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二
- 格式:doc
- 大小:670.24 KB
- 文档页数:4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精准答题:专题一学案二第2讲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19分)材料一:“韧性城市”出现在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4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
什么是韧性城市?按照国际组织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定义,“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
在当前学术和社会语境下,灾害可以涵盖自然灾害、社会重大影响的事件(如战争)和健康(如疫情)等维度。
城市韧性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论点之一,其核心就是要有效应对各种变化或冲击,减少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
近年,北京、上海等城市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均有“加强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提高城市韧性”等相关表述。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危机,让我们对“城市韧性”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对城市如何在日益增长且变幻莫测的风险和挑战中正常运行并保持韧性这一议题,有了更理性的思考。
一方面,突发疫情的出现,给当下城市空间的定义与使用带来巨大冲击与影响。
历史上,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不断重塑城市和社会,并间接促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及其演进。
疫情期间,城市服务与供给模式发生了全面线上化转变,城市居住、就业、游憩与交通等空间的功能形态与使用模式均面临重新定义。
另一方面,新兴技术对于疫情防控期间城市空间的正常运维使用起关键性作用,实质地支持了政府和城市的正常运行、社区层面的管理、个人层面的适应性生活与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对一系列泛智慧城市技术的检验。
其最终为各级治理者的高效精准治理、医疗工作者的药物研发和病情诊断、公司企业的远程运维以及公众群体的积极参与和反馈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大幅减少了城市各方面所受到的负面影响,进而在平灾结合、城市空间的弹性与健康使用、脆弱地区或人群的监测预警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从多维度提升城市(空间)的韧性。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精准答题:专题三学案二第2讲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裴怀古,寿州寿春人。
仪凤中,上书阙下,补下邽主簿,频迁监察御史。
姚、嶲道蛮反,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
(选自《新唐书·裴怀古传》,有删改) A.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B.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C.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D.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答案】B 【解析】“日千计”是“归者”的谓语,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D。
“南方”作“定”的宾语,“蛮夏”是“立石著功”的主语,各自成句,排除C。
【参考译文】裴怀古,是寿州寿春人。
仪凤年间,他到京城上书,补授下邽主簿,多次升迁后任监察御史。
姚、雋道的蛮人反叛,朝廷命令裴怀古从驿道兼程前往招徕安抚他们,说明赏罚的利害,归附的人每天数以千计。
不久,(裴怀古)捉住罪魁祸首,于是平定了南方,蛮人和中原人立石碑来记载他的功德。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 A.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B.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C.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D.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答案】B 【解析】根据文意,“曰”是某某说的意思,一般放在人名后,与人名连用,中间不能断开,又可分析出“第归杀而鬻之”是包拯说的话,故应在第一个“拯曰”前断开,排除C、D。
《百年孤独(节选)》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全文的情节,着重分析乌尔苏拉这一人物形象。
2.学习“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具体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理解题目中“孤独”的意蕴,分析小说的主旨。
学法指导1.理清文中的人物关系,初步把握小说的情节内容。
2.在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和写作的主旨。
3.与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进行比较阅读,比较两部小说表现手法、精神内涵的异同,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
知识拓展一作者作品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马尔克斯在外祖父家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期。
他的外祖父是个退役军官,为他讲内战的故事,外祖母博古通今,为他讲许许多多的神魔鬼怪的故事。
他说:“外祖母的魔幻世界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生活在其中,那是我的天地。
”在童年的马尔克斯的心灵世界里,他的故乡是人鬼交混,充满着幽灵的奇异世界,这成为他之后创作的重要源泉。
他的代表作有《枯枝败叶》《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
二背景资料“孤独”不仅是《百年孤独》的主题,也是马尔克斯其他一些作品的主题,同时也是拉美文学共同的主题。
长期以来,拉丁美洲这一地区的国家和民族,经历了外来文化的洗礼、西班牙等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在争取独立的斗争中付出了血的代价。
摆脱殖民统治后,这一地区的人民又生活在军事独裁者的暴虐统治中。
马尔克斯在小说中描写了一个象征着他故乡阿拉卡塔卡的小镇马孔多的时代变迁,以虚构的世界隐喻现实,不仅探讨了哥伦比亚的孤独、闭塞,同时指出这是拉丁美洲的民族通病。
三知识链接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现象,魔幻现实主义产生于拉丁美洲,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
其创作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它和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表现手法的魔幻性。
三鑫双语学校名著之《城南旧事》学案总体设计梁燕平学习目标:1、了解《城南旧事》地主要内容及思想.2、旁批精读篇目3、分析文中地环境描写,体会宁静、简约地意境;4、结合文本鉴赏人物形象美、主题情感美和作品艺术美.一、作家作品介绍1、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作家. 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3岁随父母返台湾,因台湾被日本控制便举家迁往北京,度过了难忘地童年生活.25年后英子与夫君何凡扶着妈妈,携着、背着、抱着三个孩子.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湾地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地祖母级人物”,1998年荣获“终身成就奖”.b5E2R。
林海音地创作是丰富地.她已出版了18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夏承楹)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地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地旅程》,广播剧集《薇薇地周记》,另外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p1Ean。
林海音2001年12月1日因中风、肺炎、败血症病发在台北振兴医院病逝,享年83岁.2、创作背景《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7岁到13岁地生活为背景创作地.在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期间,林海音一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看见冬阳下地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地铃声,童年重临于作者心头.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一去不还.作者因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时地那些景色和人物,于是把它们写了下来,让实际地童年过去,心灵地童年永存下来.这是林海音写这本小说地初衷.DXDiT。
八年级地理上册学案课堂练习参考答案学案一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选择题:1、B2、C3、B4、C5、D6、D二、读图题7、⑪邻国:①俄罗斯②蒙古③哈萨克斯坦④印度隔海相望国家:⑤日本⑥菲律宾临海:⑦东海⑧南海大洋:⑨太平洋⑩印度洋⑫略8、⑪当我国2月份时,黑龙江省冰天雪地,而海南省则春暖花开。
因为我国南北跨的纬度近50度,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⑫当夏季北京时间6点时,乌苏里江上已是旭日东升,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上则是第繁星满天。
说明我国东西跨的经度广,时区差大。
学案二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一、选择题1、D 2、C 3、B 4、C 5、B二、综合题7、⑪陕西省西安⑫①晋③鄂⑤川或蜀⑦宁⑧内蒙古⑬②郑州④重庆⑥兰州8、填图略9、⑪A E C⑫学案三第三节中国的人口一、选择题 1、B 2、C 3、D 4、A 5、A 6、C 7、A 8、D二、9、× 10、×三、综合题11、⑪黑河----腾冲一线⑫此线东南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城镇集中,所以人口稠密。
能力培养:略学案四第四节中国的民族一、选择题 1、B 2、C 3、D 4、A二、判断题 5、√ 6、× 7、× 8、×三、⑪汉族 92% ⑫边疆地区。
能力培养:1、⑪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②甘肃省③内蒙古自治区④宁夏回族自治区⑤青海省⑥陕西省⑫回族藏族⑬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③内蒙古自治区③内蒙古自治区⑭汉族汉族2、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蒙古族、藏族3、张岳说得对。
学案五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一)、选择题1、A2、D 3、A4、C 5、B 6、C 7、D 8、C 9、A (二)、⑪一三⑫青藏长江中下游巫山⑬4000 黄土高原⑭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学案六中国地形第二课时1、A2、B3、A4、A5、D6、C7、C8、B9、D 10、B11、⑪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⑫大兴安岭祁连山⑬分布着厚厚的黄土而得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学案七第二节中国气候第一课时1、A2、B3、D4、D5、B6、D7、A8、⑪A B ⑫33℃左右冬季南北温差很大⑬5℃左右夏季南北普遍高温⑭42℃左右,15℃左右 9、⑪密集大⑫16℃海南省⑬淮河秦岭青藏高原学案八中国气候第二课时1、C2、D3、D4、D5、D6、B7、D8、C9、C 10、⑪①湿润地区②半干旱地区⑫800 400 ⑬半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学案九中国气候第三课时1、C2、B3、B4、B5、⑪乙图⑫寒冷干燥⑬太平洋印度洋夏季风⑭画图略青藏高原海拔高⑮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学案十中国河流第一课时1、B2、D3、B4、C5、⑪夏秋季夏秋季我国降水多⑫河流结冰⑬黄河流域降水量远小于珠江流域降水量。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精准答题:专题二散文阅读学案二第3讲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16分)文本一:新校舍(节选)汪曾祺西南联大的校舍很分散。
有一些是借用原先的会馆、祠堂、学校,只有新校舍是联大自建的,也是联大的主体。
有一座校门,极简陋,两扇大门是用木板钉成的,不施油漆,露着白茬。
门楣横书大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进门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路。
路是土路,到了雨季,接连下雨,泥泞没足,极易滑倒。
大路把新校舍分为东西两区。
大图书馆后面是大食堂。
学生吃的饭是通红的糙米,装在几个大木桶里,盛饭的瓢也是木头的,因此饭有木头的气味。
饭里什么都有:砂粒、耗子屎……被称为“八宝饭”。
八个人一桌,四个菜,装在酱色的粗陶碗里。
菜多盐而少油。
常吃的菜是煮芸豆,还有一种叫作蘑芋豆腐的灰色的凉粉似的东西。
大图书馆的东面,是教室。
土墙,铁皮顶。
铁皮上涂了一层绿漆。
有时下大雨,雨点敲得铁皮丁丁当当地响。
教室里放着一些白木椅子。
椅子是特制的。
右手有一块羽毛球拍大小的木板,可以在上面记笔记。
椅子是不固定的,可以随便搬动,从这间教室搬到那间。
吴宓先生上《红楼梦》研究课,见下面有女生没有坐下,就立即走到别的教室去搬椅子。
一些颇有骑士风度的男同学于是追随吴先生之后,也去搬。
到女同学都落座,吴先生才开始上课。
我是个吊儿郎当的学生,不爱上课。
有的教授授课是很严格的。
教西洋通史的是皮名举。
他要求学生记笔记,还要交历史地图。
我有一次画了一张马其顿王国的地图,皮先生在我的地图上批了两行字:“阁下所绘地图美术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
”朱自清先生教课也很认真。
他教我们宋诗。
他上课时带一沓卡片,一张一张地讲。
要交读书笔记,还要月考、期考。
我老是缺课,因此朱先生对我印象不佳。
多数教授讲课很随便。
刘文典先生教《昭明文选》,一个学期才讲了半篇木玄虚的《海赋》。
闻一多先生上课时,学生是可以抽烟的。
我上过他的“楚辞”。
上第一课时,他打开高一尺又半的很大的毛边纸笔记本,抽上一口烟,用顿挫鲜明的语调说:“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学习目标]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1.世界——资本主义不断发展(1)西方列强: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2)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
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
2.中国——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1)政治:君主专制统治仍很顽固。
(2)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3)科技:非常落后。
(4)军事: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热兵器。
(5)社会矛盾: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问题思考材料工业革命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新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思考根据材料说明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提示列强侵略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二、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1)虎门销烟①原因: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使中国每年流失大量白银,鸦片烟毒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
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
②经过: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土两万多箱,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
③影响: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
英国大鸦片贩子认为中国禁烟损害了其利益,英国政府宣布对华发动战争。
(2)概况①时间:1840年-1842年8月29日。
②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 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
(3)后续①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
②1844年,美国、法国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红星照耀中国》课堂阅读学案(二)
班级:姓名:时间:
【学习目标】
1.深入阅读了解人物的相关事迹和性格特点。
2.深入了解与学习长征的意义与共产党人的信仰,激发深度思考。
【阅读方法】读题目,猜其内容;读序言,观其大略;读目录,抓其精要;读正文,探其究竟。
一、选读文章,掌握相关情节及人物分析(阅读提示,注意把握:1、外貌形象与言谈
举止2、出身与家庭 3、童年的经历 4、受教育情况 5、参加革命的起因 6、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1、人物姓名:出身: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
①(在页)
②(在页)
③(在页)
④(在页)
2、人物姓名:出身: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
①(在页)
(在页)
(在页)
(在页)
3、人物姓名:出身: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
①(在页)
(在页)
(在页)
(在页)
4、人物姓名:出身: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罗列2件):
①(在页)
(在页)
(在页)
(在页)
二、选读文章,结合相关情节,认知与分析长征(阅读提示,注意把握:1、起因2、路线 3、困难 4、影响事件 5、历史价值)
1、长征的起因是什么?
2、长征经过了哪些路线?
3、长征中面临了哪些困难?
4、长征中出现了哪些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
5、长征有什么历史价值?
三、读后感(阅读提示,注意把握:1、信仰2、长征精神)
1、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是什么?
2、长征精神具体的内涵是什么?
3、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课堂反思】。
高三英语专项复习二冠词1. 冠词的泛指和特指用法泛指是指首次提到的,不限定的人或事物。
特指是指在上文已提到的人或事物,或是指被限制性修饰语在其后加以限定意义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指说话者双方心目中所默认的特指的人或事物。
冠词的泛指和特指用法可归纳为下表:不定冠词修饰可数名词.其意思为“一个”;定冠词既可修饰可数名词,也可修饰不可数名词,往往表特指.其意思相当于“这个”,单数可数名词只要不用在抽象化的语境中,一定要加冠词(或者加不定冠词,或者加定冠词)。
这时不妨可用“一个”或“这个(种)”来检验。
(1)---Have you seen _____ pen? I left it here this morning.---Is it _____ black one? I think I saw it somewhere.A. a; theB. the; theC. the; aD. a; a(2)Most animal have little connection with ___ animals of ____ different kind unless they kill them for food. A. the; a B. /; a C. the; the D. /; /2.不定冠词a(n)的几种特殊用法(1)不定冠词a(n)用于有或没有形容词修饰的抽象名词前。
Many people agreed that a knowledge of English is a must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oday.许多人都持相同的看法,在当前国际贸易交往中,英语知识是必备的知识。
(2)不定冠词s(n)用于有形容词修饰的一日二餐前。
Before I go to work every morning, I’ve a light breakfast.我每天早晨上班前.吃点简单的早餐。
(3)不定冠词a(n)用于有形容词修饰的季节、日期前。
英语绩优学案九年级全一册答案一、学案一1. 你喜欢学习英语吗?为什么?2. 你最喜欢的英语单词是什么?为什么?3. 英语学习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什么?4. 你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5. 你是否在英语方面面临过困难?你是怎样克服它们的?二、学案二1. 你觉得外语学习为你的未来提供了什么机会?2. 你是否曾经和外国人进行过交流?你对此有何感想?3. 就你的经验和观察,不同年龄段的人学习语言的差异是什么?4. 你觉得你最需要通过英语学习获得的能力是什么?5. 你计划怎样利用好本学年的英语学习机会?三、学案三1. 你是否曾经阅读过英语小说?你觉得阅读英语小说有什么好处?2. 你如何记忆生词?3. 你是否喜欢朗读英语材料?你对此有何看法?4. 你的听力有何特点?如何提高听力水平?5. 你认为口语练习的关键是什么?四、学案四1. 你认为文化是什么?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什么?2. 你对英美文化有何了解?你觉得哪些方面最引起你的兴趣?3. 你认为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对语言学习和文化传承有什么影响?4. 互联网给语言学习和文化传承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有什么启示?5. 你认为应该怎样保护和传承我们的语言和文化?你本人又能做些什么?五、学案五1. 你对科技有什么了解?你认为科技发展对语言学习有何影响?2. 英语电影和电视剧是如何让你接触到英语口语的?3. 你认为看英语电影和电视剧对语言学习的哪些方面有帮助?4. 你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记忆和理解英语电影和电视剧中的语言?5. 你认为在看英语电影和电视剧中学习语言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六、学案六1. 你认为背诵诗歌有何好处?2. 你最喜欢哪个英语诗歌?为什么?3. 你如何理解英语诗歌?你认为阅读英语诗歌需要培养哪些能力?4. 你对“以诗歌之名,绕过语法之难”的看法是什么?5. 你认为英语诗歌的翻译是否能够完全表达原诗的韵味?如果不能,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 ); )科学的设计实验方法: : ; 从一对相对性状开始再研究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 在自然条得出 成功原因
定义:性染色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称为伴性 遗传
提出假设: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而 含有它的等位基因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女性患者; 。
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实例: 特点:① ②男性患者③
P F 1
2
2
二、遗传图解与遗传系谱图的绘制
1、遗传图解:
2、遗传系谱图:
(每一代的符号是P 、配子、F 1等) (每一代的符号是Ⅰ、Ⅱ、Ⅲ等,不要忘记注解) 第一行: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 第二行:配子的基因型;
第三行:子代的基因型(及其基因型比例); 第四行:子代的表现型; 第五行:子代的表现型比例; 例1:果蝇的灰身(B )和黑身(b ),红眼(R )
和白眼(r )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 、b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R 、r 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如果选择黑身白眼雌果蝇与杂合子的灰身红眼雄果蝇交配,请用遗传图解分析后代情况。
例2
:(10年广东)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病。
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克氏综合征并伴有色盲的男孩,该男孩的染色体组成44+XXY 。
请回答:
(1)画出该家庭的系谱图并注明每个成员的基因型(色盲等位基因以B 和b 表示)。
(2)导致上述男孩患克氏综合征的原因是:他的 (填“父亲”或“母亲”)的生殖细胞在进行 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
(3)假设上述夫妇的染色体不分离只是发生在体细胞中,①他们的孩子中是否会出现克氏综合征患者?②他们的孩子患色盲的可能性是多大? (4)基因组信息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人类基因组计划至少应测 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
答案:例1 例2:(1)
(2) 母亲 减数第二次 (3)不会 1/4 (4)24
三、人类遗传病方式的判断
1.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
B.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D.Aa杂合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
2.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无(S)/有(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A.1/16B.3/16C.7/16D.9/16
3.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
分析错误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I-2
C.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一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D.若Ⅲ一4与Ⅲ一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5/12
4.南瓜的扁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
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
5.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6.已知小麦抗病(A)对感病(a)为显性,无芒(B)对有芒(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
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A.5/8 B.3/8 C.1/16 D.3/16
7.多基因遗传病是一类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
以下疾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
①哮喘病②21三体综合征③抗维生素D佝偻病④青少年型糖尿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9.(双选)菊花的紫花和白花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紫色(R)对白色(r)显性。
现已克隆到控制紫色的基因R,如果你打算利用上述材料开展研究,那么下表选项中,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方案实验目的
A用白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判断基因型
B将控制开紫花的基因转入其他植物中改变受体植物花的颜色
C将R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大量表达紫色蛋白生产紫色蛋白用作染料
D用紫花杂合子的嫩芽组织培养获得纯合子植株用于育种
10.有两种罕见的家族遗传病,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
一种先天代谢病称为黑尿病(A,a),病人的尿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变黑。
另一种因缺少珐琅质而牙齿为棕色(B,b)。
下图为一家族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
(1)棕色牙齿是位于染色体上的性基因决定的。
(2)写出3号个体可能的基因型:。
7号个体基因型可能有种。
(3)若10号个体和14号个体结婚,生育一个棕色牙齿的女儿几率是。
(4)假设某地区人群中每10 000人当中有1个黑尿病患者,每1000个男性中有3个棕色牙齿。
若10号个体与该地一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棕色牙齿并患有黑尿病的孩子的几率为。
11.(06年)小猫狗皮毛颜色由位于不同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有四种表现型,黑色(A_B_)、褐色(aaB_)、红色(A_bb)和黄色(aabb)。
下图是小猫狗的一个系谱,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2 的基因型是。
(2)欲使Ⅲ1 产下褐色的小狗,应让其与表现型为的雄狗杂交。
(3)如果Ⅲ2与Ⅲ6杂交,产下的小狗是红色雄性的概率是。
(4)Ⅲ3 怀孕后走失,主人不久找回一只小狗,分析得知小狗与Ⅱ2 的线粒体DNA序列特征不同,能否说明这只小狗不是Ⅲ3生产的?(能/不能);请说明判断的依据:(5)有一只雄狗表现出与双亲及群体中其他个体都不同的新性状,该性状由核内显性基因D控制,那么该变异来源于。
(6)让(5)中这只雄狗与正常雌狗杂交,得到了足够多的F1个体。
①如果F1代中出现了该新性状,且显性基因D位于X染色体上,则F1代个体的性状表现
为:;
②如果F1代中出现了该新性状,且显性基因D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代个体的性表现
为:;
③如果F1 代中没有出现该新性状,请分析原因:
3
1A
2B
3B
4C
5D
6A
7B
8D
9AB
10(1)X 显(2)AaXBY 2 (3)1/4 (4)1/404
11(1)AaBb
(2)黑色或褐色
(3)1/12
(4)能线粒体DNA只随卵细胞传给子代,Ⅱ2 与Ⅲ3 及Ⅲ3 所生小狗的线粒体DNA序列特征应相同。
(5)基因突变
(6)①F1代所有雌性个体表现该新性状,所有雄性个体表现正常性状。
②F1代部分雌、雄个体表现该新性状,部分雌、雄个体表现正常性状。
③(5)中雄狗的新性状是其体细胞基因突变所致,突变基因不能传递给后代。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