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版)
- 格式:doc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26
附件2 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第一部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现场调查用)一、传染病报告卡信息1.1 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1.2 患者姓名*:(患儿家长姓名:)1.3 身份证号:1.4 性别*:1.5 出生日期*:年月日(公历)a.年龄*:(单位:,可填写实足年龄)1.6 患者工作单位:联系电话:1.7 病人现住址属于*1.8 病人现住址*:省地(市) 县(区) 乡(镇、街道)村(居委)1.9 患者职业*(大中小学1.10 病例分类1.11 发病日期*:20 年月日1.12 诊断日期*:20 年月日时1.13 死亡日期:20 年月日1.14 疾病名称:法定传染病:1.15 填卡医生:1.16 报告单位:1.171.18 备注:二、流行病学调查信息2.1 报告日期*:20 年月日2.2 调查日期*:20 年月日2.3病例户籍*_______ 户籍地址(大陆户籍填写)*:省地(市) 县(区)乡(镇、街道)户籍地相对现住址如非本县区,发病时在现住址居住时间*日日日-3月(不含)3月(注:如为外籍或港澳台病例,则选择在中国大陆居住时间)2.4是否在集体单位(学校、幼儿园、工厂等)*如是,所在集体单位具体名称:2.5 是否发热*:如是,则发热日期为*:20 年月日2.6 是否出疹*:如是,则出疹日期为*:20 年月日2.7其他临床症状*: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口腔黏膜斑淋巴节肿大关节炎/关节疼痛2.8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具体为2.9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接种史(须详细填写)a.含麻疹成分疫苗剂次数剂剂剂3剂i 如接种过,第1剂接种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第2剂接种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最后一剂接种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Ii iii 如为<15岁儿童且未按照免疫程序完成应接种剂次数(注:8~17月龄应已接种1剂,≥18月龄应已接种2剂),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b.含风疹成分疫苗剂次数剂剂剂3剂i 如接种过,第1剂接种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疫苗种类:第2剂接种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疫苗种类:ii是否与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2.12若是,发病时怀孕周数:2.13是否为一起麻疹或风疹暴发疫情的病例如是,是否为一起新的暴发暴发编码2.14可能的感染地*如为中国大陆,具体为: 省 地(市) 县(区)详细感染地来源(尽可能具体到地区及单位)详述判断依据(尤其阐明出疹前7~21日详细活动情况):2.15 个案调查备注:三、标本采集情况3.1是否采集第一份血标本*: 采集日期:20_____年_____月_____日3.2是否采集第二份血标本*: 采集日期:20_____年_____月_____日3.3是否采集病原学检测标本*:如是,标本类型:a. 采集日期:20 年 月 日b. 采集日期:20 年 月 日3.4 采集其他标本:_____________ 采集日期:20 年 月 日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单位: 调查人员:第二部分 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监测病例分类四、血清学检测结果4.1第一份血标本收到日期*:20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麻疹IgM *风疹IgM *检测单位:______ 检测结果报告日期*:20___年____月____日4.2第二份血标本收到日期*:20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麻疹IgM *风疹IgM *检测单位:______ 检测结果报告日期*:20___年____月____日4.3 是否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血进行麻疹IgG如是,第二份血麻疹IgG抗体是否≥4否第二份血风疹IgG抗体是否≥4否检测单位:______ 检测结果报告日期*:20___年____月____日五、核酸检测结果5.1是否开展核酸检测*5.2病原学标本收到日期*:20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5.3标本类型(可多选)*:____________5.4检测方法(可多选)*:________5.5麻疹核酸检测结果为*:人RNaseP基因检测结果为:5.6风疹核酸检测结果为*:人RNaseP基因检测结果为:检测单位:______ 检测结果报告日期*:20___年____月____日六、病毒分离结果6.1 病原学标本收到日期*:20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6.2标本类型(可多选)*:____________6.3 病毒分离所用细胞*:细胞____________6.4分离鉴定结果*____________检测单位*:______________ 检测结果报告日期*:20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七、基因型鉴定7.1基因型鉴定标本收到日期*:20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7.2标本类型*(可多选):阳性产物__________7.3麻疹病毒基因型鉴定结果如为阳性,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___ 毒株命名:__________________7.4风疹病毒基因型鉴定结果如为阳性,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___ 毒株命名:__________________检测单位*:______________ 检测结果报告日期*:20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第三部分病例分类8.1 监测病例分类*:8.2 是否为与接种疫苗相关的发热出疹8.3 麻疹病例感染来源*判定依据*: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填表说明第一部分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一、传染病报告卡信息该部分是传染病报告卡的内容,按照报告卡要求进行填写。
斗门镇中心卫生院麻疹监测方案加强麻疹监测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为配合《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二)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预测预警。
(三)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轨迹。
(四)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措施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一)监测病例定义。
麻疹疑似病例定义为: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所有麻疹疑似病例均作为监测对象。
(二)监测病例分类。
对麻疹疑似病例主要按照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类,分类示意图见附件1。
1.实验室诊断病例(1)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
(2)从麻疹疑似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基因者。
2.临床诊断病例(1)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且无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2)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有明确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他明确诊断者。
3.排除病例(1)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风疹IgM抗体阳性,或经实验室确诊为其他发热出疹性疾病者。
(2)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但有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如与风疹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
(3)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麻疹IgM抗体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无明确流行病学联系或有其他明确诊断者。
三、监测内容(一)病例报告。
临床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发现麻疹病例或麻疹疑似病例,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规定进行报告。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引言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麻疹病毒引起。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虽然麻疹疫苗的广泛使用大大减少了麻疹发病率,但仍然存在麻疹的暴发和流行风险。
为了确保对麻疹疫情有准确的监测和控制,需要建立一套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目的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全国范围内的麻疹监测方案,以便及时掌握麻疹疫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监测对象全国麻疹监测的对象包括麻疹患者、麻疹疫苗接种人群以及潜在的传染源。
主要监测对象如下:1. **麻疹患者**:监测麻疹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传染性等,以及患者的相关信息(如年龄、性别、居住地等)。
2. **麻疹疫苗接种人群**:监测接受过麻疹疫苗的人群中发生的麻疹病例,以评估疫苗的有效性。
3. **潜在的传染源**:监测可能存在的潜在传染源,如未接种疫苗的人、病毒携带者等。
监测内容全国麻疹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麻疹病例报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报告发生的麻疹病例,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及治疗情况等。
2. **麻疹疫苗接种情况**:监测麻疹疫苗的接种情况,包括接种人群的年龄、接种次数、接种效果等。
3. **病毒株分析**:对麻疹病例的病毒株进行分析,研究病毒株的变异情况、传播途径等,为疫情的监测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4. **暴发疫情调查**:对麻疹的暴发疫情进行调查,追踪病例的传播链条,找出疫情的来源和传播途径,采取控制措施。
监测方法全国麻疹监测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 **实时报告制度**:建立麻疹病例的实时报告制度,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上报麻疹病例的相关信息。
2. **样本采集与检测**:对麻疹病例的样本进行采集,并进行麻疹病毒的检测,以确认病毒感染和病例的归属。
3. **流行病学调查**:对麻疹的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对病例进行追踪调查、观察传染链条、分析传播途径等。
4. **数据分析与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布麻疹疫情的报告,以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变化。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国务院《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开展麻疹监测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为做好麻疹监测工作,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3〕484号,以下简称《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二)掌握麻疹、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
(三)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路径。
(四)评价麻疹、风疹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一)监测病例定义。
监测病例定义为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
(二)监测病例分类。
1.实验室确诊病例(1)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①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②病原学标本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者;③恢复期血清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
(2)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
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
①血标本检测风疹IgM抗体阳性者;②病原学标本检测风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风疹病毒者;③恢复期血清风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
2.临床诊断病例(1)流行病学联系病例①流行病学联系麻疹病例。
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②流行病学联系风疹病例。
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2)临床符合病例①临床符合麻疹病例。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