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带头人 群众贴心人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大家好!我是我们村的扶贫致富带头人,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我的讲话。
首先,我要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村的关心和支持,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帮助,我们村的扶贫工作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近年来,我们村在扶贫政策的引导下,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积极推进扶贫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作为一名扶贫致富带头人,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此,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和体会。
一、坚定信心,树立脱贫致富的决心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全体村民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坚定信心,树立脱贫致富的决心。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脱贫致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
二、发挥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我们村地处山区,土地资源有限,但生态环境优美。
我们要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如种植特色农产品、发展乡村旅游等。
通过这些产业,我们可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近年来,我们村在道路、水利、电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素质教育是扶贫工作的根本。
我们要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素质。
一方面,要加大对贫困家庭的关爱力度,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的就业能力,助力他们实现脱贫致富。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是扶贫工作的战斗堡垒。
我们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确保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同时,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
总之,作为扶贫致富带头人,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信心,勇于担当,为实现我们村的脱贫致富目标而努力奋斗。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三篇寄语:下面是我们的为大家的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三篇,请大家参阅!**,男,196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市**镇**社区人,一名看似普通农民,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
给人的感觉他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而且他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
通过他不懈的努力,他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当地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发展农业,并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他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优秀新型职业农民。
**,女,1966年4月出生,共产党员,**县**镇**村农民。
务农之余,1984年高中毕业后曾任该村小学民办教师等,xx年9月,担任**村文书。
曾获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全县“三八”红旗手、全县“五好家庭”等荣誉。
一名朴实的农村妇女,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
通过她不懈的努力,她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当地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发展白皮松苗圃种植,并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她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优秀新型农民。
在党的致富政策的鼓舞下,**带头在自家承包地的地上进行了白皮松苗圃种植,为了很好的掌握这一新型种植技术,她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白皮松苗圃种植技术培训,并专门购买有关白皮松苗圃种植方面的书籍进行自学。
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的白皮松苗圃种植终于取得了成功,亩产增值达20%以上。
看到这种情况,周围的乡亲们有点眼热了。
在她的鼓励和带动下,几户村民也以同样的方法种植了白皮松。
虽然方法相同,但是其她村民由于种植的经验不足,栽植之后在管理上任然存在不足。
**一方面不断摸索,一方面多方查阅、购买白皮松种植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并对其他几户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经过这几年时间的精心管理,他们的白皮松苗圃种植得到了成效。
通过几年的管理实践,他掌握了白皮松苗圃种植技术,成为了一名白皮松苗圃种植能手。
农村党员要切实当好“三种人”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中国农村土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量的95%,人口约占54%。
目前,我国农村党员达到2900多万人,绝大多数农村主要经济来源在农林业,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农村党员更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
我们党在农村这片土地上,要充分认识到如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导农村党员努力当好“科学致富带头人,和谐新风引路人,农民群众贴心人”,扎实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跨越式发展,是我党夯实农村这块基石的有力武器。
一、要当好科学致富带头人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单靠过去的传统农业是无法实现的,只有依靠科学来发展现代农业才是农村发展的必然之路。
不少农村党员通过学科学、用科学,使自己先富了起来。
而农村党员是农业生产中的有生力量,是群众中的先进分子,自己富了要不忘乡邻,达到共同致富。
要使他们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大力发展名、特、新、优农产品,推动农业向优势品种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积极为村民的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市场信息服务、政策咨询服务,根据本村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并与市场需求和市场前景相对接,积极探索发展本村经济的新路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块状经济和特色产业,开展经验交流活动,相互学习促进,采取“一帮一”活动,通过“帮、传、带”,培养成一批具有先进技术经验的致富带头人,利用党员联系农户,将科学致富技术面对面、手把手传授给村民,形成紧密的科学致富团队。
通过科技发展生态农业,科学营林,大力开发小水电,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并利用山水资源、历史文化、现代产业立体结合的方式开发旅游业,创造富有乡村特色的品牌,这些都需要农村党员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带头拓展。
二、要当好和谐新风引路人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时期,大力倡导农村新风尚已经成为了新农村建设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要树立好农村“乡风文明”的和谐新风,农村党员就是坚定的引路人。
致富带头人典型材料合黎乡七坝村公元学一个人的致富行为往往会影响到一个地方的经济和产业,要富富一群,要穷穷一方,有没有带头人,效果大不一样。
**县合黎乡的公元学所在的村子不算富裕,前些年因为贫困很大部分乡亲们都外出打工,如今大部分乡亲都在家里干得起劲,都忙呼什么呢?走进村庄,我们就听说了公元学这一个普通的农村小伙,带领父老乡亲发展养殖业的致富的故事。
2008年,公元学在走南闯北中看好了山羊买卖,于是他暗中留意,偷学起别人养羊门道。
随后,公元学与弟弟和姐夫一合计,决定自己养羊。
当年,他们筹资10万元,在村里建起了第一个150平方米的羊圈,养殖了一百多只**羊。
2009年,山羊的行情特别好,公元学眼看着自己去年养的山羊即将出售变钱。
但是意外来了,羊开始发病,不久就死了30多只。
随之而来的是,到年底因为管理疏忽又被盗了20来只。
这一年他们损失惨重,销售后这一合计,盖圈、购羊和饲养等成本,还倒欠了别人3万元钱,这时弟弟和姐夫都要求退股。
没办法公元学只好接手单干。
一开始公元学不知所措,想来想去一年下来辛辛苦苦没赚一分钱,还倒亏。
亲戚朋友都劝他放弃,这让公元学更加烦闷。
跑到当年贩运的朋友老赵家诉苦,老赵讲起了近几年山羊的市场是不错,但本地山羊饲养技术高,规模管理难度大,有很多朋友养殖本地羊也失败了。
公元学还从老赵的口中又得知现在发展肉羊很好,自己也想到养殖本地羊主要是因为抗病性不强、由于近亲的血统的关系,土羊难养,必须选育好的品种,这才是规模养殖成功的关键。
几天来公元学又走访了几大市场,发现肉羊比土羊好卖,而且价格还高,这又刺激了公元学对肉羊养殖的激情。
2010年初公元学打听到了**的肉羊品种不错,抗病以及生长都比较理想,又快马加鞭的到**了解情况,那边的饲养员听了他的经历后告诉他很多饲养方面的经验,同时也交流了不少在饲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让公元学又赫然开阔。
也发现了自己在养殖中的很多不足。
回去后公元学整理了思绪,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准备大干一番事业。
致富路上“领头雁”作者:暂无来源:《青海党的生活》 2015年第4期东主加,男,44 岁,中共党员,2006 年11 月担任陆切村党支部书记之职。
几年来,他牢记党的宗旨,敬业奉献、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身先士卒,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懈奋斗、甘于奉献,受到了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使全村的各项工作走在了全乡前列。
旗帜鲜明,全力维护民族团结东主加特别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以身作则,时时处处自觉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关心和团结各民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的头脑,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反对一切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坚决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维护祖国统一。
在群众中善于发挥自己的所长,纠正不足,不断提高,干一行爱一行。
几年来,在全村农业生产和劳务输出上都作出了可喜的成绩。
团结各族群众,当好带头人陆切村由藏、汉、回、撒拉和土族等多个民族,针对这种情况,村委会一班人始终重视民族团结工作,作为村支书的东主加经常深入村民家中,答疑解惑,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并把民族政策教育融入到日常的劳动、生活之中,带头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平时与群众相互交往中,他都注重互相尊重,互相协商,互相支持,诚恳相待,,使各民族群众深刻感受到了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平等地位与和睦相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牢固树立了各民族谁都离不开谁的思想,使陆切村一大批群众开始走上了勤劳致富之路。
事无巨细,做党员群众的贴心人东主加经常深入群众,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把群众的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他长期帮扶 4 户困难户,春耕时自筹资金为他们送去化肥、农资,农忙时帮助他们干农活,冬天又为他们送去燃煤,还帮助困难群众就医看病。
为了尽快帮助困难群众脱贫,他积极争取致富项目,帮助发展制种、养殖,帮助2 户困难群众彻底摆脱了贫困。
履职尽责汗水浇灌致富花------记新源镇夏尔宗村党支部书记昂热项热,男,藏族,自2004年起任新源镇夏日宗村党支部书记。
多年来,该同志始终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及先富起来的人,他凭着对党的忠诚和对村民的挚爱,带领当地群众艰苦奋斗、克服困难,走上富裕路,被当地牧民群众称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领头雁。
一、认真履职、团结干事,努力推进村域经济健康发展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带领群众致富,是他在基层来工作的目标。
在牧区生活成长的他,深知牧民最需要的是致富途径,需要的是引路人。
工作中,他把如何带领牧民群众致富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尺子,将心思放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上。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县人大代表,他时刻关注群众的呼声,走家串户,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反映群众的心声,定时召集“两委”班子成员召开会议,研究村民致富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在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同时,认真履行着人大代表极建言献策的职能,并积极衔接上级部门,先后解决了村通电、通路、饮水管道维修、低保扶贫等项目建设,在村级基础设施发展建设中发挥了有力推动作用。
二、多措并举、普及科普知识,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在帮扶群众致富的过程中,他深深感到掌握科技的重要性,牧业发展,科技先行。
必须让群众换脑子,增强致富本领。
为将科普知识灌输到全村每一个牧民群众之中,使他们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和理念,通过普及科普知识,提高牧民的科学素质,改变牧民的传统观念,增强牧民群众的养殖技能。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他先后采取了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开展科普工作宣传。
一是利用报刊栏,采取专期展览的方法,将科技报刊、科技有关数据进行专栏展传授饲养方法及饲喂技术,进行程序化防疫知识培训,重点抓防疫和检疫工作,深受广大村民的欢迎;二是在镇政府的组织下,先后赴民和大通等地育肥基地参观学习,学习先进的养殖、管理技术,并将他多年来探索、总结出来的一套成功饲养方法、养殖技术、防疫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周边的群众,带动全村村民科技致富。
双带双增人员典型材料在萨尔布拉克镇上莫家庄子村有一位年轻能干的回族妇女队长,她叫刘海梅。
她在担任妇女队长兼会计多年以来,勤奋敬业,心系群众,服务百姓,受到各族群众的广泛赞誉。
今年4月她被评为“先进个人”。
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黑红的脸庞,矮壮敦实的身材,看上去质仆而精明,说起她,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落后村变先进村2000年7月,21岁的刘海梅担任上莫村妇女队长,分管妇女工作和财会工作。
上任后,她针对该村妇女工作和财会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使村里的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在财会这方面,真正把资金的效果发挥出来,应用于民生和新农村建设,刘海梅常说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搞清楚老百姓最急需、群众热切期盼、能够马上见效、立即就要办的事情,把资金花在刀刃上。
她担任我村妇女队长的日日夜夜,无不为村里的大大小小事情操持着、忙碌着,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灌溉渠道、养畜专业户的圈舍都有她忙碌的身影和爽朗的笑声。
上莫村是个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多民族聚居的村,多少年来,这里的老百姓一直有着养奶牛的传统,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先进的养殖技术,村里一家一户的分散养牛始终没有上规模,因此养牛的经济效益没有被明显表现出来。
上莫村发展养牛的条件极好,一条常年流水不断的水渠穿村而过,两边都是茂密的草丛,村北低洼处泉水潺潺,四周都是可以放牧的草滩,加上村里土地面积大,农作物秸杆丰富,养牛饲草有保障。
作为妇女队长的她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她算了一笔账,依照行情看,养一头良种黑白花奶牛,一年下来卖鲜奶和牛犊收入万元没问题,相当于农民一年种十余亩地的收入,而奶牛积攒的农家肥还能改善土地,提高土壤机质。
于是她下定决心——让大家养奶牛。
她走东家,进西家,听取村民的意见,告诉大家致富奔小康的切入点。
为了说服大家,让大家确实感觉到养牛的好处,她组织村里的党员和几位养牛大户,到专门学习养奶牛的先进经验,通过学习,大家的眼界开阔了,思想也变的解放了,广大党员也能够自觉站在拥护党支部决定的关于发展养殖业的决议上来。
致富带头人推动共同富裕事迹共同富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我们需要致富带头人来带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致富带头人是指在某个领域或行业取得显著成就,并以此为基础带领更多的人走上致富之路的人。
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骨干力量。
下面我将介绍几位致富带头人的事迹,探讨他们是如何推动共同富裕的。
第一位致富带头人是宁波港的董事长张欣。
张欣是宁波港自贸片区的创始人之一。
他利用自身企业资源和政府支持,将宁波港打造成了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
他通过引进外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了大量就业机会,并同时发展了相关产业链,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他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为社会贡献力量。
张欣的成功经验表明,一个致富带头人通过做大做强自己的企业,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就业机会,从而推动共同富裕。
第二位致富带头人是云南省大理市的丽江古城的创始人管仲。
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而管仲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提出了"以文化为核心,以旅游为先导,以产业为支撑,以管理为保障,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理念,通过开发旅游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他还注重文化保护,积极扶持当地的手工艺人和民间艺术家,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管仲通过自己的创业经历和实际行动,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共同富裕。
第三位致富带头人是淘宝网的创始人马云。
马云创办淘宝网,为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开辟了新的时代。
他通过互联网的力量,帮助很多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实现了创业梦想。
他提出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商业环境。
马云还积极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
马云的事迹表明,一个致富带头人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和创业,推动共同富裕。
以上是几位致富带头人的事迹和他们推动共同富裕的方式。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在其上任以来,时时以共产党员的八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群众的饥苦装在心中,从不强调个人荣辱、得失,务实于本职工作,使本村的经济明显好转。
村积累稳中有升,现村集体存款8万元,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尤其在开展党员“领航工程”活动中,他能积极投身于其中,时刻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指明了方向,使庆先村38户贫困户基本脱贫,其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截止xx年庆先村共有250户看上了有线电视,有220户用上了程控电话,为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抓思想建设,提高支部一班人综合素质李春山接任支部书记后,深知要想发展本村经济,必须取得村民对本届党支部的理解和信任。
因此上任伊始,他就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政策理论水平上。
(一)是利用“三会一课”集中辅导统一学习。
共举办各类学习培训班十五次,在培训班上镇党委书记孙昌顺同志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农村》和《以“三个代表”为动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为题进行辅导;八一农大教授讲解烤烟的栽培技术。
在学习中,全体党员深深的感受到只有经常性的学习、受教育、学习新科技,才能增强为村民服务的本领。
(二)是村“两委”的主要领导带头学。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李春山同志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认真记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做到雷打不动。
由于村主要领导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带动全村党员主动、自觉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增强了理论水平,提高了帮富致富的能力,对“三个代表”的理解也不断加深,思想素质不断提高。
同时李书记还率先走入村民中,与之谈心,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外及村民对党支部还有哪些意见和要求,并诚心请村民为本村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其带领下党支部成员都能走近村民,确实了解村民的饥苦,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使村民增强了对党支部及党员的信任度,为其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致富带头人群众贴心人-----记昭苏镇吐格勒勤村先进生产者吐尔逊
吐尔逊,男,哈萨克族,现年64岁,昭苏镇吐格勒勤村退休老干部。
在昭苏镇吐格勒勤村,只要一提起吐尔逊,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且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说:那是个好人,我们村扶贫帮困路上的贴心人。
吐尔逊自1965年担任牧业队队长,1990年退休。
无论他在任还是退休,他都带领村民不断从一个起点步向一个更高的起点。
吐尔逊同志有着比常人较敏锐的目光,,80年代初期,他就大力发展起了农区畜牧业,并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有目共睹的成绩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在任时的吐尔逊,深感责任重大,为此,他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培训班,订阅了各类科技产物,并将一些村民不愿承包的土地高价承包了起来,率先采取了品种改良、药物拌种、带肥播种、化学除草等措施;同时他率先采取了冻精配种、胚胎移植、舍饲喂养等先进的技术。
科学的喂养,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年纯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
目前,他们家每年承包土地都在200亩以上,牲畜存栏已在300头(只)以上。
其中马30匹、牛45头、羊300只。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
吐尔逊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这样做的,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富足而看不起贫穷人家。
用吐尔逊同志自己的话来说,他不单单是一个队长,更是一个带头人,他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村民们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每年的科技之冬、科技之夏活动中,他总是在自己积极参加的同时,号召其他村民参加。
目前,绝大多数村民通过科技培训已尝到了科学种养的甜头;不但如此,他还积极鼓励有志青年外出务工,开阔视野、增长才智;多方经营、多方发展。
在他的积极倡导下,不少少数村民掌握了一技之长,而且还主动进行劳务输出。
不但如此,吐尔逊还时不时地和阿訇进行交流,针对哈萨克族群众喝酒、婚嫁之事拿出了令广大群众都满意的结果---严禁喝酒闹事、杜绝婚事大操大办及彩礼很要。
教育村民要努力发展生产,走少生快富的路子。
就是这样一个人,用自己的言行照亮了村民前行的道路。
为村民更好地发展生产指引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