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北平原地下水中砷的分布特征及其富集因素
- 格式:pdf
- 大小:962.96 KB
- 文档页数:4
宁夏银川平原地下水污染初步评价孟旭晨;陈坤【摘要】应用单因子指标评价方法,以《地下水质量标准》中所列数值为基准,结合已采集全分析水样进行统计,对银川平原地下水中Cl-,SO42-,Zn,Mn,TDS,NH4+-N,NO2--N,NO3--N,Cr6+,CN-,Hg,Cd,C6H5OH和总硬度,共计14项污染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银川平原中重污染区大部分分布于石嘴山市,零星分布于银川市及吴忠市局部地段.【期刊名称】《宁夏工程技术》【年(卷),期】2017(016)004【总页数】4页(P359-362)【关键词】单因子评价;地下水污染;银川平原【作者】孟旭晨;陈坤【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文环境地质勘察院,宁夏银川 750021;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文环境地质勘察院,宁夏银川 7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3银川平原位于宁夏北部,主要由黄河冲积而成,是黄河中游河套平原之一。
其间,黄河自西南方向的青铜峡出口至东北方向的石嘴山出境,斜贯银川平原。
平原西侧为山势陡峻的贺兰山山地,海拔2 000~3 556 m,以贺兰山东麓洪积斜坡为过渡与银川平原相接;东侧为宽缓展布的陶灵盐台地,海拔在1300~1600m,以台地边缘陡坎与银川平原相连[1]。
借黄河灌溉之利,历史上银川平原早就成为宁夏人口最为密集、农业最为发达的区域,号称“塞上江南”。
平原上湖泊湿地众多、沟渠密布、土地肥沃、地下水丰富。
近年来随着经济活动,特别是工业发展强度的加大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对该地区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评价银川平原地下水污染状况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基于此,笔者从地下水污染的14项指标分析入手,对地下水中Cl-,SO42-,Zn,Mn,TDS,NH4+-N,NO2--N,NO3--N,Cr6+,CN-,Hg,Cd,C6H5OH 和总硬度等 14 项无机污染物指标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初步评价银川平原地下水污染现状。
宁夏银北平原地下水中砷的分布特征及其富集因素田春艳;张福存【摘要】通过对宁夏银北平原地下水中砷的分布特征、来源及富集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北平原地下水砷异常地段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从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前缘向冲湖积平原中心,地下水中砷含量递增,高砷地下水沿黄河河道自南向东北局部呈点状分布,总体上呈条带状展布,且东北部砷含量普遍高于西南部,主要富集在0~40 m深度的含水层中;引黄灌溉的黄河水与贺兰山区的煤系地层是平原内地下水中砷的主要来源;特殊的古地理环境特征、地下水径流条件、氧化还原环境及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是地下水中砷富集的重要因素.【期刊名称】《安全与环境工程》【年(卷),期】2010(017)002【总页数】4页(P22-25)【关键词】地下水;砷;分布特征;富集因素;银北平原【作者】田春艳;张福存【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河北,保定,071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3高砷地下水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之一,对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全世界至少有数亿人面临高砷地下水的威胁[1],在孟加拉盆地有超过4 000万人饮用砷浓度超标的地下水[2];在中国,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分别在台湾、内蒙古赤峰和新疆奎屯发现了砷中毒病人[3],此后相继发现了更多的地方性砷中毒分布区,宁夏银北平原就是新发现的砷中毒病区之一[4]。
目前,对银北平原砷中毒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对高砷水源的筛查阶段,缺乏对该区高砷地下水的赋存环境特征以及砷释放机理的深入研究。
因此,对银北平原高砷地下水进行深入调查及系统分析,查明其分布特征、砷的来源及释放机制,可为该地区防砷改水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区位于银川平原北部(文中称为银北平原),东侧以黄河为界,西至贺兰山山麓,南部为贺兰县行政边界,北部为惠农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0′~108°00′,北纬38°20′~39°20′。
银北灌区土壤-水-作物系统的重金属来源解析及生态健康风险的时空预测研究银北灌区土壤-水-作物系统的重金属来源解析及生态健康风险的时空预测研究摘要: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本研究以银北灌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场地调查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解析了该地区土壤-水-作物系统的重金属来源,并对其生态健康风险进行了时空预测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银北灌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活动和工业排放,其中农业活动是主要的污染源。
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普遍较高,且存在时空变异。
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土壤侵蚀和农业废水排放。
作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受土壤和水体中重金属的影响较大,不同作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特性存在差异。
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和控制策略,以减少重金属的输入、限制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并提高土壤和水体中重金属的修复能力,从而降低土壤-水-作物系统中重金属的生态健康风险。
关键词:银北灌区;重金属来源;土壤-水-作物系统;时空预测;生态健康风险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重金属污染已逐渐成为影响人类和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环境问题。
作为环境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重金属污染对土壤、水体和作物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土壤-水-作物系统中重金属的来源和分布规律,对于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本研究选择了银北灌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了场地调查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的土壤、水体和作物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
通过对样品进行重金属含量测定,分析其来源和分布特征,并运用时空预测模型对生态健康风险进行评估。
三、重金属来源解析根据实验分析结果,银北灌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活动和工业排放两个方面。
其中,农业活动是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主要包括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农业废弃物的堆肥利用等。
而工业排放在该地区的重金属污染中也有一定的贡献,尤其是附近工业区的废水和废弃物排放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程度较高。
典型干旱区地下水勘查技术应用——以银川平原为例作者:连晟,朱庆俊,李凤哲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7年第10期摘要:选取我国西北典型干旱区银川平原,进行地面地球物理勘查工作,分析了500m以浅的地下水系统的空间结构,并对其中地下水水质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认为银川平原地下水与西部贺兰山水力联系密切,同时其东部受鄂尔多斯台地西缘高矿化度地下水侧向补给;银川平原北部电性低阻区反映了平原北部蒸发作用强烈,为西北内陆干旱区地下水排泄典型方式;贺兰山东麓洪积斜平原与冲洪积平原交错地区细粒带的分布范围对单一潜水含水层与多层结构含水岩组之间的越流有一定的阻碍作用;银川平原地下水水质分布与银川-平罗全新世活动断层有关,断层以西承压水矿化度低,以东矿化度高。
关键词:地下水勘查;干旱区;音频大地电磁测深;银川平原中图分类号:P641.7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7.10.075我国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地下水资源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在西北干旱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很多地区甚至是唯一的可用水源,因此对这些地区地下水进行有效探测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地下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矿化度地下水分布较广,对该类地下水进行圈定对解决当地用水具有很现实的价值[1-4]。
1研究区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银川平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南起青铜峡峡口冲积扇,北至石嘴山,西靠贺兰山,东倚鄂尔多斯台地,南北长165km,东西宽42~60km,面积7790km2,属新生代地堑型断陷盆地。
受新构造运动控制,银川平原西部贺兰山山地一直处于持续抬升态势,山势陡峭,银川平原自西向东、由南向北缓倾,海拔高度1500~1100m,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最低处。
平原内自西向东由贺兰山前倾斜平原、冲洪积平原、黄河冲积平原、冲湖积平原组成。
在大地貌单元内,包含各种小型地貌,如新老冲积扇,洪积扇前缘冲积洼地,黄河一级、二级、三级阶地,低平碱滩地及风积地形等,交错重叠,对地表径流、地下水运动和富集、地下咸水的形成与赋存、盐碱地的分布都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4]。
33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 RM TI ON 2008NO .19SC I EN CE &TECH NO LOG Y I N FOR M A TI O N 能源与环境1银川平原地下水资源1.1银川平原地下水资源量及分布宁夏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为30.5亿立方米/年,其中矿化度<1克/升、(1~3)克/升、(3~5)克/升天然补给资源量分别为17.2亿立方米/年、10.7亿立方米/年、2.6亿立方米/年;银川平原天然补给资源量为22.5亿立方米/年,占全区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的73.8%。
由于平原内渠系渗漏补给量和田间灌溉渗入补给量占天然补给资源量的80%以上,因此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随引黄水量的减少而减少。
1.2地下水资源质量状况1.2.1潜水可供饮用的地下水:主要分布于贺兰山中部及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区、青铜峡——吴忠单一潜水区,属未污染地下水,矿化度小于1克/升,氟化物含量小于1毫克/升。
1.2.2承压水可饮用的地下水:主要分布于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和冲洪积平原,矿化度<1克/升。
1.3地下水含水层分布银川平原地下水含水层在平面上分布:西以贺兰山分水岭为界,东以鄂尔多斯台地为界,南、北边界则分别以牛首山断裂和正谊关断裂控制;在250米深度范围内,垂向上分为潜水、第一承压含水岩组和第二承压含水岩组。
1.4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银川平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除了受到地质、地貌、构造、岩性条件及气象、水文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了人为因素的极大影响。
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呈现出其固有的特征。
2银川市地下水资源2.1地下水资源量和分布据本站地下水资源计算结果,银川市地下水天然资源量11.27亿立方米/年,其中银川市辖区、贺兰县、永宁县、灵武市分别为3.37亿立方米/年、2.68亿立方米/年、2.88亿立方米/年、2.33亿立方米/年;银川市矿化度小于3克/升的天然资源量为10.05亿立方米/年,其中银川市辖区、贺兰县、永宁县、灵武市分别3.17亿立方米/年、2.48亿立方米/年、2.74亿立方米/年、1.67亿立方米/年。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Vol.39 No.122021年12月综合利用银川平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多年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柳 青,孟旭晨,马 波(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文环境地质勘察院,银川 750011)摘要:银川平原是宁夏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农业种植的重点区域。
受构造与地层控制,第三系、第四系发育良好,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储水盆地。
银川平原地下水含水系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下水循环系统,1984年以来先后开展过多次地下水资源评价。
本文在收集、分析历年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探讨银川平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以及各补给项、排泄项多年变化情况,对影响地下水天然资源量评价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银川平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关键词:银川平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变化中图分类号:P6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21)12-0086-04DOI:10.3969/j.issn.1008-9500.2021.12.023Analysis on Annual Vari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roundwaterNatural Resources in Yinchuan PlainLIU Qing, MENG Xuchen, MA Bo(Institute of hydr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of Ningxia, Yinchuan 750011, China)Abstract: Yinchuan Plain is the key area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urban construction and agricultural planting in Ningxia. Controlled by structure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 the tertiary and quaternary systems are well developed, forming a huge water storage basin. As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the groundwater aquifer system in Yinchuan Plain has carried out many groundwater resource evaluations since 1984. Based on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nges of groundwater natural resources and recharge/discharge items in Yinchuan plain over the years, analyz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Keywords: Yinchuan Plain; groundwater; natural resources; change银川平原位于宁夏北部,地处贺兰山、牛首山和鄂尔多斯台地之间,为一盆地式平原,主要由黄河冲积和贺兰山洪积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