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D report50157爬锡不良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923.00 KB
- 文档页数:12
矫正预防报告
[客诉文件编号] :2007082101
图2
膜厚测量仪、金相显微镜(如图3)
图3
膜厚测量与切片比对图示如图4:
图4
图5
图7
测试方式:过plasma之光板过REFLOW后,印上锡膏再过REFLOW并确认其吃锡状况;
判定标准:吃锡面积≥95%
测试结果(吃锡图示如图8):
图8
,因此怀疑表面有污染物造成拒焊现象
、化锡制程为外包作业,对供应商进行稽核,发现化锡厂商还同时代工其他厂家化锡板时有增加硫脲(增加置换反应速率)的添加量,但因后段水洗循环量并未增加,造成表面酸残留
核准:林作舜审核:曾宪忠、官京伟制表:肖建峰。
8Dreport/Qualitycorrectiveactionreport质量改进报告编号:版本:产品名称客户名称客户型号CustomerNameProductNameCustomermodel工厂产品型号客户订单号日期码PositecmodelOrderno.Datecode合同编号合同数量异常发生日期ContractNo.QuantityComplaintdate发文部门异常信息来源要求完成时间DispatchedbyMessagefromRequiredcompletedateDISCIPLINE1:UseTeamApproach(建立解决问题小组)质量改进小组组长:质量改进小组成员:□产品工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发工程师______________□品质工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程工程师______________□采购工程师/SQE___________________□生产主管________________□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人:日期:DISCIPLINE2:DescribeTheProblem(问题描述)问题等级______类(填写AorBorC)□图片说明及详细信息描述:填写人:日期:DISCIPLINE3:ImplementAndVerifyContainmentAction(执行暂时对策)□返工/补充加工(QE/PE)□质量问题通知供应商(SQE或采购)□生产计划调整(QE)□(在线/在途/库存)零部件库存处理(PE)□通知客户/QA(公司QA或工厂QE)□国外产品处理(项目主管or品质经理)□其它相应措施说明:填写人:日期:第1页;共4页管理部门:品质部保存期限:三年【中PTA-0807-04-04】版本:DISCIPLINE4:DefineandVerifyRootCause(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原因分析(责任部门填写)□设计缺陷/Designdefects□规格、标准缺陷/criteriondefects□工装设备缺陷/Equipmentdefects□检查判定缺陷(误判、错判)/Wrongverdict□制程及作业上缺陷(含料件)/Partsorassemblingdefects□模具、夹具缺陷/Fixturedefects□其他/Others具体说明/Describedindetail:□失效模式再现验证说明□改进失效验证说明附原因分析报告《》(插入附件,空白表单在下面连接内)填写人:日期:DISCIPLINE5:ChooseandVerifyPermanentCorrectiveAction(选择永久对策)相应措施进度及说明:具体内容责任人计划完成时间样品采购样品确认工程样机装配实验申请实验结果判断工装申请小批验证□ECR:(连接到文管中心下文件)□修模单:(连接到文管中心下文件)□其它填写人:日期:DISCIPLINE6:ImplementPermanentCorrectiveAction(执行及验证永久对策)□品质标准(品质人员提供,需明确清晰):□正向模式验证:□反向失效模式验证:实际完成情况确认人实际完成时间样品采购样品确认工程样机装配实验申请实验结果判断工装申请小批验证(工程人员提供正/反验证需包含详细数据,如实验申请号,验证结果等.)(品质)填写人:日期:(工程)填写人:日期:DISCIPLINE7:PreventRecurrence&Standardization(防止再发生措施及标准化)第2页;共4页管理部门:品质部保存期限:三年【中PTA-0807-04-04】版本:产品工程师PE:□ECN□BOM□PQC检指/培训□IQC检指/培训制程工程师:□总装工艺卡/装配人员培训品质工程师QE:□FQC检指/培训采购部SQE:□供应商培训□供应商检指□供应商检具□供应商工艺□供应商库存处理其它填写人:日期:DISCIPLINE8:CongratulateOurTeam(批量验证/团队激励)改善情况的追踪:□ECN□BOM□供应商培训□供应商检指□供应商检具□供应商工艺□供应商库存处理□IQC检指/检验结果□PQC检指/检验结果□FQC检指/检验结果□总装工艺卡□试验/检验考核结果填写人:日期:经办/draftedby:部门审核/checkedby:品质经理审核:批准/Approvedby:一、QC培训记录二、QC检指记录三、供应商方面培训、检指、检具、工艺、协议记录(插入相关支持文件)四、工艺文件备注:1.对异常问题或改进状态的描述要尽量有图片说明或详细的信息记录。
品质8d报告范文8D报告范文。
一、问题描述。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质量问题。
具体表现为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频繁的故障,导致了客户的投诉和退货。
经过调查,发现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品的电路板和连接器上,存在着焊接不良和接触不良的情况。
二、建立团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组建了一个跨部门的团队,包括生产、质量、工程和供应链等相关部门的人员。
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在解决类似问题方面有着较高的能力。
三、问题分析。
经过团队的分析,我们发现焊接不良和接触不良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不当和设备故障所导致的。
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设计上的缺陷,也是导致产品故障的原因之一。
四、立即采取措施。
针对焊接不良和接触不良的问题,我们立即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对生产工艺进行了调整,加强了对操作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操作设备和工艺。
其次,我们对设备进行了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同时,我们还对产品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和筛查,及时发现并解决了存在的问题。
对于设计上的缺陷,我们也立即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确保产品的质量能够得到提升。
五、根本原因分析。
通过8D方法,我们对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我们发现,焊接不良和接触不良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工艺和设备的不稳定性,以及设计上的缺陷所导致的。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管理上的不足,导致了问题的长期存在。
六、制定长期措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长期措施。
首先,我们对生产工艺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优化,确保工艺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其次,我们对设备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改造,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对产品的设计进行了全面的改进,确保产品的质量能够得到提升。
在管理上,我们也加强了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确保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
七、验证长期措施的有效性。
为了验证长期措施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和检测。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我们发现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故障率明显下降,客户的投诉也大幅减少。
物料名称:型号规格:物料编码:
不合格比例:Discipline 1Discipline 2Discipline 3Discipline 4Discipline 5Discipline 6Discipline 7Discipline 8注意:
1、2~6项由供应商填写,并请务必在收到此处理单后三日内回复;
2、请以此处理单格式回复,內容很多可另附页面,但须填具上述項目;批准:报告人:供应商:
提出部门:金龙质检部杜绝电镀液残留;与外协电镀厂沟通,避免此类异常再次发生,加强员工培训与指导工作。
永久对策完成日期:2013.05.02杜绝电镀液残留;与外协电镀厂沟通,避免此类异常再次发生,加强员工培训与指导工作,做好
细节工作,出货时加强抽查力度。
效果验证完成日期:电镀不良的原因发现是挂镀时水没有及时清洗干净,导致产品又发黄现象,有批锋的是我司员工
操作时没有没有完全剔除,才导致了次异常的发生。
不良品外流原因调查完成日期:2013.05.04出货时未发现明显电镀不良现象,可能内孔中残留的少量电镀液导致产品氧化发黑发黄。
有批锋
时我司员工做事不够认真才没有完全剔除干净,才导致此异常的发生。
临时对策完成日期:2013.05.0212. 50%
不良描述
阀体内部电镀不良,出水口处有批锋。
不良原因分析成员
张明月、占桂生
原因分析完成日期:2013.05.04 供应商材料不良处理报告
日期:2013年 5 月 3 日编号: FD-N-IQC-1110/06铜阀体180度*4分*10.5。
连接器线束品质异常8D改善报告
品质异常(8D)改善报告编号:BBH/D-8.3.0-06一、品保根据检验不良情形填写以下内容:NO:
二、供应商收到此报告时,请做分析及改善并认真填写,(第一至七步由供应商填写,第八步由本公司IQC填写。
)
注:1、报告中不可出现“加强”、“望贵司允收”等字眼
2、报告请在2个工作日内回复。
若被我司判退,请在1个工作日
内回复。
否则按相关规定处罚。
3、结案需连续追踪类假产品2批。
若一个月内供应商未有再交货可根据当批补货状况结案。
4、如有疑问,请致电0760-********、传真:0760-********
5、报告1—7步骤需作完事回复。
若无完事回复将扣款50元。
在此之前,我们将先回顾一下8D不良报告的由来。
在8D不良报告中,我们将把“不良”定义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不良”是指产品存在不符合标准的问题。
不良报告与我们之前接触的不良报告(不良事件)最大的不同是,它在描述产品缺陷时使用了“不符合标准”而非“不符合规定”的词语。
8D不良报告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所有的不良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将其归类为不良。
一、不良分类根据8D不良报告的原则,我们将不良分为四类:1、正常品: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的产品,包括无缺陷、不影响使用功能和性能等。
2、不良:产品存在缺陷,但不影响使用功能和性能,但影响外观。
也就是不良件不能满足客户或用户的要求。
如果产品存在缺陷,则需要进一步确定该缺陷是否会引起其他危害,或者是对其他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
如果该产品是针对特殊用户群生产的,则需要分析该缺陷是否会导致其他用户的特殊需求。
二、定义不良我们在定义不良时,将其与“不符合规定”的标准区分开来。
不符合规定是指产品不符合标准中所规定的技术要求、规格等内容,一般是指产品存在质量缺陷、性能不符等问题。
而不良则是指产品在设计、制造、使用或运输等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其与“不符合规定”有着本质的区别。
三、分析原因分析原因,是8D不良报告中的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所谓分析原因,就是对产品出现的不良进行分类,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不良”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缺陷”,因此,对产品出现的不良进行分析时,我们不应该局限于对产品本身的缺陷进行分析,而是应该对导致产品出现缺陷的所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
比如我们在分析产品出现故障时,就应该考虑到设计缺陷、生产过程、操作不当、环境因素等众多因素。
四、确认对策不良问题的确认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
不良问题确认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1.观察法2.因果分析法3.统计检验法4.鱼骨图5.头脑风暴法6.头脑风暴法相结合五、预防对策预防对策的目的是从根源上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不良事件的风险。
8d报告完整版范文8D 报告完整版范文在工作的海洋里,大家都知道解决问题就像打怪升级,得有一套厉害的秘籍。
今天,我就来给您唠唠这解决问题的“超级秘籍”——8D 报告。
咱先说说这 8D 报告到底是啥。
简单来讲,8D 报告就是一个超级详细、超级有条理的问题解决攻略。
它就像是一个问题的“克星”,不管问题多复杂、多难缠,只要按照 8D 报告的步骤来,都能被收拾得服服帖帖。
有一次啊,我们公司就碰到了一个让人头疼的大麻烦。
我们生产的一批产品,客户反映说质量有问题,好多都不符合要求。
这可把我们急坏了,老板一声令下,马上启动 8D 报告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步是“成立小组”。
这可不是随便拉几个人凑数,得找那些对问题有了解、有经验,还能出谋划策的高手。
我们把生产线上的老师傅、质量检测的专家、技术部门的大牛都拉了进来,组成了一个“问题解决特工队”。
第二步是“问题描述”。
这可得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不能含糊其辞,要不然后面的步骤都得跑偏。
我们详细记录了客户反馈的问题,包括问题产品的批次、数量、具体的质量缺陷表现等等。
比如说,有些产品的尺寸偏差超过了允许范围,有的表面有明显的划痕,还有的功能测试不通过。
第三步是“临时措施”。
这就像是给伤口先贴上一个创可贴,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
我们赶紧对库存的产品进行了重新检测,把有问题的挑出来,先保证不再发给客户。
同时,跟客户沟通,说明我们正在积极解决问题,让他们放心。
第四步是“原因分析”。
这可是关键的一步,得像侦探破案一样,找出问题的根源。
我们从人、机、料、法、环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发现原来是新员工操作不熟练,导致加工参数设置错误;还有一台设备的模具磨损严重,没有及时更换;另外,原材料的质量也有点不稳定。
第五步是“长期措施”。
找到了原因,就得对症下药,制定出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对新员工进行了全面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建立了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检查和更换模具;加强了对原材料供应商的管理,提高了原材料的检验标准。
Problem Analysis Problem Analysis (Logic to conclude the root cause) 问题分析问题分析 1月25日,XXX 从客户端取回高温与高温高湿测试NG2pcs 样品,我们对其进行如下分析:1. 对其2片产品进行外观检查,确认无不良。
2. 对其2片产品进行功能测试,发现一片产品功能OK,一片产品功能NG. (1)1片OK 品测试数据图形(测试数据)(2)1片功能NG 品测试数据图形线性端点阻抗序号 线性X 线性Y 端点阻抗X 端点阻抗Y 标准≤1.5 ≤1.5100-1000 100-10001#0.731.09403244线性端点阻抗序号 线性X 线性Y 端点阻抗X 端点阻抗Y 标准≤1.5 ≤1.5100-1000 100-10002#9.021.344162513. 对制程工艺进行异常排查确认,发现此产品在做样品贴合工站,人员作业手法的不当及贴合用滚轮清洁不干净综上所述,我们分析认为造成客户端样品试验不良原因如下:1. 产品在玻璃与菲林人工贴合过程中,人员作业手法不2. 此处膜受损折伤造成此片产品不良,产品在做可靠性试验时异常现象加重导由上层菲林ITO 层受损造成此片产品功能NG.5D) Permanent Corrective Actions.5D) Permanent Corrective Actions.长期对策长期对策长期对策 directed to eliminate the root cause into an actions taken into a provisionally manner.提出长期有效的对策Action *Action *对策对策对策 1.厂内培训及加强宣导人员作业手法,产品贴合后产线需进行外观自检。
巡检时重点检查贴合站产品贴合后外观,且PQC 对现场人员作业手法重点稽核。
使用前需检查确认是否干净。
产品质量异常8d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产品质量异常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通过8D(8 Discipline)方法,解决该产品的质量问题,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2. 问题描述产品质量异常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缺陷:产品表面存在明显的划痕和凹陷;2. 尺寸偏差:产品尺寸与设计要求相比存在偏差;3. 功能失效:产品无法按照预期功能运行。
3. 紧急控制措施针对产品质量异常问题,我们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1. 暂停产品生产和出货;2. 召回已发货的产品,与客户协商退换货事宜;3. 对生产线进行全面检查,找出质量异常原因。
4. 问题分析通过对生产线和产品进行全面检查和测试,我们分析了以下问题:1. 设备问题:生产线中的某些设备存在故障或磨损,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2. 工艺问题:工艺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产品外观缺陷和尺寸偏差;3. 材料问题:部分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导致产品功能失效。
5. 问题追溯通过追溯质量问题的来源,我们发现以下原因:- 设备问题:由于维护保养不到位,某些设备的关键部件磨损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工艺问题:工艺参数没有经过充分验证和调整,导致产品生产过程中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材料问题: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筛选和检验。
6.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产品质量异常问题,我们计划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 设备维护:对生产线中的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修复或更换关键部件;2. 工艺改进:重新评估工艺参数,经过充分验证和调整,确保产品生产过程中能够达到设计要求;3. 材料筛选:与供应商加强合作,建立严格的原料检验标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可靠。
7. 实施计划为了落实解决方案,我们拟定了以下实施计划:1. 设备维护计划:制定设备定期维护和保养计划,并实施定期检查和维护;2. 工艺改进计划:重新评估工艺参数,制定新的工艺流程,并进行小批量试生产和测试;3. 材料筛选计划:与供应商合作,制定原料检验标准,并对每批原材料进行全面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