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临床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508.00 KB
- 文档页数:5
针刀、手法配合护理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刀疗法配合护理及康复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牵引及药物输液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针刀及手法治疗配合护理及康复锻炼方法治疗。
治疗两周后观察两组腰腿痛VAS视觉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两周后,两组VAS视觉疼痛评分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改善明显(P<0.05)。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改善明显(P<0.05)。
结论:运用针刀治疗配合护理及康复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针刀;护理;康复锻炼;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2-0021-02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笔者医院骨伤科住院腰椎间突出症患者60人,将60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7-66岁,病程最短的3天,最长的23年,采用普通牵引及药物常规治疗。
观察组30例,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35-71岁,病程最短的7天,最长的21年,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刀及手法治疗,配合护理及康复锻炼指导治疗。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常规疗法包括普通牵引治疗和药物治疗。
普通牵引治疗:患者平卧于牵引床上,给予普通骨盆牵引,根据患者体重及体质情况,牵引重量为16-20kg,每日牵引40-60分钟。
药物治疗:采用七叶皂苷钠10mg,加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滴注1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刀、手法治疗配合护理及康复锻炼指导。
具体方法:1.2.1 针刀治疗,体位[1]1.2.2 手法治疗针刀治疗后,可立即做连续提腿复位手法,使其复位。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病例刘先生,男,56岁,长沙人,腰臀及左下肢疼痛麻木近2年,于2002年5月14号,来我院就诊。
患者5年前,因L4/5、L5/S1,椎间盘左后突出(98年CT片证实)。
致左下肢疼痛麻木,在当地医院住院行后入路椎板切除减压术。
术后2年,恢复良好,腰及左下肢无任何症状。
两年后,患者不慎扭伤,致左下肢疼痛麻木难忍,坐卧不安,行走困难。
二次入院行腰部手术,手术记录不详。
,术后1年内,一般情况良好,后再次出现小腿部疼痛麻木感并牵涉至足底,因症状不断加重,再次入院治疗。
医生建议,行第三次腰椎手术,患者因惧怕手术痛苦而拒绝。
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回家休养。
在2002年5月,慕名来我院求治。
查体L4/5,L5/S1棘突部压痛及叩击痛,左臀部隆起广泛压痛,,股后部肌肉僵硬并压痛,左下肢明显变细,小腿外侧感觉减退,压之酸胀,膝腱反射减弱、跟腱反射减弱,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CT 复查显示,L4/5椎间盘、L5/S1椎间盘仍存有突出物,腰椎X平片显示,生理曲度变直,L4/5、L5/S1椎间隙明显变窄,左窄右宽,椎板有缺损影。
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复发,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收治住院治疗。
患者于次日行第一次针刀治疗,定点在L4棘突下缘,水平旁开3横指和1横指两点,在L5棘突下缘水平旁开两横指处和一横指处两点、在左侧臀中肌梨状肌处、股后部坐骨神经干移行敏感点处、在腘窝横纹上外缘坐骨神经分叉处、小腿外踝与腓骨小头连线上下各1/3点处、外踝后下缘等点处定点,常规皮肤消毒,铺洞巾,先行椎间孔外口神经根阻滞术。
3分钟后,持3号针刀先行椎间内口松解,在L4棘突下缘旁开一横处,垂直皮肤进针刀,达小关节内侧缘,穿过黄韧带,此时患者酸胀感强烈并有向下肢放散感,针刀继续向前深入,患者有向下肢强烈的窜麻感,针刀继续深入达椎间盘后缘,轻刺切3刀缓慢退出针刀。
在L5棘突下缘如上法随后操作即可。
紧接着在椎间外口松解,在L4/5间隙,针刀与人体纵轴呈45°向内刺入,患者因已行两次手术,椎旁肌肉已经硬化。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作者:肖智萍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21年第09期【摘要】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针刀治疗;对照组则给予腧穴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与VAS评分。
结果:治疗后,两组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针刺【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8-0090-04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Acup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XIAO ZhiPingXiangche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angzhou 363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30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6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oint acupuncture,whil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oint acupuncture. JOA score and VAS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JOA score of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P<0.05),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VAS scores of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P<0.05),while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Acupotom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the lumbar spine,relieve pain symptoms,the curative effect is accurate,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Keywords:Lumbar Disc Herniation; Needle Knife; Acupuncture腰椎間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通常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以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病理表现的一种骨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CT或MRI下可见部分或全部的纤维环发生破裂,导致髓核或髓核与纤维环、软骨终板一起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而引起患者以腰部疼痛剧烈,双下肢或一侧下肢麻木、疼痛等为临床主要症状的一种综合征[1]。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针刀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共8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4年2月份到2015年10月份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针灸治疗,实验组实施针刀治疗。
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的VAS分值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性明显,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
结论:应用针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症状,减轻疼痛感,值得推荐。
【关键词】针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103-02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发病率高,临床症状以腰痛以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为主。
本院对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分组,旨在总结针刀在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详细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共8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4年2月份到2015年10月份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结合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统计学意义不成立,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针刺治疗,患者仰卧或者侧卧,显露腰臀腿部,对患者局部皮肤消毒,应用浓度为75%的乙醇棉球进行擦拭。
穴位选择阿是穴、肾俞穴、大肠俞、环跳、昆仑以及委中等。
选择毫针进行针刺治疗,环跳直刺2.5寸,其余穴位直刺1寸到1.5寸,得气后小幅度提插捻转,并应用电针机,取连续波密波加电半小时。
出针后压迫针孔直至不出血,患者无不适后可离开。
患者每周治疗1次,以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
实验组患者实施针刀治疗,患者仰卧,腹部下方垫置针头,将患者腰臀腿部显露,应用安尔碘皮肤消毒剂对患者腰臀腿部皮肤进行消毒,结合患者主诉疼痛对进针点进行选择,于患者腰骶部、臀部、小腿后及外侧方进行触摸、按压、确定阳性反应点。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疼痛的临床表现。
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每组45例,研究组给予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照组给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以及疼痛缓解评分、费用进行评定。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比对照组差异不大,研究组患者的费用比对照组更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缓解评分比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评分低。
结论: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同手术治疗疗效一样显著,但针刀治疗患者的痛苦小,成本低廉,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保守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中图分类号】R2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048-0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在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是手术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创技术得到显著提高,专科医师开始对患者术后的疼痛感等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因此,本文将阐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使用手术法和针刀法的对比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0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18到66岁,平均年龄为(45.16±1.95)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19到65岁,平均年龄为(46.26±1.62)岁,两组患者均签署了知情说明书,并可以按照医生要求完成治疗,此观察病例排除椎间盘脱出及多个间盘退变导致椎管狭窄的病例。
两组患者的基本病情基本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法,医护人员首先麻醉硬膜,然后使用手术刀切个小切口,最后将椎间盘中突出的髓骸摘掉,医嘱患者在手术后不可下床,需要卧床休息十天,十天后,患者就可以进行康复锻炼,于两周后回院拆线,进行院外康复治疗。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些临床问题的体会与思考愧吾无术疗民疾从1976年朱汉章发明针刀疗法以后,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直就是针刀主要治疗的病种之一,但很长时间内,由于种种原因,针刀疗法并不被医学主流所认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除了针刀内部的会议交流,在国内公开发表的专业期刊上,一直鲜见有关的文献报道。
1993年河南张靖才等在《中国骨伤》第6期上发表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体会》,是目前已知国内期刊上最早发表的针刀治疗腰突症的论文。
而截止到2014年,在万方数据库以“针刀”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关键词,共搜索到相关文章974篇。
无论外界如何评价,针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所接受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对腰突症的治疗效果也毋庸置疑,而其中的一些问题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不揣浅陋,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谈一些个人粗浅的看法与体会。
一针刀治疗腰突症作用机理的关键环节是什么?从1976年针刀诞生以来,针刀对腰突症的治疗经历了单纯痛点治疗、椎周软组织的定点治疗(腰九刀,腰六刀等)、脊柱整体松解治疗、椎间孔内外口松解治疗、椎间孔针刀镜治疗、椎管内神经触击治疗、椎间孔安全三角区“6点”直接切割椎间盘治疗,直到最近椎管外软组织松解的学说重新又占据上风。
针刀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理与传统骨科的机械压迫论认识不同,在腰突症的发病机理中部分借鉴了宣蛰人先生“软组织外科学”中的一些观点。
它强调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在发病中的重要性,认为疼痛是由软组织损伤而引起。
腰椎间盘结构的退变,使脊柱生物力学的改变而引起局部软组织挛缩或弛缓,病理变化又作用于软组织,导致血液供应不足、缺氧、乏能和代谢产物的堆积,产生缺血性疼痛和乏能性肌软弱,并释放化学致痛物质,刺激神经根而产生腰腿痛和酸、麻、胀等一系列症状。
因而,笔者认为,切割刺激病变软组织,促使其微量出血,进而改善局部组织的血供,打破无菌性炎症的恶性循环,是针刀治疗腰突症的最关键环节。
而传统的针刀机理解释,如肌肉的松弛,脊柱力学的改变,损伤后免疫物质的释放,椎管内压力的降低,直至针刀医学中所谓动态平衡失调的纠正,其实都是这一关键环节的后续效应。
超微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临床观察作者:吴飞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6年第04期【摘要】目的:观察超微针刀经筋解结和毫针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治疗组采用超微针刀在腰、臀、腿部位的筋结点进行治疗,对照组予毫针在同样部位进行治疗。
采用JOA 下腰痛评分量表,进行治疗前后评分,计算改善率,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治疗后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超微针刀;经筋;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045-02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uper-micro needle knife and filiform needle used to eliminate the tendons knot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60 case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uper-micro needle knife in tendons knot in waist, hip and leg,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filiform needle in the same locations. JOA score(lumbago diseases)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2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JOA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as both increase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Keywords:Lumbar Disc Herniation;Super-micro Needle Knife;Tendons;Efficacy Observation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壮医经筋理论认为该病是由于肌筋劳损,加之外力损伤或风寒湿毒侵袭,导致筋结形成,横络盛加,龙路火路不通所致,属于典型的经筋病。
治疗的核心是如何准确找到筋结点并解结治疗。
壮医常用毫针固结行针法解结。
超微针刀是胡超伟[1]提出的一种经验治疗方法,其操作手法与壮医经筋的固结行针法类似,笔者认为用超微针刀解结比毫针解结更具有优势,因为超微针刀是带刃针,有切割功能。
笔者从2014年开始根据壮医经筋摸结、解结的理论,采用超微针刀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并与毫针解结治疗30例对照,其效果较好,安全可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科门诊或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其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
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试验低于70°,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趾背伸力减弱;⑥腰椎X线正侧位片检查: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年龄在18~70岁之间;③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腰椎骨折、结核、占位性病变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③合并有心、脑、肾等严重疾病,有出血倾向或凝血障碍者;④过敏、晕针体质及精神病病人。
1.5方法1.5.1治疗组用超微针刀解结治疗。
分“摸结”取穴与“解结”治疗两部分。
所用超微针刀采用江苏泰兴市三里医疗用品厂生产的小针刀,尺寸为0.5mm×18mm,产品标准号:YZB/苏0351-2011。
1.5.1.1壮医经筋摸结法运用肘部及手掌手指对经筋循行路线作浅、中、深层次摸结诊病,力量由轻至重,由浅至深,可摸到的筋结呈点、线、面等形状,触摸有粗糙样、小颗粒状、结节状、条索状、线样、甚至成片状,大小不一,深浅不一,以触压疼痛异常敏感为特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筋结多位于足三阳经筋和足少阴经筋。
足太阳经筋可查到患侧跟腱、腓肠肌、腘窝、股二头肌筋结,骶棘肌、椎间盘突出部位棘突、棘间、棘旁及横突筋结;足少阳经筋可查到踇长伸肌、腓骨长短肌、股四头肌外侧肌、阔筋膜张肌、臀中肌、梨状肌、髂肋肌等筋结;足阳明经筋可查到股四头肌、腹股沟、腰大肌等筋结;足少阴经筋可查到足底、踝管、股薄肌、耻骨肌筋结。
1.5.1.2超微针刀经筋“解结”治疗方法①定点:患者取俯卧位或仰卧位,在上述“摸结”法确定的“筋结”点中根据病情选取压痛、放射痛最明显的6~30个点。
用手术记号笔标记。
②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左手拇指按压固定所选筋结,右手持超微针刀调整好刀口线,刀口线与指下的筋结垂直,沿左手拇指指甲边缘进刀,向下切割。
左手拇指如感到指下筋结已松解则出刀,如筋结过大,可呈扇形向筋结切割2~3刀,如果仍没有平复,可出刀在其旁边换一个方向再次如上法进行松解,直至左手拇指感到指下筋结平缓或消失才出刀。
进刀深度不超过1cm,一般为0.3-0.5cm。
③术后常规做腰椎侧扳法,屈膝屈髋运腰法,以便更好地松开筋结。
4天治疗一次,5次为一疗程。
1.5.2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壮医毫针固结行针法:经筋摸结法同上,对筋结行固结行针法。
具体针法:常规消毒,采用华佗牌半寸毫针(0.3mm×13mm),左手拇指指切固定筋结,右手持针沿左手拇指指甲边缘进针,直达筋结处,一孔多刺,每个筋结刺3~5次,如筋结过大可多刺,或在旁边再进针再刺,不留针。
同样常规做腰椎侧扳法,屈膝屈髋运腰法,以便更好地松开筋结。
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1.6疗效评价1.6.1疾病疗效判定标准参照JOA下腰痛评分量表,进行治疗前后评分,计算改善率(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
并参照井上骏一ほか的《腰痛治疗成绩判定基准制定评价标准》[3]制定。
临床治愈:腰腿痛等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改善率≥75%;临床显效:腰腿痛等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治疗改善率≥50%且1.6.2评价方法症状、体征分级量化参照JOA下腰痛评分量表中的标准,进行治疗前后评分。
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等级资料采用χ 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组内治疗前后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治疗前后组间的比较采用两个样本均数的t检验,P2结果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积分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3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内经·灵枢》经筋篇提到的“脊反折、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胫转筋、脚坚跳”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故壮医经筋理论认为该病属典型的经筋病,其病理核心是“筋结”形成,“筋结”本身可以致痛,影响肢体关节活动,也可以压迫经脉致经脉不通,即《内经》里说的“横络盛加”,从而引起相应的疾病。
用现代医学来理解“筋结”应该是软组织急性或慢性损伤后未正常修复,形成的疤痕、粘连、挛缩和堵塞等病理改变,这些病变组织内往往都伴有无菌性炎症病灶,宣蛰人教授认为腰椎盘突出症的症状90%以上是椎管外损害引起的[4],即神经通路上的软组织病变所致,这与壮医经筋理论认为是“筋结”致痛的观点相同。
宣老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试验性地采用手术松解神经通路的软组织而不对突出的椎间盘做任何处理,同样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这就证明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的出现大部分并不是椎间盘突出的机械压迫所致。
也说明了采用保守治疗该病并不能使椎间盘在影像学上有任何改变,但可以使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的原因。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是运用推拿、针刺拔罐解结的方法,笔者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有些顽固性“筋结”用毫针根本无法刺透,于是采用超微针刀来解结,发现针刀解结更快捷,更有效,而且治疗次数明显减少,病人承受的痛苦也更少。
特别是超微针刀对病人的痛苦性很小,与毫针相当,患者易于接受。
超微针刀经筋解结治疗经筋病的关键是如何准确地找到“筋结”点,笔者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筋结的形成与“力”的关系密切,《说文解字》对筋的解释是:“筋,肉之力也。
从力从肉从竹”。
《素问·五藏生成论》说:“诸筋者,皆属于节”。
这就表明筋和肌肉产生力量,活动关节有关。
筋结是一种病理产物,它的产生是在肌肉带动肢体活动时受伤或劳损时出现的,一般发生于受力最明显的部位,如肌肉的起止点、应力点、交叉点,具体层次多在筋膜、肌间隔、关节囊、关节盘、韧带、腱鞘或腱膜上。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筋结多位于棘上和棘间韧带、横突、棘突和髂嵴肌肉韧带附着点、上下关节突关节囊、竖脊肌、臀中肌、梨状肌等肌肉表面的筋膜,经筋摸结时一般可摸到明显压痛或条索状、琴弦状、结节状硬结等。
超微针刀经筋解结的原理是通过针刀的切割、铲剥,改变了筋结原来的病态平衡,降低挛缩组织的应力,使被包裹的炎性物质消散,这种小的创伤还可以触发机体的修复功能,使病变组织在机体的重新修复过程中恢复正常。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超微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毫针经筋解结的方法更具有优势,且较汉章3号、4号针刀松解的痛苦小很多,仅与毫针相当,基本不需用麻药,在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