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监测与控制共34页
- 格式:ppt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34
麻疹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工作要点2.1 用于监测的病例定义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
2.2 监测内容2.2.1 将麻疹疫情报告纳入AFP病例专报系统,对疑似病例进行报告。
2.2.2 对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提高报告敏感性、完整性与及时性。
2.2.3 开展暴发调查。
2.2.4 分析人群免疫状况,及时发现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预测并预防麻疹暴发。
2.2.5 建立由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麻疹血清学实验室组成的实验室监测网络。
2.2.6 有条件的地区和麻疹发病率较低的地区,对所有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血清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2.2.7 开展麻疹病毒学、免疫成功率和人群抗体水平的监测。
2.3 疫情监测2.3.1 病例报告(1)常规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工作人员发现麻疹疑似病例后,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2)快速报告:发现首例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暴发疫情报告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最快的方式将疫情逐级报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专报系统:各级疾病控制机构执行麻疹疑似病例旬报制度(包括“零病例”报告)和麻疹疫情旬报完成情况月报制度。
旬报时间为:乡级→县级每旬逢9日,县级→市级每旬逢3日,市级→省级每旬逢6日;月报在每月上旬进行报告。
旬报和月报表格各省可根据目前工作情况自拟。
2.3.2 病例调查对麻疹疑似病例按照《附件五》中表2-1-3、表2-1-4的要求进行调查和采集血清标本。
病例调查工作由乡级防保单位或县级疾病控制机构工作人员负责,并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完成。
调查结束后,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立即报当地县级疾病控制机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于7天内上报市级及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于每月15日前通过联网上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各级分别完成原始调查资料的复印件和备份。
2.3.3 主动监测(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进行AFP病例主动监测时对麻疹病例进行主动监测,在向上一级进行麻疹“零”病例和非“零”病例报告时,必须是在对辖区内医疗单位进行主动监测的基础上进行旬报。
《麻疹实验室监测与质量控制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贵州省麻疹实验室的监测与质量控制状况,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贵州省xx年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麻疹实验室的监测数据,综合评价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
结果xx年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数563例,采集标本670份,散发病例血标本采集率为94.7%;确诊麻疹病例49例,其中实验室确诊45例,占麻疹病例的91.8%。
;实验室血清学结果7d及时报告率为87.5%。
1起麻疹暴发得到确诊。
2株麻疹阳性分离物经序列测定和分析均为h1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
质量控制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家麻疹实验室(nationalmeasleslaboratory,nml)要求。
结论xx年贵州省麻疹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良好,具有良好质量控制体系,为消除麻疹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室基础。
随着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attinuatedlivevaccine,mv)免疫覆盖率不断提高,贵州省麻疹发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
卫生部于xx年发布《xx~xx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中指出到xx年全国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不包括输入病例)[2]。
目前,中国已处于麻疹消除的关键时刻,在麻疹监测系统中,保持高质量的实验室监测,是实现消除麻疹的重要内容。
为评价贵州省麻疹实验室网络(measleslaboratorywork,mln)运转情况,保证试验结果准确可信,现将贵州省xx年麻疹实验室监测数据与质量控制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麻疹病例资料来源于xx年贵州省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全省麻疹实验室网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捕获法进行麻疹、风疹igm抗体检测血清学资料。
1.2病毒分离鉴定用vero/slam (signalinglymphocyteactivationmolecule)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小管进行麻疹病毒(measlesvirus,mev)分离,阳性分离物提取病毒rna进行产物扩增,经琼脂凝胶电泳与序列测定进行鉴定。
针对一例麻疹的监测防控工作开展麻疹监测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对确诊麻疹病例,在48小时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认真做好麻疹确诊病例居住地常规免疫服务情况调查,发现免疫薄弱环节和薄弱地区,对接种率不达标的要立即开展查漏补种,消除免疫空白。
继而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疫情。
标签:麻疹监测防控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经空气飞沫传播,儿童是主要易感人群,是严重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传染病之一。
我国制定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提出了综合性消除麻疹策略,其中包括在做好儿童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麻疹强化,以提高人群免疫力;同时开展疾病监测、加强疫情控制、控制风疹、控制医院感染、加强健康促进等。
2014年国务院《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其中开展麻疹监测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
2015年2月11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传染病网络直报子系统监测发现由遵义市航天医院上报一例我县住址的疑似麻疹病例,由汇川区疾控中心采集患者咽拭子送检,2月15日出具咽拭子麻疹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由遵义市订正为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
2月11日我中心组织人员到患儿居住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情况:患者,聂某某,男,2014年5月15日出生,8月龄,为我县许家坝镇街联村老场组常住儿童。
该患儿因长期体弱多病,躯干及四肢时常出现皮疹样症状,至使3月龄皆无常规免疫疫苗接种史。
2015年1月24日因感冒发热、躯干出疹就诊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遵医附院诊断治疗不详,家长口述诊断为湿疹,至1月29日患儿病情好转出院(根据遵义汇川区疾控网络记载流调显示,在遵医附院住院同期曾有疑似麻疹患者同住儿科,但处于不同病房)。
2015年2月6日该儿童再次患病就诊于我县人民医院儿科,诊断为肺炎入院治疗(入院时患儿躯干及四肢有皮疹,但未以疑似麻疹诊断?)。
至2月11日因患儿病情无好转,且无法对患儿进行输液,家长随即将患儿转往遵义航天医院,遵义航天医院以疑似麻疹病例报告并隔离治疗,2月18日(腊月30)患儿病情基本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