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教案:二月二龙抬头活动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0
XX二月二龙抬头活动主题及方案1000字活动主题:龙抬头,祈福平安活动概述:龙抬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旨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平安。
本次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开展有趣、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动,让参与者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增强文化自信。
活动方案:1. 市场摆摊活动:在市场或商业街设置文化展台,展示传统文化产品、工艺品等,让人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感受节日氛围。
同时,设置文化问答环节,给予参与者有小型礼品奖励。
2. 传统舞蹈表演:邀请专业舞蹈团队表演传统舞蹈,如龙舞、狮舞等,为观众展现传统文化的美。
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游戏和任务,邀请观众参与互动,以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
3. 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主题为“龙抬头祈福文化”的讲座,介绍龙抬头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让观众了解和了解龙抬头的习俗及相关文化。
结合PPT、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专家现场答疑。
4. 传统美食展览:展示中华美食文化,让人们了解各地不同的传统美食,体验传统美食风味,让人们感受节日氛围,深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5. 亲子互动活动:通过各类节目设置,让孩子们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让小朋友了解龙抬头文化习俗,并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加强亲子互动,提升亲子共育,这也是活动最吸引人的环节之一。
活动成果:通过本次活动,可以加强社区和市民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居民的文化自信,同时让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通过在不同地点开展的活动,传播活动最终将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人们对文化传统的认知和体验也将更加丰富。
2024年幼儿园二月二龙抬头活动方案幼儿园二月二龙抬头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参与各种有趣的活动,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和创新能力。
为了让这个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龙抬头,舞狮闹春二、活动内容:1. 古装表演:幼儿园老师和幼儿共同扮演古代人物,表演古装服饰展示和舞龙舞狮等传统节庆活动。
2. 传统手工:幼儿制作红包、灯笼、春联等传统手工制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猜灯谜:设置多个灯谜摆放在幼儿园各个角落,引导幼儿与家长一起猜题,增加亲子互动。
4. 点灯祈福:让幼儿在灯笼下许下自己的心愿,祈福家庭幸福,团圆快乐。
5. 舞狮表演:请专业舞狮团体来幼儿园表演,让幼儿感受舞狮的神秘和活力。
6. 龙抬头游园会: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各种文化游戏,体验传统习俗,共度欢乐时光。
7. 传统美食品尝:准备各种传统美食,如饺子、汤圆、年糕等供幼儿品尝,让他们体验传统年味。
8. 制作龙头面具:幼儿用简单的材料制作龙头面具,让他们感受传统龙抬头的乐趣。
9.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开展有趣的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让幼儿通过答题的方式学习并巩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三、活动安排:本次活动将安排在幼儿园室内和室外进行,活动时间为上午9点至下午3点,包括表演、手工、游戏等各个环节。
在活动中设置过渡区域,引导幼儿流动参与,确保活动的连贯性和顺利进行。
四、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希望幼儿能够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节庆活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引导幼儿尊重传统习俗,培养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五、活动准备:提前安排好活动场地、道具和装饰品,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组织好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志愿者,分工合作,配合安排活动流程;准备好食材和食具,保证幼儿的用餐品质安全;准备好奖品和小礼物,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小班绘本二月二龙抬头教案及反思一、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和传说,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节日情感。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让学生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和传说。
(2)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3. 教学准备。
(1)教材准备,绘本《二月二龙抬头》。
(2)教学工具,PPT、图片、视频等。
4.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有关二月二龙抬头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习俗。
(2)学习,通过阅读绘本《二月二龙抬头》,让学生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和传说,并引导学生讨论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和意义。
(3)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制作二月二龙抬头的相关饰品或装饰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总结,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总结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和传说,加深对节日文化的理解。
5.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向家长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和传说,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6.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同时,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反思。
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传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让他们在了解传统节日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魂魄。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视频播放、绘本阅读、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月二龙抬头幼儿教案二月二龙抬头幼儿教案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二月二龙抬头幼儿教案(精选7篇),希望有所帮助!二月二龙抬头幼儿教案1设计意图二月二,当地人有一个传统的节日,称为“龙抬头”。
在这一天,人们有一个习俗,就是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剪头发。
为了让孩子更加了解这个节日的一些习俗,我组织了此活动,让孩子们知道在这一天要剪头发。
活动名称角色游戏《小小理发师》活动目标1、让孩子了解“龙抬头”这个节日的由来及习俗。
2、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剪头发”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一、感知活动1、教师与幼儿一起讲述剪头发的经历。
提问:咱们的头发长了,应该怎么办呢?二、教师示范剪头发。
三、游戏《剪头发》。
1、请两名幼儿当理发师上去互相“剪头发”。
四、活动结束活动反思:经过一个有趣的《剪头发》活动,孩子们不但了解了“龙抬头”这个节日的由来,还知道了一些关于这个节日的习俗。
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当请幼儿上去表扬”剪头发“的时候,孩子们都乐意参与到游戏之中。
二月二龙抬头幼儿教案2活动主题:二月二龙抬头,赏美景剪龙头活动对象:新老客户活动时间:20xx年xx月xx日举办场地:xxx活动目的:1、通过此次活动对项目进行宣传,收集目标潜在客户资源,为产品销售奠定基础。
2、加深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为增强客户粘性奠定基础。
3、提升品牌知名度,使品牌深入人心。
4、此次活动将为品牌开展系列活动打下良好基础,使整体活动具有持续性和延续性。
5、突出项目的优势和品牌文化。
6、在行业和社会中间产生巨大影响力,塑造企业品牌,扩大企业销售市场份额。
活动内容:1、凡是在活动当天到访客户,登记留存信息,可以免费获得理发券一张,凭券可以免费理龙头一次。
2、理发券内含有刮奖区,可以刮奖领取礼品3、摸龙头,集好运,驱蚊虫4、实拍造型,网络同传,选取最酷造型,获得购物大奖。
二月二龙抬头活动教案反思一、活动背景。
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习俗。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来迎接龙抬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这一传统习俗,我们特意设计了二月二龙抬头活动教案。
二、活动目的。
1.了解传统文化,通过参与龙抬头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二月二龙抬头节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活动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龙的制作和舞蹈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激发创造力,学生可以在制作龙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属于自己的龙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4.增强文化自信,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活动内容。
1.龙的制作,在活动开始前,老师向学生介绍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习俗和意义,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制作龙。
学生可以利用纸箱、彩纸等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和制作龙的形象。
2.舞蹈表演,在龙制作完成后,老师组织学生学习龙舞的基本动作和节奏,然后进行排练。
学生可以根据龙的形象和特点,设计出适合自己龙的舞蹈动作,展示出各自的创意和才华。
3.龙抬头仪式,在活动的最后,学生们将手工制作的龙抬起,进行龙抬头的仪式。
在仪式中,学生们可以表达对龙的祈福和祝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四、活动反思。
1.活动效果,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对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生们在制作龙和排练舞蹈的过程中,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活动收获,学生们在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他们在制作龙的过程中,锻炼了耐心和细致性,同时也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3.活动不足,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在龙的制作过程中,部分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简单地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制作龙,缺乏个性和创意。
二月二龙抬头活动主题及方案一、活动主题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民间一种祈求祥瑞和福运的仪式。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我们将以“龙腾盛世,情系民间”作为活动主题,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激发群众爱国爱民、崇尚科学文化、热爱生活的热情,增进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彰显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特色,构建和谐社会。
二、活动方案1. 龙抬头游行时间:2月2日地点:市中心广场内容:我们将邀请学校附近的龙狮队伍和往年表现突出的社区龙狮队伍,组成一支庞大的龙狮队伍,在游行中展示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表达爱国爱民、崇尚文学的精神。
游行队伍将沿着市中心广场游行,整个市区沿途将会响起热闹欢快的锣鼓声音,成为市民们的视觉盛宴。
2. 龙抬头文化展览时间:2月1日至2月10日地点:当地博物馆内容:我们将在当地博物馆举办一场龙抬头文化展览,展示龙抬头的历史沿革、传承发展、地域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也将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现龙抬头这项传统文化的魅力,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这项文化活动。
3. “画龙点睛”比赛时间:2月6日地点:学校礼堂内容:我们将在学校礼堂举办一场“画龙点睛”比赛。
比赛内容为写意龙,参赛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创作一幅具有龙抬头文化特色的写意龙作品。
参赛者可以自己创作,也可以借鉴其他经典作品,但必须经过改编和创新。
比赛结束后,评选出最佳作品进行颁奖。
4. 龙抬头美食节时间:2月1日至2月10日地点:当地美食街内容:我们将在当地美食街举办一场龙抬头美食节,展示和推广与龙抬头相关的美食。
美食节期间,将有各种美食摊位向游客免费提供美食,既可以满足市民的口腹之欲,也能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与龙抬头文化相关的美食。
5. 龙抬头文艺晚会时间:2月2日地点:市文化中心内容:我们将在市文化中心举办一场龙抬头文艺晚会,邀请本地优秀文艺团体和艺术家进行文艺表演。
晚会内容将涵盖音乐、舞蹈、诗歌、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展示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独特融合,让观众感受到龙抬头文化的魅力。
幼儿园二月二龙抬头教案【教案一】主题:二月二龙抬头年龄段:3-5岁教学目标:1. 学生能认识二月二龙抬头的意义和由来。
2. 学生知道龙的形态和习性。
3. 学生了解龙的文化元素。
4. 听懂简单的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教学内容:1.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由和意义。
2. 龙的生活和习性。
3. 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4. 讲述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1. 介绍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意义。
2. 讲解龙的生活和习性,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展示。
3. 通过观察、绘画、塑造等活动,让学生体验龙的形态和特点,并串联龙与传统文化中的其他元素,如春节、年画等。
4. 讲述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龙的文化元素。
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法。
2. 讲解结合实证法。
3. 拓展延伸法。
教学器材:1. 二月二、龙抬头的相关图片、物品。
2. 龙模型、颜料、纸张、画笔等。
3. 精心制作的故事绘本。
教学评估:1.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以及听取他们的回答,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2. 提供一些练习题来帮助学生自我巩固和反思。
【教案二】主题:二月二龙抬头年龄段:4-6岁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阐述二月二龙抬头的历史背景和传说故事。
2. 学生能使用艺术语言描述龙的形态和特点,表达对龙的热爱、尊重和理解。
3. 通过制作龙舞表演,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介绍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历史背景。
2. 讲解龙的形态和特点,并分享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3. 学生与老师一起制作龙模型和龙头面具,用艺术语言描述龙的特点。
4. 分组合作,自行设计龙舞表演,模拟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习俗。
教学步骤:1. 介绍二月二龙抬头的历史背景和传说故事,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民俗知识。
2. 讲解龙的形态和特点,以语言、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龙的文化意义。
3. 学生与老师一起制作龙模型和龙头面具,通过手工制作和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龙的形态和特点。
小学二月二龙抬头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
“二月二,龙抬头,欢乐校园乐悠悠”二、活动目的。
1. 让同学们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二月二龙抬头”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 通过有趣的活动,增强同学们之间的互动和团队合作精神,丰富校园生活。
三、活动时间。
[具体日期],上午[开始时间]-下午[结束时间]四、活动地点。
学校操场、教室。
五、活动对象。
全体师生。
六、活动准备。
1. 提前一周让老师们在课堂上简单介绍“二月二龙抬头”的相关知识,包括习俗由来、传说故事等,让同学们有个初步的了解。
2. 后勤部门准备活动所需材料:制作龙的材料,如彩色纸、剪刀、胶水、筷子等(用于制作小龙手工)。
炒豆(可以是学校食堂自制的安全卫生的炒豆)、龙须面等传统食物。
绘制与龙抬头有关的图案的彩旗,用来装饰校园。
3. 安排好活动当天的摄影和摄像人员,记录美好瞬间。
4. 划分好操场活动区域,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七、活动内容。
(一)上午:传统习俗体验。
1. 舞龙表演(开场秀)邀请校外的舞龙团队到学校操场进行精彩的舞龙表演。
表演过程中,舞龙队伍穿梭在同学们中间,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舞龙的魅力。
表演结束后,邀请舞龙队的叔叔伯伯给同学们简单讲解舞龙的技巧和寓意。
2. 剃龙头。
在操场的一角设置“临时理发店”,邀请几位家长志愿者(如果有会理发的家长就更好啦)来为同学们理发。
不是真的剃光头,只是象征性地修剪一下头发,寓意着像龙一样精神焕发。
为了让这个活动更有趣,可以给每个来理发的同学在头发上喷一点彩色的发胶,弄出个龙角或者龙须的造型(前提是得到家长同意哦)。
3. 炒豆品尝会。
在教室里,每个班级组织炒豆品尝会。
老师把提前准备好的炒豆分给同学们,同学们一边品尝炒豆,一边听老师讲述吃炒豆的习俗,据说吃炒豆可以保佑平安健康呢。
(二)下午:创意手工与趣味竞赛。
1. 制作小龙手工。
同学们回到教室,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小龙。
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各种形态的小龙。
中班二月二龙抬头教案及反思一、教案。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和传说,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2. 教学重点。
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和传说,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教学难点。
让幼儿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意义和传说背后的文化内涵。
4. 教学准备。
传统文化故事书籍、图片、手工材料等。
5. 教学过程。
(1)导入,老师向幼儿介绍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和传说,引起幼儿的兴趣。
(2)展示,展示相关的图片和书籍,让幼儿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形象和故事。
(3)讲解,老师讲解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意义,让幼儿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4)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制作龙抬头的小手工,让幼儿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5)总结,老师和幼儿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幼儿对二月二龙抬头的认识。
6. 教学延伸。
让幼儿在家与家长一起制作龙抬头的手工,增强家庭教育的亲子互动。
二、反思。
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习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他们对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和意义并不清楚,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和热爱。
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宣传,让幼儿在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有限,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
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展示图片、讲解故事、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发现幼儿对手工制作非常感兴趣,通过制作龙抬头的手工,他们不仅加深了对二月二龙抬头的认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手工制作的环节,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
二月二龙抬头小班教案 1一、活动背景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
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二、活动主题公益从头开始三、活动时间20xx年3月xx日(周六)上午9:00-11:00四、活动地点天山公园五、参加人员滨湖新区小朋友(共50名),理发师若干名六、活动内容1、征集志愿者征集滨湖新区自愿参加此次活动的小朋友和发型师志愿者,前往所在社区(网格)报名。
2、造型制作大比拼每位发型师限做3-5个发型,参与优秀发型评比。
3、优秀造型评选现场挑选20名群众,对所有发型师完成后的.造型进行现场评选,评选优秀造型奖10名,优秀志愿者10名。
4、颁发获奖证书。
七、活动目的以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为契机,将民族习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鼓励大家热爱生活,勤奋工作。
同时,通过此次活动能带动大家热爱公益,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中来,积极营造良好的公益氛围。
此外,鼓励大家在平凡工作中乐于创新,为滨湖建设出一份力。
八、活动要求1、本次活动本着志愿的原则,各单位应精心组织,积极做好相关宣传、安全保障和协调工作。
2、活动中所需的理发器材,均为自带,请妥善带好相关器械,其他有主办方提供。
3、参与的理发师可携带本店的相关宣传材料,现场宣传。
4、设计的造型可以是图案、文字、符号等,但必须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否则不予评比。
二月二龙抬头小班教案 2设计思想“二月二,龙抬头”,各地差不多都有这种说法。
黄河口一带把这一天叫做“春龙节”。
因为阴历二月初,正当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从这一天起,开始雷鸣了,传说打雷是天上的龙怒吼或甩尾巴,龙睡了一冬天,到这一天开始苏醒,所以天上有雷鸣。
这一天正当初春季节,适宜于耕作,也因为各种虫鸟开始活动,就有吃蝎豆避免蝎子蛰的风俗。
社会二月二龙抬头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社会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民俗习俗,掌握相关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介绍社会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民俗习俗,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龙抬头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从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社会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意义,引发学生对这一传统民俗的兴趣。
2. 学习活动(30分钟)。
(1)学生观看有关社会二月二龙抬头的视频资料,了解龙抬头的制作工艺和民俗活动。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龙抬头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3)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社会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发展历程,探讨龙抬头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3. 拓展延伸(15分钟)。
(1)学生自行收集龙抬头相关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进行展示和分享。
(2)学生分组设计龙抬头的制作方案,并展示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成果。
4. 归纳总结(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总结,强调龙抬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作业布置。
学生结合自己的家乡风俗,撰写一篇关于社会二月二龙抬头的作文,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社会二月二龙抬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龙抬头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月二龙抬头活动方案一、背景介绍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民俗流传已久。
这一天传统上被认为是农历的二月二日,也是龙的觉醒之日,寓意着一年的开始。
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我们计划组织一系列的活动,以增进大家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二、活动目标1.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进民众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了解。
2.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增加居民的社交交流机会。
3.增强社区凝聚力,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4.增加居民的体验乐趣,增进身心健康。
三、活动策划1.主题活动:根据二月二龙抬头的特点,我们将以龙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舞龙、绘画、文艺演出等,以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
2.舞龙表演:组织专业的舞龙团队进行舞龙表演,吸引观众参与,同时介绍舞龙的历史和文化。
3.绘画比赛:组织一场以龙为题材的绘画比赛,邀请参赛者展示个人的创作才华。
评选出优秀作品并举办展览,让更多人欣赏。
4.文艺演出:组织文艺团队为居民进行音乐、舞蹈、戏曲等多样化的文艺演出,寓教于乐,让人们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了解传统文化。
5.趣味游戏:设计一些有趣的传统游戏,如踢毽子、踩高跷等,吸引居民积极参与,增加互动和乐趣。
6.手工制作:组织手工制作工作坊,教授居民制作龙的相关物品,如剪纸、手绣、陶艺等,提供机会让居民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7.传统美食推广:推出一些当地传统美食,如龙须菜、龙虾、龙眼糕等,让居民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四、活动安排1.时间:活动将于二月二当天举行,持续一天。
2.地点:在社区的公共场所、广场等开展活动。
3.活动表演时间安排:舞龙表演将在上午10点进行,文艺演出将在下午2点开始。
4.绘画比赛和手工制作:从早上9点开始组织,持续至下午4点。
5.趣味游戏和传统美食推广:全天持续开展。
五、资源调配1.舞龙表演和文艺演出:与专业团队合作,提供表演人员和道具。
2.绘画比赛和手工制作:配备专业人员指导,并提供绘画和制作所需的材料。
3.趣味游戏:组织人员负责管理游戏设施,并提供奖品。
二月二龙抬头活动主题及方案
活动主题:龙舞腾飞祈福祈富
活动方案:
1. 活动组织
此次活动可以由当地政府、文化企业或龙舞团体共同组织。
2. 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应该在二月初二这一天或者前后的周末,以便更多的
人能够参加。
3. 活动内容
(1)龙舞表演
龙舞是二月二龙抬头活动的重头戏,应该安排在活动的核心部分。
可以邀请当地的龙舞团队或者其他地区的表演团队来参加,让
更多的人感受到龙舞的魅力。
(2)街头游行
在表演结束后,可以将龙舞队伍引领到街道上进行巡游,让更
多的人看到吉祥如意的龙舞,并距离龙舞更近一步,可以参与游行
摇旗呐喊,增加活动的互动性。
(3)祭祀仪式
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祭祀仪式,可以在活动现场建立一个
临时的祭坛,由专业的道士进行祭祀仪式,祈求来年的平安与丰收。
(4)庆贺活动
龙舞和祭祀仪式之后,可以组织庆贺活动,例如传统的鞭炮点燃、发放传统的糖果和红包、组织团体唱歌跳舞、摆放草编等等,增加活动的欢乐氛围。
4. 活动宣传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活动,需要做充分的宣传工作。
可以通过印发传单、在公共场所张贴海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等方式进行宣传,并邀请当地媒体进行报道。
总结:
二月二龙抬头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通过组织相关活动,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传统节日,也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魅力。
小班二月二龙抬头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
“二月二,龙抬头,福运到,乐悠悠”二、活动目标。
1. 让小班幼儿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习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通过有趣的活动,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3. 为幼儿创造一个欢乐、和谐的活动氛围,增进幼儿之间以及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三、活动时间。
[具体日期]上午9:00 11:00。
四、活动地点。
小班教室及教室外的小操场。
五、活动准备。
1. 教师准备。
收集与“二月二龙抬头”相关的故事、图片、视频资料,制作成简单易懂的PPT。
准备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彩色纸、剪刀、胶水、彩笔、小镜子、小梳子、黑豆、红枣、面粉、小盘子等。
提前将教室布置成富有节日氛围的场景,张贴龙的图片、拉花等装饰。
安排好活动当天的摄影和摄像人员,以便记录活动的精彩瞬间。
2. 幼儿准备。
提前告知幼儿家长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家长为幼儿穿上便于活动的舒适衣物。
六、活动流程。
# (一)活动导入(9:00 9:10)1. 教师穿着带有龙图案的衣服,热情地迎接幼儿进入教室,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2. 教师播放一段欢快的关于龙的音乐,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自由舞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 (二)故事时间(9:10 9:30)1. 教师播放PPT,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给幼儿讲述“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比如为什么这一天龙会抬头,龙抬头之后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运之类的。
2.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问,如“小朋友们,你们觉得龙厉害吗?”“如果龙来到我们身边,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 (三)认识龙(9:30 9:50)1. 教师再次展示PPT,引导幼儿观察龙的外形特征,如长长的身体、大大的爪子、锋利的牙齿等。
2.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龙的玩具或模型,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和触摸,感受龙的形态。
3.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龙的特点,并用简单的语言编成儿歌,如“龙龙龙,真威风,长长身体像彩虹,爪子尖尖很有力,牙齿锋利吓害虫。
小班二月二龙抬头教案小小理发师小班二月二龙抬头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习俗,了解龙的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习俗。
2. 了解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帮助幼儿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1. 图片、故事书等相关教学材料。
2. 龙的剪纸、折纸等手工制作材料。
3. 龙的相关歌曲和舞蹈。
五、教学过程:1. 初识二月二龙抬头。
教师向幼儿介绍二月二龙抬头这个传统节日,讲述其由来和习俗,让幼儿初步了解这个节日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认识龙的形象。
教师向幼儿展示龙的图片,让幼儿认识龙的形象,并讲解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幼儿理解龙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 制作龙的手工。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龙的手工制作活动,可以选择剪纸、折纸等形式,让幼儿动手参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学唱龙的歌曲。
教师向幼儿教唱龙的相关歌曲,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中感受龙的神秘和威严。
5. 学习龙的舞蹈。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龙的舞蹈动作,让幼儿在舞蹈中感受龙的灵动和活力。
6. 故事分享。
教师向幼儿讲述与龙相关的传统故事,让幼儿在故事中感受龙的神奇和传奇。
7. 游戏互动。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龙的游戏活动,可以进行模拟龙舞、龙抬头等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龙的魅力。
8. 总结交流。
教师与幼儿进行总结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对龙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二月二龙抬头这个传统节日有了初步的了解,对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有了初步的认识。
通过手工制作、歌曲舞蹈、故事分享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增强了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月二龙抬头教案及反思中班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龙抬头的习俗和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龙抬头相关活动,让学生能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分析龙抬头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通过团队合作完成龙抬头相关活动。
三、教学难点。
1. 让学生理解龙抬头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
1. 课件,包括二月二龙抬头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 道具,龙抬头的模型或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
3. 材料,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如彩纸、颜料、笔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龙抬头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思考龙抬头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活动,安排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制作一条龙抬头,并设计相关的活动,如舞龙表演、龙抬头游戏等。
4. 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龙抬头和相关活动,让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
5. 总结,通过展示和讨论,总结龙抬头的文化内涵和活动的意义,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以二月二龙抬头为主题,通过讲解、活动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龙抬头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首先,在教学准备方面,需要更加充分和细致。
在活动材料和道具的准备上,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课件的制作也需要更加精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在讲解环节,可以采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月二龙抬头活动方案小班一、活动主题。
“二月二,龙抬头,福运满小班”二、活动目标。
1. 让小班的小朋友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习俗。
2. 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小朋友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增强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如果有合作活动的话)。
三、活动时间。
[具体日期]上午9:00 11:00。
四、活动地点。
小班教室及教室外的小操场(如果有户外活动环节)五、活动准备。
1. 教师准备。
收集有关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图片、视频资料,制作成简单易懂的PPT。
准备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彩色纸(做龙鳞)、剪刀、胶水、彩色笔、小镜子(理发环节用)、小梳子、小喷壶(模拟降雨)、自制的小龙头头饰若干、小零食(像龙须酥之类与龙有关的零食)。
提前布置教室,张贴一些与龙有关的图片,营造活动氛围。
2. 小朋友准备。
提前通知家长让小朋友们穿上舒适、便于活动的衣服。
六、活动流程。
# (一)活动导入(9:00 9:15)1. 教师播放一段有欢快音乐和龙飞舞画面的视频,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然后说:“小朋友们,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叫二月二,龙抬头哦。
大家看,龙在天上飞呢,可威风啦。
谁能告诉老师,龙长什么样子呀?”鼓励小朋友们举手回答,不管回答得怎么样,都给予表扬。
2. 教师简单总结小朋友们的回答,然后说:“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过这个有趣的二月二,好不好呀?”引导小朋友们兴奋地回答“好”。
# (二)龙抬头故事时间(9:15 9:35)1. 教师播放PPT,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
比如:“很久很久以前呀,有一条小龙,它冬天的时候在睡觉。
到了二月二这一天呢,它睡醒了,抬起头来,就开始呼风唤雨啦,这雨呀,能让庄稼长得高高的,人们就有好多好多吃的啦。
所以呀,二月二就成了一个特别的节日。
”2. 在讲述过程中,穿插一些简单的提问,像“小朋友们,小龙为什么要在冬天睡觉呀?”来保持小朋友们的注意力。
# (三)制作小龙(9:35 10:15)1. 教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一些彩色纸、剪刀、胶水和彩色笔,然后说:“现在呢,我们要一起做一条小龙啦。
二月二龙抬头活动方案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在民间称“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在北方,二月初二又叫龙抬头日、春龙节、农头节。
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依据气候规律,农历二月初二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初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
龙抬头的由来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显赫的神物,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俗云“龙不抬头天不雨”,龙抬头意味着云兴雨作,而天地交泰、云兴雨作是万物生育的条件。
龙又是鳞虫之精,百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
二月初正值春回大地、农事开始之时,又是百虫出蜇、蠢蠢欲动之时,故民间有扶龙头、引青龙、剃龙头之举,又有食龙皮、龙须、龙子、龙鳞饼之俗,还有停针、忌磨等禁忌。
据《易经》中的说法,二月二这一天之前,虽然已属春天,但还蛰伏着,称之为“潜龙在渊”。
这一天之后,阳气上升,春意隐约可见,故曰“见龙在田”。
顾名思义,龙出现了,一切都开始崭露头角。
到了这一天,北方的迎春花开始露出笑脸,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真的来了。
龙抬头”一说,最早见于明人刘侗《帝京景物略》。
“二月二,龙抬头,蒸元旦,祭馀饼,熏床炕…”至于抬头的为何是龙,又为何只与“二月二”有关,说法和故事就多了。
据说,龙头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
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____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
后来的黄帝、唐尧、夏禹等纷纷效法先王。
到了周武王,这一习俗还被发扬光大;每逢二月初二,都举行盛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
这以后,“二月二”便定名为“农头节”。
“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
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
”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话还来自天象变化。
二月二这天夜晚,仰望苍穹,你也许真的会看到“龙抬头”的景象。
第1篇一、教学背景二月二,又称龙抬头,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通过剃头、吃面条、放鞭炮等习俗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健康、好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设计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传统节日的同时,提升文化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二月二的传统习俗和历史文化背景;(2)掌握剃头、做面条、放鞭炮等实践技能;(3)学会查阅资料、整理资料、撰写实践报告。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问,了解二月二的习俗;(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践操作任务;(3)通过反思总结,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3)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内容1. 二月二的历史文化背景2. 二月二的习俗与传说3. 剃头实践操作4. 做面条实践操作5. 放鞭炮实践操作6. 实践报告撰写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与二月二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2. 介绍二月二的历史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
(二)知识学习1. 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二月二的历史文化背景、习俗与传说;2. 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践操作1. 剃头实践操作:(1)邀请专业人士讲解剃头工具的使用方法;(2)学生分组进行剃头实践,教师巡回指导;(3)评选最佳剃头师,颁发奖品。
2. 做面条实践操作:(1)邀请厨师讲解面条的制作方法;(2)学生分组进行面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3)评选最佳面条制作团队,颁发奖品。
3. 放鞭炮实践操作:(1)讲解鞭炮的安全使用方法;(2)学生分组进行放鞭炮实践,教师巡回指导;(3)评选最佳放鞭炮团队,颁发奖品。
(四)实践报告撰写1. 学生根据实践活动,撰写实践报告;2. 教师评选优秀实践报告,进行展示和交流。
二月二龙抬头教案:二月二龙抬头活动设计思想“二月二,龙抬头”,各地差不多都有这种说法。
黄河口一带把这一天叫做“春龙节”。
因为阴历二月初,正当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从这一天起,开始雷鸣了,传说打雷是天上的龙怒吼或甩尾巴,龙睡了一冬天,到这一天开始苏醒,所以天上有雷鸣。
这一天正当初春季节,适宜于耕作,也因为各种虫鸟开始活动,就有吃蝎豆避免蝎子蛰的风俗。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结合春龙节组织教育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了解龙的有关知识和民间风俗,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幼儿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好好学知识,练本领。
活动一认识龙目的:1.让幼儿知道龙的来历,了解龙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创造的。
2.让幼儿了解有关龙的传说、故事,丰富关于龙的词汇。
3.让幼儿知道我们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培养幼儿的自豪感。
准备:课前搜集龙的图案、有关龙的传说、故事,歌曲磁带《龙的传人》。
过程:1.引导幼儿谈话:小朋友在什么地方见过龙?(龙灯、龙船、龙袍、龙旗、商标、北京的五彩琉璃“九龙壁”等等。
)2.老师向幼儿展示一些龙的图案,让幼儿观察:龙是什么样子的?(龙的形象: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麟似鲤,爪似鹰,掌似虎。
可以这样理解,龙的身体各部分是许多种动物的一部分拼凑成的,它集各种动物有力、优美的特点于一身。
这说明龙是古人虚构的,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
)3.老师讲解龙的来历及它的价值:龙是中华民族创造的,距今五、六千年前,龙就诞生了。
那时,龙的形象还不象现在,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不断改造创新着龙的形象,还赋予了龙非凡的神力。
现在,龙的形象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古人认为龙能“兴风雨,利万物”,古书中还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可见,龙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吉祥之物,人们特别喜爱它。
在民间哪里有快乐的场面,哪里就少不了龙。
传说中,它是消灾降福的“龙王”,雕刻在宫殿建筑上,它是帝王政权的象征,在工艺图案中,则是一种瑰丽的装饰。
4.老师和幼儿一起讲述关于龙的传说、故事。
(1)先启发幼儿讲述平时听过或看过的关于龙的故事,如:叶公好龙、唐玄宗与龙等。
(2)老师讲述有关传说、故事,并启发幼儿学说关于龙的词汇:龙船、龙灯、龙椅、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腾虎跃、藏龙卧虎、龙谭虎穴、龙盘虎踞、叶公好龙等。
5.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让幼儿欣赏歌曲《龙的传人》,听完讨论歌曲内容:歌曲中唱了一些什么词?使幼儿知道龙是炎黄子孙的象征,中国人号称是龙的传人,龙的风彩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风貌,作为中国人,我们应感到骄傲和自豪。
6.要求幼儿课下搜集龙的故事、龙的商标、图案等。
活动二节令与龙抬头目的:1.让幼儿知道一年中有二十四节气,龙抬头的日子是农历二月初二。
2.了解二十四节气中惊蛰的含义及与龙抬头的关系。
3.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准备:幼儿每人一本日历,“二月初二”绘制成大日历。
过程:1.了解二十四节气,并重点掌握节气中惊蛰的含义。
问:一年有多少个节气?你知道哪些节气?(在日历上自由寻找)小结:一年中有二十四节气,节气的日子以农历为准,农民都是以节气为准种庄稼的。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是讲冬季里不吃不动的动物,到了天气暖和时,渐渐脱离冬眠的状态,从昏睡中惊醒过来。
2.了解龙抬头的日子。
老师出示大日历“二月初二”,让幼儿说出:这张日历的农历是几月几日?二月初二属于哪个节气?这一天是什么日子(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据说,冬眠的龙,到了惊蛰前后,被隆隆的雷声唤醒了,开始抬头。
)3.老师讲故事,让幼儿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讲完,提问:(1)传说中说了一件什么事?里边都有谁?(2)张娃和莹花在什么地方掏水?开始掏到水了吗?(3)最后是怎样掏到水的?(4)人们是怎样来纪念二月二这个日子的?(故事附后)活动三龙年的由来目的:1.让幼儿了解龙年的来历,知道每隔12年过一次龙年。
2.理解龙的深刻内涵,激励幼儿积极向上。
准备:十二属相头饰,积木,录像带。
过程:1.简单讲述龙年的由来。
①十二生肖是怎样安排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戊狗、亥猪)②龙是不是真的动物?人们为什么崇拜它?(因为传说中的龙是一种有灵性的神奇动物,象征着吉祥和力量。
)③说一说自己的家人谁是属龙的?2.看录像,了解龙年隆重的欢庆仪式和情景,培养幼儿喜爱龙、崇拜龙,为成为龙的子孙而自豪的情感。
启发幼儿说说观后感,喜不喜欢龙?为什么?3.十二生肖游戏:①利用插塑插十二生肖动物,并排出顺序。
②带上十二生肖头饰做动物找家游戏:牛、兔与羊、狗、猪到家畜家,鸡到家禽家;鼠、虎、猴到野兽家、蛇到爬行动物家;龙到小朋友家。
活动四吃蝎豆目的:1.让幼儿了解吃蝎豆的来历,知道这是一种风俗习惯。
2.了解蝎豆的炒制方法。
准备:炒制好的蝎豆:糖豆、咸豆、面棋豆等。
过程:1.让幼儿了解二月二吃蝎豆的习俗及其它风俗。
老师把炒好的豆子分给幼儿,让幼儿尝一尝,说一说:这些豆子是什么味道的?谁知道农历二月初二吃的豆子,叫什么名字?(蝎豆。
春龙节,在黄河口一带,老百姓有吃“蝎豆”的习俗,据说,吃了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蛰。
正月末开始泡豆子,二月初开始爆炒,这叫“蝎豆”或“蝎子爪”。
)除了吃蝎豆外,还有什么习俗?(二月二这一天,黄河口一带的妇女不做针线活。
)2.老师讲传说、故事,让幼儿了解吃蝎豆的来历(故事附后)(1)传说中的玉皇大帝是怎样惩治武则天的?(2)谁救了人间的百姓?玉皇大帝又是怎样惩治玉龙的?(3)老百姓想什么办法帮助玉龙上天的?3.了解蝎豆的炒制方法:小朋友,蝎豆好吃吗?知道人们是怎样炒制的吗?(今天的蝎豆,人们一般都是用黄豆炒制的。
有的炒豆放上糖,香甜可口;有的把豆放在盐水里泡过炒,别有滋味;还有的把面棋和蝎豆、玉米和蝎豆一起爆炒等。
)4.要求幼儿让家长帮助炒制各种口味的蝎豆,品尝自己劳动的成果,体验劳动的欢乐。
活动五绘画“春耕”目的:1.了解《劝耕图》的含义,知道二月二是春耕的大好时机。
2.通过参观及绘画,加深对农村春耕繁忙景象的感受。
准备:年画《劝耕图》,彩笔、画纸。
过程:1.出示《劝耕图》,讲解皇帝耕地的故事。
①首先通过观赏,让幼儿讲述画面内容:画中是一个戴王帽、穿龙袍、留胡须的皇帝,手扶梨把耕田;一名戴合帽、穿龙袍的七品县令牵牛;有一文臣一手提灯笼,一手撒种,旁有一学士观看;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背景是城墙和城门,远山浮云。
②学古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种地臣牵牛,五谷丰登太平秋,古人杳然不见面,今日纸上又相逢。
”让幼儿理解其涵义:皇帝希望人们赶快投入春耕生产,人民也希望有个体察民情的贤明的皇帝。
2.绘画:春耕。
①让幼儿回忆课前到农田参观时看到的情景,讨论今昔农村有什么变化?小结:现在农村大部分已实现了现代化,用机器耕地、播种,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能力。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幼儿从小掌握科学知识,长大帮助农民科学种田,为祖国经济繁荣做贡献。
②幼儿绘画,然后让幼儿分别讲述自己不同的构思设计。
附1:故事龙抬头的故事相传,很早很早以前,黄河口一带有一座龙斧山,山上有座龙王庙。
山下住着一个勤劳勇敢的小伙子,名叫张娃,父母去世以后,他和采药姑娘莹花结了婚。
小俩口男耕女织,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后来这一带地方,连遭三年大旱,黄河的水断了线,深井成了干窟窿,田禾晒得能点头。
为了活命,张娃要去掏黑龙潭。
黑龙潭就在离他家不远的山口上。
原来,潭里的水,一直汨汨直冒,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自从冬至那天,一场暴风在潭上旋过之后,黑龙潭的水就干涸了。
张娃和莹花过了“腊八”就动手,一直掏到腊月二十三小年日,还是不见水。
小俩口没歇气,又一直掏到正月底,可是,越掏越干。
到了二月初一,潭底出现了一层像铁板一样的硬盖,镢头挖着崩火花,再使劲也掏不下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天上飞来了一只白鸽子。
莹花刚想捉它的时候,它已经飞起来了。
机灵的张娃用手一挡,白鸽子跌在地上,变成了一个笑嘻嘻的白胡子老头。
老头捋着胡须向他们说:“好孩子,感动天,希望还在龙斧山。
龙斧山,劈山斧,一砍顶你一千五……”说罢,化作一缕青烟不见了。
张娃和莹花,遵照老头的指点,历经千辛万苦,翻了五条岭,绕了大盘道,登上龙斧山,才来到了龙王庙。
虽然天色已晚,可是这儿灯火辉煌。
张娃和莹花进了庙门,二话没说,先给龙王磕了头,抬起头来,看到殿前架上那把千斤重的大斧头闪闪发光。
张娃高兴极了,走到架前,取下山斧,扛在肩上。
说也奇怪,大斧轻得好象扛了一根木棍。
他们连夜赶回了黑龙潭,天刚一亮,张娃就举起了劈山斧,照准墨龙潭底的硬土狠狠地劈了一下。
不知是神灵相助,还是人急劲大,随着山斧击石,一股清水咕咚一下冒出了地面。
接着,一团薄雾象轻纱一样笼罩了龙潭,一条巨大的青龙,由潭口跃然冲出,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只听霹雳一声,腾空而起,随着团团祥云直上云霄,霎时天昏地暗,乌云翻滚,雷声隆隆,不一会就下起了大雨。
大家高兴极了,都纷纷跑来感谢张娃和莹花。
后来,为纪念这“龙抬头”的日子,大家约定每年二月二,太阳不出来不打水,因为怕取水时撞伤了龙头,此俗延续至今。
附2:故事炒蝎豆的由来众所周知,武则天是女人之辈,历史上说武则天从皇后变成皇帝后,气坏了天上的玉皇大帝,他命令太白金星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向人间降雨,以表示惩罚。
这下可苦了天下百姓,庄稼枯死,河塘干涸,后来,连吃水也困难了。
一天,忽然从远处飘来一朵云彩,那云彩越来越大,不一会就把整个天空遮住了。
一阵和风吹过,“哗哗哗”下了一场倾盆大雨。
久旱得雨,人心欢畅。
人们不顾衣湿身冷,对空跪拜,感谢天老爷降福人间。
原来,这是司管天河的玉龙听到人间的哭声,担心人们渴死,便喝足了天河之水,张开巨口喷雨,使人们得救了。
玉帝得知此事,大发雷霆,用一座山,把玉龙压在下界,发话说玉龙要想重登灵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老百姓知道了这件事,他们为了报答玉龙的恩情,帮助玉龙上天,就到处找开花的金豆。
这样,找到第二年的二月初一,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炒开花的包谷豆不正象金豆吗?于是,家家都炒包谷豆,二月二那天,各家各户都把炒好的包谷花端出来,整个大地一片片金黄银白色。
太白金星在天上看花了眼,以为金豆开花了,就收了那座山。
玉龙一纵身,便上了天,一边腾跃,一边喷雨,算是对人们的酬谢和感激。
玉龙回天庭了,民间却有了炒包谷花的习惯,每年二月二,人们一边忙着,一边唱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