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仔猪常见病的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6
20种常见猪病及防治方法目前的生猪养殖,病害种类日趋复杂。
比如:仔猪黄白痢、猪瘟、猪流感、猪链球菌、猪口蹄疫、猪丹毒、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副伤寒等等频见各大养猪场。
整理了20种常见的猪病及其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1、猪瘟猪瘟防治,规范引种,严格消毒,接种防疫疫苗。
临床治疗,用抗猪瘟血清,每次10倍剂量注射,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期间,做好防控继发病准备,用氟苯尼考注射治疗,防控效果更好。
2、猪链球菌猪链球菌防治,重点改善猪群管理,清洁猪舍环境,接种防疫疫苗附红细胞体病重点是引种和消毒,特别注意打耳号、断尾、阉割等环节的器械消毒。
流行季节饲料添加阿散酸或对氨基苯砷酸钠,病猪可用血虫净、新胂凡纳明配合土霉素、四环素进行治疗。
3、仔猪黄白痢仔猪黄白痢防治,重点加强妊娠期母猪和哺乳期母猪的饲喂管理,注意清洁养猪卫生环境。
母猪产前,接种用大肠杆菌苗,产生母源抗体,仔猪经吮乳能增强抗黄白痢的能力。
病猪注射粘杆菌素,同时灌服庆大霉素,同窝仔猪灌服庆大霉素,严重脱水者进行补液。
4、母猪乳腺炎母猪有乳腺炎的应及时治疗。
弓形虫病重点是消毒、灭鼠,禁止猫狗等动物进出猪舍。
病猪一侧肌注磺胺间甲氧嘧啶+TMP,首次加大剂量,另一侧注射安乃近。
5、应激性腹泻应激性腹泻重点是提高猪舍温度,加强饲养管理。
发病猪注射庆大霉素,全群用诺氟沙星拌料,饮水添加电解多维,严重脱水者进行补液。
6、猪流感猪流感防治,重点提高舍温。
临床用安乃近、柴胡、吗啉胍、地塞米松磷酸钠、青霉素,组合治疗,效果要好些。
改善养殖卫生条件,增强猪群抗病体质,降低此病感染概率的基础上,一旦有疑似病例出现,务必第一时间隔离诊治,及时控制疫情蔓延,确保健康猪群不受污染。
7、猪口蹄疫猪口蹄疫的治疗,临床高免血清为此病治疗的高效血清,用于紧急治疗和早期预防效果较好。
高免血清的注射,应根据口蹄疫疫情的发生情况而定。
通常情况下,在此病刚发生初期,水泡尚未破裂,注射高免血清1次即可,能很好消除水泡。
生猪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治疗措施
生猪疾病是养猪业中的大问题,因为它们会给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猪病,以及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 猪瘟
猪瘟是猪类传染性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病症包括高热、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皮肤黏膜出血、呼吸困难等。
预防猪瘟的最好方法是进行疫苗接种。
治疗上需要注意对症处理,饲料要容易吸收。
2. 猪肺炎
猪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猪咳嗽、气促、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
预防猪肺炎需要注意通风和防潮处理,饲料要放干净。
3. 猪流感
猪流感和人类流感非常相似,也是由病毒引起的。
预防猪流感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期消毒、改善饲养条件以及隔离病毒感染的猪。
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感染后症状包括发热、无食欲、厌食、咳嗽等。
预防的方法包括检查新引入的猪、确保饲养环境好等。
6. 猪鼻疽
猪鼻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呼吸困难等。
预防猪鼻疽的方法包括确保饮用水源干净,通风良好等。
总之,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重要,因此,养猪户应该注意饲养环境的卫生与改善,为猪提供合适的饲料,建立健全的疫苗预防制度,这些措施都可以减轻猪疾病的危害。
如遇疫情应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
生猪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随着猪肉需求的不断增长,猪的养殖业已成为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猪常常会遭受各种疾病的侵害,这给生产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提高生猪养殖的效益和生产安全,下面将介绍常见的生猪疾病及防治措施。
一、猪瘟猪瘟又称猪病毒性疾病,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
症状有高热、咳嗽、鼻流涕、皮肤发红、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等。
这种疾病会对猪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猪只生长迟缓,还会引起群体死亡,严重影响生猪养殖业。
防治措施:1.疫苗接种:在猪只生长的关键时期,对生猪接种猪瘟疫苗,可以有效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该疾病的发生。
2.病毒隔离:将病毒感染的猪只单独隔离,减少病毒传播。
3.消毒:猪舍使用后彻底清洗和消毒,防止病毒滋生和传播。
二、猪肺炎猪肺炎是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疾病,症状为咳嗽、气喘、发热、食欲减退、身体虚弱。
这种疾病一旦发生,容易形成肺部化脓或浆液性渗出,导致猪的呼吸困难。
1.改善环境:保持猪舍内的通风良好,保持温度适宜,减少氨气浓度,增加猪只的舒适程度。
2.疫苗接种:使用细菌和病毒疫苗来预防这种疾病。
3.营养均衡:为生长性猪提供足够的高质量饲料,提高其免疫力。
三、猪红腹泻猪红腹泻是由福氏杆菌引起的疾病。
症状为腹泻、便秘、营养不良等。
这种疾病可以导致猪的死亡,并严重影响其生长和发育。
1.营养均衡:供给营养均衡的饲料,维持猪体内良好的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
2.消毒:在每次投放新的猪只入栏前,清洗和消毒猪舍和器具,减少菌群在环境中传播。
四、猪一氧化氮中毒症猪一氧化氮中毒症是由猪只长时间处于高浓度的一氧化氮环境中而导致的疾病。
症状为呼吸困难、运动困难、肉碱含量低、生长退化等。
1.保持通风:保持猪舍的通风良好,减少一氧化氮浓度。
3.简单的检测:定期检查猪舍中的一氧化氮浓度,预防中毒发生。
总之,生猪养殖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风险的生产活动,生猪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对于生产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仔猪的护理及常见疾病的防控仔猪是生长中的小猪,对于养猪户来说,仔猪的护理及常见疾病的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仔猪的护理和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方面进行介绍。
一、仔猪的护理1. 保持仔猪的日常清洁仔猪在生长发育期间,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
养殖户应该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保持猪舍的内部环境干燥通风,防止积水和粪污。
要定期清理猪圈,保持猪圈的干净整洁。
2. 饲养仔猪需要有足够的饮水和优质的饲料仔猪的生长期需要大量的饮水和优质的饲料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养殖户需要为仔猪提供足够的饮水和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的饲料,合理安排饲料的种类和饲养方法。
3. 控制仔猪的饲养密度在饲养仔猪时,要控制好饲养密度,避免过度密集饲养。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有助于减少仔猪之间的争斗和压力,有助于保持仔猪的健康。
4. 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在饲养仔猪的要定期进行体检和接种疫苗。
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仔猪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定期接种疫苗可以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5. 合理的饲养管理在饲养仔猪的过程中,要保持饲养的合理管理,包括合理搭配饲料、定时喂食、管理饮水等。
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保障仔猪的生长发育,保持其健康状况。
二、仔猪常见疾病的防控1. 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仔猪疾病,病原体多为病毒和细菌,常常在仔猪出生后两周至一个月的时间内发作。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消毒猪舍、合理安排饮水和饲料、定期给仔猪接种疫苗等。
2. 难产难产是仔猪的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母猪和仔猪的死亡。
预防措施包括合理管理母猪的生产过程、定期对母猪进行检查和体格评估等。
3. 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是仔猪常见的肠道疾病,症状包括食欲减退、腹泻等。
预防措施包括合理的饲养管理、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仔猪的免疫力等。
4. 温度变化过大仔猪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如果温度变化太大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预防措施包括合理的保温和降温措施,定期进行猪舍的通风和保暖等。
生猪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治疗措施生猪是我国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家畜之一,但由于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影响,生猪很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对于生猪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还能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本文将介绍生猪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治疗措施,以供养殖户参考。
一、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
猪瘟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等。
对于猪瘟的预防和控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强化疫苗接种:定期为生猪接种猪瘟疫苗,提高生猪的免疫力,减少猪瘟的发生。
2.隔离管理:猪瘟一旦发生,应立即对疫区内的生猪进行隔离管理,避免疫情扩散。
3.改善饲养环境: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猪瘟是一种极具危害性的疾病,因此养殖户必须高度重视预防和控制工作。
二、猪传染性胃肠炎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性传染病。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主要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厌食、精神萎靡等。
预防和控制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措施包括:2.定期消毒:养殖户应定期对猪舍和饲具等进行彻底消毒,减少病毒滋生的可能性。
3.合理饲养: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对于降低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生率起到重要作用。
三、口蹄疫四、猪蓝耳病五、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由细菌性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烧、恶心、呕吐等。
预防和控制细菌性痢疾的措施包括:2.饮水卫生:定期消毒饮水设施,保障饮水卫生。
生猪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养殖户来说至关重要。
养殖户应根据养殖环境和猪只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确保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加强对猪病的症状和流行病学知识的学习,能更好地提高对疾病的防控能力,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仔猪的护理及常见疾病的防控随着养猪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仔猪的护理及常见疾病的防控。
仔猪是养猪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护理和健康的成长对于整个养猪产业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仔猪的护理方法和常见疾病的防控措施,希望能给养猪业的从业者们以一些帮助。
一、仔猪的护理1. 猪舍的环境要保持清洁干净。
仔猪的生长发育需要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否则容易受到疾病的感染。
每天要清理猪舍,保持干燥清洁,并进行定期的消毒。
2. 合理的饲养管理。
仔猪的饲养管理对于其成长发育至关重要,要保证其能够获得足够的饮水和饲料,保证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3. 定期体检。
定期对仔猪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疾病的迹象,保证其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4. 合理的饲料配给。
根据不同阶段的仔猪,合理地配给饲料,保证其获得足够的营养。
5. 预防疫苗。
对仔猪进行预防疫苗注射,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6. 定期称重。
通过定期称重,可以了解仔猪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料配给,保证其良好的生长发育。
二、常见疾病的防控1. 传染性胃肠炎:这是仔猪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在仔猪圈中非常容易传播。
防控措施包括猪舍的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以及对仔猪进行预防疫苗接种。
2. 猪瘟:猪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防控措施包括严格的隔离政策,对新进的仔猪进行严格的检疫,猪舍的消毒等。
3. 鼻疽:这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会给仔猪带来很大的痛苦。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猪舍通风良好,定期对仔猪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疾病的迹象。
4. 驼背症:这是一种骨骼变形的疾病,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预防措施包括合理的饲养管理,保证仔猪获得足够的营养,预防其发生驼背症。
5. 肠炎:肠炎是仔猪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消化系统的问题引起的。
预防措施包括合理的饲料配给,保证饲料的卫生,并对仔猪进行预防接种。
谨防4种猪常见病
在养猪业中,以下4种猪病经常发生,影响猪增重,降低养殖效益。
建议养猪户积极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确保养猪业健康发展。
一、仔猪大肠杆菌病仔猪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
因此,应注意以下两点:1、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保持圈舍干燥和清洁卫生。
2、发病仔猪,应实行消炎抗菌、止泻、强心、补液等综合治疗措施。
二、猪冬痢猪冬痢为病毒感染所致,以排灰色泥状粪便、呕吐、脱水为特征。
防治措施:1、本病目前尚无理想的疫苗。
2、本病发生后,应注意补充水分。
3、保持猪舍干燥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定期进行消毒。
三、猪喘气病(支原体肺炎) 喘气病(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霉形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以气喘为主要特征。
防治措施:1、发病后,立即进行隔离治疗、消毒;未发病的猪场,最好实行自繁自养。
2、在饲料中加入支原净、土霉素或卡那霉素等进行治疗。
四、仔猪低血糖症妊娠母猪后期营养不良或产后无乳,致使仔猪能量不足,往往引发该病。
防治措施:1、加强母猪怀孕和哺乳期间的饲养管理。
2、增强仔猪的体质。
3、加强冬季猪舍的防寒保暖工作,适时通风,舍内保持空气清新。
- 1 -。
仔猪的护理及常见疾病的防控仔猪的护理1. 温度环境的管理:新生仔猪体温相对较低,需要保持温暖的环境,温度保持在30~32℃左右,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仔猪的健康。
孕猪分娩时的产房要保证温暖干燥,避免孕猪及新生仔猪受到寒冷温度的影响。
2. 饮水环境的管理:新生仔猪吸食初乳后需要及时补充温水,饮水设备要干净卫生,饮水缸中的水要定期更换。
3. 饲喂管理:合理的饲喂方法是仔猪成长的重要保证,饲喂的食材要新鲜干净,不要存放过久。
为仔猪提供充足的饮水和高营养的饲料,坚持定时定量饲喂,防止浪费并保证营养成分的平衡。
4. 卫生管理:新生仔猪要保持保暖干燥的环境,饮水设备要保持干净卫生,饲喂的食材要新鲜干净。
出现任何疑似疾病的情况要及时隔离治疗,以免疫情的蔓延。
1. 猪瘟:猪瘟是猪的一种病毒性疾病,易感患者多是成年猪,对于孕猪及仔猪致死率极高。
猪瘟的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
防控猪瘟的措施是加强免疫,定期做好消杀和检疫工作,隔离病猪进行治疗。
2. 肺炎:肺炎是多种病原体感染猪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具有传染性。
肺炎的防治主要是加强管理,保持干燥清洁的环境,饲喂有营养的饲料,及时隔离和治疗病猪。
3. 肠道病毒感染: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等。
此类疾病的防控要注意卫生管理,加强饲喂管理,保持干净卫生的环境,禁止混养,防止交叉感染。
4. 结核病:结核病是猪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此病不仅会影响到猪的生长发育,而且还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结核病的防治措施是加强卫生管理,开展定期检疫药浴防治,确保疫区的猪不混与非疫区的猪,防止疫情扩散。
在疑似感染结核病的猪处理时应当注意防护措施,严格消毒。
小结仔猪的健康是决定猪场生产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好仔猪的护理和疾病防控工作,有助于保持猪场的健康生产状态,提高养猪效益。
在护理和防控工作中,要加强卫生管理,保持饲料、饮料的干净和营养均衡,定期检查和消毒病死猪、病剩饲。
生猪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生猪养殖中常见疾病有许多种,这些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及时发现和防治这些疾病对于保障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见的生猪养殖疾病及防治措施。
1. 猪瘟:猪瘟是一种由高度传染性的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其症状包括高热、呼吸困难、食欲不振、呕吐和腹泻等。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疫苗接种、隔离患病猪只、避免与疾病猪只接触和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卫生。
2. 猪鼻疽:猪鼻疽是由奋斗弧菌引起的疾病。
其症状包括鼻部溃烂、流脓、打喷嚏和食欲下降。
防治措施包括保持舒适、干燥和清洁的养殖环境、合理饲养和添加适量的抗生素。
4. 胃肠道寄生虫感染:胃肠道寄生虫感染主要包括蛔虫、绦虫和旋毛虫等。
其症状包括腹胀、腹泻、贫血和消瘦。
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卫生管理、进行定期驱虫和饲料消毒。
5. 猪蓝耳病:猪蓝耳病是一种由蓝耳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其症状包括发热、皮肤发绀、咳嗽和呼吸困难。
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疫苗接种、常规消毒和饲喂高质量的饲料。
7. 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
其症状包括高热、呼吸困难、晕厥和溃疡等。
防治措施包括良好的环境卫生、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合理使用抗生素。
生猪养殖中常见的疾病有许多种,这些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防治这些疾病,养殖户应加强疫苗接种、定期检查和驱虫、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提高猪只的抵抗力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猪的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猪病防冶“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是猪疫病控制的基本方针。
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猪抗病力,实行全进全出制、超早期断奶和多点生产技术三者有效地结合,对于猪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都具有重大意义。
全进全出技术包括猪群全部转出、空舍彻底清刷消毒、再全部转入新猪群等技术环节;超早期断奶技术和多点生产技术则是以控制疾病为目的,切断疾病在不同猪群间的传播途径。
现就我地区常见猪病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仔猪黄白痢1.1症状仔猪黄痢、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的肠道传染病。
黄痢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1~3日龄多发;白痢发生于1~4周龄的仔猪,1~2周龄多发。
黄痢一般于出生12h后,一窝仔猪相继发病,拉黄色糊状稀便,且含小块凝乳块,身体虚弱,进而脱水,继而昏迷而死;白痢多见于1~2周龄仔猪,以排泄乳白色或灰白色糨糊状粪便为特征,发病率可达50%,死亡率低,但影响仔猪生长。
1.2预防疫苗预防采用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于预产期前15~30d按注射方法免疫(具体方法可参考说明书)。
1.3治疗药物预防则采用庆大霉素,每次4~11mg/kg体重,1d口服2次;磺胺脒0.5g+甲氧苄氨0.1g,研末,每次5~10mg/kg体重,1d口服2次;庆增安注射液每次0.2mg/kg体重,1d口服2次。
上述药物均需连用3d以上。
2猪水肿病2.1症状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常发生的疾病,一般在断奶后1~2周发生,死亡率高达90%。
病猪突然发病,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废绝,口流白沫,体温无变化。
病猪不时抽搐,四肢如游泳状,站立时弓背发抖,步态不稳。
常在脸部,眼睑,结膜、颈部、腹部、皮下发生水肿。
2.2预防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饲料,防止饲喂过饱。
免疫预防接种多价大肠杆菌灭活疫苗或基因工程疫苗。
2.3治疗治疗水肿病的方法很多,但没有特异疗法,一般以综合疗法为主。
(1)按量腹腔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同时用2.5%恩诺沙星注射液、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按量分别肌肉注射。
初生仔猪常见病的防治
(一)假死
母猪产前剧烈折腾,会造成脐带提前中断或母仔胎盘分离;有的母猪产道狭窄或胎位不正,造成已断脐带的胎儿分娩时间拖长,都会导致产出仔猪窒息。
其中有的虽不能呼吸,但心脏仍在跳动,用手指轻压脐带根部可摸到脉搏,此为假死仔猪。
通常表现为皮肤苍白,四肢不动,无呼吸现象,但仍有心跳。
防治:在母猪分娩过程中,要做好人工助产工作,尽量缩短母猪产程,防止仔猪假死。
对于假死仔猪要及时抢救。
具体做法:首先要擦净仔猪口鼻的黏液,然后进行人工呼吸。
如用左手倒提仔猪的两条后腿,右手有节奏地拍打仔猪的后背部或胸部,直到仔猪发出叫声为止。
也可一手托住仔猪肩背部,一手托住仔猪的后臀连同后肢,然后反复伸屈,以助其恢复呼吸。
还可用碘酊或酒精涂擦仔猪口鼻,以刺激其恢复呼吸。
(二)先天性震颤
仔猪先天性震颤主要发生于刚出生不久的仔猪,以四肢、头部或全身出现有节奏的震颤为临床特征,成年猪呈隐性感染或慢性感染。
呈散发性,每次流行的致死率为10%~30%。
康复猪常成为病毒携带者,种公猪可被患病母猪感染而成为带毒猪。
主要是垂直传播,仅感染猪,不同品种及其
杂交后代均具有易感性。
无明显季节性,初产母猪多发,经产母猪极少发生。
仔猪出生后,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有节律地震颤。
震颤一般呈双侧性,多发生在头部和四肢,重者可见全身抖动。
由于剧烈地、有节奏地阵发性痉挛,仔猪在站立和行走时,呈不随意的上下跳跃姿势,此现象在仔猪卧地时暂时消失。
由于仔猪不随意的跳跃加剧,前进困难,给吃乳带来不便,常因叼不住乳头,无法吃乳而饿死。
防治:加强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供给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
不从有该病的猪场引进种猪。
对发病仔猪无特效治疗方法,当仔猪发病后,应加强护理,让其吃到初乳,防止仔猪饥饿,如护理得当,此病不治可自愈。
(三)软骨病
仔猪软骨病又称佝偻病,是由钙、磷缺乏或比例失调引起的,其中先天性佝偻病是由母猪营养缺乏导致仔猪胚胎期骨发育不良引起的。
病初,仔猪喜食泥土、污物,生长发育不良,食欲减退,被毛粗乱,关节增大、肿痛,长骨变形或骨骼扭曲,易发生骨折。
防治:在怀孕母猪的饲料中增补比例合理的钙、磷及维生素D,并让其适当运动与晒太阳。
在产后母猪日粮中适当添加骨粉、贝壳粉等矿物质饲料。
让出生后的小猪多晒太阳,增加维生素D的转化。
对发病仔猪可选用10%氯化钙注射液或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腹腔注射;乳酸钙或碳酸钙内服,
同时联用维生素D。
也可选用鱼肝油、骨化醇、维丁胶性钙或维生素AD注射液进行治疗。
(四)低血糖症
在养猪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仔猪出生后不久部分或全窝突然出现神经症状而迅速死亡的现象,特别是冬春季节出生的仔猪尤为多见,这就是新生仔猪低血糖症。
是以血糖含量大幅度减少,出现脑神经机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种新生仔猪疾病。
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与妊娠母猪后期的饲料营养成分不全面,产后缺乳或仔猪本身不能吮乳等引起。
加之天气寒冷,仔猪体内耗糖量增多,在胎儿时期缺糖或生后不能充分获得糖的补充时,则血糖急剧下降,脑组织对血糖降低非常敏感,故出现神经兴奋或抑制而死亡。
该病多发生于生后2~3天的仔猪。
发病仔猪突然呈现不吮乳,毛色发暗,四肢绵软无力,卧地不起,有的迅速死亡;有的则呈现脑神经机能障碍,出现阵发性痉挛,角弓反张,四肢伸直或呈游泳状运动,眼球固定,口腔有少量白沫;有的表现肢体绵软,对外界事物无反应,体温不高,在症状显著阶段体温可降至37℃以下,最后陷入昏迷状态而死亡。
病程一般为数小时,有时可拖延至1~2天。
防治: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提高产后母猪的泌乳力,保证新生仔猪吃到充足的乳汁。
注意圈舍保暖,防止其他应激因素对仔猪的影响,若母猪无乳,
应及时对仔猪进行人工哺乳或寄养。
给母猪和仔猪补给糖分,也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母猪产前7天到产后5天,每天补糖50~100克;仔猪出生后,即给予20%的葡萄糖水口服,每头5毫升,每天4次,连服3天。
发现病例时及时治疗,用5%的葡萄糖溶液15毫升腹腔注射,每天注射2~3次,连用3~5天;20%的葡萄糖溶液20~30毫升口服,每天服2~3次,连服3~5天。
也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醋酸可的松注射液按仔猪每千克体重4毫克的量肌注。
(五)新生仔猪溶血病
新生仔猪溶血病是由新生仔猪吃初乳而引起红细胞溶
解的一种急性、溶血性疾病。
仔猪以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为特征,致死率可达100%。
仔猪父母血型不合,仔猪继承的是父畜的红细胞抗原,这种抗原在妊娠期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母猪便产生了抗仔猪红细胞的特异性同种血型抗体。
这种抗体分仔不能通过胎盘,但可分泌于初乳中,仔猪吸吮了含有高浓度抗体的初乳,抗体经胃肠吸收后与红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结合,激活补体,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
仔猪出生后,膘情、精神良好,无异常状态,但吸吮母猪初乳后2~10小时即发病,症状是停止吃乳,精神委靡,畏寒,全身震颤,被毛粗乱、耸立,后躯摇摆,眼结膜和齿龈明显黄染,严重时,即使是黑毛色仔猪,皮肤也可黄染,粪便稀薄,尿呈透明的红色或暗红色,体温39~40℃,病猪经1~2天死
亡。
防治:对该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如发现新生仔猪溶血现象,要立即停止在原窝给其哺乳,可将其转移给由其他公猪配种的哺乳母猪进行代哺,可避免溶血。
(六)白肌病
母猪妊娠后期缺乏硒与维生素E,引发该病。
病猪行走摇晃,肌肉发抖;有的病猪前肢跪地移动,后肢麻痹。
仔猪单独缺硒或维生素E可引发白肌病,一般是由于硒及维生素E二者均严重缺乏所致。
如饲料中硒量不足,维生素E 充足,缺硒可代偿,若两者均不足,缺硒症状则显现出来,故维生素E供应情况在此病的发生上起着重要作用。
此病一般发生在2—3月,因春季是母猪妊娠、分娩集中的季节,而且此病主要侵害新生仔猪,故而形成春季发病高峰。
此病最早可发生于胚胎时期,造成母猪早产、死胎或流产。
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尤其胎儿后期发育迅速,由于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导致营养失调而发病。
有的突然发病,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迅速衰弱,呼吸困难,突然死亡。
病程较长的,表现为后肢强硬,拱背,站立困难,有的前腿跪立或犬坐式,严重的四肢麻痹,卧地不起,呼吸困难,心脏衰弱,最后死亡,病程一般为3~8天。
剖检见骨骼肌,特别是臀部肌和背腰部肌肉变性,呈灰白色或灰黄色条纹状。
心包积液,心脏容量增大,心内膜上有淡灰色或淡白色斑点,心肌明显松
软、坏死,心内外膜有斑点状出血。
防治:可在仔猪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每吨料中添加0.1~0.2克进行预防。
冬季可给妊娠母猪皮下注射0.1%的亚硒酸钠3~5毫升,每20天注射1次,共注射3次,同时注射维生素E。
仔猪出生后,给其肌肉注射0.1%的亚硒酸钠10毫升,维生素E50~75毫升,鱼肝油3毫升。
(七)贫血病
病猪一般精神沉郁,肌体消瘦、衰弱,被毛粗乱、无光泽,黏膜苍白,呼吸、心跳加快,稍加运动即心悸、气喘,喜食砖头、石块、泥土等,有的食欲不振,便秘或拉稀,生长不良等。
可视黏膜显著苍白,有时轻度黄染,血稀薄如水,肌肉色淡,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脾脏稍肿大,质地较硬,心脏扩张,胃肠常有炎性变化。
防治:在妊娠母猪每吨饲料中添加硫酸亚铁和硫酸铜各100~500克,研成粉末,拌匀后喂给。
在仔猪圈舍中经常放一些晒干的红黏土或深层干燥的红土让其拱食,可以补充铁元素。
对舍饲仔猪补充铁制剂,从仔猪生后2~3天补加。
对发病仔猪可用下列铁制剂进行治疗:铁钴注射液,2日龄仔猪肌肉注射2~4毫升;葡萄糖铁钴注射液,4~10日龄仔猪肌肉注射2毫升;右旋糖酐铁,3日龄仔猪肌肉注射2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