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学各章重点(人卫版)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12
超声波:是指声波振动频率超过20000Hz的机械波,进入人体不同的组织会遇到不同的声特性阻抗,正是各种不同的声阻抗差别构成了人体组织超声显像的基础。
超声诊断学:研究和应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并结合解剖学,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的科学。
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优点和局限性:见书本的第1, 2页(一定要看一下)A型诊断法:幅度调制显示法(现在多不用,眼科)B型诊断法:辉度调制显示法,获取器官断层解剖图像M型诊断法:获取距离时间曲线图(心脏检查)D型诊断法:获取血流方向,估计速度大小朝向探头的血流为红色,背向的为蓝色,判断动静脉需要用频谱多普勒显像第六章、肝超声诊断一、肝脏的超声解剖----肝脏的五叶八段:五个肝叶:右前叶、右后叶、方叶、左外叶、尾状叶八个肝段:左外叶上(S2)、下段(S3),右后叶上(S7)、下段(S6),右前叶上(S8)、下段(S5),方叶(S4)和尾状叶(S1)肝内血管:1、Glisson系统----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管在肝内逐级分支并始终走行在一起,外有Glisson鞘包绕,共同组成Glisson系统2、肝静脉系统-----(肝左、中、右三支肝静脉会注入下腔静脉)3、肝门的解剖肝门是指肝内大血管、胆囊等结构进出肝的部位。
第一肝门:亦称肝门,位于肝脏面横沟处,为门静脉、肝动脉、胆管、淋巴管及神经出入口。
第二肝门:位于肝膈面下腔静脉沟,是三支肝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处,人体直立时约高于第一肝门5cm。
二、肝脏的超声检查方法体位: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半卧位扫查方法:沿肋骨间隙、沿肋缘下、剑突下三、正常肝脏的超声表现形态及大小在上腹部作纵断层,肝脏为类三角形,膈面圆钝而下缘成锐角,左叶小于45。
,右叶小于75。
正常肝脏的轮廓清晰,光滑而平整。
肝内结构:肝内的液性管腔结构与韧带,编称为肝内的纹理结构。
正常时肝内纺理清晰而均齐,门静脉(PV)内径小于1.4CM , 总胆管(CBD)内径小于0 .6 CM。
1超声诊断学分章重点主要掌握:疾病诊断的适应症禁忌症,检查前的准备掌握特殊声像图典型疾病的典型声像图和一些老师提过的解剖知识绪论超声诊断学基本知识:一超声波是指声波振动频率超过20000Hz的机械振动波,进入人体不同的组织会遇到不同的声特性阻抗,正是各种不同的声阻抗差别构成了人体组织超声显像的基础。
超声诊断学:研究和应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并结合解剖学,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的科学。
二、声源、声束、声场与分辨力声源能发生超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声束是指从声源发出的声波,一般它在一个较小的立体角内传播。
近场与远场声束各处宽度不等。
在临近探头的一段距离内,束宽几乎相等,称为近场区。
远方为远场区,声束开始扩散,远场区内声强分布均匀分辨力1.基本分辨力指根据单一声束线上所测出的分辨两个细小目标的能力。
(1)轴向分辨力(2)侧向分辨力(3)横向分辨力2.图像分辨力是指构成整幅图像的目标分辨力(1)细微分辨力:用以显示散射点的大小。
(2)对比分辨力:用以显示回声信号间的细小差别。
3.彩色多普勒分辨力(1)空间分辨力(2)时间分辨力超声诊断学的特点:超声波对人体软组织有良好的分辨能力,有利于识别生物组织的微小病变。
①无放射性损伤,为无创性检查技术。
②准确性:层次清楚,接近于解剖真实结构。
③可以动态的实时显示。
④便捷可携带,适用于床旁和突发事件。
⑤经济适用,受检者易于接受⑥及时报告,如需要可短时间内重复检查⑦检查时可及时了解病人信息,有助于正确诊断。
⑧高度的操作者和仪器依赖性超声图像的形成(1)自身条件:人体组织对入射超声的作用超声物理特性(反射、折射、散射、绕射、衰减、会聚、发散、多普勒效应、方向性、穿透力)(2)外部条件:界面的存在(超声在介质的传播过程中,只要遇到两种不同的介质,其间只要有0.1%的差值既可以产生界面,有界面才会有反射,有反射才会有回声)超声成像规律*组织器官回声强度的变化与组织器官的密度有关。
超声波:是指声波振动频率超过20000Hz的机械波,进入人体不同的组织会遇到不同的声特性阻抗,正是各种不同的声阻抗差别构成了人体组织超声显像的基础。
超声诊断学:研究和应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并结合解剖学,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的科学。
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优点和局限性:见书本的第1,2 页(一定要看一下)A 型诊断法:幅度调制显示法(现在多不用, 眼科)B 型诊断法:辉度调制显示法, 获取器官断层解剖图像M型诊断法:获取距离时间曲线图(心脏检查) D 型诊断法:获取血流方向,估计速度大小朝向探头的血流为红色,背向的为蓝色,判断动静脉需要用频谱多普勒显像第六章、肝超声诊断一、肝脏的超声解剖---- 肝脏的五叶八段:五个肝叶:右前叶、右后叶、方叶、左外叶、尾状叶八个肝段:左外叶上(S2)、下段(S3),右后叶上(S7)、下段(S6),右前叶上(S8)、下段(S5),方叶(S4)和尾状叶(S1)肝内血管:1 、Glisson 系统 - 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管在肝内逐级分支并始终走行在一起,外有Glisson 鞘包绕,共同组成Glisson 系统2、肝静脉系统(肝左、中、右三支肝静脉会注入下腔静脉)3、肝门的解剖肝门是指肝内大血管、胆囊等结构进出肝的部位。
第一肝门:亦称肝门,位于肝脏面横沟处,为门静脉、肝动脉、胆管、淋巴管及神经出入口。
第二肝门:位于肝膈面下腔静脉沟,是三支肝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处,人体直立时约高于第一肝门5cm。
二、肝脏的超声检查方法体位: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半卧位扫查方法:沿肋骨间隙、沿肋缘下、剑突下三、正常肝脏的超声表现形态及大小在上腹部作纵断层,肝脏为类三角形,膈面圆钝而下缘成锐角,左叶小于45°,右叶小于75°。
正常肝脏的轮廓清晰,光滑而平整。
肝内结构:肝内的液性管腔结构与韧带,编称为肝内的纹理结构。
正常时肝内纺理清晰而均齐,门静脉(PV)内径小于1.4CM总胆管(CBD内径小于0 . 6 CM肝内回声特点:正常肝实质呈中等或弱回声光点,其强度和频率皆均匀。
【超声诊断学】重点1.超声为物体的机械振动波,属于声波的一种,其振动频率超过人耳听觉上限阈值 20KHz(20000Hz常用2.2~10MHZ2. 声源:能发生超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原理采用压电陶瓷,压电有机材料,或混合压电材料组成。
加以电脉冲后即转发声脉冲3.分辨力:基本(轴向横向侧向)图像(细微对比)4声特性阻抗:密度与声速的乘积。
单位为g/(cm2.s)简称声阻抗。
为超声诊断中最基本的物理量。
声像图中各种回声显像均主要由于声阻抗差别造成5人体组织对入射超声的作用散射反射折射全反射绕射衰减会聚发散多普勒效应6.衰减声束在介质中传播时,因小界面散射,大界面的反射,声束的扩散以及软组织对超声能量的吸收等造成了超声的衰减7多普勒效应入射超声遇到活动的小界面或大界面后,散射或反射回声的频率发生改变,叫做多普勒频移。
利用多普勒效应可测算出有无血流或组织的活动,活动方向及活动速度8常见的超声效应与图像伪差:混响效应(多见于膀胱前壁及胆囊底、大囊肿前壁,可被误认为壁的增厚、分泌物、或肿瘤)振铃效应(通常在胃肠道及肺部容易产生。
胆囊壁内胆固醇小体伴少量液体时)镜像效应(常见于横膈附近)侧壁失落效应(囊肿或肿瘤其外周包以光滑的纤维薄包膜)后壁增强效应(常出现在囊肿、脓肿及其他液区的后壁,但几乎不出现于血管腔的后壁。
)声影:指在常规DGC正补偿调节后,在组织或病灶后方所演示的回声低弱甚或接近无回声的平直条状区。
侧后折射声影旁瓣效应(膀胱暗区内的薄纱状弧形带、胆囊暗区内的斜形细淡光点分布及多条横膈线段)部分容积效应(小型肝囊肿因部分容积效应常可显示其内部出现细小回声)折射重影效应9尼奎斯特(Nyquist)极限高速血流时,当频谱值(fd)超过1/2PRF(脉冲重复频率),脉冲多普勒(PW)即会产生频谱混叠或峰移现象,所测量的频率改变就会出现大小和方向的伪差10朝向探头血流—红色背离探头血流—蓝色湍流—绿色11液体均是无回声,固体均是有回声的”说法是错误的;透明软骨,小儿肾锥体可以出现无回声或者接近无回声;囊肿合并出血或感染,尿液混有血液和沉淀均表现为有回声11人体不同组织会上强度顺序:骨骼>肾中央区(肾窦)>胰腺>肝、脾实质>肾皮质>皮下脂肪>肾髓质(肾锥体)>血液>胆汁和尿液12并非所有结石都是强回声;并非所有结石后方都有声影13左心耳内有梳状肌,若左房血液滞留,常于此处形成血栓14动脉导管未闭一般出生后3~6个月动脉导管即闭锁,如1岁以后仍不闭锁者则导致主动脉与肺动脉间的分流即为~15 M型扫描的特点是换能器以固定的位置和方向对人体扫描,将代表扫描深度的时基信号加到显示器的垂直偏转板上,再将声束扫描途径中不同深度的回波信号,在垂直扫描线上以辉度调制型进行显示。
诊断学重点内容绪论1、病症概念:患者主瞧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发热,眩晕等.2、体格检查:大夫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对患者进行检查,称为体格检查.,3、诊断学内容1)病症诊断,包括咨询诊和常见病症;2)检体检查,包括视.触.叩.听.嗅;3)实验诊断,如三大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粪常规;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诊断;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5)影像诊断,包括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6)病历与诊断方法第一篇常见病症1、体征:医师客瞧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心脏杂音,腹部包块,皮疹等,2、发热1)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0~20次/5)发热的缘故:①感染性发热,由病毒,细菌等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其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汲取;抗原-抗体反响;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缘故不明发热3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过敏或痛觉,此现象称为牵心绞痛除心前区及胸骨后的疼痛外还能够牵涉至左上肢至左上肢内侧甚至牙痛;肾绞痛—会阴部;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4胸痛的病因及咨询诊要点:胸痛缘故:1)胸壁疾病,如肋骨病变;3)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和肺部病变,胸膜病变等4)其他缘故,如食管疾病,纵膈疾病等6,急腹症:外科范围的急性腹痛,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处理和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其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如延误诊断或诊治不当,将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危害.7、急性腹痛的常见缘故:①腹部疾病,如腹膜炎;腹腔脏器炎症;空腔脏器扭转或扩张;脏器扭转或破裂;腹腔或脏器包膜牵张;化学刺激;肿瘤压迫和浸润;②腹腔疾病的牵涉痛,如肺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③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症时毒素刺激腹腔浆膜引起的腹痛或铅中毒引起的肠绞痛;④其他缘故,如过敏性紫癜时的肠管浆膜下出血.10,咯血定义:指喉部一下的呼吸气管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紫癜是指皮下出血直径约3~5mm)13,、呼吸困难定义:指患者主瞧上感到空气缺乏,呼吸吃力;客瞧上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与深度的异常,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发绀,端坐呼吸及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15、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特点:呼吸困难活动出现或加重,体息时减轻或缓解,仰卧加重,坐位减轻.表现为:①劳力性呼吸困难:在体力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缓解②端坐呼吸:平卧时加重,端坐时减轻,故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程度16、中心与四面性紫绀不同①中心性发绀:心肺疾病致SaO2落低引起.全身性的,除四肢与脸蛋外,亦见于黏膜〔包括舌及口腔黏膜〕与躯干的皮肤,但皮肤热和。
超声诊断学第一章〜第四章总论1、超声诊断学的临床应用:形态学检测、功能性检测、介入性超声。
2、超声诊断的优势:对软组织分辨良好,特别是含液器官(血管、胆道等)。
3、超声诊断的类型:A型、B型、M型、D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等。
4、超声的定义:是一种传播频率在20kHz以上、超过人耳可听到声波频率范围的机械波,临床最常用的频率是2.5〜10MHz。
5、对不足2个月的早期妊娠妇女,尽量不用超声进行常规检杏。
6、多普勒血流声像图显示:红色表示血流朝向探头,监色表示血流背向探头,多彩色小点交织表示湍流, 亮度表示血流平均速度。
第五章腹部超声探测方法1、探头频率的选择: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弱,用于浅表器官;频率越低,波长越长,穿透力越强,用于深部脏器。
2、在探头和组织之间涂以医丿IJ超声耦合剂,可以减少探头与组织间的空气间隙,减少声阻抗差。
3、受检者准备:(1)上腹部检查:空腹8-12h (通常在晨起禁食早餐时检查),显示唳腺等脏器可饮水使胃充盈作透声窗。
(2)盆腔检查:需膀胱适量充盈。
第六章肝超声诊断一、正常声像图表现1、正常肝声像图:内部回声细密、均匀,门静脉管壁呈稍强冋声,肝静脉管壁不显示明显回声。
2、多普勒血流图:门静脉、肝动脉血流朝向肝,呈红色;肝静脉血流背向肝,呈蓝色。
二、肝疾病的超声诊断(-)脂肪肝1、广泛性脂肪肝:肝均匀增大,表面圆钝,肝实质回声增强(“明亮肝”):局限性脂肪肝:花斑样或不规则片状高回声(脂肪浸润区)。
2、血流信号较正常少。
(-)肝炎后肝硬化1、肝左右叶大小比例火调,右叶萎缩,左叶增大,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
2、肝表面不光幣或凹凸不平,表面外伟I可见腹水。
3、胆•囊壁充血水肿出现“双边影二4、门静脉内径增大,并有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三)肝囊性病变1、肝囊肿:一个或多个无回声区,透声性好,后壁回声增强,后方回声增强明显。
2、肝浓重:边界不清,壁厚,内壁不规则,呈虫噬样,超声造影现实蜂窝样表现。
《超声诊断学》笔记第一章总论1、B型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1)当声束在人体组织内传播过程中遇到各个界面时,产生一系列散射和反射回声,由于散射和反射强度的不同,而在示波屏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辉度(灰度),从而形成不同组织器官的反射或回声信息;(2)根据这些不同的回声信息,可以反映不同组织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各器官之间的位置关系;同时对人体内的组织或器官,若发生病理改变时,其回声信息发生改变,由此可对疾病作出诊断。
2、超声诊断的优势:(1)超声波属于机械波,无放射性损伤,检查的安全性高。
(2)超声检查能够动态、多方位检查,获得功能和形态学信息,有利于病变的检出和诊断。
(3)超声检查便捷、费用低,可短期内反复多次检查。
(4)超声设备轻便,可用于术中检查。
3、多普勒效应的含义:声源与接收物体相对运动时,接收频率随运动方向变化的现象。
4、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的含义和临床意义:(1)含义:CDFI是一种运用多普勒效应,获取血管或心脏内的血流方向、血流性质、血流速度等运动信息后,对其进行彩色编码,并叠加在二维图像上,从而形成具有解剖结构和血流信息的二维图像。
(2)临床意义:①提供血流的空间信息,并增强了血流的直观感。
②不仅能清楚显示器官或病变的二维灰阶图像,而且能显示血流情况,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和鉴别。
(朝向探头的血流用红色表示,背向探头者用蓝色表示;血流速度快者,色彩鲜亮,慢者则暗淡)5、超声声像图的形成过程:①光点产生→②光点辉度(灰阶)的产生—灰阶超声→③光点的排列—实时超声。
6、超声声像图的观察要点:(1)外形:脏器的外形是否肿大或缩小,有无形态失常,如局部边缘的膨出或明显隆凸;(2)边界和边缘回声;(3)内部结构特征;(4)后壁即后方回声;(5)周围回声强度;(6)周邻关系;(7)量化分析;(8)功能性检测。
第二章小器官超声第一节眼1、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1)典型声像图表现:在玻璃体内部发现形态各异的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多位于眼球后壁,内部回声不均匀,钙化多见,部分伴有声影。
一、概论(一)超声诊断学的概念利用超声波探查人体器官诊断疾病的方法简称超声诊断(二)与超声有关的物理量1)声速(c): 单位时间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超声在人体软组织、脂肪、结蒂组织、肌肉、血液、肝、肾等器官的传播速度在1500m/s 左右,平均1540m/s2)波长(λ):振动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3)频率(f):单位时间内质点振动的次数称频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c=f×λ探头频率越大,波长越短,分辨力越高,穿透力越小,用于浅表器官探头频率越低,波长越长,分辨力越低,穿透力越强,用于深部器官(三)超声的物理特性:1. 指向性(方向性)超声指向性良好,超声探头置于体表某个部位,超声内部结构就显示出来2. 反射、折射、散射两种声阻抗不同的物体相接触形成一个界面。
界面尺寸大的叫大界面,小于波长时叫小界面,大界面对入射超声产生反射现象。
由于人体各种组织、脏器的声速不同,声束在经过这些组织间的大界面时,产生声速前进方向的改变,称为折射。
小界面对入射超声产生散射现象。
3.吸收,衰减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因小界面散射,大界面的反射,声束的扩散以及软组织对超声能量的吸收等,造成了超声的衰减4.多普勒效应声源遇到与其做运动的界面时,造成反射频率不同于发射频率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四)声阻抗:阻抗声传播的力叫声阻抗,单位是瑞利根据声阻抗的大小与组织结构内部的均匀程度,将人体组织器官等的声学类型分为四种:1. 无反射型:所有液性组织(胆囊、膀胱、囊肿、胸腹水等)2. 少反射型:均匀的实质脏器(肝、胰、子宫)3. 多反射型:结构紊乱的实质器官和肿块(正常乳腺、异常的癌肿)4. 全反射型:肺、肠、骨(一)超声仪的组成超声诊断仪包括发射、扫描、接收、信号处理和显示五个部分。
分为两大部件,即主机和探头,探头又称换能器。
超声术语(一)以回声的强弱来命名,以正常人肝为等回声,子宫低回声,液性暗区为无回声(二)以回声形态来命名1. 光点:细小而圆的点状回声2. 光斑:指光点聚集呈明亮的小片状,边界清楚,直径约<0.5cm3. 光团:指回声光点聚集呈明亮的团状,直径>0.5cm ,有一定边界(结石,肿瘤等)4. 光条:细而长的线形回声5. 光环:由光条围成的环状回声,如胎头光环7. 声晕:光团周围一圈细的低回声光带,常见于癌结节周围8. 靶环征(靶心征):光团周围一圈稍宽的低回声光带,常用于癌结节(继发)周围9. 平行管征(双筒枪征):由于胆管扩张,内径近似或大于其后方的门静脉内径,呈平行管征10. 声影:由于介质密度大,声衰减吸收大,超声在传播至此处时,几乎被全部反射回去,不能达到其后方,使其后方出现直线阴影称之,见于结石、钙化等肝囊肿与肝脓肿声像图鉴别肝囊肿肝脓肿边缘形态规则规则或不规则囊壁菲薄,光滑厚,模糊,毛糙内部回声清亮的无回声不清亮,有细光点,液化不全时可见实质回声后壁效应明显无→有临床症状无有动态观察无变化一周内有明显变化(一)原发性肝癌1. 超声按肿块形态分四型:1)巨块型77.78% >5㎝多发于右叶, 可伴有液化腔2)结节型18.84% <5㎝肝硬化基础上, 肝体积增大3)弥漫型1.45% 分布全肝的小结节(易漏诊)4)混合型1.93% 混合存在声像图特征:直接征象:1.肝内见一个或数个光团2.光团的形态不规则,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分叶状3.光团的内部光点分布不均,回声强弱不一,当肿块中心部液化坏死时,可出现无回声暗区4.光团周边可以见声晕(光团周围一圈细的低回声暗带)或“靶环征”(光团周围宽的低回声暗带).5.光团周边及内可见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间接征象:1. 肝切面形态失常,肝肿大,可出现“驼峰征”或“角征”2.出现血管绕行,管道移位。
(完整版)超声诊断学各章重点(人卫版)超声诊断学各章重点主要掌握:疾病诊断的适应症禁忌症,检查前的准备掌握特殊声像图典型疾病的典型声像图和一些老师提过的解剖知识绪论超声波是指声波振动频率超过20000Hz的机械波,进入人体不同的组织会遇到不同的声特性阻抗,正是各种不同的声阻抗差别构成了人体组织超声显像的基础。
超声诊断学:研究和应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并结合解剖学,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的科学。
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优点和局限性:见书本的第1,2页(一定要看一下)A型诊断法:幅度调制显示法(现在大多不用,眼科)B型诊断法:辉度调制显示法获取器官断层解剖图像M型诊断法:获取距离时间曲线图(心脏检查)D型诊断法:获取血流方向,估计速度大小朝向探头的血流为红色,背向的为蓝色,判断动静脉需要用频谱多普勒显像第六章肝超声诊断一、肝脏的超声解剖:肝脏的五叶八段:五个肝叶:右前叶、右后叶、方叶、左外叶、尾状叶八个肝段:左外叶上(S2)、下段(S3),右后叶上(S7)、下段(S6),右前叶上(S8)、下段(S5),方叶(S4)和尾状叶(S1)肝内血管:1、Glisson系统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管在肝内逐级分支并始终走行在一起,外有Glisson鞘包绕,共同组成Glisson系统2、肝静脉系统(肝左、中、右三支肝静脉会注入下腔静脉)3、肝门的解剖肝门是指肝内大血管、胆囊等结构进出肝的部位。
第一肝门:亦称肝门,位于肝脏面横沟处,为门静脉、肝动脉、胆管、淋巴管及神经等出入口。
第二肝门:位于肝膈面下腔静脉沟,是三支肝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处,人体直立时约高于第一肝门5cm。
二、肝脏的超声检查方法体位: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半卧位扫查方法:沿肋骨间隙、沿肋缘下、剑突下三、正常肝脏的超声表现正常声像图形态及大小在上腹部作纵断层,肝脏为类三角形,膈面圆钝而下缘成锐角,左叶小于45°,右叶小于75°。
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常见于风湿性损害所致的二尖瓣膜病变。
反复的风湿性瓣膜炎症改变,致二尖瓣瓣叶交界处粘连,融合,瓣叶增厚,畸形,其病变亦可累及腱索和乳头肌。
【超声表现】M型超声显示E峰曲线下降缓慢,呈城墙样改变。
二维超声显示瓣叶不同程度增厚、回声增强、开放受限,瓣口面积减小。
左房大,病程晚期可有右心扩大,导致肺动脉高压。
心房纤颤见双心房增大,好发左房血栓。
多普勒超声显示舒张期自二尖瓣狭窄处有一束窄细五彩镶嵌血流射入左室流入道,速度较快,为湍流频谱。
【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二尖瓣狭窄具有很高特异性。
①明确二尖瓣狭窄诊断②狭窄程度定量评估③评价心脏功能及判断有无合并症④术中检测,术后疗效评价及随访。
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ular stenosis):可由先天性和后天性病因所致。
主动脉瓣的正常结构被破坏,瓣叶增厚卷缩,瓣叶交界部位粘连融合,主动脉瓣开口缩小。
也可见于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主动脉瓣纤维化,钙化。
正常主动脉瓣口面积超过3.0cm2。
当瓣口面积减小为1.5cm2时为轻度狭窄;1.0cm2时为中度狭窄;<1.0cm2时为重度狭窄。
【超声表现】风湿性损害变现为主动脉瓣增厚,回声增强,瓣叶僵硬,变形,瓣叶开口幅度减小;退行性变表现为瓣环及瓣根部见强回声斑或团;多普勒超声显示收缩期主动脉瓣口血流加速,为五彩镶嵌的高速射流。
M型超声可见主动脉瓣变厚,活动幅度减小,开放幅度小于18mm,瓣叶反射光点增强提示瓣膜钙化。
主动脉根部扩张,左心室后壁和室间隔对称性肥厚。
二维超声心动图上可见主动脉瓣收缩期呈向心性弯形运动,并能明确先天性瓣膜畸形。
多普勒超声显示缓慢而渐减的血流通过主动脉瓣,并可计算最大跨瓣压力阶差。
【评价】目前临床上,超声心动图是无创性评价主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方法,能清楚显示狭窄瓣膜的形态与活动幅度,明确狭窄程度并提供病因诊断信息。
对于经胸壁超声图像显示欠清晰的患者,可行经食管超声明确诊断。
超声诊断学笔记——2012级临床五年五班整理✓绪论超声波:其本质为高频变化的压力波。
其频率超过成人听觉阈值的上限,以波动的形式在物质内传播而不能在真空内传播。
超声波的一般性质1、波形:①.纵波:介质中质点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平行者称为纵波。
②横波:介质中质点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着称为横波。
③表面波2、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
超声波的频率在20kHz以上,诊断用超声波频率多在1~20MHz间。
3、周期:为一次完整的压力波变化(或振动)所需时间。
4、声传播速度: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同一介质温度高低不同亦具差别。
(血浆1571m/s,软组织1500m/s。
)5、波长:为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一次完整周期所占空间长度。
波长,频率与声速间的关系:λ=c/f超声波的发生诊断用超声波一般应用压电元件所产生的压电效应,即电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换而产生。
压电效应:指力的作用下,压电元件的一对面上产生电场,其符号相反。
超声场凡加力后产生电场的变化,称为正压电效应,而加电场后产生厚度的变化称为逆压电效应。
探头向前方辐射超声能量所到达的空间,称超声场。
近场:在声束的平行区至扩散区交点L以内的范围称为近场。
远场:从声束的扩散点开始,即为远场。
超声波的传播:从探头发出超声波以波动形式向人体内部行进并带入声能。
✧声特性阻抗:声特性阻抗又称声阻抗率,指某点的声压和质点速度的复数比,等于介质中声速和其密度的乘积Z=ρ×c.✧界面:两种声阻抗不同的物体的相接触处称界面。
1散射:小界面对入射声束呈散射现象2反射:大界面对入射声束呈反射现象3折射:在界面两侧介质中声速不等且入射角>0时,则透射声束偏离入射声束的方向传播。
4会聚及发散:平行声束通过圆球形病灶,如病灶内声速与其周围不等,则在病灶后方产生声束的会聚或发散。
超声波的衰减衰减:超声波携带的能量,在其传播过程中必然受到损失,使声强逐渐降低,称为衰减。
人体组织的衰减与其组织中所含成分有关,通常含液者衰减甚低,实质性组织中随其含蛋白质的百分数增高而增高。
近场区:在临近探头的一段距离内,束宽几乎相等,称为近场区,近场区为一复瓣区,此区内声强高低起伏。
(lmm= r2 (mm2)/ λ mm)远场区:探头远方为远场区,声束开始扩散,此区内声强分布均匀B型超声诊断法:又称二维超声诊断法。
它是将回声信号以光电的形式显示,称为灰度调制法。
回声强则光点亮,回声弱则光点暗。
通过不同的扫查方法获得二维超声。
A型超声:为振幅调节型,单条声束在传播途径中遇到各个界面所产生的一系列的散射和反射回声,在示波屏时间轴上以振幅高低表示。
M型超声:为辉度调制型并且为活动显示型,是以单声束取样获得界面回声,示波屏Y轴为时间轴代表界面深浅,X轴为另一外加的慢扫描时间基线代表较长时间内的超声与其他有关生理参数显示线为原理的超声仪。
逆压电效应:在压电材料表面一定方向上施加电压,在电场作用下引起压电材料形变,电压方向改变,形变方向随之改变,形变与外加电压成正比,这种因电场作用引起形变的效应称逆压电效应(或负压电效应)。
正压电效应:在压电材料的一定方向上,加上机械力使其发生形变,压电材料的两个受力面上将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改变用力方向,电荷的极性随之变换,电荷密度与外加机械力大小成正比,这种因机械力作用引起表面电荷的效应称正压电效应。
荡击波征: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声束穿越心尖时,处于大量积液内的游离状态的心尖其摆动幅度最大,M型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心尖波群时有时无,即收缩期出现,舒张期消失,这种现象称为SAM征:肥厚型心肌病患者,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增厚的室间隔向左心室流出道局限行膨出,可导致左心室梗阻,此时二尖瓣前叶曲线E峰与室间隔相撞击,EF斜率减慢,CD段出现向上(向前)的异常凸出波形称SAM征驼峰征:肝肿瘤向肝表面隆起类似“驼峰”,称为驼峰征。
盗血综合症:指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近心端发生狭窄或者闭塞,引起同侧椎动脉血流逆行流向锁骨下动脉远端,从而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产生的症候群超声诊断学:以电子学与医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和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获得超声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超声:是指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Hz,赫兹)以上,超过人耳听觉阈值上限的声波声源:能发生超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第一章超声诊断的成像原理与应用目的要求:1.掌握超声诊断的成像原理。
2。
了解超声影像技术的发展动态及其在医学影像技术中的地位。
第一节超声成像的物理基础1.基本概念:1.1¥超声n:超声(ultrasound)是指振动频率每秒在20 000次(单位是赫兹,Herze Hz)以上,超过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
★超声为首选的疾病:前列腺增生(BPH)、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胆系疾病、胰腺癌肾肿瘤、膀胱肿瘤1。
2¥超声成像n:超声成像(ultrasonography,USG)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息,经信息处理后形成图像的成像技术,借此进行疾病诊断的检查方法.1.3声源:声源(acoustic source)是能发声的物体。
振动是产生声波的根源。
在超声成像中,探头晶片振动即产生超声波,所以探头晶片就是声源。
1.4声场:超声振动波及的范围.1.5介质:气体(空气),或液体,或固体,是传播声音的媒介物称为介质。
1。
6均匀介质:声场内介质声阻抗一致。
1。
7非均匀介质:声场内介质声阻抗不相等.1。
8界面:两种不同声阻抗物体的接触面。
1。
9界面反射:超声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即通过界面时,就有反射。
1.10大界面:界面尺寸大于超声束直径.(入射超声遇到大界面时,呈镜面反射模式).1.11小界面:界面尺寸小于超声束直径。
(入射超声遇到小界面时,呈散射模式)。
2.超声的物理特性:2。
1超声波的物理量:2.1。
1¥超声波的基本物理量:(填空)超声和一切声波一样,具有频率(f)、声速(c)、和波长(λ)三个物理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c=f·λ。
①频率(f):单位时间内质点振动的次数,一般以每秒振动次数表示,单位为赫兹(Herze,Hz),每秒振动1次为1Hz。
②声速(c):单位时间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常用单位为m/s或cm/s。
超声诊断学各章重点主要掌握:疾病诊断的适应症禁忌症,检查前的准备掌握特殊声像图典型疾病的典型声像图和一些老师提过的解剖知识绪论超声波是指声波振动频率超过20000Hz的机械波,进入人体不同的组织会遇到不同的声特性阻抗,正是各种不同的声阻抗差别构成了人体组织超声显像的基础。
超声诊断学:研究和应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并结合解剖学,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的科学。
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优点和局限性:见书本的第1,2页(一定要看一下)A型诊断法:幅度调制显示法(现在大多不用,眼科)B型诊断法:辉度调制显示法获取器官断层解剖图像M型诊断法:获取距离时间曲线图(心脏检查)D型诊断法:获取血流方向,估计速度大小朝向探头的血流为红色,背向的为蓝色,判断动静脉需要用频谱多普勒显像第六章肝超声诊断一、肝脏的超声解剖:肝脏的五叶八段:五个肝叶:右前叶、右后叶、方叶、左外叶、尾状叶八个肝段:左外叶上(S2)、下段(S3),右后叶上(S7)、下段(S6),右前叶上(S8)、下段(S5),方叶(S4)和尾状叶(S1)肝内血管:1、Glisson系统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管在肝内逐级分支并始终走行在一起,外有Glisson鞘包绕,共同组成Glisson系统2、肝静脉系统(肝左、中、右三支肝静脉会注入下腔静脉)3、肝门的解剖肝门是指肝内大血管、胆囊等结构进出肝的部位。
第一肝门:亦称肝门,位于肝脏面横沟处,为门静脉、肝动脉、胆管、淋巴管及神经等出入口。
第二肝门:位于肝膈面下腔静脉沟,是三支肝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处,人体直立时约高于第一肝门5cm。
二、肝脏的超声检查方法体位: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半卧位扫查方法:沿肋骨间隙、沿肋缘下、剑突下三、正常肝脏的超声表现正常声像图形态及大小在上腹部作纵断层,肝脏为类三角形,膈面圆钝而下缘成锐角,左叶小于45°,右叶小于75°。
正常肝脏的轮廓清晰,光滑而平整。
肝内结构:肝内的液性管腔结构与韧带,编称为肝内的纹理结构。
正常时肝内纺理清晰而均齐,门静脉(PV)内径小于1.4CM,总胆管(CBD)内径小于0.6CM。
肝内回声特点:正常肝实质呈中等或弱回声光点,其强度和频率皆均匀。
正常肝脏声像图:M型超声(右图)示靠近第二肝门附近的肝实质随心动周期变化而有伸缩,提示肝质地柔软正常肝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肝的血管系统包括门静脉、肝动脉和肝静脉。
门静脉和肝动脉为入肝血流,呈红色;肝静脉为引流血管,内为出肝血流,呈蓝色。
四、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诊断1、病史、体征2、病变回声特性3、彩色血流表现4、超声造影(二)肝硬化一、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二、声像图特点1、肝脏外形及大小改变2、肝脏包膜回声改变3、肝脏实质回声改变4、出现门静脉高压时声像图改变①脾脏肿大②门静脉系统血管增宽(>1.4cm)③脐静脉重新开放5、其它有关的声像图改变①胆囊壁的改变(增厚、双边影)②腹水(低蛋白血症引起)③肝静脉系统肝内胆管的改变(三)脂肪肝声像图特点1、肝实质回声增强2、门脉管壁回声纹理模糊3、回声均匀细腻4、后壁回声衰减(四)肝囊肿声像图1、肝内可见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2、囊壁薄,呈细光带回声,边缘整齐光滑3、囊肿侧壁可出现回声失落效应4、位置较浅的囊肿,由于混响效应,前部出现低回声5、由于囊液透声性好,囊肿后壁及深部的肝组织回声增强6、囊肿位置较浅时,超声可见压缩征7、合并感染时,囊内可见微弱回声和漂浮的光点。
了解:多囊肝声像图特点:1、肝内各切面可见很多大小不等的无声回声区,边界清晰2、病灶具有肝囊肿所具有的囊肿特征3、肝脏增大,表面不规则,以受侵犯的肝叶为主,肝实质回声增强4、多数合并多囊肾、多囊脾、多囊胰等鉴别诊断脂肪肝:非均匀性脂肪肝肝内低回声需与肝癌相鉴别。
前者低回声无包膜,无球体感,肝癌的低回声,肿块有包膜,且有球体感。
肝硬化:肝硬化除了慢性肝病相鉴别外,主要需与弥漫性肝癌鉴别。
鉴别要点主要是肝脏体积变化及甲胎蛋白测定值。
肝囊肿:肝囊肿与肝内血管及扩张的胆管的断面相鉴别,肝内血管的形态随超声切面的不同而变化,彩色多普勒检查肝内血管内被彩色血流信号充填。
扩张肝内胆管在某些切面与胆道相通。
肝脓肿:未液化的早期肝脓肿及肝脓肿液化不全期应与肝癌鉴别,结合病史及短期随访复查是鉴别二者的主要方法。
完全液化的肝脓肿与肝囊肿鉴别。
肝血管瘤:本病应主要与肝癌鉴别,肿瘤内部的回声特点、质地,甲胎蛋白化验是二种疾病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
第七章胆囊和胆管超声诊断一、胆道解剖示意图二、适应症1.胆石症2.胆道系统炎症3.胆囊增生性疾病4.胆道肿瘤5.先天性胆道异常6.胆道蛔虫症7.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8.脂餐试验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9.介入性超声应用10.术中超声应用三、检查前准备63页四、探测体位常规仰卧位右前斜位五、正常胆囊超声图表现1.呈梨形,长茄行或椭圆形2.胆囊轮廓清晰光整,呈明亮的线状,囊内无回声,胆囊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3.胆囊长径一般不超过9cm.,前后径为2-3cm,一般不超过4cm4.囊壁厚度为1-2cm5.胆囊颈和门静脉或门脉右支根部之间有一线状强回声带连结,这是识别胆囊位置的重要标志六、胆囊结石1.典型表现胆囊内强回声,后方伴声影,强回声可随体位的改变而发生移动(同时具备以上3点特征为诊断胆囊结石的可靠依据)2.胆囊内充满结石典型者呈“囊壁-结石-声影”三合征简称“WES”征第八章脾适应症:1 先天性脾脏异常无脾综合症或多脾腺综合征右位脾副脾游走脾2 脾肿大,脾萎缩(常见)3 脾肿瘤(原发,转移)4皮囊肿5脾外伤6脾血管病变脾梗塞脾动脉瘤脾静脉阻塞综合症7脾脏介入超声应用脾占位病变探头频率为3.5—5.0Hz检查无需准备,但空腹图像更加清晰体位一般右侧卧位危重不宜翻动的患者仰卧位脾超声测量长径8——12cm后径3------4cm 男性<4cm 女性<3.5cm第九章胰腺超声适应症:1 胰腺炎(急性,慢性)2胰腺囊肿(真性假性)3胰腺肿瘤胰腺癌壶腹癌囊腺癌转移癌胰岛细胞癌4超声引导穿刺细胞学和活体组织的检查5胰腺囊肿抽液诊断和治疗胰腺是腹膜后位器官分为三型蝌蚪型腊肠型哑铃型判断胰体:其后上缘可以看见穿行的脾静脉胰腺的大小随年龄而增加,50岁以上胰腺则逐渐萎缩回声增强老年人的胰腺较年轻人的小检查准备晨起空腹胰腺的头尾头体尾正常<2cm <1.5cm可疑2.1—2.5 1.6---2.0异常>2.6 >2.1(肿瘤炎症)急性胰腺炎病因和诱因胆系疾病和酗酒饱食急性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声像图鉴别胰腺肿大65%轻中度为主重度边缘实质光滑,清晰呈低回声不规则模糊回声较粗胰管扩张少见常见并发症少见常见声像图恢复时间较快较慢第十章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超声诊断④肾6、正常: 肾脏左右各一,呈扁豆状,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肾窝中,两肾呈“八”字型分开,肾长约10~12cm,宽约5~6cm,厚约3~5cm。
超声:一般不需检查前准备,若同时检查膀胱,输尿管,前列腺或盆腔其它结构时,检查前60分钟饮水500ml并憋尿。
仰卧位冠状切面最常用,皮质回声略高于髓质。
7、.肾囊肿:肾实质内有一个或多个无回声区,壁薄,光滑,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的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可见回声影。
注:肾囊性病变根据形态可分为孤立性肾囊肿,多发性肾囊肿和多房性肾囊肿8、多囊肾(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肾体积明显增大,轮廓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肾实质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呈圆形或椭圆形,相互不沟通,常同时合其它器官多囊性病变。
9、肾积水:由尿路梗阻引起肾盂肾盏尿液滞留,肾盂肾盏扩张及肾萎缩的病理改变。
轻度肾积水,前后经宽度<3cm; 中度肾积水前后径宽度3~4cm; 重度肾积水前后径宽度>4cm10、恶性肿瘤成人肾细胞癌最多,小儿肾母细胞瘤多见11、肾结石:肾集合系统内强回声亮点或团状,其后方伴声影,结石小于3mm 时后方无声影,“贝壳症”,“泥沙症”是典型表现。
多见于肾下盏且常位于肾后部(二)输尿管1.正常长为24~32cm,内径5~7mm,三个狭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输尿管跨髂血管处,输尿管膀胱连接部。
超声一般不显影,大量饮水或膀胱充盈时,表现为中间无回声的明亮条带状回声且有蠕动2输尿管结石强回声,后方有声影,可随体位改变(三)膀胱1.正常成年容量为350~500ml,排尿后残余量少于10ml,膀胱三角是结核肿瘤的好发部位。
超声膀胱内尿液无回声,膀胱壁呈光滑带状回声,充盈少时呈三角形或四边形,充盈多时呈圆形或椭圆形2.膀胱结石大致与输尿管结石相同3.膀胱憩室膀胱壁周围无回声区,无回声区与膀胱有交通口,排尿前后大小会变,伴结石时表现为强回声伴声影5、前列腺1.正常临床上分为周缘区(外腺区)前列腺癌的好发部位,中央区及移行区(内腺区)前列腺增生的好发部位。
前列腺的左右径为4cm,上下径3cm,前后为2cm2.前列腺增生:以前列腺前后径增大最为重要3.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检查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第十一章产科超声(一)子宫及附件的超声途径经腹超声:要求排便检查;检查前充盈膀胱以暴露子宫底,充盈膀胱既是腹壁与子宫间的透声窗,又可推开周围肠曲。
经阴道超声:适用于已婚妇女急腹症患者,早早孕检查,膀胱无法充盈者,盆腔有较小肿物的等,对处女禁用。
检查前需排空膀胱。
经直肠超声:适用于未婚妇女,及已婚妇女但阴道有畸形腔内探头不能进入者。
(二)正常超声声像图(1)子宫:纵切面时为倒置梨形。
根据宫腔线与宫颈管线所成夹角,可分为前位,中位,后位子宫。
正常子宫浆膜层为光滑的强回声带,肌层为中低回声带,内膜回声及厚度随月经周期变化。
(2)卵巢:生发上皮及白膜为光滑的线状回声,内有无回声的卵泡。
(3)随月经周期变化的子宫及卵巢声像图变化:卵泡早期:月经1—7天,只见宫腔线;卵泡数个,边缘模糊,增长慢,但无优势卵泡。
卵泡中期:月经6—7天,子宫内可见三线征,卵巢内可见直径大于10mm 的优势卵泡。
卵泡晚期:月经13—14天,子宫内膜厚12—13mm,卵泡直径大于20mm。
排卵期:卵泡消失60%,塌陷。
子宫内见清晰三线两区。
黄体早期:内膜回声增高,三线变模糊。
黄体晚期:三线消失。
(三)子宫及附件疾病超声表现子宫肌瘤为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
根据肌瘤与子宫肌层关系分为:肌壁间,浆膜下和粘膜下肌瘤。
超声表现:(1)子宫大小根据肌瘤数目,可正常,饱满或增大。
(2)子宫形态根据肌瘤位置,可正常,饱满或不规则。
(3)子宫内部回声可有高,中,低回声。
子宫内膜癌卵巢肿瘤纤维瘤成熟畸胎瘤库肯勃瘤(特殊的卵巢转移性肿瘤)第十二章产科超声诊断超声检查时间1、第一次妊娠及孕周(是否怀孕)2、第二次11~14W 测量NT3、第三次18~22W 胎儿畸筛查(产前筛查最重要的时机)4、第四次28~30W 估计胎儿生长发育及发现孕晚期出现的畸形5、第五次37W后AFI、EFW(羊水、胎盘)可以确定宫内妊娠,是妊娠良好的标志1、妊娠囊2、卵黄囊超声估计孕龄①孕龄GS(周):妊娠囊最大直径(cm)+3②胎儿顶臀长CRL 孕龄(周)=CRL(cm)+6.5③双顶径BPD<31W,增大3mm/w 31~36W,增大 1.5mm/w >36W,增大1mm/w④头围HC⑤腹围AC⑥腰围FC羊水的测量异位妊娠:部位多位于输卵管临床表现不规则出血腹痛类型未破裂型宫外孕,破裂流产型宫外孕,陈旧型宫外孕超声图像:未破裂型宫外孕:①子宫小于闭经月份②内腹回声增粗,增强,子宫内见不到妊娠囊光环,或仅见到假妊娠囊③根据输卵管妊娠放入部位不同,用于子宫旁或子宫体显示不完整的非均质肿块假象④子宫直肠窝及腹腔无异常所见破裂流产型宫外孕①子宫与未破裂型相同②自宫周围及附体区呈不均质肿块,界限不清③子宫直肠窝及腹腔见到的无回声区陈旧型宫外孕①子宫大小多属正常②子宫后方出现不规则肿块,呈“盆弧形”,边缘壁厚,其内部回声不均匀③侧腹不显示无回声区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病理变化1底蜕膜层出血,形成血肿,使胎盆附着处剥离2剥离小,血液即凝固,临床无明显症状3底蜕膜下继续出血,胎盆剥离面不断扩大,可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外出血型、内出血型、混合出血型临床表现1腹痛突然发作,为持续性,随宫腔积血越多,腹痛越剧烈2内出血型无痛性阴道流血:混合型出血型阴道流血量不定,贫血程度和出血量成正比声像图特点1胎盆与子宫之间出现无回声区,暗区不规则2剥离处胎盆增厚,可见像腹腔突出3如有血液破入羊膜腔时,则羊水暗区内可见较多的光环回声4前壁胎盆早剥时,胎儿多靠近子宫后壁;后壁胎盆早剥时,胎儿多靠近子宫前壁5严重胎盆早剥时,胎儿较多死于宫内6外出血型胎盆早剥时,可无明显剥离暗区显示第十三章正常心脏超声诊断心脏的解剖位置:位于胸腔中下纵隔的前面其外有心包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