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测与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35.00 KB
- 文档页数:33
润滑系统常见故障有:机油压力过低、机油压力过高、机油消耗异常和机油变质。
(1)机油压力过低在使用中,机油压力表指示压力长时间低于正常标准即为机油压力过低。
①机油压力始终过低 机油压力传感器通常安装在主油道中,如果机油压力表和机油压力传感器正常,而机油压力表指示压力过低,可根据润滑系统的组成和油路对故障可能原因进行分析。
如果将油路按油流方向以机油压力传感器为界分成前、后两部分,导致机油压力过低的原因可分为两 方面:一是机油压力传感器前的油路不畅(如滤清器堵塞)或供油不足(如机油量不足)二是机油压力传感器后的油路泄油过快 (如曲轴轴承间隙过大)。
尽管不同发动机的润滑系统组成和油路有一定的差别,但按上述思路,不难对机油压力过低故障进行诊断。
机油压力始终过低时,通常先抽出机油尺检查机油量。
如果机油量充足,可拆下机油压力传感器,短时间启动发动机观察喷油情况,若机油压力 传感器安装座孔喷油无力,应依次拆检机油滤清器、旁通阀、限压阀、集滤器、油管路和机油泵;喷油有力,则应检查机油压力表和机油压力传感动机工作中,如果机油压力始终过低,且后机油压力迅油流回油底温度较低,而运转一段 时间后油压力正若器是否正常。
此外,发有曲轴主轴承异响、连杆轴承异响或凸轮轴 轴承异响等现象,应对上诉产生异响的轴承间隙进行检查。
据试验证明,曲轴主轴承间隙每增大0.01mm,机油压力就会降低0.01MPa。
② 刚启动时压力正常、运转一段时间速降低诊断这类故障,可通过分析发动机润滑系统发生的变化来确定可能的故障原因。
发动机刚启动时,由于启动前大部分机壳,所以油底壳内油量比较充足。
而运转一段时间后,由于部分机油被泵入油道进行循环,所以油底壳内的油量减少。
此外,刚启动时机油,机油温度随发动机温度升高。
而温度对润 滑系统的影响主要是机油黏度,随温度升高机油黏度下降。
如果机油黏度过低,在各轴承间隙一定时,对机油的节流作用变弱,机油压力也会降低。
由上诉分析可知,导致发动机刚启动时机常,而运转一段时间后机油压力又迅速下降的可能原因是:机油量不足或机油黏度过低。
汽车润滑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3三、润滑系常见故障的诊断(一)机油压力过低机油压力过低,将使润滑效果降低,磨损增加,甚至危及机件的正常运转而使之烧坏。
1.故障现象(1)发动机起动后,机油压力表读数迅速降低,机油报警灯闪亮。
(2)发动机在正常温度和转速下,机油压力表读数始终低于规定值。
2.故障原因(1)机油量没有达到规定容量;(2)机油茹度变小;(3)汽油或冷却液进入油底壳;(4)限压阀弹簧弹力过低或调整不当;(5)机油滤清器堵塞;(6)机油泵磨损严重,使其供油压力过低;(7油道堵塞、泄漏;(8)发动机曲轴轴承、连杆轴承配合间隙过大或凸轮轴轴承间隙过大;(9)机油压力表、机油压力传感器及机油压力报警器工作不正常;(10)发动机过热。
3.故障诊断(1)机油压力过低或为0时,应立即停车熄火,否则会很快发生烧瓦抱轴等机械故障。
首先拔出机油尺,检查机油箱内机油液面高度。
若油量不足,应及时添加。
若机油不缺,应检查机油压力传感器的导线是否松脱。
若连接良好,在发动机运转时,拧松机油压力传感器或主油道螺塞,若机油喷出有力,则为机油压力表或其传感器、连接线路故障。
若机油喷出无力,应检查集滤器、机油滤清器、机油泵等是否堵塞,旁通阀是否打开,各出油管、油道是否漏油。
(2)检查机油钻度是否变小,用拇指和食指沾少许机油,两指拉开,两指间应拉有2~3mm的油丝,否则即为机油过稀。
检查机油中是否含有汽油或水分,若混有汽油或水分,则需检查何处渗漏,并排除故障。
(3)通过冷却液温度表,观察发动机是否过热,若过热查明原因排除故障。
(4)若以上检查均为正常,则应检查曲轴轴承、连杆轴承或凸轮轴轴承的间隙是否过大,间隙增大会直接影响机油压力。
(二)机油压力过高机油压力过高,容易冲坏机油滤清器盖,也会冲坏机油压力传感器。
1.故障现象(1)发动机在正常温度和转速下,机油压力表读数高于规定值。
(2)发动机在运转中,机油压力表读数突然增高。
2.故障原因(1)机油私度过大。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1.引言 (3)2.润滑系系统主要部件 (3)2.1油底壳 (3)2.2机油泵 (3)2.3机油滤清器 (3)2.4机油冷却 (4)2.5曲轴箱通风装置 (4)3.润滑系统的维修 (4)3.1机油泵的维修 (4)3.2机油滤清器的保养与检修 (5)3.3机油压力开关的检测 (5)3.4机油质量的检查 (6)3.5曲轴箱通风装置保养 (6)4.润滑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6)4.1机油报警灯亮,机油压力过低 (6)4.2机油报警灯亮,机油压力过高 (7)4.3机油消耗过多 (8)4.4机油易变质 (9)5.车辆故障实例与分析 (9)6.总结 (10)摘要发动机的润滑是有润滑系统来实现的。
润滑系统是发动机的重要辅助系统之一,润滑系统的基本任务,就是讲清洁的,压力和温度适宜的机油不断供给个零件的摩擦表面,以起到润滑减磨、清洗、冷却、密封、防锈、吸震等作用。
本文简述了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构成,描述了各种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故障现象,归纳导致故障发生的原因,介绍了分析故障的方法。
关键词润滑系统;常见故障;故障诊断方法1.引言发动机工作时没有许多相互配合零件产生相对运动,如曲轴与轴承,活塞、活塞环与缸壁,气门与导管,挺柱或摇臂与凸轮轴等。
在这些相对运动零件表面之间,必然产生摩擦,有摩擦就会有磨损。
当零件装配调整不当,磨蚀损坏或发生其他故障时,将会引起发动机各种故障,润滑系统会出现,机油压力异常,机油消耗过多或机油变质等不正常现象。
润滑系统就是讲清洁的,压力和温度适宜的机油不断供给个零件的摩擦表面,以起到润滑减磨、清洗、冷却、密封、防锈、吸震等作用。
润滑方式有,压力润滑,飞溅润滑,润滑脂润滑。
所以做好润滑系统的养护和检修是十分重要的。
2.润滑系系统主要部件2.1油底壳用来贮存润滑油。
在大多数发动机上,油底壳还起到为润滑油散热的作用。
2.2机油泵它将一定量的润滑油从油底壳中抽出经机油泵加压后,源源不断地送至各零件表面进行润滑,维持润滑油在润滑系中的循环。
润滑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摘要发动机寿命除设计因素外,润滑系统对汽车发动机的正常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润滑系统主要由油池、机油泵、机油滤清器、阀门装置与铸于发动机体的油道组成。
润滑系统具有润滑清洁、散热和密封四大功用。
当然,机油系统必须有了机油才能发挥四大作用,因此,机油是润滑系统中的主角。
汽车发动机的正常工作需要机油在运动机件之间产生油膜,减少磨擦阻力和动力消耗,并减小机件磨损;循环流动的机油将磨擦脱落的金属细屑带走,使之不能加剧磨损,同时,流动的机油将摩擦产生的热量带走,使运动机件不因温度过高而烧损;粘性的机油还能在活塞环与汽缸壁之间构成油膜,起到密封作用,增强汽缸压力关键词:润滑系常见故障部位常见故障诊断方法常见故障维修案例目录1 引言 (1)2 发动机润滑系的功用与组成 (1)2.1润滑系统的功用 (1)2.2发动机润滑方式 (1)2.2.1压力润滑 (1)2.2.2飞溅润滑 (2)2.2.3润滑脂润滑 (2)2.3润滑系统的组成与油路 (2)2.3.1油底壳 (2)2.3.2机油泵 (2)2.3.3机油滤清器 (2)2.3.4机油集滤器 (2)2.3.5主油道 (3)2.3.6限压阀 (3)2.3.7机油泵吸油管 (3)2.3.8曲轴箱通风装置 (3)2.4润滑系的主要部件 (4)2.4.1 机油泵 (4)2.4.2 机油滤清器 (5)3 润滑剂 (6)3.1润滑剂的分类和作用 (6)3.2润滑剂 (7)3.2.1机油的功用 (7)3.2.2机油的使用特性与机油添加剂 (7)3.3机油的分类 (8)3.4机油的更换与注意事项 (9)4 润滑系常见的故障 (9)4.1 常见故障,机油压力低包括: (9)4.1.1机油粘度不足 (10)4.1.2 机油泵吸油不足: (10)4.2 常见故障,漏油包括: (10)4.2.1 密封垫损坏 (10)4.2.2机体变形 (10)4.3 常见故障,机油压力高包括: (10)4.3.1 油道堵塞 (10)4.3.2配调整不当 (10)4.3.3 机油粘度过高 (10)4.4 常见故障,机油消耗过多包括: (10)4.4.1机体与活塞磨损 (10)4.4.2发动机漏油 (11)4.5 机油压力表/灯的问题 (11)4.6 常见故障,加油口冒气: (11)5 润滑系常见故障的诊断 (11)5.1发动机机油油压过低的诊断与维修 (11)5.2发动机机油油压过高的诊断与维修 (12)5.3是否有外部机油泄露时的诊断和维修 (12)5.4机油消耗过大的诊断与维修 (13)6 润滑系故障维修实例 (15)结论 (17)参考文献 (18)1 引言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在汽车进行保养时提到要为汽车更换“机油、机滤“,相信很多人就比较熟悉了。
汽车发动机润滑系详细介绍发动机润滑系统第六章发动机的润滑系概述润滑系的主要部件润滑系的主要油路详细介绍发动机润滑系统§6.1概述发动机工作时,传力零件相对运动表面之间不能直接接触。
因为,任何零件的工作表面,即使经过极为精密的加工,也难免存在一定程度的表面粗糙度。
在它们接触且相对运动时,必然产生摩擦和磨损。
而摩擦产生的阻力,既要消耗动力,阻碍零件的运动,又使零件发热,甚至导致工作表面烧损。
因此,必须进行润滑。
即在两零件的工作表面之间加入一层润滑油使其形成油膜,将零件完全隔开,处于完全的液体摩擦状态。
这样,功率消耗和磨损就会大为减少。
详细介绍发动机润滑系统一、润滑系的作用1.润滑:将润滑油不断地供给各零件的摩擦表面,形成润滑油膜,减小零件的摩擦、磨损和功率消耗。
2.清洁发动机工作时,不可避免地要产生金属磨屑,空气所带入的尘埃及燃烧所产生的固体杂质等。
这些颗粒若进入零件的工作表面,就会形成磨料,大大加剧零件的磨损。
而润滑系通过润滑油的流动将这些磨料从零件表面冲洗下来,带回到曲轴箱。
在这里,大的颗粒沉到油底壳底部,小的颗粒被机油滤清器滤出,从而起到清洁的作用。
3.冷却由于运动零件的摩擦和混合气的燃烧,使某些零件产生较高的温度。
而润滑油流经零件表面时可吸收其热量并将部分热量带回到油底壳散入大气中,起到冷却作用。
4.密封发动机气缸壁与活塞、活塞环与环槽之间间隙中的油膜,减少了气体的泄漏,保证气缸的应有压力,起到了密封作用。
5.防蚀由于润滑油粘附在零件表面上,避免了零件与水、空气、燃气等的直接接触,起到了防止或减轻零件锈蚀和化学腐蚀的作用。
6.液压作用:润滑油还可用作液压油,如液压挺柱,起液压作用;7.减震缓冲作用:在运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吸收冲击并减小振动,起减震缓冲作用。
详细介绍发动机润滑系统二、发动机的润滑方式发动机工作时,由于各运动零件的工作条件不同,因而要求的润滑强度和方式也不同。
零件表面的润滑,按其供油方式可分为压力润滑,飞溅润滑和定期润滑。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毕业论文题目车用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测与分析I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日期: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3)其它摘要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是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