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36.50 KB
- 文档页数:12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化学计算题1.现将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与一定质量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284.7 g滤液。
计算:(1)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
(2)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3.3 g。
(2)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解析】试题分析:解:设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x,反应的氯化钡的质量为y。
H2SO4质量为:10 0g×9.8%=9.8 g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208 98 233y9.8 g x233/98 =x/9.8x=23.3 g208/98 =y/9.8y=20.8 g(2)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为:284.7 g+23.3 g-100 g=208 g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8 g/208 g×100%=10%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2.向13.6g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滴加稀盐酸,所加稀盐酸质量与生成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1)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至0.1%)【答案】(1)10.6克(2)10%(3)17.9%【解析】试题分析:设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x,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反应生成NaCl 的质量为z。
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106 2×36.5 2×58.5 44x y z 4.4g得x=10.6克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物质的质量分数3.将含有杂质(不溶于水)的氯化钡样品12.5g 放入39.6g 水中充分搅拌,完全溶解后过滤。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中考化学计算题1.化学兴趣小组取26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在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5g,计算:(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
【答案】(1)11克(2) 26.7%【解析】试题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的,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26+90-105=11克,反应后的溶质是CaCl2,而溶液的质量等于105克减去石灰石中的不反应的杂质的质量,设:石灰石中CaCO3质量为X,生成的CaCl2质量为Y,CaCO3+ 2HCl==CaCl2 + CO2↑ + H2O100 111 44X Y 11克列比例式:100:X=44::11克解得:X=25克111:Y=44:11克解得:Y="27.75" 克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7.75/105-(26-25)×100%≈26.7%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相关计算2.小芳在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了二氧化碳,并对实验产生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滴加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10克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质量为5克,并绘制了图象,如图:(1)图象中的a点数值___(2)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写化学式)(3)通过计算说明,图象横坐标中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____?【答案】(1)1.1;(2)HCl、CaCl2;(3)图象横坐标中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30g.【解析】试题分析: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产生的废液中一定含有生成的氯化钙,可能含有盐酸;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滴加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说明废液中含有盐酸;滴加至10克开始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废液中含有氯化钙;故废液是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图象中的a点数值是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根据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求出;图象横坐标中的b点表示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可以根据产生沉淀的质量为5g,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求出.解:(1)图象中的a点数值是二氧化碳的质量,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Na2C03+2HCl=2NaCl+H2O+CO2↑106 4410g×26.5% xx=1.1g.(2)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滴加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说明废液中含有盐酸;滴加至10克开始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废液中含有氯化钙;故废液是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HCl、CaCl2.(3)设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y,CaCl2+Na2C03=2NaCl+CaC03↓106 100y 5gy=5.3g所需碳酸钠溶液质量是 5.3g÷26.5%=20g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为20g+10g=30g.3.向盛有100g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消耗硫酸溶质的质量为克。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计算题1.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工业上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杂质。
现称取只含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11g,全部溶解在50g水中,当加入稀盐酸64.4g时,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1g。
试求:(1)该纯碱样品的纯度_________________。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答案】96.4% l0%【解析】【分析】纯碱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差即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
【详解】反应放出的CO2的质量为:64.4g+50g+11g-121g=4.4g设参加反应的Na2CO3质量为x,生成NaCl的质量为y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117 44x y 4.4g10611744==x y 4.4g解之得 x=10.6g,y=11.7g(1)碳酸钠纯度=10.6g100%11g≈96.4%;(2)纯碱样品中NaCl的质量=11g-10.6g=0.4g反应后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11.7g+0.4g=12.1g反应后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12.1g121g×100%=10%答:(1)该纯碱样品的纯度约为96.4%;(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2.向53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CO2的溶解)已知:OB 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CO 3+HCl ═NaCl+NaH CO 3BD 段(不含B 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 CO 3+HCl ═NaCl+H 2O+CO 2↑ 请回答:(1)53g 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___________g 。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计算题1.现有一份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89.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 MnO2充分反应后,得到液体的质量为 90g(不考虑操作过程中液体的损失),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g(精确到小数点后 1 位)。
【答案】 5.2【解析】解法一: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y,根据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可得关系式:①y-90g=x,②y89.5%=x+90g100%,x=5.2g,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5.2g。
解法二:可根据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则:根据题意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90g100%(1-89.5%),生成氧气的质量=90g100%(1-89.5%)-90g=5.2g,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5.2g。
2.向53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CO2的溶解)已知:OB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Cl+NaH CO3BD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 CO3+HCl═NaCl+H2O+CO2↑请回答:(1)53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___________g。
(2)A点对应溶液中溶质有_________(填化学式)。
(3)B点横坐标为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下同)。
(4)假设C点横坐标为54.75,计算C点对应的二氧化碳质量。
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答案】5.3 Na2CO3、NaCl、NaHCO3 36.5 C点对应的二氧化碳质量为1.1g【解析】【分析】【详解】(1)53g 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53g×10%=3.5g 。
(2)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可知,在如图A 点时,溶液中碳酸钠部分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所以,对应溶液中溶质有:Na 2CO 3、NaCl 、NaHCO 3;(3)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可知,在如图B 点时,溶液中碳酸钠恰好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碳酸氢钠, 设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盐酸的质量为x233+=+10636.55.Na CO HCl N 3gaCl N x 5%aHCO ⨯ 106 5.3g=36.5x 5%⨯ 解得x=36.5g ;(4)设C 点对应的二氧化碳质量为y322+=++36.544(54.75g-36.NaHCO HCl NaCl H O 5g)CO 5%y↑⨯36.5(54.75g-36.5)5%=44y⨯ 解得:y=1.1g3.将含有杂质(不溶于水)的氯化钡样品12.5g 放入39.6g 水中充分搅拌,完全溶解后过滤。
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中考化学计算题1.镁在国产大飞机“C919”的制造中大显身手。
实验室模拟“海水制镁”的原理来富集镁,将20g氯化钠和氯化镁的固体混合物全部溶解于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80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称量滤液质量为194.2g,请计算:(1)图象中m=_____g;(结果精确到0.1g)。
(2)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结果精确到0.1%)【答案】5.8; 11.4%【解析】【详解】解:(1)m为反应结束后生成沉淀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图象中m=20g+100g+80g-194.2g=5.8g。
(2)设氯化镁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22 MgCl+2NaOH=2NaCl+Mg OH9511758x y 5.8g()9511758==x y 5.8g解得:x=9.5g,y=11.7g,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g-9.5g+11.7g×100%194.2g≈11.4%,答: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1.4%。
2.向53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CO2的溶解)已知:OB 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CO 3+HCl ═NaCl+NaH CO 3BD 段(不含B 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 CO 3+HCl ═NaCl+H 2O+CO 2↑ 请回答:(1)53g 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___________g 。
(2)A 点对应溶液中溶质有_________(填化学式)。
(3)B 点横坐标为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下同)。
(4)假设C 点横坐标为54.75,计算C 点对应的二氧化碳质量。
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答案】5.3 Na 2CO 3、NaCl 、NaHCO 3 36.5 C 点对应的二氧化碳质量为1.1g 【解析】 【分析】 【详解】(1)53g 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53g×10%=3.5g 。
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几个不变”,即:(1)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2)元素种类不变(3)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技巧与方法:㈠、差量法: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或体积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比例关系的一种解题方法。
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根据比例式求解。
例1: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㈡、关系法:关系法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最常用的方法。
关系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列出比例式,通过已知的量来求未知的量。
用此法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还要善于挖掘已知的量和明确要求的量,找出它们的质量关系,再列出比例式,求解。
例 1.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克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
解:㈢、守恒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因此原子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
例 1.某不纯的烧碱(Na2CO3 )样品中含有Na2CO3 3.8%、Na2O 5.8% 、NaOH 90.4%。
取M克样品,溶于质量分数为18.75%的盐酸溶液100克中,并用30%的NaOH溶液来中和剩余的盐酸至中性。
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后可得到固体质量多少克?解:㈣、平均值法:这种方法最适合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
通过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就符合要求,这样可以避免过多计算,准确而快捷地选到正确答案。
例 1.测知Fe2O3和另一种氧化物的混合物中氧的含量为50%,则加一种氧化物可能是:A. MgOB. Na2OC. CO2D. SO2解:㈤、规律法: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理量往往是符合一定的数量关系的,这些数量关系就是通常所说的反应规律,表现为通式或公式,包括有机物分子通式,燃烧耗氧通式,化学反应通式,化学方程式,各物理量定义式,各物理量相互转化关系式等,甚至于从实践中自己总结的通式也可充分利用.熟练利用各种通式和公式,可大幅度减低运算时间和运算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