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第一课
- 格式:ppt
- 大小:8.16 MB
- 文档页数:21
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设想:审美意识是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审美意识具有能动性。
在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缺乏美,我们缺乏的是审美的意识与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如果建立了审美意识,必然能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本课是美术常识课,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二是美术作品的含义;三是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让全体学生对“美”与“美术作品”有个大体概念,采用“发现----收集----创作----总结----巩固”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体验,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用具教具:教具——电子白板、图片、毛笔、陶罐、茶壶、小纸伞、团扇、折扇等。
学具——学生自己拍摄的照片、彩色纸、石头、铁丝、颜料、彩笔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审美观念的形成;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意识。
(2)过程:发现----收集----创作----总结----巩固。
方法:发现与收集、构思与创作、讨论与分析、总结与巩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教学难点: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审美鉴赏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是否准备了手工材料或绘画工具。
(在课前安排学生准备好手工材料或绘画工具)二、导入新课:师:今天我带了两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茶壶、水杯),还有这件仿制的陶器,请问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物品都是借鉴古代的艺术品演变而来的。
第1课美术鉴赏及其意义(5篇)第一篇:第1课美术鉴赏及其意义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高一美术陈德民任金星)(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记录、观察、理解、记忆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
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二)、授新1.什么是美术鉴赏?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教案及反思优秀9篇高中美术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象)(美术语言等),以及根据图象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象类型的特征。
理解三种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逻辑语言讲授艺术语言。
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人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四、设计思路:1、以图象与眼睛的关系(视觉艺术)的理解导入,然后直接分析、讨论图象通过那三种类型反映物象。
2、在架上都岌岌可危的今天,是否强调语言特色。
其实不懂“美术语言”,就难看懂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内涵。
所以先以弄懂美术语言为先导,再了解图象的三种分类;教师可以自己现场表演某一分类,增加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
五、课时:一课时六、新课教学:1、导入:对比:委拉斯开支(1650)《宫女》毕加索(1957)《宫女》因两幅画所用美术语言等不同,所以我们对毕加索的画难以看懂。
揭题第二课图象与眼睛A、美术语言——特殊语言“人有人言鸟有鸟语”海军通信兵(旗语)哑巴(哑语)比较:文学、音乐、舞蹈、戏剧艺术语言的分类: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
①形体:点线面体,表现轮廓结构。
例:《花果册页》、《曼陀林和吉他》②明暗:受光部等。
表现体积。
例:《侧椅的人体》、③色彩:固有色、条件色、表现性色彩、装饰性色彩;体现色彩表现力(感染力);色彩具有象征性。
例:《果熟来篱图》《草垛》④空间: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创造或再现空间关系。
焦点透视、散点透视。
例:《圣亚布拉恩教堂》《寒江独钓图》⑤材质、肌理:材质、质地、表面纹理;体现材质美感、加强表现效果。
高一美术鉴赏第一课知识点美术鉴赏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高一的美术鉴赏课上,学生将接触到一系列的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高一美术鉴赏第一课的主要内容。
第一,艺术的定义和分类艺术是人类对于现实和想象的表达,通过对形式、材料和内容的处理来传达思想和情感。
艺术作品可以分为绘画、雕塑、建筑、摄影、影视等不同的艺术形式。
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第二,线条与造型线条是艺术作品中最基本的元素,具有表现形式、分割空间等功能。
线条可以分为直线、曲线、曲面线和意象线等不同类型,每种线条都能带给观者不同的视觉感受。
造型则是将线条与形状组合后形成的具体形象,是艺术作品中的基本构成单位。
第三,色彩与光影色彩在艺术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情绪和表现效果。
色彩的基本属性包括色调、明暗和饱和度等。
光影则是通过光线的变化所形成的明暗效果,能够给作品带来层次感和立体感。
第四,空间与透视艺术作品中的空间主要包括前景、中景和背景。
而透视则是用来创造立体效果的一种技法,通过远近和高低的差异来营造艺术作品的空间感。
第五,构图与比例构图是指艺术作品中的元素和形式的布局和组合方式。
良好的构图能够使作品呈现出和谐和统一的效果。
而比例则是艺术作品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大小关系,是构图中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第六,主题与意境每幅艺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意境,通过艺术家对于内容和形式的处理来传递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艺术的主题可以涵盖自然、人物、社会和抽象等各个方面。
总结起来,高一美术鉴赏第一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艺术的定义和分类、线条与造型、色彩与光影、空间与透视、构图与比例以及主题与意境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观。
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美术鉴赏学习中能够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培养对于艺术的热爱和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