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词流派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7
宋词婉约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宋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主要风格流派有豪放派、婉约派。
小编整理了婉约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高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及模板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高考易错成语及解释什幺是婉约派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1婉约派代表人物婉约派代表人物之秦观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称“苏门四学士”,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
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
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颇得苏轼赏识。
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
20岁,作《浮山堰赋》。
24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
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
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
”他是北宋后期着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
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
《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
《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
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生平详见《宋史》卷四。
着有《淮海集》40。
现代诗的格式
现代诗的格式要按内容分行来写或按句分行来写,在语言的组织上一是运用修辞,一是打破常规组合。
文字精炼,音韵有节奏,句尾押韵。
同时要有内容,感情丰富。
1、中国现代诗歌主要指新体诗。
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因而一般不讲究对仗等。
2、现代诗歌的特点是: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
即能最凝练地反映生活,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富于想像,构思精巧,语言富有音乐性。
现代诗歌从表达方式上看,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类别不同,形式、风格自然不同。
3、现代诗歌流派有新月派和朦胧派。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朦胧诗派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
“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唐诗宋词在中国诗歌史中的地位在中国诗歌史上,唐诗和宋词是极为重要的两个诗歌流派。
唐诗和宋词的创作流传,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由于唐诗和宋词在广大中国文学领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这两个流派一直都被广泛地学习和传承。
唐诗和宋词都各自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文化背景,表现了不同的文化,精神和时代特征。
古往今来,许多文化艺术家致力于对唐诗和宋词的研究和创作,以表达他们的个人情感,思想和生命的力量。
因此,唐诗和宋词在中国现代诗歌中的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现代诗歌中,唐诗和宋词仍然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是由于唐诗的博大,宋词的文雅,以及诗歌值得被尊敬的创意精神的现代诗歌也同样强调。
唐诗和宋词不仅仅是文学艺术作品,还是中国的文化遗产。
唐诗和宋词的创作,都展现了独特的诗意和文化气息。
唐诗以叙事为主的、较为深入的、具有开创性的思想为主要特点,反映了唐朝的社会繁华、史实及人民的生活。
其中,在唐朝盛世孕育下,唐朝文化在自然、人文、哲理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宋词则更加注重对情感的抒发,尤其是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方式进行创作。
宋词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传承,反映了宋朝人民的生活背景,以及这个时代所特有的审美观念。
宋词在艺术上更加精致和文雅,在人性,社会和人文方面的思考也更深入而透彻。
总的来说,唐诗和宋词都被认为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代表着中国古典文化的顶峰之作。
唐诗和宋词中的许多经典作品,不仅在当时深受欢迎,而且在后世的几百年里,其影响力和地位都始终不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
虽然唐诗和宋词并不是当代诗人创作的源头,但这两个文学流派却一直被现代诗人所推崇,并受到了许多现代诗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唐诗和宋词中的很多经典作品,如杜甫《登高》,李白《将进酒》,苏轼的《水调歌头》,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卓越的文学水准。
中国优秀的现代诗歌作品对唐诗和宋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借鉴,这不仅保证了诗歌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创作和发展。
诗词三派中国三大诗派今天给各位分享诗词三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三大诗派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中国古诗都有什么“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分别都有什么特点...中国古诗都有什么“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分别都有什么特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唯心主义翻开任何一本关于中国古诗的评论就可以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古诗有两大流派诗词三派,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其实,不光是古诗,其诗词三派他文学也是有同样的两派。
现实主义派流。
现实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现实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
之后,就是创作汉、魏乐府中现实主义作品的无名作者。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浪漫主义诗人有:李白,屈原,竹林七贤,现实主义诗人有,杜甫,白居易晚唐后期,出现诗词三派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
诗词三派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诗歌总共分为哪几派?诗歌总共分为哪几派?田园山水诗派,鼻祖为晋陶渊明,唐代有孟浩然,王维等代表诗人。
边塞诗派,以唐的高适、岑参为代表。
浪漫主义诗派,鼻祖屈原,代表诗人李白。
现实主义诗派,代表诗人杜甫,白居易。
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陆游、岳飞。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
代表人物:李清照、柳永、姜夔、秦观。
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诗派。
现当代的,有新月,浅草,沉钟,狂飙,弥撒,七叶,现代派,朦胧诗等。
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
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
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
现代诗和古代诗比较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都是我们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学艺术的一部分,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一)从音韵上看古诗词可入曲,现代诗可入剧。
古诗词言简意赅,讲究韵律,读来朗朗上口,就如一段流畅的音乐,可以翩翩起舞。
如果给其谱上古乐,用琴、筝等古乐器演奏,点上一盘檀香,泡上一杯清茶,手中置一闲书,悠悠地读,悠悠地听,真可谓意境高远、古朴风雅。
且古诗词虽有艰涩之字,但通篇却能一看就懂,多读几次,似有所悟。
现代诗语言浅白,是我们所熟悉的白话文,也不怎么讲究韵律和结构。
正因为限制少了,一些诗人惟恐别人说其浅薄,就在文字、结构上大辟蹊径,故意折腾得弯曲冗长,朦胧婉转,晦涩难懂。
少有现代诗可以入曲的,但可以将一大堆文字编成剧本。
现代诗的朗诵也很有意思,朗诵者需要不断地摇头晃脑,在个别字句上加重、拖长或飘忽,来体现诗歌的意境。
这种依赖朗诵者的技巧来营造的诗味,犹如一部有趣的话剧,早已将诗歌娱乐化。
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二)从意象上看古诗词是“画”,现代诗是“话”。
古诗词文字简洁、饱满,重在以意象来表现诗歌的内涵,通篇写景,情在景内。
优美的古诗词是一幅画,文字犹如画笔,为我们徐徐呈现浓墨重彩的山水画、风情画。
而现代诗却是“话”,由于少了结构和音韵上的限制,自由诗体现了真正的自由,无论怎么写都行,你的废话情话官话自言自语喋喋不休的话皆可入诗。
你还可以把好好的一句话拆成几行来写,断断续续,或前后倒置,状如结巴,但在诗歌里或许看上去很优美。
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三)从技巧上看古诗词讲究“推敲”,现代诗只需要“敲”。
“推敲”一词的来源,我们很熟悉。
唐代苦吟派诗人贾岛骑驴时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是“推”好还是“敲”好,他一路做着手势,正难以定夺。
恰好遇到的官员是韩愈,他建议用“敲”更为形象。
“推敲”一词就此而来。
可见古人创作诗歌时在一字一句上斟酌得认真,惟有不断推敲,才有一流的诗作。
诗歌有哪些分类诗歌有哪些分类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诗歌的分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古诗分类按音律分类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
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
(1976年在秦始皇陵区出土了一件钮钟,上书错金铭文:“乐府”,2000年在西安秦遗址出土“乐府承印”封泥一枚,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史实,而非始于汉武帝时期。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现代诗歌主要流派现代(当代)诗歌的主要流派:“五四”诗歌、新月派、现代派、九叶派、朦胧诗、中间代、新生代、湖畔派等。
新国风新国风即国风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
新国风的基本定义是:秉承“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传统精神,站在民众的立场,用凝练的语言、流转的韵律、表达抒发自己对于当代生活的切实感悟,并力求达到晓畅明白却又内蕴深厚的艺术效果。
“五四”诗歌现代诗歌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其主体是用白话写作,以打破旧诗词格律为主要标志的新诗。
最早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1917年2月2卷6号上刊出胡适的白话诗8首,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他的《女神》中大部分作品写于1920年前后,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开一代诗风。
1926年围绕北京《晨报》的《诗镌》,集合了一批立志要为新诗创格律的诗人,其中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人,他们随后还创办了《新月》和《诗刊》,“新月派”由此得名。
新月派诗人中闻一多的理论最为完整明确,他主张诗应当有音乐的美(主要指平仄,音韵),绘画的美(主要指词藻,色彩与意境等),建筑的美(主要指诗节句式的匀称整饬),总之要“理性节制情感”,带着“镣铐”来“跳舞”,这是对诗人更高的审美要求。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高岑诗派名词解释(二)
高岑诗派名词解释
高岑诗派
•高岑诗派是指由中国现代诗人高岑创立的一种诗歌创作流派。
•它主张以自然写作为基础,融合传统诗词的写作技巧,并加入对生活现象的深入观察和思考。
自然写作
•自然写作是指运用郁美净的笔会字先候胖字典的方法进行创作。
•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景物、动植物和自然现象,以及对自然的思考和感悟,创作出与自然相关的诗歌作品。
传统诗词
•传统诗词是指中国古代的诗歌文学形式,包括诗和词两种。
•高岑诗派在创作中融入了古代诗词的韵律和格律,使作品更具有韵味和华丽的表达形式。
深入观察
•深入观察是指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仔细观察和思考。
•高岑诗派强调通过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思考,把握生活的真实与内在的美,从而创作出更富有深度和思想性的诗歌作品。
思考与反思
•思考与反思是指对生活中的经验和观察进行思考和反思的过程。
•高岑诗派的创作者在创作中注重思考和反思,借助诗歌形式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世界的独立见解。
创作流派
•创作流派是指一类作品在创作思想、创作手法等方面具有相对一致特征的集合体。
•高岑诗派作为一种创作流派,秉持着一系列独特的创作理念和技巧,形成了独特的诗歌创作风格。
以上是对高岑诗派相关名词的解释和说明。
高岑诗派以自然写作、传统诗词、深入观察、思考与反思等为核心要素,创作出富有思想性
和创新性的诗歌作品,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界的重要流派之一。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诗歌风格与审美追求对比介绍豪放派和婉约派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审美追求。
本文将对豪放派和婉约派在诗歌风格、创作思路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对比。
豪放派豪放派起源于唐宋时期,以李白、杜甫为代表。
豪放派的诗人们特别注重形象生动、气势磅礴的描写,他们倡导写作时勇于表达自我情感,善于运用夸张和修辞手法来营造壮丽的氛围。
豪放派的创作风格显得豁达开阔,富有激情与力量。
豪放派追求人生豪情壮志,振奋人心。
他们多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河壮丽景色、抒发心境与乡愁等方式来展现他们对自由、狂欢以及反抗命运束缚等主题的关注。
婉约派婉约派起源于宋代,以李清照、晏殊为代表。
婉约派的诗人们注重细腻、柔美的诗歌表达方式,他们追求的是文字温柔细腻、意境唯美而含蓄的优雅风格。
婉约派的创作风格给人以安静、舒缓的感受。
婉约派追求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通常以抒发个人感情和对生活琐事的关注作为主题。
他们一般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描写自然景物,并借景抒发自己对爱情、离别以及生活之美等主题的思考与表达。
对比分析•诗歌风格:豪放派倾向于豪迈激昂、气势恢宏,喜欢使用夸张手法和辞章宏大。
而婉约派则更加注重文字柔美、委婉曲折,多采用典型意象来构建清丽雅致的情境。
•创作思路:豪放派倡导直接而激烈地表达内心情感与思想观点,更加关注个体的情感抒发和思想启迪。
而婉约派则更加注重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心理的微妙感受,通过意境与情感相融合来表达诗人内心世界。
•情感表达:豪放派多情怀激昂,热衷于抒发自由、豪放、反叛等强烈情感。
而婉约派则强调细腻、含蓄,通过集中描述琐碎、平凡事物来揭示深层次的内心体验。
结论豪放派和婉约派代表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同风格的诗歌流派,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特之处。
无论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在诗歌创作上追求不同的审美追求和艺术境界。
这种对比与交织本身就丰富了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多元性,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尝试派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白话诗歌是胡适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的《白话诗八首》,1918年刘半农、沈尹默也开始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中国的现代白话文诗歌从此诞生。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白话诗歌是胡适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的《白话诗八首》,1918年刘半农、沈尹默也开始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中国的现代白话文诗歌从此诞生。
1920年,胡适的个人诗歌专集《尝试集》出版,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现代诗歌个人专集,因此有更多的诗人开始效仿胡适的白话诗体写作,形成了中国的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流派“尝试派”。
该诗歌流派的成熟标志是胡适《尝试集》的出版,所以一般被称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尝试派。
代表诗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大白等。
人生派(文学研究会)
人生派(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代表诗人主要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
文学态度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
主张“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叶圣陶)、刘延陵、俞平伯等之后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
先后加入文学研究会的还有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刘延陵、俞平伯、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周作人、孙伏园、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黄庐隐、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加入,会员人数曾一度多达170多名。
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代表诗人: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王统照刘延陵朱湘刘半农刘大白徐志摩
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
创造社于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成员大多是留学日本的青年。
发起人郭沫若为筹备稿件先去京都见田汉,郑伯奇,穆木天,,晶孙(九洲),张定璜(即张凤举)与何畏。
再卜东京会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徐祖正。
郭回北京后《创造季刊》第一期出版于1922年5月1日。
共出6期,(第1卷4期至第2卷2期)。
1924停刊,这是该刊前段。
办《创造季刊》《创造月刊》等刊物,得到实力单薄的上海泰东书局支持。
创造社成员间没有划一的主义和思想,只是主张本著作者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活动。
初期的主要倾向是浪漫主义,提倡浪漫主义文学。
他们看到自然主义的失败,便反理知主义,走上浪漫主义道路,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在文艺思想上崇自我、重个性、抒发内心,在文艺创作上追求“艺术至上”。
题材偏向普通生活(包括爱情)充满乡土风味(如英法俄小说). 创造社成员各有不同的独特色彩,例如郭沫若受德国浪漫派影响至深,他崇拜自然,尊重自我和提倡反抗。
郁达夫染上“世纪末”的颓废色彩,成仿吾在理论上接受了“人生派”的主张,但作品却感受着象征派、新罗曼派的魅惑。
张资平比较富于写实主义的倾向,他初期的作品带有人道主义的色彩。
创造社办刊物,出丛书,推动文学创作,借鉴世界文学的最新潮流,加速新文学的现代化。
前期提倡浪漫
主义文学,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浪漫主义流派;1925年五卅惨案后,分别提倡革命文学,开始抛弃浪漫主义与接受写实主义。
代表诗人: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冯乃超李初梨
【湖畔诗人】1922年3月,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后,效仿英国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的风格,以中国的湖畔派诗人自居,并于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为《湖畔》和《春的歌集》。
后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编辑出版刊物《支那二月》。
形成了湖畔诗派。
以写作爱情诗而最为有名。
代表诗人: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
【新格律诗派/新月派】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
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团结了一大批后期"新月派"的新诗人。
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
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
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代表诗人:徐志摩孙大雨饶孟侃林徽因于赓虞刘梦苇闻一多朱湘邵洵美卞之琳方令孺方玮德陈梦家
【早期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诗派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主要出现在1925到1928这4年间。
中国的象征诗派创作理论和实践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摒弃客观性,偏爱主观性,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观念联络的奇特,通过多义的、但却是强有力的象征来暗示思想。
这一诗派对后来的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代表诗人: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
【现代派/现代主义(包括汉园三诗人)】现代派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来,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
1932年《现代》杂志在上海创刊,成为现代派诗人发表作品的重要阵地,最早提出“现代派”概念的是当时的批评家孙作云,他于1935年发表了《论“现代派”诗》一文。
现代派一方面追求“纯诗”的艺术
观,坚持表现自我,以个体生命和个人情感为中心,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往往表现出悲观的虚无思想。
在表现形式上,不追求严格的格律,诗的韵律靠诗情的
代表诗人:戴望舒卞之琳
【朦胧派/今天派(包括白洋淀诗群)】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诗坛出现了大批的优秀青年诗人。
他们对当代诗歌传统规范进行挑战,先后大量发表了当时无法让“正规”诗坛接受的充满新风格的诗。
他们诗歌来反思人的本质问题,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他们由地下秘密写作、交流转入公开写作和集会活动。
早期的朦胧派诗人有食指和黄翔等,1978年12月北岛、芒克等创办了民刊《今天》,推出了一批当时的优秀诗人的作品,如北岛、杨炼、顾城、江河、舒婷、芒克、江河、严力等。
因为1985年11月出版的《朦胧诗选》收集了这些诗人的作品,所以一般人将他们称为朦胧诗人,又因为大部分朦胧诗人都在《今天》上发表过作品,朦胧派也往往被称为今天派。
白洋淀是当年离北京较近的河北知青点,聚集了大批高官子弟,他们因家庭的优势容易接触西方的前沿作品,因此而产生了白洋淀诗群。
白洋淀诗群代表诗人有芒克、多多、根子等
代表诗人:北岛顾城舒婷哑默
【神性写作】神性写作是一种诗歌写作姿态。
其代表诗人有海子、骆一禾、戈麦等。
他们在从事诗歌创作时,更多的是拷问自己的灵魂,也就是将灵魂或者说绝对精神放在首位,而把带有“实验色彩”的东西如“现代性”、“后现代”之类统统置于次要位置。
对他们来说,诗意的本质是一种宇宙真理,诗的理想就是最大程度和范围内表现这种真理的存在。
无论是诗的架构还是诗的内容,形式是宇宙规律的再现,内容是哲学和宗教统一于最高的诗艺——绝对宇宙精神,绝对宇宙真理。
因此,诗意也是永恒的。
代表诗人:海子骆一禾戈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