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常见病和多发病
- 格式:ppt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19
猪常见病一、气喘病临症间歇性咳嗽和喘气,流鼻涕,可视黏膜发绀;食欲无明显的变化,生长受阻。
体温一般正常,如发生继发感染则体温升高,病情复杂。
二、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临症高热,41.5℃以上;咳嗽,张口呼吸,后期呼吸困难,犬坐;有时见口鼻流淡红色泡沫样分泌物;鼻、耳、腿、体侧皮肤发紫;临死前口鼻腔流出血样泡沫样分泌物;个别猪呕吐,少数猪伴有下痢;有的关节肿胀;跛行。
三、猪传染性萎缩性萎鼻炎临症鼻炎、喷嚏,呼吸不畅;粘性、脓性、带血的鼻液;流泪,“半月形”泪斑。
鼻、颜面变形;歪曲,变短或上翘。
(颜面部变形多发生在小猪,30~40Kg猪症状轻微或无,大猪多为无症状的带菌者)四、链球菌病临症败血型:突然发病,高热稽留,嗜睡,精神沉郁,呼吸急促;浆液、粘液性鼻液,便秘或腹泻,粪便带血,尿黄或发生血尿;眼结膜潮红、充血,流泪,离心端皮肤发紫;共济失调,磨牙、空嚼。
脑膜炎型:多见于哺乳仔猪,体温高,便秘;共济失调、转圈,角工反张,抽搐,卧地不起,四肢划动,口吐白沫;最后衰竭或麻痹死亡,死亡率较高。
淋巴结脓肿型:多见于颌下、咽部、耳下及颈部淋巴结发炎、肿胀,单侧或双侧,发炎淋巴结可成熟化脓,破溃流出脓汁,以后全身症状好转,形成疤痕愈合。
关节炎型:主要是四肢关节肿胀,跛行,或恶化或好转。
五、仔猪副伤寒临症多发于断奶后仔猪;高热,嗜睡,呼吸困难;离心端皮肤呈深红色或紫红色。
顽固性下痢,粪便灰白色、黄绿色,恶嗅;收腹上吊,弓背尖叫,被毛粗乱。
六、仔猪黄痢临症水样稀粪,黄色或灰黄色,内含凝乳小片和小气泡。
病猪口渴,吃乳减少,脱水、消瘦、昏迷、衰竭。
七、仔猪白痢临症仔猪突然拉稀,同窝相继发生,排白色、灰白色、腥臭、糊状或浆状粪便。
仔猪精神不振,畏寒,脱水,吃奶减少或不吃,有时见有吐奶。
一般病猪的病情较轻,及时治疗能痊愈,但多因反复发作而形成僵猪,严重时,患猪粪便失禁,1周左右死亡。
八、水肿病临症眼睑、头、颈部甚至全身水肿。
猪场常见的六种疾病一、圆环病毒类型1类型1.1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导致病猪僵住和死亡。
1.2皮炎肾炎综合征:脾脏肿大呈肉样变。
1.3增生性坏死性间质性肺炎:肺脏肿胀坚硬,或萎缩或实质性病变。
2治疗方法2.1拌料:林可大观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黄芪多糖、板青颗粒、清瘟败毒颗粒。
2.2注射药剂:林可、头孢喹肟、阿莫西林+双黄连、板蓝根、黄芪多糖。
二、链球菌1类型:1.1脑膜炎型:多发于即将断奶仔猪,会导致病猪呼吸困难,衰竭死亡。
2治疗方案2.1注射预防:磺胺+地塞米松(第一次用双倍剂量)。
2.2拌料预防:磺胺+多西环素。
2类型2.1淋巴关节型:关节肿胀跛行,导致腿瘸,下颌淋巴结肿大变硬破溃流脓。
2治疗方案2.1注射:安痛定+头孢喹肟。
2.2拌料:氨苄西林+板青颗粒。
3类型3.1败血症型:体温升高,全身感染,皮肤发紫,结膜潮红。
3治疗方案:3.1注射:磺胺类药物。
3.2拌料:磺胺+多西环素,或头孢拉定或林可大观霉素拌料。
三、猪副嗜血杆菌1表现体型消瘦、温度升高、多发浆膜炎和关节炎、胸膜炎和心包炎明显、死亡体表发紫等。
2治疗方案2.1注射:头孢喹肟+双黄连与替米考星,分点注射。
2.2拌料:头孢拉定、氨苄西林、替米考星+双黄连、板蓝根、黄芪多糖。
四、仔猪水肿病1表现眼睑水肿、体温低、呈现游泳状。
2防治方案2.1注射:磺胺类药物,结合亚硒酸钠VE针剂、地米、呋塞米等。
2.2拌料:磺胺+多西环素。
五、病毒性腹泻1表现腹泻严重、后腿站立不稳。
2防治方案2.1注射:干扰素+博落回、硫酸小檗碱、恩诺沙星。
2.2拌料:白头翁散+氨苄西林+益生菌。
六、呼吸道病1表现咳嗽喘气。
2防治方案2.1注射:替米考星、氟苯尼考、泰乐菌素+林可霉素、林可大观霉素。
2.2拌料:替米考星、支原净+氟苯尼考、磺胺+多西环素。
20种常见猪病及防治方法目前的生猪养殖,病害种类日趋复杂。
比如:仔猪黄白痢、猪瘟、猪流感、猪链球菌、猪口蹄疫、猪丹毒、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副伤寒等等频见各大养猪场。
整理了20种常见的猪病及其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1、猪瘟猪瘟防治,规范引种,严格消毒,接种防疫疫苗。
临床治疗,用抗猪瘟血清,每次10倍剂量注射,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期间,做好防控继发病准备,用氟苯尼考注射治疗,防控效果更好。
2、猪链球菌猪链球菌防治,重点改善猪群管理,清洁猪舍环境,接种防疫疫苗附红细胞体病重点是引种和消毒,特别注意打耳号、断尾、阉割等环节的器械消毒。
流行季节饲料添加阿散酸或对氨基苯砷酸钠,病猪可用血虫净、新胂凡纳明配合土霉素、四环素进行治疗。
3、仔猪黄白痢仔猪黄白痢防治,重点加强妊娠期母猪和哺乳期母猪的饲喂管理,注意清洁养猪卫生环境。
母猪产前,接种用大肠杆菌苗,产生母源抗体,仔猪经吮乳能增强抗黄白痢的能力。
病猪注射粘杆菌素,同时灌服庆大霉素,同窝仔猪灌服庆大霉素,严重脱水者进行补液。
4、母猪乳腺炎母猪有乳腺炎的应及时治疗。
弓形虫病重点是消毒、灭鼠,禁止猫狗等动物进出猪舍。
病猪一侧肌注磺胺间甲氧嘧啶+TMP,首次加大剂量,另一侧注射安乃近。
5、应激性腹泻应激性腹泻重点是提高猪舍温度,加强饲养管理。
发病猪注射庆大霉素,全群用诺氟沙星拌料,饮水添加电解多维,严重脱水者进行补液。
6、猪流感猪流感防治,重点提高舍温。
临床用安乃近、柴胡、吗啉胍、地塞米松磷酸钠、青霉素,组合治疗,效果要好些。
改善养殖卫生条件,增强猪群抗病体质,降低此病感染概率的基础上,一旦有疑似病例出现,务必第一时间隔离诊治,及时控制疫情蔓延,确保健康猪群不受污染。
7、猪口蹄疫猪口蹄疫的治疗,临床高免血清为此病治疗的高效血清,用于紧急治疗和早期预防效果较好。
高免血清的注射,应根据口蹄疫疫情的发生情况而定。
通常情况下,在此病刚发生初期,水泡尚未破裂,注射高免血清1次即可,能很好消除水泡。
猪的常见病有哪些,分别如何防治回答猪常见的疾病主要有猪伪狂犬病、猪口蹄疫、猪圆环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猪衣原体病、猪魏氏梭菌病等种类。
1、猪伪狂犬病:该病易造成孕猪流产,公猪不育,仔猪则会出现昏睡、呕吐等症状,甚至直接导致死亡。
2、猪口蹄疫:在病猪的蹄冠、蹄叉与蹄踵处会有水疱。
3、猪圆环病毒病:病猪的身体会逐渐消瘦,且出现行动迟缓、皮肤苍白、被毛蓬乱等情况。
4、猪细小病毒病:该病容易造成孕猪繁殖障碍,例如产死胎或者产木乃伊胎。
一、猪的常见病有哪些1、猪伪狂犬病(1)猪伪狂犬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通常会呈暴发性流行,在发生之后会造成孕猪流产、公猪不育、新生仔猪死亡,因此它也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2)该病在仔猪身上的发生程度通常很严重,发病后,病猪会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还有昏睡、呜叫、呕吐、拉稀等症状,一旦发病,猪通常会在1-2天内死亡。
2、猪口蹄疫(1)发生猪口蹄疫后,猪的蹄部会出现水疱,而且体温也会升高,一旦发生该病,它便会以很快的速度进行传播,并大面积的流行,当仔猪染上后便有可能造成大量死亡,从而给猪场造成严重的损失。
(2)病猪的体温会升高,蹄冠、蹄叉与蹄踵会发红并形成水疱,接着发生溃烂,若有继发感染,那么它的蹄壳还可能脱落。
3、猪圆环病毒病(1)在发病之后,猪会慢慢的消瘦下去,或者生长速度变慢,除此之外,还有可能出现厌食、精神沉郁、行动迟缓、皮肤苍白、被毛蓬乱、呼吸困难等症状。
(2)而造成该病的发生与流行,多是由于饲养管理差、混养来源不同以及年龄不同的猪、饲养密度过高等因素所造成的。
4、猪细小病毒病(1)当怀孕母猪染病后会出现繁殖障碍的问题,比如流产、死胎、产木乃伊胎等。
(2)而且该病具有很高的感染性,若有病毒进入了易感猪群中,在3个月内,几乎能让猪群全部染上该病。
5、猪衣原体病(1)当孕猪染上之后,会出现早产、产死胎、流产、产弱仔、产木乃伊胎等症状,而且在母猪流产前一般没有任何表现,体温也正常,但是有部分母猪会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
仔猪、育肥阶段常见疾病1.仔猪阶段出生至断奶后1周~2周这段时间是猪生长的关键时期,大多数的传染病、部分寄生虫病以及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营养缺乏症都可对仔猪构成威胁,引起发病。
有许多病可导致仔猪直接死亡。
常见的有如下病种:仔猪红痢:多发生于1周龄内幼猪。
仔猪白痢:出生仔猪发病率高。
仔猪水肿病:多发生于40日龄至70日龄仔猪,10日龄内乳猪很少发生,近来日龄有增大趋势。
猪瘟:从乳猪至断奶前后的仔猪均可感染,年龄越小的病猪死亡越快。
猪丹毒:多因母猪发病引起。
猪肺疫:乳猪很少发生,断奶后仔猪在流行期可感染发病。
猪链球菌:病仔猪易感性高,其中败血性常导致仔猪快速死亡。
仔猪副伤寒:多发生在2月龄至4月龄未接种疫苗的仔猪,1月龄内仔猪极少发生。
猪流感:仔猪发病率低,断奶仔猪发病率增高。
猪嗜血杆菌病:常在猪感染流感后继发。
仔猪先天性肌肉震颤:本病在部分地区呈散在发生,常整窝发生,初生猪常被饿死或压死。
猪口蹄疫:幼猪感染后有很高的死亡率。
乳猪感染本病常看不到水疱症状,常呈急性胃肠炎或心肌炎而死亡。
传染性胃肠炎:对10日龄内幼猪有高致死率。
猪肺线虫病:断奶前仔猪感染可大批死亡。
猪蛔虫病:1周龄后的乳猪即可感染。
猪囊虫病:在流行区仔猪可感染,但很少出现临床症状。
仔猪贫血:是2周龄至4周龄哺乳仔猪常见多发病之一,3日龄至10日龄猪发病可突然死亡。
佝偻病(软骨病):由于钙磷缺乏或比例失调引起,其中先天性佝偻病系由母猪营养缺乏导致仔猪胚胎期骨发育不良引起。
2.育肥阶段(架仔猪―大猪)是猪(商品猪)生长的又一关键阶段。
在这一时期,由于猪以最快速度生长,各种疫病也接踵而至。
无论是常见多发的传染病、寄生虫病,还是代谢病、中毒病,都是各种规模养猪场必须重视的问题,各种防治措施必须落到实处。
仔猪阶段的常见多发病中,除了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白痢、水肿病,以及副伤寒、仔猪贫血、佝偻病外,其余大多数传染病、寄生虫病在育肥阶段均可感染,且发病率远远超出仔猪阶段,对养猪业构成极大威胁。
猪最常见的病都有哪些?如何防治?-养猪技术近几年,随着畜牧业逐渐发展和进步,带动了地区农业经济显著增长.在畜牧业中,生猪养殖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之一。
在养殖业中所占的比例很大.而在猪养殖过程中,猪疫病的防治对保证饲养户经济效益有着显著的作用和意义.常见疾病是影响生猪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预防常见疾病发生和减少经济损失是养猪业内人士共同学习的话题。
下面就给大家讲解一下:猪最常见的病都有哪些?如何防治?1、猪瘟猪瘟主要是因病毒侵犯,疫苗接种预防效果差或者疫苗给药量不充分,操作时不合理继而致使具有发病急以及败血性的猪瘟发生。
该病的主要表现为病猪较贪睡,进食量降低,眼部分泌物增加,可观具有显著的1-- 15 cm痕迹‘1]。
此时应根据养殖厂制定全面的消毒计划,选取高质量的杀菌消毒剂,对猪场环境定期消毒和清理;同时加强免疫监测力度,及时隔离患病猪和具有抵抗力低的猪种。
此外,对正常猪加大瘟疫预防疫苗接种。
2、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主要是因溶血性链球菌异常而造成,其在病猪疾病中占有重要比例,在猪养殖业中颇为学习。
猪链球菌可持续合成复杂霉素和酶种,继而使猪病加重。
其中该病的重要毒素成分涉及到荚膜多糖成分,以及细胞外部因子和溶血素等。
猪链球菌的临床表现是病猪关节出现肿痛,病情重的则无法直立;且四肢摆放呈现出游泳样,病猪腰部有点状的紫斑存在,同时还出现尿血现象。
在日常猪养殖时,需定期注射疫苗;使用磺胺类药物以及杀菌药物治疗,同时其消毒工作不可忽视。
一旦出现病猪,可采用林可霉素以及甲砜霉素等新型杀菌类药物治疗,可加之磺胺类药物辅助治疗。
3、猪附红细胞体病病原体附着在红细胞内,即为血虫体;该病的传染途径较广泛,可通过虫子叮咬或者含有病菌的针头以及繁殖中亦可感染,且患病猪和死猪均具有极高的感染体。
此类病猪的体温常在40℃左右,且有呼吸堵塞、腔音嘶哑等;猪毛脱落,毛下表皮发生苍白表现,耳部和四肢均呈暗紫色样,此外,母猪的受孕几率降低,产后乳汁减少。
仔猪红黄白痢的病因与防治措施仔猪红、黄、白痢是养猪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不仅给养猪业者带来直接的死猪损失和巨额的药费开支,还间接地影响到病愈猪的生长发育,成为养猪业者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制约因素。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养猪场兽医工作的实践,对该病的发病原因进行过一些的观察分析,在其综合防制措施方面作过一些积极的探讨。
1 发病原因本场近几年该病发生率比较高,仔猪死亡率达15%左右,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环境中存在病原微生物这一情况约占35%。
主要是初生一周龄内的仔猪,特别是易感仔猪吮吸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了的母猪乳头时,病原微生物便进入了仔猪的消化道,由于仔猪消化道未发育完善,胃腺分泌胃酸的机能很低,缺乏游离盐酸,难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使部分乳汁分解为有害物质,再加上细菌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卡他性炎症,肠道内容物发酵与腐败后产生大量气体,又增加了对肠道的刺激,使肠道蠕动加剧,造成吸收功能障碍,引发此病。
1.2 仔猪受环境应激约占20%。
主要发生在仔猪10~30日龄时,气候多变,阴雨天持续时间长的情况下,特别是。
入秋以后,气候寒冷,地面太凉而又没加垫草,使仔猪抵抗力下降,这时可引发仔猪白俐。
此时主要是母乳内转移性抗体逐渐减少,应激因素的存在,导致仔猪抵抗力降低,数种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致使仔猪发生局部性肠道炎症而发生下痢。
病猪排出灰白色或灰黄色浆状粪便,严重的呈糊状且带有腥臭味,身体迅速消瘦,其死亡率的高低与环境条件、有无并发感染等因素有关。
如果仔猪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导致仔猪死亡、发育不良、生长受阻而形成僵猪。
1.3 哺乳母猪患病约占30%。
哺乳母猪患病后,往往引起体温升高,造成生理代谢紊乱,引起乳汁变性,致使仔猪消化不良,早发性大肠杆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
导致仔猪全肠道发生卡他性炎症病变而出现黄病。
黄病发生后,一是可使胆汁吸收不良;二是肠道内细菌繁殖产生的内毒素向血液中移行,引起变态反应。
一、常见消化系统传染病原那么上是个别发病可采用注射疗法,有群体发病症候,或必须防止大面积流行时,可普遍拌料或饮水服,发病严重的可采取注射与服相结合。
1、大批发病时应采用拌料或饮水预防和治疗,或配合注射同时进展,联合用药时注射液一般应分开注射〔已证明可混合的除外〕,用法用量应按各产品的说明书使用。
. .猪常见疾病鉴别诊断及防治简表原那么上是个别发病可采用注射疗法,有群体发病症候,或必须防止大面积流行时,可普遍拌料或饮水服,发病严重的可采取注射与服相结合。
1、大批发病时应采用拌料或饮水预防和治疗,或配合注射同时进展,联合用药时注射液一般应分开注射〔已证明可混合的除外〕,用法用量应按各产品的说明书使用。
. .猪常见疾病鉴别诊断及防治简表猪肺炎霉形体〔MH〕2、流感病毒〔SIV〕3、蓝耳病毒〔PRRSV〕4、链球菌〔SS〕5、猪瘟病毒〔CSFV或HCV〕6、圆环病毒〔PCV〕7、口蹄疫病毒〔FMD V〕8、细小病毒〔PPV〕9、伪狂犬病毒〔PRV〕10、副嗜血杆菌〔HPS〕11、传染性胸膜肺炎〔APP〕12、仔猪断乳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13、猪皮炎肾病综合症〔PDNS〕14、巴氏杆菌一、疾病治疗原那么:1、准确诊断是选择用药及治愈的关键,猪场应配备经历丰富的兽医和根本诊断条件。
2、个别发病、或当病猪不能采食和饮水时、或急性热性疾病应采取注射给药。
3、当大批发病时,应采用药物拌料饲喂或饮水治疗;也可采取药物拌料饲喂或饮水与注射相结合方式治疗;同时增用“多种维生素〞加强畜禽免疫机能。
4、当猪场曾发生过疾病在未得到净化时,猪群带毒或环境有野毒存在时,除搞好防疫免疫接种外,还应在猪群生长发育的各阶段,采取必要的药物保健措施,防止个别免疫不好的猪只发病或引起群发。
见另发的?养猪场〔污染〕猪群药物保健方案?5、有条件时尽量使用“微生态〞制剂替代抗生素药物,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6、因篇幅原因,本表“防治建议〞仅列出药名,用法用量请按各个产品的说明书要求使用,其中列出的1、2为药物选用组别,可根据情况及做致敏试验,选择细菌敏感药物使用。
猪的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猪病防冶“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是猪疫病控制的基本方针。
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猪抗病力,实行全进全出制、超早期断奶和多点生产技术三者有效地结合,对于猪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都具有重大意义。
全进全出技术包括猪群全部转出、空舍彻底清刷消毒、再全部转入新猪群等技术环节;超早期断奶技术和多点生产技术则是以控制疾病为目的,切断疾病在不同猪群间的传播途径。
现就我地区常见猪病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仔猪黄白痢1.1症状仔猪黄痢、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的肠道传染病。
黄痢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1~3日龄多发;白痢发生于1~4周龄的仔猪,1~2周龄多发。
黄痢一般于出生12h后,一窝仔猪相继发病,拉黄色糊状稀便,且含小块凝乳块,身体虚弱,进而脱水,继而昏迷而死;白痢多见于1~2周龄仔猪,以排泄乳白色或灰白色糨糊状粪便为特征,发病率可达50%,死亡率低,但影响仔猪生长。
1.2预防疫苗预防采用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于预产期前15~30d按注射方法免疫(具体方法可参考说明书)。
1.3治疗药物预防则采用庆大霉素,每次4~11mg/kg体重,1d口服2次;磺胺脒0.5g+甲氧苄氨0.1g,研末,每次5~10mg/kg体重,1d口服2次;庆增安注射液每次0.2mg/kg体重,1d口服2次。
上述药物均需连用3d以上。
2猪水肿病2.1症状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常发生的疾病,一般在断奶后1~2周发生,死亡率高达90%。
病猪突然发病,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废绝,口流白沫,体温无变化。
病猪不时抽搐,四肢如游泳状,站立时弓背发抖,步态不稳。
常在脸部,眼睑,结膜、颈部、腹部、皮下发生水肿。
2.2预防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饲料,防止饲喂过饱。
免疫预防接种多价大肠杆菌灭活疫苗或基因工程疫苗。
2.3治疗治疗水肿病的方法很多,但没有特异疗法,一般以综合疗法为主。
(1)按量腹腔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同时用2.5%恩诺沙星注射液、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按量分别肌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