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的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别法
- 格式:pdf
- 大小:257.94 KB
- 文档页数:3
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别方法正项级数是指级数的所有项都是非负数的级数。
判断正项级数的敛散性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比较判别法、根式判别法、积分判别法、极限判别法和对数判别法。
一、比较判别法:1. 比较判别法之比较大法:如果对于正项级数∑an和∑bn,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有an≤bn,那么若∑bn收敛,则∑an也收敛;若∑bn发散,则∑an也发散。
2. 比较判别法之比较小法:如果对于正项级数∑an和∑bn,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有an≥bn,那么若∑bn发散,则∑an也发散;若∑bn收敛,则∑an也收敛。
二、根式判别法:设an≥0,如果存在正常数p使得lim[(an)^1/n]=a,则1. 若a<1,则级数∑an收敛;2. 若a>1,则级数∑an发散;3.若a=1,根式判别法无法确定级数的敛散性。
三、积分判别法:将正项级数∑an转化为函数f(x)的积分,即∫f(x)dx,如果对于函数f(x),当x趋向于无穷大时有f(x)递减且连续,则1. 若∫f(x)dx收敛,则级数∑an也收敛;2. 若∫f(x)dx发散,则级数∑an也发散。
四、极限判别法:如果存在常数L>0,使得lim(n→∞)n*an=L,则1. 若L<1,则级数∑an收敛;2. 若L>1,则级数∑an发散;3.若L=1,极限判别法无法确定级数的敛散性。
五、对数判别法:设an≥0,如果存在正常数p使得limln(an)/ln(n)=a,则1. 若a<1,则级数∑an收敛;2. 若a>1,则级数∑an发散;3.若a=1,对数判别法无法确定级数的敛散性。
这些判别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判断。
同时,在判断级数的敛散性时,还可以结合其他定理和方法,如柯西收敛准则、阿贝尔定理、绝对收敛等进行综合分析。
关于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别法作者: 学号: 单位: 指导老师摘要:级数是数学分析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学习过的数项级数敛散性判别法有许多种,柯西(Cauchy )判别法、达朗贝尔(D'Alembert )判别法、高斯(Gause )判别法、莱布尼兹(Leibniz )判别法、阿贝尔(Abel )判别法等,对数项级数敛散性判别法进行归纳,使之系统化.关键词:正项级数;敛散性;判别法1引言设数项级数121...++...nn n aa a a ∞+==+∑的n 项部分和为:121......nn n i i S a a a a ==++++=∑.若n 项部分和数列为{n S }收敛,即存在一个实数S ,使lim n x S S →∞=.则称这个级数是收敛的,否则我们就说它是发散的.在收敛的情况下,我们称S 为级数的和,可见无穷级数是否收敛,取决于lim n x S →∞是否存在,从而由数列的柯西(Cauchy )收敛准则,可得到级数的柯西(Cauchy )收敛准则[1]: 数项级数1nn a∞=∑收敛⇔0,,,N N n N p N ε++∀>∃∈∀>∀∈对,有+1+2++...+<n n n p a a a ε.当p=1时,可得推论:若级数∑∞=1n nu收敛,则u lim n n =∞→.其逆否命题为:若lim n ≠∞→,则级数∑∞=1n nu发散.2 正项级数敛散性判别法设数项级数1nn a∞=∑为正项级数()0n a ≥,则级数的n 项部分和数列{}n S单调递增,由数列的单调有界定理,有定理2.1:正项级数n 1u n ∞=∑收敛⇔它部分和数列{}n S 有上界.证明:由于,...),2,1(0u i =>i 所以{n S }是递增数列.而单调数列收敛的充要条件是该数列有界(单调有界定理),从而本定理得证 . 由定理2.1可推得 定理2.2(比较判别法):设两个正项级数n 1u n ∞=∑和n 1n v ∞=∑,且,n ,N N N ≥∀∈∃+有n n cv u ≤,c 是正常数,则1)若级数n 1n v ∞=∑收敛,则级数n 1u n ∞=∑也收敛;2)若级数n 1u n ∞=∑发散,则级数n 1n v ∞=∑也发散.证明:由定理知,去掉,增添或改变级数n 1u n ∞=∑的有限项,,则不改变级数n1u n ∞=∑的敛散性.因此,不妨设,+∈∀N n 有n n cv u ≤,c 是正常.设级数n 1n v ∞=∑与n1u n ∞=∑的n 项部分和分部是n B A 和n ,有上述不等式有,n n n n cB v v v c cv cv cv u A =+++=++≤+++=)...(......u u 212121n .1)若级数n 1n v ∞=∑收敛,根据定理1,数列{n B }有上届,从而数列{n A }也有上届,再根据定理1,级数n 1u n ∞=∑收敛;2)若级数n 1u n ∞=∑发散,根据定理1,数列{n A }无上届,从而数列{n B }也无上届,在根据定理1,级数n1un ∞=∑发散.其极限形式:定理2.2.1(比较判别法的极限形式):设n 1u n ∞=∑和n 1n v ∞=∑(n v 0≠)是两个正项级数且有lim =n x nuv λ→∞,+∞≤≤λ0,1)若级数n 1n v ∞=∑收敛,且+∞<≤λ0,则级数n 1u n ∞=∑也收敛;2)若级数n 1n v ∞=∑发散,且+∞≤<λ0,则级数n 1u n ∞=∑也发散.证明:1)若级数n1n v∞=∑收敛,且+∞<≤λ0,,由已知条件,,,,00N n N N ≥∀∈∃>∃+ε,有0u ελ<-nnv ,即n n v N )(u ,n 0ελ+<≥∀有,根据柯西收敛准则推论的逆否命题,级数n 1u n ∞=∑收敛;2)若级数n 1n v ∞=∑发散,且+∞≤<λ0,由已知条件,,u ,,,00n nv N n N N <-≥∀∈∃+∞<<∃+ελλε有:根据柯西收敛准则推论的逆否命题知,则级数n 1u n ∞=∑也发散.若级数n 1n v ∞=∑发散,且+∞=λ,有已知条件,,u ,,0M v N n N N M nn>≥∀∈∃>∃+有,即,u ,,0M v N n N N M nn>≥∀∈∃>∃+有,根据’柯西收敛准则推论的逆否命题,则级数n 1u n ∞=∑也发散.例1 判别级数∑∞=+1)1(1n n n 的敛散性.分析: 考虑通项)1(1+n n ,分子n 的最高幂是0(只有常数1 ),分母n 的最高幂是2,这时通项接近2201n n n =,原级数也接近于级数∑∞=121n n ,这是12>=p 的收敛的p-级数,那么原级数也一定收敛.事先知道级数是收敛的,就把通项放大,放大为一个收敛的级数通项,这个级数一般就是∑∞=121n n ,至多差一个系数. 解: 因为21)1(1n n n <+(分母缩小,分数放大),又由于∑∞=121n n收敛.则由此比较判别法,原级数∑∞=+1)1(1n n n 也收敛.例2 判别级数∑∞=--+12521n n n n 的敛散性. 分析: 考虑通项5212--+n n n ,分子n 的最高幂是1,分母n 的最高幂是2,这时通项接近,n n n 2122=,原级数也接近于级数∑∞=11n n,至多差一个系数.解: 因为52152221222--+≤--<=n n n n n n n n n (分子缩小,分母放大,分数缩小),又由于∑∞=11n n是发散的,则由比较判别法,原级数也是发散的.由比较判别法可推得:定理2.3(比值判别法——达朗贝尔判别法):设n 1u n ∞=∑(0>n u )为正项级数,且存在正常数q,则有1) 若,1u ,,1<≤≥∀∈∃++q u N n N N nn 有则级数n1un ∞=∑收敛;2) 若N n N N ≥∀∈∃+,,有1n n u v ≥,则级数n1u n ∞=∑发散. 证明:1)不妨设q N n n u u ,1n ≤∈∀+有, n=1, q u u 12≤;n=2,;u 2123q u q u ≤≤ n=3,;u 3134q u q u ≤≤......n=k,kk k q u u 11u ≤≤+......已知几何级数)10(11<<∑∞=q qu kk 收敛,根据柯西收敛准则推论的逆否命题,则级数n 1u n ∞=∑收敛.2)已知,1,n ,1≥≥∀∈∃++nn u u N N N 有即正项级数{n u }从N 项以后单调增加,不去近乎0()∞→0,则级数n1un ∞=∑发散.定理2.3.1(比值判别法的极限形式):设n 1u n ∞=∑(0>n u )为正项级数,且l u u n n n =+∞→1lim,有,1) 若1<l ,则级数n 1u n ∞=∑收敛;2) 若1>l ,则级数n 1u n ∞=∑发散.证明:1),1:q <<∃q l 由数列极限定义,l q l N N N l nn -<->∀∈∃>=∃++u u ,n ,,0-q 10有ε即1u u 1<<+q nn ,根据达朗贝尔判别法,级数n 1u n ∞=∑收敛;2)已知1>l ,根据数列极限的保号性,1u u ,,n1n >≥∀∈∃++有N n N N ,达朗贝尔判别法,级数n1un ∞=∑发散.例3 判别级数∑∞=1!n n n n 的敛散性. 解: 由于11])11(1[lim )1(lim ]!)1()!1([lim lim11<=+=+=++=∞→∞→+∞→+∞→en n n nn n n u u n n n n nn n n n n ,所以根据达朗贝尔判别法的推论知,级数∑∞=1!n nnn 收敛. 例4 判别级数∑∞=155n nn的敛散性.解: 由于15)1(5lim ]5)1(5[lim lim55511>=+=+=∞→+∞→+∞→n n nn u u n n n n n n n ,根据达朗贝尔判别法的推论知,级数∑∞=155n nn发散.当正项级数的一般项n u 具有积、商、幂的形式,且n u 中含有!n 、!!n 、n a 以及形如)()2)((nb a b a b a +++ 的因子时,用达朗贝尔判别法比较简便.定理2.4(根式判别法——柯西判别法):设n 1u n ∞=∑)0(u n >为正项级数,存在常数q ,则有1) 若,n ,N N N ≥∀∈∃+有1n <≤q u n ,则级数n 1u n ∞=∑收敛;2) 若存在自然数列的子列{}i n ,使得1u ≥nn ,则级数n 1u n ∞=∑发散.证明:1)已知,n ,N N N ≥∀∈∃+有qu n ≤n,有已知几何级数∑∞=<≤0n )10(q qn收敛,于是级数∑∞=0n nu收敛;2)已知存在无限个n,有1n≥n u ,即n u 趋近于0(∞→n ),于是级数n1un ∞=∑发散.定理2.4.1(根式判别法的极限形式):设n 1u n ∞=∑为正项级数,若lu n n n =∞→lim1) 若1<l 时,级数n 1u n ∞=∑收敛;2) 若1>l 时,则级数n 1u n ∞=∑发散.证明:1):q ∃1<<q l ,由数列极限定义,11,n ,,01q n 0<<--≥∀∈∃>-=∃+q u q l u N N N n n n 即有ε,根据柯西判别法,级数n 1u n ∞=∑收敛;2)已知1>l ,根据数列极限的保号性,1,n ,n >≥∀≥∃+n u N N N 有,根据柯西判别法,级数n 1u n ∞=∑发散.注意:在比值判别法和根式判别法的极限形式中,对=1r 的形式都为论及.实际上,当+1lim=1n x n u u →∞或+1lim =1n x nuu →∞时,无法使用这两个法判别来判断敛散性,如级数=11n n ∞∑和2=11n n∞∑,都有1+1lim =lim =11+1x x n n n n→∞→∞,()2221+1lim =lim =11+1x x n n n n →∞→∞⎛⎫ ⎪⎝⎭,lim x →∞,lim x →∞但前者发散而后者收敛.此外,定理2.3和定理2.4中,关于收敛条件+1q<1n nu u ≤和<1q ≤也不能放宽到+1<1n n u u,.例如对调和级数=11n n∞∑,有+1=<1+1n n u nu n ,,但级数却是发散的.例1 判别级数nnnn)12(1∑∞=+的敛散性.分析: 该级数的通项nnn)12(+是一个n次方的形式,于是联想到柯西判别法,对通项开n次方根,看其结果与1的大小关系.解: 由于12112lim)12(limlim<=+=+=∞→∞→∞→nnnnunnnnnnn,根据柯西判别法的推论,可得级数nnnn)12(1∑∞=+收敛.例2 判别级数∑∞=1ln32nnn的敛散性.解: 由于123232lim32limlimlnln>====∞→∞→∞→nnnnnnnnnnu,所以根据柯西判别法的推论知,级数∑∞=1ln32nnn发散.我们知道,广义调和级数(P-级数)11npnn=∑当1q>时收敛,而当1q≤时发散,因此,取P-级数作为比较的标准,可得到比比式判别法更为精细而又应用方便的判别法.即定理2.5(拉阿贝判别法):设1nnnu=∑是正项级数且有)0(u>n,则存在常数q,1)若11n,n,1>≥⎪⎪⎭⎫⎝⎛-≥∀∈∃++quuNNNnn有,则级数1nnnu=∑收敛;2)若11n,,1≤⎪⎪⎭⎫⎝⎛-≥∀∈∃++nnuuNnNN有,则级数1nnnu=∑发散.证明:1)由q u u n n ≥⎪⎪⎭⎫ ⎝⎛-+11n 可得n qu n n -<+1u 1,选p 使1<p<q.由 ()()()11lim11lim 111lim 100<=-=--=---→→∞→qpqx p qx x nq np x px pn ,因此,存在正数N ,是对任意n>N,pn n⎪⎭⎫ ⎝⎛-->111q ,这样p p p n n n n ⎪⎭⎫ ⎝⎛-=⎪⎭⎫ ⎝⎛-=⎪⎪⎭⎫ ⎝⎛⎪⎭⎫ ⎝⎛---<+1111111u u n 1n ,于是,当n>N 时就有()Np PN PppN N N n n u n N u N N n n n n u u u u u .1.1...121.......u u u 11n 1n 1n -=⎪⎭⎫⎝⎛-⎪⎭⎫ ⎝⎛--⎪⎭⎫ ⎝⎛-≤=++++,当p>1时,级数∑∞=1n n1p收敛,故级数 则级数1nn n u =∑收敛;2)由,1111111nn n u u u u n n n n n -=-≥≤⎪⎪⎭⎫ ⎝⎛-++可得于是222231-n n n 1n 1n .1u .21...12.1.u u .....u u .u u u u n n n n n u =--->=++,因为∑∞=1n 1n 发散,故级数1nnn u=∑发散.定理2.5.1(拉阿贝判别法的极限形式): 设正项级数∑∞=1n n u )0(>n u ,且极限存在,若.)1(lim 1l u u n nn n =-+∞→ 1)当1<l 时,级数∑∞=1n n u 收敛;2) 当1>l 时,级数∑∞=1n n u 发散.例1 讨论级数sn n n ∑∞=⎥⎦⎤⎢⎣⎡⋅⋅⋅-⋅⋅⋅1)2(42)12(31 当3,2,1=s 时的敛散性.分析: 无论3,2,1=s 哪一值,对级数sn n n ∑∞=⎥⎦⎤⎢⎣⎡⋅⋅⋅-⋅⋅⋅1)2(42)12(31 的比式极限,都有1lim1=+∞→nn n u u .所以用比式判别法无法判别该级数的敛散性.现在用拉贝判别法来讨论.解: 当1=s 时,由于)(12122)22121()1(1∞→<→+=++-=-+n n n n n n u u n n n , 所以根据拉贝判别法知,原级数是发散的.当2=s 时,由于)(1)22()34()2212(1)1(221∞→<++=⎥⎦⎤⎢⎣⎡++-=-+n n n n n n n u u n n n , 所以原级数是发散的.当3=s 时,∵)(23)22()71812()2212(1)1(3231∞→→+++=⎥⎦⎤⎢⎣⎡++-=-+n n n n n n n n u u n n n , 所以原级数收敛.考虑到级数与无穷积分的关系,可得 定理2.6(积分判别法):设函数()f x 在区间(]1,∞上非负且递减,()n u f n =,n=1,2,……,则级数1nnn u=∑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极限()1lim xx f x dt →∞⎰存在.证明:()0f x ≥,知()F x =1()xf t dt ⎰单调递增.1lim ()lim ()xx x F x f t dt →∞→∞∴=⎰存在⇔()F x 在(]1,∞有界.(充分性)设1lim ()x x f t dt →∞⎰存在,则存在0M >,使得(]11,,()xx f t dt M ∀∈∞≤⎰级数1n n u ∞=∑的部分和12...n n S u u u =+++()()()12...f f f n =+++()()()()231211...n n f f t dt f t dt f t dt -≤+++⎰⎰⎰()()()111nf f t dt f M=+≤+⎰即部分和数列有上界.所以级数1n n u ∞=∑收敛.(必要性)设正项级数1n n u ∞=∑收敛,则它的部分和有上界,即存在0,,M n N ≥∀∈有,n S M ≤从而对(]1,,x ∀∈∞令[]1n x =+ 则()()2311121()()...()xnn n f t dt f t dt f t dt f t dt f t dt -≤=++⎰⎰⎰⎰⎰()()()112...1n f f f n S M -≤+++-=≤.故极限1()x f t dt ⎰存在.由此我们得到两个重要结论: (1)p 级数11pn n∞=∑收敛1p ⇔>; (2)级数11ln pn n n∞=∑收敛1p ⇔>. 证明:1)在p 级数一般项中,把n 换位x ,得到函数1()(1)pf x x x =≥.我们知道,这个函数的广义积分收敛1p ⇔>,因此根据正项级数的广义积分判定法,结论成立.2)证法同(1). 例1 判别级数∑∞=131n n 的敛散性. 分析:因为将n 换成连续变量x ,即是31x ,显然函数31x在),1[+∞是单调减少的正值函数,所以可以用积分判别法.解:将原级数∑∞=131n n 换成积分形式dx x ⎰+∞131,由于21210)21()21(lim 21121213=+=---=-=+∞→+∞∞+⎰px dx x p ,即dx x ⎰+∞131收敛,根据积分判别法可知,级数∑∞=131n n 也收敛. 例2 证明调和级数∑∞=11n n发散.把n 换成连续变量x 得函数x1,显然这是一个在),1[+∞单调减少的正值函数,符合积分判别法的条件.解:将原级数∑∞=11n n换成积分形式dx x ⎰+∞11,由于+∞=-+∞==∞++∞⎰0ln 111x dx x ,即dx x ⎰+∞11发散,根据积分判别法可知,调和级数∑∞=11n n发散. 3 正项级数敛散性其他两种判别法定理2.7(阶的估计法):设1n n u ∞=∑为正项级数1()()n pu O n n=→∞,即n u 与1p n 当()n →∞是同阶无穷小,则1) 当1p >时,级数1n n u ∞=∑收敛;2) 当1p ≤是,级数1n n u ∞=∑发散.把比较判别法和比式判别法结合,又可得 定理2.8(比值比较判别法):设级数1n n u ∞=∑和1n n v ∞=∑是正项级数且存在自然数N ,使当n N ≥时有11n n n nu v u v ++≤,则1) 若1n n v ∞=∑收敛,则1n n u ∞=∑也收敛;2) 若1n n u ∞=∑发散,则1n n v ∞=∑也发散.证明:当n N ≥时,由已知得12121111.......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u u u u v v v vu u u u v v v v +++++-+-=≤=由此可得,N N n n n n N Nu vu v u v v u ≤≤.再由比较判别法即知定理结论成立. 主要参考文献:[1]刘玉琏、傅沛仁等,数学分析讲义(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罗仕乐,数学分析绪论.韶关学院数学系选修课程,2003.8 [3]李成章、黄玉民,数学分析(上册).科学出版社,1999.5 [4]邓东皋、尹晓玲,数学分析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 [5]张筑生,数学分析新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6]丁晓庆,工科数学分析(下册).科学出版社,2002.9[7]R.柯朗、F.约翰,微积分与数学分析引论.科学出版社,2002.5(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关于正项级数收敛性的判别法On convergence of series with positive terms摘要正项级数作为级数理论中最基本的一类级数,它的敛散性的判定是级数理论的核心问题。
正项级数的敛散性判别方法有很多,本文对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各种判别法的特点与联系作了简单、系统的归纳与剖析。
正项级数不仅有一般级数收敛性的判别法,也有许多常用的和一些新的收敛性的判定方法,如比较判别法、柯西判别法、达朗贝尔判别法、拉贝判别法和对数判别法等,但运用起来有一定的技巧,需要根据对不同级数通项的特点进行分析,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判定,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特别是对于一些典型问题,运用典型方法,更能事半功倍。
关键词:级数;正项级数;收敛;发散。
AbstractDetermining whether or not a series is convergent in the series theory is the core issue. There are many ways to determine if a positive series is convergent. This thesis makes full analysis for the convergence determination methods for positive series. There are many common and some new convergence determination methods, such as comparison criterion, Cauchy criterion, d'Alembert criterion, Log Criterion and Rabe Criterion and other methods. But using which of these methods needs certain skills, needs to analyze the general items of the series. A lot of time can be saved if an appropriate method is used. Key words: Series;positive series; convergence; divergence.目录摘要................................................................................................................................................................. I I ABSTRACT.. (III)目录 (IV)引言 (1)1 基础知识 (2)1.1无穷级数的定义 (2)1.2无穷级数的部分和 (2)1.3无穷级数收敛的定义 (2)2 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常用判别法 (3)2.1柯西收敛原理[1] (3)2.2基本定理 (3)2.3比较判别法 (3)2.4达朗贝尔判别法 (4)2.5柯西判别法 (4)2.6积分判别法 (5)2.7阿贝尔判别法 (5)2.8狄利克雷判别法 (5)3 正项级数敛散性的一些新的判别法 (6)3.1定理1(比较判别法的推广) (6)3.2定理2(等价判别法) (6)3.3定理3(拉贝判别法)[3] (7)3.4定理4(高斯判别法)[5] (8)3.5定理5(库默尔判别法)[3] (8)3.6定理6(对数判别法)[4] (9)3.7定理7(隔项比值判别法)[3] (10)3.8定理8(厄尔马可夫判别法)[4] (10)3.9定理9(推广厄尔马可夫判别法)[4] (10)4 正项级数敛散性判别法的比较 (12)5 应用举例 (16)6 总结与展望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2)引言在数学分析中,数项级数是全部级数理论的基础,主要包括正项级数和交错级数,而正项级数在各种数项级数中是最基本的,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类级数。
关于正项级数敛散性判定方法的总结比较摘要:本文将对正项级数的敛散性问题进行研究,引入常用的比较判别法和比值判别法,而后再给出相应的级数作为比较尺度后,得到了相应的达朗贝尔判别法和柯西根式判别法,并给出了相应的极限形式和上下极限形式的版本。
在采用更加精细的级数作为比较尺度后,引出了拉贝尔判别法,并对上述的几种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正项级数敛散性达朗贝尔判别法柯西根式判别法拉贝尔判别法引言随着正负无穷的引入,人们对于数字的理解不再拘泥于传统意义上的有限数字。
此时,关于一列已知序列求和的敛散性问题便应运而生。
如何判断一列序列求和是有限的还是发散的,成为数学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受到了很多的关注和研究,产生了诸如比较判别法、达朗贝尔判别法和柯西根式判别法等等。
本文将对目前常用的一些判定方法进行归纳,并对它们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分析。
一、比较判别法、比值判别法及达朗贝尔判别法我们在本节中将介绍三种常用的判别方法——比较判别法、比值判别法和达朗贝尔判别法,在引入序列的上下极限以后,给出极限形式和上下极限形式下的达朗贝尔判别法,从而使得达朗贝尔判别法得到很好的总结和完善。
而后改变比较级数的尺度,对达朗贝尔判别法进行推广,引入拉贝尔判别法,使得比较变得更加的精细和准确[1]。
1.比较判别法和比值判别法当我们遇到一个未知的序列以后,我们可以将它与已知的收敛或者发散的序列进行比较,进而来判断它的敛散性,从而诞生了比较判别法和比值判别法。
为了下文的行文的简单性,我们用符号来表示[2]。
定理1(比较判别法)假设级数和均为正项级数,那么我们有:(1)如果收敛且存在和,使得,,那么也收敛;(2)如果发散且存在和,使得,,那么也发散。
为了方便使用,我们这里引入极限形式的比值判别法.推论1设级数和均为正项级数令则有:(1)如果收斂,且,那么也收敛;(2)如果发散,且,那么也发散。
同样的,对于严格的正项级数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比值判别法.定理2(比值判别法)假设级数和都是严格的正项级数,那么我们有:(1)如果收敛,且存在,使得,,那么也收敛;(2)如果发散,且存在,使得,,那么也发散。
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别方法摘要:正项级数是级数内容中的一种重要级数,它的敛散性是其基本性质。
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别方法虽然较多,但是用起来仍有一定的技巧,归纳总结正项级数敛散性判别的一些典型方法,比较这些方法的不同特点,总结出一些典型判别法的特点及其适用的正项级数的特征。
根据不同级数的特点分析、判断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判别,才能事半功倍。
关键词:正项级数;收敛;方法;比较;应用1引言数项级数是伴随着无穷级数的和而产生的一个问题,最初的问题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而到了公元前五世纪,而到了公元17、18世纪才有了真正的无穷级数的理论。
英国教学家Gregory J (1638—1675)给出了级数收敛和发散两个术语从而引发了数项级数敛散性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得到了一系列数项级数的判别法。
因而,判断级数的敛散性问题常常被看作级数的首要问题。
我们在书上已经学了很多种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定定理,但书上没有做过多的分析。
我们在实际做题目时,常会有这些感觉:有时不知该选用哪种方法比较好;有时用这种或那种方法时,根本做不出来,也就是说,定理它本身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因此,我们便会去想,我们常用的这些定理到底有哪些局限呢?定理与定理之间会有些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做题目时如何才能更好得去运用这些定理呢?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
2正项级数敛散性判别法2.1判别敛散性的简单方法由级数收敛的基本判别定理——柯西收敛准则:级数1nn u∞=∑收敛⇔0,,,,N N n N p N ε+∀>∃∈∀>∀∈有12n n n p u u u ε++++++<。
取特殊的1p =,可得推论:若级数1nn u∞=∑收敛,则lim 0n n u →∞=。
2.2比较判别法定理一(比较判别法的极限形式): 设1n n u ∞=∑和1n n v ∞=∑为两个正项级数,且有limnn nu l v →∞=,于是(1)若0l <<+∞,则1nn u∞=∑与1nn v∞=∑同时收敛或同时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