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E化肥有效成分含量的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化肥成分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铵态氮肥、硫酸根离子等化肥成分的检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1. 铵态氮肥与显碱性物质(如熟石灰)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2. 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形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三、实验材料1. 化肥样品: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
2. 试剂:氢氧化钙、氯化钡溶液、稀硝酸等。
3. 仪器:研钵、研杵、试管、滴管、烧杯等。
四、实验步骤1. 取少量化肥样品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熟石灰,用研杵混合研磨。
观察是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2. 取少量化肥样品溶于水,制成溶液。
向其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3. 对其他化肥样品进行相同的实验步骤,以验证其成分。
五、实验现象1. 硫酸铵:步骤1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步骤2中产生白色沉淀。
2. 氯化铵:步骤1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步骤2中无现象。
3. 碳酸氢铵:步骤1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步骤2中无现象。
六、实验结论1. 硫酸铵:含有铵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2. 氯化铵:含有铵根离子,不含硫酸根离子。
3. 碳酸氢铵:含有铵根离子,不含硫酸根离子。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铵态氮肥与显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导致刺激性气味产生。
此现象可用于鉴定铵态氮肥。
2. 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形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此现象可用于鉴定硫酸根离子。
3. 本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成功鉴定了硫酸铵、氯化铵和碳酸氢铵的成分。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通风,避免氨气对人体造成伤害。
2. 实验操作要规范,防止试剂污染。
3. 实验结果需多次验证,确保准确性。
九、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化肥成分的鉴定,使学生掌握了铵态氮肥、硫酸根离子等化肥成分的检验方法。
实验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同时,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农用化肥中有效成分的测定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1)氮肥:即以氮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碳酸氢铵、尿素、销铵、氨水、氯化铵、硫酸铵等。
(2)磷肥:即以磷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普通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
(3)钾肥:即以钾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目前施用不多,主要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等。
(4)复、混肥料:即肥料中含有两种肥料三要素(氮、磷、钾)的二元复、混肥料和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的三元复、混肥料。
其中混肥在全国各地推广很快。
(5)微量元素肥料和某些中量元素肥料:前者如含有硼、锌、铁、钼、锰、铜等微量元素的肥料,后者如钙、镁、硫等肥料。
(6)对某些作物有利的肥料:如水稻上施用的钢渣硅肥,豆科作物上施用的钴肥,以及甘蔗、水果上施用的农用稀土等。
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除碳氢氧是从空气中吸收,其余均不同程度地需要施肥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
按照作物对养分需求量的多少分为大量元素肥料,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中量元素肥料,包括钙、镁、硫肥;微量元素肥料,包括锌、硼、锰、钼、铁、铜肥;此外,还有一些有益元素肥料如含硅肥料、稀土肥料等。
目前,市场经销的肥料以氮磷钾肥为主,并且每种肥料也有许多品种。
主要氮肥品种有;尿素、碳酸氢铵(碳铵)、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硝酸钙,还有氨水、石灰氮等也属于氮肥,但目前已较少使用。
硝酸钙既是氮肥,也可作钙肥用。
主要磷肥品种有过磷酸钙(普钙)、重过磷酸钙(重钙,也称双料、三料过磷酸钙)、钙镁磷肥,此外,磷矿粉、钢渣磷肥、脱氟磷肥、骨粉也是磷肥,但目前用量很少,市场也少见。
主要钾肥品种有硫酸钾、氯化钾、盐湖钾肥、窑灰钾肥和草木灰。
其中硫酸钾和氯化钾成分较纯,我国市场上流通的大多为进口肥料,盐湖钾肥产自我国青海省,主要成分是化钾,窑灰钾肥和草木灰成分很复杂,市场上流通量较前三种钾肥少。
微量元素肥料品种也较多,最常用的硼肥为硼砂,锌肥为硫酸锌,锰肥为硫酸锰,钼肥为钼酸铵,铜肥为硫酸铜,铁肥为硫酸亚铁及一些有机态铁络合物。
国对化肥中钾含量的测定以四苯硼酸钾重量法应用最广,该方法具有测定结果准确的特点。
钾是植物营养三要素之一,它与氮、磷元素不同,主要呈离子状态存在于作物细胞的汁液中,具有高度的渗透性、流动性和再利用的特点。
化肥中的钾元素能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对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从而使农作物增产,提高农产品品质。
目前,我国对化肥中钾含量的测定以四苯硼酸钾重量法应用最广,该方法具有测定结果准确的特点,但耗时较长.下面笔者将以复混肥料(复合肥料)为例,结合实际检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就该方法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进行阐述,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测定原理在弱碱性介质中,以四苯硼酸钠溶液为沉淀剂沉淀试样溶液中的钾离子,生成白色的四苯硼酸钾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重。
根据沉淀质量计算化肥中钾含量.反应式为:K++Na[B(C6H5)4] →K[B(C6H5)4]↓+ Na+操作步骤1.试样溶液的制备称取试样(按GB/T8571规定所制备的样品)约2g—5g(含氧化钾约400mg),精确至0。
0002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约150mL,加热煮沸30min,冷却,定量转移到25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干过滤,弃去最初滤液50mL.2.试液处理吸取上述滤液25mL于250mL烧杯中,加EDTA溶液(40g/L)20mL(含阳离子较多时可加40mL),加2—3滴酚酞指示剂(5g/L乙醇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400g/L)至刚出现红色时,再过量1mL,盖上表面皿,在良好的通风橱内缓慢加热煮沸15min,然后冷却,若红色消失,再用氢氧化钠(400g/L)调至红色.(如果试样中含有氰氨基化物或有机物时,在加入EDTA溶液之前,先加溴水和活性炭处理:加入5%的溴水溶液5mL,将该溶液煮沸脱色至无溴颜色为止,若含其他颜色,将溶液体积蒸发至小于100mL,冷却后加0。
浅谈复混肥料中氮磷钾含量的检验方法随着农作物产量的逐年提高,土壤中农作物所需元素缺失的现象在一些基本农田区逐渐显现出来。
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营养元素约六七十种,其中公认所必需的有C、H、O、N、P、K、Ca、Mg、S、Na等。
正确施用含有植物所需元素的复混肥料,才能更加利于植物的生长。
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探讨一下检验复混肥料中氮磷钾含量的技术措施及购买时应注意的问题,供参考。
标签:复混肥料;氮磷钾含量;测定方法1、简介复合肥料是通过化合(化学)作用或混合氨化造粒过程制成的,有明显化学反应,在我国也有人称之为化成复肥。
复合肥料一般都在大、中型工厂进行,品种和规格往往有限,较难适应不同土壤、作物的需要,在施用时需要配合某一二种单质化肥加以调节养分比例。
混合肥料是将两种或三种单质化肥,或用一种复合肥料与一二种单质化肥,通过机械混合的方法制取不同规格即不同养分配比的肥料,以适应农业要求,尤其适合生产专用肥料。
复混肥料中营养元素成分和含量,习惯上按氮(N)-磷(P)-钾(K)的顺序,分别用阿拉伯数字表示,”0”表示无该营养元素成分。
如18-46-0表示为含N18%,含P2O546%,总养分64%的氮磷二元复混肥料;15-15-15表示为含N、P2O5、K2O各15%,总养分为45%的三元复混肥料复混肥料中含有中、微量营养元素时,则在后面的位置上表明含量并加括号注明元素符号。
如18-9-12-4(S)为含中量元素硫的三元复混肥料。
将上述表示方法称肥料规格或肥料配方。
商品复混肥料的营养元素成分和含量在肥料口袋上都明确标记。
2、总氮含量测定2.1检验依据:GB/T 8572-2001《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测定蒸馏后滴定法》2.2试剂和材料、仪器和设备:按GB/T 8572-2001规定2.3操作步骤:按GB/T 8572-2001规定2.4关键点:2.4.1加入的硫酸溶液一定要准确;2.4.2消化要完全。
消化的完全与否,主要取决于消化时的温度,温度过低,消化不完全;但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氨的损失。
化肥的有效成分及用量计算法
化肥的有效成分及用量计算法
化肥是化学肥料的简称。
化肥是通过化学合成或机械加工的方法制成的。
化肥中的有效成分是以其中所含的有效元素或这种元素氧化物的多少来表示的。
尿素、碳酸氢铵等氮肥是以所含氮(N)元素的重量百分比来表示,如碳酸氢铵含氮为16%—17%,即100公斤碳铵中所含的有效成分(纯氮)有16公斤—17公斤,同理尿素含氮46%,即100斤尿素中含有46公斤纯氮。
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磷肥是以所含五氧化二磷(P2O5)的重量百分比来表示。
氯化钾、氧化钾等钾肥,是以所含氧化钾(K2O)的重量百分比来表示。
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分别含有效磷15%—20%、14%—19%;氯化钾与硫酸钾分别含氧化钾50%—60%与48%。
从中可以看出每百公斤化肥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不大一样,施用时应分别对待。
化肥,一般人都知各种成分的含量,因此,农作物化肥的施用量,可根据化肥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来计算。
即所需化肥用量等于农作物所需养分除以化肥中所含养分的百分比(比重)。
例如:根据测验,每亩小麦需施氮肥5公斤,施尿素每亩用量=5÷46%=22公斤,施碳酸氢铵每亩用量=5÷17%=29.4公斤。
同理可计算出每亩需要的磷肥和钾肥用量。
各种化肥折纯量参考计算表
化肥种类有效成分含量%平均折纯率
(%)
每100公斤实物量折
纯量(公斤)
氮(N)磷(P2O5)钾(K2O)
一、氮肥
硫酸铵20-21 20 20 碳酸氢铵17-18 17 17 尿素46 46 46 液体氨82 82 82 氨水15-17 16 16 氯化铵22-25 23 23 硝酸钠15-16 15 15 石灰氮19-23 21 21 其他氮肥20 20 二、磷肥
过磷酸钙14-20 17 17 钙镁磷肥14-19 17 17 磷矿粉10-30 20 20 重过磷酸钙40-52 46 46 钢渣磷肥5-18 11 11 其他磷肥20 20 三、钾肥
氯化钾50-60 55 55 硫酸钾48 48 48 窑灰钾肥10-20 15 15 其他钾肥20 20 四、复合肥
磷酸铵14-18 46-50 64 64 磷酸一铵11-13 51-53 64 64 磷酸二铵16-18 46-48 64 64 硝酸钾(火硝)13 46 59 59 氮钾复合肥14 16 30 30 磷钾复合肥11 3 14 14 氮磷钾复合肥10 10 10 30 30 硫磷铵16 20 36 36 磷酸二氢钾50 30 80 80 铵磷钾肥(1)12 24 12 48 48 铵磷钾肥(2)10 20 15 45 45 铵磷钾肥(3)10 30 10 50 50 硝酸磷肥20 20 40 40 硝磷钾肥10 10 10 30 30 氢化过磷酸钙2-3 14-18 18 18 其他复合肥30 30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化肥含量标准化肥作为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提高作物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化肥的含量标准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实际生产中,如何选择符合标准的化肥,对于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了解化肥含量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化肥的含量标准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三大主要营养元素,它们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化肥的含量标准也主要是围绕这三种元素展开的。
其次,根据我国农业部颁布的《化肥产品质量标准》,氮、磷、钾三大元素的含量标准分别为,氮含量在20%~46%之间,磷含量在12%~22%之间,钾含量在12%~22%之间。
这些标准是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以及土壤养分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而来的,能够有效地满足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
另外,除了氮、磷、钾的含量标准外,还有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也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
微量元素如锌、硼、铜、锰等对于作物的生长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化肥中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也不能忽视。
在选择化肥时,除了要注意化肥的含量标准外,还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来选择不同类型的化肥。
比如对于果树类作物来说,需要的氮肥相对较少,而磷肥和钾肥的需求量相对较大;而对于叶菜类作物来说,相对需要更多的氮肥。
因此,在选择化肥时,需要根据作物的需求来进行合理搭配,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总的来说,化肥的含量标准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化肥的含量标准,对于选择合适的化肥、提高作物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农民和农业生产者需要对化肥的含量标准有着清晰的认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通过了解化肥含量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化肥,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更好的养分,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化肥的含量标准,合理选择化肥,为农业生产做出自己的贡献。
化学肥料的成分和营养元素作用化学肥料是农业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施肥方式,它可以为植物提供必要的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本文将探讨化学肥料的成分以及不同营养元素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一、化学肥料的成分化学肥料一般包含三个主要的元素:氮素、磷和钾。
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添加其他微量元素。
1. 氮素:氮素是植物生长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它对植物的营养需求量最大。
氮素是构成氨基酸、核酸和叶绿素等有机物质的基础,对增加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促进叶片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在化学肥料中,氮素常以硝酸铵、尿素等形式存在。
2. 磷:磷是植物所需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它对植物的能量转化、分子合成、根系发育以及果实形成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化学肥料中,磷主要以磷酸二氢钾、磷酸三钙等形式存在。
3. 钾:钾是植物生长所需的第三大营养元素,它参与了植物生理过程中的许多关键反应,如调节水分平衡、增强抗逆性、提高产量和品质等。
在化学肥料中,钾主要以硫酸钾、氯化钾等形式存在。
二、营养元素的作用不同的营养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不同的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它们的作用和影响。
1. 氮素的作用:氮素是植物体内构成蛋白质、叶绿素等有机物质的主要成分,它对植物的整体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氮素的供应可以促进植物的叶片生长,增加产量和品质,并提高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2. 磷的作用:磷是植物中参与能量代谢和物质运输的重要元素,它对植物的根系生长、开花结实和果实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磷的供应可以促进植物的根系发育,增加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并提高植物对环境胁迫的耐受性。
3. 钾的作用:钾是调节植物体内水分平衡和渗透调节的关键元素,它可以提高植物对干旱和盐碱胁迫的适应能力,增加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钾的供应可以增加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促进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改善植物的生长状况。
总结:化学肥料中的氮素、磷和钾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
氮素促进叶片生长和产量增加,磷参与能量代谢和物质运输,钾调节水分平衡和增加植物抗逆性。
课堂探究核心解读化肥为农作物补充必要的营养元素1.肥料的分类氮肥:尿素CO(NH 2)2、碳酸氢铵、硫酸铵、硝酸铵等;磷肥:过磷酸钙[Ca(H 2PO 4)2·H 2O 、CaSO 4][原料:Ca 5(PO 4)3F];钙镁磷肥[Ca 2(PO 4)3、Mg 2(PO 4)3]、钢渣磷肥;钾肥:草木灰、氯酸钾、硫酸钾、硝酸钾等(以固态钾盐矿、液态钾盐卤、工农业含钾的副产品为原料)。
复合肥料:复合肥料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组成的化肥,如NH 4H 2PO 4、(NH 4)2HPO 4、KNO 3、KH 2PO 4等。
微量元素化肥:主要有硼肥、锰肥、铜肥、锌肥、钼肥等,施用的量很少,植物缺乏这些微量元素就会影响生长发育,减弱抗病能力。
玻璃微肥的生产原理是将微量元素固定在玻璃细粉颗粒中,利用玻璃微溶于水使之释放出来,其特点是肥效长,不污染环境,且充分利用固体废弃物。
【拓展思考】 草木灰使用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案:因草木灰中的钾盐主要是K 2CO 3,极易溶于水,易流失,故不要在大雨前施用,施用后也不宜大量浇水;另外,草木灰是碱性的,不能与硫酸铵及碳酸铵等铵态氮肥混用,否则易造成氮肥损失。
原理是:NH +4与CO 2-3的双水解,生成NH 3和CO 2、H 2O 。
2.氮肥的生成原理:①尿素的生产原理:2NH 3+CO 2=====加压、加热H 2NCOONH 4氨基甲酸铵H 2NCOONH 4=====加热H 2NCONH 2+H 2O尿素②硝酸铵的生产原理是利用氨催化氧化得到的硝酸(工业生产硝酸的方法),再跟氨反应生产硝酸铵:4NH 3+5O 2=====Pt -Rh ,高温4NO +6H 2O2NO +O 2===2NO 23NO 2+H 2O ===2HNO 3+NONH 3+HNO 3===NH 4NO 33.磷肥生产①过磷酸钙制备:Ca 3(PO 4)2+2H 2SO 4(浓)===2CaSO 4+Ca(H 2PO 4)2②重钙的制备Ca 3(PO 4)2+4H 3PO 4(浓)=====△3Ca(H 2PO 4)2Ca 5F(PO 4)3+7H 3PO 4(浓)=====△5Ca(H 2PO 4)2+HF ↑二、农药为农作物丰收提供了保障1.杀虫剂第一代:天然植物艾蒿、烟草(药效低)、含氯化合物666和DDT(难代谢,污染环境); 第二代:元素有机农药,如:含磷有机物马拉硫磷、甲肿钠、氨基甲酸酯,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第三代农药:多是对人无毒或毒性甚小的天然分子或模拟天然分子。
2E化肥有效成分含量的探究
【知识点的认识】该探究是为了研究化肥有效成分含量而进行的探究。
具体来说,可分为两块。
一块是根据化肥的主要成分的化学性质,利用所称取的样品进行实验探究,并分析得出用来计算该样品中的主要成分质量的气体、沉淀等特殊物质的质量。
另一块是根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和化肥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进行综合计算。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以实验探究方案的形式,给出用来计算化肥的主要成分质量的气体、沉淀等特殊物质的质量(有时不直接给出,让学生通过分析相关数据而得出),然后让学生根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和化肥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进行综合计算。
题型主要以计算题为主。
中考的重点是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式的综合计算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分析实验原理,找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和用到的数据;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所取样品中的主要成分的质量,再根据化肥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计算出化肥的主要成分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即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将所求的两个数相乘,得出所取样品中的主要成分中有效成分的质量;最后,将其除以所取样品的质量,再乘以100%,得出所要探究的化肥有效成分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