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6
什么是肥料?肥料是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它提供了植物所需的养分和能量,让它们能够生长得更健壮。
对于农业来说,肥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肥料有很多种类,从化学肥料到有机肥料,再到微生物菌肥料。
了解肥料的类型和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为植物提供适量的养分。
下面将分成五个方面来介绍肥料的知识。
一、肥料的分类肥料可以分为化学肥料、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菌肥料三大类。
1. 化学肥料:通过人工合成或提炼制得,主要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等,它们是农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肥料。
2. 有机肥料:由动物粪便、植物残渣等天然有机物质制成,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有机肥料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作物的品质。
3. 微生物菌肥料:利用生物技术将肥料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种培养出来,通过施用这种肥料,可以帮助农业生产中维持微生物的平衡,提升土壤质量,增加作物产量。
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肥料的作用是为植物提供所需的养分和能量,让它们能够生长出更多的叶子、根和果实。
1. 氮肥: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可以促进叶片的生长和绿色素的合成,氮肥可以帮助作物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
2. 磷肥:磷元素是植物分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磷肥可以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和根系发育,增加作物抗逆能力和产量。
3. 钾肥:钾元素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和糖分含量,增加果实的品质和保鲜期,钾肥可以帮助作物增加产量和抗风、抗病的能力。
三、需要注意的肥料用量适量使用肥料可以让植物得到更好的生长,在农业生产中,需要遵循一定的用量标准和使用时期,以避免浪费和污染。
1. 化学肥料: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定期施用,需要服从化学肥料的使用指导,避免过量使用。
2. 有机肥料:可以在种植季节前进行施用,适量施用有机肥料会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改善土壤结构。
3. 微生物菌肥料:需要在种植前适量混入土壤中,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和持水性,有利于作物生长。
四、肥料使用上的注意事项正确施用肥料可以提高作物的生长效果,但在使用肥料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几点:1. 化肥、有机肥要分开施用,不能混用。
最全面的肥料常识详解一、基本概念肥料:人们用以调节植物营养与培肥改土的一类化学物质。
有“植物的粮食”之称。
基肥:播种前或移植前施入土壤的肥料。
基肥的作用主要是供给作物整个生长期所需养分。
为改良土壤而施用的肥料一般也作基肥施下。
种肥:在播种同时施下或与种子拌混的肥料。
种肥的作用主要是供给幼苗对养分的需要。
因为肥料就在种子附近,幼苗根系很快能吸收到养分。
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加施的肥料。
追肥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供应作物某个时期对养分的大量需要,或者补充基肥的不足。
生产上通常是基肥、种肥和追肥相结合,一般是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肥料利用率: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的养分占肥料中该种养分总量的百分数。
在目前栽培技术管理水平下,化肥的利用率大致在以下范围:氮肥为30—50%,磷肥10—15%,钾肥40—70%。
生理酸性肥料:某些化学肥料施到土壤中后离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由于作物吸收其中的阳离子多于阴离子,使残留在土壤中的酸根离子较多,从而使土壤(或土壤溶液)的酸度提高,这种通过作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酸度提高的肥料就叫生理酸性肥料。
所以硫铵、氯化铵等都是生理酸性肥料。
生理碱性肥料:某些肥料由于作物吸收其中阴离子多于阳离子而在土壤中残留较多的阳离子,使到土壤碱性提高,这种通过作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碱性提高的肥料,叫做生理碱性肥料。
所以硝酸钠属于生理碱性肥料。
生理中性肥料:指肥料中的阴阳离子都是作物吸收的主要养分,而且两者被吸收的数量基本相等,经作物吸收养分后不改变土壤酸碱度的那些肥料,如硝酸铵。
碳酸氢铵虽然其中的铵离子被作物吸收多于碳酸氢根(HCO3-),土壤残留较多的碳酸氢根,它与作物交换出来H+结合成碳酸(H2CO3),按理讲碳铵是生理酸性肥料,但由于碳酸不稳定,它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且碳酸的酸性很弱,所以碳铵一般也属生理中性肥料。
肥料的生理反应对土壤性质及肥效有一定影响,因此,酸性土最好选施生理碱性肥料,石灰性土或碱性土最好选施生理酸性肥料。
化肥种类名称大全详细介绍不同种类的化肥化肥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营养物质补充剂,根据不同的成分和用途,化肥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详细介绍各种化肥的名称和特点。
化肥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肥料,用于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根据其成分和用途的不同,化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氮肥:主要含有氮元素,可以促进植物的叶片和茎的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
常见的氮肥有尿素、铵态氮肥、硝态氮肥等。
2.磷肥:主要含有磷元素,对植物的根系生长和果实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常见的磷肥有磷酸二铵、三磷酸钙等。
3.钾肥:主要含有钾元素,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常见的钾肥有氯化钾、硫酸钾等。
4.复合肥: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组成,可以提供多种营养物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作物。
常见的复合肥有氮磷钾复合肥、氮磷复合肥等。
5.微量元素肥:主要含有微量元素,如锌、铜、锰等,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到重要作用。
常见的微量元素肥有锌肥、铜肥、锰肥等。
6.生物有机肥:由动植物的残体和农作物秸秆等有机物质制成,富含有机质和微生物,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常见的有机肥有腐熟堆肥、动物粪便等。
7.缓释肥:含有缓释剂,可以延长肥料释放养分的时间,减少养分的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常见的缓释肥有尿素缓释肥、磷酸二铵缓释肥等。
8.叶面肥:适用于叶片喷施的肥料,可以快速补充植物营养,促进植物生长。
常见的叶面肥有尿素叶面肥、磷酸二铵叶面肥等。
要选择适合作物需求的化肥,并根据土壤状况和作物生长阶段进行合理施肥,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保护环境。
同时,合理使用化肥也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总结起来,化肥的种类繁多,每种化肥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用途。
种植所需肥料种类
1. 化肥:化肥是一种方便快捷的肥料,主要包含氮肥、磷肥、钾肥等,它们可以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
常用的化肥有尿素、磷酸二氢钾、复合肥等。
2. 有机肥:有机肥是一种天然的肥料,主要包含动物粪便、植物残渣、堆肥等,它们可以为植物提供全面的养分,同时对土壤结构也有很好的维护作用。
3. 生物肥:生物肥是一种含有微生物的肥料,可以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土壤的肥力,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
4. 矿物肥:矿物肥是由矿物质组成的一种肥料,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如钙、镁、硫等。
5. 叶面肥:叶面肥是一种可以直接喷洒到植物叶片上的肥料,可以快速提供养分,促进植物叶片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进行。
以上各种肥料各有优缺点,在实际种植中,需要根据植物的需求、土壤的肥力以及环境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用量。
同时,使用肥料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对环境和植物造成伤害。
一般而言,有机肥和生物肥是比较环保和安全的肥料,但它们的肥效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而化肥和矿物肥的肥效较快,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对土壤和植物造成伤害。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合理使用肥料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肥料种类一、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指以动植物的残体、粪便、腐烂植物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或堆肥处理而制成的肥料。
有机肥料富含有机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植物生长。
常见的有机肥料有农家肥、畜禽粪便、腐熟堆肥等。
二、无机肥料无机肥料是指以矿物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为主要成分的肥料。
无机肥料中的营养元素含量高,能够直接为植物提供养分,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
常见的无机肥料有氮磷钾复合肥、尿素、磷酸二铵等。
三、生物肥料生物肥料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生物体的代谢产物或其混合物作为原料,经过发酵、分解、提取等工艺制成的肥料。
生物肥料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还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有益微生物,能够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生物活性,促进植物生长。
常见的生物肥料有菌肥、藻肥、骨粉等。
四、微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是指含有微量元素的肥料,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常见的微量元素肥料有硼肥、锰肥、锌肥等。
五、水溶肥料水溶肥料是指能够在水中溶解的肥料,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溶肥料中的养分。
水溶肥料能够快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生长。
常见的水溶肥料有尿素、硝酸铵、磷酸二铵等。
六、缓释肥料缓释肥料是指能够在一定时间内缓慢释放养分的肥料,能够满足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持续需求。
缓释肥料能够减少养分的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常见的缓释肥料有氮磷钾缓释肥、尿素缓释肥等。
七、叶面肥料叶面肥料是指通过叶片表面喷施的肥料,植物通过叶片吸收叶面肥料中的养分。
叶面肥料能够快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生长,特别适用于快速补充植物缺乏的养分。
常见的叶面肥料有氮磷钾叶面肥、微量元素叶面肥等。
八、土壤改良剂土壤改良剂是指通过改良土壤结构、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物质。
土壤改良剂能够提高土壤质量,促进植物生长,常见的土壤改良剂有腐熟有机肥、石灰等。
以上是常见的肥料种类,每种肥料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肥料大全及施肥方法肥料种类繁多,按照来源分类,主要有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生物肥料。
有机肥料是指以植物残体、兽粪尿等为原料的,经过发酵或腐熟处理后的肥料。
无机肥料是指以矿物质或化学合成物质为原料的,通过加工制成的肥料。
生物肥料是指利用微生物培育或由微生物分泌的物质用作肥料。
一、有机肥料1、畜禽粪便:畜禽粪便是最常用的有机肥料之一。
如猪、牛、羊等畜禽的粪便,可以直接施到田间地头,或与稻草等混合后制成堆肥。
其中,猪粪比较热,肥力最大,但由于氮、磷、钾含量比较低,需要配合其他有机肥料使用。
2、厩肥:厩肥是由家畜(如马)的干草和未消化的颗粒物以及粪尿混合而成的有机肥料。
它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和大量有机质,肥力比禽畜粪便高,但是含水量较高,施用前需与其他材料混合发酵。
3、稻草:稻草是秸秆中的一个部分,其养分含量相对较低,适合与其他有机肥料混合使用。
稻草可以制成堆肥,也可以混合其他肥料一同使用。
二、无机肥料1、氮肥:氮肥是指含有氮元素的肥料,主要有硝酸铵、尿素、酵母粉等。
氮肥可促进植物生长,增加叶片、枝杈和果实的数量和大小。
但需要注意的是,氮肥施用过量会导致植物繁茂,营养均衡失调。
2、磷肥:磷肥是指含有磷元素的肥料,主要有超级磷酸钙、三钙磷等。
磷肥是植物所需主要营养元素之一,能促进植物的早熟、增加根系的生长、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3、钾肥:钾肥是指含有钾元素的肥料,主要有氯化钾、硫酸钾等。
钾肥能促进植物果实的成熟和增大、改善果实品质和保鲜等作用。
在早期的生长阶段,施用钾肥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三、生物肥料生物肥料是指由微生物分泌的物质用作肥料,一般包括有机肥料中含有的微生物以及其代谢产物。
生物肥料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植物的根系生长、增加根系活力、提高植物抗病能力等方面。
常见的生物肥料有:菌肥、酵素肥、腐殖酸等。
施肥方法1、有机肥料的堆肥时间以三个月为宜。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可以压实、覆盖或遮荫。
常用的肥料名称
肥料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它能够为作物提供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常用的肥料名称有以下几种:
1.氮肥:氮肥是一种提供植物氮元素的化学品。
常用的氮肥有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等。
其中,尿素是最常用的氮肥之一,它含有46%的氮元素,适合施用于各种作物。
2.磷肥:磷肥是一种提供植物磷元素的化学品。
常用的磷肥有三聚磷酸钠、过磷酸钠、重晶石等。
其中,三聚磷酸钠是最常用的磷肥之一,它含有18%左右的P2O5(即可溶性磷酸)。
3.钾肥:钾肥是一种提供植物钾元素的化学品。
常用的钾肥有氯化钾、硫酸钾等。
其中,氯化钾是最常用的钾肥之一,它含有50%左右的
K2O(即可溶性氧化钾)。
4.复合肥:复合肥是一种将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混合在一起的肥料。
常用的复合肥有NPK复合肥、含微量元素的复合肥等。
其中,NPK复合肥是最常用的复合肥之一,它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氮、磷、钾三种主要营养元素。
5.有机肥:有机肥是一种以动植物粪便、秸秆、鱼粉等为原材料制成的自然有机物质。
常用的有机肥有腐熟堆肥、鸡粪、牛粪等。
其中,腐
熟堆肥是最常用的有机肥之一,它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微生物,能够
提高土壤质量和植物养分吸收能力。
以上就是常用的几种肥料名称及其特点介绍。
在实际施用时,应根据
作物品种、生长期和土壤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施用方式
和剂量,以达到最佳效果。
同时,在使用化学肥料时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名词解释1.肥料:凡能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统称肥料2.有机肥料:农村中就地取材,利用各种农业废弃物就地积制而成的自然肥料的总称。
3.无机肥料:多由工厂经过化学工业加工而成的含有高量营养元素的无机化合物。
4.弱酸溶性磷肥:能溶于2%柠檬酸或中性柠檬酸铵溶液的磷肥,又称枸溶性磷肥。
5.复混肥料:指肥料组分中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养分的化学肥料。
6.混成肥料:由几种单元肥料或单元肥与复合肥经加湿造粒而成7.掺合肥料:由几种颗粒大小较一致的单元肥料或复合肥料经简单混合而成8.难溶性磷肥:所含磷酸盐大部分不溶于水,只能溶于强酸,肥效迟缓而稳长,属迟效性磷肥。
∙简答题1.简述肥料常见问题及肥料检测项目肥料常见不合格问题:①养分含量不足。
②安全性指标不合格。
③水分含量不合格。
化学肥料的分析项目包括:水分含量;有效成分含量;杂质含量。
2.简述肥料分析的意义∙运输和贮存时可能因标签失落或混淆;∙化肥在贮存中可能变质;∙个别厂家生产的肥料,特别是复混肥料的成分和含量亦可能变动较大;∙有时磷矿粉作肥料直接施用,而其全磷及有效成分则因产地变化不一;∙肥料实验的需要。
3.简述氮肥的种类氮肥的种类很多,根据氮肥中氮素的形态,常用的氮肥一般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铵态氮肥,如氨水、硫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等;第二类是硝态氮肥,如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钾等;第三类是酰胺态氮肥,如尿素。
4. 简述磷肥种类按照所含磷酸盐的溶解度,分为三种:水溶性、弱酸溶性和难溶性P肥。
水溶性磷肥:含水溶性的磷酸一钙Ca (H2PO4)2·H2O,其中的磷易被植物吸收,肥效快,属速效性磷肥。
包括过磷酸钙和重过磷酸钙弱酸溶性磷肥:能溶于2%柠檬酸或中性柠檬酸铵溶液的磷肥,又称枸溶性磷肥。
包括钙镁磷肥、沉淀磷肥、脱氟磷肥、钢渣磷肥等。
难溶性磷肥:所含磷酸盐大部分不溶于水,只能溶于强酸,肥效迟缓而稳长,属迟效性磷肥。
磷矿粉、鸟粪、骨粉是难溶性磷肥的代表。
5.简述铵态氮肥的共性。
答:(1) 易被土壤胶体吸附,NH4+部分进入粘土矿物晶层。
(2) 铵态氮易氧化变为硝态氮。
(3) 在碱性条件下,氨易挥发损失。
(4) 高浓度的铵态氮对作物容易产生毒害。
(5)作物吸收过量的铵态氮对钙,镁,钾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6.简述复合肥料的发展趋势。
答:(1) 向高浓度发展;(2) 向多元化发展,现有复合肥所含必需元素已不限于N,P,K三要素,如日本政府规定把N,P,K,Mg,Mn,B 6种元素作为复合肥的主要成分。
(3) 向多功能化发展,在复合肥中添加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
(4) 向缓效化发展。
(5) 向液体方向发展,可降低生产成本,采取管道化运输,结合灌溉施肥,便于配兑吸收。
7.甲醛法测定肥料氮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要预先中和待测液和甲醛中的酸?甲醛法测定肥料氮的原理是在铵盐溶液中加入甲醛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六亚甲基四胺并游离出原来与铵离子化合的酸根,用氢氧化钠标液滴定所成成的酸,来计算氮含量。
4 NH4-+6(HCHO)--(CH2)6N4+4H++6H2O2NaOH+ H2SO4-Na2SO4+2H2O待测液和甲醛中多余的酸会使氢氧化钠标液滴定时所用氢氧化钠过多,产生误差,因此,必须以酚酞为指示剂,加氢氧化钠中和至中性。
8.今有500吨袋装复合肥,请你拟定其样品采集与制备方法取样袋数:10袋以下,全取;11袋-49袋,取11袋;大于50袋时,按照公式进行。
式中,n为该取样的袋数,N为每批化肥总袋数。
取样方法:依化肥堆放情况,从上、中、下及四方位随机抽取,逐袋放平并翻转各袋,拍打数次,使化肥松散。
取样管槽口向下从袋的一角成对角线插入袋的3/4处,将取样管旋转180º,让槽口向上,使化肥落人槽内,小心把取样管从袋中抽出。
把化肥倒入适当的容器中,如搪瓷盘或塑料布中,若是易挥发或易吸湿的化肥,必须用塑料袋作容器,且每放一样就要扎一次袋口,直至全部取完。
每袋取样0.1kg以上。
样品总重量在2kg以上。
制备:采集的化肥样品经过混匀,四分法将样品缩至1Kg。
再分装为2个等同的样品,即检验样和保留样,装入容器中,密封,贴上标签。
标签上应注目明生产厂、产品等级、化肥名称、生产日期、采样日期和采样人姓名等。
化肥样品拿到实验室后,要进行统一编号登记。
然后打开其中一瓶(检验样),将样品充分混匀,一部分进行粉碎作成分分析,另一部分样品用作物理性能的测定。
在此过程中,不应引起养分形态的改变或损失。
特别要注意不要让样品吸湿。
由于各种化肥生产工艺不同,使样品的均匀程度和物理及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因此,制备方法也不同。
对于均匀程度差,不易吸湿的化肥,过筛要求细些,例如,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硝酸磷肥均要求全部通过0.5mm孔径的筛;混合肥料一般也要求全部通过0.5mm孔径的筛,较潮湿的可全部通过1mm孔径的筛;而对于均匀性很好,或易吸湿、易挥发的样品,可以不磨,不过筛,充分混匀后即可进行成分分析,例如硫酸铵、尿素、碳酸氢铵等。
无论什么方法,均要保证过筛后的样品是充分混匀的。
无论是制备过的样品,还是备用样品,都应妥善保存。
样品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安全的地方,避免变质、吸湿、丢失。
9.复合肥料的测定中,为什么要根据肥料的形态选择不同待测液的制备方法?以复合肥料中氮的形态为例说明(也可以钾、磷形态为例)复合肥料中含氮成分包括: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氰胺态氮、其他有机氮。
测定氮含量方法选择:一般不用甲法、酸量法,而用蒸馏滴定法。
必须将其它形态氮转化为铵态氮。
在碱性介质中用定氮合金将硝酸根还原,直接蒸馏出氨;或在酸性介质中还原硝酸盐或铵盐,在混合催化剂存在下,用浓硫酸消化,将有机态氮或酰胺态氮转化为铵盐,从碱性溶液中蒸馏氨。
将氨吸收在过量硫酸溶液中,在甲基红-亚甲基蓝混合指示剂存在下,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返滴定,计算试样中总氮含量。
复合肥料测定总原则为:如果不知道复合肥的由何种单体肥组成制备待测液时按含有各种形态的肥料对待。
10.简述钒钼黄比色法测定过磷酸钙含磷量的原理用柠檬酸溶液提取过磷酸钙中的有效磷,提取液中正磷酸根离子在酸性介质中与钒钼酸铵反应,生成稳定的黄色三元杂多酸配合物,于波长470nm处,测定其吸光度,从而计算出五氧化二磷的含量。
11.简述尿素缩二脲测定原理尿素中缩二脲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
其原理是在酒石酸钾钠存在的碱性溶液中,缩二脲与硫酸铜作用生成紫红色的配合物,反应如下:2(H2NCO)2NH + CuSO4 = Cu[(H2NCO)2NH]2SO4在550nm处测得配合物的吸光度,吸光度的值与缩二脲的浓度成正比。
12.简述秸秆和绿肥类样品采集和制备方法在绿肥生长比较均匀的田块中,视田块地形状大小,按“S”形随机布点,共取10个点,每点采取均匀一致的植株5~10株,送回室内处理。
分析用的植物鲜样要分两步干燥,通常先将鲜样在105℃烘箱(最好用鼓风烘箱)中烘15—30分钟,(松软组织烘15分钟,致密坚实的组织烘30分钟),然后,降温至60—70℃,逐尽水分。
时间须视鲜样水分含量而定,大约12—24小时。
13.简述肥料采样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采样基本原则:具有代表性具体要求有四点:样点数量足够;样点分布均匀;样点取样量足够;测定项目不受采样和制备过程影响14.简述测定肥料水分的意义肥料中所含的水分包括游离水和吸湿水(不包括某些化肥中的结晶水、结合水),简称水分。
从肥料产品质量评价角度衡量,仅需检查其游离水分部分,其含量与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密切相关,因此肥料中水分含量是商品肥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水分超标,不仅使产品中有效养分含量相对降低,而且严重影响肥料的物理性状;水分含量也是计算养分百分含量的计算基础,所以肥料中游离水分的测定是质量检查中的重要测定项目之一。
15.简述测定肥料水分的方法及其原理测定肥料水分的常见方法有烘干法、真空烘箱法和卡尔·费休法等。
烘干法方法原理:称量试样烘干前后二者质量之差即为试样游离水和吸湿水量,进而计算试样的含水量。
真空烘箱法方法原理:称量试样在低压下烘干前后二者质量之差,即为试样游离水和吸湿水量,进而计算试样的含水量。
本方法适用于易吸湿、高温易分解的肥料,如硝酸铵、硝酸钙、硝酸铵钙、硝硫酸铵、尿素、磷铵类化肥和不含碳酸氢铵的复混肥料。
卡尔·费休法方法原理:样本中的水分与卡尔·费休试剂反应,滴定终点用“永停”电量法确定,卡尔·费休试剂预先用准确质量的水标定后使用。
由滴定样本消耗的试剂量计算样本中水分含量。
16. 简述磷钼酸喹琳重量法测定过磷酸钙含磷量的原理用水、碱性柠檬酸铵溶液提取过磷酸钙中的有效磷,提取液中正磷酸根离子在酸性介质中与喹钼柠酮试剂中的钼酸盐、喹啉作用生成黄色的磷钼酸喹啉沉淀,经过滤、洗涤后,干燥和称量所得沉淀,根据沉淀质量换算出P2O5的含量。
17.简述磷钼酸喹琳容量法测定过磷酸钙含磷量的原理同16,但将沉淀过滤,洗净所吸附的酸后,溶于过量的碱标准溶液中,再用酸标准溶液回滴,据所用酸、碱溶液的体积换算出P2O5的含量。
18.简述中和滴定法测定过磷酸钙中游离酸的原理过磷酸钙肥料中的游离酸主要是H2SO4和H3PO4,可用水浸提,再用NaOH标液直接滴定。
根据消耗标准碱的用量,计算游离酸含量。
19.简述四苯硼质量法测定钾肥含钾量原理钾肥经水溶解后,用甲醛消除样液中铵离子的干扰,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以络合其它微量阳离子。
在微碱性溶液中与四苯硼阴离子反应生成四苯硼钾白色沉淀。
K++[B(C6H5)4] —KB(C6H5)420.简述四苯硼季铵盐容量法测定钾肥含钾量原理在钾肥试液中准确加入一定量过量的四苯硼钠标准溶液,生成四苯硼钾沉淀,经过滤后,溶液中剩余的四苯硼钠在碱性条件下用季铵盐标准溶液滴定。
季铵盐(如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与四苯硼阴离子作用,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四苯硼季铵,溶解度比四苯硼钾还小,其反应如下:[CH3(CH2)15(CH3)3N]Br + Na[B(C6H5)4]CH3(CH2)15(CH3)3N•B(C6H5)4 + NaBr论述题1. 论述肥料的作用肥料是农业增产的物质基础,在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和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提高农作物产量:施肥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最重要手段。
作物生产是一个物质、能量转化和循环的过程,而肥料提供的养分是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原料,是作物的结构物质和能源物质,因此作物产量高低与施肥量密切相关。
改善农产品质量:农作物产品质量主要受作物的遗传基因所控制,但在不同生长阶段,通过合理施肥,调节作物体内养分的平衡,有目的地改变作物的代谢过程,便可促进作物体内有较高营养价值物质的积累和转化,以改善农产品品质和加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