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3.48 MB
- 文档页数:111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一、心理健康的含义1、什么是心理?人类的心理现象包括过程心理和个性心理两部分。
过程心理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
2、什么是健康?罗马医生盖论说:健康指没有疾病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下定义包括四个方面: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3、什么是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个人心理所具有的正常的积极的状态和同环境保持良好心理适应的能力。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能够顺应社会并与社会保持同步。
保持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之一。
4、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探索和研究人的心理健康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等都属于智力因素,情绪、意志、信念、理想、价值观等都属于非智力因素。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内容包括:智力的发展与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环境适应教育、人格健康教育等。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像生理健康的标准那样具体、精确和绝对。
心理现象的度量没有一个固定而清晰的界限,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不是泾渭分明的对立面,人的心理及行为是一个由正常逐渐走向异常,由量变到质变,并且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连续谱。
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良好的自我意识、良好的社会功能、良好的应付方式、良好的人生态度。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包括七个方面:(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3)意志健全(4)人格完整(5)人际关系和谐(6)适应能力强(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樊富珉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7个标准:(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作为高等院校的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每一个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非常重要。
1.1 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在生活中发挥其潜能、适应环境、实现自我价值的状态。
它不仅是人的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包括个体对生活的主观体验、情感和个性等方面。
心理健康与人的身体健康密不可分,具有重要的作用。
心理健康不仅能够增强个体的自我保护能力、适应能力,还可以提升个体的心理抗压能力、创造力等素质。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心理健康是个体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第二章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学业的压力,很多大学生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失眠等。
本章主要介绍一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2.1 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其主要表现是情感低落、痛苦、无助感、自杀观念等。
在大学生中,由于学业和生活的压力,很容易出现抑郁症。
2.2 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主要表现是担心、不安、紧张等。
由于大学生处于转变期和适应期,很容易出现焦虑症。
2.3 失眠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睡眠不足的情况。
由于大学生学业压力大,加上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因素,很容易出现失眠问题。
为保持心理健康,大学生应当采取具体的措施。
本章主要介绍相应的心理健康指导措施。
3.1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健康饮食、适量的运动等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
大学生应当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2 寻求帮助如果出现了心理问题,应当及时寻求医生和师长的帮助。
大学生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调适等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3.3 发扬个性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同时,还应当多参加社交活动,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
第四章小结本手册主要介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常见心理问题以及心理健康指导。
大学生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青年中早期。
青年期五大任务:确立人生价值;寻找友谊;求知;寻找爱情;寻找职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能合理调控情绪,保持良好心境; 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能适应社会环境;人格品质完全统一;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问题——即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因内外有害因素引起的自己意识到或意识不到的主观困惑状态或心理异常现象。
判断心理问题的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判断心理问题的现实标准有否影响正常学习、工作、人际交往大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以往心理问题未解决,或隐藏的问题在这一阶段爆发:原生家庭的影响、中小学生活过于单一。
中小学教育中重要内容的缺失:过分重视分数,忽略全人教育:人际能力、自我管理与发展、爱、性、成人前的准备。
新的人生任务转换失败,中学与大学的衔接出现问题:学习方法、生活方式;新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阶段性目标向下一个人生目标的迈进。
心理咨询能帮你什么提供一种合适的情感宣泄渠道,提供理解、关心、支持、鼓励。
令你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帮你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让你有机会探索自己,包括意识和无意识。
助你恢复爱的能力。
使你重塑健全人格。
伴你度过人生各个发展阶段的种种危机影响心理咨询效果的因素咨询师的人格力量、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
来访者问题的严重程度。
来访者自我改变的动机强度及其行为改变的意志能力。
来访者经常所处环境的配合情况。
心理咨询的原则:自愿。
“ 来者不拒、去者不追” 。
原则上讲,来求询的来访者必须完全出于自愿,这是确立咨访关系的先决条件。
没有咨询愿望和要求的人,咨询师不会主动找他(她并为其心理咨询,只有自己感到心理不适,为此而烦恼并愿意找咨询师倾诉以寻求心理援助,才能够获得问题的解决。
保密。
不在任何场合谈论来访者的隐私;除非征得来访者的同意,不向来访者的单位领导、同事、同学、父母、配偶等谈及来访者的隐私。
第一讲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意义与价值1,心理健康的社会诱因总幸福指数=先天遗传+后天环境+你能控制的心理力量2,心理健康在人生中的意义与价值……是幸福,快乐的源泉……是乐观,自信的基础……是良好交往的保证……是人生成败的关键二,健康的概念1,健康:194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2,亚健康:由于激烈竞争和物质大量丰富等原因所导致的心理,生理失衡状况。
如:心悸,疲劳,紧张,失眠,健忘,注意力分散等。
3,心理健康:指个体对环境的高效而满意的适应,在这种状态下,人的生命具有活力,人的潜能得到开发,人的价值能够实现。
4,心理健康等级: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
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是一种持续的精神和情绪状态。
精神病是严重的心理疾病。
5,心理健康的标志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是健康概念不可分割的部分,但是心理健康的标准并不像生理健康那样具体,精确,绝对,因为心理现象是主观精神现象,它的度量很难有一个固定而清晰的界限。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志:○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地生活三,正确理解和运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注意问题:1,心理不健康不等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
2,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一种连续状态;在许多情况下,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变态心理与常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是程度的差异。
3,心理健康的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过程;4,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衡量是否健康的标准,而且为我们指明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
5,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基本标准:能够有效地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
四,如何判断心理是否健康心理健康的人是“爱自己”的;………“爱他人”的;………乐于改变自己的;………爱学习,爱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