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议事规则的精华PPT
- 格式:pdf
- 大小:19.09 MB
- 文档页数:56
《罗伯特议事规则》精华篇通过会议来处理事务的逻辑实质是:以动议、报告或传达讯息的⽅式将事务提交给会众,通过讨论使各⽅⾯的意见得以充分表达,然后以表决的⽅式来体现⼤多数成员的意愿。
让我们先来介绍议事规则的⼀些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看似平淡,似乎是不⾔⾃明的常识,却是会议规范乃⾄整个民主体制的基⽯。
由于议事规则中的规定⼤多由这些基本原则推演⽽来,深⼊了解这些基本原则,对这些原则的精神领会越透彻,对议事规则的细节和技术性的规定就越能够融会贯通。
⼀、组织的权利先于个体的权利组织有权制定全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
在成员的权利与组织的权利发⽣冲突时,组织的权利优先。
如下例所⽰:⼀次会议正在讨论某项动议。
王⼥⼠经主席许可得到发⾔权。
这时,不赞成动议内容的李先⽣与王⼥⼠争执起来。
主席要求成员遵守会议秩序。
李声称作为成员他有发⾔的“权利”。
主席冷静地指出,组织有权以有秩序的⽅式处理事务,这⼀权利⾼于成员个⼈的发⾔权,并且告诉李先⽣,组织有权驱逐任何妨碍组织⾏使这⼀权利的成员。
⼆、所有的成员都是平等的主体,平等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会议的决定权⼒归属组织成员所有。
每位成员都平等地享有参加会议、提出动议、在辩论中发⾔、提问、提名候选⼈、参加表决和被选举等权利,同时负有遵守议事规则、维持会场秩序、服从会议决定和保密等义务。
如下例所⽰:李先⽣认为他有权就某项动议提出某反对意见。
但要在辩论中发⾔,李必须⾸先取得主席的同意,由主席将发⾔权分派给他后⽅能发⾔。
因为李先⽣与他⼈的发⾔权平等,所以不能以⾃⼰有发⾔权为由打断别⼈的发⾔。
主席分派发⾔权的⽅式,正是保障所有成员平等发⾔权的制约机制。
三、必须达到法定⼈数才能处理事务法定⼈数是合法处理事务必须出席的最少⼈数。
这⼀数⽬往往在组织的章程中有明⽂规定。
在委员会会议或⼩型会议,法定⼈数通常为过半数。
法定⼈数的⽬的在于防⽌⼀个不具有代表性的⼦团体以组织的名义采取措施。
如下例所⽰:社区家庭协会的⼀次会议已经进⾏了很长时间,由于天⾊已晚,许多会员陆续离开了会场。
罗伯特议事规则超级精华版(15条)为保证会议的公平、高效和文明,保护每个人平等的表达权利,特制定本“议事规则”。
第一章动议规则第1条动议可议原则:会议讨论的内容应当是一系列明确的动议,“动议动议,就是行动的建议!”第2条动议中心原则:先动议后讨论,无动议不讨论。
动动议是开会议事的基本单元。
第二章发言规则第3条主持中立原则:“主持人”依据规则裁判并执行程序,但不能发表意见,也不能总结别人的发言。
主持人发言必须先授权他人临时主持,直到当前动议表决结束。
第4条机会均等原则:发言前要举手,得到主持人允许后方可发言。
先举手者优先,但尚未对当前动议发过言者,优先于已发过言者。
发言请起立。
第5条发言完整原则: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
第6条面对主持原则;只能对着主持人发言,参会者之间不能直接辩论。
第7条限时限次原则:每人每次发言的时间不得超过2分钟,对同一动议的发言每人不得超过2次,或者大家可以现场约定。
第8条一时一件原则:发言不能偏离当前动议的议题。
一个动议表决之后才能讨论另一个动议。
主持人应该打断跑题发言。
第9条遵守裁判原则:主持人应打断违法发言规则的人,被打断者应马上停止发言。
第10条正反轮流原则:主持人应尽量让意见相反的双方轮流得到发言机会以保持平衡。
第11条明确立场原则:发言人应首先表明赞成或反对,然后说说理由。
第12条文明表达原则:不能人身攻击、不能质疑他人动机、习惯或偏好,只能就事论事。
第三章表决规则第13条充分辩论原则:只能等到发言次数都已用尽,或者虽然次数没有用尽,没人再想发言,才能提请表决。
只有主持人可以提请表决。
第14条正反表决原则:主持人应该先请赞成方举手,再请反对方举手,但不要请弃权方举手。
如果主持人享有表决权,应该最后举手。
第15条过半通过原则:当“赞成方”票数多于“反对方”,动议通过,平局等于没通过。
议事规则顺口溜:1.议题具体,得是动议;2.没有动议,讨论无的;3.有口难言,主持中立;4.举手发言,等待准许;5.耐心聆听,打断无礼;6.面对主持,免得生气;7.限时限次,公平合理;8.一时一件,不许跑题;9.主持叫停,得要服气;10.正反轮流,皆大欢喜;11.首先表态,再说道理;12.就事论事,不能攻击;13.话都说完,才能表决;14.先正后反,弃权没戏;15.多数通过,平局没过16.萝卜青菜,开会顺利。
罗伯特议事规则超级精华版(15条)为保证会议的公平、高效和文明,保护每个人平等的表达权利,特制定本“议事规则”。
第一章动议规则第1条动议可议原则:会议讨论的内容应当是一系列明确的动议,“动议动议,就是行动的建议!”第2条动议中心原则:先动议后讨论,无动议不讨论。
动动议是开会议事的基本单元。
第二章发言规则第3条主持中立原则:“主持人”依据规则裁判并执行程序,但不能发表意见,也不能总结别人的发言。
主持人发言必须先授权他人临时主持,直到当前动议表决结束。
第4条机会均等原则:发言前要举手,得到主持人允许后方可发言。
先举手者优先,但尚未对当前动议发过言者,优先于已发过言者。
发言请起立。
第5条发言完整原则: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
第6条面对主持原则;只能对着主持人发言,参会者之间不能直接辩论。
第7条限时限次原则:每人每次发言的时间不得超过2分钟,对同一动议的发言每人不得超过2次,或者大家可以现场约定。
第8条一时一件原则:发言不能偏离当前动议的议题。
一个动议表决之后才能讨论另一个动议。
主持人应该打断跑题发言。
第9条遵守裁判原则:主持人应打断违法发言规则的人,被打断者应马上停止发言。
第10条正反轮流原则:主持人应尽量让意见相反的双方轮流得到发言机会以保持平衡。
第11条明确立场原则:发言人应首先表明赞成或反对,然后说说理由。
第12条文明表达原则:不能人身攻击、不能质疑他人动机、习惯或偏好,只能就事论事。
第三章表决规则第13条充分辩论原则:只能等到发言次数都已用尽,或者虽然次数没有用尽,没人再想发言,才能提请表决。
只有主持人可以提请表决。
第14条正反表决原则:主持人应该先请赞成方举手,再请反对方举手,但不要请弃权方举手。
如果主持人享有表决权,应该最后举手。
第15条过半通过原则:当“赞成方”票数多于“反对方”,动议通过,平局等于没通过。
议事规则顺口溜:1.议题具体,得是动议;2.没有动议,讨论无的;3.有口难言,主持中立;4.举手发言,等待准许;5.耐心聆听,打断无礼;6.面对主持,免得生气;7.限时限次,公平合理;8.一时一件,不许跑题;9.主持叫停,得要服气;10.正反轮流,皆大欢喜;11.首先表态,再说道理;12.就事论事,不能攻击;13.话都说完,才能表决;14.先正后反,弃权没戏;15.多数通过,平局没过16.萝卜青菜,开会顺利。
议事规则一、制定本规则的基础制定本规则的基础是中华医学会23届理事会的议事规则(2005年6月25日通过)和被广泛采用的《罗伯特议事规则》(Henry Martyn Robert: Rules of Order)(1,2)。
Robert在总结美国国会、英国议会、法院审判及各种社团的议事程序和规则的基础上,写成此书,于1876年出版。
一个多世纪以来,《罗伯特议事规则》已成为各种组织和机构在召开各种大小会议时的准则,各种民间机构、学术团体乃至议会都用它作为自己的议事准则。
美国医学界大多数学会及专业团体(如:美国医学会AMA,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神经外科医师协会,美国医学信息协会,等)也都采用这一规则开会(3~8)。
我国议事规则始于孙中山先生(2)。
1995年,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美国1978年版《Robert议事规则》。
我们以中华医学会23届理事会的议事规则(2005年6月25日通过)和2005年版的Robert’s Rules in Plain English为主要参照来源,制定本规则。
二、议事规则的基本原则1.保证参会的每个成员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利。
2.达到法定人数,做出的决定才是有效的。
3.服从多数人的意见。
经过充分讨论辩论后投票,多数人同意的意见为最终决议,少数人的不同意见虽然不能成为最终决议,但得以表达。
4.不发言表示同意。
5.每一动议仅应包含一个单一问题。
复杂问题应分开成为多项动议,这样才能保证投票的效果。
6.必须保证充分的讨论时间,允许所有有意发言者发言,在所有人得到发言机会之后,已发言者才能有再次发言的机会。
同一个动议不能在同一次会议上第二次提起。
7.不允许的动议:(1)明显与会议举办方宗旨违背的动议;(2)与正被考虑的起草文件无关的动议;(3)人身攻击的动议(主席来控制)三、会议程序1.欢迎2.宣读上次会议记录。
每次会议的第一件事是宣读上次会议的内容,无异议后才成为正式记录,以保证记录反映上次会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