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导学案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79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课题§7.1 力课时 2 课型新授班级学生姓名学校主备教师备写日期组别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学习重点 1. 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 2. 力的三要素,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学习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得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器材排球、磁铁、铁钉、气球、拉力器、三角板学习流程:一、课前导学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二、课堂导学导学一:力的概念及单位1. 活动一: 体验力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
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例手搬桌子手搬桌子1232. 我的体验: 力(force)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3.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导学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 活动二:感受力的作用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2.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物体对______物体也施了力,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的。
力的作用不是孤立的,必须有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
3、力的作用种类:(1)直接作用:(2)间接作用:如:磁铁吸引铁钉、地球吸引地面上的物体讨论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并请试着加以解释.导学三:力的作用效果讨论思考你是怎样知道拉拉力器的同学是否用了力呢?1. 活动三:展示力作用的效果请把你认为最好的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展示给大家。
试一试,你能行的!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2. 我的感受: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并且力也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第七章第一节力课程标准导学(一)力(重点)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力,________和__________总是同时存在的。
3手拍击桌子,手是_______,桌子是________;(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手感觉到疼,说明手拍桌子的同时,受到了桌子给手的__________,此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_。
4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5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N。
导学(二)力的作用效果(重点)1力的作用效果一:①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会________。
②用力压弹簧,弹簧会________,用力拉弹簧,弹簧会_________。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________。
(2)力的作用效果二:③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钢球由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_____。
④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磁铁吸引,速度变________。
⑤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运动_________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___________。
说明: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导学(三)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难点)1探究: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①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这说明:力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有关。
②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
这说明力作用的效果与__________有关。
③推门实验:用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
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
可见,力的__________也影响力的效果。
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1、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4、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5、能用G=mg计算有关的问题。
方法与过程:在复习过程中运用概括、总结与讲练相结合的方法。
重难点: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特点;画物体所受的重力;时间分配导课3分、自学10分、合作交流15分、小结3分、巩固9分学习过程学案(学习过程)导案(学法指导)导课: 回忆各知识点:自主复习:一、力1、力是对的作用。
物体间的作用是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别的物体对它的力)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还可以使物体发生。
3、力的单位是:,符号是,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图就叫力的。
二、弹力弹簧测力计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到原来的,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塑性:物体受力后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3、弹性:物体由于而发生的力。
4、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它的伸长就。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和;(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挂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力要沿着,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
三、重力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问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的力。
2、重力: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成正比。
公式:。
3、重力的方向:。
4、重力的作用点:形状、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不规则的物体重心的决定方法。
思考练习1、分析以下叙述,那些是正确的()A、物体受力时可发生伸长、缩短、扭转、破碎等现象,叫做形变B、物体受力时,可以同时改变速度的大小和运动方向C、物体受力时,可以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改变运动方向;或只改变速度的大小,不改变运动方向D、物体受力时可以不接触,物体可以只受力而不施力2、判断以下对力的三要素的描述是否正确()A、同时改变了力的大小和方向,就一定会改变力的效果B、只要改变了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位置,力的效果就发生变化C、两个大小、方向、作用点不同的力,可能产生相同的效果D、力的作用点可以不在物体上3、加满水的鱼缸,总质量为100㎏,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那些力的作用?各多大?4、下述关于形变的说法正确的有()A、塑性越强的物体,恢复原状的性质越强B、弹簧被拉长或压缩有明显的弹性形变,而桌面支撑物体或小球发生碰撞时就没有形变C、绳子被拉紧后也有弹性伸长,要恢复原长产生了拉力D、用手将两个磁铁的N极靠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只要一放手,就会“弹开”,所以这两个磁铁间也存在弹力5、分析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弓越硬,拉满弓放箭时,箭受的弹力越大,获得的速度越大B、撑杆跳用的长杆越硬,弹力越大,人跳得越高C、手推墙推不动,墙对手的弹力大于手对墙的弹力D、某人站在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力是重力,地对人的支持力是弹力6、质量为50㎏的人,先静止站在地面上,然后用力向上跳起到空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他的重力是490N,静止站立时,受到地面的弹力也是490NB、他跳到空中时,他受到的重力为零,地面的弹力也是零C 在空中他的重力仍是490N,地对他的弹力是零D、站在地面上静止时,他对地面弹力的大小也等于490N,与地对他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7、下面关于重心和重力,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挖掉这一点,物体就没有重力了B、重心位置与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不一定在物体的中心C、物体重力的方向可从物体的重心竖直向下画箭头D、一根绳悬吊一横杆能保持水平平衡时,栓绳点就是重心的位置板书设计:一力1力的概念2单位3力的作用效果4力的特点5力的三要素6力的示意图二弹力弹簧测力计1弹性、塑形的概念2弹力概念3弹簧测力计(1)结构(2)工作原理(3)使用三重力1重力2单位3重力的测量(1)测量(2)与质量的关系A与质量成正比B关系式:G=mg4重力的方向5重力的作用点及确定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第1节力导学案一、学习过程(一)情景引入、展示目标1、由以上现象可以发现什么?2、由以上现象可以发现什么?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变化和速度方向的改变,及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力的概念⑴力的描述:⑵力的作用效果:⑶力的单位:2、力的三要素3、力的示意图⑷力的示意图:箭头的方向表示,箭头或箭尾表示。
课堂小结本节课的应用主要涉及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这节课重难点是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例1 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C、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D、有的物体只是施力物体而不是受力物体解析此题可根据力的产生条件来判断,抓住“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想有力,必须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这两者缺一不可、物体在对其它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一定受到其它物体力的作用,即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A、D选项脱离了物体去谈力,故错误、C项则歪曲了力产生的条件,力的产生只要有两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即可,不一定非得接触,故C错、选B。
练习:1、运动状态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用速度来描述,只要物体的变化了,不管是还是改变了,都说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2、力: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称做力、3、力的三要素:力产生的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共同决定的、1、如图1中的甲、乙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甲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图乙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像这样人们把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或产生________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做力、图12、力的图示就是把一个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三要素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准确、形象地表示出来,线段的方向表示力的________,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________,用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B、力可以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C、力是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D、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答案:1、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形状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形变2、大小方向作用点方向大小作用点3、吸引竖直向下mg4、集中几何中心5、万有引力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6、B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故一个力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B错误,其余都是正确的、]7、D8、AC [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把物体所受的重力看做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重心,并不是只有物体的重心处才受到重力的作用,A对,B错、质量分布均匀、形状对称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对称中心,球体的质量分布不一定是均匀的,故球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球心,C对,D错、]。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1、力的定义:。
力的单位:。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图:(1)确定受力物体;(2)确定力的作用点;(3)以作用点为起点沿力的方向做力的作用线;(4)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并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也就是力产生效果时,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3、判断运动状态改变:(1)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2)运动快慢变化;(3)运动方向变化。
4、弹力: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所产生的力。
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也越大。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
5、重力:定义: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
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
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铅垂线是重力方向的应用物理量质量重力区别概念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没有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位置对大小的影响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同一物体在任何地方,质量不变。
同一物体在地球不同地方或不同高度,重力大小略为不同单位千克(kg)牛顿(N)符号mG测量工具天平弹簧测力计联系G=mg6、下列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关闭发动机后向前滑行的汽车B.汽车匀速转弯C.正在空中匀速下降的伞兵D.钟表来回摆动7、关于重力的正确说法是()。
A.向上抛的小球在向上运动过程中不受重力作用B.空中飞行的飞鸟不受重力作用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就是此物体的重心D.一个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第七章力第1节力一、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以及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难点:力的概念的理解。
情景导入引思导学北京时间2017年11月5日清晨4时5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中国北斗三号双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
你知道火箭是如何把卫星送上太空的吗?二、自主探究梳理新知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自主阅读教材P2〜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认识力拓展(1) 力总是跟两个物体有关,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 单独存在;(2) 力产生时,相互作用的物体不一定相互接触2.如图所示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_A 、D 」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自主阅读教材P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如图所示,用扳手拧螺母时,按通常经验,沿顺时针方向用力可将螺母拧紧,沿逆时针方向用力可将螺母拧松,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方向—有关;若用同样大的力拧螺母 ,则在_A__(选填“ A ”或“ B')点施加力更容易将螺母拧紧或拧开,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该 探究过程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控制了力的大小相同,这暗示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 —大小—有 关。
我们称这三个因素为力的 —三要素—。
4. 水平冰面上有一重为300 N 的雪橇,受到的拉力为35 N,方向与水平面成30°角。
请在图中画出雪橇所受到拉力示意图解:如图所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自主阅读教材P4〜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5. 观察图中的三幅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丁-对桌了-作同-牛力乎向上丹时i 皮笳*变;图__B C 」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两空均选填“ A ” “ B “ C 或“ D')人num 跳板住人的 疋球禺阳兴 斥力下变弯 力拉卄弓桌F也用 E 他也IM下拉下嫌世唠也拖T6.如图所示,用手指压铅笔尖,手指的肌肉紧张,有疼痛感,表明铅笔尖对手指—有__(填“有”或“没有”)产生力的作用;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知道力的三要素,会作力的示意图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生活、生产中的力现象,以及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力的主要特征,从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亲自感受力的作用,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常见力的现象。
3、通过探究活动感悟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喜爱物理、乐于实验、勇于探索身边物理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1、力的作用效果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习难点】:力的示意图【学习流程】:1、力的作用效果课堂上给学生准备:橡皮泥,小钢珠,磁铁,弹簧,锯条,一张纸,让学生探究。
用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举行小比赛,看谁做得好。
压弯锯条、拉长弹簧、撕破纸… 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手推钢珠,钢珠由静止到运动;用磁铁吸引钢珠,钢珠做曲线运动;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力的概念、力的大小及单位、(1)、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都有两个物体(共同点);(2)、人、动物、有生命的、无生命的都可以发生力的作用(特点);(3)、互相接触的、不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力的作用(特点);(4)、两个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形式有: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
请你将观察和分析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与讨论。
然后,把你们对力的认识写在下面的方框内。
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等。
力通常用字母_________表示。
3、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用绳悬挂钩码,用手拉伸和压缩弹簧,用绳拖拉小车,用磁铁吸引磁针……通过这些有力作用的现象,同时分析各个不同情况下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力的三要素。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情感目标(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课前导学1、用手拍桌子,桌子受到手施加给它的力,同时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手受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力。
大量的事实表明。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2、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同时这本书对桌面产生,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________。
模块二整体预设模块三导案设计模块四学案设计模块五二次备课教学过程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
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学生回顾生产或生活中的力现象并举例回答。
进行新课二、力和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提起一桶水。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
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2)让学生用给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3)让学生看课件图片,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在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课题】7.1 力【教师寄语】父母养育辛苦,子女报答唯有苦读。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1.能说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3.能判断分析已知力的受力物和施力物。
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温馨提示】相信它会为你的学习、探究带来帮助!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力的两种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使用说明】为你的学习插上翅膀!1.独学期间保持安静,切勿打扰他人;2.认真阅读教材,并把关键词、知识点(注意黑体字)用波浪线画出;3.自学时要实事求是,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4.先独立完成导学案,用红色笔标出不会的部分或与展示不相同的部分,并在对学、群学和小组交流中通过合作探究共同完成;5.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料认真整理并保存导学案。
【课堂探究】亮出你的观点,秀出你的个性,展示你的风采!■目标一认识力1.认真看图7-1-2,在图(a)中“人推车”,涉及个物体,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力的作用是“推”;2.在图(b)中“拖拉机拉拖车”,涉及个物体,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力的作用是“”;3. 在图(C)中“手提箱子”,涉及个物体,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力的作用是“”;4.……5.九幅图的共同点是每个力的作用都涉及个物体;后三幅与前六幅的不同点是。
6.结论:力是对的一种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目标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手提箱子,手对箱子施加了力,同时我们也感觉到箱子也拉手,箱子即是物体物体;也是……………………物体;2.在图7-1-3中,手按球,球也推手,球即是物体也是……………………3.两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一个物体即是物体,同时也是……………………物体,它们之间力的作用是,说明力是出现的,这对力称为相互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7.1 力【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重点难点】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一、了解感知 知识点一:力1.人拉车: 对 施加了 力。
2.压路机压路: 对 施加了 力3.人提水桶: 对 施加了 力4.人推桌子: 对 施加了 力 分析归纳:力是 对 的作用5.简答: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了:产生力必须有 个物体。
力能不能脱离开物体而存在?答:施加力的物体叫 ,受到力的物体叫 。
用羽毛球拍击球时,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1.用手挤气球、捏矿泉水瓶、拉弓,这些情况中,力的作用效果是 。
2.(1)踢球前,足球是 状态,被踢后,力使球变成 。
(2)接住球前足球是 状态,被接住后,力使球变成 。
(3)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时,可以使球改变运动 。
这些情况中,力的作用效果是 。
分析归纳: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点,力可以 或力可以 。
知识点三:力的三要素1.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
这说明:力作用效果跟 有关。
2.我们要把瓶盖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瓶盖拧松。
这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 有关。
3.推门实验:用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
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
可见,力的 也影响力的效果。
分析归纳: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 、 和 有关。
4.力的三要素是: 、 和知识点三:力的示意图思考:a.人拉车、压路机压路、人提水桶、人推桌子,这些情形中谁是受力物体?b.怎样用图形表示力的作用点、大小和方向?知识点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吗?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 (2)向上提书包,你对书包用力了,你是否感觉到了书包也在拉你? (3)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坐的船会怎样?你还能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吗?二、深入学习1(多选)、图1(a)、(b)、(c)、(d)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2、如图甲,在小球运动的正前方放置一个磁铁,小球运动的速度将,如图乙,将磁铁放置在侧面,小球运动的方向将,这些情况中力的作用效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