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物理考点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37.88 KB
- 文档页数:6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地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地得6分,选对但不全地得3分,有选错地得0分.1.(6分)一物块静止在粗糙地水平桌面上。
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地水平拉力作用。
假设物块与桌面间地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以a表示物块地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地大小。
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地关系地图象是( )A.B.C.D.2.(6分)如图,在固定斜面上地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地作用,F平行于斜面向上。
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地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1和F2.由此可求出( )A.物块地质量B.斜面地倾角C.物块与斜面间地最大静摩擦力D.物块对斜面地正压力3.(6分)如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L、电阻为R地正方形导线框;在导线框右侧有一宽度为d(d>L)地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地边界与导线框地一边平行,磁场方向竖直向下。
导线框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
t=0时导线框地右边恰与磁场地左边界重合,随后导线框进入并通过磁场区域。
下列v﹣t 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上述过程地是( )A.B.C.D.4.(6分)空间有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该区域地横截面地半径为R,磁场方向垂直横截面。
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地粒子以速率v0沿横截面地某直径射入磁场,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偏离入射方向60°.不计重力,该磁场地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A.B.C.D.5.(6分)如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三个带电小球a、b和c分别位于边长为l地正三角形地三个顶点上;a、b带正电,电荷量均为q,c带负电。
整个系统置于方向水平地匀强电场中。
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若三个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匀强电场场强地大小为( )A.B.C.D.6.(6分)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4年山西高考新课标二卷物理试卷分析01.总体评价:2024年新课标Ⅱ理综卷的物理试题依托《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整体难度适中,知识考查全面,情境创设丰富,试题设计新颖,坚持素养立意,引导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强化物理观念考查;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加强实验考查;促进学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科学思维考查,提升人才选拔培养质量;充分发挥教育评价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今年的全国新课标卷Ⅱ理综共13道物理试题,其中7道试题属于力学模块(4道选择题,1道实验题,2道计算题),4道试题属于电磁学模块(2道选择题,1道实验题,1道计算题),1道热学试题(选择题),1道近代物理和光学试题(选择题)。
属于必修一、二、三的共8题。
02.试题特点:2024年高考物理新课标卷Ⅱ注重物理观念的考查,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试卷注重将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深化基础性,加强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在真实的情境中考查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原理、内化方法,逐渐形成对物理全局性、整体性认识,引导减少“机械刷题”现象。
第15题以福建舰为命题情境,引导大家关注新时代我国重大科技进展,以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助力科技强国建设,强调物理学基本规律在前沿科研中的重要应用,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物理知识的学习;估算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和能力,第16题以红矮星行星的观测为背景,考查学生的估算能力;第17题以三位科学家在发现和合成量子点方面的贡献,突出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第20题以电动汽车的动力回收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物理模型理解生产实践中的高新技术;第21题介绍四冲程柴油机的循环过程,考查学生对能量守恒和转换的理解;第24题通过高层建筑运送重物,考查学生对力的平衡和机械能守恒的理解,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物理试卷分析今年高考理综全国新课标卷物理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紧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物理课程标准》,以“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试卷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对高中物理核心主干内容的考查,不偏不怪,引导教学,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
试题主要考查了力学、运动学、牛顿定律、万有引力、动量、功与能、电磁场、电磁感应等主干知识。
试题难度适中,较为平稳,整体来看难度低于2022年。
渗透物理思想,凸显应用性、创新性高考物理全国卷积极回应时代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关注,结合我国最新的科技前沿进展及其在全球科创领域可圈可点的突出表现,引导学生树立高远的科学志向和科技强国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高考的育人功能。
新课标卷第17题,以今年5月刚刚成功发射的“太空快递”天舟六号为背景,这一中国空间站的“快递小哥”是目前世界现役运输能力最大的货运飞船,引导学生增强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树立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
理论联系实际,凸显情境的真实性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将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学生在解决真实、复杂问题过程中的综合表现,更加强调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考物理全国卷更加突出真实问题情境的设计,选取鲜活素材,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同时,引导课堂教学加强与实际情境的关联,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卷第14题设置空气中和水下两个声波探测者,生活场景跃然纸上;第15题以无风时雨滴受空气阻力的作用在地面附近以恒定的速率竖直下落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做功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对于数量级的认知是确立物理观念的重要立足点;第16题利用定义国际基本单位“秒”的铯原子钟的两个超精细能级考查学生的估算能力;第24题以趣味浓郁的“打水漂”游戏为背景,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物理模型解释有趣的生活现象,体会通过科学指导生活实践的学习获得感,凸显物理学科从自然生活中来、到自然生活中去的科学魅力;第25题以物理学史上著名的密立根油滴实验为背景,将真实的实验现象转换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不同对象和不同过程的对比、分析、判断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人类利用运动性质巧妙探究粒子带电性质的研究方法。
新课标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一、运动的描画1.物体模型用质点,疏忽外形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画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 ,a用Δv与t 比。
2.运用普通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辰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
自在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进程匀减速。
中心时辰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减速度有好方,ΔS等a T平方。
3.速度决议物体动,速度减速度方向中,同向减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二、力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剖析是关键;剖析受力性质力,依据效果来处置。
2.剖析受力要细心,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依据形状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一致;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有力要切记。
3.同不时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假定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效果形状揭,正交分解来处置,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效果方法多,全体隔离和假定;全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形状相反用全体,否那么隔离用得多;即使形状不相反,全体牛二也可做;假定某力有或无,依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顺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三、牛顿运动定律1.F等ma,牛顿二定律,发生减速度,缘由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那么u可大,只需a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 超重失注重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减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注重重零。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新课标高考物理考点分析(2007年~2013年)一、选择题(8题,共48分)07080910111213(I卷)13(II卷)14天体运动安培力力学物理学史电学物理学史右手安培定则惯性匀变速直线运动与实验推理力学图象15受力分析直流电路天体运动、万有引力胡克定律匀变速运动平抛运动静电场、矢量的叠加动力学16运动图象电磁感应电磁血流计v-t图象机械能物体平衡、动态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17交流电v-t图象F-t图象、功率电场中的轨迹交流电有效值理想变压器电磁感应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18电场力做功与F-t、v-t图象的关系电场、电势平衡状态下物体的运动安培力、匀变速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静电平衡19直流电路动态分析交流电的i-t图象转动切割的i-t图象直流电路电源的效率开普定律电磁感应追击与相遇问题物理学史20电磁感应中电势高低的判定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开普定律电场、电场力电磁感应、安培力飞船(万有引力)卫星运动(万有引力)21电场强度、电场力做功电容、带电体的平衡动态平衡、功率电磁感应中电势高低的判定a-t图象万有引力与重力加速度动力学综合应用圆周运动的应用年份题号二、实验题(2题,15分)07080910111213(I 卷)13(II 卷)22电容、测电源电动势及内电阻万用表读数、测动摩擦因数游标卡尺、千分尺读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测安培表内阻螺旋测微器测动摩擦因数、游标卡尺、光电门的应用探究弹性势能、图象处理数据23电磁铁原理应用、电路设计热敏电阻测量(连线作图计算)测匀变速运动加速度电路连接、安培力与力的平衡多用电表的应用电表改装、多用电表的应用三、计算题(2题、共32分)07080910111213(I 卷)13(II 卷)24平抛运动功能关系天体运动、双星问题直线运动、功能关系直线运动、纯运动学直线运动、纯运动学力的平衡、临界状态分析、数学知识应用直线运动、弹性形变、数学知识应用带电粒子在静电场中的圆周运动25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组合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组合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临界轨迹几何运算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梯度明显不难而繁带电粒子在组合场(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综合应用动力学、运动学、运动图象的综合应用年份题号年份题号四、选修题(1题、2小题、共15分)07080910111213(I卷)13(II卷)33(1)受力分析、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应用分子动理论、压强、热力学定律理想气体状态变化晶体和非晶体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热力学定律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压强、热力学定律33(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应用压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应用34(1)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动振动与波动受迫振动几何光学、光的折射振动与波动振动与波动振动与波动弹簧振子34(2)几何光学、光的折射几何光学、光的折射振动与波动几何光学、光的折射、折射率几何光学、光的全反射几何光学、光的全反射、光的传播几何光学、光的折射、折射率35(1)动量守恒定律、直线运动衰变、核反应光电效应能级跃迁光电效应核反应、核能核反应原子核的结合能35(2)动量守恒定律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直线运动、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动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年份题号。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地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地得6分,选对但不全地得3分,有选错地得0分.1.(6分)如图,两平行地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
若在两板中间a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
现将两板绕过a点地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45°,再由a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地微粒,该微粒将( )A.保持静止状态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D.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2.(6分)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平行于ab边向上.当金属框绕ab边以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时,a、b、c三点地电势分别为U a、U b、U c.已知bc边地长度为l.下列判断正确地是( )A.U a>U c,金属框中无电流B.U b>U c,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b﹣c﹣aC.U bc=﹣Bl2ω,金属框中无电流D.U bc=Bl2ω,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c﹣b﹣a3.(6分)由于卫星地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已知同步卫星地环绕速度约为3.1×103m/s,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地速度为1.55×103m/s,此时卫星地高度与同步轨道地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地夹角为30°,如下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地附加速度地方向和大小约为( )A.西偏北方向,1.9×103m/s B.东偏南方向,1.9×103m/sC.西偏北方向,2.7×103m/s D.东偏南方向,2.7×103m/s4.(6分)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地功率P随时间t地变化如下图所示。
高考物理题型总结提纲目录:1、必修板块(84种题型)一、质点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二、相互作用三、牛顿运动定律四、曲线运动五、万有引力与航天六、机械能与机械能守恒定律七、电场八、磁场九、电磁感应十、交变电流十一、恒定电流2、选修部分十二、热学十三、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十四、光学与电磁波十五、碰撞、动量守恒十六、原子、原子核与波粒二象性新课标高考物理各章节题型总结(必考部分)一、质点的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应用2、运动图像的分析与应用3、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4、汽车“刹车”问题5、逆向思维的应用(正向匀减速与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等效)6、实验:(1)力学实验仪器的使用与读数(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本章考试题型归纳与分析:考试试题题模式:1+1考试的题型:选择题、实验题与解答题考试核心考点与题型:(1)选择题:运动图像的分析与应用(2)计算题:单独考察“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规律”或者“与牛顿定律的综合”(3)实验题:单独考察或者与牛顿定律的综合二、相互作用7、弹力、摩擦力的方向判断与大小计算8、单个物体或者多物体(叠加体模型)的受力分析9、整体法与隔离法的理解与与应用10、受力平衡(静态)问题的分析方法: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以及假设法等11、受力平衡(动态)问题的分析方法:矢量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与整体法、隔离法等12、绳连接体中两大类问题:“活结”与“死结”的受力分析13、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14、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本章考试题型归纳与分析:考试试题题模式:1+1考试的题型:选择题、实验题与解答题考试核心考点与题型:(1)选择题:(静态或者动态)多物体组成的系统的受力分析(2)计算题:单独考察“单个物体在满足特定条件下的运动”或者“多物体系统与运动以及牛顿定律的综合”(3)实验题:单独考察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三、牛顿运动定律15、牛顿第一、第二与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6、超重与失重的理解与应用17、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临界与极值问题18、动力学中的两大类基本问题19、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20、动力学中的三类模型:连接体模型—叠加体模型—传送带模型21、整体法与隔离法在连接体与叠加体模型中的应用2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本章考试题型归纳与分析:考试试题题模式:1+1+1考试的题型:选择题、实验题与计算题考试核心考点与题型:(1)选择题:连接体或者叠加体组系统的受力分析、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2)计算题:单独考察多物体系统的运动或者动力学中的三类模型(3)实验题:考察匀变速直线运动与牛顿定律的综合题四、曲线运动2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与轨迹分析24、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理解与应用25、平抛运动的过程分析与分解方法26、平抛运动的规律、推论以及应用27、物体圆周运动的条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8、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的分析(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圆锥摆问题、火车转弯等)29、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的分析三大类问题:(1)细绳(单内轨道)——临界状态(2)杆(双轨道)——临界状态(3)单外轨道——临界状态30、圆周问题的多解问题(圆周运动具有周期性)本章考试题型归纳与分析:考试试题题模式:1+1考试的题型:选择题、计算题考试核心考点与题型:(1)选择题:圆周运动的条件与轨迹分析以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的分析(2)计算题:平抛运动分析或者竖直面内圆周运动两大模型的分析五、万有引力与航天31、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32、天体运动过程中基本参量的比较(定量计算或者定性分析)33、地球表面上和轨道上的重力加速度问题34、万有引力相关参量的估算问题(质量或者密度估算)35、三种卫星的运行问题(近地卫星、赤道上物体与同步卫星)36、双星与多星问题37、三种(第一、第二与第三)宇宙速度的理解与定性分析(运行速度、宇宙速度与发射速度)38、卫星的稳定运行与变轨问题本章考试题型归纳与分析:考试试题题模式:1+1考试的题型:选择题、计算题考试核心考点与题型:(1)选择题:(2)计算题:六、机械能与机械能守恒定律39、功的定义与正、负功的判断40、功率的定义与两种功率的分析、计算41、机车启动两种方式的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42、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4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44、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传送到模型中的能量问题)45、探究动能定理4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本章考试题型归纳与分析:考试试题题模式:1+1+1考试的题型:选择题、计算题考试核心考点与题型:(1)选择题:(2)计算题:(3)实验题七、电场47、电荷守恒定律与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48、电场强度的理解与应用49、电场能量的特征:电势差、电势与电势能的理解与应用50、电场力做功的特点及其应用51、根据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电场线(等势面)定性分析粒子的运动情况与能量转化52、匀强电场的电场线、等势面的应用53、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两大类问题)54、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加速、偏转问题55、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问题56、正交分解法与等效法分析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本章考试题型归纳与分析:考试试题题模式:1+1考试的题型:选择题、计算题考试核心考点与题型:(1)选择题:(2)计算题:八、磁场57、磁感线与磁感应强度的理解58、安培定则、左手定则的理解与应用59、安培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与平衡问题60、洛伦兹力的特点与应用61、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分析62、带电粒子在交变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分析63、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临界问题64、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多解问题65、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轨迹分析66、带电粒子实际中的应用模型(速度选择器、质谱仪与回旋加速器)本章考试题型归纳与分析:考试试题题模式:1+1+1考试的题型:选择题、计算题考试核心考点与题型:(1)选择题:(2)计算题:九、电磁感应67、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量的理解与应用68、右手定则与楞次定律的理解与应用69、多定则的综合应用70、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与应用71、电磁感应中的四大类问题分析与计算(1)电路问题(2)图像问题(3)力学问题(4)能量问题72、电磁感应中运动模型:“杆+导轨”模型本章考试题型归纳与分析:考试试题题模式:1+1+1考试的题型:选择题、计算题考试核心考点与题型:(1)选择题:(2)计算题:十、交变电流73、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74、交变电流“四值”的理解与应用75、理想变压器中有关物理量的动态分析76、理想变压器的综合分析77、远距离输电问题78、交变电流的图像问题本章考试题型归纳与分析:考试试题题模式:1考试的题型:选择题考试核心考点与题型:(1)选择题:十一、恒定电流79、电阻定律与欧姆定律的理解与应用80、电功与电热的关系及电路中的能量转化问题81、电路的串、并联规律82、电路的故障、动态分析83、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以及功率的最值问题84、电学六大实验(1)电学实验仪器的使用与读数(2)测量导体、电表的电阻(3)滑动变阻器连接方式的选择(4)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与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5)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6)测定电源的电动势与内阻本章考试题型归纳与分析:考试试题题模式:1+1考试的题型:选择题、实验题考试核心考点与题型:(1)选择题:(2)实验题:。
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物理第26题考查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焦耳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点,模型旧但问题设置新,特别在电路结构、等效电阻上的考查尤为细致.以下是笔者对本题的一些思考与拓展.1试题呈现(23年新课标Ⅰ卷物理26题)一边长为L、质量为m的正方形金属细框,每边电阻为R0,置于光滑的绝缘水平桌面(纸面)上.宽度为2L的区域内存在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两虚线为磁场边界,如图1(a)所示.(1)使金属框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右运动,进入磁场.运动过程中金属框的左、右边框始终与磁场边界平行,金属框完全穿过磁场区域后,速度大小降为它初速度的一半,求金属框的初速度大小.(2)在桌面上固定两条光滑长直金属导轨,导轨与磁场边界垂直,左端连接电阻R1=2R0,导轨电阻可忽略,金属框置于导轨上,如图1(b)所示.让金属框以与(1)中相同的初速度向右运动,进入磁场.运动过程中金属框的上、下边框处处与导轨始终接触良好.求在金属框整个运动过程中,电阻R1产生的热量.2试题分析本题以金属线框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有界磁场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守恒问题,是一道综合度非常高、难度较大、区分度高的试题,具有较好的选拔功能.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多、知识综合程度高,特别注重了模型建构和科学思维的考查.本题所设置的模型在教材及往届高考和模考中都有影子,可以看出高考试题在命制时可以不拒陈题、旧题,就本题而言,在第二问中所考查的点特别细致、新颖,如金属线框完全进入磁场后因与外界有电阻组成闭合回路,回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焦耳热;线框在磁场中有两条边与金属导轨重合,这两条边相当于被短路,不必考虑其电阻;在列动量定理的表2023年新课标Ⅰ卷物理26题分析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丁宏伟211300摘要: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物理第26题考查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动量定理、牛顿运动定律、焦耳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综合应用,综合度非常高.本文分析了试题的特点并进行拓展思考,最后提出相关教学建议.关键词:电磁感应;电量;动量定理2LB BR1a b图1··13达式时容易出现错误,易写成-2BLq =m Δv ,其中q =BL 2R 总;在分析计算焦耳热的分配时容易出错.上述四条在考试中极易犯错,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能注重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物理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3完整解析解析:(1)设金属框刚完全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v 1,进入磁场时,利用动量定理有-∑BIL Δt =mv 1-mv 0,进一步变形有-BLq =mv 1-mv 0,同理,出磁场过程中利用动量定理有-BLq =m 12v 0-mv 1,两式联立,可得v 0=B 2L 3mR 0.(2)进入磁场时,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R 总=R 0+23R 0=53R 0,设完全进入磁场时的金属线框的速度为v ,根据动量定理有-∑BIL Δt =mv -mv 0,其中I 为干路电流,∑I Δt =q =ΔΦR 总,带入有-BL 3BL 25R 0=mv -mv 0,可知v =25v 0.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这一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焦耳热Q =12mv 20-12mv 2=2150mv 20,根据焦耳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可得Q 1=7mv 20125.在磁场运动过程到最右边刚出磁场,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其中R ′总=12R 0+2R 0=52R 0,由于有两条边切割磁感应线,利用动量定理有-∑B BLv R ′总L Δt =mv ′-mv ,进一步化简有-∑B BL 2R ′总L =mv ′-mv ,可得v ′=0.根据焦耳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可得Q 2=8mv 20125.故在整个过程中R 1上产生的热量Q R 1=Q 1+Q 2=15mv 20125=3B 4L 625mR 20.4拓展联想本题在最后一问中考查的知识点是两条边切割模型,因与外界形成闭合回路,金属线框完全在磁场运动中也有感应电流,这点与平时的模型有所区别.笔者思考,在磁场运动过程中不仅可以从能量的角度设置问题,是否可以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设置问题呢?比如,可以在第(2)问:在金属框进入磁场过程中,金属线框运动的时间.分析:进入磁场时,根据动量定理有-BIL ⋅d t =-B BLv R 总L ⋅d t =m ⋅d v ,对此式进行分离变量有d t =-mR 总B 2L 2v d v ,则t =mR 总B 2L 2∫v v 01vd v=mR 总B 2L 2ln v 0v ,因v =25v 0,带入有t =5mR 总3B 2L 2ln 52.从分析过程发现,若要求时间,分析时涉及微积分,故不可作为考点.联想以前学过的知识,若能加一个恒力作用,就可以求时间,笔者联想到以前做过的一题,如下:例1在倾角为θ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存在着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一个垂直斜面向上,另一个垂直斜面向下,宽度均为L ,如图4所示,一个质量为m 、电阻为R 、边长也为L 的正方形线框在t =0时刻以速度v 0进入磁场,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经过一段时间,线框ab 边到达gg ′与ff ′正中间位置时,线框又恰好做匀速运动.问题:求从t =0时刻开始,R 0R 1图2R1图3··14到ab 边到达磁场下边界gg ′瞬间这一过程中,线框运动的时间是多少?分析:当进入磁场时,线框做匀速运动,设线框ab 刚到达ff ′的时间为t 1,有t 1=L v 0,当线框ab 边开始进入磁场gg ′f ′f 时,线框ab 和cd 都切割磁感应线,且产生的电动势方向相同,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I =2BLv R,设线框ab 边从ff ′到达gg ′与ff ′正中间位置所需时间为t 2,刚到达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 ,因线框恰好做匀速运动,有m g sin θ=2B 2BLv R L ,化简可得v =14v 0,规定沿斜面向下为正,根据动量定理有m g t 2sin θ-2∑B 2BLv R L Δt =m 14v 0-mv 0,m g t 2sin θ-4B 2L 2R ∑v Δt =-m 34v 0,进一步化简有t 2=2L v 0-3v 04g sin θ,则总时间t =t 1+t 2=3L v 0-3v 04g sin θ.5教学建议高考物理压轴题承担着选拔功能,能够让具有较高物理核心素养的考生脱颖而出,所以试题要有一定的区分度.该题考查知识点全面、综合度高,着重考查学生构建物理模型能力、理解能力、分析与论证能力.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该题涉及的知识面广,虽然所涉及的点学生较容易联想到,但易错点太多,得分率不会太高.在平时的物理习题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厘清物理过程,理解物理公式中字母代表的物理含义,若急于求成,思维跨度大,只会事倍功半.从答题的过程来看,因涉及知识点多,公式多且乱,这就要求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规范书写,避免因一些重要的公式遗漏造成失分.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cLe LL gfa v 0b g ′f ′e ′θd图4··15。
202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物理试题评析一、总体评价2023年的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物理试题,整体上延续了往年的命题风格,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强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在题型、题量、难度和要求上均保持稳定,但在考查内容上更加丰富多样,既包括了对基础知识的检验,也涵盖了对应用能力的考核。
二、具体分析1、基础知识考查物理试题中,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这部分主要涉及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基本实验技能。
如力学、热学、电磁学等核心知识,都在试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对于这些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通过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和应用。
2、应用能力考核与往年相比,2023年的物理试题更加注重对应用能力的考核。
除了传统的计算题外,还增加了一些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题目。
这些题目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机械振动、电磁感应等知识点,都与实际生活和科技发展紧密相关。
通过这类题目的考查,能够检验考生是否真正掌握物理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3、科学素养提升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除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外,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2023年的物理试题在这方面也有所体现。
例如,一些题目涉及到物理学史、科学家的贡献和物理学的社会影响等,这些内容有助于提高考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4、创新性增强为了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物理试题也在不断创新。
在2023年的试卷中,出现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题目。
这些题目要求考生跳出传统的解题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和观点来解决问题。
如一些涉及新型材料、高科技产品等方面的题目,要求考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对未来教学的启示1、夯实基础知识通过对2023年物理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仍然是重点。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应用物理概念、规律和公式。
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题型和难度。
2、培养应用能力物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至关重要。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1. 船上的人和水下的潜水员都能听见轮船的鸣笛声。
声波在空气中和在水中传播时的( )A.波速和波长均不同B.频率和波速均不同C.波长和周期均不同D.周期和频率均不同【考点】声波及其应用;机械波及其形成和传播;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波的多解性;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声波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波的频率不变,波速变化;根据周期与频率关系分析周期的变化;根据波长与周期的关系式分析波长的变化。
【解答】解:声波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时,频率相同;周期T=1,则声波在空气f中和在水中传播时的周期相同;波速与介质有关,则声波在空气中和在水中传播时的波速不同;波长λ=vT,则声波在空气中和在水中传播时的波长不同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波的传播,解题关键是知道波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频率不变,波速变化。
2. 无风时,雨滴受空气阻力的作用在地面附近会以恒定的速率坚直下落。
一质量为m的雨滴在地面附近以速率v下落高度ℎ的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A.0B.mgℎC.1mv2−mgℎ2mv2+mgℎD.12【考点】动能定理【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推理能力【答案】B【分析】雨滴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地面附近以速率v下落高度ℎ的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为零,根据动能定理列式求解克服阻力做功即可。
【解答】解:雨滴下落过程,在重力和阻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W克,则空气阻力对雨滴做功为−W克,雨滴在地面附近以速率v下落高度ℎ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ℎ−W克=0解得:W克=mgℎ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动能定理,解题关键是明确雨滴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结合动能定理列式求解即可。
3. 铯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发射的光子具有稳定的频率,铯原子钟利用的两能级的能量差量级为10−5eV,跃迁发射的光子的频率量级为(普朗克常量ℎ=6.63×10−34J⋅s,元电荷e=1.60×10−19C)( )A.103HzB.106HzC.109HzD.1012Hz【考点】玻尔理论与氢原子的能级跃迁【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原子的能级结构专题;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根据两能级间的能级差求解能级跃迁过程中辐射出光子的能量,根据能量子公式求解光子的频率量级。
A.甲的速度大小比乙的大B.甲的动量大小比乙的小C.甲的动量大小与乙的相等D.甲和乙的动量之和不为零7.一质量为1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沿x轴运动,出发点为x轴零点,拉力做的功W与物体坐标x的关系如图所示。
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m/s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x= 1m时,拉力的功率为6WB.在x= 4m时,物体的动能为2JC.从x= 0运动到x= 2m,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8JD.从x= 0运动到x= 4的过程中,物体的动量最大为2kg∙m/s8.如图,一封闭着理想气体的绝热汽缸置于水平地面上,用轻弹簧连接的两绝热活塞将汽缸分为f、g、h三部分,活塞与汽缸壁间没有摩擦。
初始时弹簧处于原长,三部分中气体的温度、体积、压强均相等。
现通过电阻丝对f中的气体缓慢加热,停止加热并达到稳定后()A.h中的气体内能增加B.f与g中的气体温度相等C.f与h中的气体温度相等D.f与h中的气体压强相等9.在“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实验中,所用器材如下:电池、电容器、电阻箱、定值电阻、小灯泡、多用电表、电流表、秒表、单刀双掷开关以及导线若干。
(1)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挡检测电池的电压。
检测时,红表笔应该与电池的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接触。
(2)某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如图(a )所示。
先将电阻箱的阻值调为1R ,将单刀双掷开关S 与“1”端相接,记录电流随时间的变化。
电容器充电完成后,开关S 再与“2”端相接,相接后小灯泡亮度变化情况可能是___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A .迅速变亮,然后亮度趋于稳定B .亮度逐渐增大,然后趋于稳定C .迅速变亮,然后亮度逐渐减小至熄灭(3)将电阻箱的阻值调为221()R R R ,再次将开关S 与“1”端相接,再次记录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两次得到的电流I 随时间t 变化如图(b )中曲线所示,其中实线是电阻箱阻值为___________(填“R 1”或“R 2”)时的结果,曲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该次充电完成后电容器上的___________(填“电压”或“电荷量”)。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1.(3分)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地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地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地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地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地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地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地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2.(3分)如图,x轴在水平地面内,y轴沿竖直方向。
图中画出了从y轴上沿x轴正向抛出地三个小球a、b和c地运动轨迹,其中b和c是从同一点抛出地,不计空气阻力,则( )A.a地飞行时间比b地长B.b和c地飞行时间相同C.a地水平速度比b地小D.b地初速度比c地大3.(3分)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
设墙面对球地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地压力大小为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地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
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4.(3分)自耦变压器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原、副线圈都只取该线圈地某部分,一升压式自耦调压变压器地电路如下图所示,其副线圈匝数可调.已知变压器线圈总匝数为1900匝;原线圈为1100匝,接在有效值为220V地交流电源上.当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至最大时,负载R上地功率为2.0kW.设此时原线圈中电流有效值为I1,负载两端电压地有效值为U2,且变压器是理想地,则U2和I1分别约为( )A.380 V和5.3 A B.380 V和9.1 A C.240 V和5.3 A D.240 V和9.1 A 5.(3分)如下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地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一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若一带电粒子恰能沿图中所示水平直线通过电容器,则在此过程中,该粒子( )A.所受重力与电场力平衡B.电势能逐渐增加C.动能逐渐增加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6.(3分)如图,均匀磁场中有一由半圆弧及其直径构成地导线框,半圆直径与磁场边缘重合;磁场方向垂直于半圆面(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使该线框从静止开始绕过圆心O、垂直于半圆面地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半周,在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
新课标高考物理考点分析(2007年~2013年)一、选择题(8题,共48分)
二、实验题(2题,15分)
三、计算题(2题、共32分)
四、选修题(1题、2小题、共15分)
2013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新课标理综卷)平稳创新引领课改
试题紧密联系高中教学实际,以稳定为主,同时适度创新,体现新课程理念。
试卷结构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优化。
试题表述科学、规范,题型设计合理、各主题比例恰当、难易梯度设置得当,着重考查学科的主体知识和核心思维方法,对考纲中涉及到的主干知识都有所涉及,对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有很好的引领、指导作用。
例如,第16题巧妙将功能关系和电容器相关知识联系,来分析粒子的运动情况;第19题给出了两辆汽车的位移图像,通过图像提供的运动信息探究物体的运动性质;第22、23题以中学物理中常用的实验仪器为情景,考查仪器的使用规范、读数方法及误差分析,这些都是考生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和方法。
该题有助于扭转电学实验片面求深、求难,忽视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错误倾向,有利于引导电学实验教学降低难度,回归到新课程所要求的目标上来。
选修部分第33、34、35题的考查一如既往的常规,且考查知识点基本较前两年无太大变化,是易得分点。
整个物理试题,题型模式基本没变,试题最大的变化是选择题明确了单选、多选题号,对考生来说难度降低、减少答题时间,是个可喜的进步。
第25题(压轴题)虽一改前几年总考“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及电场中运动”的惯例,变成了考“电磁感应”的问题,可能会让部分学生不太适应,但不同试题在试卷中的地位犹如一场戏中的各个角色,每道题应该有它自己的功能和作用。
评价一道试题,不仅应该从“题”的视角来剖析试题自身的特点,还需要站在“卷”的立场上,审视试题属性是否和试卷所赋予的使命相吻合,本题就是一道能全面体现它在“卷”中角色定位的好试题。
首先,本题体现了它作为主观题的特点,本题关于两小题的设计、以及每个小题的情境和设问,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形成一个多档次、有梯度的得分结构,具有很好的区分度。
同时,本题排序为第25题,属于“压轴题”。
本题的设计跟该题的角色十分吻合,本题所考查的是关于电磁感应知识,起点不高,其导体切割磁感线、电容器充电等都是我们高中阶段的常见情况,难度不大,但试题第二问涉及到微元的思想,既灵活、又合理,不仅有效控制了试题的难度,而且体现了有价值的难度因素。
注重能力体现探究
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考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良好思维习惯,能发现问题并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试题在能力考查中,特别注重了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及物理思想等科学素养的考查,引导高中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机械记忆、生搬硬套上,更要关注是否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归纳和探究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学科教学与学生的思维成长紧密结合,真正实现拓宽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例如,第14题涉及物理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而不是单纯的呈现物理学的发展、科学家的贡献,更重视重要规律的探究发现过程,这些生动鲜活的史实展现到课堂上,有助于激
发中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增加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引导中学关注科学研究方法和物理探究过程的教学;第15题考查电场强度,需要分析到带电圆盘产生的场强对于B、D两点是对称的,结合电场叠加进行,难度不高但要求学生理解知识、拓宽思维。
第17题要求学生分析导体棒MN在右移过程中,不仅有效长度变化从而感应电动势变化,回路中电阻也会随之变化,重视分析综合能力;第22、23题的考查,虽然是基本仪器,但不是常见的实验方法,重视实验和灵活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第18、24题的几何关系分析与处理、第25题的微元思想,都是重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体现。
梯度适当区分合理
试题设计从考生答题的思维规律出发,通过分层梯度式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考生在解题时能够比较容易切入,拾级而上,使不同认知层次的考生都能充分发挥,提高了物理试题的区分度,实现了科学选拔人才。
例如,第22、23这两道实验题,仪器的读数等空面对全体考生,既使考生能很快入题,也缓解了考生的紧张心理;而涉及计算或推理的,就需要考生进一步发挥自己了;第24、25两道计算题,列基本的物理方程,如24题的运动方程、数量关系,25题的第一问,都是针对全体考生的,且25题采用两问设计,还能帮助考生在第二问的分析中意识到既然电容器充电,显然棒中有电流流过,从而应考虑安培力的存在,体现了对不同层次考生能力的不同要求;适当留白、略显开放,为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推理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这既控制了题目难度,又使题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较高的效度。
纵观整卷,试题排列充分考虑了知识序、思维序、能力序、难度序,统筹兼顾,多序合一,合理排列,有利于考生顺利进入最佳的答题状态,保证了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
贴近生活关注科技
2013年物理试题还采用了一些从现代科技和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新颖情境,渗透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引领考生在生活中体验物之理,逐渐形成自觉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例如,第20题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首次成功交会对接为背景,展示了我国航天技术的辉煌成就;第21题以我国首艘航母上舰载飞机降落为背景命题,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给广大考生以极大的激励和熏陶;第24题桌面上的玩具车,不也能勾起广大考生童年的记忆、以激发更大的兴趣吗?第34题以信息时代最常用的光导纤维为切入点,更是很好地诠释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新课标高考物理考点
新课标高考物理2014年模考考点一、选择题(8题,共48分)
三、计算题(2题、共32分)
四、选修题(1题、2小题、共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