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呼风唤雨的世纪(修改后) 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43
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优秀教案老师: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让我们一起看一些图片,告诉大家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随图片说出内容)老师:这些事物都是在20世纪发现或发明的。
你们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吗?(学生回答100年)那你们知道20世纪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吗?(学生回答1901年到2000年)我们现在生活在哪个世纪呢?(学生回答21世纪)现在我们明白了世纪的概念,也见识了20世纪这么多的新事物。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请大家一起读一遍课题。
(学生齐读)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XXX爷爷专门为我们少年儿童写的。
从“呼风唤雨”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龙王或西游记中的神仙等)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学生问是谁在呼风唤雨以及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让我们一起读一遍课文来了解答案。
老师:现在,让我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词汇掌握情况。
请看这组词语: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潜入、哲学。
谁能带领大家读一遍?(学生领读)很好,现在请大家用“潜”这个字组成一些词语。
(学生回答潜力、潜水等)老师:接下来是第二组词语: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原子核、因特网、程控电话、远洋船舶。
谁能领读?(学生齐声领读)请问谁知道原子核是什么?(学生回答原子核心,可以用来发电等)因特网是什么?(学生回答互联网)程控电话是什么?(学生回答家里用的电话)远洋船舶是什么?(学生回答出海远航的大船)腾云驾雾是什么?(老师解释)人类可以搭乘潜水艇到海底探索。
师:我们的祖先从未想到,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他们的许多幻想都成为了现实。
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盛唐边塞诗人XXX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句诗句,它描述了大雪纷飞,好像梨花盛开。
在这篇文章中,它还描述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生:我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师:你从哪里看出科学技术带来的变化很大?生:我从“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中看出来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教案(精推2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本单元的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训练重点。
本篇课文的训练重点是继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写下自己的问题,和同学交流。
为此,教师设计了层层深入的环节:独立阅读,提出自己的疑问;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给问题分类;结合课文批注了解怎样从不同的提问题;再次朗读,小组整理问题,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筛选出核心问题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了解、整理学生的问题清单。
学生准备:1.查阅有关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和发现的、文字资料。
2.调查、访谈今天人们的愿望和梦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期待1.谈话: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科技产品,大家想不想看看是什么?(课件出示一组镜头:数字电视、手机、电脑、高速列车、航天飞机等。
)2.说说这些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
3.你想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吗?让我们一同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同去感受绚丽多彩的生活吧!(板书课题)4.理解“呼风唤雨”。
当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的时候,你首先想到什么?这个词在这里又作何解释呢?设计意图:阅读兴趣是良好阅读的开始。
通过让学生看课件、谈好处,使学生切实认识到、感受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也满足了学生阅读课文的期待。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生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会认字组成的词语,指名朗读并识记。
呼风唤雨科学技术获得依赖潜入百亿探索奥秘船舶物质哲学家兰花①朗读正音,重点点拨:赖、潜、哲、舶。
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2.了解龙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3.通过讲故事和观看相关视频,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听说能力;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介绍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呼风唤雨的世纪》中的主要角色及其能力;2.解释龙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3.观看相关视频并进行相关讨论;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神秘的中国古代画作引起学生兴趣。
2.教师提问:你们对龙有何了解?你们觉得龙在中国文化中有何象征意义?Step 2:故事讲述(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呼风唤雨的世纪》。
2.教师采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他们的能力。
Step 3:视频观看(15分钟)1.教师播放相关视频,展示龙的形象和能力。
2.学生观看视频时,观察龙的外貌,听取龙的能力。
Step 4:讨论(15分钟)1.学生分组,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了解他们对龙的认识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Step 5: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并强调龙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教师鼓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持好奇心并了解更多。
四、巩固与拓展:1.学生可以自行阅读相关故事或书籍,加深对龙的了解;2.学生可以尝试绘制自己理解的龙的形象,并在班级展示;3.可以组织参观博物馆或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中国文化的更多方面。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呼风唤雨的世纪》中的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解了龙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同时,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和小组讨论,增强了他们的阅读和听说能力,培养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
(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
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
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教案第一篇: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教案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师: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图片,把你看到的大声地告诉大家,好吗?(看图片同步说:登上月球太空漫步;潜入深海;可视电话;高速火车;火箭;互联网;电脑……)生:(随图片说内容)师:这些事物都是在20世纪发现或发明的。
那你们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生:100年。
师:知道20世纪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吗?生:1901---2000。
师:20世纪是从1901年到2000年。
(板书:1901—2000)师:我们现在生活在哪个世纪?生:21世纪。
师:明白了世纪的概念,又见识了20世纪这么多的新事物。
课堂教学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课题师: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路甬祥爷爷专门为我们少年儿童写的。
从“呼风唤雨”(呼风唤雨下加点)这个词你想到了谁?生1:我想到了龙王呼风唤雨的事儿。
生2: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那些神仙。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生:是谁在呼风唤雨?生: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师:是呀,谁呼风唤雨?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自由朗读课文。
生:认真地自由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让我检查一下同学们词语掌握的怎么样。
【课件出示:第一组: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潜入、哲学】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生:领读很准确。
师:谢谢这位小老师,带领的非常不错。
同学们看“潜”这个字很容易读错,能用它组个词吗?生:潜力、潜水、……师:真好,一起把这些词读一读。
生:齐读第一组词。
【课件出示:第二组:出示词。
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原子核、因特网、程控电话、远洋船舶。
】师:这组词谁愿意带领大家读。
(很多学生举手)那咱们就开火车读生:开火车领读。
师:在这些词中,你知道哪个词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知道原子核就是原子弹,很厉害。
、师:你知道的真多,但说得不够准确,原子核就是原子核心,在发生裂变和聚变时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人们可以利用裂变时产生的能量来做很多事,比如可以用来——生:发电。
人教版小语四上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朗读中体会对比中感受一、阅读单元导语,直接揭题质疑师:读读单元导语,看看这个单元给我们提出了什么学习要求?师:今天我们就去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去感受科技的发展的惊人速度。
板书“世纪”,了解世纪的意思。
100年板书“呼风唤雨”,知道什么是呼风唤雨吗?板书“的”看了这个课题,你想问什么?预设:是谁创造了这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什么样的?这个世纪是哪个世纪?让我们走进路甬祥的这篇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词语掌握情况农耕社会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幻想依赖哲学家改变程度控制联系驾驶归根到底潜入原子核程控电话远洋船舶对文中一些科技术语进行简单介绍。
百亿光年、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等。
2.长句会读吗?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上百万年和百万年的区别,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3.将词语送回课文中还会读吗?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4.回答预设问题师:来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谁呼风唤雨?……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29、呼风唤雨的世纪(修改后) 公开课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超级厉害的世纪,这个世纪就是呼风唤雨的世纪!是的,你没听错,这个世纪的人可以掌控天气,就像神仙一样神奇。
这个世纪是什么时候呢?别着急,让我慢慢给你讲。
我们得知道这个世纪是在21世纪,也就是我们生活的时代。
在这个世纪里,人类科技发展迅速,尤其是关于天气的研究。
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和研究地球的自然现象,发现了一些规律,然后通过实验和模拟,终于掌握了呼风唤雨的技术。
这个技术是怎么实现的呢?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改变大气中的某些物质,比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来影响气压、温度等参数,从而达到控制天气的目的。
比如说,要下雨了,科学家们就会让云层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然后这些水滴就会落到地面上,形成雨水。
而要放晴呢,就只需要让云层中的水滴蒸发掉就可以了。
这个技术虽然神奇,但是也带来了很多好处。
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天气,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比如说,要下大雨了,我们就可以提前把晾晒在外面的衣服收进来,避免被淋湿;要刮大风了,我们就可以提前把易受损的物品收起来,避免被吹走。
这个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水资源问题。
比如说,在干旱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人工制造降雨来补充水源;在洪水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控制降雨量来减轻洪水的压力。
当然了,这个技术也有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说,过度使用这个技术可能会导致地球的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这个技术也可能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来达到非法目的,比如说发动恐怖袭击等。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纪。
在这个世纪里,人类科技水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我们可以掌控天气,改变世界。
我们也要时刻警惕这个技术的负面影响,确保它能够为人类的幸福和福祉服务。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喜欢这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故事。
下次再见啦!。
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
2、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揭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说说课文围绕那句话写的?课件1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指名读,齐读二、细读课文(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课件2出示第二自然段2、引读设问句师问学生答——学生自问自答———学生问师答3、指名读“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4、“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指名回答。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1、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快速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20世纪都有什么“发现”和“发明”?学生默读,点画文句。
2、指名回答。
辨析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3、“等”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4、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知道20世纪拥有哪些科技发展的成果?生举例后,出示《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生谈感受。
5、有感情朗读6、想象过去的王公贵族是怎样生活的?(三)、学习第三自然段过渡:连王公贵族的生活都不如我们,那普通百姓就更不用说了。
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20世纪以前的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1、出示第三自然段,师范读,生思考:‘20世纪以前的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指名回答,板书:农耕社会2、引读: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3、想象训练:(1)你还能用上“没有……没有……没有……”再说说20世纪以前的社会吗?(2)孩子们,没有这么多的东西,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老师给你句式想象:在农耕社会里,人们没有(),只能()。
4、于是古人充满了幻想,他们幻想有——(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千里马——嫦娥奔月)师:古代有哪些幻想变成了现实?5、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让人无法想象。
小学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文中生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学习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四、课前准备:学生:1、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广泛阅读神话,了解古代人民的幻想。
查找“呼风唤雨”“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等词语的来历和意思。
3、向长辈询问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里面有一集的情节是这样的:(播放视频)。
神话故事中的孙悟空有什么本领?“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呢?(生回答)在神话中孙悟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能够支配自然力量。
今天我们来学习呼凤唤雨的世纪,世纪是什么意思?20世纪指哪个世纪?20世纪是从1900年到2000年。
我们现处的是21世纪。
课文第一段说20世纪是一个呼凤唤雨的世纪,我们都知道,人类任何时候都不能随意支配自然,只能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课文借用这个形象化的说法表明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20世纪到底取得了哪些科学成就,以至于作者用“呼风唤雨”来形容呢?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回顾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20世纪科学技术)三、精读课文1、人类靠科技改变生活,在第一二段中表现在哪几句?大家听我读,将相关句子画出来。
“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老师出几道判断题来帮大家理解这两个词。
2、20世纪,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明和发现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这些改观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20世纪前后人类的生活怎么样呢?请大家齐读第三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大意。
3、紧扣课题,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感悟设问句的作用和学习文章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1、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资料,并与家人探讨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
2、尽可能访谈调查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的生活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与梦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
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
2、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3、交流感受: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自读课文,合作学习1、打开课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⑴读读写写: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自己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难写的多写几遍。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29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教学设计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文本简析: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
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的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
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只能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可见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
第5自然段中,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XXX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研究文章的说明办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手艺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造就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9《呼风唤雨的世纪》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2个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学生能够区分“发现”和“发明”,学会围绕中心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进行写话训练。
4.学生能够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研究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能够搜集、阅读一定的资料,但对于科技类说明文,还是不常研究的。
因此,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阅读有关于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既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也为深入课文奠定基础,培养了学生课前参与能力。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句子中多加体会,通过运用理解“发现”和“发明”的区别。
同时,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研究,学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围绕中心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进行写话训练。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1.导入:解释课题,质疑牵引。
提前板书课题“呼风唤雨世纪”,引导学生思考一个世纪多少年,以及看到“呼风唤雨”会想到什么。
然后齐读课题。
2.讲授: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检查字词的预情况,练读,领读正音。
教师检查读,让学生用最快的方法记住四个词语,然后进行听写。
写完后同桌交换对照大屏幕认真批改,并扫描二维码将上传考词语情况。
4.好的,让我们来看一下大家对反馈的情况。
点击二维码的链接,反馈情况中哪个字错得较多,就针对那个字进行指导。
预设1:通过反馈“耕”这个字错得较多,对于答对的同学,能否说一下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呢?预设2:其他字。
5.老师在讲解的同时绘画,用字源字理来记忆这个字,激发学生探索这种识字方法的兴趣。
同学们,你们已经记住这个字了吗?看来是的!根据字源字理来记忆字,也是帮助我们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对于对这种识字方法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回去查一查其他字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