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书法
- 格式:pdf
- 大小:54.38 KB
- 文档页数:2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名联100幅你知道吗?众所周知的著名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竟然是林则徐撰写的,这位民族大英雄,还有更多我们所不知道的才华与佳作。
林则徐撰写过大量精彩对联,随便一条都是我们极佳的创作素材,今天一起来欣赏。
求通民情;愿闻己过。
——自题联芦中人出;河上公来。
——任河道总督时自题春从天上至;水由地中行。
——自题居室不图钱原非易事;太要好也是私心。
——自题应视国事如家事;能尽人心即佛心。
——自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自题家少楼台天地起;案余灯火有天知。
——自题书房宦游到处身如寄;农事何时手自亲。
——自题抚署竹亭山水之间有清契;林亭以外无世情。
——题成都文殊院长空有月明两岸;秋水无波行一舟。
——题杭州西湖宛在堂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
——题杭州西湖孤山梅亭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
——题镇江焦山水晶庵有情碧嶂团圞绕;得意孤亭缥缈间。
——题昆山半山亭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
——题北京陶然亭师友肯临容膝地;儿孙莫负等身书。
——题福州故居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
——题福州小西湖李忠定公祠我忆家风负梅鹤;天教处士领湖山。
——题杭州林处士祠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题福州鼓山前时但说民通寇;此日翻看吏纵夷。
——题《海国图志》一县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为君情。
——赠沅澧某知县右军帖许怀仁集;兴嗣文宜智永书。
——赠香海上人西塞论心祝旧雨;东山转眼起行云。
——赠黄冕读史有怀经世略;检方常著活人书。
——赠何书田菊井活人真寿客;簳山偏集老诗豪。
——赠何书田孤舟转峡惊前梦;绝磴飞泉鉴此心。
——赠广东清远飞来寺某僧南士渊源承北学;秋曹门馆坐春风。
——赠王廷绍清门甲第传儿辈;旧部湖山属寓公。
——赠张云巢偶然风雨惊花落;再起楼台待月明。
——流放新疆途中赠友乘槎直到牵牛渚;载笔同游放鹤亭。
——赠河丞张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书法佳句妙语大全二字书法妙语抱朴、百忍、博雅、奔腾、补勤、贞仁、畅神、畅怀、苍润、传神、粹美、翠微、澄怀、藏珍、长乐、长庆、春归、独醒、独乐、顿悟、滴翠、多福、达观、达智、飞雪、飞霜、扶疏、浮翠、阜康、福寿。
福禄、奋击、奋发、归真、归朴、孤高、孤贞、国香、广博、瑰富、耕耘、至诚、弘毅、怀德、寒碧、寒烟、惠风、含芬、鹤寿、华旦、华英、合欢、厚福、鸿福、鸿祯、精诚、居德、济世、静观、隽雅。
寄情、极致、吉祥、吉庆、锦绣、嘉祥、旷达、空翠、乐道、乐天、励精、流辉、流风、淩云、淩霜、兰馨、兰芝、烂漫、灵犀、灵慧、灵辰、临眺、龙升、龙光、龙虎、龙凤、妙境、妙善、墨痴、墨缘。
墨趣、墨狂、梦蝶、鸣谦、鸣翠、魔韵、弄月、凝霜、清旷、清心、清真、清芬、清暑、求索、琼枝、谦和、鹊喜、庆祥、仁寿、守拙、神德、慎独、慎思、尚志、似锦、舒畅、舒扬、素澹、素秋、随缘。
书缘、师心、天趣、天香、天禄、听雨、听月、听涛、图强、腾飞、踏浪、无我、无忧、无逸、万福、万寿、五福、洗心、逍遥、笑傲、馨远、薰风、衔月、写心、祥瑞、薪传、养拙、养真、养性、怡心、雅趣、雅集、幽馥、真趣、醉墨、祝福。
三字书法妙语知无涯、抱赤心、碧连天、常无欲、德润身、德不孤、香满座、香盈袖、达心志、道无穷、道心清、得天趣、蝶恋花、和为贵、静者安、净无尘、苦寒香、乐逍遥、穆以温、满庭芳。
南山寿、平常心、清且俭、清入骨、人长寿、仁者寿、思无邪、水竹居、守静笃、天行健、惜寸阴、惜分阴、养其拙、艺无涯、意自如、饮清露、雁影遥、雁南飞、知不足、正气歌。
博学笃志、上善若水、大音希声、思逸神超、择善而从、自强不息、洁行修善、无欲则刚、虚极静笃、博雅达观、宠辱不惊、道法自然、淡泊明志、大智若愚、清气若兰、福由心造、中庸和谐、紫气东来、观海听涛、厚德载物、厚德载福、厚积薄发、海纳百川、积健为雄、境由心造、境随心转、虚怀若竹、兰气随风、敏事慎言、妙造自然。
宁静致远、品茗抚琴、品茗听琴、气若幽兰、曲径通幽、素心若雪、天道酬勤、万事随缘、唯善是宝、闲心逸趣、从善如流、吃亏是福、抱朴守真、云鹤游天、韵雅趣幽、游目骋怀、逸致闲情、烟云供养、悠然雅静、知足常乐、知足者富、刚健笃实、笃礼崇义、竹影清风、笃行致远、以德为邻、惟善为宝、养德泽福、鹏程万里、见贤思齐。
林则徐楹联辑注·题赠赠潘锡恩三策治河书,纬武经文,永作江淮保障;一篇澄海赋,掞天藻地,蔚为华国文章。
【说明】潘锡恩,字芸阁,清泾县(今属安徽省)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由编修累官南河河道总督。
【简注】澄海赋:潘于嘉庆十六年大试时,作《澄海楼赋》。
掞(yàn)天:光芒照天。
南朝梁庾肩吾《侍宴宣猷堂应令》诗:“副君德将圣,陈王才掞天。
”赠辰州知县张鸿箴(时庵)一县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为君情【说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闰四月二十七日,林则徐被派充云南乡试正考官(吴慈鹤副)。
五月初八出京,六月间,渡沅江入辰州府城(今湖南沅陵县)。
知县张鸿箴(时庵)殷勤留住县署,林则徐撰联以赠。
吴恭亨评此联“高不可攀”(《对联话》卷十二)。
•情疑为清——澄蓝注赠施鸿保是故君子,诚之为贵夫惟大雅,卓尔不群【说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林则徐到杭州接任杭嘉湖道,曾课紫阳书院。
施时以童生与试,林拔其置第一,“例奖外加赠手书红蜡碎金笺八言楹帖”,“可见其奖掖后进之盛意”(施鸿保:《闽杂记》)。
【简注】上联出自《礼记·中庸》。
卓尔:形容道德、学问等的成就超越寻常,与众不同。
此句出自《汉书·景十三王传赞》。
赠陈用光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说明】陈用光(1768-1835),字硕士,又字石士,江西(今黎川)人。
嘉庆进士,道光年间曾被钦命为“文魁”。
历任福建学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刑部侍郎,宣南诗社成员。
著有《太乙舟文集》。
系林则徐密友,曾与林则徐相和诗,林《云左山房诗钞》卷五有《题陈石士侍郎用光韬步竹图遗照》诗。
此联1985年发现于福建省南平市炉下乡炉下村农民陈昌祥、陈兆喜住宅客厅内,为木质抱联,黑底阳塑金字。
赠石韫玉陶熔梓里三千士领袖蓬山二十科【说明】石韫玉(1756-1837),字执如,号琢堂,江苏吴县人。
乾隆进士,廷试第一。
官至山东按察使、署布政使。
著有《独学庐稿》。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书法鉴赏真题练习题汇编专题突破训练类型一书体基本知识判断1. 下列“稳”字的书体顺序依次是( )A. 篆书楷书隶书行书B. 隶书篆书楷书行书C.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D. 隶书篆书行书楷书2. [2022·大兴区九上期末]同学们准备从书法作品中集字组成成果集的标题,对于“天”字的选择产生了争议。
请你依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A. B. C.D.3. 一位同学在拆考古盲盒时,最上方的“宝”字破损了。
请依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为其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A. B. C. D.4. [2021·西城区二模]同学们发现《西游记》中有许多诗词佳句值得欣赏品味。
下面是大家搜集到的相关诗句的书法作品。
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洞天福地”的字体属于篆书,线条匀净,苍古质朴。
B. “一叶浮萍”的字体属于隶书,连绵回绕,浑厚大方。
C. “禅心朗照千江月”的字体属于楷书,形体方正,明快疏朗。
D. “烟波万里扁舟小”的字体属于行书,笔意通畅,行云流水。
5. [2022·海淀区二模]下图是藏书家傅增湘的书法作品,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字体属于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B. 字体属于隶书,笔画匀细,体正势圆。
C. 字体属于楷书,笔力遒劲,庄重端正。
D. 字体属于楷书,扁平工整,自由舒展。
6. 下面这幅书法名帖是书法大家赵孟有感于趵突泉美景而作。
有同学对这幅名帖的书体作了如下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品用笔清晰流畅,点画圆润,外柔内刚。
B. 作品筋骨劲挺周正,情感奔放,喷薄而出。
C. 作品用墨浅深自如,浓淡皆宜,俊美典雅。
D. 作品布局匀称均衡,章法平和,温厚疏朗。
7. [2022·海淀区一模]同学们对展板上的两幅书法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这两幅作品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幅笔力遒劲,古意盎然,让人感受到范仲淹与古仁人相同的忧乐观。
书体的演变和时代(一卜甲骨文----商朝甲骨文为殷商时人们将文字刻在龟甲上,纪录占卜的结果。
字体很多是象形的,接近于图画。
(—二)、金文商、周朝介于文字与图像之间。
金文是指青铜器上的「铭文」。
也有人称金文为「钟鼎文」。
、周代所有铸刻的铭文内容多是关于祀典、约契之类的。
(三)、篆书大篆----春秋战国小篆----秦朝大篆:字画较繁,字体较方。
小篆:称「秦篆」。
是秦始皇时期删繁就简而创制的一种书体,以方便施政、教化。
(四)隶书----秦、汉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五)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
草书分三种。
1、章草:可用于草写奏章上,始于汉初。
2、今草:保留的隶书笔画形迹,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偏旁互相假借,成为一般的草书。
3、狂草:到了唐代,张旭、怀素等人将「今草」写得更放纵。
(六)、楷书----三国时完备成形结构搭配匀称,章法形式也随之朗、整齐。
形态平稳、端正。
(七)、行书----晋代以后将楷书、草书,融汇一炉的书体。
功能是快写与简化。
历代书法家及作品秦统一后,小篆成为官方文字。
文字的统一,为书法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小篆具有字形扁长、笔画多为孤线、结构复杂的特点,作为官方文字不便速写。
于是,结构较为简单、笔画把圆转成方折、便于迅速书写的隶书应运而生。
秦汉时期代表作家1张芝的草书《冠军帖》《终年帖》《二月八日帖》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2蔡邕的隶书《篆势》《笔赋》《笔论》《九势》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
李斯的小篆《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
两晋南北朝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草、楷、行各体已完全成熟,中国书法的技法体系基本形成。
隶书简化了篆书的笔画,加上了粗细长短的变化。
产生了横、竖、撇、捺的不同形式。
林则徐的诗句和名言警句书法作品示例文章篇一:《我眼中的林则徐诗句和名言警句书法作品》我呀,特别喜欢书法作品呢。
在我见过的那些超酷的书法作品里,林则徐的诗句和名言警句的书法作品可真是超级独特,就像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星一样。
你知道林则徐吧?他可是个超级厉害的大英雄。
他说过好多特别有力量的话,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哇,每次读到这句话,我就感觉心里有一股热流在涌动呢。
当把这样的名言写成书法作品的时候,那就不仅仅是几个字了,那简直是一种精神的展现。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爷爷去一个书法展览。
一进去,我的眼睛就被一幅林则徐名言的书法作品给吸引住了。
那字写得可真是大气啊。
我当时就想,这写字的人肯定也是像林则徐一样充满了力量。
我就拉着爷爷的手,跑到那幅作品前面。
我对爷爷说:“爷爷,你看这字,就像一个个小战士一样,整整齐齐地站在那儿,充满了力量。
”爷爷笑着说:“是啊,小宝贝。
这林则徐的话本身就有力量,再加上这书法,就更不得了啦。
”林则徐的诗句也很棒呢。
他的诗里有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有对百姓的关怀。
我想啊,如果他还活着,他的书法作品肯定会写满更多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期待吧。
那些写着他诗句的书法作品,就像是一幅幅画卷,带着我们走进他的世界。
比如说他描写山水的诗句,用书法写出来后,感觉那山水都要从纸上跳出来了呢。
我还听老师讲过,林则徐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还能有那样坚定的信念。
他的名言警句就像灯塔一样,给好多人指明方向。
那把这些名言警句写成书法作品的人,也是想把这种力量传递出去吧。
我就想象着,要是我也能把字写得这么好,把林则徐的精神通过书法作品传播出去就好了。
我有个小伙伴叫小明,他对书法也很感兴趣。
有一天我们俩聊天,我就跟他说起林则徐的书法作品。
我对他说:“小明啊,你看过林则徐的名言警句书法作品没?那可真是太震撼了。
”小明说:“我只在书上看到过他的名言,还没看过书法作品呢。
”我就特别兴奋地给他描述:“哎呀,你不知道,那些字就像是有魔法一样。
“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蹈却有舞蹈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
——鲁迅先生中国书法,是中国艺术乃至中国文化中核心的核心,它的魅力就是中国人的魅力。
翻开中国文化的历史,书法,这一国粹便映入眼帘。
进入这扇浸染着墨色芬芳的大门时,你会发现,值得我们敬仰的那一撇一捺早已深深地植根于民族久远的血液之中。
这或许就是千百年来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爱极至深的书法的魅力。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几幅当代名家的经典书法佳作,供您欣赏、品评!【启功亲传弟子--李传波】(1)启功亲传大弟子李传波精品力作《沁园春雪》作品来源:易从网【评析】李传波的书法作品风格跟启功的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又有其独特的创意在其中,继承了“启体”的“五三五”不等份结构划分法和启功注重书法作品的“韵”,但是又刻意的追求骨感流畅,喜于把“启体”夸张化,立体化。
此幅《沁园春雪》书法,整体看起来秀丽、温婉,线条不以厚重取胜,而是在恬淡间表现其运笔的畅达与精致,笔划变化丰富,注重虚实轻重和韵味、意境,每一笔都流畅简洁,每一个字都亭亭玉立,如仙鹤独立,高傲洁净,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通过欣赏其作品,窥其创作心态的自由自在,意趣盎然,笔划之间尽显淡然韵致,洋溢着一种清雅的艺术品味,以及作者的一份纯真的审美情怀。
(2)竹报平安节节高升李传波精品红竹画系列《咏竹》作品来源:易从网【评析】历代中国人一直有着浓厚的竹子情结,"东坡肉"的始作俑者东坡先生居然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句,而竹痴、竹仙板桥先生更是几乎家喻户晓。
竹和松、梅、菊等自然形象,在中国文化和艺术中,具有了符号象征意义。
李传波笔下的红竹,可以说是其高贵品质与文雅情操的真实写照,其每一幅红竹画作品,那竹之骨节都犹如天之骄子傲然挺拔,无半点粉饰痕迹,红色的竹叶疏密有致,随风漫舞,犹如佳人的纯秀,清美且含情。
更值得一提的是,空白处采用启功体书写名家咏竹诗句,每一个字都柔情似水,顾盼生情,颇具启功的风采,这也是其红竹画作品在当代竹子画题材中有着极大影响力的原因。
林则徐书法
生平介绍林则徐,字少穆,唐朝莆田望族九牧林后裔,1785年生,清朝中期户籍福建侯官。
林则徐于林则徐肖像道光七年所撰的《先考行状》中记述:“府君讳宾日,号阳谷,系出莆田九牧林氏,先世由莆田徙居福清之杞店乡(今海口镇岑兜村),国(清)初再徙省治(福州)。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睛看世界的第一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他于道光二十年(1840)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
他雷厉风行,严禁鸦片,在虎门公众销毁没收的鸦片烟237万斤,取得禁烟运动的胜利,名振中外。
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
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
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
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
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
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臣。
谥号文忠。
少年时代贫苦童年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原名林天翰,字孟养,号旸谷,嘉庆侯官岁贡生,是当地的教书先生,于邻居罗氏的地方开设书塾。
而林则徐的母亲陈帙,为闽县岁贡生陈圣灵之第五女。
林宾日陈帙夫妇一共生育十一名子女:长子林鸣鹤(早夭)、次子林则徐、三子林霈霖及八名女儿。
虽然林宾日为私塾教师,中了秀才后又可领取公粮。
但家里人口众多,僧多粥少,甚至三餐都无以为继。
林母陈帙瞒住丈夫,偷偷以女红这项手艺帮补家计,她也将此剪纸手
艺传于女儿,才能维持家庭生活。
家计虽不用代劳,但林则徐每天到书塾之前,都先会为母亲姊妹的工艺品拿到店铺寄卖...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