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驱特征曲线的一些讨论
- 格式:pdf
- 大小:251.15 KB
- 文档页数:5
油水渗流是油气田开发的重要特征。
它的特征可以通过采用几种重要的水驱特征曲线来表示。
首先,通过渗流特征曲线,可以清楚地了解不同岩石的渗流特征。
它可以用来表示岩石的密度、粘度、渗透率等特征,从而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油水在岩石中的流动情况。
其次,采用渗流特征曲线也可以表示油水混合物的流动特性。
它可以用来分析油水混合物的渗流速率、流体密度和粘度等特征,从而更好地了解油水混合物在岩石中流动的特征。
最后,采用水力特征曲线可以表示地层中油水渗流的流动特性。
它可以用来表示不同岩石的孔隙度、水力半径和滤堵系数等特征,从而更好地了解油水在岩石中的流动情况。
总之,几种重要水驱特征曲线可以很好地表示油水渗流的特征。
在油气田开发中,这些特征曲线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油水的流动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开发油气田。
一种新型水驱特征曲线的推导及应用随着石油勘探和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油藏的水驱特征曲线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近年来,一种新型水驱特征曲线的推导及应用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这种新型水驱特征曲线的推导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新型水驱特征曲线的推导方法传统的水驱特征曲线主要是基于α、β两个参数,其中α表示整个油藏被水淹没的程度,β表示油藏中油份被抽采的程度。
然而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也比较明显,难以描述水驱过程的细节和特性变化。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水驱特征曲线,该曲线基于微观尺度下水相相对渗透率速率的变化来进行推导。
具体来说,研究人员先基于复合Carmen模型建立了油藏的渗透率场模型,然后通过高精度流体模拟数值技术模拟了水驱过程中油藏中水相相对渗透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最终,基于这些数据,研究人员通过统计学方法得出了新型水驱特征曲线。
二、新型水驱特征曲线的应用领域新型水驱特征曲线不仅可以更准确地描述水驱过程的细节和特性变化,还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以下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油藏预测新型水驱特征曲线的推导方法可以为油藏预测提供更准确的基础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研究人员可以更精确地预测油藏的开采量、剩余油量等关键参数,从而制定更科学的油田开发计划。
2. 油藏管理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可以为油藏管理提供更有效的决策依据。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分析曲线上的变化趋势,了解油藏的变化状态,并制定对应的管理策略。
同时,曲线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评估不同开采方案的优劣,从而为油藏管理提供更准确、更科学的支持。
3. 油藏优化新型水驱特征曲线还可以为油藏优化提供帮助。
通过分析曲线上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点(如拐点、极值等),研究人员可以优化油藏开采方案、调整井网布置等,从而提高开采效率、降低成本、延长开采寿命。
总之,新型水驱特征曲线的推导方法和应用领域都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价值。
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应用的逐渐成熟,这些潜力和价值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为石油勘探和开采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及水驱特征曲线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低于1mD的油藏,具有开发和开采难度较大的特点。
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是指在油田开采初期,随着单井单元产量的逐渐下降。
水驱特征曲线是指在低渗透油藏中,水驱过程中产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下面将详细介绍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和水驱特征曲线。
1.初期产量高,递减速度快:油井开采初期,储层压力高,在储层中形成较大的压力差,使得油井产量较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渗透率低的储层渗流速度较慢,油井产量递减速度较大。
2.初期产量递减快,后期递减缓慢:油井开采初期,油藏中的自然驱动力较大,油井产量递减较快。
但是,随着油藏压力的降低和水的渗入,后期油井产量递减逐渐缓慢。
3.在一定时期内产量基本稳定: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的初期非常快,但在一定时期内,油井产量会趋于稳定。
这是由于在此时期内,储层渗透率降低导致的压力差逐渐减小,产量逐渐稳定。
4.老化期产量进一步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储层中残存油饱和度降低,油井产量进一步下降,进入老化期。
在这个阶段,一般需要采取增产措施,如人工提高压缩气的注入量,进一步提高产能。
水驱特征曲线:水驱特征曲线是低渗透油藏中水驱过程中产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水驱是一种常用的增产措施,通过注入水来推动油藏中的原油向油井移动,并提高油井产能。
水驱特征曲线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初始阶段:在注入水的初期,随着水的压力向油藏传播,储层中的原油粘附在孔隙表面开始脱附,并随着水的流动进入油井,使得油井产量快速增加。
2.稳定阶段:随着水的继续注入和孔隙压力的增加,油藏中原油饱和度降低,使得油井产量逐渐稳定。
在这个阶段,注入水的效果逐渐减弱,产量增加缓慢。
3.饱和度降低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油层中残存油饱和度降低,油井产量开始递减。
递减速度取决于油藏渗透率和水的渗透能力。
4.插曲阶段:在水驱过程中,由于储层渗透率和孔隙结构的复杂性,储层中可能存在一些非均质性,从而导致一些油井产量的插曲现象。
水驱特征曲线
水驱特征曲线是描述油田开发过程中石油和水的运移规律的一种曲线,它是通过实验测定得到的。
水驱特征曲线可以反映出油田开发的水驱规律和水驱效率,对于油田的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水驱特征曲线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参数:
1.渗透率:渗透率是指地层对水流的阻力,是衡量地层渗透性的指标。
渗透率越高,水的运移速度越快。
2.含水饱和度:含水饱和度是指地层中水的含量与总储量的比值,是衡量地层含水量的指标。
含水饱和度越高,水的运移速度越快。
3.原油相对密度:原油相对密度是指原油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是衡量原油的粘稠度的指标。
原油相对密度越高,油的运移速度越慢。
4.原油相对流动性指数:原油相对流动性指数是指原油的相对流动性与水的相对流动性之比,是衡量原油和水的流动性差异的指标。
原油相对流动性指数越高,油的运移速度越慢。
通过测定这些参数,可以绘制出水驱特征曲线,它通常呈现出一个“S”形曲线,表示了油藏中水的运移规律和水驱效率的变化情况。
在开发油田时,可以根据水驱特征曲线来制定合理的注水方案和采油策略,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141#第20卷第2期水驱特征曲线研究(六)俞启泰(教授级高工油藏工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介绍了6种水驱特征曲线(纳扎罗夫曲线、马克西莫夫)童宪章曲线、西帕切夫曲线、沙卓诺夫曲线、张金庆曲线和俞启泰曲线)的筛选过程。
用任丘油田、濮城油田沙一段油藏、羊三木油田的实际资料,对比了这6种水驱特征曲线开始出现直线段的含水率、可采储量、最大可采储量、可采储量与剩余可采储量的相对误差。
对比结果表明:马克西莫夫)童宪章曲线和沙卓诺夫曲线不能计算最大可采储量,开始出现直线段对应的含水率较高,计算结果普遍偏高,准确性差,应予淘汰;纳扎罗夫曲线与西帕切夫曲线虽能计算最大可采储量,但计算精度仍较低,不理想,使用价值较小;张金庆曲线与俞启泰曲线这两种广义水驱特征曲线,对不同含水上升类型的油田有广泛的适用性,开始出现直线段对应的含水率较低,计算精度高,能很好满足动态预测和生产管理的需要,有很大使用价值。
主题词水驱驱替特征曲线含水率油田可采储量误差曲线对比中图法分类号TE341收稿日期1998-11-11最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5石油可采储量计算方法6[1](简称/计算方法标准0)中,在/开发中后期可采储量计算0部分的水驱特征曲线法中,共规定了6种水驱特征曲线,它们是:纳扎罗夫水驱曲线[2](简称/纳曲线0)、马克西莫夫)童宪章水驱曲线[3,4](简称/马)童曲线0)、西帕切夫水驱曲线[5](简称/西曲线0)、沙卓诺夫水驱曲线[6](简称/沙曲线0)、张金庆水驱曲线[7](简称/张曲线0)和俞启泰水驱曲线[8](简称/俞曲线0)。
下面介绍它们的筛选过程和使用价值,以便于/计算方法标准0的执行。
16种水驱特征曲线的筛选过程1959年马克西莫夫( 1 1 ±¼Ãº¾À³)首次提出了一种水驱特征曲线[3],从而建立了水驱特征曲线法。
水驱特征曲线名词解释
水驱特征曲线是指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通过实验或模拟得到的
描述水驱过程中含油层性质变化的曲线。
它是研究和评价水驱效果
的重要工具之一。
水驱特征曲线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参数:
1. 含水饱和度(Sw),表示地层中的水含量占总孔隙体积的比例。
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可以反映水驱过程中水的入侵和油的排出情况。
2. 油饱和度(So),表示地层中的油含量占总孔隙体积的比例。
油饱和度的变化可以反映水驱过程中油的排出和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
3. 水油相对渗透率曲线,描述水和油在地层孔隙中的渗透能力
随饱和度变化的关系。
水相对渗透率和油相对渗透率随着饱和度的
变化而变化,通过绘制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油相对渗透率曲线可以
了解水驱过程中水和油的渗流特性。
4. 油水饱和度比(So/Sw)曲线,描述油和水饱和度比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
通过绘制油水饱和度比曲线可以了解水驱过程中油和水的相对分布情况。
5. 油水界面位置曲线,描述油水界面在地层中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通过绘制油水界面位置曲线可以了解水驱过程中油水分布的动态变化。
水驱特征曲线的分析可以帮助油田开发人员评估水驱效果,优化开发方案,预测油田产能,指导生产调整和增产措施的实施。
关于水驱特征曲线的讨论周维四(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科学研究院)摘要 国内外学者先后提出了40多种水驱特征曲线的表达式。
由于油田开发的复杂性,使得统一的定量描述难度很大,因此各类曲线都难以描述油田开发的全过程,而只适用于某一特定的含水阶段。
对于各类表达式,都应给出自变量的适用范围,使之在数学上有意义,在应用中有条件。
理论研究和实践统计都表明:N P =f (f w )关系主要受油水粘度比的控制,油水粘度比不同,使水驱特征曲线呈凸型、凹型或近似直线。
主题词 水驱 油藏 特征 曲线 应用 条件1 水驱特征曲线的研究在发展之中国内外学者基于统计研究,提出了40多种水驱特征曲线的表达式,既体现了课题的热门,也突出体现了油田开采动态的特殊性。
正是这特殊性,今后可能还会提出某些不同的表达式。
只要有若干油田实例予以证实,都是对课题研究内容的充实和丰富。
作为一个热门课题,国内外学者积极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许多成果,这是科学进步的基础。
在研究过程中,进行学术范围内的讨论或质疑,符合百家争鸣的原则,有助于开拓思路,提高研究水平。
在研究过程中,开始把某些统计规律和一维流动方程在均质条件下的解析解结合起来,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一种开拓,是一种可喜的进展,有助于提高对基本规律的认识,相信其实用性会在不断的研究中得到解决。
2 水驱特征曲线只适用于注水开发油田的某个特定阶段所有水驱特征曲线最终都可归结为以累积采油量N P 和油田综合含水f w 作为基本统计量进行论述,而这两个统计量作为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的宏观指标,一直是油田开发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热门课题。
但由于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自然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岩石和流体物性等)和人为因素(包括开发方案以及不断的后期调整措施等)的复杂性,导致油田动态反应也千差万别。
总的来说,规律的变化趋势可寻,但统一的定量描述难度却很大。
研究表明,各类水驱特征曲线都难以描述油田开发的全过程,无一例外都只适用于油田含水的某一特定阶段。
这既与油田含水上升的基本规律有关,也与不断的油田调整改造措施相收稿日期:1998211215 改回日期:1999203224周维四,教授级高工,196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曾在《力学学报》、《石油学报》、《石油勘探与开发》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93第6卷 第2期 油气采收率技术联。
因此,任何水驱特征曲线的统计数学模型都应加上关于自变量适应范围的限制条件。
否则会因论述不严而误导读者。
从统计学看,任何来自统计母体的规律都只能在该母体内进行内插,而不能作母体以外的空间或时间方面的外延,即一定要控制在该母体的属性参数范围之内。
简言之,来自某个母体的统计规律只适用于该母体,不属于该母体的子样则不能用。
而判断子样是否属于该母体的标准是子样的属性是否包含于母体的属性之中。
这就是明确属性范围的重要性。
对水驱特征曲线来说,就是要明确适用的含水范围。
适用“油田开发全过程”的提法在目前的认识阶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看,都是值得商讨的。
3 有关水驱特征曲线表达式的端点条件和适用范围油藏工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无水采收率(E R F),即f w=0时,R=E R F或f w=0时,N P=N×E R F,式中R为采出程度。
当然某些油田可能E R F=0,但多数油田E R F>0,因此,文献[1]把端点条件提为:当f w= 0时,N P=0是不准确的。
同样,提f w=1.0时,N P=N R m ax也是不恰当的,因为正常的生产过程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正像文献[1]作者所述,一般只取f w=0.98作为末端点。
提出一个表达式,必须给出自变量的范围。
例如文献[2]中,如果作者标明水油比(W O R)的范围,即0<W OR<49(因为f w=0198时,W OR=49),其表达式就正确了。
看一下文献[1]中提到的(10)式:f w=0.98R31a 当R3=0时,f w=0,这是非常合理的端点条件,可是R3=0时,该式没有意义。
所以应标明:0<R3≤1 由此也表明,文献[1]中的图1的曲线都通过原点是不正确的。
又如文献[1]提到的(13)式:L P=a-b ln1-N P b 当N P=b时,此式没有意义,所以要求:0≤N P<b 类似这些问题在以上提到的文中还有,所以要注意那些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端点条件,注意其数学上没有意义的点和区间。
另外,对于提出的表达式的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要有客观的评价,对式中的某些参数如何测得也要有客观的交待。
例如文献[1]中关于S w~f w关系的论述,对油层或油藏整体来说,f w 和S w都是宏观的平均概念,就是说生产中无法得知空间某一点上的f w和S w值,而只能知道这个空间的某种意义下的平均值,至于这个空间的体积可能也是不知道的。
这就是S w~f w的实用价值。
再则f w可测,但S w如何测出,还是有待研究解决的难题。
因此,S w~f w的实用价值尚待开发,更多的应强调其理论价值。
04油气采收率技术1999年6月4 关于张虎俊曲线[3]的讨论在文献[1]和文献[2]中,两位作者都提到了张虎俊的文章。
张先生提出了一种较新的方法,应该说思路是新的。
通过适当的假设,利用解析的方法得到了水驱特征曲线的数学模型。
尽管这个模型可以用已有的模型变换得到,但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
第一,含水递增率和累积产量递增率作为常数的假设是近似的,是阶段性的;也就是说这两个递增率对绝大部分油田来说在不同含水阶段是不同的。
外推时要特别论证,典型例子是该文列举的呈东油田,不能用含水84%以前的结果来推测含水在84%~91%之间的变化,更不能预测最终可采储量。
第二,从数学上看,N P=0和f w=0都是积分的奇异点。
因此,积分条件是:N P>0,f w>0 如果这些关键条件不阐明,而说“适应油田整个开发过程”是不严谨的。
张虎俊公式严格的表述应是:N P=bf w a (0<f w1≤f w≤f w2<1) 当a=1时:N P=bf w (0<f w1≤f w≤f w2<1)其中f w1,f w1为某个含水区间的端点值。
5 水驱特征曲线的形态主要受油水粘度比的控制理论研究和实践统计都表明N P=f(f w)关系主要受油水粘度比的控制(见附图1①)。
从附图1可以看出,当油水粘度比大于4时,曲线呈凸形;当油水粘度比小于3时,曲线呈凹形;当油水粘度比在3与4之间时,其主体部分近似直线。
可以这样理解,当油水粘度比由大变小时,N P=f(f w)关系曲线由凸变向凹,所以中间会有一条近似直线,它对应于某个特定的油水粘度比值。
因此,严格说来直线型关系作为水驱特征只反映了油水粘度比为某个特定值的油田动态,只能视为特例,而且只是在主体部位才成立。
附表1①给出了附图1上反映的油藏的开发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这些油藏的了解和分析。
参 考 文 献1 俞启泰1答“对N P=bf w关系式的质疑与讨论”1油气采收率技术,1999年,6(2)2 陈元千1对N P=bf w关系式的质疑与讨论1油气采收率技术,1998,5(3)3 张虎俊1预测可采储量新模型的推导及应用1试采技术,1995,16(1)本文编辑 闵家华①[劳]M.M.依万诺娃著,蔡尔范等译校1油藏的采油动态1江汉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附图1 油水粘度比对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与含水关系的影响1—油田编号;2—油水粘度比;36—北马卡特,I;39—东巴依楚纳斯1亚普第2泥欧克姆;52—苹果谷,Б2; 50—西兹兰,Б2;58—波克洛夫,Б2;53—苹果谷,Д0;42—阿列克山德罗夫区,Д1;59—波克洛夫,А4;48—巴夫雷,主要区,Д1;28—十月, ;56—灰谷,Б2;16—卡拉,西北区ПК;26—十月, ;29—马耳哥别克2沃兹涅先克,上白垩统;63—索科洛沃哥尔斯克,Д22raising and p roducti on declin ing ,w ho le b lock p rofile con tro l need to be done in o rder to i m 2p rove the developm en t resu lt .U sing the fuzzy com p rehen sive judgm en t m ethod ,the p rofile con tro l w ells w ere screened ou t ,the p lugger and its quan tity su itab le fo r the fo r m ati on w ere designed ,and the resu lt of w ho le b lock p rofile con tro l has been p redicted and evaluated .P roducti on increasing and w ater cu t dropp ing app ear in th is b lock after field p ractice .Subject words :reservo ir ,p rofile con tro l ,schem e design ing ,resu lt p redicti onQi an Jun ,Cheng T i ange ,X i n D efa .D evelop i ng m ea sures for low -per m eab il ity and h igh o il -sol id if ica tion -po i n t reservo ir i n block Da 52of Dawangbe i o ilf ield .OGRT ,1999,6(2):29~33B lock D a 52is a reservo ir w ith deep w ell ,th in layers ,low p er m eab ility and lack of natu re en 2ergy .Its crude o il has h igh so lidificati on 2po in t and h igh w ax con ten t .In o rder to i m p rove its developm en t resu lt ,such m atch ing techn ics as deep pum p ing by hydrau lic p iston pum p ,h igh 2p ressu re w ater in jecti on by p lunger pum p ,w ho le b lock fractu re sti m u lati on and reser 2vo ir m on ito ring have been adop ted sequen tially since 1993.A s a resu lt in th is b lock ,p roduc 2tivity of o il w ell has been increased and w ell 2w o rk ing ti m e rate reached 96%,accum u lated o il 2increm en t 303571t ,average o il 2p roducti on rate raises from 65t d to 212t d ,it p rovides reference m odel to the sam e type reservo ir .Subject words :hydrau lic p iston pum p ,h igh 2p ressu re w ater in jecti on ,hydrau lic fractu ring ,m on ito r ,techn icY u Qita i .Reply to the article of ‘D iscussion and Question for the Rela tion sh ip of N p =bf w ’.OGRT ,1999,6(2):34~38N p =bf w is a p articu lar case of the relati on sh i p N p =bf w a.T he research m ethod is co rrect like p resen ting a fo r m u la then verificati on .T he derivati on of the relati on sh i p S w ~f w in w ater 2drive characteristic cu rves has theo ry sign ificance fo r deep en ing the know ledge to w ater 2drive characteristic cu rves .T he estab lishm en t of the relati on sh i p S w ~f w has p ractical value to som e o ilfields’p erfo r m ance and reservo ir engineering calcu lati on .In fact ,the relati on sh i p S w ~f w is the relati on sh i p N p ~f w .T he relati on sh i p f w ~R 3w h ich suggested by Zhang H u jun is concave cu rves w h ile 0<a <1and straigh t line w h ile a =1and convex cu rves w h ile a >1.W h ile a at the key po in ts (1and 2)w e can derive the relative w ater 2drive characteristic cu rves and the relati on sh i p S w ~f w fo r o il and w ater perco lati on characteristics .Subject words :w ater 2drive ,reservo ir ,characteristic ,cu rves ,w ater satu rati on ,relati on sh i pZhou W e isi.D iscussion about wa ter -dr ive character istic curves .OGRT ,1999,6(2):39~43T here are m o re than 40k inds of w ater 2drive characteristic cu rves suggested by scho lars hom e and ab road .A s the com p lex ity of o ilfield’s developm en t ,it is difficu lt to describe them quan 2titatively .A ny cu rve is su itab le on ly fo r a p articu lar w ater cu t p eri od .T he su itab le scope of a exp ressi on m u st be given to m ake sen se in m athem atics and have li m itati on in p ractical u se . V o l .6N o .2 O il &Gas R ecovery T echno logy :English A b str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