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练习之一举而三役济(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20 KB
- 文档页数:3
141.一轴鼠画东安一士人喜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怪,意动用法),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以(之)试群猫,莫不然者。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译文:东安有一个读书人喜欢画画,画了一幅装裱好的鼠画,献给县令。
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
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
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
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
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
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
142.农评《斗牛图》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胄《斗牛图》。
暇日展曝于厅前,有输租氓见而窃笑。
公疑之,问其故。
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
方其斗时,夹尾于髀间,虽壮夫膂力不能出之(出:使动用法)。
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
”公为之叹服。
注:唐朝画家戴嵩向来以画牛著称。
他的画牛和韩干的画马同样著名。
合称“韩马戴牛”。
译文:马正惠公曾经珍视自己所收藏的戴嵩的《斗牛图》。
有一天,他把这幅《斗牛图》放在大厅前晒太阳。
一个前来缴租税的农夫,看见了这幅图,偷偷地笑起来。
马知节在旁觉得很奇怪,便问农夫原因。
农夫回答说:“我只是个种田人,并不懂得画,但是却很了解活生生的牛。
牛正打架的时候,一定把尾巴紧紧地夹在大腿中间,即使力气很大的人也没有办法把它拉出来。
可是这张《斗牛图》上牛的尾巴都举得高高的。
这并不像实际情形!”马知节听了,对这农夫的见识非常佩服。
143.指头画苏虚谷工指头画,每以巨擘为大笔,食指中指为中笔,无名指小指为细笔,相其机宜,运以神气,高古之致,超出恒蹊,似管城君反让一头也。
前于白门相晤,见示短幅,上自题识,书法苍劲可爱,洵称双绝。
近约庵亦善此法。
东桥有题指墨《渔翁》云:“本朝高侍郎专长指头画,人物花鸟,信手而成,皆有奇趣。
答案:(一)一举而三役济1.(1)失火(2)恢复;重建(3)担心(4)开通水道;放水2.(1)工程完成以后,却再把废弃的瓦砾、石灰、泥土填实到沟壕中,又修复为街道。
(2)做了一件事而同时完成了三项工役。
3.重建宫室;凿通衢取土;决汴水运杂材。
(二)抽刀相啖1.(1)居住(2)您(3)于是是(4)像如2.(1)突然在路上相遇。
“于途”是介词结构,必须译在“相遇”之前(2)姑且弄点肉来吃好吗3.勇应当有价值,否则就不必勇(三)旋风1.(1)树(2)顷刻;一会儿(3)不久(4)全;都2.(1)民间死伤和丢失的人不计其数。
(2)县城完成被变成一座废墟,于是把县城迁移到现在这个地方。
3.旋风发展之迅速。
(一)海市1.(1)像(2)清晰可数(3)形成(4)详细;具体2.(1)我怀疑不是这样的。
(2)半夜里听见有鬼神从空中经过,有车马人畜的声音,一一可以分辨出来。
3.印证有类似“海市”情景,自己“疑不然”有所依据。
(二)画沙1.(1)聪慧,思路敏捷(2)以事告人;告诉(3)感到惊异;以……为异(4)写2.(1)朱熹就问他说:“天的上面是什么东西?”(2)如果不是这样讲孝道,就不是人了。
3.孩子的聪慧;对学习的兴趣,刻苦学习,努力钻研。
(三)春夜宴桃李园序1.(1)旅舍(2)持、拿(3)确实,很(4)是2.(1)我们聚会在桃李争芳的园中,畅叙天伦的乐事。
(2)没有好的诗作,哪里能抒发高雅的情怀?3.乘良辰美景,开怀畅饮。
我们兄弟数人,乘着酒兴,都要写出佳作来。
(一)诸葛亮诫子书1.(1)修养(2)节俭、俭朴(3)逝去(4)意志2.(1)不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是追求安宁静心,思虑就不会高瞻远瞩。
(2)追求过度的享乐、又怠惰就不可能奋发向上,情绪浮躁就不可能达到陶冶性情。
3.要有明确的志向,要努力学习增广才能,要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品德,为社会多作贡献。
(二)晋平公炳烛而学1.(1)向(2)晚(3)明亮;照明(4)好2.(1)哪里有作为臣子而戏弄他的君主的吗?(2)点燃蜡烛照得明亮,与摸黑走路相比,哪个好呢?3.学无止境,学习对人生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篇一:一举而三役济阅读答案您的位置:>>一举而三役济阅读答案_一举而三役济翻译_古诗大全文言文《一举而三役济》选自,其原文如下:【原文】祥符中,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
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
乃决汴水入堑,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
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复为街衢。
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注释】禁:皇宫。
火:失火。
患:忧虑,担心。
不日:短期,没几天。
毕:完成。
祥符:即大中祥符,宋真宗的年号。
禁:古时皇帝住的地方为禁中。
丁晋公:名丁渭,北宋大臣。
主营:主管。
尽:全部。
复:修复。
实:填充,填塞。
济:受益,成功,完成。
通衢(q ):大路,干道。
堑(qi n):沟,深沟。
决:疏通水道。
斥弃:抛弃的。
三役:三件工程;指取土、运输材料及处理瓦砾灰壤。
役:工程。
为:变成。
举:行动。
计:核算。
【翻译】祥符年间,宫中失火。
那时,丁晋公奉命主管修复被烧毁的宫室,但是取土很远是个困难,丁晋公就命令工匠在大街上挖土。
没过几日,大街就成了深沟。
丁晋公命令工匠将汴河河水引进沟中,再用很多木排竹筏和船将修缮宫室要用的材料顺着沟中的水运进宫中。
宫殿修完后,再把废弃的砖瓦、灰土等填到深沟里,又把它恢复为街道。
做了一件事却解决了三件费力的事,节省下来的钱用亿万计算。
篇二:一举而三役济阅读答案文言文一举而三役济三役是指什么? 文言文一举而三役济三役是指什么? wehn50vh15 2014-11-05 原文见于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原文:祥符中禁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土远.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中,诸道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省费以亿万计.翻译: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宫中着火.当时丁谓主持重建宫室(需要烧砖),被取土地很远所困扰.丁谓于是命令从大街取土,没几天就成了大渠.于是挖通汴河水进入渠中,各地水运的资材,都通过汴河和大渠运至宫门口.重建工作完成后,用工程废弃的瓦砾回填入渠中,水渠又变成了街道.做了一件事情而完成了三个任务,省下的费用要用亿万来计算.一举指挖大街三役指取土,运材及处理垃圾三件事篇四:一举而三役济阅读答案一举而三役济济()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实()根据原文,丁晋公主管修复宫室,遇到三件难处理的事理:1. 2. 3. 丁晋公“一举三得”的内容是:1. 2. 3.祥符中,禁火。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B. 匹夫见辱见往事耳C. 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1)D(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翻译为: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断句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初中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陆绩怀橘陆绩,三国时吴人也。
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
绩年六,于九江见术。
术令人出橘食之。
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堕地。
术笑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下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
”术奇之,后常称说。
今人席间怀果,欲娱其儿。
夫一样怀归,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
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
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
他的父亲名叫陆康,曾经做过庐江地方的知府,和袁术关系很好。
陆绩六岁那年,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吃。
陆绩偷藏三只,临走告辞袁术,橘子掉在地上。
袁术笑着说:“陆郎做客却带着橘子,为什么呢?”陆绩跪着回答说:“是橘子甜,想拿回去给母亲吃!”袁术说:“陆郎这么小就知道孝顺,长大后必然成大才!”袁术感到惊奇,后来常常称道此事。
现在有人在席间在怀里藏果,想逗弄小孩。
同样藏到怀里回去,为什么不把爱孩子的心转化爱父母的爱心呢。
奇才呀陆郎,可以作为典范了。
2.苏武牧羊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
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
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
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
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3.楚襄王问于宋玉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
一举而三役济文言文
《一举而三役济》是宋朝沈括创作的文言文,出自《梦溪笔谈》。
文章主要讲述的是:宋真宗时期,宫中着火,需要重建宫室。
当时,丁晋公负责此项工程,并采用“开濠取土”的方法,将挖出的土就近堆于河中,从而形成“人工”护城河。
同时,利用护城河运送建筑物资,节省了很多经费。
此外,他还将废墟中的堆积物烧制成砖瓦,用于建筑,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
最终,丁晋公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重建宫室的任务,并节省了大量经费。
整篇文章表现了丁晋公的智慧和才干,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技艺。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建筑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古人如何利用自然条件和资源来解决问题。
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梦溪笔谈》原文或相关文献。
湖心亭赏雪阅读题目及答案湖心亭赏雪阅读题目及答案【作者介绍】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
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早年生长世代官宦之家,不乐仕进,过着优游闲散、讲求声色,犬马之娱的富贵子弟生活;中年以后,遭逢亡国之痛,以民族气节自励,避入山中,安于清贫,从事著述。
他富于才华,经历了时代的剧烈变动,因此作品中寓有强烈的兴亡之感,寄托着不能自已的故国之思。
他的立身行事,称得上是文学史上一个很有骨气的作家。
张岱著作,流传最广的是《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和《琅嬛文集》。
他以回忆的形式,描写了往日承平时代一些繁华景物、时俗风尚、士大夫生活和奇人异事,色彩缤纷,情趣盎然,读来韵味无穷。
晚明小品文发展至此,艺术性达到了精美纯熟的高度。
但是同公安派以来一些晚明作家所具有的共同缺点一样,张岱的作品也存在着片面追求封建士大夫闲情逸致的倾向,因而不免流露颓废消极的情绪,这是他所无法避免的。
张岱同时还是一位有成就的历史学家,著有记载明朝一代史事的《石匮书》,可惜现在仅存记载南明一段历史的《后集》。
【文章说明】在这篇仅仅二百字的短文里,张岱描绘了西湖冬日清晨的一片雪景,文字精炼到了极点。
那大雪后的山光水色,那凝寒的空气和人物的活动,经过这位大画家的妙笔点染,顿成一幅层次分明的生动图画。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描写事物的手腕是何等高明。
【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隄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与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注释】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崇祯五年,公元十六三二年。
161竹高几何竹原高一丈,末折(上半段折断)着地,去本(离根)三尺,问竹还高几何?译文:“有一根竹子原来高一丈,竹梢部分折断,尖端落在地上,竹尖与竹根的距离三尺,问竹干还有多高?162好战必亡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屡次)战数胜。
”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
以骄主治(管理)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战穷兵(竭力用兵),未有不亡者也。
”译文:魏文侯问李克:“吴国为什么灭亡?”李克说:“因为屡次得胜。
”文侯说:“屡次得胜是国家的幸事,为什么竟会因此而亡国呢?”李克说:“屡次作战,人民就要疲困;屡次胜利,君主就容易骄傲。
以骄傲的君主统治疲困的人民,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163鲁宗道刚直鲁简肃公宗道,(即鲁宗道;他谥简肃。
)(宋)仁宗(指宋仁宗。
)时参政事(官名,宰相的副手。
)。
京师(京城)富民陈子城殴杀磨工,初有诏立赏追捕,数日,中旨罢之(宫中发出命令,不再追查这件事)。
鲁公争于帘前曰:“陈某家豪,不宜包庇!”章献(即章献太后;宋仁宗的母亲。
)怒曰:“卿安知其家豪?”鲁公曰:“若不家豪,安得关节(指暗中行贿,说人情。
)至禁中(宫中。
)?”章献默然。
(节选自《能改斋温录》)鲁宗道在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
京城里富户陈子诚打死了磨工,开始时皇帝下令马上追捕并且有赏,(可是)数日之后,不再追究此事。
鲁宗道在帘前争辩说:“陈某是富豪人家,不该包庇!”章献太后说:“你怎么知道他是富豪人家?”鲁宗道说:“如果不是富豪人家,怎能通过行贿、说人情到宫中?”章献太后(听了)默不作声。
164金陵逆旅京城之俗,以逆旅(客店)为利。
旅至,授一室,仅可榻,俯以出入。
晓钟动,起治(办理)他事,遇夜始归息,舆濯水皆自具,然月责(索取)钱数千,否必诋诮致讼(争吵直到打官司)。
或疾病,辄遣出(就赶出旅店)。
病危,气息尚属(连属,即还在不断呼吸),目睊睊(睁着)未瞑,即舆(抬)弃之,而夺其资。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目录上编一、志向•学问1.范仲淹有志天下2.陈蕃愿扫除天下3.班超投笔从戎4.宗悫乘风破浪5.祖逖闻鸡起舞6.画家赵广不屈7.苏武牧羊北海上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9.项羽志大才疏10.孔门师徒各言志11.顾炎武手不释卷12.欧阳询揣摩古碑13.文徵明习字14.王冕僧寺夜读15孙权喻吕蒙读书16.陆游筑书巢18.智永与“退笔冢”19.匡衡凿壁借光20.张溥与“七录斋”21.晋平公炳烛而学22.高凤专心致志23.叶廷珪与《海录》24.为人大须学问25 任末好学勤记26.王充市肆博览27.欧阳修“三上”作文28.林通论学问29.欧阳修诲学30.王安石伤方仲永文言文阅读知识(一)——实词二、教育•修养31.李存审出镞教子32.贪污者不得归本家33.陶母责子退鲊34.诸葛亮“诫子书”35.陆游家训36.孟母三迁37.曾子杀猪明不欺38 子路受教39.孔子因材施教40.墨子怒责耕柱子41.唐太宗赐绢惩顺德42.陈万年教子谄谀44.王荆公旁听文史45.大树将军冯异46.颜回不迁怒不贰过47.曾参不受鲁君邑48.贤妻桓少君49.魏徵论自制50.吕蒙正不记人过51.石勒不计前嫌52.韩信袴下受辱53.世评华歆王朗54.周处改过自新55.齐宣王好谀56,陈寔晓喻梁上君子文言文阅读知识(二)——虚词三、人才•品性57.萧何追韩信58.汉高祖论“三杰”59.东吴四英杰60.治本在得人61 齐桓公登门访士62.陆贽论人才63.物各有短长64.汉武帝下沼求贤65.宋仁宗重用王安石66.唐太宗论举贤67.何充直言不讳68.吕僧珍不仗势69.刘庭式娶盲女70.范式言而有信71.王坦直言惊益王72.饿死不吃“嗟来之食”73.“殿上虎”刘安世74.娄师德与狄仁杰75.司马迁赞李广76.何岳得金不昧77.钱金玉舍生取义78.郑玄谦让无私79.李绩煮粥侍姊80.海瑞遗物81.腹黄享大义灭亲82.闵仲叔辞侯霸83.杨震论“四知”84.祁黄羊去私85.宋濂不隐真情86.裴倍姑父外廉内贪87 李林甫口蜜腹剑88.秦桧专横跋扈文言文阅读知识(三)——词性活用四、治国•为政90.治国犹栽树91.陆贽论审察群情92.齐威王行赏罚93.治国不私故人94.孟子对膝文公95.晏子论“社鼠”96.唐太宗“五事”治天下97.用心不倦98.魏徵论隋炀帝99.创业与守成100.子奇治县101.管仲答绮乌封人102.商鞅立木建信103.张释之执法104.子产不毁乡校105.何易于挽纤106.李离过听自刑107.龚遂治渤海郡108.陶侃二三事109.徐有功断狱秉公110.强项令董宣111.岳飞与岳家军112.宋襄公治军113.周厉王止谤文言文阅读知识(四)——特殊句式五、友情•识见114. 荀巨伯探病友115.管仲与鲍叔牙116.柳子厚风范117.黄仙裳鼎力相助118.季札挂剑119.包惊几笃于友谊120.伯牙与钟子期121.萧何远虑122.赵人养猫123.汉文帝誉周亚夫124.疏广论遗产125.杜太后遗嘱126.商鞅事魏127楚庄王伐陈128.伊犁凿井129.华佗治病130.曹绍夔捉“鬼”131.曲突徙薪132.治水必躬亲133 及之而后知134.蒲元识水135.白圭经商有道136.避风行船文言文阅读知识(五)——常见句式六、文艺•智慧138.李泰伯指瑕139.王安石改诗140 王充论文与道141 一铀鼠画142.农评《斗牛图》143.指头画144.林之栋画兰145.逸马杀犬于道146.司马光与《资治通鉴》147.蒲松龄博采148 王勃拟腹稿149.一举而三役济150.曹玮诱敌151.李广智退匈奴军152.贾诩论战153.张良计封雍齿154.刘邦急中生智155.诸葛亮空城计156 秦使者巧对157.曹冲智救库吏158.曹操许下屯田159.拷打羊皮定案160.孔融捷辩161.牧竖逮狼文言文阅读知识(六)——复音虚词与固定句式下编七、成语•典故162.多多益善163.歧路亡羊164.指鹿为马165.奇货可居166.望洋兴叹167 庸人自扰168.一字千金169.入木三分170.强弩之末171.呕心沥血172.孤注一掷173.乐不思蜀174.丧家狗175.逐客令176东道主177.江东父老178.人鉴179.问津180.泰山181.苛政猛于虎183.只许州官放火文言文阅读知识(七)——句子成分的省略八、寓言神话184.武平之猿185.饿死狙公186.蝜蝂之死187.哀溺188.中山窃糟189.南歧之见190.若石遇害191.吴王射狙192.鲁侯养鸟193.晋人有好利者194.盲人摸象195.治驼196.慕名失实197.叶公好龙198.泽人网雁199卫人教女200.不龟手之药201.共工怒触不周山202.女娲补天203.刑天争神204.精卫填海文言文阅读知识(八)——文言文的翻译九、传闻•趣谈205宋定伯捉鬼206.鬼避姜三莽207黎丘丈人208.义猴209.螳螂攫蛇210.王昭君出塞211.张丞相“草”书212.和氏璧213.歌女韩娥214.杨生之狗215.顾况戏白居易216.李白之死217何梅谷化妻218汉世老人219.空桑生李220.秦士好占221.撞车222中贵人讲书223.圣琵琶传闻文言文阅读知识(九)——文言文自习方法十、文言文自测题224.李自成入京前夕225.富翁227.郭子仪轶事228.自有史官书之229.黠鼠230.识弓与治国231.师旷撞晋平公232.商鞅治秦233.桥玄论曹操234.子贡论孔子235孟子对齐宣王236.小儿不畏虎237.蹇材望其人238.学问之道239.陆贾说汉高祖240.田不满怒斥骷髅241.孟子对梁惠王242.渑池道中243.六国与秦244.坚忍不拔245伶人智谏246.南方多没人247.曹竹虚言248.魏徵其人249.天仙配250芮伯献马附:参考答案扩展阅读短文篇名索引常见文言虚词、实词索引古代文化常识索引前50篇原文与译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一举而三役济
【原文】
祥符中,禁中火①,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②,患取远土。
公乃令凿通衢取土③,不日皆成巨堑④。
乃决汴水入堑⑤,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⑥,尽自堑中入至宫门。
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复为街衢。
一举而三役济⑦,计省费以亿万计。
《梦溪笔谈》【注释】
①祥符:宋真宗的年号。
禁:皇宫。
火:失火。
②丁晋公:晋国公丁谓。
③通衢(qú):大路,干道。
④不日:没几天。
堑(qiàn):壕沟。
⑤决:疏通水道。
⑥诸道:各地。
⑦三役:三件工程;指取土、运输材料及处理瓦砾灰壤。
役:工程。
【解词】
①患取远土()②尽自堑中入至宫门③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④复为街衢()
【答案】
①患取远土(忧虑,担心)②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从)③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完毕,结束)④复为街衢(形成,成为)
【译文】
祥符年间,宫中失火。
那时,丁晋公奉命主管修复被烧毁的宫室,但是取土很远是个困难,丁晋公就命令工匠在大街上挖土。
没过几日,大街就成了深沟。
丁晋公命令工匠将汴河河水引进沟中,再用很多木排竹筏和船将修缮宫室要用的材料顺着沟中的水运进宫中。
宫殿修完后,再把废弃的砖瓦、灰土等填到深沟里,又把它恢复为街道。
做了一件事却解决了三件费力的事,节省下来的钱用亿万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