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估计概率
- 格式:ppt
- 大小:592.00 KB
- 文档页数:11
教学设计用频率估计概率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会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求简单的随机事件的概率。
对用试验方法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当试验次数较大,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并可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试验的方法估计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难点是试验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的稳定性,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能用试验频率估计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进一步体会概率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分析第一环节:课前3分钟(对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学习)1、事件的分类:⎪⎪⎪⎩⎪⎪⎪⎨⎧⎩⎨⎧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确定性事件事件2、什么是频率?在相同情况下,进行了n 次试验,在这n 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了m 次,则事件A 发生的频率P=nm . 3、练习:(1)下列事件,是确定事件的是( )A.投掷一枚图钉,针尖朝上、朝下的概率一样.B.从一幅扑克中任意抽出一张牌,花色是红桃.C.任意选择电视的某一频道,正在播放动画片.D.在同一年出生的367名学生中,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2)明天下雨的概率为95%,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明天下雨的可能性较大B.明天不下雨的可能性较小C.明天有可能是晴天D.明天不可能是晴天第二环节:情境引入内容:下表列出了一些历史上的数学家所做的掷硬币试验的数据:目的:以历史上的抛硬币试验引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论:当试验次数很大时,一个事件发生频率一般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次试验,用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在相同情况下随机的抽取若干个体进行试验,进行试验统计.并计算事件发生的频率nm ,根据频率估计该事件发生的概率.第三环节:实践演练例1、抛掷一只纸杯的重复试验的结果如下表:(1)在表内的空格初填上适当的数(2)任意抛掷一只纸杯,杯口朝上的概率为.练习一:1、对某服装厂的成品西装进行抽查,结果如下表:(1)请完成上表(2)任抽一件是次品的概率是多少?(3)如果销售1 500件西服,那么大约需要准备多少件正品西装供买到次品西装的顾客调换?思考:摸球游戏现在有一个盒子,3个红球,7个白球,每个球除颜色外全部相同。
1.等可能性原则法:这是一种最简单直观的方法,即给定的事件在样本空间中的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
例如,掷一枚公正的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都是1/2、再如,掷一颗公正的骰子,出现每个面的可能性都是1/6、通过等可能性原则,可以计算出各种事件的概率。
2.频率法:频率法是根据大量重复试验的结果来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在一次大规模的投掷硬币实验中,重复投掷1000次,正面朝上500次,反面朝上500次,那么我们可以说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是0.5、通过频率法,可以模拟多次试验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3.几何概率法:几何概率法是通过计算事件发生的几何形状的面积或长度来求解概率。
例如,在一个正方形中,如果一个点在正方形内的一个区域上,那么它落在这个区域上的概率是这个区域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的比值。
通过几何概率法,可以计算出各种图形的概率。
4.相对频数法:相对频数法是通过实验次数和事件发生的实验次数之比来求解概率。
例如,掷一枚硬币,实验1000次,出现正面500次,出现反面500次。
那么正面朝上的概率就是正面朝上的实验次数500除以总实验次数1000,即0.5、通过相对频数法,可以根据实验数据来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5.利用排列和组合的概率公式: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概率的计算可以利用排列和组合的概率公式来求解,如百分数、百分比、等等。
例如,从一副扑克牌中抽取一张牌,得到一张黑桃牌的概率可以通过计算黑桃牌的数量与总牌数的比例来求解。
6.事件的互斥与独立:在计算概率时,还需要考虑事件的互斥与独立性。
互斥事件指的是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例如抛硬币时出现正面和抛硬币时出现反面。
独立事件指的是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影响另一个事件的发生,例如两次掷硬币时出现正面的概率是独立的。
通过考虑事件的互斥与独立性,可以更准确地计算概率。
这些是在九年级数学中常用的求解概率的方法。
通过掌握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
第26章概率初步26.3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目标教学反思1.能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的概率,理解当试验次数足够大时,试验频率将稳定于理论概率.2.通过试验、统计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通过试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学会依据问题特点用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难点: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会用频率估计概率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红楼梦》第62回中有这样的情节:当下又值宝玉生日已到,原来宝琴也是这日,二人相同……袭人笑道:“这是他来给你拜寿.今儿也是他的生日,你也该给他拜寿.”宝玉听了,喜的忙作揖,笑道:“原来今儿也是姐姐的芳诞.”……探春忙问:“原来邢妹妹也是今儿?我怎么就忘了.”……探春笑道:“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生日.人多了,便这等巧,也有三个一日的,两个一日的……问题:为什么会“便这等巧”?设计意图:以小说情节开篇引人入胜,直接引入与生日有关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并陷入思考:为什么“便这等巧”?由此引出本节要研究的课题.探究新知预习新知400个同学中一定有2个同学的生日相同(可以不同年)吗?300个同学呢?50个同学中,很有可能就有2个同学的生日相同.你同意这个说法吗?对于上面三个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并阐述理由,然后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这几个问题.反思:如果50个同学中有2人生日相同,能否说明50人中有2人生日相同的概率为1?如果50个同学中没有2人生日相同,能否说明50人中有2人生日相同的概率为0?设计意图:通过这三个问题的提问让学生从一个必然事件过渡到一个不确定事件,在最后一个问题中很好地引发学生认知矛盾,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研究兴趣.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来验证第3个问题.(1)每个同学课外调查10个人的生日.(2)从全班的调查结果中随机选取50个被调查人的生日,记录其中有无2个人的生日相同.每选取50个被调查人的生日为一次试验,重复尽可能多次试验,(.活动提示:①为了节约时间,可以对生日的表示方式简化并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收集、整理数据,以保证时间的充分利用. ②鼓励学生大胆讨论、交流、发言,从大量重复试验中初步感受到本问题的概率. ③在活动和分析的基础上,激励学生提出更好的活动方案. 在学生交流汇报之后,教师总结: 人们往往觉得两个人生日相同是一件可能性不大的事情,但计算结果告诉我们,如果人数达到50人,那么这种可能性就会非常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完整地经历一次从收集数据到整理数据,再到利用试验频率估计概率的过程,同时借助一个很有认知矛盾的问题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用频率估计概率: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下,随机事件A 发生的频率m n(这里n 是总试验次数,它必须相当大,m 是在n 次试验中随机事件A 发生的次数)会稳定到某个常数p.于是,我们用p 这个常数表示随机事件A 发生的概率,即 P (A )=p . 例1 判断正误: (1)连续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次,结果10次全部是正面,则正面向上的概率是1. (2)小明掷硬币10 000次,则正面向上的频率在0.5附近. (3)设一大批灯泡的次品率为0.01,那么从中抽取1 000只灯泡,一定有10只次品. 【解】(1)错误 (2)正确 (3)错误 例2 在同样条件下对某种小麦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统计发芽种子数,获得(1(2)估计该麦种的发芽概率. (3)如果播种该种小麦每公顷所需麦苗4 181 818颗,种子发芽后的成秧率为87%,该麦种的千粒质量为35 g ,那么播种3公顷该种小麦,估计需麦种的质量为多少? 【问题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已知试验总数和频数,怎样计算频率?已知频率,怎样估计概率?【解】(1)0.8 0.9 0.92 0.94 0.952 0.951 0.95 0.95(2)估计该麦种的发芽概率为0.95.(3)设需x kg 麦种.由题意,得x ·1 000×1 00035×0.95×87%=3×4 181 818.解得x ≈531.即播种3公顷该种小麦,估计需531 kg 麦种. 【归纳总结】估计概率不能随便取其中一个频率,也不能以为最后的频率就是概率,而要看频率随试验次数的增加是否趋于稳定.教学反思【思考】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联系:复试验得到的事件的频率都可能不同,而概率是一个确定数,是客观存在的,与每次试验无关.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透明袋中有形状、大小、质地完全一样的5个红球和1个白球,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B.天气预报“明天降水概率10%”,是指明天有10%的时间会下雨C.某地发行一种福利彩票,中奖率是千分之一,那么买这种彩票1 000张一定会中奖D.连续掷一枚均匀的硬币,若5次都是正面朝上,则第6次仍然可能正面朝上2.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红色、黑色、白色的玻璃球共有40个,这些玻璃球除颜色外其他完全相同.小李通过多次摸玻璃球试验后,发现其中摸到红色玻璃球和黑色玻璃球的频率分别稳定在15%和45%,则口袋中白色玻璃球的个数很可能是( )A. 16B. 15C.18D. 21 3.一个口袋里有25个球,其中红球、黑球、黄球若干个,从口袋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把它放回口袋中摇匀,记为1次试验,共试验200次,其中120次摸到黄球,由此估计口袋中的黄球有______个.4.在一个有10万人的小镇上,随机调查了2 000人,其中有250人看早间新闻.在该镇随便问一个人,他看早间新闻的概率大约是多少?该镇看早间新闻的大约有多少人?)由上表可知:柑橘损坏率是 ,完好率是 .(2)某水果公司以2元/千克的成本新进了10 000千克柑橘,如果公司希望这些柑橘能够获得利润5 000元,那么在出售柑橘(已去掉损坏的柑橘)时,每千克大约定价为多少元比较合适? 参考答案 1.D 2.A3.154.解:根据概率的意义,可以认为在该镇随便问一个人,他看早间新闻的概率大约等于2502 000=0.125.该镇看早间新闻的大约有100 000×0.125=12 500(人). 5.(1)0.10 0 .90教学反思(2)根据估计的完好率可以知道,在10 000千克柑橘中完好柑橘的质量为10 000×0.9=9 000(千克),完好柑橘的实际成本为2100002090009⨯=≈2.22(元/千克).设每千克柑橘的定价为x 元,则应有 (x -2.22)×9 000=5 000, 解得x ≈2.8.因此,出售柑橘时每千克大约定价为2.8元可获得利润5 000元.布置作业教材第108页练习板书设计26.3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反思。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4.3 用频率估计概率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用频率估计概率”是概率统计部分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为后续的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统计量的计算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概率的基本概念,了解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等概念,并能够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但学生对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可能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掌握利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利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如何运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和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运用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以便进行课堂讲解和练习。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以便进行课件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如抛硬币、掷骰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背后的概率规律。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具体实例,如抛硬币实验、掷骰子实验等,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练习,如抛硬币、掷骰子等,让学生亲自体验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操作练习,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