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10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那个时候,流行音乐被引入中国,受到了西方乐器和音乐风格的影响。
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剧变,流行音乐在不同的时期经历了许多变化。
以下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一些重要节点。
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中心。
上海滩有着繁华的夜总会和舞厅,引进了大量的西方乐器和乐曲。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流行音乐主要以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的结合为特色。
到了40年代,随着国共内战的爆发,中国的流行音乐经历了一段停滞期。
然而,在抗战结束后,随着经济的复苏,社会气氛渐渐积极起来,流行音乐再次迎来了繁荣时期。
此时,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变得更加多样化,流行歌手和乐队开始崭露头角。
到了60年代,中国进入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流行音乐受到了严重压制。
只有官方认可的歌曲才能够被演唱和传播,音乐产业几乎被禁止。
这段时期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70年代中期,中国流行音乐开始复苏。
大批音乐人开始创作和演唱歌曲,其中包括邓丽君、邓沙利文和林忆莲等。
他们的歌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8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流行音乐行业开始兴起。
越来越多的音乐人涌现出来,创作了许多经典歌曲。
此时,流行音乐开始吸收国际音乐的元素,中国摇滚乐也开始兴起。
到了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进一步多元化。
流行乐队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来,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喜爱。
此外,一些独立音乐人也开始兴起,这些音乐人通过互联网和独立音乐厂牌发布自己的音乐作品。
进入21世纪,中国流行音乐进一步融入国际音乐市场。
越来越多的中国歌手和乐队开始走向国际舞台,他们的音乐作品也受到全球关注。
同时,中国音乐市场也逐渐扩大,音乐产业开始崭露头角。
总结来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许多起伏。
在各个时期,流行音乐受到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然而,流行音乐始终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人民特别是年轻人表达自己情感和态度的重要途径。
浅谈中日流行音乐的发展史中日两国的流行音乐发展各有其特色,音乐类型、歌手风格、乐迷消费观念都各有不同。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中日流行音乐的发展史,探讨两国音乐发展的异同点。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那时引进的国外音乐曲目开始成为流行音乐的来源。
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开始有自己的流行音乐产生,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的萌芽期。
早期的中国流行音乐以传统民歌为主,风格古朴、情感真挚。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流行音乐逐渐开始融合现代元素,成为新时期的流行音乐。
日本的流行音乐发展也有其特色,日本的歌曲写作和表演艺术在音乐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发展过程。
二战后,日本在流行音乐方面受到了美国音乐和电影的强烈影响,从而形成了独特的J-pop音乐风格。
日本流行音乐风格多样,从流行摇滚到流行电子乐,再到流行舞曲等,音乐类型丰富多彩。
J-pop演唱者更是各具特色,有着融合了日本传统和时下潮流的表演风格。
中日两国的流行音乐发展史各有其特色,但都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成熟阶段的演变。
中国和日本的流行音乐都受到了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体现出了两国独特的音乐特色。
中国流行音乐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歌曲创作中常常能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比如古诗词、戏曲、民乐等元素。
中国的流行音乐以情感真挚、富有温暖情感为主,歌词内容多以爱情、友情、亲情为主题,歌手们也常常以真挚的情感唱出了歌曲中的故事。
中国流行音乐也不断吸收西方音乐的元素,使得中国流行音乐在音乐创作、编曲上更加多元化。
而日本的流行音乐则更多地融入了时尚、先进的电子音乐、摇滚等元素,更加青春活泼、时尚个性。
日本的流行音乐在编曲、音色上常常表现出对未来、科技的敬畏和向往,极具未来感、科技感。
日本的流行音乐在舞台表演方面也有独特之处,例如在服装造型、舞蹈编排上常常带着强烈的日本文化特色,各色各样的衣服搭配和夸张的舞蹈动作给听众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
不仅在音乐风格、表演艺术等方面有所差异,中日两国在音乐产业及市场化运营方面也各具特色。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中国的音乐界开始出现一些新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跟随着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逐步了解中国流行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发展。
20世纪初,中国的音乐界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在这个时期,一些中国音乐家开始尝试结合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元素,创作出了一些融合了东西方风格的音乐作品。
这些作品在当时并不被主流音乐界所接受,但却为之后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流行音乐也开始经历了一段起伏不定的发展时期。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流行音乐受到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流行音乐的创作和表演受到一定的限制,大多数流行音乐作品也都是由一些政府或官方机构所控制。
虽然受到了一定的约束,但在这个时期,中国流行音乐还是逐渐开始形成了一些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
一些音乐人开始尝试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西方流行音乐元素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作品。
19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社会经济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中国流行音乐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一些新的音乐流派和音乐风格开始在中国音乐界崭露头角,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的主流。
摇滚乐、流行乐、民谣等音乐风格成为了当时中国流行音乐的代表,一些优秀的音乐人纷纷涌现,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
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呈现出了多样性和创新性,为中国流行音乐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流行音乐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开始走向国际舞台,得到了国际音乐界的关注和认可。
一些中国流行音乐人开始尝试吸收国际音乐的元素,创作出了更加具有国际视野和风格的音乐作品。
中国的音乐产业也开始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势头,音乐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音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中国流行音乐史第一发展阶段:1917-1936年(上海时期)从中国流行音乐先躯黎锦晖先生从事音乐活动算起,中间以其反封建的明月歌剧社为线索,先以儿童歌舞剧如《三蝴蝶》、《麻雀与小孩》歌舞表演《可怜的秋香》、《寒衣曲》等开始,继而创作了中国第一批家庭爱情歌曲,即流行歌曲《毛毛雨》、《妹妹我爱你》、《特别快车》等。
本期终止于明月歌剧社音乐团体的解散,众歌星大都进入电影界为止。
第二发展阶段:前期:1937-1949年(上海时期)本期从周璇进入电影界后,在影片《马路天使》中所演唱的两首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传遍全国。
由她开创一代歌风影响整个中国歌坛。
此期歌坛整个情况是没有歌舞表演团体表演。
专门靠灌唱片和电台播音来演唱的歌星是少数,大多数歌星都以拍电影为主,演唱电影插曲的影歌双栖形式出现。
本期到共和国成立后,大部分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为止。
后期:1950-1969年(香港时期)本期从姚敏、姚莉兄妹为首,很多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开始。
最初还是以影歌双栖为主,随时间推移,靠演唱和录制唱片的歌星比例有所增高。
影片中不是由演员本人唱插曲,请专业歌星配唱的情况也多起来,但仍无明显有影响的歌舞团体表演。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国语流行歌曲在香港渐趋衰落,粤语歌曲中兴,在歌坛上占据主导位置。
主要代表人物是许冠杰。
第三发展阶段:1970-1981(台湾时期)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台湾的流行音乐逐步发展起来。
取代了国语流行歌曲渐趋衰落的香港歌坛的位置。
其标志是谢雷的《曼丽》红遍东南亚,奠定了台湾流行歌坛的领先地位。
之前,台湾歌坛所演唱的歌曲有汉族及各少数民族民歌(包括闽南语歌曲);上海时期和香港时期的国语流行歌曲;以及受日本影响的创作歌曲。
后来逐步创作出处于上海时期流行歌曲与现代城市流行歌曲之间具有自己特点的时代曲。
这种风格的歌曲,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渐趋衰落,而被新城市流行歌曲所取代。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台湾曾出现过著名的校园民歌运动。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受到西方流行音乐的影响,中国开始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和作品。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流行音乐在音乐风格、创作水平和影响力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时期来探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流行音乐受到西方流行音乐的影响开始萌芽。
当时,中国的流行音乐还主要以外国歌曲翻唱为主,比较典型的代表有邓丽君、姚莹等。
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受到了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摇滚乐和流行音乐的影响,音乐取向较为单一,创作水平相对较低。
但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迈出了第一步,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到了七八十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一段相对艰难的时期。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历史背景的原因,当时的中国流行音乐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创作和表现空间相对较小。
但在这种限制下,中国流行音乐依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人和作品,比如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汪峰的《春天里》等,这些歌曲成为了当时中国流行音乐的代表作品,被广大听众所接受。
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开始走向多样化,不再局限于西方音乐的翻唱,开始有了自己的创作和表达。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一次新的浪潮。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流行音乐也随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很多电影和电视剧的主题曲也成为了当时的流行音乐代表作品,比如《天亮了》、《爱情转移》等。
中国的流行音乐风格也开始多元化,开始有了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比如摇滚、民谣、流行等,音乐人也开始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情感,创作出更加有深度和内涵的作品。
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逐渐走向成熟,也得到了更多听众的认可和追捧。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流行音乐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中国的音乐市场逐渐开放,音乐作品的多样化和国际化也成为了流行音乐的新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音乐行业也经历了一次新的革命,音乐的传播和推广更加便捷,很多新的音乐人和新的音乐作品涌现出来。
39音乐表演艺术中国流行音乐的回顾与现状摘 要】【流行音乐作为中国现代音乐的主流,产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发展就、至今已经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如复苏期、成熟期。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流行音乐的几个重要发展时期,对于中国流行音乐的整体脉络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当前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现状。
关 键 词】【中国 流行音乐 回顾 现状改革开放的进行,使得中国流行音乐在短时间内就发生了巨大变化,促成了中国音乐格局和文化格局的变革。
为使中国流行音乐能得到更好发展,有必要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对于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一、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一)萌芽期这一时期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发展中心是在上海。
作为当时的国际性大都市,唱片产业的兴起使欧美流行音乐得以在中国传播,其中,歌舞厅、广播台以及电影院是当时最主要的传播媒介。
随着流行音乐的慢慢渗透,一些普通市民开始变得渐渐对这种来自西方的新式音乐产生了兴趣,流行音乐在当时中国的发展模式多多少少带着些“秋风细雨”的味道。
这时中国流行音乐的先驱黎锦晖,将舞曲与中国的民间音乐创造性地进行了结合,吸取美国爵士乐的特点,开创了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先河。
(二)复苏期1978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改革开放的提出和进行,中国流行音乐开始呈现复苏状态。
革命歌曲以往统一歌坛的局面开始被打破,一些优秀的流行音乐开始不断被创作出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泉水叮咚》、《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流行音乐作品。
这时的大部分作品还仍旧是遵循着传统的以抒情为主的唱法,但也有一些大胆的流行音乐艺术家对传统打破,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如李谷一创作的《乡恋》中的气声唱法,听起来清新甜美;苏小明的《军港之夜》旋律朴实温柔,浅唱低吟,亲切自然。
(三)成熟期1982年到1994年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成熟期。
这个时期电视的普及使得港台电影和电视剧得以进入内地,其中的插曲和主题曲的运用给中国的音乐文化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拥有多元音乐风格的国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流行音乐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从上世纪80年代的摇滚乐风靡一时,到如今各种音乐类型的并存,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发展到现今的多元化发展,为大家介绍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西方的摇滚乐等音乐风格开始传入中国,激发了一批年轻人的音乐激情。
由于当时社会的封闭和文化的隔离,这些西方音乐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知,只是在一些大城市的摇滚迷中间流行。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流行音乐才真正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这一时期的流行音乐以摇滚乐为主,歌手包括西安的唐朝乐队、北京的黑豹乐队等。
他们的音乐以批判社会现实和追求自由自在为主题,对当时的年轻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也催生了一大批摇滚音乐迷和摇滚歌手,中国的流行音乐开始有了自己的声音和表达方式。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流行音乐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
90年代初期,中国乐坛出现了“新青年”音乐运动,代表人物包括齐秦、刀郎等。
这一时期的音乐以软摇滚和抒情歌曲为主,歌词内容多为情感的表达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悟。
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不仅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方向。
90年代中期,香港流行音乐开始逐渐进入中国的乐坛,张学友、刘德华等香港歌手的歌曲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了当时中国乐坛的一大风景线。
这时期的音乐以情歌和抒情曲为主,成为了当时中国乐坛的主流音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逐渐深入,中国的流行音乐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2000年后,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流行音乐产业的不断壮大,中国的流行音乐也逐渐多元化和国际化。
这一时期中国的流行音乐以流行乐、电子音乐、嘻哈音乐等为主,代表人物有周杰伦、王菲、陈奕迅、林宥嘉等。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史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迄今已有60年左右的历史.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30年代至40年代是第一个高峰期,80年代是第二个高峰期.
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约起始于清末至民国初.当时已有直接借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填词作为军歌及学堂歌曲的现象,这可说是西方音乐因素为我所用的开始.
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黎锦晖青年时代醉心于新音乐运动,他创作了大量儿童歌剧、歌舞及歌曲.这些作品,不仅在大陆风靡一时,而且波及香港及南洋各地.
继儿童歌舞之后,黎锦晖转入了流行音乐的创作.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乐作品,标志着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
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歌曲创作除少数艺术歌曲外,大致可分为两支.一支是以黎锦晖为代表的流行音乐,另一支是群众性歌曲.至此完成的类型分化奠定了日后群众性歌曲创作的基本态势.
总的来看,中国流行音乐从产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发展,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条件下进行的.由于特定历史环境的限制,它的发展是不完善的.一方面,它带有浓重的殖民地气息,存在先天不足的软弱;另一方面,由于不发达的社会经济文化,流行歌曲只面向人数不多的小资产阶级及市民阶层.
新中国建国后17年间的创作歌曲随着全国解放,群众歌曲领域形成了一支阵容强盛的创作队伍.中国内地流行音乐至此完成了发展.
谢谢大家。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史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迄今已有60年左右的历史。
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
30年代至40年代是第一个高峰期,80年代是第二个高峰期。
本文将以80年代为重点,简单叙述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概况。
由于中国流行音乐在产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本文也将涉及其他类型的歌曲创作情况。
一、历史的回顾一、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的发端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约起始于清末至民国初。
清王朝的倒台,民国的创立所经历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造成了深刻的社会变化。
在此期间,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逐步东渐,并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既相冲突又逐步结合的态势。
当时已有直接借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填词作为军歌及学堂歌曲的现象,如:《中国男儿》(石更填词)、《汉族历史歌》(王引才填词)等。
这可说是西方音乐因素为我所用的开始。
中国初期的创作歌曲是自萧友梅、黄自、青主、李叔同、赵元任等人开始的。
萧友梅是卓有成就的音乐教育家,也是最早的歌曲作者之一。
《问》、《卿云歌》是他较著名的作品。
他的作品虽有浓重的外国音乐的影响,但已开始注意吸收中国传统音乐的因素。
黄自是受过系统的西方训练的作曲家,在歌曲创作上的成就较高,《天伦歌》、《玫瑰三愿》都是有名的抒情歌曲。
此外,赵元任的《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青主的《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陈啸空的《湘累》等等作品,都是现代创作歌曲初期涌现的优秀作品。
在这一时期,西方音乐文化通过留学西洋的音乐工作者介绍到我国,音乐教育的推行和普及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部分影响了民众。
同时,以大中城市为中心,新型的都市文化逐渐形成。
这些都为中国现代歌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在现代创作歌曲的发端期,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已经出现,即一方面,大量采用或借鉴西方歌曲创作模式,甚至多有完全“西化”的作品;另一方面,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民间音乐的基质也在创作中显露出来。
这种情况大体上规定了日后歌曲创作的方向。
二、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黎锦晖黎锦晖(1891-1967)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
中国流行音乐的回顾与现状中国流行音乐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崛起,成为中国乐坛的一大亮点。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流行音乐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不断吸引着年轻人的注意力。
本文将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同时对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回顾中国流行音乐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在那个时候,中国刚刚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社会风气逐渐开放,人们开始接触到更多的国外流行音乐。
这一时期,中国的流行音乐以模仿西方音乐为主,很多歌手和乐队都是以模仿国外的流行音乐为主要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音乐产业逐渐走向了成熟,中国的音乐产业开始崭露头角。
1990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流行音乐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开始有了自己的表达和创作。
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人,如王菲、那英、张学友等,成为了当时中国音乐的代表性人物。
他们的音乐不仅具有自己的特点,而且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追捧。
中国的音乐市场也在这一时期迅速扩大,音乐唱片、音乐节目、音乐会等各种音乐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中国的音乐产业开始蓬勃发展。
2000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开始与国际接轨,同时也吸收了更多的国际元素。
中国的流行音乐不再局限于某种固定的风格,而是开始充分地融合了多种风格,形成了更多元化的音乐产物。
中国的音乐市场也开始进一步扩大,不仅有更多的音乐人涌现,而且音乐市场的规模也逐渐扩大。
中国流行音乐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当今的中国流行音乐中,可以看到多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如流行、摇滚、民谣、电子音乐等,这些不同的音乐风格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和情感需求。
在中国流行音乐中,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人。
他们的音乐作品不仅在中国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而且在国际上也备受瞩目。
著名歌手周杰伦的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音乐才华而备受青睐,不仅在中国,还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发展----历史的积淀一、中国近代时期的“时代曲”(1927—1950)1.时代曲的产生与发展中国近代流行歌曲的历史是流行歌曲的鼻祖黎锦晖开始书写的。
他为了响应“五四”时期中国文化教育界提出的以“平民”为服务对象的口号,他开始萌发了“平民音乐”的念头,其中最充分体现他“平民化”思想的就是其开创了“时代曲”的创作之风。
1927年前后,他用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手法谱写出一批新歌,其中歌曲《毛毛雨》迈出了黎锦晖探索大众化爱情歌曲创作的第一步,它既是中国近代流行音乐史的开篇之作,也是公认的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时代曲由此产生。
1928年,黎锦晖把原本题裁是“爱情”的时代曲扩大到了“亲情”“友情”和“真情”等多层面。
进入30年代后,时代曲由黎锦晖的一枝独秀,进入了群芳争艳的时期。
这一时期有进步音乐工作者如贺绿汀、刘雪庵、聂耳、冼星海等。
其中刘雪庵于1936年创作的《何日君再来》是一首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流行歌曲,它使中国流行歌曲进入了一个发展高潮,自此,活跃的音乐家有黎锦光、陈歌辛、姚敏等。
20世纪的30、40年代,抗日救亡和争取自由成为这个时代最强烈的呼声,“时代曲”的出现与成长遭到了各种批评与排斥。
在40年代末,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内地逐步禁唱流行歌曲,流行音乐也只得移师香港和台湾,因此“时代曲”在内地消失了近三十年。
三十年后在门大开,时代曲借“港台歌曲”的冲击波重归故土,再度成为时代的声音。
2.时代曲的代表歌手及其代表歌曲1.黎明晖:第一位流行歌星,她的《毛毛雨》是流行音乐的开端2.白虹: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第一位“歌唱皇后”,旧上海七大歌星之一,其中《莎莎再会吧》是她最为走红的电影歌曲3.周旋:号称“金嗓子”,旧上海七大歌星之一,《天涯歌女》、《夜上海》、《何日君再来》、《凤凰于飞》都是她典型的代表作品4.李香兰:旧上海七大歌星之一,《夜来香》是她的代表作品5.姚莉:号称“银嗓子”,旧上海七大歌星之一,她的《玫瑰玫瑰我爱你》更是风靡国际6. 白光:旧上海七大歌星之一,代表作有《假正经》、《如果没有你》7.吴莺音:鼻音歌后,旧上海七大歌星之一代表作有《大地回春》、《我有一段情》二、香港流行音乐(1950—)1.香港流行音乐发展的最初十年1974年到1984年是香港粤语流行音乐发展的最初10年,在这个时期的香港歌坛上,许冠杰可谓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关于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出现了多种风格的流行音乐和大量流行音乐作品。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流行音乐的发展更为成熟且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为我们的业余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1、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和繁荣(1)改革开放初期抒情歌曲的复兴。
首先获得群众推许的作品为《祝酒歌》。
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与《歌曲》编辑部联合举办了“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产生了著名的“十五首抒情歌曲”。
它们继承了50—60年代抒情民歌的传统,抒发了大众的真实情感,旋律优美流畅,是对“文革”期间“高强硬响”音乐观念的逆反,代表了80年代初期群众歌曲的成就。
此时的抒情歌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而是处于“文革”之前的群众抒情歌曲与80年代中期的流行歌曲之间的一种过渡体裁。
(2)港台歌曲的传入和内地流行音乐的兴起。
随着改革开放,外面的东西开始不断涌进国内。
音乐上人们最先接受的便是港、台的流行歌曲。
伴着录音机、卡式磁带的大量进口,这些歌曲以惊人的速度传播。
尤以邓丽君的流行歌曲盒带传播最广,它们对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同时,校园歌曲作为台湾年青一代流行乐创作向现代过渡的成就也影响到内地校园歌曲的产生。
如《清晨我们踏上小道》(韩先杰词、谷建芬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张枚同词、谷建芬曲)等。
港台歌曲的传入带来了一种新的音乐文化形态。
(3)多方位的尝试和走向繁荣。
“港台风”持续了较长的一个时期后,人们变得冷静了,听久了港台歌星的嗲声嗲气,洋腔洋调,已不满足歌曲中的风花雪月,柔情蜜意,于是开始寻找自己的通俗音乐创作的出路。
这样“西北风”便应运而生。
其代表作品有《一无所有》、《信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我心中的太阳》、《少年壮志不言愁》、《心愿》、《我们是黄河,我们是泰山》,以及电影《红高粱》插曲《妹妹曲》等。
“西北风”代表了自邓丽君以来的阴柔的演唱风格的转变,在音乐观念上是对港台流行音乐、南方及中原音调为主的我国音乐创作现状以及前几年流行音乐界“阴盛阳衰”现象的一种逆反。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时代背景决定了流行音乐的发展方向,流行音乐同时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至今已有70年左右的历史。
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
30年代至40年代是第一个高峰期,80年代是第二个高峰期。
在内地带有本土风格的音乐创作从30-40年代开始自发形成了,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和乡土气息,很多音乐素材都是从当地的民歌,戏剧等演变而来的,这个时期的音乐大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欢乐心情,这时的音乐是一个主动的、自发的过程,但已经受到了解放区政治宣传需要的影响,代表作有《南泥湾》、《游击队歌》等等作品。
到了40-60年代,受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斗争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此时的歌曲政治性表现的更加突出,大多都是歌颂共产党的歌曲,甚至出现了极度的个人崇拜。
当时的也的确出现了不少的歌曲,而且旋律上口,节奏简明。
但是正如一位教授所说:“真正的艺术是不掺杂政治元素的。
”所以那时流行的音乐虽然多,但是能流传下来的真的是寥寥无几。
现在也只有老一辈人能记得住那么几首了。
如《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等。
当然,在当时也不是就真的可悲的要命。
当时也有一些很值得流行的歌曲,这些歌曲大多是翻唱的外国歌,以苏联为多。
当时曾经涌现出一位很杰出的台湾女歌手——邓丽君,但是由于中国国内的政治化艺术过于严重,所以她的歌可悲的被评判为“靡靡之音”、“大毒草”。
但是其音乐风格对后来的中国流行乐坛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当时的从苏联翻唱歌曲也比较流行,苏联歌曲中的一些隐含的、羞涩的爱情元素也为国语流行乐坛后来情歌的出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这些歌曲由于有的不是本国的歌曲,所以相比于那些极具政治化的歌曲流传下来的就多得多了,如邓丽君的《甜蜜蜜》、《路边的野花不要采》,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日本歌曲《北国之春》等。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曾经流行的歌曲如《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中国心》等还少不了以国家民族作背景,但是在港台已经出现了个人色彩极为突出的另类流行经典。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一、时代曲时代中国流行音乐源头受戏曲音乐和爵士乐影响,形成时代曲,代表作有周璇《夜上海》《天涯歌女》李香兰《夜来香》等。
大陆建国后无流行音乐。
二、邓丽君时代台湾时代曲余波至邓丽君。
邓丽君或同时受日本歌谣曲影响。
同时香港流行乐大量翻唱自日本。
有时代曲和日本流行音乐的影响。
邓丽君影响一批歌手,属于东亚式审美的唱腔。
几乎其后一大批一代歌手都受她音乐的影响。
可以说是邓丽君时代。
王菲、梁咏琪、田震、那英、李玟、许茹芸、张惠妹、杨钰莹、高胜美、梁静茹、张靓颖。
甚至包括近几年火的周深。
港台摇滚乐的时代与邓丽君时代重叠。
代表有beyond乐队、罗大佑。
同时台湾在此时有民歌运动。
全盛时期与邓丽君分庭抗礼。
后期摇滚乐受邓丽君的影响,很多摇滚乐与邓丽君唱腔有很好的融合。
如王菲。
三、R&B时代而后是节奏布鲁斯的时代,R&B四大才子陶喆、周杰伦、王力宏、方大同推广了R&B。
华语乐坛R&B化。
此一批歌手基本完全摆脱邓丽君的影响进入了新世代。
其中以周杰伦影响最为深远。
周杰伦的曲风唱腔在网络时代影响了一大批大陆网络歌手以及所谓非主流音乐。
大陆真正流行音乐市场开端是所谓非主流网络音乐。
同时大陆另一种曲风,草原舞曲风起。
融合了迪斯科与草原民族唱法音乐的舞曲,迅速占领不能接受R&B和嘻哈音乐的中老年受众。
代表人物凤凰传奇。
三、后唱片时代以唱片业彻底凋零为标志。
随着大陆开放进一步加强,市场成熟,大多数歌手选择北上大陆发展。
但是网络时代盗版录音易于传播加之大陆市场版权保护制度不完善,人们版权意识不足,加之大陆年轻人对于音乐需求低于偶像崇拜,中老年人对于唱片购买力不足且盗版横行,创作音乐唱片带来商业效益极低。
歌手被迫走上通过各种手段增加名气吸引粉丝流量,然后商演综艺广告代言来变现商业利益。
最再反过来服务音乐创作。
如此唱片业凋零,则没有经济利益直接推动音乐创作,优秀音乐作品越来越少,华语音乐界衰落。
浅谈中日流行音乐的发展史中日两国是文化相通的邻国,在音乐领域也有着密切的交流与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碰撞,中日流行音乐也在逐渐融合与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探讨中日流行音乐的发展史,探索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与影响。
一、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起源于20世纪初,受到民族唱片、电影、广播等传媒的影响,流行音乐开始在中国大陆得到发展。
真正的中国流行音乐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崛起。
相继出现了罗大佑、邓丽君、周华健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歌手和乐队,他们开创了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先河。
在90年代中后期,香港的音乐市场开始影响中国大陆,推动了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进步,183Club、F4、SHE等台湾组合也受到了大陆乐迷的追捧。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流行音乐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网络的兴起使得音乐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音乐产业也在不断地壮大。
二、日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日本的流行音乐起源于20世纪初,传入日本的西洋音乐成为了日本流行音乐的契机。
1920年代至1930年代,日本开始传入美国的流行音乐,Jazz音乐、Blue音乐成为了当时日本最流行的两种音乐类型。
1940年代至1950年代,日本开始了自己的流行音乐创作,J-POP也逐渐受到了大众的欢迎。
1960年代至1970年代,日本政府推行了文化政策,对日本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很多优秀的音乐人开始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
在8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音乐产业也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日本的流行音乐不仅在国内繁荣发展,也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90年代到21世纪初,日本流行音乐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期,同时也开始受到国外音乐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J-POP。
三、中日流行音乐的交流与影响中国和日本的流行音乐在发展史上有着长期的交流与影响。
20世纪初,日本开始传入西方的流行音乐,其中也包括中国传统音乐。
这些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和演绎中,对中国的流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