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体系的崩溃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661.76 KB
- 文档页数:4
中外历史纲要下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教案一、教学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二、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了解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情况3.分析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和影响4.理解新兴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情况难点:如何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情况对世界秩序、政治经济影响的分析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导入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殖民主义吗?它的特点和影响是什么?2.引导学生回顾回顾殖民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及其对殖民地、殖民统治者和殖民国家的影响。
(二)讲授(35分钟)1.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涵盖的地区和国家,以及对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介绍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兴起、西方国家的困境、新兴国家的崛起等。
3.新兴国家的发展介绍新兴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其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讨论(25分钟)1.讨论问题:a.二战后,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兴起是什么原因?b.新兴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有哪些特点?c.新兴国家的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哪些影响?2.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展开,充分发挥课堂互动的效果。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案例分析问题:以一个具体例子分析新兴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2.组织学生分组,以个人主题为例,进行案例展示和分析。
六、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讨论结果。
2.总结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七、作业布置(2分钟)1.自主阅读相关材料,进一步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公开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特征;(2)掌握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和影响;(3)能够分析殖民主义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过程;(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殖民主义的作用和影响;(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殖民主义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增强民族自豪感;(2)理解殖民主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3)倡导和平、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抵制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二、教学内容1.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新航路的开辟与欧洲殖民扩张;(2)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与殖民机构;(3)殖民地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
2. 世界殖民体系的特点(1)殖民地的广阔分布和多样性;(2)殖民主义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目的;(3)殖民地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2)殖民主义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3)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及其原因。
2. 教学难点:(1)殖民主义背后的经济动因;(2)殖民地对殖民主义的抵抗与反殖民斗争;(3)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及其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特点、瓦解原因等基本知识;2. 讨论法:分组讨论殖民主义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殖民国家和殖民地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4. 比较法:比较不同殖民国家和殖民地的特点,探讨世界殖民体系的内在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世界殖民体系的定义,引发学生对殖民主义的关注;2. 讲解基本知识:详细讲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特点、瓦解原因等基本知识;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殖民主义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殖民国家和殖民地的历史案例,让学生了解殖民主义的实际情况;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殖民主义的影响和瓦解原因;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引发学生对殖民主义的思考。
课题: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授课时间:备课时间:课时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事实,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及原因。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的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成就,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第三世界面临的问题。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第三世界的发展难点: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问题。
第三世界成长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问题回顾导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世界殖民体系瓦解过程?授课过程: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师:阅读材料归纳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P132问题探究材料一:二战使英国损失1500亿美元,德国损失3000亿美元。
学者瓦德奈伊说:“大战降低了英国和西欧各国的影响,并且削弱了他们统治世界的能力,因此,这就为日益成长壮大的非殖民主义运动铺平了道路。
”总之,无论战败国还是战胜国,都元气大伤,赤裸裸地武力掠夺已经失效。
材料二:西方国家全球殖民的过程,也是主权国家的概念由欧洲向全球扩散的过程。
欧洲列强通过发现、占有和建立殖民地,强化其主权意识和主权地位,这个过程同时也唤醒了亚非拉被掠夺和被剥削地区人民的主权和民族国家意识。
二战作为一场席卷全球的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增强了这种意识。
材料三:二战后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世界格局……为了把民族解放运动纳入世界革命运动,组成世界范围的反帝统一战线,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巩固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斗争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大力援助。
材料四:二战后,成立了联合国。
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和宣言,谴责殖民主义政策,坚持民族自治、民族独立原则,强调立即无条件给予殖民地领土独立,被称为“非殖民化宣言”。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公开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2)掌握世界殖民体系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3)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过程及其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展示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过程;(2)运用历史对比分析法,分析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与瓦解的原因;(3)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世界殖民体系历史的认知,认识殖民主义对世界的消极影响;(2)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认识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意义;(3)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殖民主义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世界殖民体系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1)介绍世界殖民体系的定义;(2)讲述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包括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等。
2. 世界殖民体系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1)分析世界殖民体系的主要特征,如领土占领、经济剥削、文化渗透等;(2)阐述世界殖民体系对殖民地和世界格局的影响,如资源枯竭、人口贩卖、种族歧视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世界殖民体系地图,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什么是世界殖民体系?它是如何形成的?”2. 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分析(1)讲解世界殖民体系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2)分析世界殖民体系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3)引导学生思考世界殖民体系对殖民地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3. 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1)展示典型案例,如英国的殖民扩张、荷兰的殖民贸易等;(2)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案例中总结世界殖民体系的特征;(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世界殖民体系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其影响;2. 强调世界殖民体系对殖民地和世界格局的消极影响,引导学生反思历史;3. 提出问题,引出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整理笔记;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过程及其原因;六、教学内容3.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过程及其原因(1)讲述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如民族解放运动、殖民国家政策调整等;(2)分析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如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国际形势变化等。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公开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特点。
掌握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不同殖民国家的殖民政策及其对殖民地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殖民主义历史的批判性认识,强调民族自决和尊严。
认识到殖民体系瓦解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倡导和平与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导言:介绍世界殖民体系的定义及其研究意义。
回顾世界历史上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2. 第一部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5至18世纪的殖民扩张: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的殖民活动。
殖民地的开发与剥削:种植园、矿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奴隶贸易等。
殖民体系的特点:政治统治、经济剥削、文化渗透。
3. 第二部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19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义等。
20世纪的殖民体系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独立浪潮。
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多方面因素。
4. 第三部分:殖民体系瓦解的影响殖民地国家的独立与自主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时期的美苏竞争,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机遇与挑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的过程、原因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殖民国家和殖民地的历史实例。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殖民体系瓦解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世界历史教材相关章节。
2. 课件: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的PPT课件。
3. 历史资料:关于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的图片、文献、视频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的积极性。
2. 作业与测试:课后作业、课堂测试的成绩。
3. 思想观念:学生对殖民体系的批判性认识,以及对民族自决和尊严的认同。
殖民体系的崩溃【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万隆会议及万隆精神;知道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知道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历程;通过搜集和阅读有关亚非拉国家独立和维权斗争史实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书资料以及网上搜寻、获取有关亚非拉国家独立与发展的资料;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殖民主义在当今世界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赢得独立的人民要进一步扫除殖民主义的残余,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继续努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万隆会议和“非洲年”难点:万隆精神和拉美国家维权斗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6年4月19日下午,在古巴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议上,年近90的卡斯特罗发表了《我终将离去,但理想不朽》的演说。
“我即将年满90岁。
我从未想过会有这一天,这不是努力的成果,而是一种幸运。
每个人都会有大限来临的一天,不过古巴共产主义的思想将永远留存。
我们必须告诉拉丁美洲和全世界的兄弟们,古巴人民必将取得胜利。
”历史上,“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推行哪一政策的体现?卡斯特罗为古巴革命作出了什么贡献?卡斯特罗最后演说传递了什么思想理念?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万隆会议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和万隆精神及其历史影响。
设问:此图反映了哪一次国际会议召开的情景?这次会议在何时、何地召开的?说说该会议的决策内容与影响。
归纳总结:(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
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
(2)会议召开: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
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3)会议精神: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公开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背景和过程;(2)掌握世界殖民体系的主要特征;(3)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表、文献等资料,分析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3)以案例分析为主,探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世界殖民体系的认知,认识殖民主义的历史罪恶;(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审视历史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3)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兴趣,培养其全球史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背景和过程;(2)世界殖民体系的主要特征;(3)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具体过程;(2)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深层次原因;(3)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对全球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特征及瓦解的原因和影响;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世界殖民体系的认识和看法;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个案,深入探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和影响;4. 文献展示法:展示相关文献、图表等资料,丰富学生的认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世界殖民体系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2. 讲授内容:详细讲解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特征及瓦解的原因和影响;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世界殖民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深入分析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和影响;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其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2. 结果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世界殖民体系的认识和分析能力;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成果,全面评价其在本次公开课中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与资源1. 教学内容:(1)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背景和过程;(2)世界殖民体系的主要特征;(3)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和影响。
第21课《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独立国家的发展》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独立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的过程;【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殖民体系的瓦解教学难点:殖民体系的瓦解的历史影响【教学环节】第一章:殖民体系的崩溃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15-17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建立;2.18-19世纪,工业革命,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3.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4.20世纪40-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1.背景一些西方学者和政治家认为,一些殖民地的独立是宗主国自愿结束殖民统治的结果。
例如,英国前首相艾德礼就在一次讲演中宣称:“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大帝国兴起,繁荣一个时期,然后垮掉了。
……只有唯一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下或没有对外统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统治民族自愿放弃了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
……这个唯一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国。
”思考:二战后殖民帝国的迅速瓦解真如英国首相所说是英国自愿放弃的结果吗?结合所学知识,探讨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答;宗主国并非自愿结束殖民统治,而是迫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和形势变化的结果。
①二战极大的削弱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力量;②二战前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持续不断地民族运动;③二战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民族独立力量进一步壮大;④雅尔塔体系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⑤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2.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3.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殖民体系的崩溃4.拉丁美洲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二章:发展中国家国际影响的扩大1、1955年,万隆会议:材料: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会议在万隆市隆重举行,有29个国家、34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亚非会议的意义在于它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而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
会议的成就表明帝国主义任意摆布亚非人民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亚非国家已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殖民体系的崩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万隆会议及万隆精神;知道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知道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历程;通过搜集和阅读有关亚非拉国家独立和维权斗争史实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书资料以及网上搜寻、获取有关亚非拉国家独立与发展的资料;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殖民主义在当今世界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赢得独立的人民要进一步扫除殖民主义的残余,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继续努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万隆会议和“非洲年”
难点:万隆精神和拉美国家维权斗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6年4月19日下午,在古巴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议上,年近90的卡斯特罗发表了《我终将离去,但理想不朽》的演说。
“我即将年满90岁。
我从未想过会有这一天,这不是努力的成果,而是一种幸运。
每个人都会有大限来临的一天,不过古巴共产主义的思想将永远留存。
我们必须告诉拉丁美洲和全世界的兄弟们,古巴人民必将取得胜利。
”
历史上,“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推行哪一政策的体现?卡斯特罗为古巴革命作出了什么贡献?卡斯特罗最后演说传递了什么思想理念?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万隆会议
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和万隆精神及其历史影响。
设问:此图反映了哪一次国际会议召开的情景?这次会议在何时、何地召开的?说说该会议的决策内容与影响。
归纳总结:(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
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
(2)会议召开: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
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3)会议精神: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4)历史意义: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目标导学二:“非洲独立年”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材料,了解非洲独立运动发展概况和主要国家独立史实。
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1)埃及共和国是哪年建立的?埃及是如何实现独立的?纳赛尔宣布从哪国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提示:1953年;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英国。
(2)阅读教材《非洲的民族独立》图,指出17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之年被称作什么。
20世纪90年代前期,非洲独立运动取得了怎样的突出成果?
提示:“非洲年”;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归纳总结:
目标导学三: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
阅读教材和史料,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历程。
设问:材料中的人物有何重要贡献?举例说明。
巴拿马人民为收回运河主权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提示:斗争概况: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
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
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归纳总结:民族解放运动人物谱图解
三、课堂总结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独立后的各国在振兴民族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维护主权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民族独立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结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
还要正确认识到,亚非拉各国在取得民族独立后,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推进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增强直观性,一方面是把历史拉近现实,另一方面就是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和形势图。
历史的形势图,是历史空间直观而又客观的反映,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生动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而且可以达到时间和空间的紧密结合。
例如:结合《非洲的民族独立》图来学习“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时,不仅能清晰地了解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进展的情况,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从而形成较好的时间、空间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