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使用的调查与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12
在华留学生汉语新词新语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中期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和工作,其中许多人选择学习汉语。
在这些外国学生中,华人留学生是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一方面具有一定的中国文化背景和语言基础,另一方面又需要适应中国的现实环境并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汉语的使用。
在这个背景下,对华人留学生的汉语新词新语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他们的语言需求,并为汉语教育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次调查旨在探究在华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使用汉语的新词新语情况。
具体研究目的为:1. 了解在华留学生掌握和使用汉语新词新语的情况。
2. 探究在华留学生使用汉语新词新语的需求。
3. 分析在华留学生学习汉语新词新语的困难和挑战。
4. 提出在华留学生汉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1. 编制问卷:根据研究目的,编制了一份涉及在华留学生汉语新词新语使用情况的问卷,包括基本情况、使用频率、理解和掌握程度、学习来源等方面的内容。
2. 问卷调查: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向选取的在华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共收集有效问卷200份,并针对其中一部分留学生进行个别访谈。
3. 数据分析:对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提出初步结论和建议。
四、研究结果根据问卷和访谈所获得的数据,初步了解了在华留学生汉语新词新语的使用情况和需求。
具体结果如下:1. 在华留学生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的新词新语为网络语言、流行语和地道表达。
2. 在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中,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视频观看等方式掌握新词新语。
3. 在华留学生普遍存在理解困难和使用不熟练的问题,并希望从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上得到更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4. 针对以上问题和需求,建议在华留学生汉语教学中应增加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的教育内容,加强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注重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教学。
来华留学生汉语使用情况及语言态度调查研究
首先,来华留学生对汉语使用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得非常积极和认真。
通过对华留学生的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他们主动学习汉语,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广泛使用汉语。
此外,他们也积极参加语言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应用能力。
这些行为充分表明了华留学生的汉语使用态度是积极的,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在来华留学生中,使用汉语的主要障碍是听力和口语。
由于汉语语音和语法与其母语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很多留学生在听力和口语方面存在种种困难。
例如,有些留学生很难听懂中国人的口音,或者用准确的语法表达自己的意图。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留学生需要在语言学习的早期做出更多的努力,例如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练习汉语听力和口语。
此外,来华留学生也对中国文化和历史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在留学期间,他们不仅学习了语言,还参加了许多文化活动,例如书法、中国绘画、太极拳等等。
这些体验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中国文化,并增进了他们对中国的理解和认知。
总的来说,来华留学生对汉语使用的态度是积极的,他们具体的行为表现也非常认真和负责任。
虽然面临语言障碍,但我们相信,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留学生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顺利地完成学业,并带着对中国的深刻感悟返回自己的祖国。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和欣赏留学生怀着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热情并积极进取的态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并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留学生学习汉字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备受重视,虽然近几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对于如何教好汉字我们仍无系统的研究。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决定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留学生学习汉字的情况进行调查,从中发现问题,掌握留学生在基础阶段的汉字学习方法、困难和需求,以便找到更好的汉字教学方法。
二、调查内容及对象(后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自然情况的调查,如姓名、国别、母语、学习汉语的时间与地点等;第二部分是四道选择题(可多选),涵盖了对汉字特点的了解情况、字音字形方面遇到的问题、学习汉字的策略及汉字教学顺序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是五道表述题,主要针对的是留学生汉字学习的基本态度、看法等。
2010年10月我们小组在西安外国语大学汉学院完成了调查。
为使调查具有一定的兼容度,发放问卷时尽可能做到了选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对象,但主要以“非汉字圈”的学生为调查主体,但由于问卷内容比较专业,所以我们的调查对象集中在高班(五班以上,包括五班)。
具体情况如下:问卷发出48份,回收31份。
接受调查者分别来自9个国家(哈萨克斯坦9人,俄罗斯4人,美国3人,日本4人,法国3人,波兰2人,西班牙1人,乌兹别克斯坦1人,乌克兰4人),其中研究生(汉国教B班)4人,其余为高年级(5、6、7、8班)学生,他们学习汉语的年限平均为3年。
三、反馈的信息与分析1、分类和方法为便于观察分析母语及文化背景对汉字学习的影响,我们将调查对象进行类归:“汉字圈国家”学生为A类(4个日本学生)“非汉字圈国家”为B类(其余学生)问卷中选择题和表述题各五道,我们拟对问卷反馈的信息采用不同方法加以整理说明:选择题答案表格形式反映,表述题的答案综合介绍。
2、选择题的统计和分析2.1你了解汉字的下列特点吗?以上结果说明:(1)绝大多数学生对汉字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其中“汉字文化圈”内学生相对来说比例更高,因为他们母语中也有汉字。
留学生课外汉语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前来中国学习汉语。
在这群人当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动机,也有不同得学习方式和程度。
因此,了解留学生课外汉语学习状况十分有必要,以便有效指导留学生汉语学习,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效率。
为了了解在中国的留学生的学习状况,我们对他们的课外汉语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以来自世界各国的125名留学生为调查对象,利用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进行调查。
一是定性研究:针对调查对象有关汉语学习的兴趣、学习意愿、学习时间、学习动机等深入开展访谈,调查表明:大部分留学生对汉语学习非常感兴趣并拥有很强的学习意愿;大部分学习者每周会用1-2小时的时间进行汉语学习,但也有一些人用的时间比较多;学习汉语的原因主要是求职方面或学术研究方面的需要。
二是定量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125名调查对象的汉语学习水平进行了了解。
结果显示,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有2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汉语水平较差,有45%的受访者表示汉语水平一般;只有3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汉语水平很好。
此外,本次调查还发现:有4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汉语学习速度太慢,有3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学习汉语的方法不太正确;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汉语学习资源比较匮乏;3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课外汉语学习质量不够高;有25%的受访者表示,学习汉语有时会感到压力很大;有3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
综上所述,对留学生课外汉语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多数留学生拥有很强的学习意愿与兴趣;大部分留学生每周可以用1-2小时的时间学习汉语;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他们的学习的进程比较缓慢;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匮乏;学习效率和质量低;有时会感到学习压力很大;得不到足够的支持。
本次调查的结果为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平台或机构可以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作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参考;二是针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三是利用现有的技术和网络资源,为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四是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时间安排给予更多的关注,尽量让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五是向留学生提供足够的支持,让他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更加轻松愉快。
篇一:关于留学生学习汉字的调查报告关于留学生学习汉字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备受重视,虽然近几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对于如何教好汉字我们仍无系统的研究。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决定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留学生学习汉字的情况进行调查,从中发现问题,掌握留学生在基础阶段的汉字学习方法、困难和需求,以便找到更好的汉字教学方法。
二、调查内容及对象(后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自然情况的调查,如姓名、国别、母语、学习汉语的时间与地点等;第二部分是四道选择题(可多选),涵盖了对汉字特点的了解情况、字音字形方面遇到的问题、学习汉字的策略及汉字教学顺序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是五道表述题,主要针对的是留学生汉字学习的基本态度、看法等。
2010年10月我们小组在西安外国语大学汉学院完成了调查。
为使调查具有一定的兼容度,发放问卷时尽可能做到了选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对象,但主要以“非汉字圈”的学生为调查主体,但由于问卷内容比较专业,所以我们的调查对象集中在高班(五班以上,包括五班)。
具体情况如下:问卷发出48份,回收31份。
接受调查者分别来自9个国家(哈萨克斯坦9人,俄罗斯4人,美国3人,日本4人,法国3人,波兰2人,西班牙1人,乌兹别克斯坦1人,乌克兰4人),其中研究生(汉国教b班)4人,其余为高年级(5、6、7、8班)学生,他们学习汉语的年限平均为3年。
三、反馈的信息与分析1、分类和方法为便于观察分析母语及文化背景对汉字学习的影响,我们将调查对象进行类归:“汉字圈国家”学生为a类(4个日本学生)“非汉字圈国家”为b类(其余学生)问卷中选择题和表述题各五道,我们拟对问卷反馈的信息采用不同方法加以整理说明:选择题答案表格形式反映,表述题的答案综合介绍。
2、选择题的统计和分析2.1你了解汉字的下列特点吗?以上结果说明:(1)绝大多数学生对汉字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其中“汉字文化圈”内学生相对来说比例更高,因为他们母语中也有汉字。
作者简介:1.李禄兴,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2.杨苏菡,女,瑞典文贤中国文化协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使用的调查与分析李禄兴1,杨苏菡2(1.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北京 100872;2.瑞典文贤中国文化协会,瑞典 哥德堡 41664)摘 要:通过调查显示,留学生对汉字学习策略的应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
在不同的汉字学习策略中,其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音义策略、复习策略、字形策略、笔画策略、应用策略、母语策略、归纳策略、元认知策略。
其中,汉字文化圈学生比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更多使用的是归纳策略和复习策略,较少使用的是笔画策略和字形策略。
关键词:汉字;学习策略;留学生;调查分析2020年第3期总第693期MODERN CHINESENo.3General No.693现代语文汉字学习策略是指汉语学习者在汉字的学习过程中为了促进汉字的获得、存贮、内化、提取或使用,而采取的具体的方法、技巧和步骤。
近些年来,汉字学习策略的分类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江新、赵果将汉字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两大类,其中,认知策略又分为笔画策略、音义策略、字形策略、归纳策略、复习策略、应用策略六类;元认知策略又分为监控和计划两类[1]。
何琼则将汉字学习策略划分为:1.形式操练策略(包含字形策略、笔画策略、音义策略);2.功能(意义)操练策略(归纳策略、应用策略、猜字策略);3.母语策略[2]。
在江新、赵果和马明艳[3]的研究基础上,陈译文将汉字学习策略分为字形策略、记忆策略、应用策略、复习策略、归纳策略、笔画策略、音义策略、元认知策略等八类[4]。
这些分类虽不尽相同,但都因其有一定的科学性而自成体系。
本文汉字学习策略调查量表的制定参考了江新、赵果的汉字学习策略分类,并通过对研究对象中的部分同学的开放式访谈,对原有分类进行了一定的整合与修订。
我们将汉字的学习策略分为八类,分别是:笔画策略、音义策略、字形策略、归纳策略、复习策略、应用策略、母语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分别对应汉字学习策略调查量表中的52个项目。
影响留学生汉字习得因素的调查与分析本文从分析影响留学生汉字习得的因素入手,通过对92份有效问卷的分析,按照数学期望值大小来划分各因素的影响力等级。
在分析过程中区分了汉字文化圈与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不同情况,得出了不同汉字背景下,笔画数、部件数、理据性、义项数、字频汉字结构、构词能力这七个因素对汉字习得影响力大小的顺序。
标签:汉字因素留学生习得调查分析一、影响留学生汉字习得的因素(一)影响汉字认知的字形因素现代汉字的字形可以分成“笔画”“部件”和“整字”三个层次。
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是研究汉字的基础,也是对外汉字教学的基础。
笔画数量影响学习者对汉字的辨识,虽然有个别研究结果反映笔画数多少不影响汉字认知,但大多数学者采用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得出量化数据验证了少笔画字的认知易于多笔画字。
第二层次部件是由汉字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它大于或等于笔画,小于或等于整字。
它对汉字学习产生的影响表现在部件频率、部件位置和部件数三方面。
韩布新(1998)发现部件频率有易化作用,即部件频率高的汉字识别要优于部件频率低的汉字。
而针对留学生汉字加工的实验发现部件的位置信息影响汉字识别,左右结构字的右下角笔画易抽取,包围结构字的左上角笔画易抽取;右部件比左部件作用大,下部件比上部件作用大。
至于部件数量,大量实验表明在控制笔画数干扰的情况下,少部件字的识别加工快于多部件字。
第三层次是整字,汉字的结构模式①体现了汉字中各个部件的组合规律,而对比汉字和拼音文字的形体特征差异时发现“在汉字字形属性笔画、部件和结构方式三者当中,最能体现这种差异的是结构方式”(肖少北、许晓艺,1996)。
大量研究表明,母语者在学习和使用汉语过程中受到“结构方式效应”的影响,即左右结构的汉字识别加工优于上下结构。
对于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的实验出现了不同于母语者实验的结论,汉字的结构类型影响汉字的学习,独体字识别优于合体字,但在合体字中,上下结构字的识别优于左右结构字。
留学生汉字习得问题考察
中国汉字的习得,一直是来华留学的洋学生的头疼之事。
中文不像英语那样通用,而且字符也不象英文那样简单,学习中文要啃掉这一大堆汉字,确实对洋学生来说是体力活。
学习汉字,可以通过几种方法来进行系统习得。
首先,积极走出教室,不断扩增自己的实际接触。
在口语交流、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和扩充有关汉字的使用和意义的实践经验。
其次,善于掌握汉字的构成规律。
汉字结构分偏旁部首、笔画、笔划以及笔画组合,通过把结构分析,可以更佳的记忆和掌握新字的发音和读写。
另外,加强归纳总结,把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用法结合起来,从文字大纲中,要掌握词语常用成语、惯用习语等高频出现的词语;进行反复训练,在训练中发现自己不足之处并加强集中练习;定期复习,时常回顾老师曾经上课的内容,将自己犯过的错误改正掉,做背记把知识点进行多次记忆。
中文学习有许多需要积累和理解的东西,虽然甚至连本土汉语者都不可能完全把它们熟记于心,尤其是洋学生来说更难。
但有了上述努力,上述努力是掌握汉字必不可少,也有利于快速掌握汉语,实现良好的汉语学习效果。
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具有有很强的一致性和规律性,在母语策略、克服理解障碍策略、跨越表达障碍策略方面大同小异,而在功能策略上整体相差较大。
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注重培养留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鼓励留学生在课外多和中国人交流练习口语。
标签:留学生;汉语学习;学习策略;调查分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新兴的研究领域。
学习策略是指语言学习者为有效地掌握语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计划、途径、步骤、方法、技巧和调节措施。
语言习得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可以促进第二语言的内化、存储、提取或使用。
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使用,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之一。
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少。
本文试图探讨不同阶段汉语语言学习者学习策略的特点及其差异,并以此为依据,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策略的科学性,也为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1、调查对象本文的调查对象是陕西师范大学留学生中级班、西安外国语大学汉学院留学生7班、8班,西安石油大学留学生中级班、高级班、石油工程、油气储运专业本科班的留学生。
根据所在班级、学习时间分为中级组和高级组。
零起点初级班因刚接触汉语时间不长,考虑可能还没有形成自己较成熟的学习策略,故不在本次调查的范围之列。
最后参加分析的有效问卷为43份。
其中哈萨克斯坦籍21人,占总人数的49%;韩国籍9人,占22%;日本籍4人,占10%;越南籍2人,占5%;俄罗斯籍、乌克兰籍、美国籍、法国籍、波兰籍、西班牙籍、澳大利亚籍各1人,各占总人数的2%。
为了比较不同水平学习者在学习策略上的异同,我们把43名同学分成中、高级两个组,中级组由21名学生组成,占总人数的49%,学习汉语时间1年到2年半之间;高级组由22名学生组成,占调查人数的51%,学习汉语时间为3年以上。
中级组的21名学生中,有12名哈萨克斯坦学生,占中级组人数的57%;3名日本学生,占15%;2名韩国学生,2名越南学生,各占9%;1名乌克兰学生,1名美国学生,各占5%。
关于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调查报告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于留学生而言,学习汉语不仅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关键,更是打开未来职业道路的重要钥匙。
然而,汉语学习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对于母语非汉语的留学生来说,他们需要面对语言差异、文化差异等多重挑战。
因此,了解和掌握有效的汉语学习策略,对于留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调查报告旨在深入探究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收集了大量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策略数据,并结合相关理论和前人研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报告首先对汉语学习策略进行了分类和定义,然后分析了不同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最后探讨了如何优化汉语学习策略,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效果。
通过本调查报告,我们希望能够为留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汉语学习建议,同时也为汉语教学者和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共同推动汉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二、调查对象与样本分析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在华留学生,旨在深入了解他们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
通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我们成功收集到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习阶段、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的问卷数据。
样本总量为500份,其中包括了初、中、高三个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在调查对象的构成上,我们充分考虑了性别、年龄、母语背景、学习目的等多个因素。
从性别分布来看,男性留学生占45%,女性留学生占55%,基本符合留学生群体的性别比例。
在年龄分布上,主要以18-25岁的年轻留学生为主,占到了总样本的65%,其余年龄段的学生分布较为均匀。
母语背景方面,涵盖了亚洲、欧洲、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以英语系国家、东南亚国家和中亚国家的学生为主。
在学习目的上,大部分留学生表示是为了未来的职业发展或学术研究而学习汉语,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希望通过学习汉语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浅析来华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摘要: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关键部分,bolinger 就曾说过:”词汇所包含的信息远远超过其他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词汇着手则更能带动整个语言学习。
”而词汇策略则是词汇学习的重要保障,也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词汇学习的研究就显得相当重要。
本文试图在词汇学习策略的理论框架下,了解来华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并研究其跟汉语水平的相关性。
关键词:词汇策略;留学生;汉语水平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2一、选题来源、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词汇是许多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主要障碍之一。
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研究发现,词汇错误比语法错误多。
有的研究者就认为,要做到简单、明白、流利地传达信息,词汇准确比语法正确更加重要。
schmitt, stern, wensteinet mayer, oxford, cohen 等国外学者都对词汇策略做了系统的研究。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对中国及其汉语的兴趣也在不断上升。
汉语,是一种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具有无与伦比的表现力和独一无二的魅力的古老语种。
正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和狂热。
本文研究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也是响应目前“汉语热”的客观形势,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来华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的特点,同时也希望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育者有所帮助。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趋势及不足国外二语学习策略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 rubin 是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研究者之一,他开创了学习策略研究,主要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手段对成功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使用学习策略进行观察研究。
继之而起的著名研究成果还有stern(1975)提出的十条学习策略;forhlich(1976),naiman(1978)提出的“成功语言学习者利用甚至创造可能有用的学习环境,发展出适合个人需要的学习技巧和“学习者学习策略有着个人风格”;chone 和hosnefeld (1981)策略”,认为的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的“内省”和“回顾”是极其重要的语言学习策略等。
什么样的汉字学习策略最有效对基础阶段留学生的一次调查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学习中文的留学生来说具有基础且关键的地位。
掌握汉字不仅是学习汉语的基础,也是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研究汉字学习策略对于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许多留学生在汉字学习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如汉字结构复杂、记忆量大、书写难度高等。
这些困难往往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影响学习动力和成果。
探讨有效的汉字学习策略对于帮助留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成效具有实际价值。
通过对基础阶段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研究,不仅可以为教学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还可以为其他语言文字学习提供借鉴和参考。
该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增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来华学习、工作和生活。
有效的汉字学习策略能够帮助留学生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基础阶段留学生在汉字学习过程中采用的策略,探讨其有效性,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汉字教学和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McDonough,1999Ellis,1994)。
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法语等印欧语的第二语言学习策略上。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了一些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如Everson,1997杨翼,1999徐子亮,1999江新,2000)。
尽管这些研究数量不多,但它们对于理解和改善留学生的汉字学习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汉字学习策略的研究对于第二语言教学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性。
从理论角度来看,汉字识别技能的发展是汉语阅读学习过程研究的一部分,而阅读过程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课题。
从实践角度来看,汉字学习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设计更好的教程,从而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汉字、发展汉字识别技能和汉语阅读技能。
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研究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前往中国学习汉语和文化。
其中,汉字学习一直是初级阶段留学生最大的挑战之一。
为了帮助初级阶段的留学生更好地学习汉字,本文将对一些有效的汉字学习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汉字的基本认识在学习汉字之前,留学生需要先对汉字的基本知识进行认识。
汉字是一种表达中文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它随着汉语的发展而发展。
汉字的形状象征意义,由横、竖、撇、捺、折、钩等偏旁组成。
汉字的形、音、义相关联,其中形与音、形与义的关系比较紧密。
因此,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汉字的笔画和结构,还需要掌握汉字的发音和意义。
二、汉字学习策略1. 培养汉字写字能力汉字的写法较为复杂,需要练习一定的笔画和笔顺。
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可以利用汉字练习帖或者书写板等工具进行练习,逐渐掌握基本的笔画和笔顺。
此外,可以通过模仿、抄写等方式来加强汉字的记忆,提高写汉字的能力。
2. 了解汉字的组词特点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的组词特点对于留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汉字组词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左右结构,二是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指的是一个汉字被左右两侧的偏旁所包围,上下结构指的是一个汉字被上下两部分所分隔。
留学生可以通过对汉字的组词特点进行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搭配和组合。
3. 学习生动有趣的故事汉字的前后关系和组合关系非常复杂,不仅包括意义和形态,还涉及到词汇的构成和句子的组合。
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一些有趣的故事来加深对汉字的印象。
这些故事可以是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也可以是与汉字相关的文化习俗,更可以是汉字的字形和组合等等。
4. 利用电子媒体学习汉字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电子媒体已经成为了学习汉字的好方法。
例如,利用电子手机APP或者平板电脑上的学习软件可以帮助留学生学习中国成语和汉字的读音和意义。
同时,也可以通过在线汉字字源网站来学习更多有关汉字的信息。
5. 阅读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初级阶段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必要工具。
东南亚本科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东南亚本科留学生选择来华学习。
而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学习汉语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作为东南亚本科留学生,他们的汉语自主学习能力如何?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汉语学习能力?本文将对东南亚本科留学生的汉语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东南亚本科留学生在汉语自主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地帮助东南亚本科留学生提高汉语学习能力,提供更加有效的学习支持和帮助。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本科留学生,他们在中国留学并学习汉语。
调查对象包括但不限于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本科留学生。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收集东南亚本科留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设计一份涉及汉语学习情况、学习困难和学习方法的问卷,并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发放给调查对象来进行调查。
四、调查内容1. 汉语学习情况问题包括学习时间、学习目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学习成绩等。
2. 学习困难和问题问题包括语音、语法、词汇、阅读、听力、口语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3. 学习方法和技巧问题包括学习方法、学习工具、学习资料等方面的选择和使用情况。
五、预期效果六、调查分析经过调查后,我们对东南亚本科留学生的汉语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 困难与问题在汉语学习过程中,东南亚本科留学生普遍遇到了语音、语法、词汇的困难。
由于汉语与他们的母语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东南亚本科留学生更容易出现语音和语法错误,同时词汇量的积累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 学习方法和技巧在学习方法和技巧方面,东南亚本科留学生主要采取了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课堂教学来学习基础知识,然后通过自主学习来巩固和提高。
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使用的调查与分析作者:李禄兴杨苏菡来源:《现代语文》2020年第03期摘要:通過调查显示,留学生对汉字学习策略的应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
在不同的汉字学习策略中,其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音义策略、复习策略、字形策略、笔画策略、应用策略、母语策略、归纳策略、元认知策略。
其中,汉字文化圈学生比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更多使用的是归纳策略和复习策略,较少使用的是笔画策略和字形策略。
关键词:汉字;学习策略;留学生;调查分析汉字学习策略是指汉语学习者在汉字的学习过程中为了促进汉字的获得、存贮、内化、提取或使用,而采取的具体的方法、技巧和步骤。
近些年来,汉字学习策略的分类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江新、赵果将汉字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两大类,其中,认知策略又分为笔画策略、音义策略、字形策略、归纳策略、复习策略、应用策略六类;元认知策略又分为监控和计划两类[1]。
何琼则将汉字学习策略划分为:1.形式操练策略(包含字形策略、笔画策略、音义策略);2.功能(意义)操练策略(归纳策略、应用策略、猜字策略);3.母语策略[2]。
在江新、赵果和马明艳[3]的研究基础上,陈译文将汉字学习策略分为字形策略、记忆策略、应用策略、复习策略、归纳策略、笔画策略、音义策略、元认知策略等八类[4]。
这些分类虽不尽相同,但都因其有一定的科学性而自成体系。
本文汉字学习策略调查量表的制定参考了江新、赵果的汉字学习策略分类,并通过对研究对象中的部分同学的开放式访谈,对原有分类进行了一定的整合与修订。
我们将汉字的学习策略分为八类,分别是:笔画策略、音义策略、字形策略、归纳策略、复习策略、应用策略、母语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分别对应汉字学习策略调查量表中的52个项目。
本文试图通过大量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研究,对各类策略的使用情况与有效性进行分析,从而深化对各类汉字学习策略的认识,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使用的调查(一)调查的实施本次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
笔者在中国人民大学汉语长期进修生初中级阶段学生中发放了“汉字学习策略调查量表”。
受学生数量的限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5份,收回问卷56份,最后整理出的有效问卷为30份。
其中,汉字圈留学生问卷12份,非汉字圈留学生问卷18份。
(二)信度检验为确保本量表的信度,笔者运用spss软件分别对整体量表及八类策略各量表的内在结构一致性进行了检验,得出α值如下:整体量表α=0.912,笔画策略量表α=0.811,音义策略量表α=0.610,字形策略量表α=0.781,归纳策略量表α=0.859,复习策略量表α=0.744,应用策略量表α=0.822,母语策略量表α=0.825,元认知策略量表α=0.811。
根据Cronbach alpha系数原理,α系数介于0.00和1.00之间,系数值越高说明量表的内在结构一致性越好,量表调查的结果就越可靠。
从以上总体量表及各大类量表的检验结果来看,其α值都处在较高水平,这说明本量表的内在结构一致性较好,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
(三)调查数据笔者将汉字学习八类策略中的52个项目的使用情况分为五个等级并赋予一定的分值,分别是:1.从不(never),1分;2.很少(seldom),2分;3.有时(sometimes),3分;4.经常(frequently),4分;5.总是(always),5分。
我们将每位被试在各大策略中各小项的分值相加,得出其该类策略的总分值;然后将所有被试该类策略的总分值相加并除以被试数,可得出该类策略的平均分值;再将其除以策略内所包含的项目数,即可得出该类策略下各项目的均值。
通过计算各项目的均值,可以考察各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均值越高,说明使用率越高。
同时,通过计算标准差,可以考察各项目分值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说明离散程度越大。
我们对各大类策略项目均值及标准差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八类策略的赋分情况按分值由高到低为:音义策略>复习策略>字形策略>笔画策略>应用策略>母语策略>归纳策略>元认知策略。
这说明初中级阶段留学生对各种汉字学习策略的运用存在差异,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音义策略和复习策略,其次是字形策略、笔画策略、应用策略、母语策略、归纳策略,使用率最低的是元认知策略。
在八类策略中,离散程度最高的是应用策略,其次是笔画策略、音义策略、母语策略、元认知策略、字形策略、归纳策略,最低的是复习策略。
离散程度越高,说明各被试在该策略下分值的高低差越大;离散程度越低,则说明分值的高低差越小。
我们对52个项目的均值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2所示:通过表2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八类策略中52个项目的使用情况也有较大差异。
从总体来看,使用率最高的五个项目降序排列依次是:VAR2.2、VAR2.1、VAR5.1同VAR5.5、VAR6.1同VAR6.4。
使用率最低的五个项目升序排列依次是:VAR6.3、VAR4.6、VAR1.1、VAR6.11、VAR8.3。
笔画策略中各项目的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VAR1.4=VAR1.7>VAR1.6>VAR1.3>VAR1.5>VAR1.2>VAR1.1。
音义策略中各项目的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VAR2.2>VAR2.1>VAR2.4>VAR2.3。
字形策略中各项目的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VAR3.6>VAR3.2=VAR3.5>VAR3.3>VAR3.7>VAR3.4>VAR3.1。
归纳策略中各项目的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VAR4.2>VAR4.1>VAR4.3>VAR4.5=VAR4.7>VAR4.4>VAR4.6。
复习策略中各项目的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VAR5.1=VAR5.5>VAR5.2>VAR5.4>VAR5.3。
应用策略中各项目的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VAR6.1=VAR6.4>VAR6.2>VAR6.8>VAR6.12>VAR6.7=VAR6.9>VAR6.5=VAR6.6>VAR6.10>V AR6.11>VAR6.3。
母语策略中各项目的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VAR7.1>VAR7.2>VAR7.3。
元认知策略中各项目的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VAR8.5>VAR8.1>VAR8.2>VAR8.4=VAR8.7>VAR8.6>VAR8.3。
在不同使用等级出现的频率中,“总是”使用率最高的是音义策略,为35%。
“经常”使用率最高的是复习策略,为48.67%。
“有时”使用率最高的是元认知策略,为35.24%。
“很少”使用率最高的是归纳策略,为27.14%。
“从不”使用率最高的是母语策略和应用策略,均为14.44%。
分析各策略使用等级的频率,有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学习者对各策略的使用偏好。
为了进一步研究汉字圈与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差异,我们将汉字圈与非汉字圈留学生的汉字学习策略各项目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具体如表4、表5所示: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发现,汉字圈与非汉字圈留学生在汉字学习策略各项目的使用上均有所差异。
其中,二者均值差异最大的前五项是项目1.3、项目1.4、项目5.4、项目6.3和项目6.11,差值分别是1.33、1.00、0.81、0.81、0.78;二者均值差異最小的六项分别是项目1.5、项目7.1、项目2.1、项目1.1、项目4.7、项目8.3,差值分别是0、0、0.05、0.06、0.06、0.06。
二者均值差异最大的策略是笔画策略,差值是0.37;均值差异最小的策略是元认知策略,差值是0.014。
二、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使用的分析从汉字学习策略的总体使用情况来看,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音义策略、复习策略、字形策略、笔画策略、应用策略、母语策略、归纳策略、元认知策略。
本次调查发现,留学生使用最多的策略是音义策略。
从表3各策略使用频率中也能看出,音义策略的“总是”使用频率在所有策略中是最高的。
McGinnis认为,“机械重复和编造故事是学习者最常用的汉字学习策略”[5],这属于字形策略的范畴。
江新、赵果则认为,最常用的是整体字形策略,其次才是音义策略[6]。
在本次调查中,音义策略和复习策略的分值都略高于字形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音义策略中的“注重汉字的读音”在所有52个项目的得分中仅次于“注重汉字的意义”,为4.0333分。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近十年来留学生更加重视汉字的读音,有意识地避免“洋腔洋调”现象的发生。
此外,“利用意义相近或相似的字来记忆新字”项也有较高得分,说明留学生对意义相近或相似的字较为敏感,可以利用这种相近或相似来强化记忆。
同时,归纳策略中“总结归纳近义字”项的得分情况也能说明这一点。
复习策略仅次于音义策略排在第二位,说明留学生比较注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并能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对学过的生字词进行复习甚至拓展。
通过调查结果,我们还可以看出,留学生对汉字的复习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单个汉字上,他们还会通过对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句子甚至整篇课文的抄写和朗读,来加深对生字的学习和记忆。
此外,复习策略的离散程度在所有策略中是最低的,这也说明复习策略各个项目都得到了比较高的重视,留学生的复习策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在字形策略中,“反复书写单个汉字”是最常用的策略。
这说明在初中级阶段,留学生对汉字字形的学习和记忆最常用的还是机械重复式的记忆方式。
“反复书写由单个汉字组成的词”也属于机械重复的范畴,同样具有较高的得分。
此外,“注重区分形近字”的得分也比较高,这说明留学生在汉字字形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对相近的字形加以区分。
通过归纳策略中“对形近字进行对比和归纳”项的得分情况,我们还可以看出,部分同学除了可以区分形近字以外,还能对形近字加以有规律地对比或归纳。
这说明形近字在汉字字形的学习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同时,留学生也对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区分较为重视,能够有意识地区分汉字合体字的不同结构,通过对构成汉字的各个部分进行拆分和组合来记忆新字。
从字形策略的离散程度来看,字形策略七个项目的得分差距不大,离散程度相对较小,说明字形策略的每个项目都受到了较高的重视。
就笔画策略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学生普遍认为掌握正确的笔画、笔顺对记忆汉字很有帮助,并且表示在写汉字时会尽量做到按照笔画、笔顺来书写。
毋庸置疑,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观念。
但是与这一观念不相符的是,在学习实践中,留学生对笔画、笔顺学习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很多同学并没有去积极地练习各种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