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高中美术鉴赏
- 格式:doc
- 大小:102.0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教案及反思优秀9篇高中美术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象)(美术语言等),以及根据图象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象类型的特征。
理解三种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逻辑语言讲授艺术语言。
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人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四、设计思路:1、以图象与眼睛的关系(视觉艺术)的理解导入,然后直接分析、讨论图象通过那三种类型反映物象。
2、在架上都岌岌可危的今天,是否强调语言特色。
其实不懂“美术语言”,就难看懂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内涵。
所以先以弄懂美术语言为先导,再了解图象的三种分类;教师可以自己现场表演某一分类,增加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
五、课时:一课时六、新课教学:1、导入:对比:委拉斯开支(1650)《宫女》毕加索(1957)《宫女》因两幅画所用美术语言等不同,所以我们对毕加索的画难以看懂。
揭题第二课图象与眼睛A、美术语言——特殊语言“人有人言鸟有鸟语”海军通信兵(旗语)哑巴(哑语)比较:文学、音乐、舞蹈、戏剧艺术语言的分类: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
①形体:点线面体,表现轮廓结构。
例:《花果册页》、《曼陀林和吉他》②明暗:受光部等。
表现体积。
例:《侧椅的人体》、③色彩:固有色、条件色、表现性色彩、装饰性色彩;体现色彩表现力(感染力);色彩具有象征性。
例:《果熟来篱图》《草垛》④空间: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创造或再现空间关系。
焦点透视、散点透视。
例:《圣亚布拉恩教堂》《寒江独钓图》⑤材质、肌理:材质、质地、表面纹理;体现材质美感、加强表现效果。
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教学案————————————————美术鉴赏及其意义年级班姓名教师日期{共课时第课时}【明确目标】一: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奖上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美术奖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自主探究】一、什么是美术鉴赏?1、天安门从表面上看是一座古建筑,但从审美的角度说,它已成为象征中国历史的一个。
2、《捣练图》是时期的作品,从画家擅长仕女画来看,此画是以展现捣练过程为目的的。
3、《拾穗》是世纪国画家所画。
4、所谓的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
5、美术鉴赏的对象是:6、美术鉴赏的过程是:7、美术鉴赏的目的是:8、美术鉴赏的本质特征是:9、所谓“鉴”就是、、、,具体说就是弄明白一件美术作品的、、、、、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等相关知识。
10、所谓“赏”即,就是接受者把他通过鉴别获得的感受、体验、联想等于个人经验相结合,进行综合的和。
11、梁楷表现的是:吴冠中则关注的:徐悲鸿表现的是:【随堂演练】通过上述所学,自主分析《奔马》这幅图片?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1、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等六大类。
2、人们按照美术在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划分了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和以艺术语言的本质性表现为主的。
【思考与讨论】列举几种美术门类的作品?三、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1、美术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
2、如何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随堂演练】1、连线《太白行吟图》米勒《筛谷的妇女》张萱《拾穗》梁楷《捣练图》徐悲鸿《舞蹈》库尔贝《奔马》马蒂斯2、选取一件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搜集资料,并作出总结,谈谈自己的想法和。
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第一课美术作品的创作教案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第一课美术作品的创作教案教学目标•了解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第一课的内容和主题•掌握相关艺术表达技巧和创作方法•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造力教学内容1.介绍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第一课的主题和背景知识–介绍该课的内容和目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分享一些有关该主题的历史背景和艺术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带领学生鉴赏美术作品–指导学生注意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形式3.分组讨论和分享观点–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讨论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整个班级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见解4.创作美术作品–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鉴赏经验,创作与该课主题相关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和材料5.展示和评价作品–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大家互相欣赏和评价–鼓励学生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引入教案中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鉴赏美术作品(15分钟)–分析并讨论第一课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作品3.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并形成各自的见解和观点4.分享观点(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见解5.创作美术作品(30分钟)–指导学生根据鉴赏经验和所学知识,创作与课题相关的美术作品6.展示和评价(15分钟)–学生互相展示和评价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7.总结和反思(5分钟)–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成长与收获教学资源•第一课的美术作品图片或幻灯片•创作美术作品所需的材料和工具评估与反馈•通过学生的展示和评价,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创作过程、观点和鉴赏能力给予反馈,鼓励并指导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扩展延伸•鼓励学生查找更多与该主题相关的美术作品,扩展他们的鉴赏能力和艺术知识•组织艺术展览或校内展示,让更多的人欣赏和了解学生的作品参考文献•《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其他相关艺术书籍和网上资源教学步骤(续)8.导入(5分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并激发他们对美术作品创作的兴趣9.提供创作指导(15分钟)–介绍不同的创作技巧和方法,如绘画、雕塑、摄影等–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创作方式,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10.创作准备(10分钟)–学生准备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并确保工作环境安全整洁11.创作过程(30分钟)–学生按照自己的创作计划开始实际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提供帮助和建议,鼓励学生尝试新的表现方式和材料12.创作总结(10分钟)–学生停止创作,整理和准备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反思创作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并与他人分享13.展示和评价(20分钟)–学生逐个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灵感、技巧和创意–全班学生欣赏并提供积极的评价和建议,鼓励同学们互相学习和互相成长14.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个创作过程的感受和收获,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分享自己的反思和感悟,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教学资源•与该课相关的艺术作品图片或幻灯片•创作美术作品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学生作品展示区域或展板评估与反馈•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价,对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艺术表达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创意、技巧和表现形式给予反馈,鼓励并指导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扩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美术比赛或展览,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美术馆,扩展他们的艺术视野和鉴赏能力参考文献•《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其他相关艺术书籍和网上资源。
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第一课美术作品的创作教案(一)教案: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第一课美术作品的创作一、教学目标•了解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第一课的主题和背景知识。
•学习分析和评价美术作品的要点和方法。
•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1.课本: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教材第一课。
2.素描工具:铅笔、橡皮擦、修正液等。
3.绘画材料:颜料、画笔等。
4.参考资料:包括相关美术作品和艺术家的介绍。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部分:导入和背景知识介绍1.引入话题:介绍第一课的主题和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分享相关美术作品:展示部分美术作品的图片或描述,向学生传达艺术的表达与传递。
第二部分:分析与评价美术作品1.学习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美术作品,分析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等要素,并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与主题。
2.学习评价与思考: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思考,引导他们从感受、意义、创新等方面评价作品,并进行讨论与交流。
第三部分:美术创作1.主题选择:学生根据第一课的主题,选择一个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主题,可以是生活中的事物、人物等。
2.素描练习:学生使用铅笔和素描工具,通过练习素描的基本技法,提升对细节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3.创作实践:学生使用绘画材料进行创作,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通过色彩、线条等元素表达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4.交流与展示:学生可以在班级内进行作品的交流与展示,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和体验。
四、教学总结与展望1.总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回顾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成果。
2.展望下一堂课:介绍下一堂课的主题和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对美术创作的持续学习和探索。
五、课后作业1.完善个人的美术作品,并准备相关的解说稿。
2.阅读相关的艺术书籍或文章,拓展对美术创作的理解和认知。
3.收集与第一课相关的美术作品或艺术家的介绍,准备分享。
以上是一份针对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第一课美术作品的创作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并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美术创作能力。
一.课题:美术鉴赏基础二.课时:3课时三.课型:新授四.本单元是2019年新课改的人美版高中美术课第一单元的内容,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突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图像识别、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
五.新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确定学习主题、观察感受、搜集素材、学习借鉴、构思创意、选择材料和技法、探索表现方法、创作作品、展示交流以及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等美术学习活动。
鼓励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以自主、合作与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形成创意和见解,学会用美术及跨学科的方式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艺术欣赏与鉴赏的区别,认识美术鉴赏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区别美术鉴赏与欣赏2)掌握美术鉴赏的方式方法3)教师根据图片展示进行教授和引导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图片欣赏感受,比较分析交流评述等学习形式,鉴赏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
4. 情感与价值: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在美术鉴赏上产生兴趣与热爱。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七.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区别美术鉴赏与欣赏,了解美术鉴赏的意义,学习鉴赏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会观察美术作品,解读美术作品的内容并结合文化背景进行鉴赏。
八.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提问法九.教学准备:中外美术作品教材PPT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什么是美术鉴赏和学习鉴赏的意义引入:设置场景,假设两位学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观,学生甲和学生乙在美术观众不同的表现。
学生甲:“啊!这幅画画的真好,你看这字写的多棒!你看这太阳真红,场面真壮观!画的真像!”学生乙:“这幅《江山如此多娇》是中国当代画家傅抱石和关山月在1959年合作创作的巨幅设色山水画,该画高5.5米,宽9米,原作收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该画以毛泽东《沁园春.雪》词意为题材,描绘的是云开雪霁、旭日东升时,莽莽神州大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美丽图景,画中高山大岭,白雪皑皑,万里长城,逶迤起伏,莽莽黄河,奔流不息,气象万千。
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教学案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年级班姓名教师日期{共课时第课时}
【明确目标】
一: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奖上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美术奖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自主探究】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1、天安门从表面上看是一座古建筑,但从审美的角度说,它已成为象征中国历史的一个。
2、《捣练图》是时期的作品,从画家擅长仕女画来看,此画是以
展现捣练过程为目的的。
3、《拾穗》是世纪国画家所画。
4、所谓的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
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
5、美术鉴赏的对象是:
6、美术鉴赏的过程是:
7、美术鉴赏的目的是:
8、美术鉴赏的本质特征是:
9、所谓“鉴”就是、、、,具体说就是弄明白一件美术作品的、
、、、、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
、、等相关知识。
10、所谓“赏”即,就是接受者把他通过鉴别获得的感受、体验、联想等于个人经验相结合,进行综合的和。
11、梁楷表现的是:
吴冠中则关注的:
徐悲鸿表现的是:
【随堂演练】
通过上述所学,自主分析《奔马》这幅图片?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1、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等六大类。
2、人们按照美术在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划分了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和以艺术语言的本质性表现为主的。
【思考与讨论】列举几种美术门类的作品?
三、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
1、美术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
2、如何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随堂演练】
1、连线《太白行吟图》米勒
《筛谷的妇女》张萱
《拾穗》梁楷
《捣练图》徐悲鸿
《舞蹈》库尔贝
《奔马》马蒂斯
2、选取一件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搜集资料,并作出总结,谈谈自己的想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