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教案

《细胞》教案

《细胞》教案
《细胞》教案

《细胞》教案

教案细胞(完全版)

每课必记

课题

2.4细胞

日期

1、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对各种动植物细胞能有形象的认识。

2、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说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4、了解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5、学习使用显微镜;学会制作简单装片;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6、了解观察工具的发展及使用对生命科学微观领域

研究的意义。

细胞学生平时没有条件去观察,所以,可以先通过课件

让学生对细胞有一个形象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

生命科学的热情。

显微镜的使用是这一节的难点,在实验中应规范的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对于一些课堂不能及时掌握的学生,课后应开放实验室。

观察动植物细胞后,在课堂上从感性到理性进行分

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可以用橡皮泥模型加上学

生的想象进行生动的认识。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课件的制作,相关资料的收集,包括各种动植物细胞的动画和图片,各种各样的显微镜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本节分为4-5课时

教、学预设

调控对策

一、细胞的发现。

平时生活中我们用肉眼观察各种事物,其实在我们的地球上还有一个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世界,微观世界。这时候,我们就要借助工具——显微镜来进行观察。

借助显微镜,我们不仅仅只观察动植物的形态、内部结构或生活方式等方面,更深入到了它们的内部,由什么组成的?0年荷兰人用两块透镜组成显微镜年英国人胡克观察木栓切片发现了细胞(cell)

细胞的大小一到几十微米(um)(10-6米)和纳米(10-9米)和头发(10-3米)进行比较

随着科技的发展,显微镜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能看到的微观世界越来越小(纳米、原子、中子等)各种用途的显微镜介绍(从网上搜索到的资料)

结论:观察工具的发展是生命科学微观领域研究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认识各种动植物细胞(课件进行介绍)

各种人体细胞植物细胞

红细胞植物细胞1DNA

神经细胞白细胞植物细胞2

精细胞心肌细胞叶子的细胞结构

这些细胞的介绍,主要是让学生对细胞有个感性的认识,为接下去的自己动手观察动植物细胞打下基础。三、细胞学说

那细胞到底是什么呢?显微镜发明后,科学家们一直一边观察动植物的细胞,一边在思考。

从原型——原液——细胞学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德国人

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讨论得出:科学的发展需要几代人或同代人的协同工作和孜孜不倦的努力;科学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科学家协作努力的历史。

四、认识显微镜,练习使用显微镜。

1、认识显微镜:书上P166-167边演示边让学生认识名称及作用

2、使用显微镜:

1安放:接近光源,靠体前略偏左,左手托镜座,

右手握镜臂

2对光: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转动集光器(最大),左眼看

调节反光镜——合适亮度

3调焦和物镜升降:后生(升)前降

4放片、调焦距:1、“上”字载玻片,夹住,通光孔;2、眼盯目镜,向前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靠近载玻片;3、左眼看,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上升,再用细准焦螺旋。

5观察

3、观察细胞形状,指出细胞结构功能。

依次观察一组不同细胞形状的永久装片,用铅笔画

出来,三个细胞外形,并根据放大倍数估计细胞的真正

大小。

4、观察一些实物.

头发、纸片、线、透明塑料尺、红领巾、树叶等等

放到显微镜下面观察,然后画出来。

5、讨论P169

五、细胞的结构。

1、复习练习显微镜的使用,观察一组不同形态的细胞装片。

指出动物细胞的构成:功能

细胞膜保护,控制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变异)

2、观察一些植物细胞永久装片,并画出植物细胞结构与相应的名称。(略)

3、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比较。(讨论得出)

均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但植物细胞还有

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撑的作用。(树木顶天立地)

液泡:里面有细胞液,我们吃的水果其实就是吃液

泡里面液体

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的叶绿色的原因)

六、分组实验,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略)

七、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1、受精卵——生物个体

模拟受精过程(竞争)——问题,人如何从一个细胞长成现在这样?分裂(变多),生长(变大),分化(变成各样)——转化成人(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2、细胞的分裂

P58,橡皮泥分裂,从一个到二、四、八,数量变多,总体积不变

例如:切蛋糕,切纸片……(分裂了8次,变成了几

个?)

问题:细胞都变小了,会长大吗?(刚分裂好就是分裂前的一半)

分裂不是像我们捏橡皮球这么简单,看课件演示如

何分裂:

分为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有丝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着丝点(简单介绍)

3、细胞的生长、分化

分裂的子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物质,不

断长大到母细胞大小,一部分继续分裂,一部分则分化。

生长、分裂变多,分化产生各种细胞,变成了生物

体的各种结构。

再次请学生描述自己的生长过程,从受精卵到现在……

注意:1刚分裂的子细胞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大小

2细胞的分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生长和分化

是相伴而行

3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是不断进行的

4、细胞的再生

伤口愈合,头屑脱落…………细胞死去再生

蚯蚓,壁虎的尾巴都能再生,但有些却不能,如人

腿……

八、小结

九、练习,基础题做做也好(附在本教案的下面)轶

录后

一、

显微镜的使用

1、写出显微镜的各个结构:

(1)(2)(3)

(4)(5)(6)

(7)(8)(9)

(10)(11)

2、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

3、使用显微镜要注意的问题:

(1)如果从目镜看到要观察的物体在左边,要移动到中间,载玻片该往边移。

(2)向旋转准焦螺旋,物镜会快速上升;

向旋转准焦螺旋,物镜会慢慢下降。

(3)拿显微镜时,要左手托,手握镜臂;要使观察的视野最亮,可以把最大的光圈对准,并且用反光镜的面镜。

(4)在自己动手做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时候,如果发现:

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应该

细胞结构不太清楚,可能时因为,要

有黑色圆圈等杂物体,应该

二、各种各样的细胞

1、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

早在300多年前,一位名叫(RobertHooke)的英国科学家,用自已精心改良的观察瓶塞的软木,发现了蜂窝状的小室,并把这些小室称之为“细胞”,这就是人类了解植物基本构造的开端。事实上,胡克当时所看到的只是植物细胞的外壳——,而对细胞里面的细微结构却一无所知。到了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和终于发现动物细胞虽无细胞壁,但有与植物细胞一样的细胞核,

于是提出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内容)。

2、细胞的结构

动物细胞的三种基本结构是、、,其中有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作用的是;含有遗传物质的是;许多生命活动场所是。

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有些树木之所以能长的这么高,就是因为有,它主要由纤维素组成,有的作用,使植物有一定的结构;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是因为树叶细胞里有,里面含有叶绿素,是进行的场所。

3、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只有母细胞的大小;细胞的分裂是一个

的过程,和是相伴而行的;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是(填不断进行或者断断续续)的。

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发挥想象,简单描述一下人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如何发育成一个复杂的人体结构。(其中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各起了什么作用?)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细胞的生活》是初中生物十大主题之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二级主题“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内容,本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和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如具有叶绿体和细胞壁),以进行生命活动。并能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2、教材分析: 《细胞的生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2012年新版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本节内容主要阐述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以及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可以采取模拟实验、分析资料等多种形式使“细胞中的物质”的教学具体化。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是本节的重点之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常见事例,引入“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教学。例如,葡萄被晾晒成葡萄干,是由于葡萄细胞中的水分子通过细胞膜散失到空气中去了。我们吃葡萄干时会感到酸甜可口,说明葡萄细胞中的糖类物质并未通过细胞膜到达细胞外。由此形象的引出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然后再展开讲述。 “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是本节的教学难点,难在如何使学生理解细胞通过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实现能量的转变。可先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做功的事例(如汽车行驶需要汽油燃烧提供能量),然后教师指出:细胞中物质的转变、物质的移动、细胞的成长、细胞内有序状态的维持等,都是做功。然后综合教科书的素材,还可参考背景资料,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通俗地解释细胞通过叶绿体和线粒体实现了能量的转变。 “细胞核是控制中心”内容比较抽象。主要阐述了两个问题:(1)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2)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载体—DNA。教师可从分析克隆羊的资料入手,指导学生阅读、讨论(可分组),让学生发表看法,引导学生从“多莉羊的性状几乎与提供细胞核的B羊一样”的现象,得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的推论。进而依次介绍:细胞核、DNA、遗传信息。最后用比喻、举例的方法总结出:在生活的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控制的;而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也储存在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中。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能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尝试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变。 4、通过分析教材的插图和相关资料,了解生物体中能量转换是通过叶绿体和线粒体进行的。

细胞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中相关具体内容标准为:1、“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属于了解水平;2、“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属于了解水平;3、“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属于独立操作水平。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①(必修)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本节课应有3课时完成。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多种细胞器,现安排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和少量的“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内容。 第二课时是生物膜系统,第三课时是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能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加强学生对细胞微观结构的认识。 2、通过绘制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模式图,锻炼学生的绘图能力,加深对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中的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难点:

2.1_植物细胞工程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简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在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判断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通过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认同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2.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 二、教学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现在正是春天,前几天刚刚过了植树节,如果我们说用棵小树苗,或者用某一植物的种子播种,希望得到完整的植物个体,那大家都会觉得很正常,但是如果我说我种下一朵花的花瓣,希望能得到一棵完整的该种植株,这可能吗? 生:可能。 师:请同学们看书本33页的图(微型繁殖的菊花),刚才我举的这个例子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 【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观看专题的首页的三幅图,题图的寓意是表明细胞工程是在细胞水平的操作,它包含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等方面。在章引言中通过列举细胞工程的应用,把学生带进细胞工程的科技领域引出细胞工程的概念(多媒体展示)。 师:为什么植物的一个花瓣就可以培育出完整的植株呢? 生:细胞的全能性。 师:对,是细胞的全能性。我们一起把我们学过的细胞全能性的知识复习一下。 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并请学生举手回答 1.什么是细胞的全能性?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3.细胞表现全能性的条件?

走进细胞教学设计

走进细胞教学设计 “从生物圈到细胞”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高中生物学习的开端,是对初中生物学习向高中阶段迈进的重要环节,他既要以初中生物学知识为基础,又必须体现高中生物学习的特点,提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必须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本节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生命活动为什么离不开细胞?二是从微观到宏观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如何组成的?对于这两个问题,教材并没有给出完整的答案,而是首先通过学生在出生已经熟悉的许多实例,这需要学生对这些已知现象的分析和总结来获得答案。旨在训练学生的图像分析能力,知识总结能力。 本节内容在知识体系上体现了对知识认知的过程:原有认知——产生认知冲突——建立新的认知。因此,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在教学中,注重帮助学生建立对原有知识和问题之间的联系,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采取以问题为线索,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方式,各个击破,来达到对知识的总结并提高认识的目标。 初中生物的学习主要注重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缺乏对产生现象的原因以及所产生结果的深入分析,学生对问题的总结能力和分析能力较低。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有关细胞的结构、病毒的结构和繁殖、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圈

以及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可以达成我们的学习目标。 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进行。设计思路如下: 1、举例说明为什么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说出从微观到宏观不同种类生物的生命系统的层次 能力目标: 1、尝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探讨不同生物种类的生命系统层次结构 1、说出从微观到宏观不同种类生物的生命系统的层次 2、形成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1、形成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尝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首先通过思维导图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会议并总结初中学过的知识,目的是建立起初高中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平稳过渡。以教材中的问题探讨导入新课,但是采用FLASH视屏的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对病毒的了解同时也成为解决“生命活动为什么离不开细胞”打下基础。 结合课本,将“生命活动为什么离不开细胞”分解为几

细胞器教学设计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一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①(必修)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学习了高倍镜的使用及本章第一节的有关细胞膜的知识以后,再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②了解分离各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 2、能力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 ②通过资料的阅读和设计问题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中的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 如何掌握几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

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比较和总结的能力。比如: ①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各细胞器及其分工。通过资料的阅读和实际的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综合的能力。 ②思维训练: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1、课件制作:制作叶绿体,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等的幻灯片。 细胞器分工总结表 【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限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细胞器之间的分工。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2.1.(1)植物细胞工程 教学设计

2.1.1植物细胞工程基本技术 【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植物细胞工程基本技术指的是植物组织培养,其核心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由于它还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等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的重点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2)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2.目标解析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要学生知道组培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且要明白每个过程中的特点,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是要学生知道它的定义和如何实现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骤。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不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认识尚浅。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及事例分析。 【教学过程】 问题一:为什么植物的一个花瓣就可以培育出完整的植株呢?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引出植物组织培养 师生活动; 1、什么是细胞的全能性?表现全能性的条件? 2、为什么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把植物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成完整植物体? 3、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说明了什么? 4、生物体内的细胞为什么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器官? 问题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问题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概念是什么? 问题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问题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常选用的材料有哪些? 问题4.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含有哪些成分? 问题5.分析图2—5,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过程。 问题6.什么是脱分化?什么是再分化?什么是愈伤组织? 展示马铃薯——番茄杂种植株的图片,根据设想来引出植物体细胞杂交 问题三: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问题1.什么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它具有什么优点? 问题2.在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之前,为什么要去除细胞壁?通常用什么方法去除细胞壁?去除细胞壁以后的植物细胞叫什么? 问题3.怎样诱导两个不同原生质体的融合?原生质体融合完成的标志是什么?这与细胞中哪种细胞器有关? 问题4.为什么两个原生质体能发生融合,这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有关? 问题5.如果两个来源不同的原生质体发生了融合,下一步该做何处理? 问题6.如何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 问题7.分析图2—9,概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基本过程。 1

第一章 走进细胞教学设计

第一章从生物圈到细胞 日期: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为什么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说出从微观到宏观不同种类生物的生命系统的层次 能力目标 1、尝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探讨不同生物种类的生命系统层次结构 二、教学重点 1、说出从微观到宏观不同种类生物的生命系统的层次 2、形成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形成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尝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1课时)

1、细胞是生物学的基础,人类已经在细胞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然而,许多未解之谜还得回到细胞中去寻找答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习哪些关于细胞的知识: 以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关于细胞的知识。 播放介绍人类感冒病毒结构和感染过程视频。说明sars病毒与感冒病毒的相似性。指导学生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怎么样生活和繁殖的? (2)脱离了细胞,病毒还是生物吗?(3)你还知道哪些有病毒引起的疾病? 2、生命活动为什么离不开细胞? 生物的运动、觅食、繁殖、生长发育等活动都称为生命活动。请同学阅读分析“资料分析”中的相关实例,回答下列问题? (1)单细胞生物是如何完成运动和繁殖的? (2)人的胚胎是怎样发育的,胚胎发育的起点是? (3)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哪些细胞的参与才能完成? (4)人体部分细胞的死亡,对整个系统回忆初中 生物关于 细胞的知 识,完成 相关填 空。 学生回顾 初中关于 病毒的知 识,小组 讨论并尝 试回答问 题 阅读课 本,自主 思考,参 与小组讨 论,听取 别人意 见,形成 自己的观 点。 通过以思维 导图的填空 的形式,帮 助学生回忆 并总结相关 知识。建立 初高中知识 的连接。 病毒是生 物,但是离 开了细胞就 不能表现出 生命特征, 为生命活动 离不开细胞 和细胞是最 基本的生命 系统的教学 打下铺垫。 同时通过设 置与生活相 关的问题, 引起学生的 学习兴趣。 将生命活动 离不开细胞 分解为一系 列较为简单 的问题,训 练学生从文 字、图像中 获取信息的 能力,文字 信息的总结

教学设计--细胞器

教学设计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并能举例说出其分布。 能力目标:识图绘图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目标:强化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整体与局部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三、教学课时:2 四、教学思路 导课:利用“问题探讨”创设情境,通过比较认识细胞内存在有分工和合作的各个“车间”。 过渡到新课内容: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以及对多种多样细胞的观察,在学生讨论“问题探讨”中问题的同时,提出问题:1、“细胞内有哪些“车间”?2、科学家是用什么方法将这么多的结构分离出来进行研究的? 学习新课内容时主要思路: 1、以问题引导学生识图、归纳总结,引导学生绘制各细胞器的平面图。(问题的设置要层层推进和深入,有引导性,不是一次性给出) 2、学生阅读相关内容,结合细胞器的结构理解其功能。 3、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五、教学进程

导课:让学生以身上穿的衣服为例,简要描述一件成品衣从生产制作到出厂,需要哪能些车间?它们又有些什么关系?(大致了解工厂生产产品需不同车间的具体分工和合作,共同为一个目的而努力。)学习新课: 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一)、细胞器 设问: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是否也存在着分工合作的“车间”呢?既然有,那么细胞中的这些“车间”是什么?有哪些种类? ——学生阅读课本44页第一自然段,明白细胞中的细胞器相当于“车间”,了解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 (学生回答的同时,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纵向板书出细胞器的名称)设问:这么多细胞器,科学家用了什么方法将各自分离进行研究呢? ———学生自学了解差速离心法。 教师在黑板上简易绘制细胞平面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分析细胞器分布在细胞的什么位置(结构)?———细胞质。 设问:动植物细胞中细胞器分布有什么特点?(或是问:动物和植物细胞共有的和特有的细胞器有哪些?)引导学生观察图3-7,学生总结。 (板书:在学生写出的细胞器基础上,以表格形式呈现其分布)

植物细胞工程教学设计教案(终审稿)

植物细胞工程教学设计 教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简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在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判断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通过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认同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2.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2.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 二、教学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现在正是春天,前几天刚刚过了植树节,如果我们说用棵小树苗,或者用某一植物的种子播种,希望得到完整的植物个体,那大家都会觉得很正常,但是如果我说我种下一朵花的花瓣,希望能得到一棵完整的该种植株,这可能吗? 生:可能。 师:请同学们看书本33页的图(微型繁殖的菊花),刚才我举的这个例子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 【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观看专题的首页的三幅图,题图的寓意是表明细胞工程是在细胞水平的操作,它包含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等方面。在章引言中通过列举细胞工程的应用,把学生带进细胞工程的科技领域引出细胞工程的概念(多媒体展示)。 师:为什么植物的一个花瓣就可以培育出完整的植株呢? 生:细胞的全能性。 师:对,是细胞的全能性。我们一起把我们学过的细胞全能性的知识复习一下。

植物细胞工程教学设计教案修订稿

植物细胞工程教学设计 教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简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在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判断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通过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认同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2.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2.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 二、教学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现在正是春天,前几天刚刚过了植树节,如果我们说用棵小树苗,或者用某一植物的种子播种,希望得到完整的植物个体,那大家都会觉得很正常,但是如果我说我种下一朵花的花瓣,希望能得到一棵完整的该种植株,这可能吗? 生:可能。 师:请同学们看书本33页的图(微型繁殖的菊花),刚才我举的这个例子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

【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观看专题的首页的三幅图,题图的寓意是表明细胞工程是在细胞水平的操作,它包含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等方面。在章引言中通过列举细胞工程的应用,把学生带进细胞工程的科技领域引出细胞工程的概念(多媒体展示)。 师:为什么植物的一个花瓣就可以培育出完整的植株呢? 生:细胞的全能性。 师:对,是细胞的全能性。我们一起把我们学过的细胞全能性的知识复习一下。 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并请学生举手回答 1.什么是细胞的全能性?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3.细胞表现全能性的条件? 4.生物体内的细胞为什么没有表现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活动】学生探究活动一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导学案中以下问题: 1.植物组织培养具体应该如何操作?请依据课本34-35页的实验过程,概括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流程简图。 2.在组织培养实验中,为什么要强调所用器械的灭菌和实验人员的无菌操作? 3.什么是脱分化和再分化决定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4.愈伤组织有什么特点? 5.为什么诱导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应避光培养? 6.为什么愈伤组织再分化需要光照? 7.为什么切取胡萝卜根的形成层,其它部分也能培养成小植株吗? 师:请小组学生代表将问题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流程图在黑板上板书以及回答问题2-7

细胞增殖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 2,学科:生物 3,总课时:2 教学课题:细胞增殖 教材分析: “细胞增殖” 是《分子与细胞》这一模块第六章第1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之后,来认识细胞这个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其中有丝分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有丝分裂是学生以后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础,也是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甚至是生物班的学生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 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中,有丝分裂是最主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体细胞的增多就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无论是单细胞真核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他们各种形式的无性生殖也是通过有丝分裂完成的。有丝分裂还是学习减数分裂的基础,而减数分裂知识又是学习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由此可见有丝分裂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讲透,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有关知识。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认识和分析一个生命现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除了一般的文字描述外,还可以用图形描述特点;用图解和表格突出重点;用曲线描述量的变化规律和趋势;通过实验观察、验证生物学知识等……。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常用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本节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抽象复杂,所以课前我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性通过上一节课的模拟探究使学生了解了细胞增殖的必要性,明白了生物体的生长还要靠细胞增殖增加细胞数量。 在讲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时,我采用了FLASH动画逐步演示有丝分裂各时期,很好地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黑板粘贴模型克服了多媒体手段转瞬即逝的弊端,较好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 《细胞增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 2、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3、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4、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和意义。尤其是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

《细胞器一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学校:石家庄二中南校区 教师:孙小兵 学科:生物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3章第 2 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中的内容。第 2 节包括“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两大部分。是学生认识细胞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章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认识各种细胞器,知道细胞器的名称,并能说出其结构和功能,是第二课时的基础,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细胞呼吸、光合作用、有丝分裂等内容打下基础,在整本教材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已学习过有关细胞基本结构和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对叶绿体等部分细胞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细胞器的种类和名称认识不全,也没有接触过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对不同细胞器的形态和功能也不了解。 三、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要求较高,所以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我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依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本堂课进行设计。 本课是这一节的重点内容,但内容相对平淡,结构较多,功能又是相对生疏的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而且本课一共需讲述8种细胞器,直接介绍结构和功能,课程会比较散,没有条理,学生也不容易掌握。 我在进行本课的设计时,主要通过建构细胞模型让学生认识细胞器的种类、形态、结构和功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既培养学生建构模型的能力,又增强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既使学生掌握知识,又提高学生探究思考的能力,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以蚁群分工视频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然后介绍观察细胞器的工具和方法,并以教师演示视频为示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也体现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学生看书思考, 通过问题挑战一了解细胞器的种类和名称。然后完成学案中的填表和贴纸,达到掌握细胞器结构的教学目标,也培养了学生的总结和动手能力。接下来建构细胞模型,在分组建构细胞模型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和建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思想,进行分工合作,逐步掌握部分细胞器的功能,再通过资料分析,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完成学案上的连连看,从而完成让学生掌握细胞器功能的教学目标。最后,讲述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质的概念,树立细胞的立体结构,完成本堂课的教学。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人教版生物选修3:2.2 动物细胞工程 教案2

动物细胞工程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动物细胞培养。 (2)动物细胞融合。 (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2.态度观念方面 (1)初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2)通过向学生介绍几大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发展动态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明确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揭示愈加广泛和深入,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3.能力方面 (1)在学习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自学、质疑、讨论、训练、总结等环节,逐步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由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导出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能力。 (3)让学生尝试设计革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探索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认识模式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教学重难点】 单克隆抗体既是本小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 【教学过程】 一、单倍体抗体的制备: 环节一:多数学生会提出如下思路:把产生相应抗体的B淋巴细胞提取出来,用我们所学的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经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把单个B淋巴细胞克隆),将该细胞培养成细胞系,能无限传代,大量繁殖,便能从这些细胞中提取单抗了。 教师质疑:该方案可行性如何?(引导学生确认为什么单纯地进行B细胞培养行不通。)一些学生提出异议:一个B淋巴细胞不可能渡过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过程中的两次危机而达到细胞系水平。因为每经历一次危机,都有大部分细胞被淘汰,只有少部分生存下来,而单

个B淋巴细胞在这个过程中的命运便可想而知了。 抓住学生这一认识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引领学生进人下一挑战性环节。 需解决的难题何在?(B细胞在体外不可能无限增殖) 如何使它无限增殖,方法有哪些?(B细胞与瘤细胞融合) 环节二: 学生思考: (l)单克隆抗体是用哪两种细胞来融合?为什么选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2)骨髓瘤细胞是癌细胞吗? (3)整个制备过程为何要经过两次筛选? (4)杂交瘤细胞在小鼠腹腔内培养与在体外培养有何区别? (5)杂交瘤细胞在小鼠腹腔增殖,可否造成小鼠死亡吗? (6)鼠单抗能用于人体疾病的治疗吗? (板画诱导学生探究两次筛选的对象) 环节三: 假如现在要制备抗SARS病毒的抗体,用我身上的B细胞来融合行吗?为什么?(必须用对应的抗原刺激才会产生特异性的B细胞) 二、单倍体抗体的应用 制备到的抗体除了可以用于在临床治疗以外,还可以用来干什么? 三、细胞核移植 阅读→归纳 【板书设计】 1.单倍体抗体的制备: 获得杂交瘤细胞 动物细胞培养 提取 2.单倍体抗体的应用:可用于疾病治疗、预防、单抗诊断疾病(“生物导弹”)等。

(完整版)2.1.(1)植物细胞工程教学设计

1 2.1.1植物细胞工程基本技术 【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植物细胞工程基本技术指的是植物组织培养,其核心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由于它还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等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的重点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 【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2)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2.目标解析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要学生知道组培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且要明白每个过 程中的特点,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是要学生知道它的定义和如何实现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骤。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不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认识尚浅。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及事例分析。 【教学过程】 问题一: 为什么植物的一个花瓣就可以培育出完整的植株呢?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引出植物组织培养 师生活动; 1、什么是细胞的全能性?表现全能性的条件? 2、为什么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把植物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成完整植物体? 3、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说明了什么? 4、生物体内的细胞为什么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器官? 问题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问题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概念是什么? 问题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问题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常选用的材料有哪些? 问题4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含有哪些成分? 问题5.分析图2—5,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过程。 问题6.什么是脱分化?什么是再分化?什么是愈伤组织? 展示马铃薯——番茄杂种植株的图片,根据设想来引出植物体细胞杂交 问题三: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问题1.什么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它具有什么优点? 问题2.在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之前,为什么要去除细胞壁?通常用什么方法去除细胞壁?去除细胞壁以后的植物细胞叫什么? 问题3.怎样诱导两个不同原生质体的融合?原生质体融合完成的标志是什么?这与细胞中哪种细胞器有关? 问题4.为什么两个原生质体能发生融合,这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有关? 问题5.如果两个来源不同的原生质体发生了融合,下一步该做何处理? 问题6.如何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 问题7.分析图2—9,概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基本过程。

优秀教案一等奖细胞的增殖

课时课题:第六章第1节细胞的增殖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2014年 1 月 1 日,星期四,第5、6 节课

【在学生模拟的过程中,教师指出图钉是模拟 着丝点,彩纸条是模拟染色体或染色单体。】 师生共同归纳出复制前后以及着丝点分裂后 染色体组成及形态的变化规律。 如果细胞中只有一条染色体,我们用铅笔把纺锤 体画出时,看到的中期与后期的应该是什么形态 的? 所以,从整个过程来看,下列各项的数目变化如何 呢? 染色体数目:_1___ ___1__ __2___ 着丝点数: _1___ ___1__ ___2__ 染色单体数:_0___ __2___ ___0__ DNA分子数:_1___ __2___ __ 2___ 计算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 有染色单体时,DNA分子数=_染色单体数 __________; 没有染色单体时,DNA分子数=染色体数。 那我们能否总结出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 关系呢? 【总结】 染色体数=着丝点数 染色体≤DNA数量 染色单体的数量要么等于0,要么等于DNA 数量。 师生共同分 析模拟的正确和 错误例子,指出2 条染色单体上的 遗传信息应该是 完全相同的,所以 应该用2条颜色和 长短相同的彩纸 条来表示2条姐妹 染色单体。 学生讨论回答: 左图:染色体: DNA :染色单体 = 1:1:0 右图:染色体: DNA :染色单体 =1:2:2 学生自己动 手模拟操 作,增加对 细胞分裂中 染色体数目 变化的认 识。

图像又能来表示什么时期呢? 3、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同学们,人有46条染色体,那么人体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细 胞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怎样呢? 复制前复制后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D N A 分 子 染 色 单 体 染 色 体 以人为例, 分析人体细 胞在进行有 丝分裂过程 中,细胞中 DNA、染色 体、染色单 体的数量变 化情况。 我们如果把这个过程绘制成曲线,则其细胞中染色体、DNA的数量 变化。 下面我们把得到的结果在下列的坐标中用曲线表示出来。 提问:大家比较一下其中染色体和DNA这两条曲线,它们有何相同 点?

2.2动物细胞工程教学案

2.2动物细胞工程 2.2.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课标要求】 1.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及应用。 2.比较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区别。 3.简述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和应用前景。 【本节重难点】 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 2.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一、动物细胞培养 1.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 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和。 2.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

3.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①无、无的环境 a.对和进行无菌处理; b.添加一定量的; c.定期。 ②营养 有等,另外还需要加入等一些天然成分。 ③和 哺乳动物多以℃为宜,多数细胞生存的最适pH为。 ④环境 细胞培养所需气体主要有和,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 进行细胞培养时,通常采用或培养瓶,将其置于含加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4.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①大规模生产有重要价值的; 如:病毒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 ②为技术提供受体细胞; ③检测; ④用于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的。 如用于筛选抗癌药物等,为治疗和预防癌症及其他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二、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1.动物核移植技术概念: 将动物一个细胞的,移入一个已经的细胞中,使其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 (克隆动物)。 2.动物细胞核移植的原理: 动物细胞核的性。 3.动物细胞核移植的种类: ①细胞核移植(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 ②细胞核移植(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困难) 4.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

.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2 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第1节课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等三方面内容。在此基础上,本节主要学习植物细胞工程的三方面应用,即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微型繁殖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 (2)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和意义 (3)了解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难点: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 三、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理解记忆为主结合讨论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过程方法、意义?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概念、原理、过程方法、意义? (二)导入新课 (三)重难点讲解 在植物微型繁殖新途径的教学中,首先可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引入,让学生回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思考利用这项技术能做哪些工作?再逐一讲解微型繁殖技术、作物脱毒及人工种子。 一、植物微型繁殖新途径 1. 微型繁殖与无性生殖 微型繁殖是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际上是无性生殖的一种。在繁殖的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亲、子代细胞内DNA相同,具有相同的基因,因此能保证亲、子代遗传特性不变。利用这种技术能高效快速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2.微型繁殖与作物脱毒、人工种子 作物脱毒、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的培育过程均有采用微型繁殖的技术。作物脱毒主要是强调微型繁殖的取材一定是无毒(的如茎尖、根尖),才能繁殖出无毒的幼苗。 人工种子采用的还是微型繁殖的技术,但是只需培育得到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包上人工种皮就可形成人工种子。人工种子与微型繁殖得到的幼苗一样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另外还可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的限制。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设计完整版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设 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必修一第1章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举例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分析生物学知识素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对生物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2)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3)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学情分析】 本节的资料分析“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中所列举的事例和材料,都是学生在初中学过的,但又在初中相关内容基础上有所扩展。,由于初中所学的相关知识与高中将要学习的知识时间相隔较长,大多数内容已经遗忘,另外,多数初中学校对生物课不重视,学生基础薄弱。这些都给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增加了难度。 【教材分析】 从生物圈到细胞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1章第1节的内容,由“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两部分组成。本节内容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节课,担负着初高中相互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任务,可以说是高中生物的绪论课。如何使学生产生对本模块的学习,甚至整个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要解决的首要目标。 【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方法和用具】 1、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演示讨论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现探究相关问题; 3、课时安排:1课时(45min) 【教学过程】

高二生物一轮复习《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高二生物一轮复习《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当前教育目标是集知识、态度、技能和行为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高考现实要求是通过试题方式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运用。 2.一堂成功的课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欲望,实现主动学习与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的重点要从“结果”转到“过程”,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过程中教师要对其进行学法指导,而高考复习课,要有高考的广度和思维发散度,同时兼具知识基础的掌握。 3.“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课程理念,这些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资源的准备、课堂教学与评价等各方面要以学生为本,为其创造平等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和发展,而高三复习更是要注重学生的个体水平的提高,而一轮复习不但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更应渗透生物学科思想,能使学生生物学素养有一定的提升。 4.建构课堂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教学背景分析 能力要求:本部分内容按课标及考试要求属于理解能力范畴,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教学内容: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摄入、利用物质和能量维持其有序的生命活动。而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保证了细胞 内生命活动的有序性,细胞内的膜系统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保证细胞内生命活动有 序行的结构基础,而本节内容是在复习过细胞膜,细胞核后细胞结构功能复习的最后 一部分,也是细胞结构功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知识零碎基础,但却是学生认知细胞为 什么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什么生命活动能那么有序地进行的关键,所本节知识要 在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基础上,让学生从系统结构之间有序的分工合作的角度去认识细 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且是在保证细胞完整性的前提下,保证系统内部生命活动 的有序精确的进行. 重、难点: 重点: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难点:结构与功能相适的特点,细胞的完整性和内部分工合作保证了细胞内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 学生情况:学生已经复习过了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细胞膜和细胞核,对于细胞器的知识在复习细胞膜和细胞核时一定也有所涉及,所差的应该是对细胞结构功能的知识从整体上的梳 理以及对细胞有序生命活动的进行理解提升,而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情况分层比较 明显,参差不齐。 教学方式:讨论、讲述、谈话相结合,以问题串引入,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梳理,质疑,补充,形成知识框架,构建总—分—总的复习模式. 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并呈现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的知识点。 借助“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明确学生学习目的和方向。 借助习题分析讲解提高学生分析表达能力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细胞工程教案

细胞工程教案 【篇一:细胞工程概述教案】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生物学科总第课时教案 课题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生物学科总第课时导学案 课题 使用时间:主备人: 一、学习目标: 1.简述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2.举例说出细胞工程的应用。 二、知识构成: 1.细胞工程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经典的实验? 2.什么叫细胞工程? 3.细胞工程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 4.细胞工程包括哪些内容? 5.什么是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 6.什么是细胞融合技术? 7.什么是细胞核移植技术? 8.你能举例说明细胞工程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吗? 9.微生物细胞融合技术中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三、学法和自检: 1.英国科学家维尔穆特首次用羊的体细胞(乳腺细胞)成功地培育 出一只小羊。取名为“多利”,这一方法被称之为“克隆”。下列各项中,与此方法在本质上不同的是() a 噬菌体侵染细菌并实现繁殖的过程 b 用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出 完整的新植株 c 我国科学家鲍文奎培育出八倍体小黑麦 d 生物学家将某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成一个细胞系 2.从母羊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到母羊乙去掉核的卵细胞中,融合后的细胞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到另一只母羊丙的子宫内,出生小羊的大多数性状() a 难以预测 b 像甲 c 像乙 d 像丙

3.一只羊的卵细胞核被另一只羊的体细胞核置换后。这个卵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再植入第三只羊的子宫内发育,结果产下一只羊羔。这种克隆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 a 有选择的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 b 繁殖家畜中的优秀个体 c 用于保存物种 d 改变动物的基因型 4.美国科学家利用培育“多利”羊的技术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猫。这只小猫毛色花白,看上去与生养它的花斑猫有很大差异,也不完全像为它提供细胞核的猫。最可能的原因是() a 表现型是环境作用的结果 b 发生了基因重组的结果 c 提供卵细胞的雌猫细胞质基因的调控作用 d 生养它的花斑猫的基因的调控作用 课题 四、达标检测 1.美国科学家哈里森最初培育的动物细胞是() a 蛙胚骨髓干细胞 b 蛙胚神经细胞 c 蛙胚肝细胞 d蛙胚表皮细胞 2.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 细胞工程是指细胞融合技术 b 细胞工程不能创造新的品种 c 克隆绵羊“多利”是细胞工程的产物 d 细胞工程是指以细胞为单位的培养技术 3.细胞核移植技术是指() a 将一个细胞核移植到另一个细胞核内的技术 b 将一个细胞核移植到另一个细胞内的技术 c将一个细胞核移植到另一个去细胞核的细胞内的技术 d 借助于酶解技术将一个细胞核移植到另一个细胞内的技术 4.在植物细胞融合过程中,下列可以用来除去植物细胞壁的是() a 盐酸 b 聚乙二醇 c 电场 d 纤维素酶 5.下列关于细胞工程应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应用细胞工程可以改造细胞的遗传信息 b 应用细胞工程可以获得有用的细胞代谢产物 c 应用细胞工程可以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人 d 应用细胞工程可以培育新的生物品种 6.为了通过细胞工程获得无病毒作物,培育时一般采用植物的() a 叶片表皮细胞 b 根毛细胞 c 茎尖细胞 d 微管束细胞 7.下列各项中,可以通过细胞工程用于开发洁净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生物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