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四大救护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8.35 MB
- 文档页数:119
创伤是各种致伤因素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轻者造成体表损伤,引起疼痛或出血;重者导致功能障碍、残疾,甚至死亡。
创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
遇到出血、骨折的伤病员,救护人员首先要保持镇静,做好自我保护,迅速检查伤情,快速处理伤病员,同时呼叫急救电话。
一.止血技术(一)出血的种类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外出血——体表可见到。
血管破裂后,血液经皮肤损伤处流出体外。
内出血——体表见不到。
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
(二)外出血的止血方法1、指压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
它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通过用手指压迫血管,使血管闭合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然后再选择其他的止血方法。
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颈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
2、加压包扎止血法。
方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手帕、毛巾、衣物等敷于伤口上,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
压力以能止住血而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合适。
若伤处有骨折时,须另加夹板固定。
关节脱位及伤口内有碎骨存在时不用此法。
3、加垫屈肢止血法。
适用于上肢和小腿出血。
在没有骨折和关节伤时可采用。
4、止血带止血法。
当遇到四肢大动脉出血,使用上述方法止血无效时采用。
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带、布条止血带等。
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采用止血带止血。
注意事项:(1)上止血带时,皮肤与止血带之间不能直接接触,应加垫敷料、布垫或将止血带上在衣裤外面,以免损伤皮肤。
(2)上止血带要松紧适宜,以能止住血为度。
扎松了不能止血,扎得过紧容易损伤皮肤、神经、组织,引起肢体坏死。
(3)上止血带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肢体坏死。
因此,止血带上好后,要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2-3分钟。
为防止止血带放松后大量出血,放松期间应在伤口处加压止血。
(4)运送伤者时,上止血带处要有明显标志,不要用衣物等遮盖伤口,以妨碍观察,并用标签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放松止血带的时间。
创伤救护的四大技术
创伤救护的四大技术包括:
1. 人工呼吸:包括口对口呼吸和口对鼻呼吸,通常用于无法自主呼吸或呼吸急促的患者,可以维持氧气供应,保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2. 心肺复苏: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组合来恢复停止骤停的心脏功能,在心脏骤停等急救情况下,可以通过快速有效的心肺复苏来维持患者的生命。
3. 止血措施:包括直接压迫、提升患肢、使用止血带、止血夹等方法,用于控制创伤患者出血,保护患者生命。
4. 骨折固定:通过合理的固定方法,如夹板、绷带等,来保护骨折部位,减少骨折移位和伤口进一步损伤,维持骨折的稳定性,有助于伤口愈合和康复。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
实行现场外伤救护时,现场人员要本着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在通知就近医院的同时,要沉稳、快速地睁开现场急救工作,其原则是: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
第一节:止血出血是创伤的突出表现,现场实时有效地止血,是拯救生命、降低死亡率、为病人博得进一步治疗时间的重要技术。
关于创伤而致的出血,掌握简单的止血方法和技术,就能在现场派上用处,就能缓解出血之急,就能拯救病人的生命。
一、失血的表现:(一)血液是保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成人的血容量约占体重的 8 %,即 4000~5000ml。
(二)假如出血量占总量的 20%(800~1000ml)时,会出现头晕、脉搏增快、血压降落、出盗汗、肤色苍白、少尿等症状。
(三)假如出血量达总量的 40%(1600~2000ml)时,就有生命危险。
1大出血伤员迟延几分钟即可能危及生命。
所以出血是最需要急救的危重症之一,止血术是急救中特别重要的技术。
二、出血种类(一)依据出血部位的不一样分为:(1)皮下出血;(2)内出血(指血液由损坏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和器官);( 3)出门血(是指血液由损坏的血管流向体外)。
( 二) 依据伤害血管分为:(1)动脉出血:血液呈鲜红色、压力高,短时间内可造成大量出血,危及生命。
(2)静脉出血:血液色暗、不中断,迟缓向外流出,危险性较动脉性出血小。
(3)毛细血管出血:创面外渗不易找到出血点,常自行凝结,危险性小。
三、止血方法(主假如指出门血)1. 包扎止血: 合用于:表浅伤口出血或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出血。
⑴粘贴创可贴止血:将自粘贴的一边先粘贴在伤口的一侧,而后向对侧拉紧粘贴另一侧2⑵敷料包扎:将足够厚度的敷料、纱布覆盖在伤口上,覆盖面积要超过伤口周边起码 3 厘米(图 3-1)⑶就地取材可采纳三角巾,手帕,洁净的布料包扎止血。
2. 加压包扎止血:合用于浑身各部位的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用敷料或洁净的毛巾,绷带,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的目的。
现场创伤急救技术现场创伤急救包括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暂时固定和伤员搬运。
(一)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合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或者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住手、假死状态者。
如果住手呼吸不久大都能用人工呼吸方法进行抢救。
在施行人工呼吸前,先要将伤员运送到安全、通风良好的地方,将领口解开,腰带放松,注意保护体温。
腰背部要垫上软的衣服等,使胸部张开。
应先清除口中脏物,把舌头拉出或者压住,防止堵住喉咙,妨碍呼吸。
各种有效的人工呼吸必须在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进行,才干获得成功。
常用的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仰卧压胸法和俯卧压背法三种。
口对口吹气法是效果最好、操作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操作前使伤员仰卧,救护者在其头的一侧,一手托起伤员下颌,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将其鼻孔捏住,以免吹气时,从鼻孔漏气;自己深吸一口气,紧对伤员的口将气吹人,造成吸气。
然后,松开捏鼻的手,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匡助呼气,如此有节律地、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应吹气10 次~l2 次,注意吹气时切勿过猛、过短,也不宜过长,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3 为宜。
(二)心脏复苏心脏复苏操作主要有心前区叩击术和胸外心脏按压术两种方法。
1 、心前区叩击术:在心脏停搏后90s 内,心脏的应激性是增强的,叩击心前区,往往可使心脏复跳。
操作方法:心脏骤停后即将叩击心前区,叩击力中等,普通可连续叩击3 次~ 5 次,并观察脉搏、心音。
若恢复则表示复苏成功,反之,应即将抛却,改用胸外心脏按压术。
2、胸外心脏按压术:此法合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跳骤停者。
在胸外心脏按压前,应先作心前区捶击术(使伤员头低脚高,施术者以左手掌臵其心前区,右手握拳,每隔l s ~2 s 在左手背上轻捶3 次~ 5 次),促使伤员心脏复跳,如果捶击无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其操作方法是:首先将伤员仰卧木板上或者地上,解开上衣和腰带,脱掉胶鞋。
救护者位于伤员左侧,手掌面与前臂垂直,一手掌面压在另一手掌面上,使双手重叠,臵于伤员胸骨三分之一处(其下方为心脏)以双肘和臂肩之力有节奏地向脊柱方向用力按压,按压深度5cm ~ 6cm(有胸骨下陷的感觉就可以了),为心脏恢复自主节律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