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沙漠中心
- 格式:doc
- 大小:136.50 KB
- 文档页数:3
《在沙漠中心》教案法圣埃克絮佩里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2.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4.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与价值1、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2、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过程和方法:1赏析法和探究法结合。
2、多媒体:PPT课件3、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学过程安排:第一程序:多媒体图片导入:教师问:同学们请看这迷人的景象,同学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些什么景象?抽一名学生讲述。
师结:师:是啊,在沙漠中心,我们的脑海也许会浮现出漫漫的黄沙、美丽的绿洲、孤独的驼队,还有那奇幻的海市蜃楼……但今天,我们无暇顾及这令人神往的沙漠风景,试想当我们孤身一人在沙漠之中,陷入困境时,我们会遭遇什么,我们会想到什么又该怎么办,现在让我们随同圣埃克絮佩里一起走进沙漠之中……..第二程序:走进作者作者介绍:圣埃克絮佩里于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
他曾经有志于报考海军学院,未能如愿,却有幸成了空军的一员。
1923年退役后,先后从事过各种不同的职业。
1926年,圣埃克絮佩里进入拉泰科埃尔航空公司。
在此期间,出版小说《南方邮件》(1929)、《夜航》(1931),从此他在文学上声誉鹊起。
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的大地》问世。
1935年1-5月,以《巴黎晚报》特派记者身份到莫斯科采访,先后撰写了六篇通讯发表在《巴黎晚报》上。
(这些文章后被收入杂文集《生活的某种含义》) 驾机'周游地中海',替'法航'进行业务宣传到处演讲。
12月29日,自费驾机飞往西贡,试图以七十小时飞完巴黎到西贡的航程,以此打破纪录获取十五万法郎的奖金。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在沙漠的中心》教学设计Array设计人:纪芙蓉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品味重点语句,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感受主人公的心理路程。
3、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能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学习重点: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学习难点: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预习设计:一、预习任务任务一: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任务二:标出段前序号,划出生字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任务三:默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大意:(什么人在沙漠怎么样,为什么会在沙漠那样)任务四:初步感受人物形象,说说你的认识。
二、预习内容(一)认知前提20世纪的航空事业:20纪初的飞行,飞机制造技术不完善,信息技术不发达,天气预报不准确。
飞行是一项冒险的事业,飞行员每一次驾驶飞机上天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开辟新的航线更是一件冒险的事情。
故事背景:圣埃克絮佩里和机务员曾盲目撞在利比亚沙漠地。
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残存的饮料不到一升。
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从高空搜索出混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只是一种幻想。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碛上东奔西走。
(二)新知认知1. .本文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国家)作家(人名),1935年,他的西茂恩号飞机在撒哈拉大沙漠靠近利比亚边界的地方坠落,经过三天的漫长等待,他和他的同事被北非贝督因人救了出来。
其代表作有《》、《》、《》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打嗝()协()奏躯壳()jiã()毛lí()明jiã()毛遮bì()遗hàn()真谛()辐()射筛()糠打嗝()协()奏躯壳()口干舌zào()3.解释下面的词语。
身不由己:卷土重来:死得其所:芸芸众生:4. 作者在沙漠中遇到了、、等问题,他的心理变化过程可以概括为:———,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在沙漠中心原文教案_在沙漠中心阅读答案课文《在沙漠中心》出自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在这种没有水汽的地方,地上的热量很快就辐射完了。
天气已经很冷了。
我站起来走路,但很快我就哆嗦得受不了了。
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
我颤抖的手几乎抓不住电灯。
我从前从不怕冷,而现在我却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因为懒得在大热天带着我的橡胶雨衣,我把它扔在路上了。
可如今风越刮越猛。
我发现在沙漠里根本没有藏身之所。
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
在白天它不会为你提供一点阴凉,晚上只会让你在寒风中没有一点遮蔽。
没有一棵orG树,一道篱笆,一块石头可以容我藏身。
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我躺下,又站起来。
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得挨寒风的鞭打。
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脸埋在手心里,屠刀就在我头上!过了一会儿,我才清醒过来。
我站起身,笔直朝前走去,身子一直颤抖着!我在哪儿?啊!我刚离开,我听见普雷沃的声音!是他的呼叫唤醒了我……我朝他走回去,一直哆嗦着,好像在不停地打嗝。
我对自己说:“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
是我的大限到了。
”我已经缺水缺得太厉害了。
前天,还有昨天我独自出去走了那么多路!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我宁可死在内心的幻影里。
那个十字架,那些阿拉伯人,那些灯。
不管怎么说,它们开始引起我的注意。
我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我仍然跪在地上。
我们随身还带了一点药品。
一百克纯乙醚,一百克九十度的酒精和一瓶碘酒。
我试着喝了两三口纯乙醚,那就好像我吞了刀子下去。
之后我又喝了一点九十度的酒精,这下总算是把我的喉咙封住了。
我在沙地上挖了一个坑,我躺在里面,然后再用沙子盖住身体。
只有我的脸露在外面。
普雷沃找到了几根枯枝,生了一堆很快就会燃尽的火。
普雷沃不愿意把自己埋在沙子里,他宁可跺脚取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
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3 丑小鸭
4 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
5 伤仲永
写作·叙事要完整
第二单元
6 黄河颂
7 最后一课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9 土地的誓言
10 木兰诗
写作·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第三单元
11 邓稼先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5 孙权劝学
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
第四单元
16 社戏
17 安塞腰鼓
18 竹影
19 观舞记
20 口技
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第五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
22 在沙漠中心
23 登上地球之巅
24 真正的英雄
25 短文两篇
夸父追日
共工怒触
写作·勤于修改
第六单元
26 猫
27 斑羚飞渡
28 华南虎
29 马
30 狼
写作·描写要生动
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
竹里馆
峨眉山月歌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滁州西涧
江南逢李龟年
送灵澈上人
约客论诗。
在沙漠中心初中语文七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材分析:《在沙漠中心》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以探索为主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练习快速阅读,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为目标。
《在沙漠中心》主要描写了飞行员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在飞机坠毁沙漠,濒临死亡之时的心理活动。
大部分同学对探险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但往往关注的是这一领域的神秘和惊险刺激的情节,忽视心理活动的体味与思想内涵的挖掘。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品读重点语句,体味其精妙。
3、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句,体味其精妙。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精心导入同学们,你们在影视中见过沙漠吗?请大家回忆想象,描述一下沙漠是怎样的?(生描述)不错,沙漠既有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更有白居易所形容的“昼行夜伏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悬”的险恶。
然而,1935年法国一位优秀的飞行家圣埃克需佩里在飞往印度途中,飞机不幸失事,坠毁在沙漠中,他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他会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这篇文章——《在沙漠中心》(板书)作者是圣埃克需佩里,法国作家,飞行家,主要作品有《夜航》、《人类的大地》、《小王子》等。
二、整体感知过渡:接下来请大家快速阅读课,并思考:1、在沙漠中心,“我”遭遇了哪些痛苦与煎熬?2、面对这些痛苦,作者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先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指导:快速阅读要根据要求,抓住内容要点,抓住关键字词句段,默读课文,不重读不回读。
教师预设:1. 痛苦与煎熬:⑴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⑵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
⑶感到呼吸困难。
⑷找不到任何水源,连露水也没有。
⑸走了很远的路,却没有脱离困境。
⑹身体虚弱并产生幻觉。
⑺沙漠里白天炽热,夜晚寒风侵袭。
……2.心情变化:痛苦——绝望(我跑不动了大限到了冻死的想法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平静(一种超越任何希望的平静回忆所从事的工作、接触的人)——乐观(工作中,我是幸福的我没有一点遗憾我总算是呼啸过海风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赏析,我们看到了在作者痛苦与绝望中,变得平静、乐观,重新充满生的渴望。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学情分析:《在沙漠中心》主要描写了飞行员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在飞机坠毁沙漠,濒临死亡之时的心理活动。
七年级的同学对探险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但关注的只是这一领域的神秘和惊险刺激的情节,忽视心理活动的体味与思想内涵的挖掘。
依据《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为:1.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依据教学目标1、2点制定教学重点为:1.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2.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依据学情制定教学难点为: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播放现代飞机的特技表演和20世纪初的飞机图片,设计情境入课)飞机作为20世纪初的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如果说飞机的发明和制造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那麽飞行员的试飞和新航线的开辟也同样经历了一段艰辛的时期。
作为早期的飞行员,就算一段轻松的航行,通过舷窗看到的也不会是单纯的风景:天地间灿烂的颜色,风吹海面的粼粼波光,落日熔金的云霞雾霭只能让他严峻的面对自然和灾难的考验。
每一次的驾机上天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航程,几乎都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危险。
当这些勇士身陷绝境,面对死亡的威胁时,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是否也有着常人一样的恐惧?是什麽使他们对飞行探险如此着迷?这节课让我们的探险之旅走进《在沙漠的中心》二、介绍作家作品,了解时代背景。
三、明确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感受作者心理变化历程;2、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写法;3、敢于面对挫折。
学会生存,积极乐观的面对人生。
四、整体感知课文1、字词正音。
虫豸真谛芸芸众生1、听读课文(浏览课文)。
2、用简洁的话语概括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