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史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平面设计构成艺术分析摘要在构成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即为平面构成。
构成实质上为创作者进行平面设计一种思维方式以及方法论。
掌握平面设计构成规律对平面设计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对平面设计中的构成艺术进行深入分析,促进构成艺术能够在平面设计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关键词平面设计;构成艺术;规律平面设计是选择“视觉”来作为表现方式和沟通方式的一种艺术创作,同时灵活应用诸多种方式,结合文字、符号图片,进而坐出能够传达某种信息、想法的视觉表现。
①在进行平面设计过程中,设计是合理应用构成艺术可促进设计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提高设计作品的内涵及价值。
1构成艺术的具体规律从理论层面上分析,构成艺术经过了几个发展过程,对其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过程主要为包豪斯的实践、俄国抽象及构成主义影响、达达主义影响、荷兰风格派影响等等。
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之后,构成理论才逐渐形成其具体特点的理论以及规律。
1.1构成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构成” 一词源于德语GES-TAL-TUNG勺译语,该词被定义为对诸多视觉因素进行重新组织和结构,促进其审美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进而使得视觉因素能够达到启发人们思维,培养人们创造能力的作用。
同时,构成也是指对相关构成元素进行重新组合,且该种组合是有目的性的,通过重组之后,各构成元素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均会得到明显提升。
从实质意义角度上看,构成属于构成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该词的真正形成时间段为1913年-1917年期间。
构成主义的奠基人物为俄国的塔特林。
塔特林是提出构成主义实质意义的第一个,其认识在实质上,艺术是一个不断进行创造的过程,是整体感受材料、形态等的过程。
在理论体系上,构成学是对包豪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凭借美学观念、新思维方式加强进行造型原则构建,最终建立起了崭新的造型原则,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将这些原则应用于艺术设计实践中。
总体而言,构成为一个构成主义概念,其指的是视觉因素进行重组和结构,进而促进其审美能力和艺术脚趾得到提高,进而使其能够表现出更加丰富的启发思维,更具创造力培养价值,给予某种目的将各种元素进行有机组合,使其通过组合后能够表现出更高的审美价值。
平面设计类的学术论文篇一住宅平面设计浅谈摘要:研究人的居住行为规律对提高未来住宅的设计水平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住宅平面设计是直接建立室内生活价值的根底工作,本文展示了住宅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住宅平面设计;以人为本;建筑设计Abtract: the tudy of human living behavior rule to improve deign level of the houe undoubtedly are of poitive ignificance. Reidential graphic deign i etablihed directly life value foundation work of indoor, thi paper how in the proce of houing deign e某perience.Keyword:Reidential graphic deign;People-oriented; Architectural deign从福利房到商品房,冲破方案模式,建筑设计师不再只受面积的束缚,而是开始本着“以人为本”这个根本着眼点,在住宅设计中越来越切实注重人的实际需求,人在住宅中的主体作用被强调出来,住宅应该主动地适应居住者变化着的生活,居住过程也是对住宅的完善过程。
研究人的居住行为规律对提高未来住宅的设计水平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是,随着市场的某些炒作,住宅设计中的一些作法变得很不理性。
例如,有些住宅中起居厅的面积到达60~70平方米,卫生间甚至到达18平方米,空间大得令人不能接受。
住宅空间的舒适程度是以人的行为尺度和心理接受尺度为基准的。
过大的空间会失去家庭的温馨感和亲和力,失去家庭特有的生活气息和气氛,甚至会使居住者在心理上感觉自身的渺小,居住空间显得冷漠、僻静。
其结果是,人们花钱购置住房,却又未能获得相应的功能与质量。
住宅平面设计是直接建立室内生活价值的根底工作,本文试图展示住宅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提请广阔建筑师和居住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探究。
平面设计毕业论文引言平面设计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通过使用各种视觉元素和设计原则,将信息以图形的形式呈现出来。
平面设计广泛应用于广告、出版、包装、品牌等领域,对于传达信息和提升产品价值起到重要作用。
本论文旨在分析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未来趋势,探讨平面设计对于信息传播和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践建议,以供平面设计师在实际工作中参考借鉴。
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平面设计作为一门学科,从20世纪初期开始逐渐形成,并在20世纪中叶迅速发展起来。
最早期的平面设计作品主要是印刷品和海报,以文字和插图为主要元素,风格简洁直观。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和图形软件的普及应用,平面设计逐渐转向数字化,创造了更多样化、更具创意的设计作品。
在数字化时代,平面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从传统的平面媒介向多媒体平台的转变,设计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工具,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平面设计的应用领域平面设计在广告、出版、包装、品牌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广告领域,平面设计师通过设计独特的广告图形和标识,来吸引潜在客户的注意力,并传递产品或服务的核心信息。
在出版领域,平面设计师负责设计杂志封面、书籍封面和内页的版式,以及插图和配图的排版。
包装设计则关注如何通过独特的包装设计,突出产品的特点,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品牌设计则是通过设计符合品牌形象的标志、颜色、字体等视觉元素,来构建品牌的识别和认知。
平面设计对信息传播的重要性平面设计在信息传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张设计精美的海报或广告图片,可以在瞬间吸引人们的眼球,传达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和价值。
平面设计可以通过色彩、排版、构图等手段,将复杂的信息变得易于理解,提高信息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提高信息传播的效果。
同时,平面设计也对品牌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设计符合品牌形象的标志和视觉元素,可以提升品牌的识别和认知度。
平面设计可以帮助公司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增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提高品牌的忠诚度和竞争力。
多维化发展平面设计论文-平面设计论文-设计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分析随着平面设计的发展完善,品牌设计、形象设计和导视体系已接近完善。
当前的平面设计工作者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版面编排工作和初步图文处理等纸质媒介的传播。
随着市场的发展完善,加上信息时代的到来,如今平面设计者和使用人对平面设计工作提出了更多、更严格的要求,同时也更关注所塑造的品牌形象。
对传统平面设计工作来说,也在面临更大挑战。
受新媒体影响,传统平面设计一方面逐渐向交叉媒介相融合,逐渐突破了平面范围,实现了多层次、多重融合,尤其是以导视设计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平面设计,实现了艺术性与自然的有效结合。
相对以往平面设计,这一表现形式更加新颖,更富有创造力。
而另一方面则是更加倾向于使用者体验,实现了由设计者到使用者的设计核心转变,新形式下的平面设计工作,不但更贴近使用人的感受,也融入了使用者的想法和意愿。
当前平面设计已经将现代艺术的创造风格和手法有效融入渗透其中。
如今这项工作更富有专业性和艺术性,通过感官来实现沟通与表达,结合一系列方式所构造出的色彩和符号以及文字图片等表现形式,都在有效展现创作者的想法和意图。
同时,审美理念的丰富发展,也让各种艺术方式融入到平面设计工作中,设计和艺术实现了巧妙借鉴和融入。
结合了艺术的平面设计工作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其创作手段也进一步丰富。
比如当前平面设计的经典作品中,有一类作品是以几何图形的视觉错觉艺术为核心的作品。
这一作品形式将二维图形融入到三维的环境中,同时个人造成相应的视觉错觉。
而德国设计师所设计的Eureka大厦地下停车场的导视系统,则给与了平面设计在空间中特殊的视觉体验。
在这一设计作品中,设计师结合图形表现出空间错觉,使得人们很难在空间中寻找到平面图形的全面性。
使得设计作品更有冲击力和渲染力。
2平面设计内涵发展分析通常,我们认为平面设计指的是结合相应的平面设计特点,在相应的平面上有效创造,同时结合文字、图片、符号等一系列元素,结合相应创意所设计创作的视觉艺术。
包豪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浅论包豪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分三部分描述:一、包豪斯思想的萌芽和包豪斯的建立。
二、包豪斯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及三个阶段分别在平面设计上的成就。
三、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一、包豪斯思想的萌芽:现代设计史上,公元1919年事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欧洲仍旧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中,社会动荡,思想巨变,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在不同程度上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战败后的德国又掀起了“十一月革命”,国内的知识分子在巴黎、意大利、荷兰、苏联等国传播进来的新思想的鼓舞下,抱着对祖国狂烈的革命理想,积极投身到重建德国的各项工作中,包豪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包豪斯建立于1919年4月1家、现代设计教育先驱---沃尔特.格罗佩斯建立的一所完全以发展设计教育为核心的设计学院。
包豪斯的奠基人—沃尔特.格罗佩斯1883年出生于德国柏林的一个有声望的艺术世家,很自然的继承了先人的传统作风,养成了强烈的创作精神和艺术气质。
格罗佩斯从1919年建校到1927年离开,基本上包豪斯的思想是把学院从一个子虚乌有的空洞观念变成一个坚实的设计教育基地,并成为欧洲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交流中心和现代建筑设计的发源地。
包豪斯的兴起和衰亡无不与格罗佩斯有着及其密切的关系。
而包豪斯的发展本身也体现了格罗佩斯个人设计思想的转变和发展历程,同时又通过他,反映那个时代的现代先驱们的思想历程。
因此,包豪斯不仅是格罗佩斯个人的思想结晶,同时也是现代主义设计的一个重要缩影,是全人类共同迈进20世纪文明的鲜明标志。
二、包豪斯前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
格罗皮乌斯(WALTE R GROPIUS)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
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魏玛时期共有三批教员,格罗皮乌斯的校舍在平面史上,1922年的莫霍里纳吉和拜耶在一起重新打造了一种图形设计的新理念。
平面设计类的学术论文(2)平面设计类的学术论文篇二插画与平面设计摘要:有的人认为插画和平面设计同属于美术,认为只要有基本的美术功底,做设计或者画插画都是不成问题的,而另一种观点是,仅仅靠着美术基础是不可能做好插画或者设计的,因此有必要认真思考插画和设计的概念和特点,并且要弄清楚它们的区别和之间的联系,这样对艺术设计教育与实践等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关键词:插画;设计;特点;发展;异同;联系一、插画1.1什么是插画插画,就是用来解释说明一段文字的画。
《辞海》解释:“指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
有的印在正文中间,有的用插页方式,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
”这种解释主要是针对书籍插图作为的定义,是一种狭义的定义。
插画的应用有很多,广告、杂志、说明书、海报、书籍、包装等平面的作品中,凡是用来做“解释说明”用的都可以算在插画的范畴。
插画的表现形式有很多,人物、自由形式、写实手法、黑白的、彩色的、运用材料的、照片的、电脑制作的,只要能形成是“图形”的,都可以运用到插画的制作中去。
1.2插画的特点插画具有浓重的商业性质,它所突出的特点有引人注意、塑造商品形象(给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好的形象),还有一个就是图解记录,当用文字难以说明的东西我们可以选择用图片来表达。
它有着很好的直观性,我们常说“图文并茂”为的就是使得枯燥的文字添上几分生动,让我们阅读起来不觉得无趣,并且通过图片传达出的内容我们也能猜出大致的文章内容结构。
1.3插画的应用范畴出版物:书籍的封面,书籍的内页,书籍的外套,书籍的内容辅助等所使用的插画。
包括报纸、杂志等编辑上所使用的插画。
商业宣传:图解广告类――包括报纸广告、杂志广告、招牌、海报、宣传单、电视广告中所使用的插画;商业形象设计:商品标志与企业形象(吉祥物);商品包装设计;包装设计及说明图解-消费指导、商品说明、使用说明书、图表、目录……影视多媒体:影视剧、广告片、网络等方面的角色及环境美术设定或介面设计。
平面设计的创新研究论文[推荐五篇]第一篇:平面设计的创新研究论文一、平面设计与媒体的关系平面设计在较早的时期被称为装潢设计,缘起于家装建材所用的室内设计,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应用的方面越来越多,如纸质与电子出版物、平面广告设计、海报、产品包装设计、虚拟网站装潢、品牌商标设计等。
其主要是通过视觉上感官表现来实现一定象征意义的表达方式,结合很多图形、文字、符号等并通过多种创造性的方式来展现,包括排版、艺术字体、视觉艺术等。
在平面设计应用异常广泛的今天,无论当代人身处何处都能够看到平面设计的实用性应用。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平面设计作品的需求,已经不能够仅仅满足于视觉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好媒体,成了平面设计人员与媒介人员着重考虑的问题。
这种考虑也自然而然地让新技术与艺术之间建立起一种共生相伴的关系,新技术让艺术在新平台、新形式上大放异彩。
而艺术则促进新技术为人们更好地接受和发展,确实是一种双赢的结合方式。
新媒介的兴起为平面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效的载体,让上述这种共赢模式得以快速实现。
就新媒介而言,目前在中国都是众说纷纭,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时代、不同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
而这里新媒介中所谓的“新”则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基于之前成熟的传统运营模式和媒体环境而呈现的新意,包括新技术、新形式和新观念等。
因此,信息时代新媒介应该是指传统媒体在应用新技术、引入新理念在时空两大层面上产生的传媒方式新突破,是一种大众认知的变革,基于新的技术、设备为受众提供了多元化的传播平台与途径。
以井喷式增长的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和最新发展的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新商业形态都向传统媒体发起了挑战。
而在新兴媒体的强力支持下,世界范围内的时空边界都在渐渐地模糊甚至是彻底消除,数以亿万计的受众群体在无间隔、零距离的情况下顺畅便捷地完成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而新媒介也在通过形式创新、技术创新,通过画面重新诠释与展现、色彩大胆搭配应用以及大量动态性影像、视频等方式,呈现出一种较之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越视觉感官效果。
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分析论文
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分析论文
平面设计在世界的发展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因为平面设计大都在乎的是视觉上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平面设计的发展,尤其是动漫技术的发展,使平面设计有了质的发展和飞跃,从传统平面效果发展为有声有动态画面的三维二维的立体效果。
下面让我们看看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之路。
1印刷技术的更新推动了平面传媒的成长
自从康尼格将蒸汽机动力和印刷术成功的结合之后,蒸汽滚动印刷机大大提高了印刷的速度,机械化的排版和造纸技术的发展,都降低了印刷的.成本,使平面设计逐渐的走向普通大众的视线,平面设计的发展促进了广告的兴起,制作精美的广告,广告公司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平面设计的发展。
2. 石版印刷刺激了广告招贴的发展
随着石板印刷技术的发展,平面设计又朝着新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印刷技术进入了彩色的印刷阶段,艺术家以及平面设计师不断的发挥自身的艺术创造能力,这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色彩绚丽、形象生动的招贴广告。
这是把广告招贴投放到公共场所的开始,也退动了平面设计和广告产业向另一个时代的发展。
3. 摄影成为新的传达工具
以上的印刷技术都是普通的机械的印刷技术,这就使得图像无法作为信息符号迅速地传播,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印刷技术就被打破了,摄影作为一种传媒手段以其固有的特色:快速、便捷、廉价的特点得到社会的认可,随着摄影技术的推动,平面设计也逐渐的进入数字化的时代。
平面设计研究论文范文随着社会和经济的持续进步,人们对平面设计的审美也在持续发生变化,社会和就业市场对平面设计人才的质量和要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平面设计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平面设计研究论文范文一:中国传统艺术平面设计借鉴分析摘要:我国的传统艺术具有典型的民族文化特色。
在平面设计的制作过程中融入我国传统艺术形式不但可以有效丰富我国平面设计制作内容,减少对西方作品的盲目模仿,同时还能提高受众对作品的关注程度和认同感。
通过分别讨论了平面设计对水墨、汉字以及传统图形的融合,为平面设计借鉴我国传统艺术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平面设计;水墨;汉字;图形平面设计是自西方美术界兴起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在我国也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
但自平面设计引入我国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长期保持在模仿西方平面设计艺术作品的道路上亦步亦趋。
这就造成了我国的平面设计不但难以在国际上独树一帜,更是难以实现质的飞跃和突破。
事实上,我国传统艺术不论从表现形式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极具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特色。
而且,平面艺术作品的设计目的是面向大众的。
我国从审美角度上受传统文化影响较为明显。
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趋强化,也使得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通过将我国传统艺术融合进平面设计中,而不是对西方的艺术作品进行盲目的模仿,不但有助于提高我国民众最平面设计作品的认同感,还将有助于我国平面设计作品在国际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平面设计对传统水墨艺术的借鉴我国的水墨艺术在我国传统绘画工艺以及传统艺术中占据着无与伦比的地位。
可以说,水墨画所展现出的写意风格以及留白技巧不但是我国在艺术层面上所特有的表现形式。
同时,这也是我国民族价值观和哲学思想的重要表现。
因此,要将我国传统民族艺术和文化融合进平面设计作品中,首先就要对水墨艺术进行借鉴和传承。
首先,平面设计要借鉴传统水墨艺术作品中的简约风格。
水墨艺术在进行作品的表现时经常通过写意的手法对景物和人物进行表现。
平面设计史
平面设计史之“极繁主义”
现代平面设计的风格日新月异,全球经济的发展使设计师开始追求用个性、自由、独特的设计语言来表达自己。
设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秘工作,它已经被大众认识并且喜爱。
在近代极简主义风行多年之后,平面设计开始出现了更具装饰性的极繁主义的回溯。
装饰品的使用不再被认为是一种犯罪。
建筑物开始更加具有曲线美、时尚变得更有魅力、设计也更具有装饰性。
轮廓和植物相关的图形也改变了往日严谨、简单的线条、模糊暗淡的色调。
取而代之的是大幅度频繁使用的丰富色彩。
所有的一切意味着艺术开始回复到感性的一面,平面设计也在新一轮的极繁主义中发展创新。
“极繁主义”是各设计家们的艺术构思的集大成者,他们正在创造一种全新而复杂、具有折中主义特性的现代作风。
与一些正在迅速兴起的美学运动一起,“极繁主义”已经影响到各个学科领域,促进它们互相融合,创造出新的多学科综合性领域。
以前卫著称的时尚设计就是“极繁主义”最先留下痕迹的领域之一。
“极繁主义”还影响到其他一些领域,比如珠宝、电影、文学和基于概念和技术工具的绘画设计。
在建筑业领域中也能察觉到类似的变化,有时还很夸张。
建筑师们已经摒弃了以往无处不见的混凝土及白色粉刷,开始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如波纹金属板和玻璃嵌板。
从伦敦泰晤士河畔的“精神时空”,到美国西海岸的MTV总部,刻意的装饰不再是一种罪恶,织物、高级涂料以及结合了古典主义与未来派气息的家具使得空间更富色彩,展现华美。
众多建筑元素被层层叠加,反复使用,极尽华丽完美之能事。
公共建筑、写字楼和住宅“恭恭敬敬”地触犯了密斯·范德罗所谓的“少即是好”的座右铭,提出了“繁复永无停歇”的口号。
巴洛克和洛可可两个时期的艺术不但是极繁主义的雏形,更是今日极繁主义回溯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
巴洛克艺术的风格是承袭自文艺复兴默契的矫饰主义,着重在强烈感情的表现,而不像文艺复兴鼎盛期那样的严肃、含蓄。
它强调流动感、戏剧感、夸张性等特点,常用的富裕动态感的造型要素。
洛可可的艺术风格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作为一种建筑风格却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
由于当时环境的影响,这个时期的视觉艺术也像其建筑一样有着矫饰、浪漫等特点。
2006年美国拍摄了讲述玛丽皇后奢华生活的电影《绝代艳后》,影片中人物的服饰、场景都真实地再现了洛可可时期所推崇的艺术风格。
它的成功也意味着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又重新接受了极繁主义。
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的艺术在本质上是有差别的,但在形式上都是以繁复和华丽示人。
今天流行的极繁主义,艺术家的灵感多数来自于那个时期的装饰图案和装饰元素。
虽然工业革命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但人们依然沉浸在传统的艺术风格中。
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已形成定式,当新的材料和技术用于生产同一产品时,人们总是以旧有的审美观念作为接受的心理依据,因此,在新产品身上,旧有的形式和风格仍然清晰可见。
这使得中世纪古典主义风格和巴洛克、洛可可时期的艺术特征得到了延续和发展,当然所谓的极繁主义也同时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新艺术运动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产生和发展的装饰艺术运动,设计建筑、家具、产品、服装、首饰、平面设计、书籍装帧,包括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领域。
它处在新旧世纪的交替之际,也是设计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的装饰艺术在法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设计机构纷纷建立。
设计家、艺术家们创造出一种符合时代潮流、与机器大生产相协调、有现代感的装饰艺术风格。
于是装饰艺术设计中严禁的线条和被称作“新古典主义”的符号、垂花饰、花环、有凹槽的柱子、装饰画的花卉纹饰和巴洛克、洛可可式的卷曲形纹饰取代了新艺术风格中的奢华倾向和不对称雕刻的滥用。
装饰艺术运动强调装饰化又承认工业化,是一场承上启下的运动,是从“工艺美术运动”到“新艺术运动”的装饰运动和现代运动之间的一次衔接。
在大工业机器标准生产的限制以及资本家为积累资本而提高生产效率的现实条件下,人们逐渐把一切设计品标准化、简约化。
与此同时,包豪斯对功能主义的推崇加速了极简主义的发展。
干练的几何线条、实用的空间分割让生活空间越来越拥挤的人们眼前为之一亮,繁复、华丽、妖娆的极繁主义艺术渐渐地退出
了人们的视线,于是极繁主义走向了落寞。
在空间急剧紧缩的仓库居住时代,以伦敦为基地的《墙纸》杂志的诞生引发了20世纪包豪斯现代主义、20世纪50年代埃姆斯家具和拥有极简主义概念的约翰·鲍森等现代建筑品味的诞生。
复兴的现代主义在生成对欲望质量追求的同时,还逐渐成为了向年轻人和富有者售卖“唯一”的简化方式。
通过数以千计的展示室和相关的销售概念,摩登成为了社会的主流和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弱化了那些只有着同样外观而没有等同质量的仿制品。
尽管我们可能非常赞同这一现象,可实际上要在日常生活中适应它是非常困难的事。
对于设计师和最终消费者来说,他们很快对极简主义产生了厌倦。
因此,一场甚至会导致极奢现象出现的运动在需求中产生了。
然而,极繁主义在它最不可能发生的领域--平面设计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或许说,这也是极繁主义最为得意的地方。
平面设计一向是由“硬”设计--源于瑞士字体和苹果机生成的极简主义成品的混合所主宰。
在数10年的精准设计之后,设计师们开始逐渐使用装饰和摒弃瑞士风格,开始使用重复图案和鲜明的对比、装饰,以及哥特式字体。
特别是装饰部分所使用的重复性符号和元素反映了更具有隐喻性和叙事性价值的极繁主义发展趋势。
不论这一“极繁主义“的回归是否又是一次过眼云烟,时间将会做出最好的证明。
事实上,极繁主义通常与极简主义并列共存。
在这个时期只是大家都偏爱极繁主义,所以它被大众所推崇和喜爱。
极繁主义这和极简主义者之间的争论是不间断循环着的,这是功用性和装饰性之间的斗争。
作为人类,我们在不断地经历不同的阶段,而每个阶段不同的特点都反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从衣服到音乐再到室内装饰。
我们开始欣赏极简风格,不久我们就对其厌烦了;所以我们开始欣赏装饰性元素,可不久我们又开始麻木了众多的装饰;所以我们又讲注意力转移到了功用性上。
这些都是无可避免的:随着我们欲望、要求、品味的不断变化,平面设计的风格也将随之不断的变化。
历史上的各个艺术运动成周期性地在繁华与简朴之间摇摆。
这种在繁复与简单之间往复的趋势最早可以在罗马和哥特艺术的比较中看到:罗马艺术受一种难以理解的技艺驱使,生出简单与纯净的形式;而哥特艺术则由于建筑体系的进步,造出复杂得多的几何图形。
这种趋势在随后的艺术运动中一再地重复着。
进入20世纪后,领先于后现代主义的现代化运动致力于形式与材料的简化,而在后现代主义时期,建筑的直角消失,几何元素变得复杂,显示出丰富多变的效果。
90年代初期简约主义的诞生意味着循环的又一轮更替。
在十余年简约主义大肆盛行之后,人们将会重新面临一个强调重复和多样的审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