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概述 热能
- 格式:ppt
- 大小:3.40 MB
- 文档页数:59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营养学基础能量▪一、概述:(一)能量的作用:▪使人体生命得以维持和进行各种活动。
(二)能量单位:卡(calorie , cal)焦耳(Joule , J ) 国际上以焦耳为单位▪1Kcal=4.18KJ▪1KJ=0.239Kcal产能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三大产热(能量)营养素。
能量系数:▪碳水化合物:4Kcal (16.8KJ)▪脂肪:9Kcal(37.6 KJ)▪蛋白质:4Kcal (16.7KJ )⏹即:1克蛋白质或1克碳水化合物产热4千卡,1克脂肪产热9千卡,其它营养素不产热。
人体的能量消耗:▪成年人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的热效应三个方面。
(一)基础代谢是指维持生命的最低能量消耗,即人体在安静和恒温条件下(18℃~25℃),禁食12小时后,静卧、放松而又清醒时的能量消耗。
此时能量仅用于维持体温和呼吸、血液循环及其他器官的生理需要。
▪基础代谢率(BMR):▪指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下,每小时每平方体表面积的能量消耗。
〔kj/(m2.h)〕▪基础代谢能量消耗的计算方法:▲用体表面积计算:▪体表面积S(m2)=0.00659×身高(cm)+0.0126×体重(kg)-0.1603▪基础代谢能量消耗= 体表面积(m2)×BMR×24h㈡..体力活动:轻体力活动、中等体力活动和重体力活动。
㈢.食物热效应:在摄食过程中,由于要对食物中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需要额外消耗的能量。
食物热效应的最高点通常出现在进食后的2h。
能量的需要量与供给量▪一、需要量与供给量的概念△需要量:是指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数量,低于此数量将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
△供给量:是指在已知需要量的前提下,按照食物的具体情况和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同时考虑到个体差异而制定的安全量,供给量通常高于需要量。
营养素分类▲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糖类);▲微量营养素:矿物质(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维生素(包括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其他膳食成分:膳食纤维、水等。
名词解释1、营养: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2、营养素: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3、营养学: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影响。
4、基础代谢:指维持生命的最低能量消耗,即人体在安静和恒温条件下,禁食12小时后,静卧清醒时的能量消耗。
5、宏量营养素:摄入量较大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既是宏量营养素。
6、微量营养素:需要量相对较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既是微量营养素。
7、安静代谢率:全身处于休息状态,禁食4小时后的能量消耗。
8、平衡膳食:指有多种食物构成的膳食,他不但能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满足人体的正常需要,而且各种营养素之间也保持平衡,有利于吸收利用,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
9、氧债:在肌肉及其他有关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系统中,由激烈的活动而消耗以及通过糖酵解和呼吸补给不及时,该系统为了回复到原来的水平需要超过正常时所需的氧。
这种情况称为氧债。
10、能量:能量在做功的同时也有热的释放。
营养学中的能量指热和能两种,合称为热能。
能量的单位,国际上通用焦耳(joule,J),营养学上,使用最多的是其1000倍的单位,即千焦耳(kJ);另外,还有兆焦耳(MJ),即1000倍kJ。
但许多时候仍在使用卡(cal)和千卡(kcal)。
其换算关系为:1cal=4.184J;1J=0.239cal。
能量的特点是温和的、缓慢的。
11、蛋白质:是有许多氨基酸以肽键联结在一起,并形成一定空间结构的大分子。
12、必需氨基酸:有9种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从膳食中补充,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氮基酸。
13、非必需氨基酸:指人体能自行合成,不需要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14、氮平衡:人体摄人的蛋白质或其他含氮物质的含氮总量与最终产物的含氮总量在理论上是相等的。
15、氨基酸互补作用:当两种以上食物混合搭配时,所含的不同氨基酸就会彼此补充,使食物中的必需氨基酸趋于完全,从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的营养价值。
营养学中能量的概念
在营养学中,能量(energy)是指:食物中所含有的能被人体所吸收的化学能(生物质能),也被称为热量、热能等。
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它是由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代谢过程产生的。
这三种物质经体内氧化可释放能量,统称为“产能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是体内的主要供能营养素,人体所需的能量约60%以上是由碳水化合物提供的。
脂肪也是人体重要的供能营养素,是机体贮存能量的重要形式,在进行长时间身体活动后,生物体将动用脂肪供能。
蛋白质在体内的功能主要是构成细胞成分,实现组织的自我更新,为机体提供能量是蛋白质的次要功能。
此外,除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可以提供能量以外,乙醇(酒精)和一些有机酸(带酸甜味的气体饮料)也能产生能量,但是这些物质不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基本营养物质。
营养学概述与能量
营养学是研究人体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取、代谢和利用过程的科学,是以调节和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为目的的一门学科。
人体需要
多种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
水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它占据了人体重量的大部分,约占
体重的60-70%。
水在人体中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如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
平衡、参与代谢过程、调节体温等。
总之,营养学提供了人们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和作用,合理安排饮食,从而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依据。
在了解了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
对人体的作用后,能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均衡膳食,保持身体
健康。
热能学习重点:人体的热能消耗基本概念:1.基础代谢:是指维持生命的最低热能消耗。
即人体在安静和恒温条件下,禁食12 小时后,静卧、放松而又清醒时的热能消耗。
2. 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下,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或每公斤体重)的热能消耗。
3.食物热效应:人体在摄食过程中,由于要对食物中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同时6引起体温升高和散发热能,这种因摄食而引起的热能的额外消耗称食物热效应。
一、概述热能包括热和能两种。
在体内,热量维持体温的恒定并不断地向环境散发,能量可维持各种生理和体力活动的正常进行。
国际上通用的热能单位是焦耳。
二、人体的热能消耗(一)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消耗的热能是维持生命的最低热能消耗。
可利用身高、体重等指标计算出每天的基础代谢的热能消耗。
人体的基础代谢不仅存在着个体之间的差异,自身的基础代谢也常有变化。
影响人体基础代谢的因素:(1)体格的影响:体表面积大者,散发热能也多,所以同等体重者,瘦高者基础代谢高于矮胖者。
(2)不同生理、病理状况的影响:儿童和孕妇的基础代谢相对较高。
成年后,随年龄增长,基础代谢水平不断下降。
生病发热时,甲状腺等有关激素水平异常时,也能改变基础代谢的热能消耗。
(3)环境条件的影响:炎热或寒冷,过多摄食,精神紧张等都可使基础代谢水平升高。
(4)尼古丁和咖啡因可以刺激基础代谢水平升高。
(二)体力活动体力活动所消耗的热能约占人体总热能消耗的15%-30%。
是人体热能消耗变化最大,也是人体控制热能消耗、保持能量平衡维持健康最重要的部分。
体力活动所消耗热能多少与肌肉发达程度、体重和活动时间、强度等因素有关。
(三)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不同的成分其食物的热效应不等。
以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最大,脂肪的食物热效应最少。
这与营养素消化吸收后转变成ATP 的量、以及转变成组织成分时消耗的能量有关。
三、人体一日热能需要的确定确定各人群的热能需要量常采用计算法和测量法。
热能物质的营养成分
热能物质是指能够提供能量的食物成分,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
食物中的热能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
碳水化合物是热能物质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可以提供能量给身
体进行生命活动,如跑步、工作等。
其中最简单的单糖即葡萄糖,它
是人体内的主要能量来源,能被迅速吸收。
其他的多糖如淀粉和纤维
素则需要被分解后才能被人体吸收使用。
淀粉存在于谷物和蔬菜中,
主要提供长期持续的能量。
而纤维素则帮助消化和保持肠道健康。
脂肪也是热能物质的一个重要成分。
它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但
也更容易被储存,代谢后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分。
不过,过多
的脂肪摄入可能造成身体健康问题,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蛋白质也是热能物质中的重要成分,它参与肌肉、组织、器官等
的建造和修复。
同时,蛋白质也可以分解成氨基酸,为身体提供能量。
不过,过多的蛋白质摄入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如肾脏疾病等。
除了上述三种成分,其他的含能物质还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
养成分。
维生素可以帮助身体各种生命活动的进行,如维生素C有助
于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转;矿物质如铁和钙等则对身体的机能有着
重要的影响。
若缺少这些营养成分,就可能出现疾病或健康问题。
总而言之,不同的营养成分在提供能量方面各有其特点。
人们应
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适当调整每种营养成分的摄入量,以保证身体的
健康。
同时,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均衡的饮食结构也是保证身体健康的
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