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考试笔记

  • 格式:docx
  • 大小:31.11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学考试笔记

绪论:

1、地理学

(1)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2)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这一“表层”是具有独特物质结构形状和一定厚度的圈层,在地理文献中称为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或地球表层。地球具有圈层构造: 外部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部有地壳、地幔、地核。

(3)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1、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2、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发展规律。

3、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

4、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

5、研究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

第一章:

1、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运动的共同特征

①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接近圆形。②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的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③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④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⑤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道面比较接近。⑥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2)产生自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地方时不同。

(4)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

(5)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关系。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3、昼夜长短变化与极昼极夜现象

4、产生四季更替

4、地球表面基本特征

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固界面,而沿岸地带成为三相界面。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等。

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并且在交换和循环中伴随着信息的传输。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有可能潜入深海或上升至宇宙空间,但地表仍然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第二章:

1、矿物的概念

矿物是化学元素(单个或若干个)在地质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天然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2、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

1、水平运动:指地壳物质大致平行地球表面,沿着大地水准球面切线方向进行的运动。

岩层在水平方向遭受挤压力或张力,形成巨大而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因此,水平运动又称为“造山运动”。

2、垂直运动:指地壳物质沿着地球半径方向进行的缓慢升降运动。常表现为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高低的变化和海陆变迁。因此,垂直运动又称为“造陆运动”。

3、地质构造(名词)

地壳运动所造成的岩层产状和构造形态的改变称为地质构造。引起地质构造的力主要有压应力、张应力和扭应力等三类,可分别形成压性、张性和扭性构造。

第三章:

1、干洁空气含义

通常把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结空气,简称干空气。

2、大气分层(各自特点)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成分、密度、电离等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将之分为5 层。

1、对流层:大气的最低层,自地面到8—18km,平均11km。

特点——剧烈的垂直对流运动,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对人类和地球生物影响最大。

2、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55km 高度为平流层。

特点——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温随高度的升高不变或微升,大气透明度良好。

3、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85km 高度为中间层。

特点——温度随高度升高迅速降低(因为没有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而氮、氧能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又大部分被上层的大气吸收了);存在强烈的垂直对流,所以该层又称为高空对流层。

4、暖层:从中间层顶到800km 高空为暖层。

特点——空气稀薄;温度因大气强烈吸收太阳紫外辐射而随高度上升迅速升高;高度电离;常常出现极光。

5、散逸层(外层):800 —约3000km 的大气层。

特点——空气极其稀薄;气温很高,而且随高度升高;地球引力小,高速运动的分子可逃逸至宇宙空间。

3温室效应(名词解释)

大气辐射向下指向地面的部分,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几乎全部为地面所吸收,这对地面因辐射而损耗的能量得到一定的补偿,所以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这种作用称为大气保温效应或温室效应。

4、凝结核的作用

(1)对水汽的吸附作用(2)使形成的滴粒比单纯由水分子聚集而成的滴粒大得多,使之处于潮湿环境中,有利于水汽继续凝结。

5、雾的分类

辐射雾——因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层空气变冷,水汽凝结而成;多出现于秋冬季节无云的夜晚,谚语有“十雾九晴”之说。

平流雾——暖湿气流移到冷的下垫面上,冷却降温,水汽凝结而形成;出现范围广。

蒸汽雾——冷空气移动到暖水面上形成的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