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春天
- 格式:ppt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15
苏少版音乐五下《致春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少版音乐五下教材第六单元《春天的故事》,具体内容为歌曲《致春天》。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致春天》的旋律和歌词,能熟练地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3. 增进学生对春天的认识,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歌曲《致春天》的旋律、歌词演唱。
2.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音高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论春天的美好,引导他们关注大自然的变化。
播放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2. 新课学习(10分钟)(1)教唱歌曲《致春天》(2)讲解歌曲的旋律、歌词、节奏(3)引导学生跟唱,注意音准和节奏的把握3. 例题讲解(15分钟)(1)分析歌曲中的节奏变化,讲解难点(2)示范演唱,让学生模仿(3)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纠正错误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演唱,相互评价(2)挑选学生代表进行演唱展示(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对春天的喜爱,鼓励他们创作关于春天的诗句或故事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致春天2. 歌曲旋律、歌词3. 节奏变化、音高标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致春天》,并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句或故事。
答案示例: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花儿盛开,鸟儿欢呼;我们携手,共赴春的盛宴;感受生活,珍惜时光。
2. 作业要求:诗句或故事要富有创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1. 歌曲中节奏的变化:此部分是教学难点,教师应通过生动的例子、形象的比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节奏变化。
苏少版音乐五下《致春天》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少版音乐五下教材第六单元《春天的故事》中的《致春天》。
本曲为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著名艺术歌曲,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内容包括歌曲学唱、音乐理论知识及音乐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致春天》的旋律、节奏、歌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的节奏、旋律及音乐情感的表达。
2. 教学重点:歌曲的学唱、音乐理论知识及音乐情感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教鞭。
2. 学具:音乐书、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描述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美好。
2. 新课内容展示:a. 播放《致春天》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b. 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及歌词,讲解音乐理论知识。
c. 分组学唱歌曲,教师进行指导。
3. 例题讲解:选取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和旋律,进行讲解和示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跟随钢琴伴奏,学唱歌曲,并进行音乐情感表达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致春天》2. 板书内容:a. 歌曲节奏、旋律分析。
b. 歌词及音乐理论知识。
c. 学生学唱情况评价。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致春天》,录制演唱视频。
2. 答案: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提交演唱视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春天歌曲,进行课堂交流。
b. 组织学生参加春天主题的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c. 推荐相关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音乐情感表达。
2. 教学目标的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
3. 教学难点中的音乐情感表达。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苏少版音乐五下《致春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少版音乐五下教材第七章《春天的乐章》,具体内容为《致春天》。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将了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并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致春天》的歌词、旋律和节奏,能正确、熟练地演唱。
2. 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致春天》的歌词、旋律、节奏的掌握。
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理论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乐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致春天》。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歌词,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
接着,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歌曲学习:a.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歌词、旋律、节奏的正确性。
b. 教师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和指导,如旋律的演唱技巧、音乐理论知识。
c.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共同进步。
4.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音乐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情况。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段以春天为主题的音乐剧,融入歌曲《致春天》。
六、板书设计1. 《致春天》2. 歌曲旋律:以五线谱形式展示歌曲旋律。
3. 歌词:用文字展示歌曲歌词。
4. 音乐理论知识:简要介绍歌曲中的音乐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记《致春天》的歌词、旋律、节奏,并能独立演唱。
2. 答案:歌词、旋律、节奏正确,演唱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如春天的鸟鸣、溪流等,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合唱团、乐器队等,提高音乐素养。
1.钢琴曲《致春天》格里格作者介绍: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1907),挪威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
为其包括六首小曲的钢琴曲集《抒情小品》第三集的最后一首。
也是作者所作六十六首抒情小品中最著名的一首。
作品介绍:乐曲采用三部曲式,升F大调,热情的快板,6/4拍。
乐曲首先在高音区轻轻地、连续地奏出用主和旋构成的两小节前奏,犹如春天轻轻地敲门声。
在这一和弦的衬托下,乐曲在低声部呈示悠长柔和的主题。
主题A:旋律犹如一首流丽的抒情独唱曲,纯朴而温暖,充满对春天的赞美和歌颂。
乐曲进入中间部后整个音域向下移动。
主题B在高声部与低声部相隔八度同时出现,陪衬的和弦移至内声部。
主题B:这一主题色彩略为暗淡,蕴涵着几分惆怅。
随后,渐渐增强力度,使乐曲情绪逐步激动起来。
接着,乐曲移至高音区,用八度再现主题A。
这一抒情旋律在分散和弦衬托下显得更为温柔,最后,在悠长的颂叹声中静静地结束。
演奏时间为3分钟。
2.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作者介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作品介绍: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此曲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本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
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
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本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
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
《致春天》教学反思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致春天》教学反思(共含1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致春天》教学反思五年级的音乐欣赏《致春天》,五四班的同学基础比较好,思维也比较活跃,于是我是逐层递进的方法一开始,先提关于挪威的'地理的问题,气候如何,引出作品。
然后初次欣赏做品,第二次提问,分几部分?哪几部分曲调是相似的?在初次欣赏以后学生都回答出了问题。
第三次提问,复欣赏作品,听每一部分的曲调和情绪,大家开展讨论。
这时候就出现的了问题,在音乐第一和第三部分情绪的是平静还是期待。
他们产生了分歧,听了他们来各自的理解,我觉得都很有想象,我不想把答案固定下来,其实在音乐面前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音乐本来就具有模糊的特性。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的。
为什么一定要把音乐用某个词语固定下来呢??我们作为教师所要做的只是一个引导工作,其余的聆听、感受和体验就让孩子们自己去完成吧!欣赏课后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教师上欣赏课时如何把握语言的分寸,讲多了怕喧宾夺主,影响了音乐欣赏,还怕自己的言谈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可是要是讲少了又怕学生理解不了,光傻乎乎地坐在位子上发愣。
我考虑了很久,回忆起了以前听过的专家老师的课,他们的话不多,但总是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思考了以后觉得还是根据班级情况来量身做衣,不同班级不同教学方法,尽量以引导为主,在欣赏前所提问题也应基本围绕音乐的本身去谈,尽可能让孩子们自主参与音乐听赏活动,让他们用自己的耳朵去关注音乐。
篇2:《春天》教学反思本活动是主题《四季畅想曲》中的一个语言活动,经过幼儿园三年经验的累加,幼儿对于每个季节的特点有了大概地了解,特别喜欢春天,用孩子的话说:“我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最美。
”诗歌《春天》是一首韵律感很美的诗,诗中有不但有色彩美,还有动态的美。
以春天为线索,将春天的景物、动物、人物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美丽、活泼、动态的春天。
苏少版音乐五下第四单元致春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少版音乐五下第四单元致春天》是一篇充满活力和生机的音乐教材。
本单元以春天为主题,通过歌曲、乐曲和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经典的春天的歌曲,也有富有创意的音乐活动,适合五年级的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动,善于模仿,勇于创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模仿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致春天》,了解乐曲《春江花月夜》的结构,掌握基本的音乐术语。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致春天》,能够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教学难点:歌曲《致春天》的音准、节奏和感情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乐曲,展示图片,进行音乐欣赏和实践活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春天的图片和歌曲《致春天》为导入,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讲解歌曲《致春天》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引导学生学唱歌曲。
3.乐曲欣赏: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感受音乐的美妙。
4.音乐活动:分组进行音乐活动,让学生通过模仿、演奏等方式,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课后继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春天的主题,包含歌曲《致春天》的旋律、节奏和歌词,以及乐曲《春江花月夜》的结构。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致春天的一封信如何写]致春天的一封信作文春天来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春天是世界一切美的融合,一切色彩的总会。
下面小编整理了致春天的一封信范文,欢迎阅读。
致春天的一封信范文篇一亲爱的春:你好!当看到窗外柳树萌生的小芽,听到鸟儿叽喳的叫声,闻见阵阵花香,才知到你已经来了。
春景太美了,我不禁陶醉在其中我想百花争艳是喂了迎接你的到来。
桃花成串串在一起像一个个娇艳的姑娘,而她身旁鲜绿的树叶更加衬托出她芬芳美丽。
一声清脆又动听的鸟叫声把我从桃花的幻想中拉出。
我的目光随着这毛绒绒的小家伙到了另一课杨树上。
杨树高高大大、粗壮的树干上多了些嫩嫩、绿绿的小芽。
它们可爱极了!仿佛是这春天里最引人注目的小精灵。
不过,确实如此,它们为这单调的杨树添了些生气。
在小溪的石头缝里,我发现了一些不知名的小草。
它渴望自由,希望得到太阳的宠爱、雨露的怜悯,这是多么小的愿望啊!于是,它努力生长,长成了现在坚强的草!那花,那树,那草,那一切美景,都是你带来的吧,我想对你说声谢谢。
哦,千万别忘了我们下一年的约定!我希望你年年像花儿一样娇艳,像树一样可爱,像草一样坚强!你的知己:吴子冰XXXX.X.X致春天的一封信范文篇二美丽的春天:您好!一年四季中我最喜欢的季节就是春天了。
在我终日的期盼下,你终于姗姗来迟你是一位厉害的画家;你用你那一盒五颜六色的画笔,给大地涂上了美丽的颜色,送给人们一幅美丽的图画。
你把绿色给了小草,使小草换了新装。
你把粉色给了桃花,让桃花更加鲜艳。
你把蓝色给了天空,使天空更加绚丽多彩。
你是一位歌唱家,小河叮咚叮咚的声音,就是你那美妙的歌声;你是一位理发师,给柳树姐姐剪了个披肩长发,给榆树姐姐剪了个中短发,真是好有品位呦!你是一位舞蹈家,那和煦的春风是你的飘飘长发,你穿着连衣裙,踩着绣花鞋,戴着美丽的花环,和小燕子一起翩翩起舞。
春天,我看到了,我看到你了,花儿就是你迷人的微笑。
春天啊你永远驻在我们的心间。
苏少版音乐五下《致春天》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九课《致春天》,主要学习歌曲《春天在哪里》和《致春天》。
内容包括:1. 歌曲学习:《春天在哪里》和《致春天》。
2. 音乐知识:了解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高、节奏、音符等。
3. 节奏练习:通过拍手、跺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春天在哪里》和《致春天》的旋律和歌词。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致春天》的旋律较复杂,学生可能难以把握。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音准、节奏感,提高歌唱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设备、黑板、卡片等。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
2. 歌曲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春天在哪里》,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准、节奏。
(2)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音乐知识学习:(1)教师讲解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高、节奏、音符等。
(2)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简单的乐理练习。
4. 节奏练习:(1)教师示范拍手、跺脚等节奏练习。
(2)学生模仿练习,提高节奏感。
5. 歌曲欣赏:(1)教师播放《致春天》,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致春天》,注意指导学生把握旋律。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春天在哪里》和《致春天》2. 音乐知识:音高、节奏、音符等3. 节奏练习:拍手、跺脚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春天在哪里》和《致春天》,熟练掌握歌曲旋律和歌词。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检查,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苏教版小学音乐五下《致春天》优质教案 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春天的故事》,具体内容为《致春天》。
本节课主要包括歌曲学习、音乐欣赏和音乐实践活动。
教材的章节内容涵盖了对春天的赞美,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致春天》的旋律和歌词,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感受春天带来的美好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集体演唱,体验音乐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致春天》的旋律、歌词和节奏。
难点:歌曲中高音的演唱和节奏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钢琴、音乐课件、黑板。
学生:音乐书、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播放春天的美图,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通过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致春天》。
2. 歌曲学习(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致春天》,学生跟随学唱。
分组练习,互帮互助,提高歌唱水平。
针对难点,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3. 音乐欣赏(10分钟)欣赏《致春天》的钢琴伴奏,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情感。
分析歌曲的结构,了解音乐创作的特点。
4. 实践活动(10分钟)分组进行集体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邀请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5.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致春天》2. 歌曲旋律简谱3. 歌词4. 音乐结构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致春天》,并录制视频。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节奏准确,音准良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春天,尝试创作以春天为主题的音乐作品。
同时,推荐相关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小学音乐五下《致春天》教案 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四章《春天的旋律》,详细内容为《致春天》。
本章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春天的气息,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致春天》的旋律和歌词,能熟练地演唱。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高音区的演唱,以及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2.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歌曲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春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色,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致春天》。
2. 新课: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歌曲,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3. 实践: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演唱,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4.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中的难点,如高音区的演唱技巧,通过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致春天》2. 歌曲旋律:以简谱形式展示歌曲旋律。
3. 歌词:分句展示歌词,标注重点词汇。
4. 知识点:高音区的演唱技巧、团队合作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练演唱《致春天》,并能独立演奏。
2. 答案:在下一节课上进行演唱和演奏展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春天,尝试创作一首描绘春天的歌曲,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春天主题音乐会,展示自己的才艺。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高音区的演唱技巧。
2.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歌曲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实践环节:分组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作业设计:学生熟练演唱《致春天》,并能独立演奏。
第二课时《致春天》
教学目标:
一、复习歌曲,再唱两声部巩固。
二、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
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三、初步学唱《春雨蒙蒙地下》,了解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感受春天。
重点难点:
1、感受《致春天》的旋律,感受到第一和第三部分相同的节奏。
2、初学歌曲《春雨蒙蒙地下》,唱准切分节奏。
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鸟小鸟》
1、分声部演唱歌曲。
2、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欣赏《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导入:
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3、初步聆听,想: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
4、复听: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表情或微小的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5、全曲完整地聆听,再次感受音乐的美妙。
三、完成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饿平静、期待、热烈。
四、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旋律,感受歌曲的节奏。
2、感受切分节奏,注意连音线处的歌唱。
致春天作文致春天作文7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致春天作文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致春天作文篇1春:那天是3月19日,接近午夜十二点的时候,屋外响起闷雷,合金雨棚响起乒乒乓乓的声音,可想而知,雨势浩大。
和姐姐同塌而眠。
屋内有些闷热,一直辗转反侧。
春雷炸响,一场春雨一场暖。
第二天出门,雨势十分浩大,道路形成条条小河流,雨伞完全遮不住,衣服鞋裤都被打湿。
刚入春天,享受了几日的阳光,就急不可耐换上春装。
一场强雨,空气中恢复了一些寒意,一不小心容易感冒。
“春捂秋冻”的常识确实有道理。
看到一则新闻,南方某地竟然下起了冰雹,颗颗晶莹饱满。
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世界末日已经过去,天象确是古怪地变幻莫测,未来不可测量。
所以凡事想好就要立即去做。
3月15日有个好天气,外出春游踏青非常舒服。
参团出游虽然有点走马观花,但确实省了很多事情。
不用自己去研究旅游路线,排队买票,寻找食宿。
如果时间充裕,自己去准备这些事还是非常有意思。
晚上一直有些兴奋,很久都没睡着,第二天要早起集合。
集合的时候天刚蒙蒙亮,却已经人声鼎沸,很多参团出游的人。
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车,上车坐定,等待出发。
知道肯定不能准时出发,带了一本书看着。
慢慢团友上车了,有老有少,多数都是成群结队,单人出游的只有我一人。
邻座的男孩子是个学生,其他同学坐在后排没位子了。
还好是个开朗的男孩子,愉快地聊聊不至于太尴尬。
有个中年男人带着女儿,没有及时找到车,有些抱怨。
确实是导游小姐工作不到位,但他的过分抱怨却是让人不舒服。
导游小姐是旅游学校的兼职学生,工作经验确实需要多些积累,后期的旅游安排可见不足。
旅游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坐车上,真正的观光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
油菜是一种经济作物,油菜花是黄色的花,花开结果可以榨油,一种常用的菜籽油。
2024年苏少版音乐五下《致春天》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致春天》,主要内容包括:歌曲《致春天》的学唱和欣赏,以及与春天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学习。
教材涉及的章节为第九章《春之颂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致春天》的旋律和歌词,能正确、熟练地演唱。
2. 培养学生对春天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 了解与春天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歌曲《致春天》的学唱和欣赏。
教学难点:歌曲中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以及对春天音乐文化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致春天》。
欣赏春天的美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学唱(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致春天》。
学生跟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针对高音部分进行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歌曲《致春天》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
介绍与春天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如春天的歌曲、乐器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致春天》。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演唱技巧。
5. 歌曲欣赏(10分钟)欣赏其他与春天相关的歌曲,如《春晓》、《春天在哪里》等。
分析比较不同歌曲的演唱风格和音乐特点。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与春天相关的音乐作品,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致春天》2. 歌曲曲式结构:AABA3. 音乐特点:优美、抒情,高音部分注意气息控制4. 春天的音乐文化:春天的歌曲、乐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歌曲《致春天》,并收集其他与春天相关的音乐作品。
2. 答案:完成作业后,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演唱歌曲《致春天》,并分享所收集的春天音乐作品。
教材分析:
《致春天》是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春景》的欣赏曲目。
这首钢琴抒情小品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谱写的春的颂歌,主要描绘了春天降临大地的情境,表达了人们喜悦激动的心情。
乐曲为单三段体结构。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感受春天的来之不易和多姿多彩的景象。
2、了解乐曲结构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以及三段体的不同情绪表现。
3、通过欣赏乐曲,加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曲家格里格的生平以及《致春天》的创作背景,为欣赏作铺垫。
2、根据节奏和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段落,并感受不同段落的情绪。
设计意图:
通过辨赏聆听,让学生能初探到这段引子的旋律,采用柱式和弦的演奏手法来预示春姑娘踏着欢快的脚步悄然而至了。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作曲家的意图是为了表达春天是犹如很腼腆的小姑娘般悄悄地出现的,并非很突然地来临。
休止符的运用更是起到了弱起的作用,让人感觉春天的脚步是悄悄的走近的。
让学生在哼唱中充分体会到旋律的走向作了上行的安排,仿佛作曲家在深情地描绘春天的美好,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春的美丽魅力。
让学生通过仔细聆听A1部分旋律,辨听柱式和弦的伴奏一直贯穿始终,从而联想到春天到来的脚步一刻也不停歇,在深入地叩响大地的心门,进一步向人们传达“春天来了”的信息。
致春天作文6篇致春天作文篇1几阵风吹过,小雨终于停了。
我穿上雨靴,想要像“小猪佩奇”一样,去雨水里跳来跳去,享受一下春雨带来的愉悦。
路边的紫兰花开了,小路旁的野菜,也纷纷探出头来,随着春风摇曳。
我看着宝石蓝的天空,望着那棉花糖般的云朵,深深地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闻着来自自然馈赠的花香,小雨后的春天,惬意,清凉。
家门前那棵大树的叶子,被小雨洗刷得干干净净,那嫩绿的.叶子上还留着点点水珠,真是舒心动人。
树上还有两三只小鸟停歇,它们时而歌唱,时而飞起又落下,好像在欢聚,好像在庆祝,它们应该也和我一样,享受着小雨后的春天。
远处的山也清晰起来了,静默着,那深绿的颜色,向人们展示着生机勃勃,小雨后的春天,让人沉醉。
我约上几个好朋友,来到小河边。
小河边有许许多多的柳树,我们就摘了柳枝来编花篮。
虽然编得并不好看,但是却有阵阵的笑声在小河边回荡。
我摘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五颜六色的,放在篮子里,煞是好看。
我把它们送给了我的妈妈,妈妈高兴极了,简直比我考了好成绩还要高兴,看着母亲的笑容,我想,这就是我喜欢的小雨后的春天。
“看,那是什么?”“那是彩虹!”“好美啊!”小雨后的春天,那么动人,那么美丽,那么醉人!致春天作文篇2春天来了,我们非常的欢喜。
在春天里的树林中,杨树,柳树,榆树都穿上了新衣服。
在这里的飞鸟就像是孩子们到了游乐园一样上窜下跳。
现在的春天,从远处望去一片碧绿,山丘地洼都铺上了绿毯。
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像是在捉迷藏,孩子们穿的衣服,在大地的衬托下像一朵朵五颜六色的小花。
站在柳树下一片鹅黄,仔细观察柳条上有许多小锯齿,就像春风剪出来的一样。
榆树上长满了榆树钱,有几只鸟在树上好像分着地盘一样,这是我的,那是你的。
在天空中山雀在搭巢,画眉鸟在欢唱,麻雀在丈量着的土地。
这时一只燕子从空中俯冲下来,快要撞到我的脸上,吓得我赶紧躲避。
谁知它突然打了一个急转弯飞走了。
在山林中花也开了,丁香花芬芳扑鼻。
山杏花粉嫩粉嫩的。
还有梨花雪白雪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