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精练提高):诗歌的语言破解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5
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感情破解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归雁钱起①潇湘②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③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注】①钱起:唐朝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仕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做官。
此诗作于任中。
②潇湘:此处指湘江。
③二十五弦:指瑟,传说湘江女神善鼓瑟。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借写充满客愁、羁思难耐,而毅然离开优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飞回的旅雁,寄托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或思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梓州李使君①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②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使君:这是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即刺史。
树杪:树梢,这里指树顶。
②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培养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这是一首赠别诗,读了本诗之后,请说说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首赠别诗,赠别诗的主题一般情况下有两类,一类是表现分别时的难舍之情,一类是另有寄托。
本诗属于第二类,我们要把握本诗的思想感情,可从诗中的用典入手,如“汉女”“文翁”等,这样即可推知作者写作的用意。
答案示例:王维以此诗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
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恪尽职事,有所作为。
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相见欢朱敦儒①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宋代词人。
【语文】2011 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新课标通
用):语言表达及
专题2│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
专题2选用、仿用、变
换句式和修辞
专题2 │真题导练
例1 2009·湖北卷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
要求:①符合原意;②不超过30 字。
(4 分)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
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
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
专题2 │真题导练
【答案】示例: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和压缩语段的能力。
题目要求运用排比句式概括“王羲之的贡献”,可以先概括文中介绍的王羲之的贡献——变革楷书、开
创今草、让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然后采用排比句式表述;注意“不超过30 字”的限制,意味着对“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一句还要进行压缩。
第二节诗歌的语言破解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明发房溪二首(其二)杨万里春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清。
一个“清”字不但写出了霜水的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冷冷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①。
【注】①谢玄晖,南齐著名诗人,诗风和李白相近,和李白有着相同的遭遇。
颔联中“摇”和“滴”用得生动传神,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凉风吹拂,微波涌动,好像城垣在轻轻摇动;白露从空中垂落而下,像珍珠般晶莹,仿佛从月中滴出。
“摇”与“滴”使静止的画面流动了起来,情态逼真,使人浮想联翩。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菩萨蛮[宋]舒亶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
去住若为情①?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
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注】①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催”和“留”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催”字表现击鼓开船,催促离人上船出发;而“留”字表现楼上把酒话别,难舍难分。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鲜明的对比把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景映衬得十分强烈。
4.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第二节诗歌的语言破解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明发房溪二首(其二)杨万里春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清。
一个“清”字不但写出了霜水的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冷冷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①。
【注】①谢玄晖,南齐著名诗人,诗风和李白相近,和李白有着相同的遭遇。
颔联中“摇”和“滴”用得生动传神,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凉风吹拂,微波涌动,好像城垣在轻轻摇动;白露从空中垂落而下,像珍珠般晶莹,仿佛从月中滴出。
“摇”与“滴”使静止的画面流动了起来,情态逼真,使人浮想联翩。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菩萨蛮[宋]舒亶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
去住若为情①?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
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注】①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催”和“留”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催”字表现击鼓开船,催促离人上船出发;而“留”字表现楼上把酒话别,难舍难分。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鲜明的对比把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景映衬得十分强烈。
4.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过陈琳①墓[唐]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②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东汉建安七子之一。
曾为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亡后,归附曹操。
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
②铜雀:曹操修建的铜雀台。
纪晓岚评颔联中“‘应’字极兀傲(高傲)”。
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对题干陈述的观点明确表态,或赞成,或反对,不能模棱两可;其次要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诗句阐明自己的理由;再次阐述理由时一定要注意关键词句,如出句中的“应识”,对句中的“无主”、“怜”等;最后,在阐述理由时还必须结合诗人在全诗中所抒发的渴望得到重用而不被重用的感情来理解。
答案示例一:同意。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词客,指陈琳;识,这里含有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
上句是说,陈琳灵魂有知,想必会真正了解我这个飘蓬才士吧。
这里蕴含的感情颇为复杂。
其中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又暗含有才的人惺惺相惜、异代同心的意思。
纪晓岚评道:“‘应’字极兀傲。
”这是很有见地的。
示例二:不同意。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诗句中蕴含着极沉痛的感情。
一个杰出的人才,竟不得不把真正了解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早已作古的前贤身上,正反映出他被当世抛弃的寂寞处境和“举世无相识”的沉重悲慨。
因此,“应”字含有世无知音的自伤与愤郁。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杂诗六首(之一)曹植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这首诗起笔两句“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分析前两句写的高台、朝日、悲风、北林等事物的特点;其次,要分析前两句运用的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最后,要分析诗句中这些形象的作用:结构上统领全诗,内容上营造了高远的意境,渲染了悲怆的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答案起笔两句在内容上统领全诗,运用了即景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所选景物如高台、朝日、悲风、北林等具有悲凉、阔大的特点,营造了高远的意境,渲染了悲怆的气氛,并以“悲”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意思对即可)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苏轼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念我也,作此以寄之。
黄昏犹是雨纤纤。
晓开帘,欲平檐。
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①。
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拈衰髯。
使君留客醉厌厌。
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
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注】①青帘:旧时酒店招引顾客的布招牌。
(1)“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在词中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句子在诗歌中的作用,需要从两个方面解答:首先要回答句子在表达诗歌内容上的作用,其次要回答句子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回答在内容上的作用,要先解释句意,再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所考查的句子的前面先写黄昏雨落,一个“犹”字写出了雨落时间之长,人已寂寞;次写早晨开帘看见“欲平檐”的大雪,凄冷、孤独、寂寞之情使人动容。
所考查的句子的后面写“孤坐冻吟”无人伴,直接点出孤独寂寞之情。
(2)赏析句子,首先要点明句子中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其次要解释句子的意思,最后要点出句子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答案(1)①描绘出江天相接、白茫茫一片的大雪景象,营造了寒冷的氛围,衬托出作者的凄冷与孤独。
②酒家无觅处,欲借酒消愁而不得的处境表现了作者的无助与寂寞。
③用“雪”和“酒”引出下阕对故人的思念与赏识。
(2)①“雪”与“故人”互喻(答“以雪喻人”亦可),突出了故人品格的高洁,体现了作者对故人的赞赏和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并州路李宣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垂泪之时,烽烟忽起,形象地写出了边塞战事残酷,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暮春漫兴辛弃疾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①香篆②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
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茶瓯:一种茶具。
②香篆: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
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妙。
试分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想象离此而去的春天,与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相遇,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想象奇特,生动形象,引人联想。
9.阅读下面一支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玉鞭蓉·喜雨[明]冯惟敏初添野水①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②遍地桑麻。
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
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注】①野水:指地上的积水。
②芃:茂盛的样子。
这支曲子在语言运用上有些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支散曲的语言平实质朴,生动形象,轻快活泼,饶有情趣。
表达了作者久旱逢甘霖的欢悦心情。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结合有关词句,简要分析本词的语言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感受全词是用怎样的语言来描写景物的,这样的语言跟平时积累的哪些诗歌语言特点接近,然后进行具体分析。
有些诗词还可以结合其自身的特点来分析,例如山水田园诗的语言一般都是清新、自然、质朴的。
答案语言清新质朴。
例如“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三句,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将桃花、李花、油菜花的色彩直接写了出来,十分质朴。
“飏青旗、流水桥旁”“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等句营造出了清新的意境,语言同样也是清新的。
全词用清新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