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秋天》自学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5
《秋天》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2.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3.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2、学习过程1.学情调查(1)认读词语:明丽照耀酿造珍藏烦恼柔韧羊肠小路井井有条(2)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板块一合作探究,学习引导:(1)请同学们默读全文,圈画生字词,说说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哪些生字的字型需要注意?注意“字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字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完成“描红”。
注意坐姿和执笔姿势哦!(2)画出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展示交流:(3)向大家说说哪些字音需要注意,注意什么?哪些字型需要注意,注意什么?可例举同音字、形近字。
3.学习板块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1)你能够将全文通顺、流利地朗读出来吗?自己先练习一下!用“手机”app录下来,让同学们作评价(2)听听其他同学读得如何?给个评价吧!展示交流(3)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吧。
拿出勇气,展现自己!4.学习板块三合作探究学习引导:(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抓住哪些景物描绘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的?(2)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其他同学听听,看看他们有什么想法。
展示交流(3)推选一位组员在班级内汇报交流,集体修正。
5.达标检测(1)组词袍()梳()恼()酒()炮()流()脑()洒()(2)填空。
本文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物描绘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3)读诗歌,这首诗歌是采用的手法来写的。
(4)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稻穗()向日葵()野菊花()苹果()葡萄()玉米()高粱6.总结提升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7.拓展延伸: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根据内容画一幅秋天的画。
《秋季》教课方案和反省教课要求: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觉诗中描绘的情景,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觉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课要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教课难点:经过朗读感觉新诗的美。
教具准备:秋季的幻灯片。
课前让学生察看秋季。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激趣:同学们,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轻轻的涂掉了夏季的脚迹,又迎来了秋季。
秋季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随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同到野外里去感觉明媚的秋季吧!2、(幻灯片展现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季有了怎样的印象呢?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出示生词卡片,认读:明媚酿造烦忧羊肠小路照射收藏柔韧有条不紊3、再读全诗,将自己喜爱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三、作业:1、描红课后生字,教师巡视。
2、熟读诗歌。
宋此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呼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当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盛行,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 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帮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此后,关于在“校”或“学”中教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方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第二课时一、导入:出示“秋季是 ___。
”的句式描述自己眼中的秋季。
二、进入新课1、精读感悟,领会秋季各种的美(过渡:随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季,看到了秋季,你喜爱秋季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自由读课文:给每一小节加上一个小标题。
要点品:A、秋:(1)你什么喜秋?指名学生答。
(2)“把夏季的脚迹儿涂掉⋯⋯是什么意思?你得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3)能把你的喜用表达出来?B、秋:(1)自 3—5 小,想一想秋季里,有哪些果成熟了?都是什么子的?(2)指朗,出丰产的愉悦。
《秋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烦、恼、酒、柔、梳”几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批注的方法领略诗歌语言的意蕴,了解秋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仿照诗中的某一个小节的写法来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
教学重点:1.初步学习通过批注的方法领略诗歌语言的意蕴,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仿照诗中的某一个小节的写法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秋天》,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的,是有活力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地品味这首诗歌,看看它的语言有着怎样鲜活的生命,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二、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1.学习第一小节:①自由读第一小节,想一想,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些词语使这一段内容充满着生命力?②引导学生交流。
③出示教师批注,指名读。
2.自学第二至五小节:①过渡:细细地读,细细的品,你会发现这首诗中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②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这首诗的第二到第五小节,在你觉得值得品味的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的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写好后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
③学生自由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④汇报交流:预设:★“打滚”“奔跑”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把这些景物当作人来写,写出了秋天水果和庄稼都成熟了,写出了他们颜色的变化,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我们读着读着,也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④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自己批注感受到秋色的迷人。
(板书:秋色迷人)作者这样生动地描写秋色,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秋天》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教学目标:1.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秋天》诗歌,背诵课文。
2.研究10个新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描绘文章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图文对照,指导学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启发式、情境式、自主欣赏、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1.秋天景物的图片,制作成风光播放片,多媒体课件。
2.指导学生收集秋天的果实,并想想怎么来介绍。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多媒体素材,引出秋天的主题。
2.激发学生兴趣,介绍秋天的特点和赞美之情。
3.播放手机上的导学作业,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印象。
二、新课研究1.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自读诗文,要求准确、流畅、注意停顿。
3)检查生字词汇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识生字。
指名读词语,纠正发音错误。
理解生字新词,解释词义。
解答学生质疑和疑惑。
4)指名轮读诗歌,让学生思考每一节写了什么。
5)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改写诗句,理解修辞手法。
1)解释拟人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拟人描述。
2)将描绘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让学生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美感。
二、课堂小结1.研究了《秋天》诗歌,理解了秋天的特点和赞美之情。
2.研究了10个新的生字,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研究了拟人修辞手法,体会了现代诗歌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4.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激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第七段:秋天,阳光明媚,一切都向我们微笑。
交流: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这首诗歌描写了秋天,一切都成熟了,景色很美。
再读诗歌,把握结构。
再读全诗,试着将诗歌分为三部分。
①引导:同学们,很多文章都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
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秋天》教案(精选15篇)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秋天》篇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4.秋天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词语,并理解词语。
2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4.能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总第课时课时目标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3.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教学难点能背诵课文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 1.同学们,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为什么?2.你能说说秋天与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么?(太阳更红更娇,空气更甜更好)3.为什么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今天,我们就跟着秋风信使,一起到秋天里去看一看,瞧一瞧吧!二、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1.自由读课文2—6小节,看看我们的秋风都到了哪此地方?2.秋天一到,秋风习习,你知道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田野、小路、果园)(1)板示:秋风来到________________,在那儿___________________(2)看来,这秋风可真调皮,你能来读一读么?(3)指名朗读3.其实,调皮的秋风还去了许多地方,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
你能举例说一说吗?(默读3-5小节)(1)板示:秋风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说)(2)相机,秋风飘到果园,果园里的其它果实又会怎么样呢?(3)出示:嚷着冷了,。
(练说) (4)看哪,果实们多么快乐,一个个咧着嘴笑呢,谁来读读第4小节,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快乐!4.看到果园里硕果累累,田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谁来读读第5小节。
(1)你知道玉米的烦恼是什么?你有烦恼么?可是秋风一到,所有的烦恼都没有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忘记烦恼的玉米,和他一样把烦恼也忘掉吧!(指读,齐读)5.秋天,实在是太美好了!看着这美丽的秋天,你想说些什么?(男女生分小节读2-5小节)三、深入理解课文意蕴1.我们的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我们来看诗歌的第六小节。
武汉洪山实验外校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 8《秋天》 设计者:田建超 学生姓名 小组知识链接: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散文家、评论家。
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
参加革命后诗歌变为平易朴实,乐观豪放。
主要作品:诗集《预言》、《夜歌》,散文集《画梦录》、《还乡杂记》等。
一 引秋丁丁 肥硕 青鳊鱼 栖息 乌桕枯涸 清冽 梦寐 寥阔 (给下划线的字注音)二 读秋1、自由朗读课文,有感情地读给你的学习伙伴听(挑感受最深的语句或章节进行诵读;准确流畅,感情真挚,把握节奏;圈点批注你的感悟)。
2、 听录音范读,划出朗读节奏;小组展示,有感情诵读你喜欢的句子和段落,看哪个小组最优秀。
3、在圈点勾画和批注的基础上,探寻文章的优美之处,采撷精妙。
三 赏秋1、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它有什么特点?2、从诗的内容上看,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全诗分为三个小节,一个小节就是一幅画。
画面描绘了怎样的图景,画面中的人物是谁,在干什么,心情怎样,试一试,给每一幅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四写秋选取三幅图景中你最喜欢的画面,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面中的环境,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如果能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绘,一定会更生动形象。
(5分钟)示例: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来到一家农舍前,远远望去,稻田里一夜间没有了随风翻腾的金黄稻浪,只有一簇簇直立的稻草束。
搁在屋前的镰刀似乎更加锃亮;院坝里堆满了金色的稻谷,仿佛一座金色的小山。
屋后的竹篱上,满是肥硕的瓜果,主人背篓的绳深深扣进肩上的肉里,可他粘满汗水的脸上却泛起幸福的笑影。
五品秋(一)我认为诗中最妙的词是我认为诗中最美的句式是我认为诗中最妙的修辞是我认为诗中最妙的写法是最能引发我联想的句子是(二)秋天是一首诗,秋天是秋天是秋天是秋天很美,美在(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碧云天,黄叶地 ----范仲淹郁达夫《故都的秋》恋恋青衫《寂寞秋日》林语堂《秋天的况味》梁小斌《我热爱秋天的风光》艾青《秋》海子《秋》(四)作业:1、将自己创作的秋天的作品和搜集来的关于秋天的诗歌、散文制成一张小报。
苏教版秋天教案教案标题:苏教版秋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掌握秋天常见的植物和动物- 学习秋天的服装和食物- 掌握秋天的气候和天气变化- 学习秋天的节日和习俗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通过故事、歌曲、手工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节约和珍惜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秋天常见的植物和动物- 秋天的服装和食物- 秋天的气候和天气变化- 秋天的节日和习俗2. 教学难点- 秋天气候、天气变化的讲解和理解- 秋天节日和习俗的传统文化解读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 通过播放秋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通过秋天的歌曲和故事,唤起学生对秋天的美好回忆和情感2. 知识讲授- 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秋天的植物、动物、服装、食物、气候、天气变化、节日和习俗等知识点3. 活动设计-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并展示给全班- 观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秋天植物和动物的观察实验,记录并分享观察结果- 制作手工:引导学生制作秋天主题的手工作品,如秋天的树叶、动物等4. 练习与检测- 完成秋天的气候和天气变化练习题- 完成秋天的服装和食物选择练习题- 完成秋天的节日和习俗的问答练习题5. 总结与展示-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秋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和成果,分享对秋天的感悟和体会四、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对秋天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通过学生的作品和成果,评价其对秋天的表达和体会2. 教学过程评价-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评价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和意见,评价教学方式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秋天的特点和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秋天的情感和体会也得到了表达和分享。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学语文《秋天》教案6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学语文《秋天》教案 (1)一、班情分析通过上一个学期的班级教育教学管理,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思想纯朴,品行端庄;为人诚恳务实,能吃苦耐劳;求知欲望强烈,上进心强。
同时有一定的独立自主的意识和生活自理的能力。
做事不挑三拣四,同时又能团结协作。
绝大多数学生能做到自觉守纪,维护班级荣誉。
但同时由于生活在农村,部分学生也存在如不讲卫生等陋习。
还有相当部分学生因为家长外出打工,缺乏父母的关爱,个性比较偏激;缺乏个人修养,言语、行为较为粗俗;个人主义突出,自私自利,好我行我素,组织纪律观念淡薄。
还有极个别的学生因为在家娇生惯养,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恶习,不尊重他人及他人的劳动成果;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心理比较脆弱,性格比较冲动。
二、指导思想从“”入手,结合《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培养品学兼优的学习典型,树立正面的学习榜样。
促进全体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个人情操;形成健全的心理和个人人格。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使其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三、工作目标主要目标: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转化后进生。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端正学习态度和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生活作风。
四、工作措施1、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做好登记和记录。
严格执行学校和班级各项管理制度及学生操行评定制度。
树立正面典型,发掘后进生中的闪光点。
以优促良,以优带后;以人促人,以人育人。
使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
2、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好主题班会,及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文体活动。
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不良之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荣誉感,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生活作风。
3、关心和爱护学生,耐心细致地作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及心理上的顾虑,使其卸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全身心的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
苏教版四年级上学期:《秋天》教案《秋天》教案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描写秋天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的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诗可以分为3个部分,第1小节为第1部分,总写了秋天的特点。
第2-6小节是课文的第2部分,详细描绘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第7小节是课文的第3部分,写作者在明丽的秋阳下捡一片秋叶珍藏,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留恋之情。
全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优美,情趣盎然,形象生动,易于朗读、背诵。
教学时既可以结合学过的有关描写秋天的课文和诗歌,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积淀,体会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的喜悦之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让学生走进秋天的田野,实际体会秋天的迷人景色。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3、感受北方秋天景色的美丽,体会人们的喜悦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2、初步感知课文,体会诗歌描绘的景象。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本文的生字、词语。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教师:1、与教材配套的生字卡片。
2、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做诗文描绘的景象的幻灯片。
3、搜集有关描写秋天的诗文。
学生:1、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秋天的诗文。
2、整理自己的生活体验,对秋天有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新课→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布置作业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激趣。
同学们,四季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
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中感受秋天吧!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
《秋天》教学设计(江苏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天》。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和相关的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课文《秋天》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的朗读和背诵。
3.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所描绘的秋天景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秋天的季节特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秋天的印象。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秋天》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秋天》,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交流,了解秋天的相关文化知识。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秋天景象,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师生共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实践活动:(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秋天》中的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段关于秋天的描述。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生字词的掌握、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秋天》自学学案
一、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
1学习内容:《秋天》
2、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朗读课文。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难点:
①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②•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③歌优美的体会诗意
三、自学提纲
①朗读课文
②解决生字生词:
丁丁幽谷肥硕栖息归泊寥阔枯涸清冽
寐
③作者简介,参看注解①。
④生自由朗读课文
⑤思考以下问题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四、自学测评
同步测练《考》42
互动学案
一、教师预设的疑点、难点、拓展点:
1、疑点
歌优美的体会诗意境。
解决办法:学生自护着座探究解疑。
2、难点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
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并体会。
3、拓展点
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
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
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
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柏叶,闪着银色的光泽。
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
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
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解决办法
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二、课堂小结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
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
往日的活泼。
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课堂测评《同步测练考》43
因为我们就这么一辈子,几十年的光景,无法重来,开心也好,不开心也罢,怎么都是活着,那么何不让自己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呢!
生活虽辛苦,但我们一定要笑着过,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样才不白来人世走一遭,才会无怨无悔。
因为生活没有真正的完美,只有不完美才是最真实的美。
不要总是悲观地认为自己很不幸,其实比我们更不幸的人还有很多;要学会适应,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宽容和理解,许多的苦、许多的累,都要坦然面对。
只有经历了,体验过了,才能明白了生活的不易。
因为经历就是收获
要知道世上没有什么不能割舍,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坡,当你调整好了心态,一切都会风清云谈。
人活着,活的就是一种心情。
谁都有不如意的时候,这就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上都要持有一颗平常心。
只要做到不攀比,不虚荣,待人诚恳、做事踏实,以知足乐观的心态释怀所有,做事尽量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常怀感恩的心态待人,哪怕平庸,也会赢得世人对你的认可和尊重!因为人活着,就需要一份积极向上的乐观和感恩的好心态来对待所有。
只要心中有景,何处都是彩云间;只要有一份好的心态,所有的阴霾都将会烟消云散
人生在世,免不了磕磕绊绊,不如意在所难免,因为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所预料的,也不可能按你的设想去发展。
正所谓生活岂能百般如意,凡有一得必有一失。
人生追求完美,但总会留下这样那样的遗憾,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遗憾才显出生活本色。
只有这许许多多的遗憾,才是我们生命之中最为珍贵的财富;只有坦然面对所有,积极乐观的活着,就会发现平淡的生活原来也会变得很丰富。
生活,让我们微笑,也可以让我们哭泣。
我们不要总是消极的怨天尤人,该以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活着,如若心态好,精神打起来,好运自然来,就看你怎样去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