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溶解平衡一轮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762.00 KB
- 文档页数:39
2025届高三一轮化学复习---沉淀溶解平衡一、单选题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比较室温下、溶度积的大小向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 溶液,振荡充分后,再滴加几滴溶液B证明具有氧化性将一定浓度的双氧水与溶液混合C 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一定条件下向混合气体中通入一定量的D 证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在试管中加入2mL5%的溶液,再加5滴稀NaOH 溶液,混匀后加入0.5mL 葡萄糖溶液,加热A .AB .BC .CD .D 2.下列过程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用氢氟酸刻蚀玻璃:B .用三氯化铁溶液刻制覆铜电路板:C .用硫代硫酸钠溶液脱氯:D .用碳酸钠溶液浸泡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3.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对应结论不匹配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加热麦芽糖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冷却后加入NaOH 溶液至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加热有银镜产生水解产物中一定含有还原糖B 将TiCl 4液体和FeCl 3固体分别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只有前者会冒“白烟”水解程度:TiCl 4>FeCl 3()2Cu OH ()2Mg OH 25mL0.2mol /LMgCl 20.2mol /LCuCl 22H O 3NaHSO 2H 4CuSO 2--+342SiO +4F +6H =SiF +3H O↑3+2+2Fe +3Cu=3Cu +2Fe2-2--+23223S O +2Cl +3H O=2SO +4Cl +6H2-2-4334CaSO +CO =CaCO +SOC向0.1mol/LNaOH 溶液滴入MgSO 4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CuSO 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D在硬质试管中对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 4溶液中酸性KMnO 4溶液褪色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A .AB .BC .CD .D4.许多过渡金属离子能形成种类繁多的配合物。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
沉淀溶解平衡图像及分析
必备知识·梳理夯实
知识梳理
1.两类沉淀溶解平衡图像
(1)沉淀溶解平衡——浓度图像
①典型示例(以某温度下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为例)
②图中点的变化及分析
a →c曲线上变化,增大c(Br-)
d→c加入AgNO3(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c→a曲线上变化,增大c(Ag+)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有沉淀生成,曲线下方的点表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的点处于平衡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对数图像
图像分析
pM=-lg c(M) (M:Mg2+、Ca2+、Mn2+),p c(CO2-3)=-lg c(CO2-3)
横坐标数值越大,c(CO2-3)越小
纵坐标数值越大,c(M)越小
线上方的点为相应物质的不饱和溶液线下方的点表示有相应物质的沉淀生成
线上的点为相应物质的饱和溶液
根据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可计算相应物质的K sp
沉淀滴定曲线是沉淀滴定过程中构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浓度与沉淀剂加入量之间的关
系曲线。
T℃,分别向10.00 mL 0.1 mol·L-1的KCl和K2CrO4溶液中滴加0.1 mol·L-1AgNO3溶液,滴定过程中-lg c(M)(M为Cl-或CrO2-4)与AgNO3溶液体积(V)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曲线L1代表与-lg c(Cl-) 与V(AgNO3溶液)的变化关系。
(2)T℃时,溶度积K sp(Ag2CrO4)= 4.0×10-12。
(3)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 mol·L-1的KCl和K2CrO4溶液,则曲线L2中N点向点Q上方移动。
知识清单24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01 沉淀溶解平衡及影响因素1.25 ℃时,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溶解度>10 g1~10 g0.01~1 g<0.01 g2.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1)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和溶解的速率相等时,形成电解质的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态,人们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2)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①动态平衡:v溶解=v沉淀≠0。
②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③当改变外界条件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3.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1)内因(决定因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温度、浓度等条件的影响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①温度: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②浓度:加水稀释,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③离子效应:向平衡体系中加入难溶物相应的离子,平衡逆向移动。
④其他: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难电离或气体的离子时,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3)实例分析:已知沉淀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q),请分析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对该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填写下表(浓度变化均指平衡后和原平衡比较):条件改变移动方向c(Mg2+)c(OH-)加少量水正向移动不变不变升温正向移动增大增大加MgCl2(s)逆向移动增大减小加盐酸正向移动增大减小加NaOH(s)逆向移动减小增大(1)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 × )(2)NaCl溶解性很好,饱和NaCl溶液中不存在溶解平衡。
( × )错因 易溶电解质作溶质时只要是饱和溶液也可存在溶解平衡。
(3)沉淀达到溶解平衡时,溶液中难溶电解质电离出的各个离子浓度均相等。
( × )错因 溶解平衡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不再改变,不一定相等。
(4)室温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食盐水中的溶解度。
2025届高三化学一轮专题复习讲义(15)专题三 基本理论3-8 沉淀溶解平衡(1课时)【复习目标】1.认识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特征和影响因素。
2.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在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中的应用。
3.溶度积常数的概念、表达式及在计算中的应用。
【重点突破】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在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中的应用。
【真题再现】 例1.(2023·全国甲卷)下图为Fe(OH)3、Al(OH)3和Cu(OH)2在水中达沉淀溶解平衡时的pM -pH关系图(pM= -lg[c (M)/ ( mol·L -1);c (M) ≤10-5 mol·L -1 可认为M 离子沉淀完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由a 点可求得K sp(Fe(OH)3)=10-8.5B .pH=4时Al(OH)3的溶解度为10-103mol·L -1C .浓度均为0.01mol·L -1的Al 3+和Fe 3+可通过分步沉淀进行分离D .Al 3+、Cu 2+混合溶液中c (Cu 2+)=0.2mol·L -1时二者不会同时沉淀解析:A 项,a 点pH=2、pM=2.5,则Ksp[Fe(OH)3]=c (Fe 3+)·c 3 (OH -)=10-2.5×(10-12)3=10-38.5, 错误;B 项,pH=4时Al 3+对应的pM=3,即c (Al 3+)=10-3mol·L -1,故Al(OH)3的溶解度为10-3mol·L -1,错误;C 项,由图可知,c (Fe 3+)=10-5mol·L -1时的pH 小于c (Al 3+)=0.01mol·L -1 时的pH ,则可通过调pH 分步沉淀浓度均为0.01mol·L -1的Al 3+和Fe 3+,正确;D 项,由题图可知,Al 3+沉淀完全时,c (Al 3+)≤10-5mol·L -1,pM≥5,此时pH ≈4.7,此时Cu 2+刚开始沉淀,浓度约为0.1mol·L -1,而题中c (Cu 2+)=0.2mol·L -1>0.1mol·L -1,则Al 3+、Cu 2+会同时沉淀,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