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型前胶原与Ⅳ型胶原
- 格式:doc
- 大小:1.03 KB
- 文档页数:1
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2010-09-05 谢仕斌姚集鲁郑荣琴谢冬英高志良【摘要】目的研究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 Ⅲ)及Ⅳ型胶原(ⅣC)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1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A、ⅣC及PC Ⅲ水平,同时行肝组织活检,对肝组织进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
分析上述血清指标水平与肝组织分级和分期之间的关系。
结果上述指标水平均与慢性肝炎发展的阶段一致,在慢性重度与肝硬化阶段均处于最高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程度亦一致,在炎症分级G4、纤维化分期S4水平最高。
血清HA、PCⅢ及ⅣC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但与纤维化的相关性均高于与炎症坏死相关性。
结论血清HA、ⅣC 及PCⅢ可以做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慢性肝炎肝硬化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levels of hyaluronic acid, type Ⅲprocollagen, type Ⅳ collagen and hepatic fibrosisXIE Shibing, YAO Jilu, ZHENG Rongqin, et al.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hri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 Guangzhou 510630【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vels of hyaluronic acid (HA), type Ⅲprocollagen (PCⅢ), type Ⅳcollagen (ⅣC) and hepatic fibrosis.Methods These 3 serum components were measured in 114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CHB) by radioimmunoassay. Liver biopsy as well as serum HA, PCⅢ and ⅣC detection were performed at the same time in all patients, the results of which were compared with hepatic histological findings diagnosed by the standard of hepatic histological grade and stage.Results Serum concentration of HA, PCⅢ and ⅣC were increas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disease, and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s in liver cirrhosis. These components were also increas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hepatic histological grade and stage, and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ls in grade 4 and stage 4. The serum levels of HA、PC Ⅲ and ⅣC all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flammation activity and fibrosis of the liver (P<0.05), but mo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hepatic fibrosis.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determination of serum HA、PCⅢ and ⅣC may be of value in diagnosing hepatic fibrosis.【Key words】Hyaluronic acid Type Ⅲ procollagen Type Ⅳ collagen 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由于肝穿刺难于重复开展,近年来人们较注重研究血清纤维化指标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
肝纤四项在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中的诊断价值陈世东;房丽丽;张翠霞;练明建【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22(13)12【摘要】目的探讨肝纤四项,包括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Ⅲ n-terminal peptide,PⅢNP),Ⅳ型胶原(collagenⅣ,CIV),透明质酸酶(hyaluronic acid,HA)及层黏连蛋白(laminin,LN)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5月作者医院323例CHB患者肝穿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及肝纤四项报告数据,分析PⅢNP、CIV、HA、LN、在诊断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的面积(AUC),评估PⅢNP、CIV、HA、LN在CHB患者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结果PⅢNP、CIV、HA及LN在CHB不同程度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1)在诊断明显肝纤维化(S≥2)中PⅢNP、CIV、HA及LN的AUC分别为0.764、0.761、0.718、0.724,最佳分界值分别为14.0 ng/mL、50.0 ng/mL、l54.3 ng/mL、35.0 ng/mL,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58.06%/86.79%、69.59%/71.70%、58.06%/75.47%、61.75%/71.70%。
(2)在诊断肝硬化(S4)中PⅢNP、CIV、HA及LN的AUC分别为0.736、0.895、0.837、0.698,最佳分界值分别为21.3 ng/mL、109.0 ng/mL、103.3 ng/mL、56.0ng/mL,对应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51.28%/84.86%、79.49%/88.73%、74.36%/86.97%、56.41%/79.58%。
临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值,胆红素,胆汁酸等肝功能化验指标损伤意义肝功能化验单是对肝功能化验结果的显示,通过对肝功能化验单的查看,可以很好判断出肝脏的情况,如果出现病变的话,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
在肝功能的化验单中显示了包括对转氨酶,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值,胆红素,胆汁酸等多项检查结果的显示。
每一项检查结果显示的内容所代表的意思不尽相同,通过对肝功能化验单所显示的分析,再和参考值结果对比分析,可以判断出肝脏是否出现了问题或者是问题的严重程度。
基本项目1、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主要分布肝细胞内,为肝细胞受损的最敏感指标之一,1% 的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血清ALT 水平即可升高 1 倍。
轻中度增高见于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血吸虫病、心脏疾病、胆囊疾病、使用某些药物后、化学药品中毒等,显著增高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中毒性肝炎等。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主要分布组织细胞内,心肌细胞内最多,其次为肝细胞中。
AST 增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外伤、肝炎、肝癌、激烈运动、使用某些药物后等。
AST 持续升高,数值超过ALT,即AST/ALT>1,往往提示肝实质损害严重,是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标志。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要注意ALT 与AST 的比值变化:ALT/AST<1 常提示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肝坏死、心肌梗死;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轻型常表现为ALT/AST>1;慢性肝炎的后期、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严重,AST 升高明显,AST/ALT>1,甚至>2。
2、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指标主要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间接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原、血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5'-核苷酸(5'-NT)等。
肝细胞变性坏死,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者肝内胆汁淤积时,可以出现上述指标升高。
nash的常见蛋白指标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一种与肥胖和代谢紊乱相关的肝脏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Nash的常见蛋白指标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监测。
本文将对Nash的蛋白指标进行详细阐述,以提高大家对Nash 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ash的蛋白指标主要包括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纤维化指标和炎症指标。
一、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是评估肝脏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Nash患者中,常见的肝功能指标有: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细胞浆中,当肝细胞损伤时,ALT释放到血液中,使其浓度升高。
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同样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细胞浆中,其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
3.碱性磷酸酶(ALP):ALP主要存在于肝脏、胆道和骨骼中。
升高可能提示胆道梗阻或肝脏纤维化。
4.γ-谷氨酰转肽酶(GGT):GG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膜微粒体中,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
二、血脂指标ash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血脂指标如下:1.总胆固醇(TC):TC升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甘油三酯(TG):TG升高是Nash的重要特征之一。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DL-C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降低HDL-C水平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三、纤维化指标纤维化是Nash病程中的重要阶段,纤维化指标如下:1.透明质酸(HA):HA是一种糖胺聚糖,其升高提示肝脏纤维化。
2.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IINP):PIIINP是胶原合成过程中的产物,升高提示肝脏纤维化。
3.Ⅳ型胶原(ColⅣ):ColⅣ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其升高提示肝脏纤维化。
四、炎症指标炎症是Nash病程中的关键环节,炎症指标如下: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NF-α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其升高提示炎症程度加重。
2.白细胞介素-6(IL-6):IL-6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炎症因子。
肝纤检查报告怎么看当我们拿到一份肝纤检查报告时,可能会感到一头雾水,不知道那些指标和数据到底意味着什么。
别担心,接下来我将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为您解读肝纤检查报告。
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要进行肝纤检查。
肝脏纤维化是肝脏在受到各种慢性损伤因素(如乙肝、丙肝、酒精、脂肪肝等)持续作用下,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进而导致肝脏内纤维组织增生的一个病理过程。
如果不及时干预和治疗,肝脏纤维化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因此,肝纤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和监测肝脏纤维化的程度,以及评估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肝纤检查方法包括肝纤四项(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 或 FibroTouch)等。
我们先来说说肝纤四项。
透明质酸(HA)是反映肝内间质细胞合成功能的一个指标。
如果透明质酸水平升高,通常提示肝脏纤维化的程度较重,而且其升高的幅度与肝脏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其他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恶性肿瘤等,也可能导致透明质酸升高。
层粘连蛋白(LN)主要存在于基底膜结构中。
它的升高往往与肝窦毛细血管化和汇管区纤维化有关。
但它的特异性不是很高,其他一些疾病如糖尿病、肾小球肾炎等也可能引起层粘连蛋白的升高。
Ⅲ型前胶原(PCⅢ)反映了肝内Ⅲ型胶原的合成情况。
在肝脏纤维化早期,Ⅲ型前胶原水平会明显升高。
随着纤维化的进展,其水平可能会逐渐下降。
Ⅳ型胶原(CⅣ)与基底膜的结构完整性密切相关。
它的升高提示基底膜胶原的更新率加快,通常反映肝脏纤维化的早期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肝纤四项的结果并不是孤立的,需要综合分析。
而且,这些指标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年龄、性别、炎症活动等,因此不能仅仅依靠这四项检查就确诊肝脏纤维化,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其他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
接下来,我们再了解一下肝脏瞬时弹性成像。
这种检查方法是通过测量肝脏的硬度值来评估肝脏纤维化的程度。
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肝纤维化是指肝脏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慢性肝病所致的持续或反复的肝实质炎症坏死可引起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而其降解活性相对或绝对不足,因此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下来形成纤维化。
因此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水平及临床意义。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50例肝患者血清LN、PCⅢ、Ⅳ-C、HA水平,能反映肝纤维化及肝功能损害程度,对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肝纤维化的诊断迄今仍以组织病理学检查最为可靠,但由于肝穿活检系有创性检查,所以标本有局限性,难以常规用于随访和动态观察。
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这四项指标是反映肝纤维化较好的血清学指标。
本组检测了150例慢性肝炎患者LN、PCⅢ、Ⅳ-C、HA水平,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150例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男100例,女50例,平均年龄28-64岁,其中慢性轻度肝炎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2-60岁;慢性中度肝炎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25-65岁;慢性重度肝炎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25-65岁;肝硬化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30-65岁。
诊断标准符合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会议修订标准[1]。
对照组25例,为本院健康体检人员,男15例,女10例,年龄25-55岁。
1.2 仪器与试剂北京源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化学发光仪与配套试剂,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3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清晨空腹采静脉血5ml,离心分离血清。
1.4统计学处理各种慢性肝炎患者血清四项指标检测数据均用-x±s表示并进行t检验。
2 结果4组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指标检测情况见表1。
四项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均随病情的加重以及病程的延长逐渐升高(p<0.01), PCⅢ、LN在慢性肝炎重度组升高明显,HA、Ⅳ-C在肝硬化组升高明显,慢性肝炎轻度组血清LN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8种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结构蛋白,存在于我们的皮肤、骨骼、韧带、肌肉、血管等组织中。
它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组织的结构和弹性,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根据同源性和生物学功能的不同,胶原蛋白可分为28种类型。
1. I型胶原蛋白(COL1A1和COL1A2基因编码):主要存在于皮肤、骨骼、韧带和肌腱中,占人体胶原蛋白的90%以上。
它是组成我们皮肤弹性和强度的主要成分。
2. II型胶原蛋白(COL2A1基因编码):主要存在于软骨和眼睛的玻璃体中。
它是维持软骨和结构的主要成分。
3. III型胶原蛋白(COL3A1基因编码):主要存在于血管、脾脏和皮肤中。
它是维持皮肤弹性和强度的重要成分。
4. IV型胶原蛋白(COL4基因家族编码):主要存在于基底膜中。
它是维持细胞外基质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成分。
5. V型胶原蛋白(COL5A1、COL5A2和COL5A3基因编码):主要存在于皮肤、肌腱、韧带和角膜中。
它是维持结构和强度的重要成分。
6. VI型胶原蛋白(COL6A1、COL6A2和COL6A3基因编码):主要存在于肌肉、眼睛和皮肤中。
它是维持组织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成分。
7. VII型胶原蛋白(COL7A1基因编码):主要存在于皮肤基底膜中。
它是维持皮肤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成分。
8. VIII型胶原蛋白(COL8A1和COL8A2基因编码):主要存在于眼睛的角膜和血管内皮细胞中。
它是维持角膜透明度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重要成分。
9. IX型胶原蛋白(COL9A1、COL9A2和COL9A3基因编码):主要存在于软骨中。
它是维持软骨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成分。
10. X型胶原蛋白(COL10A1基因编码):主要存在于成骨细胞和生长板中。
它是维持骨骼发育和维持成骨细胞功能的重要成分。
11. XI型胶原蛋白(COL11A1和COL11A2基因编码):主要存在于软骨和眼睛玻璃体中。
它是维持软骨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成分。
12. XII型胶原蛋白(COL12A1基因编码):主要存在于韧带、肌肉和皮肤中。
血清总胆汁酸与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目的: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与总胆汁酸(TBA)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的意义。
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
全自动酶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
结果:TBA、PCⅢ、IV -C含量在肝病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尤以肝硬化组(LC)和慢活肝组(CAH)升高明显。
结论:血清TBA、PCⅢ与Ⅳ-C检测能可靠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和肝炎活动性,是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有用指标。
标签:总胆汁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肝纤维化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肝病患者133例,年龄22~70岁,平均52岁。
按2000年全国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划分:①急性肝炎组40例(男28,女12);②慢迁肝(CPH)组29例(男19,女10);③慢活肝(CAH)组33例(男24,女9);④肝硬化(Lc)组31例(男24,女7);⑤健康对照组50例(男32,女18),年龄26~64岁,平均42岁,均为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肝功能正常,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阴性。
检测方法:检测对象于清晨空腹采静脉血3~4ml,离心取血清标本备用。
PCⅢ、Ⅳ-C采用固相放射免疫定量检测,TBA采用郎道公司试剂盒,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
数据分析:统计学处理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与X2检验。
结果各组血清TBA、Ⅳ-C、及PCⅢ含量比较:TBA、Ⅳ-C、PCIII含量(除Ⅳ-C在急性肝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在各肝病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尤以CAH组和LC组增高明显。
而TBA和PCⅢ的含量急性肝病组增高程度接近CAH组和LC组。
见表1。
各组肝病患者3项指标阳性率(%):慢性肝病组和肝硬化组Ⅳ-C、PC12项指标的阳性率均高于急性肝病组(P<0.05),尤以肝硬化(LC)组阳性率最高。
CAH 组次之。
正常肝脏胶原含量相对较少,湿重大约为5.5mg/g,主要是Ⅰ和Ⅲ型,占胶原总的72%,Ⅳ型胶原大约9%。
IV型胶原存在于肝门静脉血管区,中央静脉周围,沿着窦状隙分布。
Ⅳ型胶原分布主要在肝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胆管的基底膜。
肝细胞及间质细胞产生的Ⅲ型前胶原经肽酶切下两端的非螺旋球形伸展部即为前胶原肽而游离人血,测定血中Ⅲ型前胶原肽能反映肝细胞胶原合成量。
Ⅳ型胶原是肝基底膜的主要成分,它有两个末端,7s胶原组分为Ⅳ型胶原氨基末端的四聚体,NC1为Ⅳ型胶原羧基末端的二聚体,均参与寡聚体的形成,在肝脏受损后Ⅳ型胶原合成增多,慢性活动性肝炎多伴有进行性肝纤维化。
临床意义:Ⅳ型胶原与肝纤维化及肝脏炎症坏死有关,是纤维形成的活动指标。
晚期肝硬化患者相对早期肝硬化患者血中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反而低,提示肝硬化晚期Ⅲ型胶原合成率降低,因此,对肝脏损害的患者血中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浓度的动态观察更具有临床意义。
Ⅳ型胶原是目前临床主要用于观察肝硬化的指标,血清Ⅳ型胶原浓度基本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
急性肝炎时,虽然大量肝细胞损害,但无明显结缔组织增生,故血清Ⅳ型胶原浓度无显著增加。
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血清Ⅳ型胶原浓度依次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