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抗菌普卢利沙星
- 格式:pdf
- 大小:389.36 KB
- 文档页数:3
盐酸芦氟沙星片药品名称:【通用名称】盐酸芦氟沙星片【商品名称】卡力QARI【英文名称】Rufloxacin Hydrochloride Tablets【汉语拼音】Yan Suan Lu Fu Sha Xing Pian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芦氟沙星,其化学名称为:9-氟-2,3-二氢-10-(4-甲基-1-哌嗪)-7-氧代-7H-吡啶并〔1,2,3,-de〕-1,4-苯并噻嗪-6-羧酸盐酸盐分子式:C17H18FN3O3S•HCl分子量:399.88所属类别:化药及生物制品>> 抗微生物药>> 抗细菌药>> 合成抗菌药性状:本品为白色薄膜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淡黄色。
适应症:用于治疗由盐酸芦氟沙星敏感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和尿道感染等。
规格:0.2g用法用量:本品半衰期长达35小时,可使患者每日只服用一次药物(每日一次),推荐剂量为:第一天一次服用2片,以后的治疗剂量为每天一片。
疗程可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情及细菌在体内的情况而加以调节。
一般说来,5-10天已足够。
鉴于半衰期较长的特点,停药后抗菌作用仍能持续2-3天。
因此,在病人已退热或症状消失后,无需继续用药。
在治疗无并发症的膀胱炎时,一次性服用0.4g已足够。
老年病人:如肾功能正常的话,无需调整剂量。
对于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来说,只在严重肝功能不全时需要降低剂量。
肾小球滤过率低于30毫升/分钟的患者,应该隔日服用。
对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来说,只有那些肝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需要降低剂量。
临床试验时,最长治疗期限为4周,而且只限于成年患者。
不良反应:在临床试验中,下列的一些不良反应是比较常见的:——胃肠道:上腹部疼痛、恶心、胃灼热感、消化不良、腹泻及呕吐。
如在用药期间或以后,患者有严重的持续腹泻,则必须立即通知医生,因为,此时应考虑到有可能发生假膜性结肠炎。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情况,必须立即停药并采用合适的治疗措施(如:口服万古霉素4×250毫克/天)。
【摘要】目的评价国产普卢利沙星治疗轻、中度急性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采用多中心、双盲双模拟、平行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以左氧氟沙星为对照药,普卢利沙星组200mg,左氧氟沙星组200mg,每日两次,疗程均为7~10d。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8例,普卢利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各有139例,其中普卢利沙星组fas 分析 130例,pp分析123例;左氧氟沙星组进行fas分析126例,pp分析119例。
疗程结束时,fas分析普卢利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的痊愈率分别为53.85%和65.04%,pps分析两组的痊愈率分别为55.56%和67.23%;fas分析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92%和91.06%,pps分析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9.68%和94.12%,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0.43%和87.10%。
以上结果两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5%和6.57%,主要表现为恶心、腹泻及血清转氨酶升高等。
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国产普卢利沙星注射液治疗轻、中度细菌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关键词】普卢利沙星左氧氟沙星急性细菌感染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试验a multicenter double blind double dummy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普卢利沙星(prulifloxacin,商品名quisnon)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由日本新药公司和明治制果公司共同研发成功,于2002年7月获准在日本上市。
该药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葡菌、流感嗜血菌、肺炎克雷伯菌、志贺菌和沙门菌抗菌活性强,特别是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本品组织渗透性好、分布广泛,组织中的浓度为血浓度的数倍,口服易吸收,达峰时间为0.7~1.3h,口服后血清半衰期长达7.7~8.9h,每日口服2次,每次200mg,不良反应轻,可有效治疗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
来源快易捷医药网【药品名称】普卢利沙星胶囊【英文名】Prulifloxacin Capsules【汉语拼音】Pululishaxing Jiaonang【主要成分】本品主要成份是普卢利沙星,其化学名为:(±)-6-氟-1-甲基-7-[4-(5-甲基-2-氧代-1,3-二噁茂烷)甲基-1-哌嗪]-4-氧代-4H-[1,3]噻唑[3,2-a]喹啉-3-羧酸。
【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21H20FN3O6S【分子量】461.46【性状】本品内容物为微黄色粉末。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本品为喹诺酮类抗菌药。
本品为前体药物,在体内经血清酶催化水解得到的活性成份(ulifloxacin),其敏感菌为葡萄球菌,淋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莫拉克斯氏菌,大肠菌,志贺杆菌,沙门氏菌(伤寒菌、副伤寒菌除外),柠檬酸菌,克雷伯氏菌,肠细菌,沙雷氏菌属,变形杆菌,霍乱菌,流感菌,绿脓菌,消化链球菌属。
本品的作用机制是以高浓度进入细菌体内,抑制DNA螺旋酶的活性发挥杀菌作用。
毒理研究遗传毒性:本品细菌回复突变试验、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及小鼠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生殖毒性:兔胎儿器官形成期试验中,本品剂量100mg/kg未发现致畸作用。
大鼠妊娠前和妊娠初期给药剂量1000mg/kg,围产期、哺乳期给药剂量300mg/kg对动物的生殖未见明显影响。
【药代动力学】据文献资料介绍,本品的药代动力学试验结果如下:(1)血药浓度:本品口服后从小肠上部吸收,是在肠道组织、门静脉血中以及通过肝脏时遇水分解,以活性成份ulifloxacin分布于全身,给予健康成人空腹口服单剂量132.1、264.2和528.4mg后血浆中的ulifloxacin浓度如图1所示,药代动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本品批准的一次用量为264.2~396.3mg。
图1 健康成人口服单剂量普卢利沙星后血浆中的ulifloxacin浓度表1 健康成人药代动力学参数给药剂量(mg) 例数Tmax(hr)Cmax(μg/ml)T1/2(hr)AUC0-∞(μg·hr/ml)132.1 6 1.3±0.9 0.68±0.33 7.7±2.0 3.99±1.51264.2 6 0.7±0.3 1.09±0.41 8.9±1.6 6.41±1.75528.4 6 0.7±0.3 1.88±0.60 7.9±1.6 9.72±3.55Mean±S.D.(2)蛋白结合:采用体外过滤法测定与人血清蛋白的结合率,ulifloxacin浓度在0.1~10μg/ml范围内的结合率为50.9~52.1%(体外)。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十分迅速,现已成为一大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广谱、高效、低毒抗感染化学合成药物。
我国2003年以前该类药物的研发概况已有综述[1]。
本文对其后的研发进展进行总结,包括新上市的莫西沙星(moxifloxacin)、巴洛沙星(balofloxacin)、普卢利沙星(prulifloxacin)等合成工艺改进,以及新氟喹诺酮类活性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评价。
1 2003年以来的研发概况巴洛沙星是日本中外制药株式会社与韩国Choongwae公司共同开发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2002年11月首次在韩国上市。
本品对G+菌、G–菌以及厌氧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各系统感染。
江苏豪森药业公司等在我国研制后,2007年获准上市。
本品的水溶性较差,只有口服剂型,抗菌谱与已上市的其它氟喹诺酮类药物相比无显著特点,市场前景并不十分看好。
普卢利沙星是日本新药公司和明治制果公司共同开发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2002年12月在日本上市。
本品的最大特点是对包括耐药性不断增加的铜绿假单胞菌在内的G–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
南京白敬宇制药、成都倍特药业和江苏正大天晴药业等7家企业于2006年获准生产,预期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甲磺酸帕珠沙星(pazufloxacin mesilate)是日本富山化学株式会社和日本三菱制药株式会社共同开发的注射用广谱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对各种耐药性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良好的活性,2002年5月在日本上市。
2004年由湖南华纳大药业有限公司首先获准生产。
预计本品在我国抗感染化疗领域中的使用将逐步增加,但生产成本较高,售价较贵,市场份额很难与左氧氟沙星相匹敌。
另外两个具有优秀广谱抗菌活性的新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moxifloxacin)和吉米沙星(gemifloxacin)因有关知识产权不能仿制,国内市场销售的制剂分别由北京拜耳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和广东丽珠集团独家代理销售。
普卢利沙星片普卢利沙星片使用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普卢利沙星片汉语拼音:pululishaxing Pian•【成份】普卢利沙星。
化学名称:(±)-6-氟-1-甲基-7-[4-(5-甲基-2-氧代-1,3-二氧杂环戊烯-4-基)甲基-1-哌嗪基]-4-氧代-4氢-[1,3]噻嗪[3,2-a]喹啉-3-羧酸。
•【适应症】用于治疗对普卢利沙星敏感的葡萄球菌、淋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莫拉克斯氏菌、大肠杆菌、志贺杆菌、沙门氏菌(伤寒菌、副伤寒菌除外)、柠檬酸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沙雷氏菌属、变形杆菌、霍乱弧菌、绿脓杆菌、消化链球菌引起的下列感染:(1)浅表性皮肤感染症(急性浅表性毛囊炎、传染性脓痂疹)、深层皮肤感染症(蜂窝织炎、丹毒、疖、疖肿症、痈、化脓性甲周炎)、慢性脓皮症(感染性皮脂腺囊肿、化脓等)。
•【不良反应】嗜红细胞减少症、肝脏GPT升高,程度轻微。
•【药理毒理】本品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DNA拓扑异构酶Ⅱ和Ⅳ的活性,抑制细菌DNA合成,完成杀菌作用,不同于传统的杀菌模式,无其他类抗生素的耐药现象。
本药物抗菌谱广,对于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显著疗效,对于绿脓杆菌的敏感性尤高,抗菌力超过其他沙星类,也超过目前上市的其他抗生素药物。
•【药代动力学】本药物口服后,从小肠上部吸收,进入肠组织及门静脉血液,通过肝脏水解,药物的活性代谢物UFX分布于全身各组织。
达峰时间为0.7—1.3小时,反复给药在体内无蓄积性,口服后血清半衰期长达7.7—8.9小时。
•【贮藏】密封。
•【有效期】暂定24个月【注意】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普卢利沙星
王力卡
【期刊名称】《药学研究》
【年(卷),期】2004(023)004
【摘要】@@ 普卢利沙星是由日本新药公司与明治制果公司共同开发研制的第三代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2002年10月8日在日本注册,同年12月6日上市.[1]按照中国最新<新药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本品属新化学药品三类.普利沙星在合成工艺上有一步涉及到中国专利,许多研究单位都正在试图解决这个专利保护问题,目前国内已有几十家单位提出了普卢利沙星原料药、片剂、胶囊剂临床申请.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王力卡
【作者单位】广东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5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
【相关文献】
1.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普卢利沙星 [J], 章怡彬;刘明亮;郭慧元
2.氟喹诺酮类抗菌剂--普卢利沙星 [J], 方利明;金艳;魏敏吉
3.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与不良反应 [J], 盛震;李楠
4.6-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药理学及临床研究进展 [J], 陈虹彤;卢芸;李国庆;游雪甫;杨信怡
5.普卢利沙星——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J], 贺娟;夏培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谱、高效、低毒的新喹诺酮类抗菌药——普卢利沙星
陈小勇;彭润涛;江宇;李述平;陈颖;张润峰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情报》
【年(卷),期】2004(010)006
【摘要】普卢利沙星是一种出乎预想的优秀喹诺酮类化台物。
普卢利沙星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谱广.特别是对绿脓杆菌为首的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力远远超过其他沙星类,也超过目前上市的其他抗生素药物.故其极有可能成为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市场.普卢利沙星上市必将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总页数】4页(P32-35)
【作者】陈小勇;彭润涛;江宇;李述平;陈颖;张润峰
【作者单位】重庆人本药物研究院40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
【相关文献】
1.新广谱高效,低毒,长效氟喹诺酮抗菌剂——盖替沙星 [J], 陈万成;防正军
2.广谱高效的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莫西沙星及其在眼科的应用 [J], 陈祖基
3.新的广谱、高效喹诺酮类抗菌药gemifloxacin [J], 陈胜昔;郭惠元
4.广谱高效的新喹诺酮类抗菌药莫西沙星 [J], 刘九雨;郭惠元
5.广谱、高效、低毒的新喹诺酮类抗菌药加替沙星 [J], 杜煜;郭惠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氟喹诺酮类抗菌剂--普卢利沙星
方利明;金艳;魏敏吉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刊》
【年(卷),期】2004(6)3
【摘要】@@ 普卢利沙星(Prulifloxacin,NM441 or AF3012)由日本新药公司(Nippon Shinyaku)于80年代末期开始研制,它是噻丁啶-喹啉羧酸衍生物
NM394(AF3013)的脂溶性前体药物.NM441口服后易自肠道吸收,并在体内水解为活性形式NM394而发挥广谱抗菌作用.目前,NM441已在日本上市、在欧洲等地开展广泛的治疗呼吸道、尿路等感染的临床研究;在国内,也有单位开始了
NM441的临床前研究.本文从药代动力学、抗菌活性、一般药理、临床应用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对NM441进行了介绍.
【总页数】3页(P225-227)
【作者】方利明;金艳;魏敏吉
【作者单位】杭州国光药业有限公司,杭州,310018;杭州国光药业有限公司,杭州,310018;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氟喹诺酮类抗菌剂帕珠沙星 [J], 石和鹏;刘浚
2.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普卢利沙星 [J], 章怡彬;刘明亮;郭慧元
3.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普卢利沙星 [J], 王力卡
4.氟喹诺酮类抗菌剂可能有视网膜脱落微弱风险 [J], 许关煜
5.普卢利沙星——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J], 贺娟;夏培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普卢利沙星
章怡彬;刘明亮;郭慧元
【期刊名称】《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年(卷),期】2008(029)002
【摘要】普卢利沙星(prulifloxacin)为ulifloxacin的脂溶性前药,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军团菌和衣原体等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本文归纳总结了该品的合成方法,并对其药效学、一般药理学、毒理学、药动学和临床研究等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总页数】9页(P49-57)
【作者】章怡彬;刘明亮;郭慧元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9
【相关文献】
1.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普卢利沙星 [J], 王力卡
2.阿米卡星与普卢利沙星交替应用对ICU内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J], 周灵敏;管智慧;邵飞飞;肖小荣
3.磁性煤系高岭土固相微萃取测定尿样中的普卢利沙星 [J], 王雨娜;丁晶;许慧敏;刘美丽;王婕燕
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卢利沙星片中普卢利沙星的含量 [J], 熊建忠
5.普卢利沙星——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J], 贺娟;夏培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卢利沙星对呼吸、泌尿系统感染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观察蔡怀友;于香安;赵兴红;杨侃;王翔
【期刊名称】《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6(27)2
【摘要】氟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抗菌药,对多种细菌感染都显示出优良的临床效果。
普卢利沙星(Pnflifloxacin)属于第3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为了解普卢利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为新药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普卢利沙星对32种168株呼吸、泌尿系统感染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进行观察,并与左氧氟沙星进行了抗菌作用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140-140)
【作者】蔡怀友;于香安;赵兴红;杨侃;王翔
【作者单位】兰州军区联勤部药品仪器检验所,甘肃,兰州,73005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兰州军区联勤部药品仪器检验所,甘肃,兰州,73005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军区联勤部药品仪器检验所,甘肃,兰州,73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19
【相关文献】
1.普卢利沙星片治疗呼吸和泌尿系统急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J], 于佳;修清玉;方正;于锋
2.普卢利沙星对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J], 樊新;徐修礼;
贾继芳;孙怡群;杨佩红;张建芳
3.普卢利沙星片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观察 [J], 刘清平
4.加替沙星对呼吸、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J], 蔡璇;李从荣;施金玲;李红霞;彭少华;李艳
5.帕珠沙星对呼吸、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J], 孙康德;虞中敏;周慧君;王玫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卢利沙星的合成
马淑涛;张建礼;王二兵;王其蕊
【期刊名称】《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年(卷),期】2005(15)6
【摘要】目的改进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普卢利沙星的合成工艺.方法以3,4-二氟苯胺为起始原料经过8步反应制得关键中间体(±)6,7-二氟-1-甲基-4-氧代-1H,4H-[1,3]硫氮杂环丁烷并[3,2-a]喹啉-3-羧酸乙酯(10),化合物10经氢氧化钾水解,然后与4-(1-哌嗪基)甲基-5-甲基-2-氧代-1,3-二氧杂环戊烯(15)反应合成普卢利沙星.结果与结论合成的普卢利沙星的结构经元素分析和1H-NMR确证,总收率为18.6%.
【总页数】4页(P347-350)
【作者】马淑涛;张建礼;王二兵;王其蕊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250012;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山东,淄博,255400;山东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250012;山东大学,药学院,山东,济
南,25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14.5;R978.1
【相关文献】
1.普卢利沙星中间体的合成 [J], 王鹤东;林妮
2.磁性煤系高岭土固相微萃取测定尿样中的普卢利沙星 [J], 王雨娜;丁晶;许慧敏;刘美丽;王婕燕
3.普卢利沙星合成路线图解 [J], 刘明亮;郭惠元
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卢利沙星片中普卢利沙星的含量 [J], 熊建忠
5.普卢利沙星关键中间体的合成 [J], 桑伟;吴蓉;张未星;杜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卢利沙星在治疗其他系统感染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
王家阳;王菊仙
【期刊名称】《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年(卷),期】2011(032)005
【摘要】普卢利沙星是由日本新药公司与明智制果公司共同开发的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在日本及某些欧洲国家被批准用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近年来,人们对其在除上述临床适应证之外的其他系统感染方面进行了较广泛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普卢利沙星可能是对付细菌性前列腺炎和旅行性腹泻的一个具有前景的药物,而其在降低膀胱癌治疗中卡介苗相关毒性方面的潜在预防作用也值得关注.尽管如此,本品在上述领域的应用尚需临床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总页数】6页(P205-210)
【作者】王家阳;王菊仙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哈尔滨,15000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9
【相关文献】
1.普卢利沙星片治疗呼吸和泌尿系统急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J], 于佳;修清玉;方正;于锋
2.普卢利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J], 郑
莉;蔡永宁;刘春涛;吴小侯;吴亚梅;冒国光;张道友;邵玉霞;黄旭元
3.普卢利沙星片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临床研究 [J], 杨静;葛庚芝;夏天
4.普卢利沙星片治疗呼吸系统急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J], 王学通;刘礼乐;蔡奕斌
5.普卢利沙星片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观察 [J], 刘清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氟罗沙星结构氟罗沙星(Ciprofloxacin)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
它是通过抑制细菌DNA酶的活性来发挥其抗菌作用的。
氟罗沙星的化学结构如下:氟罗沙星的分子式为C17H18FN3O3,相对分子质量为331.35。
它的结构中包含有喹诺酮环和氟代环丙基基团。
喹诺酮环是氟罗沙星分子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由两个六元环和一个五元环构成的。
这个环结构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能够与细菌DNA酶结合,阻断DNA的复制和修复过程,从而导致细菌的死亡。
在喹诺酮环上,氟罗沙星还存在一个氟代环丙基基团。
这个基团的引入使得氟罗沙星具有了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和更强的抗菌活性。
氟代环丙基基团的引入不仅增加了氟罗沙星与靶酶的亲和力,还增强了其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杀菌效果。
氟罗沙星的抗菌谱非常广泛,可以有效抑制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
它对于常见的致病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此外,氟罗沙星还对支原体、衣原体等细胞内寄生菌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氟罗沙星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它不仅可以用于治疗轻度和中度感染,还可以用于一些严重感染的辅助治疗。
氟罗沙星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是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组织分布广泛、排泄快速。
因此,它在治疗感染疾病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然而,氟罗沙星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神经系统反应(如头痛、头晕、失眠等)、皮肤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等。
此外,氟罗沙星还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如与抗酸药、铝镁制剂等同时使用会降低其吸收率,与非甾体抗炎药同时使用可能增加肌腱炎的风险等。
氟罗沙星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其化学结构中的喹诺酮环和氟代环丙基基团是其抗菌活性的重要部分。
在临床上,氟罗沙星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疾病,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其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