主要风险因素:分析评估结果,确定主要影响岩爆风险的因素,便于后续的防控工作。
5.提出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岩爆防控建议,包括工程措施、管理措施等。
四、岩爆防控措施针对岩爆风险评估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岩爆防控措施,以降低岩爆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岩爆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开采方式:合理选择开采方式,如采用分段控制爆破、区域控制开挖等方式,减少岩爆的发生。
目录1 编制说明 (3)1.1编制依据 (3)1.2编制原则 (3)1.3编制范围 (4)2 工程概况 (4)2.1线路概况 (4)2.2隧道主要工程量 (4)3 岩爆的特点及辨识 (5)3.1岩爆的基本特征 (5)⑤岩爆主要发生在埋深较大,所处岩层性状较单一,弹性模量等物理力学性能较高,能储存一定的应变能量。
(5)3.2岩爆产生的条件 (5)3.3判断岩爆发生的应力条件 (6)3.4地应力计算与隧道岩爆预测 (6)3.4.1XX (6)3.4.2XX (7)3.4.3XX (7)3.4.4XX (8)4、岩爆的预防及处理方案 (13)4.1总体施工方案 (13)4.2超前地质预报 (13)4.2.1超前探孔 (14)4.2.2地质素描 (14)4.3加强光面爆破控制,提高爆破效果 (14)4.4加强初期支护 (15)4.4.1轻微岩爆区 (15)4.4.2中等岩爆区 (15)4.5超前应力释放 (16)4.6加强高压水冲洗 (16)4.7加强效果检测 (16)4.8岩爆发生时的处理措施 (16)4.9、岩爆防护开挖台架 (17)5、安全防护措施 (18)5.1成立岩爆预防及救援小组 (18)5.2安全防护措施 (19)5.3洞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20)5.3.1钻爆作业安全措施 (20)5.3.2人员及机械防护措施 (21)5.3.3洞内作业救援逃生措施 (21)隧道岩爆防治专项施工方案1 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⑴、《XXXXX标招标图》;《XXXXX两阶段施工图》;⑵、国家和交通部现行有关工程的设计规范、施工指南、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安全技术规程;⑶、国家和四川省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规定;⑷、现场详细的施工技术调查资料;⑸、施工单位资源状况、施工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1.2 编制原则⑴、贯彻执行国家、交通部、当地政府制定的有关政策。
⑵、按照公路工程施工程序,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保证质量,确保按期完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取得社会和建设单位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