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染料剥色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14
分散染料的拼色与还原清洗分散染料是现在染料行业里使用量最大的一类染料,不含强水溶性基团,在染色过程中呈分散状态进行染色的一类非离子染料。
主要用于涤纶及其混纺织物的染色。
下面主要介绍分散染料的命名、分类、拼色和还原清洗。
一、分散染料的命名:分散染料的名称一般分三部分:1、冠首:表示染料的分类。
例如:S或H,表示高温型、 SE或C表示中温型、E表示低温型一般认为分子量在300以上的为低温型,300-400为中温型,400以上为高温型。
也可以认为110℃保温40分钟能基本上色的为低温型,120℃并保温40分钟能基本上色的为中温型,只有在130℃并保温40分钟的为高温型。
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是大致交流的划分而已。
2、色称:表示染料的基础颜色。
例如分散黄E-3G、C-4G、C-5G、S-6G、8GFF、10GFF,其中的G的意思大体为Green的大写,G数越大,表示红光越少,绿光越重,则色光越嫩。
再例如分散紫SE-3R、SE-4R、SE-5R,其中R的意思是Red的大写,R数越大,则红光越重,兰光则越少,当然也没有绝对的界限。
3、字尾:一般是指力份。
例如100%、200%、300%、400%,表示染料的浓度越染越高,浓度越高的染料提升力会越好,染深色就很有优势,但染浅色,特别是浅灰、浅咖啡等敏感色,应使用低力份的比较容易调准色光。
二、分散染料的分类(按染色温度):分散染料按应用时的耐热性能不同,可分三类:1、低温型(E型)耐升华牢度低,匀染性能好如红-60#、兰-56#、黄-54#、橙-25#等,由于这些染料的分子量比较小,一般都在300以下,所以较容易被扩散剂扩散。
2、高温型(S型)耐升华牢度高,匀染性差如兰-60#、兰-73#、红-167#、、红-179#、黄-114#、黄-79#等,因为分子量都在400以上,大分子染料不容易被扩散剂扩散,所以染色过程中要升温速度慢,保温时间长,并且控制降温速度,可以减少色光的变化机率。
20种常用印染助剂在生产中的作用近年来,中国染料、助剂和有机颜料行业的生产与市场发展健康而迅速,染料化学品消费初步增长。
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对染料纺织化学品的需求,染料行业与纺织业的相互依托意味着中国染料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1、除油剂离子性:阴、非离子;外观: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液体作用:对石蜡、油蜡具有高度乳化、分散能力,可用作纤维、合成纤维、羊毛及其混合纺织物精练洗涤剂,对粘附在织物上的蜡质、油剂、污垢有良好的净洗去除效果。
基本参数用量:5--10g/L…2、精炼剂离子性:阴、非离子;作用:棉织物煮炼,涤纶及其混纺织物的退浆、精炼,可获得较好的毛效及白度并能部分去除蜡质、油污等3、渗透剂离子性:阴、非离子;¥外观:无色至微黄色粘稠液体.作用:主要用于棉、涤棉等各种纤维的前处理当中;用于活性,分散等染料印花织物去除浮色,可在低温下处理,避免织物白地沾污,一般用量~克/升。
可以擦洗成品上的油污,特别对蚕丝成品的去油污斑点很有效。
用于分散还原等染料的染浴中作分散剂,用量以~克/升为宜。
用于腈纶纤维的染色前处理,洗涤油污。
4、醋酸外观及气味:无色液体,有刺鼻的醋味;能溶于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及甘油等有机溶剂。
稀释后对金属有强烈腐蚀性。
闪点(℃):39;爆炸极限(%):;静电作用:可能有聚合危害:-危险特性:能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反应,与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等反应剧烈。
稀释后对金属有腐蚀性。
5、浴中宝透明粘稠乳液;离子性:阴离子、非离子;pH值:约5(10%水溶液);比重:约1﹕1(20℃);相容性:可与阴离子物质一起使用;PH值:6-7;赋予织物永久的亲水性、抗静电剂,加快吸湿排汗速度,膨松手感好,可避免折痕、鸡爪印产生;稳定性:在硬水及通常浓度的碱液和电解质中高度稳定。
性能及特点:由于高分子物极易被纤维吸附在表面形成粘滑的薄膜,从而降低织物与织物、织物与金属设备表面之间的摩擦。
整理中不形成永久性折痕,不形成擦伤痕或条痕。
20种常用印染助剂在生产中的作用近年来,中国染料、助剂和有机颜料行业的生产与市场发展健康而迅速,染料化学品消费初步增长。
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对染料纺织化学品的需求,染料行业与纺织业的相互依托意味着中国染料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1、除油剂离子性:阴、非离子;外观: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液体作用:对石蜡、油蜡具有高度乳化、分散能力,可用作纤维、合成纤维、羊毛及其混合纺织物精练洗涤剂,对粘附在织物上的蜡质、油剂、污垢有良好的净洗去除效果。
基本参数用量:5--10g/L2、精炼剂离子性:阴、非离子;作用:棉织物煮炼,涤纶及其混纺织物的退浆、精炼,可获得较好的毛效及白度并能部分去除蜡质、油污等3、渗透剂离子性:阴、非离子;外观:无色至微黄色粘稠液体.作用:主要用于棉、涤棉等各种纤维的前处理当中;用于活性,分散等染料印花织物去除浮色,可在低温下处理,避免织物白地沾污,一般用量0.1~0.5克/升。
可以擦洗成品上的油污,特别对蚕丝成品的去油污斑点很有效。
用于分散还原等染料的染浴中作分散剂,用量以0.1~0.5克/升为宜。
用于腈纶纤维的染色前处理,洗涤油污。
4、醋酸外观及气味:无色液体,有刺鼻的醋味;能溶于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及甘油等有机溶剂。
稀释后对金属有强烈腐蚀性。
闪点(℃):39;爆炸极限(%):4.0-17;静电作用:可能有聚合危害:危险特性:能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反应,与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等反应剧烈。
稀释后对金属有腐蚀性。
5、浴中宝透明粘稠乳液;离子性:阴离子、非离子;pH值:约5(10%水溶液);比重:约1﹕1(20℃);相容性:可与阴离子物质一起使用;PH值:6-7;赋予织物永久的亲水性、抗静电剂,加快吸湿排汗速度,膨松手感好,可避免折痕、鸡爪印产生;稳定性:在硬水及通常浓度的碱液和电解质中高度稳定。
性能及特点:由于高分子物极易被纤维吸附在表面形成粘滑的薄膜,从而降低织物与织物、织物与金属设备表面之间的摩擦。
螯合分散剂的检测一.实验准备1.仪器设备:滴定架,容量瓶(500mL),三角瓶(250mL),碘量瓶(250mL),量筒(100mL),移液管(10mL),温度计,称量瓶,恒温烘箱,电子天平(1/1000),磁力搅拌器2.染化药品:EDTA(二钠),固体氢氧化钠,三氯化铁,氯化钙,螯合分散剂,钙指示剂,中性皂片3.溶液制备:(1)C(EDTA)=0.01mol/L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86gEDTA(100%)于烧杯中,加少量水充分溶解后,洗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标定后使用。
(2)200g/L氢氧化钠溶液:用30%氢氧化钠(4008%)稀释一倍。
(3)C(NaOH)=2.5mol/L氢氧化钠溶液:准确快速称取10g固体氢氧化钠,溶解冷却,并稀释至100mL。
(4)C(CaCl2)=0.05mol/L氯化钙标准溶液(5)C(CaCl2)=0.25mol/L氯化钙标准溶液(6)C(FeCl3)=0.25mol/L的三氯化铁溶液(7)0.5%钙指示剂溶液二.操作步骤1.钙离子螯合值或螯合能力测试。
(1)精确称取试样0.25-0.50g(以100%计)于称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后,洗入500mL容量瓶中,加入C(CaCl2)=0.05mol/L氯化钙标准溶液50mL,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振荡摇匀,放置20min后,用定性滤纸干过滤。
(2)吸取上述滤液50mL于250mL三角烧瓶中,加入C(NaOH)=2.5mol/L氢氧化钠溶液2mL,加钙指示剂2-3滴,用EDTA标准溶液滴至由酒红色变为蓝色为终点。
(3)计算钙螯合值或钙螯合能力E。
平行测试3次,取平均值。
E=100.08*(50*C0—10*C1*V)/m*p式中:E—钙螯合值或螯合能力,mg/g;100.08—碳酸钙的毫摩尔质量;C0—氯化钙的摩尔浓度0.05mol/L;C1—EDTA标准溶液浓度,mol/L;m一试样重g;p一试样的有效浓度(4)记录测试结果,并填写测试报告。
分散染料剥色方法染色是纺织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染色可以赋予纺织品丰富多彩的颜色。
然而,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对染色后的纺织品进行剥色处理,以便更换颜色或修复染色不均匀的问题。
分散染料剥色方法就是一种常用的剥色技术。
分散染料是一种可溶于有机溶剂中的染料,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
这种染料能够在染色过程中经由溶剂分子将其分散到纤维中,从而实现染色效果。
而分散染料剥色方法则是利用溶剂的溶解力,将已经染色的纺织品上的分散染料分散到溶剂中,从而达到剥离染料的目的。
分散染料剥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适当的溶剂:根据染料和纺织品的特性,选择具有较强溶解力的有机溶剂。
常用的溶剂包括甲苯、二甲苯、醇类和酮类等。
2. 准备剥色溶液:将选定的溶剂加热至适当温度,然后将溶剂倒入容器中。
根据剥色的需要,可适当添加一些助剂,如表面活性剂和酸碱调节剂等,以增强剥色效果。
3. 将染色纺织品浸泡于剥色溶液中:将需要剥色的纺织品浸泡于剥色溶液中,使其彻底浸透。
浸泡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十小时不等,具体时间取决于染料的种类和染色的深浅程度。
4. 清洗纺织品:将浸泡过的纺织品取出,用清水充分冲洗,以去除剥色溶液中残留的染料和溶剂。
如果剥色效果不理想,可重复进行浸泡和清洗的步骤。
5. 干燥纺织品:将清洗干净的纺织品进行自然或人工干燥,待其完全干燥后,剥色过程即可结束。
分散染料剥色方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剥色效果好:分散染料剥色方法能够有效地将已染色的纺织品上的染料剥离,使其恢复到原始的颜色或无色状态。
2. 适用范围广:分散染料剥色方法适用于各种纤维材料,包括棉、麻、毛、丝等。
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染料,也能够取得较好的剥色效果。
3. 操作简便:分散染料剥色方法的操作过程相对简单,只需要选择适当的溶剂和进行适当的浸泡和清洗即可。
4. 对纺织品的损伤较小:分散染料剥色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进行剥色,对纺织品的物理性能和手感影响较小。
针织工业2006年3月No.3在织物染色加工中,经常会出现染色不匀、严重色差等质量问题[1-2]。
程度较小者,可对织物进行修色,严重者则需剥色、复染。
目前常用保险粉和烧碱作为剥色剂,但保险粉用量较大,而且剥色效果较差,染料不易剥尽,特别是对还原、分散染料染色的织物[1]。
另外,保险粉的热稳定性及贮存稳定性差,对其应用带来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情况,研制了新型的还原性剥色系统NDA。
该剥色系统由剥色剂N-1和剥色促进剂N-2组成,具有较好的贮存稳定性和使用中的热稳定性。
本文研究了该剥色系统对活性染料和还原染料染色棉针织物、分散染料染色涤纶针织物、阳离子染料染色腈纶针织物的剥色工艺和剥色效果,并与保险粉剥色工艺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1实验部分1.1材料及试剂织物:24tex、164.6g/m2漂白全棉针织物,16.67tex、263.4g/m2双面集圈涤纶低弹丝针织物,28tex、235.8g/m2腈纶针织物,3种织物分别按常规方法染色,染料浓度2%。
试剂:剥色系统NDA(自制)、氢氧化钠、保险粉、间苯二酚(均为化学纯),平平加O(工业品)。
1.2仪器及设备FA2004型电子天平、LA900型红外试色机、Color-Eye7000型测色配色系统。
1.3剥色工艺1.3.1工艺流程(浸洗)→剥色→清洗。
1.3.2工艺处方工艺处方如表1所示。
1.4剥色效果评定在ColorEye7000A型电脑测配色系统上测定剥色前后针织物的K/S值,计算K/S值降低百分率,由K/S值及其降低百分率的大小表明剥色结果,剥色织物的K/S值越大,说明颜色越深,即剥色效果越差[3]。
y=(x0-x)/x0×100%。
式中:y为K/S值降低百分率;x0、x分别为织物剥色前、后K/S值。
2结果与讨论剥色系统NDA的研究王妍,范雪荣,王强(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要:用自制的剥色系统NDA对活性染料和还原染料染色的棉针织物、分散染料染色的涤纶针织物、阳离子染料染色的腈纶针织物进行剥色研究,分析了各种织物未剥色、用NDA剥色、用保险粉剥色时K/S值的变化,结果表明NDA剥色效果优于传统的保险粉剥色工艺。
酸性染料的剥色工艺酸性染料在纺织行业中广泛使用,在纺织品上呈现出丰富的色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常洗涤、暴露于阳光下或遭受其他化学物质的影响,酸性染料的颜色可能会逐渐褪色或完全消失。
为了修复或改变染料颜色,可以使用剥色工艺来去除原先的染料,并重新染色纺织品。
酸性染料剥色工艺是一种将染料从纺织品中去除的过程,以准备下一次染色。
这个过程可以在实验室、工厂或家庭环境中进行。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剥色工艺步骤:1. 准备纺织品:纺织品应先彻底清洗并用清水漂白。
这可以去除任何表面沉积物和污渍,以确保最佳的剥色效果。
2. 制备剥色液:剥色液通常是一种含有酸性成分的溶液。
溶液中的成分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
常用的剥色液成分包括活性氯、硫酸和氯酸。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帮助染料与纺织品分离,从而实现剥色效果。
3. 剥色应用:剥色液可以通过涂刷、浸泡或喷涂等方式应用到纺织品上。
涂刷和浸泡是最常见的应用方法,可以确保剥色液充分进入纺织品中。
在应用剥色液之前,可以先进行一些试验以确定最佳的应用方法和剥色时间。
4. 剥色时间:剥色时间可以根据纺织品类型和使用的剥色液配方来确定。
一般来说,剥色时间会在15分钟到几小时之间。
在剥色过程中,可以不断监测纺织品的颜色变化,以确定染料是否已经成功剥离。
5. 清洗:剥色完成后,纺织品需要进行充足的清洗,以去除剥色液中的残留物和其他化学物质。
清洗后,可以使用中性洗涤剂进行最后的清洗,以确保纺织品完全清洁。
6. 重新染色:一旦染料完全剥离,并且纺织品干燥,就可以进行重新染色的过程。
重新染色可以使用相同的酸性染料,也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染料。
重新染色过程与常规染色过程类似,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染料颜色和染色方法。
酸性染料的剥色工艺对于修复褪色的纺织品或改变染色颜色非常有效。
通过正确的剥色过程,可以将纺织品恢复到其原始颜色或染色为新的色彩。
然而,对于一些特殊染料或特殊纺织品,剥色工艺可能会更加复杂,需要更加细致的处理和专业的技术支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PTT织物分散染料碱性染色
前言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织物的常规湿处理方法与涤纶织物相似,
即除染色在酸性条件进行外,其它所有工艺均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因此,
染色前需先中和并充分水洗,从而延长了整个湿处理加工时间。
如果在精
练或碱减量阶段处理不当或水洗不充分,未能将织物上的碱剂清除,则会
影响染色质量。
采用碱性染色工艺则可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且节能降耗。
本试验采用新型PF系列耐碱分散染料(浙江精彩染化有限公司)对PTT
织物进行染色实践,探讨染浴pH值对PTT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1 试验
1.1 织物、药品及仪器
织物PTT机织物(150D/68F乘以150D/68F 60根/10 cm x60根/10
cm)
染化药剂分散红PF-R,分散大红PF -GL,分散金黄PFRN,分散橙PF-
DR,分散红玉PF-2GR,分散黑PFECT,分散蓝PFBRN,分散深蓝PFECO,分散嫩黄PF-GL,分散黄棕PFREL(浙江精彩染化有限公司);二甲基甲酰
胺(DMF),冰醋酸,氢氧化钠,无水碳酸钠,醋酸钠,碳酸氢钠,磷酸氢
二钠,磷酸二氢钾(以上均为分析纯)。
仪器H-24CF型24杯新型快速试色机(厦门Rapid公司),SW-12(L)型耐
洗色牢度试验机(山东莱州市电子仪器有限公司),FA2104SN型电光分析天
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UV-2450型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日本岛
津公司),Datacolor 600型测色配色系统(美国Datacolor公司),Y571B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剥色原理剥色就是利用化学作用,将纤维上的染料破坏,使之失去颜色。
化学剥色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还原性剥色剂,它是通过破坏染料分子结构中的发色体系而达到褪色或消色的目的,如偶氮结构的染料,其偶氮基可能被还原成氨基而失去颜色。
但还原剂对某些结构的染料发色体系的破坏是可逆的,因而其褪色是可以恢复的,如对蒽醌结构的发色体系就是如此。
保险粉、雕白粉是常用的还原性剥色剂。
另一类是氧化性剥色剂,其中最常用的是双氧水和次氯酸钠。
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某些组成染料分子发色体系的基团破坏,如偶氮基分解、氨基氧化、羟基甲基化、络合金属离子脱离等。
这些不可逆的结构变化,导致了染料的褪色或消色,因而从理论上讲氧化性剥色剂可作完全剥色处理。
对蒽醌结构的染料采用这种方法,效果尤佳。
2.常用染料的剥色2.1活性染料的剥色含金属络合的任何活性染料,则应该首先在金属多价螫合剂的溶液(2克/升EDTA)中沸煮。
然后在碱性还原或氧化剥色处理前彻底水洗。
完全剥色通常在碱和保险粉中高温处理30分钟。
在还原剥色后,充分的清洗。
然后在次氯酸钠溶液中经过冷漂。
工艺示例:连续剥色工艺示例:染疵布→浸轧还原液(烧碱20克/升,保险粉3O克/升)→703还原蒸箱汽蒸(100℃)→水洗→烘干染缸剥色工艺示例:色疵布→卷轴→热水2道→烧碱2道(20克/升) →剥色8道(保险粉15克/升,60℃)热水4道→冷水2道上卷→常规次氯酸钠平漂工艺(NaClO 2.5克/升,堆置45分钟)。
2.2硫化染料的剥色硫化染料染色织物的修正,通常是把它们在还原剂的空白溶液(6克/升全强度的硫化钠)中,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处理,在重染色泽前达到使染色物部分剥色。
严重的情况,须采用次氯酸钠或保险粉。
工艺示例:浅色示例:进布→多浸一轧(次氯酸钠5~6克升,50℃)→703蒸箱(2分钟)→充分水洗→烘干。
深色示例:色疵布→轧草酸(1 5克/升40℃)→烘干→轧次氯酸钠(6克/升,30℃l5秒)→充分水洗烘干间歇工艺示例:55%结晶硫化钠:5-10克/升;纯碱:2-5克/升(或36°BéNaOH 2-5毫升/升);温度80-100,时间15-30,浴比1:30-40。
2.3 酸性染料的剥色用氨水(2O到30克/升)、和阴离子润湿剂(1到2克/升),沸煮30到45分钟。
在氨水处理前,用保险粉(10到20克/升)在70℃下处理,有助于完全剥色。
最后,亦可采用氧化剥色法。
在酸性条件下,加入特殊的表面活性剂也有良好的剥色作用。
也有采用碱性条件剥色的。
工艺示例:真丝绸剥色工艺示例:还原剥色漂白(纯碱1g/L,平平加O 2g/L,保险粉2-3g/L,温度60℃,时间30-45min,浴比1:30)→预媒处理(七水合硫酸亚铁10g/L,50%次磷酸2g/L,甲酸调pH3-3.5,80℃保持60min)→漂洗(80℃清洗20min)→氧化剥色漂白(35%双氧水10mL/L,五结晶水硅酸钠3-5g/L,温度70-8O℃,时间45-90min,pH值8-1O)→清洗羊毛剥色工艺示例:尼凡丁AN:4;草酸:2%;在30分钟内升温至沸,且保持在沸点20-30分钟;然后清洗干净。
尼龙剥色工艺示例:36°BéNaOH:1%-3%;平平加O:15%-20%;合成洗涤剂:5%-8%;浴比:1:25-1:30;温度:98-100℃;时间:20-30min(至全部脱色为止)。
全部剥色后逐渐降温,充分水洗至净,再用0.5mL/L醋酸,30℃,10min 充分中和残留在尼龙上的碱,再用清水洗净。
2.4还原染料的剥色一般在氢氧化钠和保险粉混合体系中,在比较高的温度下,把织物染料再还原。
有时需加入聚乙烯吡咯烷溶液,例如BASF的Albigen A。
连续剥色工艺示例:染疵布→浸轧还原液(烧碱20克/升,保险粉3O克/升)→703还原蒸箱汽蒸(100℃)→水洗→烘干间歇剥色工艺示例:平平加O:2-4克/升;36°BéNaOH:12-15毫升/升;保险粉:5-6克/升;剥色处理时温度为70-80℃,时间为30-60分钟,浴比为1:30-40。
2.5分散染料的剥色在聚酯上进行分散染料的剥色通常采用下列方法:方法一:甲醛合次硫酸氢钠(雕白粉)和载体、在100℃和pH4-5下处理;在130℃时处理效果更显著。
方法二:亚氯酸钠和蚁酸、在100℃和pH3.5下处理来完成的。
最佳结果是通过方法一处理、接着再通过方法二处理。
处理后尽可能套染黑色。
2.6阳离子染料的剥色在聚酯上进行分散染料的剥色通常采用下列方法:在含有5毫升/升单乙醇胺和5克/升氯化钠的浴中,在沸点下处理1小时。
然后清洗干净,然后在含5毫升/升次氯酸钠(150克/升有效氯)、5克/升硝酸钠(腐蚀阻止剂)、并用酸酸调整PH值至4到4.5的浴中漂白30分钟。
最后将织物用亚硫酸氯钠(3克/升)在60℃下处理15分钟、或1—1.5克/升保险粉在85℃下处理20到30分钟。
并最后清洗干净。
采用净洗剂(0.5到1克/升)和醋酸的煮沸溶液、在pH4下处理染色织物l-2小时也可达到部分剥色效果。
工艺示例:参见5.1腈纶针织物色花处理示例。
2.7不溶性偶氮染料的剥色5 到l0毫升/升38°Bé烧碱、l到2毫升/升的热稳定性分散剂、和3到5克/升保险粉处理,外加0.5到l克/升蒽醌粉末。
如有足够的保险粉和烧碱,蒽醌会使剥色液变红。
如果它转变为黄色或棕色的话,必须进一步加入烧碱或保险粉。
剥色后的织物应充分清洗。
2.8涂料的剥色涂料很难剥除,一般是采用高锰酸钾予以剥浅。
工艺示例:染色疵布→轧高锰酸钾(18克/升)→水洗→轧草酸(20克/升,40℃)→水洗→烘干。
3.常用整理剂的剥除3.1固色剂的剥除固色剂Y可用少量纯碱和平平加O予以剥除;多胺阳离子型固色剂可用醋酸沸煮的方法予以剥除。
3.2硅油及柔软剂的剥除一般柔软剂可用洗涤剂清洗的方法去除,有时也采用纯碱加洗涤剂的方法;有些柔软剂须采用蚁酸加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去除。
去除的方法及工艺条件须经小样试验。
硅油较难去除,但用特殊的表面活性剂,在强碱性条件下,采用沸煮的方法可去除大多数硅油。
当然这些都须经小样试验。
3.3树脂整理剂的剥除树脂整理剂一般采用轧酸蒸洗的方法去除,其典型工艺是:浸轧酸液(盐酸浓度为1.6克/升)→堆置(85℃10分钟)→热水洗→冷水洗→烘干。
用此工艺在连续平板履带练漂机上可剥去织物上的树脂。
4.色光修正原理及技术4.1色光修正原理及技术当染色织物色光不符合要求时,需要进行修正。
色光修正的原理是余色原理。
所谓余色,即两种颜色有相互消减的特性。
互为余色的几对颜色是:红一绿,橙一蓝,黄一紫。
例,如果红光太重,就可以加入少量的绿色涂料来削减。
但是余色只用来微量地调整色光,如果用量太大,会影响色泽深度及鲜艳度,一般用量为lg/L左右。
一般说来,活性染料染色织物较难回修,还原染料染色织物回修方便;硫化染料回修时色光难控制,一般用还原染料加减色;直接染料可用于加色回修,但用量应低于1 g/L。
色光修正常用的方法有水洗(适用于染色成品布色光略深,浮色较多和水洗、皂洗牢度不太理想的回修布修色)、浅剥(参照染料的剥色工艺,条件要比正常剥色工艺轻微)、轧碱蒸洗(适用于对碱敏感的染料,大多用于活性染料;如用活性黑KNB拼色的染色布如色光偏蓝,则可通过轧适量的烧碱,辅以汽蒸平洗的方法达到蓝光改浅的目的)、轧增白剂(适用于染色成品布的红光,特别对还原染料所染的成品布,色泽为中、浅色时更为有效。
正常的色光萎暗可考虑复漂,但应以双氧水漂白为主,可避免不必要的色变。
)、涂料套色等。
4.2 色光修正工艺示例:活性染料染色的减色法4.2.1在还原皂洗机的前五格平洗槽,分别加1 g/L平平加O 沸煮,后进行平洗,一般可浅15%。
4.2.2在还原皂洗机的前五格平洗槽,分别加lg/L平平加O,1mL/L冰醋酸,常温过机,可使橙光浅10%左右。
4.2.3在还原机轧槽中浸轧0.6mL/L漂水,常温过蒸箱,前二格水洗槽不放水,后二格冷水洗,一格热水洗,再皂煮,可浅2成,漂水浓度不同,剥色深浅也不同,漂水剥色色光略萎。
4.2.4用27.5%双氧水10L,双氧水稳定剂3L,36°Bé烧碱2L,209洗涤剂1L化500L水,在还原机汽蒸,再五格平平加O煮、皂煮、可浅15%成。
4.2.5用大苏打5-10g/L,汽蒸剥色,水洗皂煮,可浅10-20%成,剥色后色光偏蓝。
4.2.6用10g/L烧碱,汽蒸剥色,水洗皂煮,可浅20%-30%成,色光偏微暗。
4.2.7用过硼酸钠20g/L汽蒸剥色,可浅10-15%。
4.2.8卷染机内用27.5%双氧水1-5L,70℃运行2道,取样,依色深浅度来控制双氧水浓度和道数,如墨绿色走2道可浅半成至10%左右,色光变化不大。
4.2.9 在卷染机内250L水放250mL漂水,常温走2道,可剥浅10-15%。
4.2.1O 在卷染机内可加平平加O及纯碱剥浅。
5.染疵回修工艺举例5.1腈纶织物色花处理示例5.1.1浅色色花5.1.1.1工艺流程:织物、表面活性剂1227、醋酸→30分升至100℃,保温30分→60℃热水洗→冷水洗→升温60℃,投入染料、醋酸保温10分→逐渐升温98℃,保温40分→逐渐降温60℃出布。
5.1.1.2剥色配方:表面活性剂1227:2%;醋酸2.5%;浴比1:10 5.1.1.3复染配方:阳离子染料(折算原工艺配方) 2O%;醋酸3%;浴比1:20 5.1.2深色色花5.1.2.1工艺路线:织物、次氯酸钠、醋酸→升温100℃、30分→降温水洗→亚硫酸氢钠→60℃、20分→温水洗→冷水洗→6O℃,投入染料、醋酸→逐渐升至100℃,保温4O分→逐渐降温60℃出布。
5.1.2.2剥色配方:次氯酸钠:2O%;醋酸10%;浴比1:205.1.2.3出氯配方:亚硫酸氢钠15%浴比1:205.1.2.4复染配方阳离子染料(折算原工艺配方) 120%醋酸3%浴比1:205.2锦纶织物色花处理示例5.2.1轻度色花当色花深浅度相差为染色本身深度的20%-3O%时,一般可采用5%-10%的平平加O,浴比同染色,在80℃-85℃之间保温,待染液的深度达到染色深度的20%左右时,再慢慢地升温到100℃,保温到染料尽可能地被纤维吸净为止。
2.2 中度色花中度色花可采用部分减色的方法再行加染到原来深度。
Na2CO3 5 %-10 %平平加O 1O%-l5%浴比1:20-1:25温度98℃-100℃时间90 min-120min减色后织物出缸先用热水洗,再用冷水洗至净,最后进行染色。
2.3 严重色花工艺:36°BéNaOH:1%-3%平平加O: 15%~20%合成洗涤剂: 5%-8%浴比1:25-1:30温度98℃-100℃时间20min一30min(至全部脱色为止)全部剥色后逐渐降温,充分水洗至净,再用0.5mL醋酸,30℃,10min充分中和残留的碱,再用清水洗净重新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